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天魔圣
“丁邪之所以要把丁二小姐许配给公孙子楚,与公孙世家联姻,就是想扩大势力,就算不能由邪转正,至少也要亦正亦邪。不管你与丁二小姐是不是情投意合,都无法阻止两家联姻。”
王默吸了一口气,说道:“这一点我有考虑过,但我会劝服丁邪,还有丁霸。”
“万一你劝服不了呢”
“那只好付诸武力,逼他们退婚!”
“公孙世家呢”
“我会亲自上门道歉,如果公孙子楚非要强人所难,我只好与他一决高低。”
宋瑧笑了笑,说道:“你倒是不怕啊。”
“我没什么可怕的。”
“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但武当派呢”
“武当派”
“早在几年前,就有江湖消息说武当派与万象殿来往密切,甚至已暗中结盟。”宋瑧说道,“而且,那公孙世家位于荆州府境内,武当派则是位于襄阳府。自古以来,荆襄往往连在一起说。传闻张三丰当年开创武当派时,公孙世家的家主曾亲自登门道喜恭贺。万一武当派插手这件事,你该如何应对”
王默没有说话。
宋瑧说道:“就算武当派不插手,那公孙子楚的师门呢”
“公孙子楚的师门”王默诧道。
“公孙子楚的师父名叫‘文弘’,乃‘文保’最得意的门生,而这位‘文保’不但是‘文杰’的第一高足,还是儒门领袖。”宋瑧不想让王默掉以轻心,有多严重说多严重,“那‘文弘’才高八斗,为人正派,乃当朝首辅,他若知道内幕,或许不会插手。但‘文保’呢此人是儒门领袖,绝不会坐视不理。”
“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我师父当年之所以辞官,就是跟他有关。”宋瑧说道,“论辈分,他是我的师伯,我不该说他什么,可我这个人你也知道,有一说一。
他门下弟子众多,但多数是腐儒。
他这个人又向来爱惜名声,一旦知道徒孙被人‘欺负’,势必会动用儒门之力……
算了,可能是我看不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才会这么想。不过你心中最好有数,免得到时候人家找上门来,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王默听后,便点了点头,满脸感激的说道:“宋大哥,多谢你跟我说了这么多,使我有所防备。”
“其实,我身为儒门中人,不该跟你说这么多的,但我就是管不住我这张嘴啊。”宋瑧拍了拍自己的嘴巴,说道,“释道儒三家,儒家弟子不比其他两家弟子少。
但多年以来,儒家弟子要么隐居山林,要么热衷于做官,极少参与江湖中事。
&n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狂儒心事
“这位老先生的尊号叫做‘圣君’……”
“宋大哥,你说的这位‘圣君’,可是天下五大世外高人之中的那位儒门第一人”
“对,就是此老。他老人家名号很多,化身无数,文道先生遇到他的时候,他自称‘白衣儒者’,但文道先生尊他为‘白衣儒圣。’”宋瑧说道,“这位老先生把文道先生带去一个洞府,里面典籍无数,许多失传的儒家经典竟也在其中。
文道先生在洞府住了数年,忽然有一天,他一觉醒来,发现洞府少了许多典籍,只剩下数百种,其中几十种乃儒门绝学。后来,文道先生就成了洞府的主人,给洞府取名为‘文绝阁’。
再后来,文道先生收了两个弟子,大弟子就是文墨先生,至于二弟子,便是‘文野’。
文野原本不是坏人,但他性格开放,喜欢结交朋友。
就在他二十四岁那年,文道先生看出他不安现状,就让他出外游历。
哪想他一去十余年不回,文道先生病逝于期间。
突然有一天,他跑了回来,竟想盗走八门宝典,被我太师祖当场逮住,狠狠教训了一顿。
事后我太师祖得知他在外娶了妻子,三十岁那年,因为被一个好朋友出卖,将他的妻子奸杀了,心性大变,杀了不少无辜之人。
我太师祖虽然可怜他,但又不能不罚他,将他关了起来,免得出去害人。
但是有一天,他哭哭啼啼求我太师祖放了他,说他以后只报仇,绝不滥杀无辜。
我太师祖一时心软,就把他放了。
几年后,他报了仇,确实没有滥杀无辜。
