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上位笔记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燕子楼
“要不然,咱们也学学红河县的做法,由咱们县委县政府出面担保,从农村信用社帮他们拿无息贷款呢?”我微微皱眉道。
向明海的意思我明白,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走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小打小闹显然是不行的,按照每个示范户平均扣八到十个大棚计算,即便是家底再厚,这些费用也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负担的,必须要有资金扶持才行。
“这个办法我早就想过了。”
向明海摇了摇头,道:“常思,有些事情你还不知道,这么跟你说吧,县里直到现在还欠着农村信用社几笔款子没还清,我就算是厚着脸皮再去做做思想工作,贷出来那点钱估计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我希望你能出面帮帮忙。”
听出了向明海这番话里的弦外之音,我试探着问道:“向县长,你的意思让我利用姜家的关系帮忙协调一下?”
“不是,你误会了。”
向明海摆了摆手,微笑道:“虽然我对姜家了解不多,但大家族的忌讳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你这个人又要强,我明白,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要不然你肯定是不会跟姜家张嘴的,我是觉着你跟楼璃县长的关系不错,能不能跟他说一下,让他先从个人的腰包里面出这个钱?”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6章 一并解决
别看今年静水县预计完成的gdp预计有近千万元,但这只是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五左右,而且还要被市级财政截留五个左右的百分点,也就是说全县一年到头忙死忙活也就能剩个百十来万,除去财政供养人员开支和“三公”经费等杂七杂八的支出之外,如果没有上级各类的专项资金拨款,剩下那点钱根本就不好干什么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即便是这样,在向明海提出让我做独孤楼璃的工作让他自掏腰包来补足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资金缺口的时候,我还是露出了一脸为难的神色。
我承认独孤楼璃有钱,很有钱,身为辽源市首富独孤家族中原本最被看好的继承人,他拥有的财富可能是平常人一辈子都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而且二三十万对独孤楼璃来说还真不算是一件多难办的事,要知道他当初为了折腾一个梦行云就花了四十多万,只要我肯开口,他八成就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可是我却不打算这么做。
其实我也知道,向明海的意思是让独孤楼璃先垫付这笔钱,并不是白拿,等静水县的财政有钱了以后肯定会连本带利的再还给他,但在体制内几乎就没有拿私人钱去办公家事的道理,更何况还是让我出面去搭这个天大的人情。
“常思,我知道这事办的是有点不讲究。”
向明海轻叹了一口气,道:“但是没办法啊,县里财政没钱,银行又贷不出款子来,你说咱们好不容易才搞出一个发展路子,总不能就这样胎死腹中吧,不过你放心,知道你不好意思开口,我也不会让你夹在中间难办,要不然我把县招待所承包给他当抵押,你看这样行不行?”
“向县长,你疯了?”
我一脸惊讶的望着向明海,县政府招待所由于是政府出资建设的缘故,无论是内部环境也好还是硬件档次也罢,在县城里可全都是数一数二的,当然消费也不低,可是因为县域内矿产资源比较多,来来往往谈生意的大老板为了脸上的面子都不差这几个钱,所以生意一直都非常火爆,每年都能赚个十万八万的,最关键的是县政府招待所属于是半独立于体制外的产业,虽说是自负盈亏,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利润都被挪做别的用途,当然只要不是进了个人的腰包,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是违法,从账面上讲这叫政府系统可自由调配的额外收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旦把县政府招待所承包给独孤楼璃,那么静水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系统就会立刻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向明海为了发展现代农业也是豁出去了。
“疯了?也许吧。”
向明海淡淡一笑,把视线转到远方,眼神飘忽道:“常思,其实当初在刚来静水县任职的时候,我也是打算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为此还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得罪了谢鹏飞,以至于我之后处处都被打压,什么理想啊,什么报复啊,这些都渐渐成了天方夜谭的东西,久而久之连我自己都放弃了,只不过是咽不下那口气,所以我才咬着牙和谢鹏飞斗到现在,可是扪心自问,我来静水县当父母官都有五六年了,经济没抓上来,老百姓也没过上更好的日子,我这心里就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现在好不容易有个路子摆在眼前,我不想轻易放弃,不是为我自己,就是为官一任想为当地的老百姓做点什么。”
