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七零娶了大BOSS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胖柑
老宋早就从陈局长的口气里听出来这位范教授是个什么角色,看起来老苏的这个闺女要成为范教授的亲传弟子了。





我在七零娶了大BOSS 第49节
而范教授一句:“小李,我们老秦可是等着你入学。”一听老苏的女婿还被另外一个教授给看中了。老宋顿然觉得不是老苏请自己帮忙,老苏简直就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如果能够在试点上,出现江东的名字,让中央领导知道江东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那就是把自己的名字在领导心中挂了号。
管后勤的,吃得膀大腰圆,还任由儿子这样胡作非为,肯定屁股不干净,不如来一个典型,一个电话过去……
卢副厂长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事
情上栽跟头,下半辈子跟牢狱结下了缘分。
苏翎心中一直有个结,上辈子那个在困顿中寻找出路的山村,打响改革第一炮的村庄,她想去走一走。她给了范教授建议,然而范教授联系之后很困惑,当地政府告诉他,没有这个地方。苏翎这才去买了一本厚厚的地图册子,翻开她前世的家乡,最后发现从省到市乃是县乡都一样,但是到了村,差异就大了。
她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即便是年代一样,大致脉络一样,甚至是一些领导人都一样。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曾经还想过,会不会前世的爷爷奶奶也活着,又想着爷爷奶奶要是知道自己和他们年龄相差才十来岁会是怎么个表情。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总有归期,最舍不得她的人不是李致远,而是弘民这个小家伙。抱着姐姐给他准备的衣服零食,皱着脸:“阿姐,你要早点回来!”
“我考好就回来!反正姐夫也在,你和哥哥用心读书!”
苏翎跟着老苏回了龙建,她一回农场就被知青们包围,没有她的日子,大家都太难了。苏翎又开始了给大家补习,唯独一件事情,范教授迟迟没有拿到申请。苏翎深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改变需要勇气和决心。
一转眼十二月,这一年的高考大约是史上最为混乱的高考,从报纸上发布消息,到考试不过四十多天,在别人还在寻找学习资料的时候,农场的知青已经开始了正规的复习,这一点已经的是最大的金手指了。
参加完高考,苏翎再次走了一趟陈家大队,她马上要回江城了,给当初照顾自己的老队长和阿来婶子们送点东西过去。
孔令耘亲自开农场的小卡车送她去,婷婷一定要跟过来,帮她哥哥,何尝不是帮了她呢?
村里进不去,苏翎走进来想要借个板车出去拉,却看见阿祥婶子坐在门槛上哭:“婶子,你哭什么啊?”
婶子抬头看见
是苏翎,一下子眼泪往外涌:“阿翎,我跟你叔实在过不下去了!”
苏翎想着孔令耘和婷婷还在外边儿,她说:“婶子,跟我一起去把东西弄进来,婷婷和我的一个兄弟还在外边,等下你慢慢跟我说好吗?”
婶子一想苏翎已经许久没来,她实在不该这么在她面前哭,她擦了擦眼泪,拉了门口的板车和苏翎一起出去,孔令耘和婷婷等在村口,看见他们来了,一起把东西给搬下去,米面粮油,还有好些布料。
苏翎钱虽然多,可给别人也要符合逻辑不是?板车把东西拉进去,三个人坐在阿祥叔的家里。墙面斑驳露出里面黄泥,一张板桌上头坑坑洼洼,婶子的衣衫上几个补丁,更不用说竹梢上晾着的内衣裤了,上头补了又补。
婶子进去倒茶,苏翎说:“婶儿别忙活了,你跟我们说说有什么难处?我虽然不姓纪了,可在我心里您和叔还是我的长辈,亲人!”
婶子被苏翎这么一说,又抹起了眼泪:“还不是你叔,秋粮生产队收上来不多,交了公粮,每家每户分实在不够吃,他觉悟高,自家少拿了一份。好不容易申请了返销粮下来,我跟他说了,我要去公社里开逃荒证,带着孩子去逃荒,也比在家里饿死的好。”
虽然在一个地方,农场和农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孔令耘和婷婷没有办法理解,怎么会这样。苏翎想想当初自己那些南瓜,也是老队长从自家的口粮里抠出来给她的。老队长这个人啊!怎么说他才好呢?
