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平山客的小说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作者:平山客的小说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第1章 第 1 章

苏烟躺在床上玩了两把游戏,均以feat”告终,扔了手机,心里吐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什么中单啊,清完兵线就塔下挂机,怪不得八连跪,找找自己的原因好吧。”
看看手表,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她没穿鞋,直接跳到电脑椅上,从书桌底下抽出来一个纸箱子,一堆零食里边随便翻出来两包巧克力饼干和一瓶牛奶,就当做午餐了。苏烟把ipad充上电,打开豆瓣,见某流量疑似谈恋爱已经挂在首页了,她仔细的读了一遍,叹了口气:“石锤啊!”
微信响了一声,见是死党发来的微博热搜:“你的小鲜肉谈甜甜的恋爱了”附上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包。苏烟哼一声,回复:“脱粉了,爷的青春结束了!”生了一肚子气,连饼干吃起来都不香了,她刚刚换好衣裳,准备出去溜溜,就听见外面几个小学生在窗户外你推我,我推你。
苏烟是个大二的学生,休学来这里的山区支教快一个学期了,知道这里的学生都是很害羞腼腆的,她打开门,招招手:“有什么事儿吗?今天星期天,放假都不积极了?”
苏烟教的是混合班,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一起上,但是总共的学生加起来也才十五个人,县里有扶贫政策,在山下修了扶贫农村房,按计划把山上的村民都搬迁到山下,剩下来的这几十户是明年才搬迁的。
山里的孩子都爱在外面玩,都晒得黑扑扑的,一个女孩子手上捧着一个饭盒:“苏老师,我奶奶炒的腊肉和我爷做的竹筒饭,星期天食堂放假,你都不吃饭的。”苏烟接过来,笑笑:“行,够意思,等下午老师去县城,给你买发卡回来。”
苏烟打开饭盒,肉香和竹子清香都飘出来,她夹了一筷子,腊肉炒得焦黄:“真是人间美味!”她吃好了便准备开车去县城逛逛,昨晚上老鼠闹了一夜,连人都不怕,她寻思上哪里弄点老鼠药来试试,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份清单,是下个月学校食堂采购的物资,食堂师傅家里有事,又加上苏烟有车,便麻烦她去带回来。
她手边上的是一辆吉普牧马人rubi两门版,是她那老母亲千里迢迢从上海发货送来的,说是什么时候想回去,就一溜儿开车就回去了。
等了两个月,见女儿非但没有回去的意思,反而要把一年都教满了,她妈是个女强人,只是对女儿是一万个没办法,只好一天天的寄吃的寄穿的过来,空调洗衣机烘干机,恨不得连学校的地板都寄过来换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堆满了苏烟的宿舍。再寄过来的什么进口小饼干、牛肉,苏烟只好一股脑儿的都塞进自己随身的小空间里边。
这个小空间是苏烟十六岁的时候发现的,可以放东西进去也可以拿出来,不过她向来只当个杂物间来用,也不像里写的可以种菜种花的。
她开了车,往菜市场去,菜贩肉贩一看见这车就知道是山上小学的,帮忙把早就定好的米面菜肉,一一搬上车,想着山上的学生平时很少吃水果,便又买了十几箱水果香蕉什么的。等把车装满了,开到僻静的地方,一点一点往空间里面挪,忙个满头大汗才把车空出来。
前几天答应了学生要请他们吃烤鸭的,又上烤鸭店买了十几只烤鸭扔空间里边,想着常常吃的经期止痛药没了,又上了药店一趟。赶上药店做活动,苏烟听那人一通忽悠,买了一堆用不着的维生素和感冒药,唯一有点用的就是驱蚊子的水。市场都收摊了。苏烟这才开车往山上开去,山路不好开,又黑,不过苏烟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不过开了两个小时,苏烟这才觉得有点不对劲。
山上的路都是村民自己以前修的土路,后来政府出钱重新修整过,平常苏烟开上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这条路是独独一条主干路,并没有别的分叉,苏烟是绝对不会开错路的,她看了看车上的表,显然已经开出去六十多公里了。从山上的小学到镇上不过四十来公里的,开出去六十公里,难道是开过了?