望着眼前落寞又有些萧索的向明海,有那么一瞬间的恍惚,我仿佛看到了一点当初蔡公民的影子,鼻子一酸,我咬了咬牙道:“好,那这个资金缺口就由我来想办法补上。”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如果要是需要钱的话,除了姜家以外,不止是独孤楼璃,像我大哥陈铜雀,像杜氏兄弟和黄少风,只要我肯开口,这些人都不可能会吝啬,问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并不是我个人的事,所以我打算采取一种别的方式。
在如今的青年俱乐部内部,我是姜家女婿的秘密已经人尽皆知,而且身为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虽然我很少在他们面前露面,但威望却并不在独孤楼璃之下,既然绝大部分都是一帮非富即贵的主,只要挑出几个人来,随随便便凑个几十万还是不在话下的。
当然了,这笔钱我显然是不可能让他们白出,按照我的想法,我准备在静水县成立一个有关农产品推广销售的专业合作社,由这些富家子弟投资入股,那些扶持起来的示范户只需要负责把全部精力用在好好种植上就行,而这些人则是利用自己甚至是家族的人脉资源去跑销路,这样不但可以一举两得,要是发展好的话,说不定还能引来几个农产品深加工的项目,只不过我还没有回去和这些人商量,所以我暂且也没有对向明海说太多。
“谢谢。”
向明海冲我感激的笑了笑,道:“那我就把钱的问题交给你了,剩下的技术问题我来解决。”
“技术?”
我微微惊讶道:“红河县不是有现成的吗?”
“离着太远啊,遇到了什么事,咱们总不能来回跑吧。”
向明海解释道:“我打算借鉴红河县和北京农业大学合作的模式,咱们也在省内选择一家含金量比较高的农业大学,想必专业技术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在红河县发展现在农业的过程中,他们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病虫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专业技术支持是在所难免的,向明海说的没错,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从省内找一家涉农大学合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干脆就把这件事也一并交给我来办吧。”
我嘿嘿一笑道:“正好我能联系到一个,保证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哦?”
向明海微微惊讶了一下,然后就饶有兴致的问道:“快说说,哪个大学?”
我微笑着开口道:“海宁农业大学。”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7章 背道而驰
其实在坎杖子发展完核桃种植以后,我和谢春龄以及余冬言并没有断了联系,基本上逢年过节都会互相打个电话祝福什么的,交情摆在那里,所以我对静水县发展现代农业和海宁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两大难题一下子有了着落,向明海显然也非常高兴,又再外面走走聊聊赚了一圈,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回到了会议室里,而这个时候讲座也基本进行完了,随行的那几个打算扶持的示范户正围着红河县的致富带头人们问东问西,看到他们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和向明海相视一笑,颇有几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意味。
临近在红河县考察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一直没有露面的两位党政一把手终于是抽出了时间,不过也只是简单的吃了一顿算是送行的晚宴算是表达一下歉意而已,至于会不会派人到静水县给予相关支持辅导什么的根本就是只字未提。
虽然有些遗憾,但仔细想想也没什么,毕竟山高路远,红河县和静水县之前也没有什么交流,人家能帮助安排这次行程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所以我和向明海也没什么可沮丧的。
在红河县考察结束以后,我们又在林城逗留一天顺便给家人买点纪念品什么的,然后就马不停蹄的返回了辽源。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等到家以后我自然少不了和姜雨薇胡天胡地了一番,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等我气喘吁吁的从这位姜家大小姐身上离开的时候,她已经瘫成了一团软泥,仰躺在姜雨薇旁边,她便顺势枕在了我的肩膀上,一边脸色潮红的闭上了眼似乎是在享受这云雨停歇之后的美妙余韵,她轻声问道:“常思,这次的林城之行还算顺利吗?感觉怎么样?”