婶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苏翎对她说:“婶儿别哭,一起有我呢!这次我带地不多,下次我多带点儿。”
“咱们家怎么可能靠你养呢?”婶子对着苏翎说,“阿翎,还是要靠自己的啊!”
孩子们进来仰头看着已经留了长发的苏翎,不知道叫叔叔好,还是叫什么?苏翎对他们说:“叫阿姨!”
一边听着他们叫阿姨,一边拆开一包蛋糕分给他们,孩子们狼吞虎咽。自己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天翻地覆,可这里呢?没有任何变化。
“婶儿,先把东西给阿来婶子和秀芳婶子送过去。”苏翎想着要跟阿祥叔好好谈谈,他这个多管闲事的毛病要改,不能太大公无私,家里人也要吃饭的啊!
去了秀芳婶子和阿来婶子家才发现两家人家今年也是遇见了窘境,锅里都是麦麸饭。她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了。
老队长回到家看见苏翎在那里,有看见老婆子在抹眼泪,他笑了笑说:“阿翎,你婶子一个妇道人家觉悟太低!”
“叔,咱们一起好好商量商量,怎么改变咱们生产队现在的窘境。觉悟当不了饭吃,但是想法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苏翎跟阿祥叔说道。
第69章
阿祥婶子还要跟老队长争辩,被苏翎打断:“婶儿,先让我问问叔,你再看看要不要说。”
“阿祥叔,我一直闹不明白,今年旱灾水灾大吗?就一场台风吧?往年也这样吧?为什么在没有特别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欠收会这么严重?秋粮可是一年到头的根本,秋粮足了一年就足了。”
苏翎问孔令耘,“农场今年怎么样?”
“跟往年持平,没听说有大的变化。”
阿祥叔低头叹息:“还是兵团农场的那些人文化高,觉悟高啊!”
孔令耘一脸骄傲,在他心里就是层次不同。苏翎问:“阿祥叔以为这是觉悟的问题吗?”
“难道不是吗?我们这里的人,跟蛮牛似,催不动,打不走。为了几个工分又跟我闹得上天入地,把我十八辈子祖宗全部给骂了!也不想想咱们一个生产队一大半姓纪,骂我祖宗,不就是骂他们自己的祖宗吗?”
阿祥叔点了一支烟,要给孔令耘抽一支,孔令耘想要接过,被李婷婷横了一眼,嘿嘿一声:“叔,我不抽。”
“农场割稻用收割机,犁地用拖拉机,播种用播种机,打农药用柴油农药机。咱们生产队呢?割稻靠镰刀,犁地一半是拖拉机,一半还要靠老黄牛,插秧更不用说了,农药是背在身上的药水桶。农场七八成不靠人力,我们九成靠了人力。机器,你只要管几个开机器的人,多快啊?而人力你却是要管每个人,人能跟机器一样吗?机器喝饱柴油就给你动,人就算吃饱了也未必肯动,更何况在吃不饱的情况下,每个人心里有小九九,不很正常?”苏翎问阿祥叔,“每个人可能跟您的觉悟一样吗?自家孩子饿着肚皮,也情愿给别人吃饭。”
“那你说怎么办?”
“如果我们把田地分到户,每家抓阄,三年五年一换田?交完公粮,留下集体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会怎么样?”
“这个就不是集体主义了。”
“我先问你,这样,自家干自家的,会不会积极性更高?”苏翎问他。
老队长抽着烟,苏翎说:“懒惰的人家,自己不好好种地,那就没得吃,勤快的人家,种得好就有余粮。”
“这会不会犯错误?”
