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当年你不是走了,现在怎么又回来了?难道是上面不要你了?”王老汉紧张问道。
“不是,现在我是来兑换当年陛下对你们的承诺的。”李村长道。
“陛下……”王老汉不禁恍惚道,有些迟钝的回想起了数年前的事情。
那个时候,陛下派人来找他们这些最底层的人加入龙卫,可是因为钱财有限,他们大部分人都被剩下,仅只有小部分跟着离开,当初陛下承诺过,以后再安置他们。
结果这一等就是数年,有的老家伙已经支撑不下去,早就离世了,只剩下他们几个老头带领着一群孩子走街串巷的乞讨,等草木丰盛了,还能编点草鞋和草席卖钱,不至于让一群人饿死,这么些年就这么过来了。
李村长就是当年离开的那批人之一,王老汉都做好再也见不了面的准备了,却没有想到李老头还会出现在他面前。
“陛下当年说过要安置好你们的,现在来兑现了。”再见多年友人,李村长不禁哽咽道。
“不用不用了,我们这些老骨还能顶什么用,肩不能扛,手不能挑的,现在是能活一天是一天,如果真的能行,就把那些孩子们带走吧,他们应该有一个好的未来。”王老汉看着外面正在玩耍的孩子们目光慈爱道。
“如果是以前,我说不定就依了你了,毕竟我们几个老家伙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不行,陛下需要你们的力量,你们就是爬也得爬起来。”李村长道。
“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干什么?”王老汉不由奇道,像他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在某些地方都该活埋了,现在就算没死,也是半截身子进土里了,可以说整个人生不管是生命还是价值都已经走到了人生尽头。
“照看那些小家伙们,他们还需要你们老一辈的照看呢,现在国库有钱,陛下不缺钱,已经启动了“全国福利院”计划,那就是给你们这些人准备的。”
“到时候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住进去。”李村长道。
王老汉张了张嘴,觉得有些不妥,道,“这不是纯粹浪费陛下的钱么。”
“怎么,你还想吃陛下的白食啊?当然是给你们活干的。”李村长道。
“什么活?我们这把老骨头还能干什么?”王老汉眼睛亮起来道,做人就怕一个颓废,因为这样会让人的精气神都跟着一起萎靡,反之,只要一个人有了目标,哪怕他百岁了都还能焕发新生。
看到王老汉这个样子,李村长心中感慨万千,他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就像陛下说的,人啊,得有个目标,如果他们没有,那他就给他们一个。
“是这样的,全国福利院计划是大秦的官方机构,属于直接隶属于陛下,也算是龙卫的一种,只要进了福利院的人,你得保证他们对陛下的忠诚。”李村长对王老汉道。
王老汉道,“这是肯定的,你放心吧,那些孩子都是知道感恩的。”
“我说的不是依靠他们的感恩之心,而是需要你们这些老人们对他们从小到大的引导。”
王老汉的人生阅历让他沉默着点了点头。
“陛下需要福利院内所有人的忠诚,到时候会吩咐你们办事,可以说那些孩子未来就是龙卫,你也不用担心他们的未来,陛下是不会亏待自己人的。”李村长道。
“这我相信,要知道我们这个冬天还是靠着朝廷的炕头度过的呢。”王老汉重新展颜道,要说他心里最担心的还是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如果他们的未来陛下真的有所保障,那忠诚就得是应该的,毕竟谁也不愿意养出白眼狼不是。
“对了,还没问你跟着陛下做事多年,感觉如何?”王老汉不禁好奇道,心想着陛下该是多么的威严。
“陛下的脾气很好,一般来说,只要你不犯原则上的错误,陛下还是很好说话的。”这点可不是李村长自己的想法,在机械工厂和墨家公输家的人交流时,他们也都对陛下赞誉有加,说是进了龙卫以后就没怎么感觉到束缚,比在外面还要开心。
“那你呢,这些年又是怎么过的?”王老汉问李村长。
至于他,看这一贫如洗的屋子就知道了。
“我们当年跟着陛下离开以后,陛下给我们建立了一个村子,由我们几个老家伙看守着,照顾着那些孩子们长大,其余人都出去了,有的是走访民间,有的是去了施工队里做监工,总之,我们就是陛下的耳目,确保陛下实施下去的政策都能顺利进行。”
“去年陛下在我们村旁边建了一个机械工厂,民间的收割机和播种机就是我们制造的。”
“什么?”王老汉震惊到宛若三观被彻底颠覆。
李老汉是什么人他是清楚,大字不识一个,几十年都是社会的最底层,当年他被陛下带走,现在成为人上人王老汉是相信的,可是你丫的说收割机和播种机都是你们造的,那两人就有的说道了。