苏烟摇摇头,那条路过了村小学,也不过两三公里,再之后的路变得很狭窄,苏烟的车是开不进去的。
车窗外黑黝黝的一片,甚至有不知名的鸟叫,苏烟拿起手机想打电话,却发现一格信号也没有,她战战兢兢下了车,拿着随身电击防狼手电筒,嘴里默默念叨:“咱是无神论者,咱是唯物主义者,咱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她打着手电筒走到路边,顿时愣住了,顺着手电筒的光望过去竟然是一片绿油油长得正旺的玉米地,她跳下去,见那玉米还抽红色的玉米穗,她小的时候跟奶奶在农村长到十岁,虽然没有做过农活,但是也知道玉米是夏天抽穗的,可是苏烟开车下山的时候明明是秋天,山上的秋天早上还有霜冻呢,她嫌冷还特地买了热水袋和电热毯呢,现在怎么忽然变成了夏天呢你?
苏烟憋着气,小心翼翼躲回车里:“我……我遇见鬼打墙了?”
她上高中的时候没少混那些天涯灵异帖子,这个时候联想起来,不由得浑身冒寒气。她连着播了十几通电话,都是没有信号。苏烟想起一个新闻,黄山一个登山者掉落栏杆,也是没有手机信号,自己用包里面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收音机,这才获救的。她呼了口气:“收音机好办,车载音影系统自带的。”
苏烟从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唯独怕鬼,就算不是鬼,遇见这种灵异事件也吓得半死,她抖抖索索打开车载音影,自动搜索。
字正腔圆的广播腔缓缓流出来——“3月22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文件共10章60条。草案规定:人民公社各级的规模都不宜过大,特别是生产大队的规模不宜过大,以避免在分配上把经济水平相差过大的生产队拉平,避免队和队之间的平均主义。”
前面要是苏烟都听不懂的话,那这个人民公社却不能不懂。她心里想,人民公社是哪年的事情呀,不是六十年代就算七十年代,反正只属于苏烟在历史课本上读到的内容。
她的心慢慢的往下掉,等听到后面几句话已经完全呆住了——“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会上毛、主、席多次讲话,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
苏烟愣在那里,插上耳机,默默听了半个小时,已经十分怀疑自己是到了一九六一年,根据她有限的历史知识,也明白这个年代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苏烟就这么从天上掉下来,还开着一辆吉普车,绝大可能被当做外国或者对岸那边的间谍,就算不把她当间谍,也会当成什么盲流送进收容所。
苏烟的这个空间比较小,这几年丢进去的东西几乎快要堆满了空间,要是把自己的车放进去那可装不下,她摸了摸才开了小半年的新车,颇为肉痛,叹气:只有先留你在这儿了!
苏烟摸摸自己这辆吉普车,心道,这车是万万不能要了,她把车上面的东西都搬到空间里边,怕这个时候来什么人,就匆匆忙忙下了车,躲进一旁的玉米地里边。
苏烟身上穿着长袖米色小西装,下边穿着牛仔裤,这身打扮无疑是不行的。她在空间里找了大半天,在角落里找出来一件暗红色格子衬衫和一条优衣库的黑色棉麻阔腿裤,不知道什么时候买的,也不知道是谁买的,连吊牌都没有剪掉。苏烟在空间里换过了,见脚上是一双马丁靴,她敲敲脑袋,不知道找了多久这才找到一双匡威的黑白经典款,她拿着比了比,就这双最朴素了。只是衣服鞋子可以马上换掉,苏烟那头波浪卷的齐肩短发,可马上变不成直发,好在没有染发,还是黑色的,她回忆着一年代剧和历史课本里面的妇女形象,没找到橡皮筋,用素兰色的手绢扎起来。
空间里面时间是暂停的,所以东西放多久也不会坏,苏烟摸出来几根香蕉,填饱了肚子,这才照镜子。苏烟生得白,又不爱出门,手心常年都发凉,便显出几分冰肌玉骨来,她眼睛生得大,不笑的时候也似乎带着几分笑意,镜子里边的女孩子已经十足十的历史课上模样。
她死党曾说,要是苏烟不说话,倒是有几分古典美人的样儿。只是一说话,就是一位祖安姑奶奶。苏烟对此绝不承认,她说自己是只喷猪队友的。
苏烟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听见广播内容,虽然心里觉得荒诞,但是也做好了准备。要是有人恶作剧,穿这么土出去,大不被人笑笑。要是还在21世纪,车子放在那里,锁好了,即便万一被人偷了也可以定位找回来。可是要是真的到了1961年,穿那么一身牛仔裤、马丁靴,开一辆21世纪吉普出去,无疑是在找死。钱财身外之物,万事以小命为重,这是苏烟她那老母亲的至理名言。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第2章 第 2 章

苏烟拿个两颗大白兔奶糖,在玉米地里面待了两个半小时,虽然喷了驱蚊水,还是被地里的毒蚊子咬得满腿包。等到了四点半的时候,天色已经蒙蒙灰了,苏烟沿着大路走,不过一会儿就遇见三两个男男女女。女的梳着两条麻花辫,男的穿着一身蓝,一人扛着一个锄头,边走边说笑。
苏烟心道运气好,方向对了,每有走反路,再走了一个小时这才看见城墙,上面写着两个字‘青原’。苏烟进了城,倒是热闹起来,不过就算热闹也没有苏烟支教的那个县城一半热闹,大概是时间还早,路上没什么人,更没有什么小摊贩。路上听见两个人说要去饭店吃饭,苏烟悄悄跟一段路,才发现他们去的是国营饭店。她站在外面,见两个人只是点了一碗阳春面,除了给钱之外还给了粮票。
大约是她在饭店外面站的时间太久了,那服务员唤她“站那儿看什么?这儿吃饭和你们大队食堂、公社食堂不一样,是要粮票的?”
