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迹在五岳大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宏乐
    驿馆的客栈肯定是没了,好像唯一能歇脚的也




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181章 江南颂军
    池仇依然醒的很早,并且精神矍铄,丝毫没受影响,这让池仇迷上了修炼,一大早就去修炼,可惜新驻防的颂军早训,整齐的喊着口号,打扰了他的清修。

    “还蛮整齐的。”池仇本就在隐蔽处清修,找了一个位置,近距离观摩一下颂军,这支颂军人数并不多,十来个,分为两组,在进行简单的操练,动作简单,俯卧撑、蛙跳以及折返跑。普救堂的人也接连醒了,他们也没有避讳。池仇干脆大大方方的站出来。

    果然多一个人,并没有引起什么多余的关注。

    取消了戒严,一些临时的医生、大夫和军中调配来的女护都撤离了,只留下几个普救堂自己的人。但留下的流民还有一些,他们的工作显得比往常还忙碌一些。

    池仇看了一眼身边这群生龙活虎的家伙,郁闷得想吐血,这他妈简直就是脑海里的新式军队呀!无论是操练还是口号,都跟池仇印象中的现代军队有的一拼,难道现在大颂朝已经开始了军事改革

    现在的颂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大颂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池仇自认自己是个白皮黄心的华夏种,也本能的认为江南才是华夏正朔,而河间不过是岩煌部落和华夏联盟交接之地,因为各种历史渊源而保存下来的春秋诸侯罢了。

    但岩煌到底算不算部落呢无论是长安、延州、河套,他甚至隐姓埋名、乔装打扮,去过一次燕京城,这些地方的民俗、风情各有不同,看过大千世界的池仇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诧异。可他忽略了现在五岳并不是个信息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风俗的不同,在五岳人眼里,意味着族群的不同,不同的肤色意味着种群的差异。

    岩煌的范畴其实很大,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汉唐人算、早年入主中原的索金人、白兰人也算,在后来,从索金人、白兰人衍生出来的折白人、夏尔人也算。这些人都说着汉语,腔腔调调各有不同,文化服饰千奇百怪,他们自身的文化已经和华夏的古老风俗和制度融合,形成了一定的五岳文化,双方可能相互看不起,却也都能接受彼此,而他们迁离后的塞外、西域、漠北,依然有新的民族兴起,他们也被称之为岩煌部落,新部落和旧部落有着利益冲突,就好像以前的柔然和北魏。女真跟契丹、蒙古和金朝一样,池仇所在的沙亭入主关中,就是其中一例。

    当新的岩煌部落出现在五岳大陆的核心区域,自然会引起各方的警觉,没人知道新兴的西亭皇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度,源自哪里要干什么未来要去哪里

    其实西亭人也是如此,对此池仇很有发言权,他们也不晓得出了虎牢关之后,会面临什么。

    按照惯例,那就是先打一架再说,西亭占据长安第二年,就在旧渠与河间诸侯联军打了一仗,不得不说河间诸侯有着它独有的生存方式,战事一开,河东、巴蜀、中原、荆楚各地皆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或派兵支援,或边境骚扰,或高手刺杀,或派间谍在关中煽风点火,西亭贵族哪里见过这样的战争,以前都是一两个部落,就算请援军,也是十来个部落一起冲锋,那面对这种形式,闻所未闻,顾头不顾尾。

    虽然旧渠之战西亭是打赢了,黑塔杜家如愿归属关中,但西亭也气喘吁吁,狼狈不堪,池仇驻守延州,震慑河东,七王子经略汉中,巩固后方,皇室开始结交河东诸侯,都是那一战之后的衍生品。

    池仇是西亭一员,经历过旧渠大会战,他才明白,金灭北宋,确实是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称之为靖康之耻,毫不为过,但凡那时的宋人表现别那么矬劣,一个刚建国的蛮夷帝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创造这样的惊人之举。虽然池仇也分析过,也有可能北宋背盟攻击契丹,燕云十六州百姓又分离华夏数百年,对北宋行为不齿,愿意配合金人,加之河北一路平川,首府汴梁的位置着实没有大局观,诸多客观因素。但那毕竟是主场。输给契丹,尚有情可原,输给金人,实在难以理解。

    池仇拿着一个包子,看着那十几个颂军的早炼,心情说不出的愉悦,也有些遗憾,西亭人是岩煌部落里的蛮夷,他们甚至大部分都懒得认为自己是岩煌一员,再他们眼中,折白



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182章 撒钱方式
    普救堂到旧镇有条旧路,沿着院墙之外的小道,坑洼不平,回来的时候走夜路,池仇和艾苞儿走的是官道,平整,却不得不先绕道城西。

    既然约定了今日去发钱,池仇还不得不找商贩换了一些银币和铜板,折腾一下,差不多十点多了。

    “池小友,你这是”