苏翎斩钉截铁:“有可能!但是当范教授跟我们讨论的时候,我想上层已经在反思了。我想让所有人吃饱,是上层领导最大的心愿。也有可能是大功一件。”
婶子一听犯错误,立刻想起了站在打谷场上被斗的走资派:“会不会被说成是复辟资本主义?”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不过中间估计有波折。”
老队长掐灭了烟说:“就算是犯错误,也要试试,大家肚子饱,比什么都重要。”
“那我们商量一下要怎么做?”苏翎问他。
苏翎跟老队长一起分析生产队的那些人家,一共有多少良田,怎么分配等等,这些方案苏翎早就想过很多次,就是缺范教授的一句可以干了。现在她决定私下干!具有记忆的自己,明白风险不高。
听苏翎说得头头是道,把他担心的问题几乎都考虑过了,老队长特别有信心,一起讨论完哪些人家比较叼,哪些人家比较好说话,还有哪几家家里劳动力太少……
回到部队家属楼,苏翎去老苏那里吃饭,孔令耘一个劲儿地夸苏翎,老苏听说苏翎还没拿到范教授的答复,先下手做了,跟她说:“政治红线不能碰。”
苏翎摇头:“爸,我知道历史的洪流不会逆转。”
苏翎连着跑了几天杨木桥生产队,生产队的各家人家听说要分田到户,都积极响应,而苏翎的方案是根据app里买到的相关书籍,比起她上辈子看到的农民只发的改进,有了书里的那些条条框框,很多潜在的问题有了预先的解决方案。苏翎在当场回答大家的问题,这么一来在她离开龙建之前可以开始实施起来。
苏翎总算是把事情落实下去,七八年一月初,高考分数出来,五门考了四百六十七,加试的英语考了九十九,外语不算在总分内。农场里五个人过了四百分,录取分数线是三百四十分,如果是英语分数高,可以降到三百十分。孔令耘考了四百二十一,李婷婷考了四百零三。应该都能进自己心仪的学校了。
让孔令耘代收录取通知,她打算先回江城,老苏带着她去水库工地找了建筑队的老宋。说实话,如果不认回老苏,苏翎的人生不会有
太多的改变,不过没有老宋,她就会艰难很多。给老宋他们做了一堆下酒菜,放在一个个饭盒里,足足两大提,再拿了两斤奶糖,两条香烟,两瓶酒。
老宋比之前黑了,瘦了。毕竟是超大型工程,还是那个大嗓门,一把抱住老苏,看见苏翎说:“我当初就说这个小家伙漂亮地过分,没想到居然是你女儿!要是按照我的脾气,当初她调侃跟你像却不认你,我非揍她一顿不可。”
“不能怪咱家丫头。”一起进他们的工棚,一群熟人看见苏翎,一个个都来招呼,从男孩变成女孩,让人啧啧称奇,也唏嘘不已,都怀念建礼堂的那些日子,饭菜那叫香,日子过得多舒坦,现在吃的跟喂猪似的。
“难道你想让师长家的闺女给你来做饭?”
“各位叔叔大哥,大家照顾我呢!我感激还来不及。”苏翎给他们发糖和烟。
“你那个婷婷呢?一口一个媳妇儿的?”
苏翎笑了一声:“在兵团农场呢,找政委家的儿子。”
“这是婷婷的喜糖?”
“我的!我这次回去就办酒席了!”
“这刚刚大小伙儿变成大姑娘,就结婚了?哪家小伙子?”老宋侧过头问。
“婷婷的哥哥。”苏翎低头笑着。
“老宋,莫书记来了!”外头一声喊。
“叫这么大声做什么?你们老宋在里面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外头熟悉的声音,是调往外县的莫县长,现在在这个县里做书记。
人踏进来,苏翎站起来叫:“莫书记!”
“这个?”看着苏翎一身女装,留着长发,莫书记一时间不敢认了。
老宋在说:“莫书记,这是咱们以前食堂做饭的小纪啊!”
“小纪?”
“这事儿说来话长!”
“话长也要说说。”莫书记坐下。
苏翎长话短说把自己经历概括了一番,莫书记叹一声:“改回来了就好!”
“莫书记,小苏给我们带来不少下酒菜,您一起吃点儿?”老宋邀请,“刚好我们老班长也在。”
莫书记一直没什么架子,坐下了就坐下了,老宋开了苏翎拿过来的酒,一起倒上,吃喝之间说到老队长那里,老宋说:“前些日子,老纪来找我,让我帮他工地上安置一
些生产队的人,说他们那里都吃不饱。他愁得呦!”