苏烟心里犯了个白眼,拽什么啊,不就是个饭店吗,她面上却还是笑笑:“姐,我这个月粮票用完了,您能不能通融通融?”
那大姐生得极胖,大概有一百五十斤,一点也不像大街上面黄肌瘦的工人,她甩甩手:“嘿呦。这个月才过到一半呢,你粮票就用完了?”一边又朝着那些顾客笑:“您瞧瞧,您瞧瞧,现在的小姑娘哪有会过日子的?我家隔壁王大嫂子家的小女儿,都当了三月的学徒工了,还月月回家打饥荒。”
接着彻底不理苏烟了,偏过头去,说起家常来。
苏烟转身走了没两步,就闻见传过来的油爆大葱的香味儿。苏烟来之前就吃了一顿饭,空间里里面倒是有米有肉,只是没法开火,也点不起火来,她吃了几包点心零食,现在就想吃点咸的东西。
苏烟走远了,蹲在地上,决定还是先吃碗面条。面条空间里面是有的,但是自己没有锅碗瓢盆,没有柴火,是做不了饭的。过了一会儿,大广播开始想起来,街上的人也多起来,大概是时间到了,去上班上工的。
苏烟坐在路边仔细观察行人,他们大多穿着灰、蓝色的衣裳,男人女人都差不多,行色匆匆,面黄肌瘦,有些女人甚至浑身浮肿,走起路来一脚轻、一脚重,踉踉跄跄。苏烟看着都觉得走不到目的地,有些人就得晕倒。苏烟这才想起历史课本,似乎1961年是自然灾害的时间,这一年全国大部分的人都吃不饱饭。
苏烟想了个主意,她走到僻静处,从空间里面拿出来一捆面条,这是苏烟自己在市场买的碱水面,散装的,称了三十斤,没有包装。她答应给学生做她大学食堂的美食——热干面来吃的,想了想,又拿出来一瓶芝麻酱,把玻璃瓶子上的纸都撕掉,这样看不出来生产日期。她检查了一下玻璃盖子,发现四周刻了生产日期,叹了口气,只好把芝麻酱放下了。她拿出来一卷面条,看起来有两斤多,用蓝布包着,抱在怀里。
接着她就坐在路边等,这个时候正是六七月份,即便是头顶有树荫,苏烟也等得汗流浃背,知道下午散工的时候,才等到她想等到的人。
苏烟从小跟在她那做生意的老母亲身边,察言观色不一定很擅长,但是看面相就能看出来谁比较和善,谁比较好说话。这位大姐一个人走,双腿浮肿,面色苍白,走过苏烟面前的时候差点跌倒,她扶着墙好一会儿。苏烟见此,便走上前去:“大姐,您怎么啦?我看您不舒服,我送您去医院吧”
她说话有气无力:“去医院治不了这病,没事儿,没事儿,就是太饿了,一天就吃一个玉米馍馍,实在顶不住。”
苏烟惊讶:“怎么会,我爹跟我说城里都是吃公家饭,拿的是城市户口,一个月的工资比我们一年还多,怎么一天就吃一个玉米馍馍?”
那大姐四十多岁,看起来是饿得连话也不想多说:“不一样啊,不一样!现在城里饿死人都有人呢。”
苏烟凑在她耳边小声:“大姐,我有面条,您要吗?”那大姐听了,抓着苏烟的手,立刻警惕起来扫视了一圈,低声道:“什么面?供销社的挂面?”
苏烟刚想开口,就被她打断:“走,到别的地儿说。”
到了后街一个拐角处,那大姐才道:“姑娘您有多少,怎么卖?”
