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基建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星陨落
他们也不奢求太多,只需要跟在大秦外贸交易队伍的后面,有强大的武力值做保,他们只要跟着去了,就能带回来收获。
相比之下,他们名下的良田已经不知不觉中变得鸡肋起来。
“我们去找陛下吧,让陛下帮我们牵个线,尽快把良田一事给彻底的解决了。”贵族们咬牙道,互相对视一眼,彻底下定了决心。
贵族派出几个人做代表去咸阳宫求见帝王,赵燕歌同意见他们,几位贵族说明来意后,赵燕歌道,“可,召严晏进宫来。”
正在家中整理东西的严晏收到宫中传唤立马赶了过来,看到几位贵族的身影后,严晏瞳孔不由一缩,微微垂头向赵燕歌行礼,在心里面思索着这些贵族们来意。
“把空间留给你们,你们双方坐下来慢慢谈。”赵燕歌起身道,给两方人留下了一个足够的空间。
溜达着来找公孙起,听到贵族们进宫来,公孙起不由好奇道,“他们来干什么?”
“看他们的神情好像有些坐不住的样子,应该是遇到了更大的利益,从而做出舍弃良田利益的事情。”赵燕歌对公孙起道。
“更大的利益?难道是贩卖奴隶?”公孙起不由思索道,奴隶贩卖是被允许的,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就会插标卖首自卖自身。
人口也是一种被明码标价的资产,算是走投无路时最后的一种办法。
所以啊,就是因为这样,提出废除“奴隶制”的帝王,得到的不仅是以贵族士大夫为首的反对,还有天下百姓的强烈反对。
因为对最底层的百姓们来说,奴隶制的废除就相当他们被断绝了一条后路,能够同意才怪呢。
赵燕歌已经规定律法不能够进行买卖子、女和夫、妻等,可是这种律法是建在被迫上,一个思想成熟的成年人如果自愿卖身,那律法是管不到的。
而贩卖奴隶的利润可以说是巨大的,就像后世的烟、酒利润样,属于来快钱的一种。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96节
“不管是什么,总有发现的那天,等他们真做了什么事情再收拾不迟。”赵燕歌道,眼中泛着淡淡的凉意。
另一边,听到贵族们的话以后,严晏的脑海懵了好一会,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是啊,谁能想得到这些贵族们会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呢。
土地买卖对于百姓们也许是公平的,可是对于不差钱的贵族们顶多就是杯水车薪,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顾虑,严晏才久久没有对贵族们登门拜访,而是想着,如果贵族们难缠,就把他们放到最后去解决。
可是他没有想到,贵族们居然早就有买卖良田的心思。
而他一点也不知道。
想到此,严晏不由满面羞愧道,“如此,是晏的过错,改天一定登门拜访向诸位请求恕罪。”
“大人不必如此,身为大秦百姓的一员,这是我们应做的事情,就是要劳烦大人派人去清点我们的田契和土地了。”贵族们满脸诚恳道。
严晏面上也是一片真诚,心里却知道这其中一定有他不知道的内情,想到他们是直接进宫来找陛下的,严晏心中不由微动。
贵族们和陛下的联系比他想象中的要深。
两方各自达成协议,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严晏盛装,带着人去贵族们的家中劝说。
一次怎么可能说动的了“顽固”的贵族们,第一次,严晏带着众人无功而返。
可是严晏并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登门,终于,他用诚意“打动了”贵族们,贵族们同意把他们手中的良田卖给大秦。
知晓内情的人自然能看出这是一场“秀”,可是天下的百姓们不知道啊。