但有一年,他与一个儒门老败类,名叫‘文凶’,年纪比他大得多,武功也比他高,勾结上了,又开始变坏了。
他甚至将‘文凶’带入了文绝阁,想要抢走数十门绝学,与二人同来的全是儒门弟子,但无一不是斯文败类。
我太师祖武功再高,也挡不住他们,只好发动一种儒门禁术,重伤‘文凶’和‘文野’,杀了不少儒门败类,才把他们赶跑。
后来,我太师祖将文绝阁封了,行道天下,同时寻找‘文野’的下落,找机会除掉‘文凶’。
再后来,‘文野’就成了野王。
至于那个‘文凶’,在大明立国前两年被我太师祖格杀,也因此使得我太师祖一跃成为儒门领袖般的人物。
那一年,我太师祖终于找到了野王,将他擒下,而因为他是‘十大凶徒’之一,便决定将他交给朝廷处理。
可谁想,有一天晚上,他被人给放了,至于是谁放的,我怀疑是朱元璋亲自下的命令。
反正过了没多久,我这位太师叔祖因为被武当派的掌门‘明神子’张元清打伤过,就跑去武当山寻仇,结果被张元清重伤,从此躲了起来。
直到多年以后,他突然从神农架跑了出来,遇到你和我,我才知道这个老家伙还活着。
他虽然是我的太师叔祖,但他是个大魔头,这几个月来,我收到消息,‘文保’以儒门领袖的身份下了命令,无论死活,都要将他拿下。而他因为被武当派的掌门张太岳重伤,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实在难找。
不过在此之前,我本以为这位儒门领袖的号召力远不如我太师伯当年,可我低估了他,据我所知,儒门各大宗派的三十多个宗主,都听他的。
我怀疑这些儒门宗主就算有人暗中不服他,但迫于朝廷的压力,不得不听他的号令……”
说到这里,宋瑧望了王默一眼,道,“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想说,哪怕我认为文保没资格做儒门领袖,但他已做了四十年,背后有朝廷支持。
如果他真要对付你,而他又能找到借口,我相信儒门大半部分弟子将会把你视为儒门仇敌。
真要有这么一天,后果将不堪设想,除非皇帝下旨,否则无人保得了竹山帮。”
王默听了,却是心想:“全天下的读书人都可以算作儒门弟子,文保真要为徒孙公孙子楚出头的话,那我竹山帮确实斗不过儒门,看来这件事我得好好计划一下,不能闹得太大。”
“不过……”宋瑧话锋一转,“要是我太师伯肯出山的话,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
“文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姑奶奶
次日,王默离开南京城,启程前往巢湖。
巢湖位于庐州府境内,与应天府隔着一个和州。
和州原属凤阳府,后来改为直隶州,属于京师。
以王默的速度,午饭之前,便已过了和州,进入庐州府境内,到了巢县。
庐州府有四县,合肥乃首县,其他三县为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此外还有一个散州,叫做无为州。
巢县就是现在的巢湖市,古称居巢、南巢。
不久,王默便来到了巢湖边上,举目望去,但见湖水荡漾,水天一色,果然壮阔秀丽。
离开南京城之前,他就已经易容成一个中年人,三十七八岁的样子,乍一看去,像个术士。
自从段位踏入“坐照”高段以后,他的易容术便已经到了神乎其神的境界,与其说是易容术,倒不如说是“幻术”。
他在易容术的基础之上,仗着功力深厚,内力雄浑,可以变动相貌,甚至可以长出胡子、头发,比现在的“整容”强了无数,差不等等于换头。
当然,不是每个神级高手都可以换头。
因为武功再高,功力再深,若非精通易容术,强行换头的话,极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但若是修炼的内功具有易容方面的功效,段位“入神”,也可以换头。
像梅逴龙那种不需要精通易容术,却又能瞬间变脸换头的存在,只能说是例外,同时也足以证明梅逴龙不愧为邪道第一人,功力通玄,天赋奇强。
不多一会,王默沿着巢湖走了数里,欣赏湖面风光,而一路过去,却是遇到了好几拨江北武林人士。
这些江北武林人士或二三十人一伙,或七八人一支,就没有落单的。