苏烟道:“大姐,我不是倒买倒卖的,这面是我家里自己做的,是我的口粮,我看你实在饿得不行,这才分你一点,不收你的钱。只是我现在东西没买到,回不了家,没地方住。”说着把蓝布拉开一觉,漏出一卷黄色的面条来,看起来的确是手工做的,不是供销社里面的挂面。
那大姐显然松了一口气,这年代肯把粮食拿出来的,总归是好心人:“姑娘,你们乡下人也不容易,钱是一定要给你的。今天你就上我家住,你要买什么东西,明天我帮你打听打听。”
苏烟摇摇头:“算啦,这东西没那么好买的,供销社没了,明天一大早我就回家去。”
苏烟扶着她回了她家,是一栋居民楼,遇着她的人都热情的打招呼:“宋大嫂!”又问苏烟是谁,宋大嫂笑着道:“乡下的亲戚来看看我。”苏烟愣了愣,也是,别人家知道,私自在黑市买粮食,这罪名可不小,至少是要挨批评的。这里的格局和苏烟看见的那种几十年的老小区差不多,就算楼层矮一点,这个院子里面的绿化都是种的青菜,不过看起来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苏烟跟着她回了家,是一个小小的两室一厅,家里有四个孩子,大的八九岁,小的还不会走路,叫那个大的抱着。剩余的两个孩子都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一听见开门声音,齐刷刷的扭过头:“妈,我饿了,今天有馍馍吃吗?”宋大嫂骂他:“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你怎么不惦记惦记学习,你们班主任又找我了,说你下午上课不认真。”
那男孩子嘟着嘴:“早上就吃半个玉米馍馍,到了下午早就饿得眼睛花了,我连黑板都看不清,还怎么学?”
宋大嫂骂人:“人家能学你怎么就不能学?”
他不敢再跟母亲顶嘴,只小声道:“我们语文老师今天下午还饿晕了呢?”
宋大嫂拧他的耳朵:“你怎么知道是饿晕的,不是被你们气晕的。”
旁边的一个小女孩接话:“真的,妈,真是饿晕的,校长给她喂了半碗白糖水,她就醒了。”
宋大嫂叹气,问:“学校食堂今天吃什么啦?”
女孩子道:“老样子,菜叶子汤,一个老四拳头大的玉米馍馍。”又指着苏烟:“妈,她是谁?”
宋大嫂道:“乡下的表姐,今儿晚上住咱们家。”说着便把苏烟拉倒厨房,看起来这家人也不常在家里开火,只有一个灶台,只是这个年代能有独立的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就已经很不错了。
宋大嫂从裤子里摸出来一沓钱,数都没数:“妹子,按说面条怎么也得两毛钱一斤,你不要粮票,那是有价无市的,就算五毛、八毛钱一斤也不过分,嫂子看你那包面条得三斤左右,就是给你三块钱都不过分。只是你知道这年代家家户户到了月尾都不好过,嫂子身上这两块七毛钱,你拿着,别嫌少。”
苏烟把蓝布打开:“嫂子,这拢共三斤,我今天还吃一点儿呢,就不多要你的,拿您两块钱就行,另外七毛就当住宿费了。”苏烟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物价,只知道六十年代财米油盐是很便宜的,困难时期虽然买不到,但是供销社的价格是没怎么涨价的,当然黑市那又不一样了。
宋大嫂点点头,给苏烟倒了杯水:“妹子你坐着歇歇,我来煮面条。”苏烟接了水,慢慢喝起来,她打量起这个家庭的家具摆设,虽然以现代的眼光看起来很简陋,但是衣柜、饭桌、书桌都有,甚至有一张旧沙发,这绝不是普通的家庭。苏烟听她姥姥说过,他们那个时代有一张沙发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开着汽车回六零最新章节 第3章 第 3 章

苏烟坐在一旁看宋大嫂麻利的烧火,煮面,她不敢多说话,怕自己多说多错,毕竟自己没有户籍,言谈举止、生活习惯也与这个年代的人有很大不同,一旦漏出一点破绽,惹人怀疑,苏烟至少现在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的。
宋大嫂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妹子,你这面条做得真好,是自己做的?”
苏烟摇摇头:“不是,是家里人做的!”
