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枭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魔圣

    听到这里,陈千军突然问道:“那高丽国为什么肯借兵给大武功”

    “陈老弟问得好。”薛宗盛笑道,“那高丽国之所以会借兵给大武功,是想利用大武功霸占我中原王朝的国土。”

    王默微微一怔,暗想:“薛宗盛这话什么意思难道高丽国想要入主中原”

    “哼!”有人冷笑一声,说道,“据我所知,许多年以前,现在的李氏朝鲜北部,有一个古国,叫做古朝鲜,因为其创立者名叫箕子,所以史称箕子朝鲜。

    这个名叫箕子的人,乃商纣王的叔父,那也就是说,箕子朝鲜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属于诸侯国。

    箕子朝鲜传了一千多年,后来被卫满朝鲜所取代。

    那卫满朝鲜的第一代王就叫卫满,乃燕国人,秦始皇统一天下时,他年纪不大。后来秦朝灭亡,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卫满因为跟随一个名叫卢绾的人造反,结果失败,只得去了箕子朝鲜,投靠箕子朝鲜的国王。

    这个卫满野心勃勃,用了不到几年时间,就招收了大批流亡箕子朝鲜的中原人,谎称汉朝大军要来攻打箕子朝鲜,箕子朝鲜的国王害怕,就让他率兵护卫王国。

    然而卫满却率领大军攻破了王城,将箕子朝鲜的国王赶走了,自己做了新国王,箕子朝鲜也就变成了卫满朝鲜。

    卫满朝鲜国土很大,方圆数千里,境内有五个部族,一叫高句丽,一叫扶余,一叫沃沮,一叫真番,一叫临屯。

    几十年后,汉武帝派大军灭了卫满朝鲜,设立了四个郡,史称汉四郡,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那高句丽接受玄菟郡的统治,其族后来出现了一个名叫高朱猛的人,建立了高句丽国。

    多年以后,高句丽吞并了周边土地,越来越强大。

    与此同时,高句丽的南部却出现了两个王国,一个叫百济,一个叫新罗。

    这两个王国的国力比不上高句丽,为了不被高句丽灭掉,就联手对付高句丽,彼此斗了许多年。

    那一年,中原王朝正是隋朝时期,高句丽意图不轨,隋文帝派三十万大军讨伐。

    然而因为天气的缘故,隋军出师不利,半道上死了不少人。

    高句丽国王担心隋朝大军有朝一日会打到高句丽,就上表称臣,隋文帝因此作罢。

    等到隋炀帝当皇帝时,高句丽又想造反,隋炀帝一怒之下,三次征讨高句丽。

    可是由于隋炀帝指挥不当,遭遇惨败,损失极大。

    在此期间,因为隋炀帝的残暴,中原爆发了大起义,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没几年,隋朝灭亡,大唐建立。

    此后,大唐与高句丽多次交手,胜多输少,最大一次胜利曾击败了高句丽的十五万大军。

    那一年,高句丽因为打不过大唐,又不甘心臣服大唐,就与百济联手,打算先灭了新罗,然后再把百济吞掉。

    新罗国王得知高句丽与百济联手,急忙派使者入唐求援。

    大唐派了一个大将,叫做苏定方,在新罗的配合上,先灭了百济,然后又灭了高句丽。

    本来百济与高句丽灭亡后,大唐不但收回了高句丽的土地,




第三百一十六章 凤凰神王
    只听薛宗盛说道:“就在高丽夺取双城总管府当年,李成桂二十出头,正是年轻有为的年纪。他跟随老子李子春一起归附了高丽,没几年,李子春死了,李成桂便接替了李子春的职位,年轻虽轻,但因为有军功,也算得上高丽颇为知名的军中将领。

    此前,因为中原大乱,元廷担心兵力不够镇压,就征兵高丽。

    高丽国王当时不敢与元廷作对,就派了三万高丽兵进入中原,随元军征讨红巾军。

    红巾军多次与高丽兵大战,因此就把高丽当成了敌人。

    于是就在李子春死的那一年,一支四万兵力的红巾军,杀入了高丽,想要打到高丽的王都,也就是开京,然而才刚过了西京,就遇到了高丽大军,双方血战数日,损失都很惨重,红巾军不得不退兵。

    不过就在这一年的年底,十多万红巾军涌入高丽,一路打到开京城下,并攻破开京,吓得高丽国王逃离王都,去了别处。

    但没多久,高丽有一个老将,奉高丽国王之命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几乎是举国之力,驻军于城外。