“我们多年兄弟,你何必拿这事来忽悠我,咱没本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清楚自己的斤两。”王老汉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村长:“……是真的,播种机和收割机真的都是我们制造的。”
说吧,李村长把流水线的操作方式掰碎了揉细了给王老汉讲解。
王老汉道,“也就是说你就是一根钉子,只负责其中一道工序?”初次听到有关于流水线操作的内幕,王老汉这才释疑,他就说嘛,才几年没见,李老头不应当有此能耐才对啊。
“算是吧,反正机械我们是一点都不懂,只需要知道做哪一步就行,你还别说,流水线一开,那速度真是飞快。”李村长道。
王老汉不由在原地转来转去,道,“要是县里也有工厂就好了,这样一来我们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了。”
只需要会动手,只要人脑子还没糊涂就能挣到钱,王老汉活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挣钱方式。
“工厂听陛下说后期会有的,现在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给安置好,建福利院,然后进行统一管理。”
“福利院只在郡县建设,全国有59郡,756县,加起来一共建设800多个福利院,至于镇和村的乞儿,也全都挪到县里或郡里,我推荐你为这个县福利院的院长,你可要和那几个老家伙好好干啊。”李村长道。
“对了,刚开始的时候,福利院的口粮不会太多,你让人省着点吃,陛下现在手里有钱,却没粮,只能先紧着你们住的地方。”毕竟赵燕歌不能为了让福利院吃饱而公款去大肆购买天下粮食,毕竟现在粮食产量跟不上,只能让人省着点。
王老汉回神道,“你放心吧,我都晓得了,从今以后,进了福利院的孩子们只认陛下和大秦,不再认爹娘。”
能成为乞儿的孩子基本都是被家里面抛弃的,大多数孩子被抛弃以后很快就会死亡,所以别看这些孩子沿街乞讨辛苦,起码他们活下来了。
王老汉和李村长感慨唏嘘到,李村长不由想到去了施工队做监工的刘老汉,“我跟你说,我在龙卫遇到的一个刘老汉,和咱们这些人可不一样,他膝下有儿有女的,最穷的那年,他带着全家去沿街乞讨也不愿意卖一个儿女,现在一家人全都进了龙卫,总算是时来运转啊。”
“做的对,要是我有孩子,也宁愿穷死饿死都不能和孩子分开。”王老汉感慨道,这年头买卖孩子的不多,反倒是家里口粮不够,扔孩子的很多。
十月怀胎,却当成一个物件舍弃,纵使是为了更多孩子活下去,对抛弃的那个也不公平。
既然已经把孩子扔掉了,那从今以后就和他们再无关系。
王老汉看着在外面玩耍的孩子们,心里思索着有关福利院的制度,长大以后,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找来了,那就按照他们乞讨的年纪对那些父母进行彻底买断,让这些孩子们彻底的属于福利院。
如果用孝道胡搅蛮缠的话,那就搬出陛下来。
天、地、君、亲、师,父母可没有君王大。
说做就做,全国福利院计划很快就开工,每个福利院都做好了选址,不同于广泛的银行,都开在显眼人流密集的地方,福利院地处偏僻,整体面积广阔。
第94章
正好,各个郡县刚来了一批新的人手可以派上用场。
那批人手就是被分配到各个郡县的匈奴人,郡守原本是想用他们挖河道,建城墙的,现在福利院这个工程开工,就直接把人送了过去,再配上一些熟练的泥瓦工,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77节
原材料一到位,立马就能开工。
有人带着,哪怕之前没建过房子,也能做的有模有样。
俘虏被各个郡县划分,和他们一起沦为阶下囚的牛羊马们则被另一批人所接手。
赵燕歌和公孙起在这其中发现了绵羊的踪迹,绵羊的羊毛蓬松柔软,凑近一看却绝算不上整洁,公孙起摸了摸绵羊蓬松的羊毛,是和兔子完全不一样的手感。
“汪,汪。”一群已经长成的田园犬看到咸阳宫来了新的伙伴不由兴奋的围绕着羊群转着圈。
赵燕歌看的心中不由一动,道,“放牧这件事可以交给小家伙们来做。”
被驯兽师训练了一段时间,小家伙们已经学会了大部分的指令,狗狗本来就是人忠诚的伙伴和朋友,不管是打猎还是看家护院都是一把好手,自然也能充当放牧犬。
只要训练到位,放牧对狗狗们来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
公孙起撸着猫,道,“北方部落已经开始臣服,大秦的现有面积是否要进行扩张?”