宋大嫂笑着道:“那一定是你妈弄的,要不就是你奶奶,手艺真的不错,这面条看着就漂亮。”又问苏烟,到城里来干什么,要买什么东西,供销社买不到,她可以去打听打听。
那些不过是苏烟随口编造的谎话罢了,她略微敷衍了几句,便借口有点不舒服,去厨房外面倒水,出去了。
那几个小孩儿已经写好了作业,一个提议去外面玩滚铁环,一个道:“你傻啊,今天家里来客人,妈要做好吃的,要出去你自己出去,我在家等着吃饭。”
一个趴在厨房的窗户上,望着里面热气腾腾,转头:“面条,是面条,哥,妈在下面条。”
四个孩子都激动起来,凑在厨房门口:“妈,要不要去把爸爸叫回来?”
宋大嫂虚了一声,骂道:“鬼叫什么,小声点,老三,你去把你爸叫回来,就说家里有事,别说什么吃面条的话。”
老三做了个鬼脸:“知道了,妈,我有那么笨吗?”说着开了门,一蹦一跳的走了。
那面条宋大嫂舍不得一顿吃完,只下了一半,大概一斤多的样子,按照苏烟的食量,平时去吃牛肉面,二两面条就吃得大饱,这一斤多的面条,五个苏烟都吃不完。
况且这宋大嫂煮面条,也不加别的什么调料,只加一点食盐酱油,实打实的白水煮面。要是以前,苏烟是宁可饿着,也吃不下这种面条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宋大嫂一把面条捞上来,苏烟就直吞口水,肚子也不合时宜的叫起来,等一淋上酱油,苏烟就不争气的觉得,那酱油可真香啊,一定是哪里自己酿制的酱油,绝对不是现代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宋大嫂叫几个孩子把面条端到饭桌上,老三就跑着回来了:“妈,老爸刚刚出任务回来,他说他忙着,现在回不来。”
宋大嫂忙夹了一大碗面条,放到橱窗里:“出什么任务,是不是又去抓倒买倒卖,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她话里带着埋怨,连苏烟都可以直观的感受出来。
老三坐下来,忙端了一碗面条,往嘴巴里扒拉了一大口,大叫:“妈,这面条真好吃。”一面又道:“妈,爸这回可不是去抓倒买倒卖的,是去抓特务的。”
宋大嫂笑一声:“我们这个山沟沟里的小县城,人家特务闲的没事来我们这儿干什么?”
老三摇摇头:“妈,真是特务,水铺头半山腰发现一辆四个轮子的汽车,上面还有外国英文字母呢?”
宋大嫂吃了一惊:“啥,外国的英文字母,水铺头半山腰那是怎么开上去的?那路有一截不是只能骑自行车过去吗?”
苏烟听他们一问一答,惊得半身冷汗,她本来吃得津津有味,突然就觉得嘴巴里的面条不香了,那什么水铺头半山腰的汽车大概率就是她的那辆车了。
苏烟拿着筷子搅了搅面条,就听老三说:“没准儿,是用美国飞机吊下来的,妈,你看那电影儿没,就上个月在广场看的,电影儿里那种美国飞机,拖拉机都装得下,更别说小汽车了。”
宋大嫂拿筷子打了打他的头顶:“别瞎说,这些话别再外面乱说。”
不过几分钟,四个孩子就把碗里面的面条吃光了,眼巴巴望着宋大嫂:“妈,还有吗?”
宋大嫂起身收拾碗筷:“一顿饭吃那么多做什么?当心晚上吃撑了,肚子疼。”
老二老三瘪瘪嘴,连忙端起碗,把里面的面汤都喝的干干净净,见苏烟碗里小半碗面条都没动,眼珠子不错的盯着,苏烟听了那些话,现在根本吃不东西来,拿筷子给四个孩子一人夹了一筷子,笑笑:“吃吧!”
几个孩子虽然饿久了,看见粮食就走不动道,移不开眼,可是从别人碗里抢吃的,家教使然,是不敢的,宋大嫂不开口,不敢动筷子。
苏烟笑:“宋大嫂,我平时就吃得少,没事儿。”
宋大嫂摆手:“那不行,那怎么行,就这么一碗面条,你自己吃……”还要劝,就听见外面有人再喊:“宋大嫂,你们厂里的保卫科何科长叫你呢?”
宋大嫂答应一声:“什么事儿?”
那人道:“什么事儿他倒是没说,不过挺急的,叫你马上去呢。”
宋大嫂道:“好,我马上去。”解下围裙,吩咐几个孩子洗碗的洗碗,收拾桌子的收拾桌子,一面让他们几个招待苏烟,不要怠慢了客人。这个年代的住宅区,有什么事朝门外喊一声,街坊四邻都会来帮忙,又加上治安管理很严格,因此宋大嫂对苏烟这么个陌生人留在家里根本不担心。
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