    那李成桂充当先锋,率领两千多精兵冒死杀入城中,立了头功,随后高丽大军涌入开京,与红巾军大战。

    这一战关系高丽生死存亡,高丽兵自是个个悍不畏死,结局不难想象,红巾军大败,有的做了俘虏,更多的是战死,只有少部分逃出了高丽。

    在这一战中,大武功因为出力颇多,得了高丽国王许多赏赐,其中一项就是一个高丽美女……”

    听到这里,渤海龙王的面色微微抽动了一下,像是想说些什么,但不知何故,却没有出声。

    薛宗盛继续说道:“差不多就在同时,一支数万人的红巾军跑去攻打李明中的地盘,然而李明中武功极高,麾下有三万士兵,且还没算他的弟弟李婆娑,乌骨城中的一万精兵。

    当李婆娑听说九连城受到红巾军围攻时,只率领了三百人,从后方杀人红巾军中,与李明中合兵一处,将这支红巾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只逃掉了三百多人。

    传说这支红巾军里面有众多武林高手,但没有一人是李婆娑的对手,凡是与他交手的人,全都一招毙命,堪称万人敌。

    隔年,元廷担心李明中太过势大,自立为王,就把他叫去大都,说是要授予他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但不知何故,时隔半月,李明中就死在了大都,被元廷宣布为造反。

    许多人都以为李婆娑会起兵反元,可李婆娑并没有兴兵为乱,而是按兵不动。

    不久,大武功写了一封信给李婆娑,要李婆娑和自己联手反元,如果征服了整个辽阳行省,两人一为辽东王,一为辽西王,将来要是得了天下,便并立为皇。

    李婆娑当然没答应,还要大武功放弃复国的妄想,如果敢引兵来犯,决不轻饶。

    大武功此前没有和李婆娑交过手,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他自认武功不在李婆娑之下,以为李明中已死,李婆娑独木难支,就率领渤海军与一万高丽兵攻打李婆娑。

    九连城一战,大武功被李婆娑重伤,渤海军损失惨重,只剩数百人,高丽一万大军也战死了一半。

    而与此同时,那李成桂亲率数万高丽精兵,去了高丽东北,将想要夺回双城总管府的元兵击退。

    大武功听说李成桂打退了元兵,就想要李成桂前来西北帮自己对付李婆娑,可李成桂没有来,大武功只得退回高丽,养了好几年。

    就在这段期间,那个高丽美女为大武功生了一个儿子,大武功原本有六个儿子,此子就是第七子,取名为大祚复……”

    王默听了,心想:“原来渤海龙王还有六个兄长。”

    “就在大武功惨败的这一年,元廷封李婆娑为‘婆娑王’,希望他能率兵剿灭红巾军,或者是去攻打李成桂,可是李婆娑什么都没有做。“薛宗盛说道,“至于李成桂,因为守住了双城总管府,被高丽封为东北面兵马使,随后又打败了元朝大将纳哈出。

    又过了一年,元廷加封李婆娑为‘凤凰神王’,但他还是按兵不动,既没有反元之意,也不想争霸天下,而是固守九连城、乌骨城一带。

    即便是李成桂后来转战西北,夺回了高丽西京,取消了元朝的东宁府,将高丽疆界推进到鸭绿江南岸,距离九连城主城不过二十多里,李婆娑也是不闻不问。

    那一年,元朝终于灭亡了,不过辽阳行省仍处于元朝逃跑皇帝的统治之下,那纳哈出因为手握二十万重兵,被元皇帝封为丞相,再封太尉,最后做了开元王。

    纳哈出一直想统一辽阳行省,多次攻打、劝降李婆娑,可均是没用,凡是派去的兵,都失败而回。

    洪武皇帝建国后,筹划三年,派了两员大将,由水路北上,渡过渤海,进入辽阳行省南部的辽阳路,元兵节节败退,辽阳行省的平章,相当于一省长官,归降大明。

    纳哈出拒不归顺,仗着有二十万兵,与大明对抗了十多年。

    此时,大武功自知时日无多,竟然跑去与纳哈出联手,在一次大战中,与六个儿子战死于盖州。

    不久,大明设立了定辽都卫,后来改为辽东都司,再后来,辽东都司境内府县全都废掉,只剩下卫所。

    大明军队曾试探过李婆娑,可因为李婆娑武功太高,九连城与乌骨城一带形同禁地,大明军士也不敢擅入。

    那一年,纳哈出与大明决战,惨败之后,只得归降。

     



第三百一十七章 你终于来了!
    邓山伯

    许多人均是一愣。

    这名字十分陌生,听说过的根本没有几人。

    王默暗想:“以前我跟这里许多人一样,都没听说过这个邓山伯,但是在东极岛上,我已经听说过他。此人不但武功极高,而且还消息灵通,知道参加空明岛大会的人会有危险。”

    “邓山伯是什么人”有人问。

    “邓山伯是一个奇人。”

    “他有多奇”

    闻言,那人笑了笑,目光一扫全场,说道:“二十多年前,大明发生过一件大事,不知可还有人记得”

    “二十多年前”王默心想,“二十多年前我还没出生呢,就算发生过大事,我也不知道。”

    忽听有人惊呼:“阁下说的可是土木堡之战”

    土木堡之战!