    “老和尚是你呀。”许久没见同愚禅师了,今日见了池仇笑道:“去给旧镇的人发钱。”

    “阿弥陀佛!”同愚禅师心存善念,他在此处也住了几年,旧镇的情况自然知道些。

    “老和尚你这是去哪里”

    “前些日子阴雨绵绵,总得走动走动。”同愚禅师说道,其实池仇晓得,现在普救堂还不是普救寺,为了让寺庙重开,他少不得要上下奔走,也就是所谓的弘扬佛法。

    现在宴湖,各路权贵都在汇集,就算是现在到的是冲着闾葱娘名头来的,那也是权贵,池仇走在街上都看到了好多新的家纹旗帜。

    池仇笑呵呵整理将换来的铜币,一吊一吊的放进找来的背篓里,没有戳穿他。

    “你去旧镇布施”同愚禅师跟旧镇的打过交道,一些蝼蚁而已,老和尚开口,声音似乎带有指点:“池小友乐善好施,只不过旧镇乡民懒惰已久,心无佛道,如此一筐阿读物,不过是泥牛入海,还不如丢在水里,听个响!”

    是人就有阶级,高低贵贱、长幼有序、前来后到不一而足,同愚禅师就算心怀天下也得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旧镇乡民心无佛道其实就是毫无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可以救,但是远不如在他心中普救寺重开,弘扬佛法,让河间百姓感受佛法的普度来的重要。

    同愚禅师的说法,池仇听得懂,按照世俗的说法就是:救急不救穷。

    “我今天就让这些铜币,丢进去,响起无数个水花来。”

    “哦,有趣。”同愚禅师笑问:“如何丢”

    池仇做了个鬼脸:“天机不可泄露。”

    “恩虚,你来拿。老衲也去看看,池小友如何打水花的。”

    恩虚就是那黑衣僧,皱着眉头,就将那背篓背上。

    “这我来背就好了。”恩虚和尚干干瘪瘪的,年纪不比同愚小多少,这铜币一背篓,也不轻呢。

    池仇伸手一挡,没有挡住,恩虚只一闪身,就到几丈之外,池仇摇摇头:好吧,你们这些妖怪,我以后可以名正言顺的不扶老人了。

    “池哥儿,好像走错了,要从大门出去。”艾苞儿忙道。

    同愚禅师见艾苞儿少妇风情,垂下眼睑:“这后院有一小门,正是去那旧镇的捷径。”

    既然如此,池仇随着同愚禅师一同跟上,原来这旧镇本就是普

    救寺佃户的居所发展而来,自然会有联系,只是寺庙被毁,道路被荒草遮蔽,院墙破烂,一些旧镇无赖又常借此入内,偷取僧人的粮食,和尚们就自发的把院墙重新垒起来了。

    于是大家齐往普救之北,开了角门,路上树林很多,浓浓杂草枯黄,算不险,就是走着难受,艾苞儿本来她脚就发软,亏的池仇小心牵着,这样走了大约有半顿饭久,才把这一段不到两三里长的地段走完,展目四望,旧镇的人大多聚在那里,三三两两,就连材哥似乎到了。

    见到同愚禅师,材哥很有礼貌的拱拱手,就命人拿来椅子,既然能请动同愚禅师,材哥不免对池仇又高看一眼。

    两人寒暄一番,就让池仇宣讲。

    见正主来了,又带来一大筐铜钱,镇民们都走上前,似乎再走几步就能把手伸到背篓里,把钱拿走。这些人破破烂烂,说是乞丐也不为过。

    池仇也不动,拿出今早写的一个清单,朗声说道:“会写字的,举个手。”

    寥寥无几,只有两个。两人举了手,想上前,池仇说道:“我这里有一份差事,十文钱,你们谁做”

    “不知……”其中一个文绉绉张嘴问道。

    “我做……”另外一个叫张宽张口同意。

    “好,你来,这张纸你来念。”

    文绉绉的那个好生尴尬,引来众人一阵耻笑。

    张宽上了台,展开纸张,脸上蹙成一团。

    底下的嚷道:“快念呀。”

    张宽好生为难:“有些字我不认识。”

    台下又是一些叫骂之声。

    其实怨不得张宽,池仇好些简体字呢,对张宽来说,似是而非,一个读书人自然不好说都认识。

    “不认识的字你问我就是了,念。”

    “会记账的,二十文。”

    方才那个读书人再也不多问了,跟其他两个会记账的一起被选。

    材哥早就准备了些笔纸,他们很快就开始记账工作。

    “会搭灶台的举手。”

    “我会!”一众人皆举手。

    “额,等下!”池仇转身问材哥:“不知材哥把锅拿来了吗”

    老杨一脸嫌弃,指着台子的边角说道:“在那里。”

    “好,就放那锅的灶台!”

