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上位笔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燕子楼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2章 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
因为从来没有见过独孤楼璃的父亲,再加上这位独孤家族的大少爷也很少向我提及,所以在听说言文韵要和独孤楼璃闹分手的时候,我即便是猜到了有很大可能是独孤家族的人介入了,但却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直到独孤秋水一语道破玄机,一切都豁然开朗。
啪!
独孤楼璃猛的一拍桌子,满脸怒色道:“我爸从小抛弃我妈也就算了,现在又要拆散我和言文韵?”
说完以后,独孤楼璃就气冲冲的往外走,独孤秋水连忙喊道:“站住!你要干什么去!”
“还能干什么?”
独孤楼璃冷笑了一声,道:“我去找他评评理!”
“找咱爸去评理就有用了吗?”
独孤秋水轻叹了一口气,道:“楼璃,爸也是为你好才这么做的,你现在去找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激化矛盾。”
“楼璃,你姐说的对。”
我也帮忙劝道:“解铃还需系铃人,你有时间去跟你父亲大吵大闹,还不如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该怎么挽回言文韵。”
听到我和独孤秋水都这么说,独孤楼璃仿佛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回到我们对面,一脸自嘲道:“我也是真他妈够失败的,自己的女人都跟我提分手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可以理解,谁让你以前没谈过恋爱了。”
我笑呵呵道:“而且言文韵这么做了,这也从侧面证明她是个好女人,不是吗?”
独孤楼璃一脸错愕道:“常思,这话怎么说?”
“本来我还不敢确定言文韵和你在一起的目的是否单纯,但是现在可以。”
我淡淡开口解释道:“如果她是为了贪图你的家世,即便是你父亲去找她的时候像电影桥段那样提出什么补偿的条件,以言文韵的精明,她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下来,要知道与你的自身条件相比,你父亲不管拿出什么来都是九牛一毛,这次拒绝,下次的筹码就会更丰厚,之所以会提出和你分手,我看除了她本身觉得自己确实有些配不上你以外,她也是为了不想耽误你才这么做的。”
虽然我是对独孤楼璃这样解释,但平心而论,我当初对于言文韵选择和他在一起还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一个本就家世平常的女人在经历过“赫本”酒吧那场风波之后,按照常理来说多少都会颠覆一些自己以前对富家子弟的认知,再加上又加入了青年俱乐部这样一个绝大部分成员都是非富即贵的组织,耳熏目染之下,她多少有些改变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这点我赞同。”
独孤秋水微笑道:“虽然白璧微瑕,但事实证明你选女人的眼光确实不错。”
独孤楼璃总算开了窍,他咬咬牙道:“不行,我明天必须去找文韵好好谈谈了。”
既然独孤楼璃已经想好该怎么办了,这个烧烤店就已经没有了继续呆下去的必要,不过在那位独孤家族大少爷起身去付钱结账的时候,自从进来开始就一直没跟我说话的独孤秋水突然压低了声音道:“武常思,麻烦你一会到梦行云等我一下,我把楼璃送回家就过去,有点事想和你谈谈。”
我瞥了一眼柜台前的独孤楼璃,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就无声的点了点头。
出来以后分道扬镳,我就来到了梦行云,在独孤秋水平常办公的地方等了大概不到半个小时,这位独孤家族的大小姐就推门而入,刚刚坐在我的对面,她就开门见山道:“武常思,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劝劝言文韵。”
“和你一起?”我眯起眼睛道。
独孤秋水看了我一眼,语气平淡道:“我知道你一直对我和楼璃之间的关系有些误解,我对此也不打算解释什么,没错,我承认这次帮楼璃是有一点私心,但我确实是真的想撮合他和言文韵重归于好,所以这件事我拜托你,请你务必要帮这个忙。”
“放心,即便是你不说,我这半个媒人也不可能置之不理。”我用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道。
“谢谢。”
独孤秋水沉默了片刻,突然开口道:“武常思,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会和崔哲走得很近吗?”