赵燕歌道,“自然是要扩张的,尽管那些部落臣服,我们也不能太过依赖,而是要尽快拥有属于自己的羊群和牛群,还有战马。”
山林地区是养不出什么好马的,要真想得到好的战马,草原放养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的地盘赵燕歌是不可能放弃的。
只是现在不急,大秦现在有钱,却没粮,等有粮食以后就是开疆拓土之际。
北方匈奴,南方百越,既出动兵力震慑,有派遣说客游说,尽管不能把百越和匈奴彻底消灭,却也打开了一个口子。
赵燕歌查看着两边的进度,百越那边郑循的游说已经慢下来,北方匈奴那边,纵横家出马,手持霹雳雷火软中带硬的劝说,服软的很多,反抗的也不少,不管是哪边都不是一时半会能搞定的。
现在更需要关心的是内陆地区,福利院计划负责收纳各个郡县的乞丐,给他们一个栖身之所,并给出了最低的生活保证,赵燕歌用到他们的时候会批下去一笔资金,能够让他们在民间购粮。
随着春耕的尾声过去,赵燕歌计划中的纺织工厂也建设了起来。
水转大纺车也被墨家和公输家联手制造出来,因为大纺车体积甚大,占地面广,一个纺织工厂仅需几辆就可以完全满足工厂日常纺织,同时众多缝纫机也被摆放整齐,就等着人来使用。
不同于机械工厂,走的是流水线程序,工人们只需要自己做什么,并不需要深入了解,这事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
可是纺织工厂不同,不管是水转大纺车的操作还是缝纫机的灵活使用,都必须得民间优秀的纺织达人和出色绣娘才能被选拔上。
进纺织工厂的门槛被提高,一下子就刷下去了大部分的人,当然也有民间比较有名气的人,纺织工厂会亲自请人去做工。
一位四十多岁的绣娘听到纺织工厂的人来请她,连连推辞道,“这可不行,我现在只能教人绣绣花草,眼睛早已经没有了年轻那会的清明,哪能进纺织工厂工作呢。”
四十多岁,是民间已经做祖母的年纪,老绣娘没有想到她都这么大把年纪了都还能被人上门邀请,心里自豪自己技艺的同时,又叹息于她这双浑浊的老眼。
自七岁那年开始跟随着师傅学习技艺,一连绣了数十年,曾经清澈的双眸早已变得老眼昏花,老绣娘推辞,不想浪费纺织工厂的珍贵名额。
“那您来摸摸这块布料,感觉如何?”纺织工厂的人没有退缩,而是拿出一块手帕道。
“是织锦。”上手一摸,老绣娘就说出了布料的名字,和绣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她,现在哪怕眼睛看不清楚了,凭借着数十年千锤百炼的手感也能精准的叫出布料名字。
摸到锦帕上的花纹时,老绣娘眉头不禁一皱,秀气的指尖不停的抚摸着,愣是感觉不出来这花纹的针脚手法来。
“这是怎么做到的?”老绣娘连忙把锦帕拿到眼前凑近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总算是看到了那个花纹。
针脚匀称密集,却有着一股浓重的匠气,给老绣娘一股古怪之感。
纺织工厂的人道,“这块布料从纺织到刺绣,全都是由机器做主力,人工做辅助完成的,您也看到了,这些刺绣缺少了一股灵气,这才是我们想要邀请您进纺织工厂的原因,作为特聘来调试缝纫机。”
缝纫机缺少一股灵气,可不是机器的问题,而是出在人工调试的身上。
一种技艺干了一辈子的人绝对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老绣娘心动了,不是被纺织工厂的人所感动,而是对纺织工厂人口中的缝纫机有了兴趣。