    &



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183章 众人拾柴
    材哥心情颇为难受,但事实上并非他的错,他已经将其中一部分人安顿下来了,只不过有一部分人沉沦下去,沦为社会的最底层,他所想的无非是让这些人活下去,却没有多想,把他们拉一把,池仇交代的事情非常简单,你干活了,我就给你钱,所给的铜钱,实际上也并不多,小镇上三四百号人口,外出的、太小的、太老的不算,肯出力的也就是百来号人,算下来一人十文左右,也就一两而已。

    其实材哥只要把章台的分红用些手段发下去,而不是一次性发完,这些人也许就不会这么寥落,一天吃饱,哪管未来吃糠咽菜,许多人就是因为没有规划才会沦落,仅此而已。

    池仇的分配任务很简单,许多人一个时辰内就完成了,街道整齐了许多,人也因为干活,也没那么百无聊赖,而工坊初具雏形。

    旧镇的人都知道池仇要做南皂,当大锅加起来,一个断手的老头走了进来:“请问,你是不是打算造南皂”

    “是,老师傅,你会”

    老头有些不好意思:“倒是不会。”

    砌灶台的冉大壮说道:“张老三,你不会问啥问。”

    “可我在江南的南皂工坊待过呀,虽然配方不晓得,可你这么搭灶,简直就是乱弹琴,瞎弄。”张老三很不服气。

    “你……”

    池仇赶紧制止:“让老师傅指点指点,这人言道家又一老,就有一宝,老师傅坐着说。”

    张老三看了看池仇,这话听得让人舒服:“我不坐了,我手断了,腿又没断。”一个倔强的老头。

    “我就问你,你烧了这么一大锅,万一配比不对咋办那不是一锅都坏了”

    好像有点道理,且不说现在配方还未定型,就算定型了,也要杜绝此事。

    “另外这么一大锅,你要冷却到什么时候,这没四五个时辰,怎么能凉透”

    这个非常有道理,池仇汗颜。

    “就算凉透了,你打算如何拿出来如何切割”

    池仇猛地搓了搓手,冉大壮更是无地自容,其实都是简单的道理。

    艾苞儿出去做饭了,端了菜一进门,就看到池仇傻呆呆的站在那,加上冉大壮两个低着头连个屁都不敢放。

    “怎么了张叔,你来了。”

    “那张叔,你觉得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工坊建在这里不合适。”

    池仇其实也知道,在艾苞儿的院子里做这事,也只是权宜之计,主要还是为了吸收经验,才好确定怎么做。

    “那哪里合适”

    张老三走出屋子指着冷泉方向:“应该是那边,溪水的下游,到时候多造几个小灶,那里有水,也可以让做些水轮,用水冷却。”

    “对对对”池仇拼命点头叫好。

    “可是现在那里有没有工坊,只能在这呀。”艾苞儿帮忙开脱道。

    “这还不简单,不就是搭个棚子嘛,大壮,你叫二虎、三林他们去砍几棵树,一下午也就造好了,你在那边搭灶,再把方铁叫来,我告诉他该怎么打个铁槽。”

    一下子安排了好多事,艾苞儿有些心疼:“要不先吃饭吧。”

    张老三哼道:“我吃过了,你们看着办吧。”

    池仇笑道:“张叔,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要不你在这里坐一下,我们把那几个人叫过来,我们先吃饭,你顺便讲一讲该怎么造,哪些注意事项,过会吃饱过去,再实地指点一下,行不”

    张老三点点头,这会一屁股坐下。

    冉大壮也不犹豫,跑回镇口,喊了几嗓子,方才张老三点名的几个都过来了。

    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许多主意也如水一般的出来,许多都出乎池仇意料之外。

    下午的时候,冉大壮起了个一次性的小灶,就去冷泉那边了。

    铁匠方铁,接了指示,去做一个四边类似于豆腐坊的四方的铁槽,四边带有把手,这样只要将热油倒进去,冷却之后,拿开四边的把手,切割就是方形,可以避免许多无用功。

    二虎、三林又找了几个人去砍树,对于他们来说搭个棚子,也就是一下午的事情。

    冉大壮叫来他十三岁的儿子冉小壮,先搭了几个一次性的小池子,就带着儿子跟着张老三去冷泉那边重新搭灶。

    艾苞儿找人借来几口小锅,先将大锅的热油分配一下,大锅里只留一部分,池仇按事先摸索的比例放烧碱等材料,烧好一锅,舀出来后,又用不同的比例再烧一小锅,如此这般,整了四个



第二卷 河间风云 第184章 小赚一笔
    第二天,池仇依然想了许多点子,比如愿意擦洗自己房屋的,比如愿意帮忙开条路到冷泉工坊的。比如愿意扫大街的,比如愿意上街卖肥皂的。

    整个旧镇不说改头换面,但也算井井有条了,就连旁边几个小村落的也有人赶来,凑热闹,旧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材哥不禁感慨,来到冷棚拿起肥皂,闻了闻:“这个你打算卖多少钱”
1...5354555657...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