“去年龙建比往年还不如,听说新来的县长,一点都不给通融催缴公粮,农民手里留存地更少了,本来就是一斤不交,也没办法吃饱,这么一来更不用说了。”
“这个事情要从源头上解决,年年靠返销粮的村子还不少!咱们省虽然多山,可田地不算贫瘠,好歹也是能种出好粮来的。”
听莫书记这么说,苏翎想着,是不是要跟他透露一点:“我刚刚跟他一起探讨分田到户的事,这个事情我跟江城f大的范教授有过讨论,他也认为可以试点,之前跟我说让我等申请下来再在找不同层次的村子进行试验。原本的想法是江东找个村子,后来我推荐了咱们龙建的陈家大队,江东县的村子属于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咱们这里呢!大约全国大部分的地区都是这样,不上不下。”
“那后来了,现在有没有开始?”莫书记问。
“教授的申请没有批下来,我也在参加高考就一直没有动。这次去看望老队长,我就提了这个想法。要不申请没有下来先试试,总比等着返销粮的好。”
老苏指了指苏翎说:“我就说这个孩子胆子太大,这种事情是原则性的问题。”
“爸,范教授愿意立课题,肯定是他有一点明白大领导的想法,他提出申请没有批,可能还有争论。咱们不用大队了,用一个生产队还不成吗?伸出试探的小脚脚,如果切实有效,为什么不拿着有效的结果去给大领导看呢?我们专心致志搞阶级斗争已经十年了,纵观历史,不管是怎么样的政权,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让人民富裕起来,让底层老百姓吃饱穿暖。”
“小苏,你说考试考完了,你考得怎么样?”莫书记问她。
“我考了四百六十七。”
“嚯,全市第一啊!全市八个过四百的,五个在你们农场。没想到你就是那个第一,厉害。”莫书记啃着鸡爪说,“我关照一下你们县里,让老纪不要有心里负担,试验吗?万一错了,就改过来吗?到我这里来报备一下。”
“您?”苏翎不明白,就算这边的县比龙建大,就算莫书记比他们县里的书记资历高,也管不到龙建吧?
陪同莫书记的一个工作人员说:“书记已经开始履职副市长了,以后分管农业和水利。”
“啊!”苏翎张大嘴巴,“原来是副市长了啊?”这个市区算是一个地级市,下辖几个县,这个副市长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小黄,把我新的办公地址和联系方法给小苏,小苏是我见到想法最多,也最有干劲儿的年轻人。”
苏翎拿到了一张纸,上头是莫副市长的联系方式,听他说:“小苏,以后你那里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写信告诉我,我会在我能力范围内,给你提供便利。跟范教授介绍一下我们市清水市。”
“谢谢您!有您的支持,我就有信心了!”苏翎说道,看起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先闻到味道的鸭子都在拼命地想要试水了。有了江东的宋县长,有了这位莫副市长,范老师的试点,就有了自上而下的推动力。




我在七零娶了大BOSS 第50节
下午回到家属楼,给范教授打了个电话,还没说话,范教授就说了:“小苏,全省第一啊!外语系的主任已经跳脚了,说我浪费了他的一个人才。我跟他说了,咱们这个师生缘早就结下了,叫他别多想了。你家小李还没拿到分数吧?告诉你,四百五十三,江城理科第一。老秦正在我这里高兴呢!”
“嗯嗯!我也高兴!老师,我跟您汇报一下……”苏翎跟范教授说起自己私下鼓励杨木桥生产队分田到户,今天又得到了本地莫副市长的支持。范教授高兴地差点跳起来,自己原本落实这个事情还困难重重,这个小姑娘已经做下去了,这也太厉害了些。
第70章
一月份在江城两家请了十来桌酒席,毕竟这个年代不流行婚礼大肆操办,而且苏家的亲戚都在老家,李家亲戚不多,老李叫了厂里的几个要好的同事。
老苏回龙建,拿着f大的通知书,把苏翎的户口从龙建迁入f大的集体户口,农业户口转成了居民户口。
春节要跟老苏回老家,苏翎和李致远一起准备不少东西,一家子这才出发去老家。
老苏是解放前才十五六岁就入伍了,这个年纪入伍,不就是家里没吃没喝,入伍比要饭可能强些吧?等到全国解放,没多久他又去了朝鲜战场,等朝鲜回来,才回去找到了家里人,家人才知道他还活着,还立了军功。
往北去,一路上这个季节树上叶子都掉光了,时不时一个巨大的鸟巢在树上。
老式的火车况且况且往前,一个晚上到了站,出了站看见一个脸上沟壑纵横的男人,依稀辨别下来跟老苏有点像。
听见弘毅和弘民叫:“大伯!”
苏翎和李致远也跟着叫了大伯,大伯笑着说:“走,家去!”
坐上大伯赶的马车,进了村里。
苏翎生长的龙建,多山多水,这里是一马平川。就是这样的最多就是丘陵地带的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贫苦之地。这一切都是华夏的母亲河造成的。长江给了沿岸富庶,而黄河到了中下游,时不时夺淮入海。李致远的爷爷一辈逃荒去了江城,赵爱琴母女一路讨饭去了江城,老苏小时候太穷,小小年纪跑去参军。
进入村子,大多是草棚土房,村里白墙黛瓦的一排院子很是打眼,大伯说:“阿翎,到家了!”