    凡是有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土木堡之战是什么。

    “不错。”那人说道,“元朝灭亡后,蒙古势力退出中原,占据了大漠草原,与大明对抗。

    二三十年后,蒙古皇室式微,其大汗渐成傀儡。

    那一年,有一个名叫也速迭儿的人,杀了蒙古大汗,自号全蒙古大皇帝。

    那蒙古皇室虽然庞大,但向来讲究血统。

    第一代蒙古大汗叫铁木真,开创了蒙古帝国,号称成吉思汗,是为元太祖。

    他有个儿子,叫做拖雷,虽然没有做过蒙古大汗,但却做过监国,位高权重,后来被称为元睿宗。

    拖雷的长子叫做蒙哥,后来做了蒙古大汗,是为元宪宗。

    蒙哥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忽必烈,一个叫阿里不哥,两人为了争夺蒙古大汗之位,斗了几年,最后忽必烈得胜。

    这忽必烈两百多年前迁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正式建立了大元朝,因此他也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后来被称为元世祖。

    此后,元朝皇帝都是忽必烈的子孙,其他蒙古皇室皆比不上。

    那也速迭儿不是忽必烈的后代,而是阿里不哥的后代,自从他杀了蒙古大汗以后,不得人心,蒙古逐渐分裂,形成了东、西蒙古,西蒙古叫瓦剌,东蒙古叫鞑靼。

    那一年,瓦剌出了一个首领,叫做马哈木。

    此人接受大明册封,叫做顺宁王,而他自身又是瓦剌太师,多次与鞑靼太师相争。

    马哈木死后,他的儿子叫做脱欢,承袭瓦剌太师之位,也被大明封为顺宁王,找到了一个名叫脱脱不花的人,乃忽必烈的后代,拥立为大汗。

    这么一来,蒙古就有了两个大汗,瓦剌一个,鞑靼一个。

    脱欢与鞑靼太师都说对方拥立的大汗不是正统,交战数年,脱欢不但杀了鞑靼太师,还把鞑靼大汗杀了,全蒙古就只有一个大汉,那便是脱脱不花。

    然而这脱脱不花只是个傀儡,实权掌握在脱欢手中。

    脱欢本来想利用脱脱不花统一整个蒙古,但就在第二年,脱欢突然死掉了,由他的儿子,也就是也先,继承了太师之位。”

    听到这里,有人叫道:“听说这个也先是个枭雄,虽然不是蒙古皇族之身,却统一了蒙古,后来还当上了蒙古大汗。”

    那人点了点头,说道:“没错。这个也先比他老子脱欢更厉害。他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全蒙古,不光是瓦剌本部,就连鞑靼,也置于他的统领之下。

    也先势力所及,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争。

    二十多年前,此人统率蒙古各部,分四路大军进攻大明。东路攻辽东,西路攻甘州,中路分两路,乃进攻重点,一攻大同,一攻宣府,也先本人就是攻击大同的主帅。

    大同一战,明军损失惨重,塞外城堡,尽皆陷落。

    大明皇帝听说大同失利,便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想效法洪武皇帝与永乐皇帝当年的威风,御驾亲征。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进了大内,劝说皇帝不要亲征,派人征讨也先就是了,奈何皇帝不听,非要亲征不可。

    那人知道劝不住,就说了四个字,乃‘天子蒙尘’。王振一怒之下,派东厂高手捉拿此人,可此人武功高强,出了大内,任由东厂高手到处找他,均无踪影。”

    蓦地,有人怪笑一声,问道:“这人就是你说的那个邓山伯”

    “对,就是他。”

    “一派胡言!”

    “我哪里胡说”

    “还说没有那皇城大内岂是谁想进就能进的邓山伯的本事有多大就算他的修为乃‘坐照’高段,也不可能随便进出大内。”

    “邓山伯的修为有多高,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说的事千真万确。至于邓山伯为什么能进出大内,是跟他的身份有关。”

    “他什么身份”

    “这我就不清楚了。”

    “哼哼,我看你就是在讲故事,毫无信服力。”

    忽听有人说道:“这也未必。”

    王默听到是燕髯客出声,就猜到了他想干什么。

    “你是何人”

    “在下燕髯客。”
1...154155156157158...6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