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这后宫有毒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繁朵
不用蘸柳在旁边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袁太后已经溃不成军:“霁儿别难过,别听袁氏那贱婢胡言乱语——他们娘儿之所以有今日,皆因袁氏自作自受,与你,与哀家,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她半蹲下来,拿帕子给淳嘉擦着脸,哽咽道,“你忘记她头一次到王府,就是怎么对你的?欺负了你,还不许你告诉哀家……她自来就是那么个品行卑劣的东西!当年咱们孤儿寡母的,扶阳王一脉几代单传,没奈何,需要袁氏扶持,故而,只能忍!”
“这些年,哀家与你对袁氏还不够好的么?前朝后宫,有目共睹!”
“她却还要这样恩将仇报……这般无情无义的混账!皇儿容得下,哀家也容不下!”
袁太后深呼吸,转头喊蘸柳,“你亲自去斛珠宫,将那贱婢……”
短暂的停顿了下,是想起来袁楝娘才生产完,这会儿,还在坐月子,心软只是刹那,她咬了下唇,按住杂念,沉声道,“也不必说什么了,你直接带着鸩酒过去罢。”
“母后别这样。”结果这时候淳嘉止住哭泣,却低声说道,“母后,那毕竟是您亲侄女,差点还做了您儿妇,又是您跟前长大的……这会儿才生下皇子,就……万一传了出去,有心人造谣生事,恐怕于母后清誉不利。”
将适才云风篁劝他的话改了改直接用上,他大方的提议,“不如,给她晋位一级,以后就留在斛珠宫,专心照顾茁儿罢?”
“茁儿?”袁太后对他这般态度有些恍惚,喃喃的重复了一遍,不确定道,“茁儿是……?”
淳嘉惨笑了下,眼中似乎又要落下泪来:“公襄茁,这是孩儿避暑之前就给那孩子定下的名字。本来想着,不拘是男是女,这字儿都好用……”
茁者,草初生出地貌。
亦有强盛的意思。
联想淳嘉年初时候才亲政,足见对这孩子有着怎么样的感情跟冀望。
如果他能够好好儿的出生长大,说不得,会是淳嘉心目中地位最不一样的子嗣。
袁太后怔忪良久,吸了吸鼻子:“……这名字甚好。”
可惜……
也不知道公襄茁,能不能活到满月宴上,公布这个大名?
“孩儿刚才出斛珠宫的时候因着太过委屈,颇为失态。”淳嘉想了想,又说道,“故此去了趟绚晴宫,令真妃敲打一下宫人,莫要传出不该外传的话去……母后,这些年来,楝娘越发的伤咱们心,多少也是咱们太多纵容她的缘故。往事孩儿也不想说了,只是,茁儿之事,万万不能再有第二次!”
他垂眸,通身萦绕着悲戚,“……这些年来,孩儿不管受过多少委屈,好歹还活着。可孩儿的那些子嗣……一个个的……孩儿真的,受不住了!”
袁太后忍不住,再次哭出了声:“不能再有了,绝对不能再有了!不拘是那贱婢,还是其他人,但凡再有谋害皇嗣的,无论是不是自己所出的皇嗣,哀家,都不会饶了她们!”
……这天淳嘉在春慵宫留到极晚才回去太初宫。
母子俩抱头痛哭了好几场,诉说了诸多往事,如此一番秉烛深谈,这些年来的压抑,以及近日的些许芥蒂,渐渐的冰消雪释,以至于淳嘉离开时,都还恋恋不舍的拉着袁太后的手,一步三回头。
袁太后哭得太多,尽管中间宫人进了好几次热帕子敷脸,眼睛却还是高高肿起,见状就是好笑:“皇儿都这么大了,难为还舍不得母后不成?”
“孩儿就算活到一百岁,在母后跟前不也还是孩子?”淳嘉再次抄袭云风篁当年哄亲祖母的“孙女就算活到一百岁,在祖母跟前也还是您的心肝儿啊”,那会儿谢氏的老夫人听的欢喜不已,直接将前一句嗔孙女的“这么大的人了还总是跟你姐姐过不去、给你娘找事儿”扔到脑后,恨不得将所有好处都塞给她才好。
此刻袁太后也没挡住内中的孺慕之情,再次红了眼圈,呜咽道:“哀家都这样了,你这孩子,还要来招哀家!”
于是淳嘉又停步,温言细语的哄了她好一会儿,母子俩才难分难舍的道别——目送帝辇消失在夜幕下,蘸柳轻笑着问:“娘娘,您说,陛下今儿个这一番,是不是故意做给您看的?”
“别瞎说!”袁太后一愣,旋即不悦道,“哀家一手带大的孩子,哀家还不了解?皇儿不是那种人。他啊……”
叹口气,“是真的,伤心了。”
说着就自言自语起来,“也是哀家的不是,光想着楝娘可怜,全不想皇儿这些年……唉。终归是哀家作的孽!”