民报上更是对这起事件大肆报道,着重渲染严晏的“诚意”和贵族们的“矜持”。
最后天下已经过半的王田制度为严晏脚下铺上了一层登高路。
而民间的百姓们也欢呼不已,觉得这位主持王田变法的大人可真是厉害。
贵族们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名声。
至于贵族平易近人的形象?不,他们并不需要,本来就不是一个阶级的存在,他们还是让下面的人高高仰望的好。
贵族们的良田变王田后,严晏所主持的王田变法已经过了一大半,按照变法来说,此时的严晏已经可以称的上是成功了。
因为他的“大势”已成。
不管做什么事情,凡是能够占据一半以上的力量,几乎就能快速的对剩下的一小半进行快速收复,纵使有心人不认同这样的形式,却也绝对撼动不了这股碾压式的力量。
收复王田一事变得更加顺畅,把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严晏开始提笔,把自己原先已经想好的王田律法。
之所以要把良田变为王田,为的就是更好的推行王田律法。
要不然天下都是良田,想要推行王田律法将会是无比艰难,处处都是阻力。
不过好在,这最艰难的一步已经彻底过去。
郊外,王生看着百姓们长势良好的庄稼,唇角不由溢出一抹浅笑。
“王田一事,功在千秋,我们这回能够成功,可真是太好了。”
这样一来,天下的百姓们都能够分到几分薄田,不能够进行买卖的田地就是他们的最后的退路。
王生打从心底由衷的开心。
“是么,可我倒是觉得,这才仅是一个开始呢。”
“是我们推行了王田,今后我们也有去维护它的责任,最重要的是,是培养对王田制度维护的后人们。”
“要不然,法可以立,同样也可以废。”家出身的齐廖道。
王生听了笑容收敛,道,“对,你说的没错,这才仅是一个开始。”
这不是一代人完成以后就能高枕无忧的,而是需要世世代代都耗费心血投入进去维护它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功在千秋。
第114章
把田契上交,得到一笔可以称得上是丰厚的补偿款,众贵族不觉身上猛的轻快起来。
在【食楼】偶尔和那些士大夫们相遇上,皆对彼此之间的境遇相视一笑。
有些话并不需要挑明了说,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待严晏主持的王田一事声音缓和下来以后,人们的注意力被新的消息转移,贵族们悄悄的进了咸阳宫。
“说吧,你们以后的打算。”赵燕歌早有准备道,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贵族们主动会有后招。
不过能找到他面前的,应该不是公孙起所猜测的贩卖人口。
“陛下,我们想跟随在大秦的外贸团队身后喝口汤。”贵族们看着赵燕歌道。
“哦,你们知道去了西域就一定能赚?”赵燕歌听了不由挑眉道。
这次大秦对外贸易分为两部分,国库占七分,赵燕歌和公孙起夫妻两人的私库占剩下的三分。
赵燕歌没想到这些贵族们会盯上大秦出使西域的团队。
不过也不稀奇,贵族们都是有底蕴的,自然比朝中和天下大部分人都知晓西域那边的利润。
至于他们为什么不亲自组建商队前去西域做交易?
无他,实力尔。
到了陌生人的地盘,你就算能赚满盘金钵又如何,到时候人家找一个借口扣押,或者人数众多给你来一场蒙面抢劫,你哭都没地方哭去。
贵族们算不得多聪明,但是他们不傻,跑到别人地盘送菜的事情他们没有干过。
这次要不是因为大秦实力做靠山,他们也不会起这个心思。
大秦出使西域的外贸团队一年也走不了一个来回,不过赵燕歌并没有打算干等着第一支队伍回来,而是准备组建第二支出使西域的外贸团队。
听到赵燕歌说下次出使就在一个月之内,贵族们感到惊喜,“陛,陛下,不等第一支外贸队伍回来了么?”
“不用等了,不管交易是赚是亏,大秦的队伍不会是吃亏的一方就是了。”赵燕歌道。
真要一年一次西域之行,他有生之年还能等到大秦彻底繁华起来么?