我饶有兴致的问道:“为什么?”
“为了保护楼璃。”
独孤楼璃眼眉低垂,道:“其实因为你把团市委副书记让给楼璃的事,我挺感激你的,可是自从你们两个走得很近之后,我就对你产生了厌恶,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认识崔哲比你还要更早一些,所以我更清楚他是一个多么心胸狭隘的人,楼璃既然跟着你,就不可避免的会得罪他,你当年在农校被谢文媛陷害和到了湘云县任职以后发生的事情我多少也听过一些,虽然崔哲没有出门,但他幕后指使的痕迹却非常明显,楼璃没你那么大本事,我们独孤家也不是姜家,与其让楼璃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受到无妄之灾,倒不如我主动去接近崔哲,这样一来他在针对楼璃的时候就会产生顾忌,可惜啊,你那次在保龄球馆给我弟弟下套让我不得不和崔哲反目成仇,我精心布置的计划算是彻底付之东流了。”
“真没想到表面看上去理性的独孤家大小姐也是个感性的女人。”
我唏嘘感慨了一番,略显好奇的问道:“既然很多事情你不愿意让我知道,怎么今天就开诚布公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些事你们外人不懂,只不过崔家现在已经江河日下,虽说倚靠一门省政法委书记的婚事已经有所起色,但却改变不了衰败的事实,我没了顾忌,有些事情当然也就可以和你说了,其实我早就想找个机会和你好好谈谈,今天只不过是择日不如撞日。”
独孤秋水抬起头,用一种异常坚定的目光直视着我道:“武常思,虽说我和楼璃是同父异母,从小又没有一起长大,但我们俩绝对不会像崔家姐弟那样反目成仇,永远不会!”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3章 任重而道远
虽然答应了独孤楼璃和独孤秋水去劝说言文韵,但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向她开口,毕竟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而且我还必须假装不知道内情,这才是最难办的地方,不过为了独孤楼璃这个兄弟,我也必须要硬着头皮上。
好在言文韵还算是耳根子软,在经过独孤楼璃独孤秋水和我的轮番轰炸以后,虽然她没解释那位独孤家族大少爷的父亲到底和自己说了些什么,又是提出了怎样的条件,但言文韵还是决定先暂时和独孤楼璃重归于好,我们也终于可以长出了一口气。
解决完了独孤楼璃的个人问题,在经过几天的准备之后,由向明海亲自带队,我们一行十五人在准备妥当之后就踏上了前往山东林城的火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而得名的缘故,林城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植被丰富,虽然已经到了冬天,但在城区内的高楼林立中间还是夹杂着不少郁郁葱葱的松柏树,看上去一片生机盎然,单凭这一点,这座城市的绿化工程就比辽源市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我们这次行程的目的地是林城市下辖的红河县,这个县因为广泛种植大棚种植蔬菜和瓜果反季节销售而闻名,因为已经提前向当地政府发送过考察函的缘故,我们在林城市休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红河县政府派过来的大客车就停在了楼下。
负责接洽我们的是红河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名字叫周远洋,简单的介绍和寒暄过后,大概经过四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就来到了红河县委县政府的大院。
来到三楼的县政府会议室,刚刚落座,周远洋就一脸歉意的解释道:“按理说你们大老远的过来考察了,我们县长和书记应该露个面才对,可是刚巧不巧今天市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会议,他们两位领导都去开会了,所以你们这几天的行程就都由我来负责,不过书记也说了,等考察结束以后,他和县长一定好好招待亲自为你们送行。”
“周县长这话说的太客气了。”
向明海摆了摆手示意没关系,呵呵一笑道:“麻烦周县长有时间给两位领导带个话,就说是我们来给咱们红河县的领导们添麻烦了。”
“向县长放心,这话我一定帮你转达道。”周远洋含笑着道。
场面话说完了,接下来的会议就进入了正题,周远洋先是介绍了一下红河县的基本情况,例如地理位置和主要资源分布什么的,然后就直奔今天会议的主题,当谈及到全县主导产业也就是农业发展税收占到全县财政收入比重高达百分之四十五的时候,随行那几个重点扶持的示范户虽然没什么概念,但包括向明海在内,我们这些静水县的领导干部都露出了一脸震惊的神色。
要知道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部分只占了百分之十五左右,也就是说红河县的农业产值占比竟然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三倍之多,其发达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等周远洋介绍完了所有的情况之后,向明海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周县长,我想问一下,咱们红河县今年预计完成的gdp是多少?”