东边儿是大伯家,本来苏康达的屋子应该在最西边儿,毕竟他是小儿子,不过考虑了苏康达常年不回来,西边屋子边上还有一大块空地,可以种菜,二伯方便些。所以老苏的房子在中间。
一起下了马车,从院门口进去,前边有两间倒座的小屋,一间是灶间,一间不知道是什么。堂屋大门开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略胖,皮肤黝黑的憨实妇女走过来叫:“康达,这就是阿翎吧?闺女长得可真俊!”
苏翎一件格子呢的中长大衣,及肩长发,额头饱满,皮肤如雪,
一看就跟乡间的姑娘天差地别。
“这是你大伯娘。”
苏翎叫了一声:“大伯娘!”
李致远跟了一声。
大伯娘:“哎,咱们家女婿这个样貌,我是从来没见过,这也太好看了吧?”
李致远一件灰色的羊毛呢略带收腰的中山装,实在没办法,app里出来的东西,虽然跟这个时代贴近,却总是带有一点点它的特点。这种设计明显就是二十世纪大牌的注重细节的感觉。本来李致远一张小白脸,眉目如画,加上衣服的衬托,越发气宇轩昂。
李致远笑了笑,大伯娘说:“一路上辛苦了吧!先进屋里歇歇脚,等下过来吃晚饭。”
大伯说他要去大队里马车队还马车。
苏翎进了堂屋,里面打扫得很干净,大伯娘对苏康达说:“你们也不一直回来,还是之前的屋。我把那个单人床搬到了上首的屋子,你带着弘毅和弘民住。小两口住在西边的屋子。行不?”
苏翎一听明白了,之前回来苏康达夫妻住东边的房间,弟兄三个住西边的房间。现在大伯娘让苏康达带着两个弟弟住主卧。
“嫂子,谢谢了!”
“你又客气了,自家弟兄说这些干嘛?”大伯娘笑着说,“之前你哥还一直在说上次把你一路骂了出去,不知道你往心里去不?”
“自家兄弟,哥哥也是想为我好。”苏康达笑了笑,“我怎么会往心里去?”
“那就好!听妈说,咱们家阿翎也是个有本事的,小小年纪就做了厂长,如雪被人欺负,阿翎给她出气了?”
老太太果然是不会闲下来她那张嘴的,苏翎笑着说:“碰巧有认识的人而已,算不得什么事。”
“那也是有本事的人。”大伯娘别看生长在乡间,很会说话,看起来很能干,“行了,我给你们拿了两瓶热水过来,桌上倒了茶水,先喝两口,我先去看看灶台上,等下就过来吃晚饭。”
等大伯娘一走,苏翎看着一起带回来的东西,对着老苏说:“爸,这个怎么办?”
“马上吃晚饭了,等下估计晚饭的时候你姑妈和姑父都会过来。他们家的让你姑妈带回去。你二伯家就等明天再给吧!”苏康达说了一声。
“听您的。”苏翎回了
一声,捡出了给大伯家准备的一份礼物,给大伯的烟酒,给伯娘一件羊毛衫,另外拿了几块布料,随便伯娘给她哪个儿媳妇或者闺女,还有给孩子们的零嘴,给姑妈家也差不多是这些东西。
喝了两口水,时间也不早了,老苏带着一家子一起去大伯家,苏翎额外多拿了一包糖。
三家人家房子并排,合用院墙。就是隔壁两步路,大伯刚刚还车回来,堂屋里除了苏老太太,还有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手里抱着个孩子,边上还跟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七八岁的小姑娘。另外一个大约二十五六大着肚子的女子,身边的两个小姑娘,一个五六岁,一个刚刚会走路。
一家几口叫了苏老太太,老太太介绍说:“这是你的两个嫂子。”
苏翎连忙叫:“嫂子!”
东西放下,大伯在那里对着苏康达说:“上次咱妈拿回来的我还没舍得喝,这次又送来了?”
“上次是上次,酒又不会坏。”苏翎笑着说。
说话间,外头两个男人进来,应该是大伯家的两位堂哥了。还有一位前年出嫁的堂姐和一位才刚刚十七的小堂妹没见到。
1...3031323334...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