时隔数月,大秦对外贸易一事在朝堂之上再提,初春就已经出发的第一支队伍,按照行程预计估计还没到西域呢,现在又出发一支队伍,文武百官们听了心里觉得有些不稳妥。
可是这一次,赵燕歌拿出了数据证明。
只要具备足够强的实力,能够保护的了自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出使西域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一件事。
在匈奴把西域之路给堵住之前,出使西域的国家可不在少数,而贵族们家中就有数据记载。
出去一圈,十倍的利润都还算是少的呢,这实打实的数据让文武百官们看了直动心。
公孙太尉已经忍不住了,“陛下,臣可派遣一支精兵强将前往。”出去一趟,边关几年的粮草就有着落了。
左相也激动不已的看着赵燕歌,觉得赵燕歌给他描述的那个全国学堂计划已经可以有一点眉目了。
“咳咳,看看朝臣们都是怎样认为的。”右相咳嗽道,虽然还能稳得住,却也眸中泛着激动之色。
他们都稳不住,后面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年轻一点的官员们已经迫不及待的纷纷表态,这可不是他们没有脑子,而是对大秦实力的放心。
他们相信,霹雳雷火是他们目前所领先的领域,其余地方的人不可能达到,既然实力不对等,那为什么还要瞻前顾后。
“陛下,如果那些贵族们所呈上来的数据都是真的话,那西域一行我大秦应势在必得。”有官员表态道。
随着他话落,其余人也纷纷给出理由。
“那行,既然多数人都赞同,那就开始拟定这支队伍的货物名单吧。”
上一支队伍是初春走的,而现在已经是夏季,中间所间隔的数月积累,已经能够再次支撑起一次贸易队伍。
这一次,货物有所删减,因为不知道西域那边重点缺什么,众人这次什么都装了一些。
至于夏天的解暑神器:硝石,则被做成了半成品,到了那边就可以制成冰。
“陛下。”就在贸易队伍准备的如火如荼之际,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来找赵燕歌,给赵燕歌带来了大大的惊喜。
车子被两家人合伙做出来了,之前赵燕歌就给他们比划过车的作用和外表,两家人摸索着做出来了一辆敞篷式木车,其中动力系统不明,不过确实能开。
只是外貌看上去就像是娃娃车一样,赵燕歌就看了看,怎么都没好意思坐进去。
可是这次的车辆不同,由青铜器打造,外表的模样堪比一辆马车,前面安装着玻璃可以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内里则是车辆的控制台。
模样虽然和后世的不一样,但是其内的功能却是一模一样的。
咸阳宫很大,足以让车子随意开动。
青铜器的款式看上去霸气威武,赵燕歌看的爱不释手。
“陛下,车子的原理我们已经摸透,就只剩下能源的问题没被解决,如果能源的问题能被解决,那我们就能制造出大型的运输车辆。”两家人对赵燕歌道。
赵燕歌从车上下来,道,“能源不是已经为你们去开采了么?难道还不够用?”
“非也,陛下,开采出来的那些能源须的加工提炼才能进行使用,要不然就太过浪费了。”而人工提炼,注定无法批量生产。
而赵燕歌也是第一次看到两家人正在摸索的能源。
黑乎乎粘稠的一团,两家人称之为黑油、火油,赵燕歌却知道这是石油。
中原的地下本来就分布着油田,墨家和公输家得到石油并不稀奇。中原本来就是最先使用石油的国家,《易经》之中就对它有记载。
而现在,墨家和公输家的人把它变成了车子的驱动力。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的车动力用的是煤油、汽油还是柴油?赵燕歌不由眨眨眼睛,没有想到墨家和公输家能做到这么超前。
很显然,两家人对石油的摸索还没有尽头,赵燕歌道,“有没有能大批量提取车子能源的办法?”
“有,陛下,我们得开办一个大型提炼工厂了。”两家人说道,显然在找赵燕歌之前就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
“人畜终有力竭之时,可是它们不会,只要能源充足,它们就能一直走下去,直至彻底损坏。”
“所以陛下,要不要给三世陛下的陵寝给添加上青铜车?”墨家的人问道。
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三世的陵寝问题?
对哦,帝王陵寝需要很多的陪葬品,目前兵马俑和青铜马车都是基本标配,而今距离三世陵寝竣工还有七年的时间,自然能往里面添加东西。
“陛下,我们这里还有一份方案,您看,这是炮台和车子的结合体。”两家人拿来图纸道。
要是合适,准备把这些也给三世的陵寝塞进去。
我在古代搞基建 第97节
赵燕歌看着古代版的青铜坦克,嘴角轻轻抽搐,道,“我回去去问问父皇,看他要不要。”
“至于车子,就造出了一辆么?”