“大概两千万吧。”
周远洋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数字,结果却惊的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虽然我才道静水县任职不久,但我对全县的财政基本情况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截止到十月末,全县gdp最新统计上来的数字也就是七百多万左右,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就算最后两个月撸起袖子使劲干,全年能完成一千万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可是红河县光预计的gdp就达到了我们县的两倍之多,这个结论确实是让我有些瞠目结舌,而且在体制内所有年初预计的数字都是保守估计,除非是发生极特殊的重大情况,否则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完成的任务往往都是会超出这个指标的。
向明海显然也被这个数字震得不轻,和我面面相觑了一阵,他对着周远洋轻声问道:“任务这么重,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当然能完成啊。”
周远洋有些奇怪的看了向明海一眼,道:“其实这个指标我们在八月份就已经完成了,现在领导也为这事犯愁呢,最后决定剩下这四个月的数字先藏着掖着,让市里领导和相关单位部门知道就麻烦大了,我们明年还想任务轻一点呢。”
什么叫人比人气死人,听周远洋这么一说,我差点气的吐血,虽说每年的指标计划都是按照上年完成情况制定的,但他这么一说未免就有点炫耀的意味,我深吸了一口气,插嘴问道:“周县长,就算你们全县农业发展非常发达,可是夏季毕竟是蔬菜和瓜果的销售淡季,你们是怎么做到有销路而且有效益的?”
“这个问题可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周远洋颇为赞赏的看了我一眼,解释道:“实不相瞒,以前我们农业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走的也是薄利多销的路子,结果钱都让二道贩子给赚走了,所以当时你别看我们铺开的规模大,但老百姓却挣不到多少钱,后来大家集思广益,这才决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引进了辣椒酱等一批涉农企业,农产品即便是夏秋两季也完全可以达到自产自销,而且眼下已经到了冬季,从大棚里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别看价格是平常的两到三倍,甚至有的稀罕玩意儿已经上涨了五到十倍,但现在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听了周远洋的介绍以后,我久久的沉默不语,别看这位红河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说的轻描淡写,但我敢肯定他们这几年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过我们难以想象的坎坷和险阻。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静水县如果想参照这个模式发展绝非不可能,但却任重而道远……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4章 井底之蛙
虽然在级别上来看向明海比周远洋还高了半级,但在红河县政府的会议室里,他却一直在放低姿态虚心求教,就像个不懂就要问的小学生一样,而周远洋也没藏着掖着,几乎对向明海的问题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气氛非常融洽。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午吃完了一顿招待餐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红河县下辖一个名叫清远的镇子里。
乡和镇虽说是属于同一个行政级别,但两者本质上还是有些区别,一般来说乡含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很低,而镇的非农业人口比例高,所以在乡改镇的时候,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另外乡的经济总量要远远低于镇。
按照行程,周远洋带领我们的第一站是红河县农业园区,刚刚走下车,我就看到了一片片整齐的标准化厂房,粗略数了数竟然就四五十个之多,周远洋先是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农业园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然后就指着最近的几栋厂房道:“这个就是我们县最大的涉农企业,以生产辣椒酱和天然红色素为主,除了供应国内市场之外,部分产品还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区,托了这个厂子的福,现在清源镇的主导产业就是种植辣椒。”
其实之前在会议室里听周远洋说红河县的农业到底有多么发达的时候,我还没有多少直观的概念,可是当我真正身临其境感受到的时候,我才深切的感受道那种视觉冲击到底有多么强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陈铜雀那个汉白玉以外,偌大一个辽源市都没有几个出口赚外汇的项目,而红河县却凭借最常见的辣椒就做到了这一点,我确实是非常敬佩的。
既然来了,周远洋显然不会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他先是领着我们去跟企业领导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带着我们走进了其中的一个生产车间里,而里面的情景则更是让我们狠狠震撼了一把。
真不愧是能做出口生意的大企业,与常见的小工厂不同,里面的卫生条件非常好,只见三条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而工人们则是穿着统一的卫生服只露出眼睛和耳朵在传送带旁边紧张的忙碌,没有嘈杂和混乱,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