“当然顺利,至于感觉嘛,也算是开了一回眼界。”
捏了捏姜雨薇愈发水润的小脸,又理了理把她略显凌乱的头发,我先是把这次到林城考察的所见所闻简单的说了一遍,这才感慨道:“真的,我做梦都没想到那些常见的瓜果蔬菜经过大棚种植以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了稀罕玩意,更没想过还能把农产品做成深加工搞出口创汇,别的不敢说,静水县只要能把这个项目铺开,哪怕规模只有人家红河县的三分之一,我就有把握老百姓的年人均收入起码翻一翻,另外还可以叠加养猪和花卉等观光项目,总之今后的一两年之内,你老公我可是要大干一场喽!”
“乐观一点是好事,但也不要盲目自信。”
姜雨薇提醒道:“红河县的成功是特殊条件下抓住机遇之后的产物,可以借鉴学习,却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东施效颦,所以说静水县在这方面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子才行。”
我“叭”的一声在姜雨薇吹弹可破的脸上亲了一口,赞赏道:“老婆说的对,这么大的工程确实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头脑发热,事先必须要做足市场调研,这点我已经跟向明海说了,这事他说会亲自负责。”
其实在湘云县任职的时候,虽然我非常敬佩蔡公民的家乡情怀,但因为对那个地方没有什么归属感的缘故,我也没有太多更深的体会,可是在回到静水县并且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我确实是不由自主的想为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做点什么,只不过我一直都在潜意识里把这种冲动当成是职责所在罢了,而现在我既然已经认清了这一点,这次的林城之行又证明了向明海是一个好官,我现在可谓是踌躇满志,只等所有的前期准备做足,到明年开春就可以着手开始这项工作了。
想法都是好的,可是事情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才刚刚来到县委县政府大院,向明海就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面,发现他的脸色不太好,似乎是刚刚和人吵过一架似的,我试探着问道:“向县长,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这个谢鹏飞,简直是太不像话了。”
向明海怒气冲冲的拍了一下桌子,道:“你说咱们俩辛辛苦苦到红河县考察学习了好几天,他可倒好,也不知道这期间从哪又谈了一个玻璃厂的项目,这不是与咱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背道而驰吗?”
虽然我对玻璃的相关制造工艺不了解,但是从电视和报纸上也看过一些相关报道,不过都是污染环境的负面新闻,听向明海说完以后,我微微皱眉道:“向县长,年初时候谢书记做的党代会报告里不是说要重点发展农业吗,咱们这也是按照他说的路子在走,怎么临近年底还变卦了?”
“谁说不是呢。”
向明海显然也有些头疼道:“要是引进别的项目我也说什么,可是玻璃厂的生产废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一旦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咱们还搞个屁的农业种植啊,不行,咱们得想个办法才行,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个项目落地!”
“这事说难办是难办,但要说好办也好办。”
我思索了片刻,道:“我呢,好歹也是从市住建委出来的,也算和姜主任有点交情,反正现在规划科还没有独立出去,我跟他说一声,各项审批程序拖个一年半载的,我就不信合作方会有那么大的耐心。”
“常思啊常思,要是事情这么简单就好办了。”
向明海摇了摇头,唉声叹气道:“这么跟你说吧,虽然不知道谢鹏飞到底是怎么搞来的这个项目,但是市里的情况有些复杂,三言两语我也解释不清楚,总之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迎合市里领导拍马屁,现在市委林书记已经放话把这个项目定为了咱们静水县的天字号第一工程,别说是你原来的市住建委,哪怕就是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也会在各项审批中一路开绿灯,我他妈现在可是上老火了。”
听向明海这么一说,我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能够引起林沧海的高度重视,看来谢鹏飞搞的这个玻璃厂的项目规模挺大啊……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8章 道德和良心
虽然并不知道静水县在我和向明海去山东考察现代农业的这段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我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打听出来。
从向明海那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以后,我拿起桌子上的电话就给周桑榆打了过去,刚刚接通,周桑榆就略显惊喜道:“常思,你从山东考察学习回来了?”