“喏,陛下,不过工序我们已经摸清,只要启动机械工厂,很快就能做到批量生产。”再加上能源提炼工厂,车子很快就能够投入使用。
至于两家人所说的大型运输车辆,内核原理不变,更改一下外形,就可以承载更多的东西。
“恩,既然这样,那你们就尽快准备吧,我给你们拨专款。”赵燕歌道。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他只需要做一个莫得感情的拨款机就好了。
没看到车子这边才刚做出第一辆,他们就连坦克都给他画好了么。
所以说啊,永远也别小看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给他们机会,未来他们就能给你带来无限惊喜。
“真的是坦克么?真的么?”公孙起听了不由惊喜道,“我要开坦克!”
刚开过车子的赵燕歌突然没那么香了,比起媳妇来,他的格局果然有点小了。
“别急,坦克什么的还只是一个雏形呢,反倒是车子做出来了,你要不要去看看?”赵燕歌道。
带着公孙起坐上了青铜车,刚做出来的车子指令并不繁琐,都以简洁为主,青铜车内铺着一层绒毛地毯,很是宽敞。
“开车吧。”公孙起道,在车内直打滚。
车子发动,青铜制造的车轮和平整的地面相互作用力,公孙起坐在后面并没有感到很颠簸,以指扣响车壁,听着青铜特有的回声,公孙起道,“要是能开两扇窗户就好了,这样车里面就明快了。”
车壁没有夹层,很好改建,车内却设有各种小机关,可以放置很多的小玩意。
两人玩了一会,就把车子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说给两家人听,看到赵燕歌和公孙起毫不留恋的离去,墨家和公输家的人道,“难道是车子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陛下和殿下怎么不多玩一会?”
想当初他们把车子刚做出来的时候还玩了好几天呢,咳咳,说错了,是调试,调试。
“殿下刚才好像说了对坦克有兴趣。”公输家的人看着坦克图纸道,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设想,却极有可能实现。
只是,感兴趣的对象是不是有些不对?不应该是陛下么。
车子本来就是出自他们的手,改进的速度也非常快,不到两天,车子就已经焕然一新。
三公们进宫偶然看见车子,纷纷来了兴趣,道,“是墨家和公输家的机关术么?”
对于这两家人的能耐,不,是龙卫人百家的能耐,满朝文武都是深有体会的。
机械工厂、收割机、播种机……现在再出现什么他们都不会感到惊讶。
和马车类似却有些不同的功能让三公们很快就上手学会。
“这个车子不错,如果真的是用能源做驱动,那车子的意义可就大了。”右相道。
“我想把驴车换成这个车子了。”左相知道车子会被量产后说道。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为边关运输更多的物资了。”公孙太尉道,“用马车用途还需要停下来喂草料和歇息,两人轮着开车,完全可以把我们目前的粮草路线节省到目前的一半。”
车子的速度比不上千里马,却也很快,它有一个千里马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它是一个死物,本身不具备疲惫,可以做到长时间的运转。
“是极,是极,等这些车子批量生产出来后就为边关运输粮草。”右相和左相纷纷承诺道。
一辆青铜车的造价并不便宜,甚至堪比数辆精装马车,可是和极具战略意义的时间比起来,那点小小的瑕疵完全可以忽略不提。
再说,对于大部分来说,青铜车的造价是天价,可是对一个正在快速运转的大秦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来,一辆青铜车的造价完全就是毛毛雨,更别说批量生产更便宜。
等文武百官稀罕够了青铜车,赵燕歌和公孙起商量一下,把车子直接送往了琅琊山,送给了秦三世夫妇。
毕竟是第一辆青铜车,秦三世的陵寝中说不定还会陪葬上一些,现在完全可以知道秦三世对青铜车的本来意见。