同样是身为副县长,其实我是想对周远洋提出几个问题的,可是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即便是我们静水县现在就开始牟足了劲发展,如果没有好的机遇,我们要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到这种成都根本就不现实,既然问了也是白问,而且还会无形当中显得我比周远洋矮上一截,索性我就选择了闭口不言。
向明海显然也意识到在这里继续参观下去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走马观花了一阵,他就提出想到大棚里去看看,周远洋对此当然是没有意见,从生产车间出来以后,这位红河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就取消了原本还要领我们去另外几个涉农企业参观的计划,而是直接领着我们来到了清远镇的一个农户家里。
刚刚进屋,周远洋就指着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介绍说这是清远镇辣椒种植产业的带头人,名字叫林有财。
似乎是早就接到了通知的缘故,又或者是对这种外地来参观学习的事情习以为常,林有财在神色自然的和我们打过招呼之后,就轻车熟路的主动说要带我们到他的大棚里面去看看。
来到离林有财不远的半山腰上,当他指着一片密密麻麻的大棚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由他种植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又被震撼了一把,而随行的那几位选定扶持的示范户带头人更是露出了艳羡的神色。
要知到对于这些人来说,什么税收啊gdp啊,什么涉农企业啊,这些都是对他们来说都是没什么太大关系又很遥远的事情,根本就没有这种直观的东西实在。
其实之前在来的路上,我透过车窗就注意到了这片大棚,本来还以为是几户合起来一起种植的,却没想到居然都是林有财一个人的,毕竟也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我保守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单单这些大棚的造价就有近百万,能够发展到这个规模,由此可见林有财成为当地的示范户和带头人可谓并非浪得虚名。
走进其中的一个大棚,与外面已经逐渐寒冷的天气不同,里面却非常暖和,一排排辣椒在泥土里生机盎然,估计是因为刚刚浇过水的缘故,上面还挂着不少的水珠,这个时候我注意到墙上还挂着一个温度计,凑上去看了一眼,这里面的温度竟然有三十度之多。
“快看,这里还养猪呢!”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惊讶的叫了一声,我们连忙走了过去,只见大棚的中间还有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围栏,里面养殖着六头壮硕的肥猪,难怪刚进来的时候我就闻到一股猪圈味,起先还以为是给种植辣椒施用的农家肥,没想到这里面还真的养了猪。
林有财也凑了过来,还没等我们询问,他就主动开口解释道:“我们在大棚里面养猪,浪费面积是有一点,但猪粪可是好肥料,这一年到头可是帮我们省了不少钱,而且猪崽子出栏之后又是一笔收入,我们镇扣大棚的,家家户户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
“这么搞最开始也是被逼无奈。”
周远洋呵呵一笑,道:“招商引资来的项目准备搞出口,欧美那边的标准都是不能上化肥和农药,所以我们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没想到这样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反而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后来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都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也乐意帮忙,也不管是不是专门种植出口所需辣椒原材料的,干脆就出面担保帮他们在农村信用社申请了一笔贷款,这个模式就全面铺开了。”
“这个模式确实好。”
向明海点点头,然后凑到我耳边压低了声音道:“常思,你一会领着那些要扶持的示范户好好学学,我看这个模式倒是挺适合咱们县目前的发展情况。”
我没有说话,只是同样凝重的点了点头。
井底之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已经跳出了那一方小井,却还眼巴巴的仰起头赞叹原来之前看的天空竟然这么大。
有这个工夫,倒不如好好想想该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好好生存。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5章 资金缺口
连着在红河县下辖的各个镇走了几天,我们这一行可谓是收获颇丰,尤其是那几个随行的示范户,估计是看到了光明的发展前景,这些人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甚至都不用我和向明海嘱咐,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虚心的向当地产业带头人认真求教,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见他们热情高涨,向明海就对周远洋提出能不能召开一个讲座专题传授一下经验,而对于这种给自己脸上增光的事,周远洋当然是满口答应,当即就拍胸脯说一切都包在他身上。
第二天上午,在周远洋的组织下,一个名为“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交流会”的讲座在红河县委县政府办公楼的一个小型会议室里召开,不过他本人因为临时要到市里去开会,所以在匆匆讲完开场白以后就跟我们告罪一声离开了,望着随行那几个示范户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我和向明海会心一笑,然后就走了出来。
虽然已经时值冬天,但因为红河县地理位置相对靠海的缘故,外面的气温却没有那么冷,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向明海就提出在附近转转,走出大门以后,他轻声道:“常思,来了红河县也有几天了,有什么感想?”