“嗯,也是昨天才刚刚到家。”
没有心思跟周桑榆拉家常,我赶忙问道:“干妈,我们县里新上的一个玻璃厂项目,你了解多少?”
“你是说那个总投资一千多万,年产五百万吨平板玻璃的永恒玻璃厂?”
周桑榆淡淡一笑道:“常思啊常思,这个项目可不得了,要是建成了的话,预计每年向你们县里上税就有近二百万,正好你又是分管工业的,干妈嘱咐你两句,这个项目你可得上点心,市里领导可就指着这个项目在省里出菜呢。”
“干妈,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
我有些心不在焉道:“可是,你觉得这个项目落在静水县就真的好吗?”
虽然已经想到谢鹏飞引进来的这个玻璃厂规模不小,可是年产量能够达到五百万吨之多还是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难怪林沧海会把这个项目定为静水县今后一个发展时期的天字号第一工程,光每年利税就能达到二百万,在全国招商引资愈发艰难的大环境下,这个项目哪怕放在省里也是值得吹嘘的资本,可是话又说回来,玻璃厂毕竟是高污染企业,这么大一个项目落在静水县,这些人就都没有想过后果吗?
“怎么不好?”
电话那头的周桑榆有些诧异道:“玻璃厂落在你们那,不仅能增加税收,还能带动就业,于情于理对你们县的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怎么听你这意思,好像还不太愿意似的?”
“污染问题呢?”
我轻叹了一口气,道:“干妈,刚才在向县长那,他已经跟我说过了,玻璃厂属于是高污染企业,会污染大气和水源,这么大规模一个项目,每天产生的污染量可想而知,是,从理论上讲这些污染都是可控的,说什么经过处理之后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是电视和报纸上已经报道了太多的企业污染问题,我可不敢高估这个玻璃厂老板的道德和良心,谁敢保证他不会偷排乱排?我是觉得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老百姓健康的代价去换取经济发展,谢鹏飞不是静水县本地人,他当然无所谓了,反正老婆孩子又都不住在这,他大可以捞够政绩过几年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是当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你说的这个,还真被我忽略了。”
周桑榆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常思,一方面是政绩,一方面是良心,这事干妈没法帮你选择,还是你自己来拿主意。”
“我还有的选吗?”
我苦笑摇头道:“干妈,我父母和爷爷都在静水县,我这个人没什么大能耐,就是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再说我现在也是个当爹的人了,将心比心,也想为当地的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积点德。”
“干妈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
周桑榆轻叹了一口气,道:“常思,这事我也不能帮你太多,不过我要提醒你千万不要乱来,林书记已经把话吹出去了,现在全市的各相关部门都在简化审批程序特事特办抓紧落实,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能跳出来添堵,本来辽源市现在的政治局势就很复杂,再加上谢鹏飞在旁边添油加醋,搞不好林书记就顺水推舟把你调到一个闲职单位去,虽说不至于丢了饭碗,可是这样一来,你的政治前途就要多走不少弯路。”
“放心吧干妈,我不会冲动的。”我点点头道。
周桑榆似乎还有些不放心,在电话里又嘱咐了我两句,直到我再三向她保证自己绝对不会乱来,她才心满意足的挂断了电话。
虽说已经决定要阻止这个玻璃厂的项目落在静水县,可是我思来想去就是想不到一个好办法,既然是市委书记亲自发话,我想通过姜成武来拖慢审批进度显然是行不通的,没人会傻到为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静水县去承受林沧海的怒火,至于利用姜家的势力则更是不可能。
说白了,我的自作主张只是一个身为静水县本地人的家乡情怀和个人觉悟,而这种东西在上位者看来就是幼稚和政治上的不成熟,一旦知道我的这个想法,姜家老太爷就肯定会对我的印象大打折扣,更何况如今的姜家已经非同往日。
身为辽源市的市委书记,林沧海好歹也是一个正厅级的领导干部,如果说以前姜家老太爷还在省财政厅管钱的时候,他或许还会有些顾忌,可是如今姜家老太爷已经明升暗降退居二线去省人大当了副主任,人走茶凉之下,估计林沧海也不会卖这个面子。
既要阻止一个给全市长脸的项目落在静水县,又不能让人知道我公然和领导们唱反调,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办公室里憋闷了一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临近下班的时候,我索性先放下这个问题,来到独孤楼璃的办公室,见门敞开一个缝隙没有锁上,我索性就推开走了进去,正好看见这位独孤家族的大少爷正喜气洋洋的摆弄着两张电影票,我不禁打趣道:“好家伙,前一阵还因为闹分手大半夜的找我出去喝闷酒,现在你们小两口又黏糊上了?”