另一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大秦的外贸交易队伍已经整装待发,而这时能源提炼工厂才刚开工,车辆无法批量生产,是以大秦的第二支外贸队伍用的自然还是马车。
大秦出使西域的外贸交易队伍非常的庞大,其中军火在其中占的比例可不算小,收到消息,已经组建好各自家族的队伍也纷纷准备出发。
贵族们这次可以说是下了血本,绫罗绸缎等等奢华的物品应有尽有,为此他们的衣服数量最近都少制了不少,全都投入进去了商队。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货物里面没有装书籍等物品。”贵族们站在赵燕歌身后恭敬的道。
“恩,记住,那些东西才是我大秦真正的底蕴,绝对不能流落出去。”赵燕歌负手而立道。
他可不想大秦有一天会被人“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以,他连这个萌芽都不给他们机会。
时间一到,装载了满满华丽货物的队伍再次启动,从咸阳城出发,经北方边关,入草原……
和大秦的外贸队伍一比,贵族们的商队就像庞然大物身侧的蚂蚁一般,看上去是那么的渺小而不起眼。
贵族们的商队全都跟在大秦外贸队伍的屁股后面,到时候如果遇到人挑衅,大秦外贸队伍还会帮助一二,这让各个商队的领队人们信心大增。
再次看到那么多的货物,宛若长虫一般起伏,一同站在城墙上面的贵族们满心震撼。
“陛下对西域一行可真是有信心啊。”贵族们不由低声感叹道。
“可不是么,你看咱们陛下这架势,到时候就算交易不到好东西,那些炮火量也能让那些人被迫做交易。”所以说,大秦不会亏,他们也会跟着赚。
“胡说八道什么,我大秦乃礼仪之邦,怎么会行强盗之事,顶多只能算是正当防卫。”代左相在一旁道。
“对,对,我们大秦乃礼仪之邦,赔偿的事情怎么能算强迫呢。”贵族们心领神会道。
“可不是么,要不是我大秦有霹雳雷火做后盾,肯定会被人给欺负的。”文武百官们皆赞同道。
可别以为做生意都是和气生财的,欺生是哪里都会有的事情,就这规模和配置,文武百官们还觉得不够安全呢。
“初春出发了一支队伍,现在又出发了一支队伍,既然这样,秋天也准备一支队伍如何?”
至于冬天,自然是歇息,为来年做准备。
第115章
大秦的最新动向和青铜车被送往了琅琊山。
堡垒似得驿站内,太上皇后偶尔会拉着秦三世一同下来看看。
吃着厨房内弄出来的绿豆冰饮,为这越来越越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的感受。
去年秦三世还在山林里转悠着纳凉,今年就来到了山下避暑。
室内放在用硝石制成的冰块,让整个屋子里面的温度都比外面来的凉爽,舒适的让人舍不得出去。
用完冰饮,太上皇后照例开起了盲盒。
在百无聊赖没有正事干的时候,这种很浪费时间的玩乐无疑最打发时间。
太上皇后在一旁开着盲盒,秦三世则看起了报纸。
除却大秦的官报,还有各地的民报,足够让秦三世能够看个过瘾。
民报所揭露出来的信息并没有官报来的多,可是它却很接地气,分外的接近普通百姓,最适合底层百姓们传阅。
每一份民报份量都薄薄的,乍看没有什么,可是要知道民报可是日报,每日都发行,报纸开办的时间才多长,积累起来的数量就足够可观。
起码这些东西被送到秦三世面前后,他就再也没有觉得无聊了。
可是这一次,赵燕歌为驿站送来的不仅是报纸和盲盒,还有一个大青铜疙瘩。
它的外形像马车,却没有马来作为动力驱动,外面装载着玻璃,可以让人轻易看到车子宽敞的内部。
除了青铜车外,赵燕歌还给秦三世夫妇两人搭送了一个会开车的司机来教导秦三世开车。
“这是什么东西?”正在开盲盒的太上皇后不由被吸引了注意力。
“青铜车,应该是公输家的机关术。”秦三世道。
“回陛下,这辆青铜车不需要马匹驱动就可以动起来,论冲刺虽然比不过千里良驹,却也不慢,更胜在持久速度稳定,只要有能源,青铜车就能一直跑下去。”龙卫的人道。
秦三世不由来了兴趣,坐在青铜车内体验了一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