“大开眼界啊。”
我轻轻叹息了一声,感慨道:“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你看看人家红河县,再看看咱们,这就是差距啊。”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因为没有直观概念的缘故,所以我也没觉得红河县到底有多么了不起,毕竟现在全国都在发展经济,而农产品又是公认的低成本低效益,即便是这个地方声名远播,我也认为电视和新闻上的报道有些夸大其词,可事实却证明我错了。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考察,我已经充分认识到红河县的现代农业到底有多么发达,不仅掌握了当今现代最先进的反季节种植技术,还衍生出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生产链条,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红河县并没有安于现状,他们和北京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听周远洋的意思是他们每年都会为对方免费提供相当规模的试验田做技术研发,当然作为回报,一旦实验成功之后,红河县就会在相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率先大规模普及种植,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向明海苦笑道:“谁说不是呢,在外有了名声,财政又有了钱,这里的领导干部就腰杆子硬,你别看人家周远洋比我还低了半级,可是我站在他旁边的时候就总感觉着自己矮了一截,你说咱俩啥时候也能像他那样呢?”
“原来向县长也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啊?”我呵呵一笑道。
平心而论,其实周远洋这个人还真挺不错的,虽说他本人随着红河县大力倡导现代农业并取得丰硕成果而或多或少的有了一点优越感,但人品还是非常不错,起码就这几天的行程来看,这位分管全县农业的副县长并没有对我们这个小地方来的人而有所怠慢,相反还对我们提出的各种要求尽心尽力,之所以会造成向明海所说的印象,除了我们本身自惭形秽以外,我感觉也和周元鹏平常接触我们这个层次的人太多有关。
用屁股想也知道,随着红河县这个地方在报纸和电视新闻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全国范围内像我们这样来学习考察的肯定会非常多,别说是县长,估计由市长甚至是副省长带队的周远洋也见过不少,久而久之,他在习惯之下就或多或少的户会在言行举止上有些改变,对我们稍微缺乏一点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好了好了,咱们言归正传。”
向明海停住脚步,一脸认真的看着我道:“常思,红河的发展模式虽然符合咱们县的农业规划思路,但我觉得不能光看了人家的东西就好高骛远,还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行啊。”
我点点头,赞同道:“向县长说的没错,红河县的农业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咱们要马上达到这个规模不太现实。”
“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啊。”
向明海叹息了一声道:“俗话说粮草未动兵马先行,我已经粗略的算过了,要想把这几个示范户带头人发展起来,没个百十来万是不行的,虽说市里答应了给拿一半,可是剩余的一半仍旧是个问题,咱们县里的财政现在是捉襟见肘,否则当初我也就不会冒风险去动防汛救灾转移安置的专项资金给那些老师们发工资了,再加上帮助刘家窑重建又花了不少,我看最后能拿出个三十来万就算不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