片言只语之间,王默便已知道他们都是来参加“巢湖大会”的。
突然,王默终于看到了一个落单的,乃是个老婆子。
那老婆子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看似老态龙钟,却又脚底轻盈,分明就是行家。
王默只是看了对方一眼,就有种遇到了“劲敌”的感觉。
所谓劲敌,就是这个老婆子也是个易容高手。
江湖上精通易容术的人不多。
王默以前见到的多数都只能算是乔装打扮,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对手”,就不由多看了两眼。
恰好那老婆子也察觉到了他的古怪,便也盯着他瞧。
渐渐地,两人走到了一起,相距不过七八尺,同时停住。
“这人……”王默暗想,“她虽然**十岁的样子,但据我目测,她的年纪不会超过三十岁,甚至有可能和我差不多。厉害啊,没想到江湖上除了我这个万里无一的绝世奇才之外,竟然还有不输给我的存在,而且还是个女子。”
他想了想,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打算离去。
岂料,他刚往左去,那老婆子也是往左,档住了他的去路。
他往右,老婆子也往右。
似这样过了五回,王默就知道对方故意刁难自己。
于是,他站在原地,面露一副天真无邪的样子,脸上略带疑问。
那老婆子却不说话,只是挡在他的前方。
“呵呵。”王默笑了笑,说道,“大婶,我们认识吗”
“你说是谁大婶”
“如果不是大婶,那是什么”
“你得叫我姑奶奶。”
“……”
“我知道你的底细。”
“我什么底细”
“你的易容很高明,但逃不过我的眼睛。我问你,你的易容术是不是来自于一本易容册”
“是又如何”
“这本易容册原本不是你的,而是来自于一个叫做梅花道人的人。”
“你怎么知道”王默颇为惊讶。
“废话,梅花道人见了我,也要尊我一声太师姑,我怎么会不知道他有一本易容册”
“姑娘,你……”
“你怎么知道我是个姑娘”这次轮到对方惊讶了。
王默耸耸肩,说道:“姑娘的易容术虽然也很高明,但在下并非省油的灯。”
“不可能!那本易容册只不过是我‘易门’入门级的易容术,就算你把它学通了,也不可能看出我的真貌。”
易门
王默暗暗诧异。
易容术也有门派吗
他闻所未闻。
“说!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呢”
“你别逼我发火。”
“我看姑娘已经发火了。”
对方气得要动手,可这时候,不远处来了一伙人,就没有出手。
两人为避免被人看破形迹可疑,就一起转身面朝巢湖,距离更近了,宛如一对母子
等那伙人走远以后,两人才迅速分开。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巢湖俞家
“什么传说”有人问道。
“传说古时候,巢湖不是湖,而是州。有一年大旱,小白龙私自降雨,被打下了凡间,遇到了焦姥。
小白龙告诉焦姥,天帝要让巢州被洪水吞没。
于是焦姥和她的女儿,四处奔走相告,劝走了巢州的百姓,挽救了万千人命。
但焦姥和她的女儿,却因实在太累了,被洪水吞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母女,就将洪水吞没的地方称呼‘焦湖’,湖中的那座山,就叫‘姥山’。”
听了这个传说,有人笑道:“传说哪能当真听听而已。”
却听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正色道:“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传说自有其根源。
《淮南子》有言,夫历阳之都,一夕化而为湖。所谓历阳,乃合州古称。
晚唐有一位诗人,名叫罗隐,曾有诗曰: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呵呵呵。你这书生吊什么文,吟什么诗老子才不管这些,除非老子亲眼所见,不然的话,老子谁的话都不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