做了一辈子绣娘,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机器代替了人工,如果有经验的绣娘搭配上缝纫机,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天下绣娘们眼花的命运。
有主动报名的,也有纺织工厂出动人亲自去请的,不过几天的时间,人员就已经全部到位,纺织工厂也正式开工。
纺织工厂的第一批订单就是制作大量的麻布衣,款式为短打,可以非常方便人的活动,这批麻布衣小一批会流入大秦市场内,更多的大头则会被带往西域畅销。
用霹雳雷火开路,多年前被匈奴人所堵住的西域之路也将重新启动。
大秦将对外进行贸易来往。
布匹、玻璃、笔墨、茶叶、盐等,将会是大秦第一批对外交易的商品,纺织工厂现在就是在囤货。
瓷器珍贵,赵燕歌还不打算拿出来,只给外族准备了造型精美的玻璃,玻璃易碎,宛若晶莹剔透的水晶一般,它的出口价值注定不会低到哪里去。
纵横家在匈奴部落积极的劝降,大秦通往西域的交易道路被渐渐打开。
如今国库已经汇聚了大秦七成的财富,接下来赵燕歌准备汇聚天下财富于大秦。
西域之路,自周时就有记载,后来如果不是匈奴阻挡,中原纷乱,连通西域的那条商路也不会被断掉。
只是以前去往西域交易的大部分都是商人交易,最多再带上贵族做靠山,一个国家去和西域做大笔的交易,这还是至今为止头一遭。
一个国家的交易自然不会小打小闹,赵燕歌把囤积的事情在朝堂上一说,坐在最前排的三公就笑了。
布匹、玻璃、笔墨……都是西域短缺所没有的,大秦真正的根基,比如粮食的种植方法、书籍、文化知识等这些是不可能做交易的。
听到赵燕歌把对外贸易当成一件国事来做,朝堂官员想了一下道,“陛下,有关于外族的贸易往来要不要单独成立一个职位,为我大秦更好的创收。”
和西域所交易的东西走的都是国库,之后收益自然也归国库,只是双方交易数额巨大,不可能会被许多官员经手,还不如单独成立一个职位专门管理。
赵燕歌听了微微挑眉,“这样一来“三公九卿”制就不复存在了。”
新增加的职位肯定要位列九卿的。
随着大秦诸多事物越来越繁琐,朝堂之上原有的职位也变得有些跟不上,只是职位也不能乱加,毕竟“三公九卿”制实在分工明确,可以帮人快速的找到所谓的“线”,而不是把“线”变得错综复杂,一团乱麻,到理也理不清的地步。
“陛下,如果是对外贸易,的确是需要一个独立职位的。”三公们开口道,朝堂之上大部分人也持支持的意见。
“既然这样,这个职位就命名为“外贸”吧,将全权负责我大秦对外的贸易往来。”赵燕歌道,增加了一卿。
至于这一职位士大夫的人选,会有三公把人挑选妥当。
纺织工厂,出了大量的麻外,还有锦、帛、丝绸等少量的珍品。
水转大纺车的效率让那些在家一天才纺半尺布的妇人们全都受到了惊吓。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相信织布这种事也能做的那么快。”水转大纺车旁边,一个身着粗衣麻布的妇人道。
“谁不是呢,哪怕这些布也有我们参与进去,也让人有些不敢认呢。”另一位妇人道。
水动力驱动大纺车,纺车上面,布匹在被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的织成,只是短短数天,工厂的仓库内就堆积了大量的布匹。
有的布匹被压仓,有的布匹被运送到纺织工厂的另一边,将会有人把布匹进行剪裁,制成各式衣裳,有方便人活动手脚的短打,也有华贵矜持的长袍。
只是无一例外的,它们的身上都绣上了精致的刺绣花纹,不禁让布料的身价立马大增。
因为是对外出口,平时百姓们身上穿着有些粗糙的麻衣被细心的浆洗去除多余的杂质,把麻衣处理的疏松、顺滑又柔软。
其余的就更不用说了,怎么精细怎么来。
文武百官们被工厂的堆积数量和囤货速度感到震惊和惊讶,“陛下,工厂内织那么多布匹,我们能销售的完么?”