“少来,就好像你和弟妹以前没风花雪月过一样。”
独孤楼璃假装没好气道:“这大下班的来找我,你小子不会又有什么事吧?先说好了啊,今天晚上我可没空。”
“有事也不是让你今天办。”
我坐在独孤楼璃的办公桌前,一脸认真道:“楼璃,我打算在咱们县里成立一个农产品股份制合作社,你这几天有空就跟咱们俱乐部里的那些成员打个招呼,谁要是有意向的话,你统计一下把名单给我,我回头找他们细谈。”
平民上位笔记 第539章 公然唱反调
在辽源市最近几年的项目发展上,除了当初陈铜雀投资的那个四海矿业之外,就属这次市里在静水县拟建的总投资一千万元年产五百万吨平板玻璃的项目规模最大,可就是因为高污染问题,身为一个有良心的静水县本地人,我就必须要想办法阻止这个企业开工落地。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既然我思来想去没有任何头绪,索性就把杜氏兄弟等人聚在了一起,至于为什么不告诉姜雨薇,这并非是我有意瞒着这位姜家大小姐,只是纯粹的不想让姜家介入,所以才不愿意让她白白为我担心而已。
在梦行云最大的包间里,当听说我要和市里领导唱反调的时候,一屋子的人顿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了一阵,最后还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陈铜雀开口道:“常思,你真的想好了吗?这个政绩确定不要了吗?”
我点点头,一脸认真道:“大哥,老百姓都不是傻子,或许他们现在还什么都不懂,可是他们将来总会有明白的一天,我不想到时候被父老乡亲在背后戳脊梁骨。”
陈铜雀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让老百姓们现在就明白这个玻璃厂的危害呢?”
“你的意思是……利用民意?”我恍然大悟道。
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静水县的老百姓是渴望发展和就业不假,但这是建立在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新建的玻璃厂会污染大气和水源的前提,一旦关乎自己的健康,甚至是会危及到子孙后代,我敢保证他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当年我在省城奉阳经商的时候,市政府也曾经引进过一个化工厂的项目,结果就是因为高污染问题,老百姓们都不愿意,为此还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最后甚至还惊动了省里的领导,也正是迫于这种压力,最后那个项目不得不被取消,所谓民心不可违就是这个道理。”
陈铜雀轻声道:“常思,如果你真的铁了心,这个方法倒是可以借鉴一下,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是你在背后推波助澜。”
在体制内最忌讳就是下面办事的人跟上级领导唱反调,阳奉阴违是可以,但如果被抓现行的话,那可就是灭顶之灾,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林沧海知道是我在背后挑唆群众闹事,哪怕就是姜家老太爷亲自出面,估计我的政治生涯也算是彻底玩完了。
“这事简单啊,不就是农村说的在背后扯老婆舌么,这有啥难的?”
杜宝安咧嘴一笑,道:“常思,这事根本就不用你出面,给二哥一个礼拜时间,我保证新建玻璃厂有污染这事全县都能传遍了,你就请好儿吧。”
在东北地区,所谓扯老婆舌就是背地里传闲话的意思,而且通常说的都是坏话,至于请好儿吧,说白了就是等好消息的意思,杜宝安这个人虽然平常看上去大大咧咧,但他办起事来却非常靠谱,更何况一向沉稳的杜宝平也在旁边不住点头,我咬了咬牙,道:“那大哥二哥,这事我就交给你们俩办了,不过有你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是你们哥俩散布出去的消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