要知道麻布什么的,他们大秦可没什么市场啊。
赵燕歌道,“我们是去往西域进行交易,可是不代表我们只能和西域人交易。”
“在去往西域的一路上,只要出了长城,就可以开始进行交易了。”
“陛下说的可是那些草原部落?”
如果是以前,草原部落自然是不会和他们中原进行任何交易的,因为他们都是直接掠夺,用抢的。
可是现在,他们大秦的实力上去了,那些匈奴已经有了服软的迹象,他们要想再做什么无本买卖那这次可做不成了。
因为以往的思维惯性,文武百官们还真没有把匈奴人也给纳入交易范围内。
就像以前那些匈奴们对他们中原所做的那样,文武百官们是想把匈奴彻底收复,然后收编他们的财富,如此一来,比交易所得来的利润更大。
听到他们是这个想法,赵燕歌嘴角微抽,道,“生意不是这样做的,哪有直接一刀切的,我们得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真以为大秦有了霹雳雷火,匈奴人就会彻底的变成一群绵羊么?
不,他们只是发现不能力敌,选择伺机潜伏起来而已。
一旦大秦真的表露出全灭他们的迹象,你看草原部落会不会跟大秦拼个鱼死网破。
先用绝对的拳头让他们先行服软,而后采用经济制裁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方式,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臣服于大秦才行。
赵燕歌并没有一直对草原部落用武力镇压的打算,那样不切实际,并且会越压越反弹。
朝中增加一卿,三公们很快就把外贸负责人给定了下来,之后组建班底,而后抽调足够的护卫,确保那一大批货物是被交易出去,而不是半路被人强抢了去。
“沿途一路和到了西域以后,尽量搜集他们那里的粮种和有价值的东西。”赵燕歌叮嘱外贸的众人道。
他可不想一堆“破烂”出去,又换回了另一堆“破烂。”
相比起他们所贩卖的东西,到时候交易的东西也很清晰,那就是粮种毛皮和财宝等切实有用和有价值的东西,省的到时候被西域一方用他们的“珍品”给忽悠了。
西域距离大秦并不近,光是去就有数月,这还不算商队路上会遇到的各种麻烦,赵燕歌知道大秦这支外贸队伍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
“福利院的建设进度如何了?”赵燕歌回过神来问道。
代左相道,“回陛下,郡里的福利院已经全部建完,现在还剩400个县城的福利院正在施工中,不过也快要完工了。”毕竟是十几万青壮劳动力,效率还是非常可观的。
“对了陛下,有人提出来要断绝和那些抛弃孩子的父母的亲缘关系,是否要通过?”
“那代左相你怎么看?”赵燕歌问道。
代左相沉吟片刻道,“纵使那些父母抛弃孩子不对,可生恩是抹消不掉的,既然这样,那以后就把母亲生恩定一个价吧,让那些想要斩断亲缘的孩子们用钱财抵消生恩。”
如果是左相在这里,肯定会免不了一场感叹,因为儒家讲究“仁”心,母亲和子女缘分一场,实在不该沾上明码标价的利益来。
可是代左相不是左相,没有左相的“多愁善感”,赵燕歌问了,他就会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只生不养,恩情可用金钱来买断。告诉那些福利院的孩子们,他们的亲人不要他们,朝廷要。”赵燕歌道。
世上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疼爱孩子的,刚出生的孩子被当父母的溺死扔掉或卖掉的不在少数,因为他们生了孩子,对孩子拥有所有“处置权”。
不负责任的父母天下多的是,可是却因为古代的落后而无法进行有效避孕,他们是爽快了,可是却要小生命来为他们的愉快买单。
赵燕歌不知想到什么,不由轻笑道,“传右相进宫来。”
他要剥夺那些不称职父母的权利。
听到赵燕歌又让他立法,右相已经习以为常,只是这一次,他却觉得世界观有些被颠覆。
“剥夺?陛下,当父母的权利该怎么被剥夺?”是怀上了孩子打掉?还是直接把生育源头弄绝育?
“不是打胎,也不是绝育,而是让福利院的人出马,把他们生的每一胎都带离他们的身边。”赵燕歌道。
大秦现在人口紧缺,他怎么可能那样子做。无非就是彻底剥夺那些孩子和他们父母之间的亲缘牵绊而已。
1...4344454647...1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