蘸柳暗松口气,微笑着上前扶住她:“别想那么多了,陛下才是真正孝顺您的人呢!只是陛下是男儿,年纪又大了,许多心意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这回被悦修媛气的,竟跑过来寻您哭诉,却也是件好事,母子俩,有什么话,不好摊开来讲呢?是吧娘娘?”
见袁太后认可的点头,她心道,别管天子是装的是真的,自己这主子,不犯糊涂,就好。
而此刻,帝辇中的淳嘉,早在帘子放下时就面无表情。
他注视着珠帘缝隙里的夜色,一点一滴的回忆着刚才从进春慵宫宫门起,直到离开,所有的表现、措辞、语气、神态……有没有什么疏漏?
仔仔细细的确认没留下什么破绽,淳嘉这才暗松口气。
这时候,帝辇也到了太初宫。





这后宫有毒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当年(上)
入夜的太初宫颇有些冷清。
一缕笛声突兀响起,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拨乱了夜色。
守夜的宫人先是皱眉,唯恐有人不知死活打扰了天子的安寝,但旋即发现,吹笛的正是淳嘉。
他半开了殿窗,俯瞰着满庭晦暗不清的月色,玉笛横于唇间,若咽若泣,像是哀伤,却又满满的疏离与淡漠。
仿佛在讲述一个极悲怆也极冰冷的故事。
然而与吹笛的人毫无关系。
管事听着笛声,低声吩咐伺候的宫人都仔细些,莫要闹出动静来,打扰了皇帝的兴致。
但淳嘉此刻心情其实没有很坏。
剽窃云风篁的手段很有用,不管袁太后这会儿心里怎么想的,都不可能阻止袁楝娘母子成为这座皇宫里的过去,从此销声匿迹了。
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他也懒得再多想这事儿。
毕竟袁楝娘也好,她那个他为了打动袁太后临时起的名字叫公襄茁的孩子也罢,对淳嘉来说,其实都不是很要紧的人——这一点,是只有他自己心里有数的秘密,没有透露给任何人过。
也不能透露。
如果说袁太后是起初不喜袁楝娘,但在漫长的相处之中,不知不觉对这侄女上了心,忘却了当年答应这门亲事时,受到袁氏的胁迫的恼怒;淳嘉从头到尾,对袁楝娘都是敬而远之的态度。
问题是,当时的袁太后拒绝不了袁氏,而他,拒绝不了袁太后。
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是袁太后的亲生子,这不是哪个下人多嘴或者曲太后的所为,而是来自于他的嫡亲祖母,扶阳庄太妃。
差不多记事的时候,袁太后带他去给庄太妃请安,庄太妃冷漠的看着他们,当着袁太后的面,就说:“到底不是你亲生的,模样更似生母……倒是比我儿小时候,还俊俏几分。”
然后像是没看到袁太后苍白的脸色以及淳嘉的懵懂茫然一样,含笑端茶送客——眼角眉梢都是明明白白的故意与恶意。
这还没完。
扶阳端王薨逝之后还在丧事期间的一天,卧病的庄太妃趁袁太后招呼吊唁宾客的功夫,让人将淳嘉带到自己跟前。
年幼的淳嘉很害怕,他虽然是庄太妃唯一的孙儿,却因为是庶出,按着规矩不能继承王爵,并不受庄太妃待见。
除了年节请安,日常他的嫡亲祖母甚至不要他踏入正院一步。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自面对这位祖母。
尽管袁太后一直在他面前为庄太妃掩饰,说太妃其实还是很喜欢他的只是为人就是看起来比较严厉云云……但他被迫进入内室,在浓烈的药味与将死老人的怪异体味里战战兢兢磕头请安时,还是有着本能的畏惧与紧张。
“我快不行了,虽然不喜你,到底是我儿唯一的骨血。”庄太妃却一改从前对他的冰冷,主动开口,“故此打算叮嘱你一番。”
淳嘉不知所措,磕了个头,不敢作声。
他听到屋子里伺候了庄太妃一辈子的侍女捂着嘴,发出竭力按捺的压抑,下意识的哆嗦了下。
庄太妃没理会这些,只自顾自的说道:“我死之后,这王府由袁氏当家,你是她做太妃的依仗,她场面上想必不会薄待了你,至少你有儿子前不会。但你若不想做她傀儡,一辈子对她言听计从,生死由她,须得好好记着我说的话——我公襄氏的子孙,纵然只是庶出,也不是区区扶阳袁氏的女子可以拿捏的!”
淳嘉没说话。
他不晓得该说什么?
好在庄太妃也不需要他接口,跟着道,“自从你得封世子以来,扶阳袁氏几次三番暗示,想将嫡女许配于你,都被我拦了。但我如今将死,袁氏必然会帮着她娘家,却再没人能够为你拒绝此事。他们想许给你的女孩子,我派人打听过,实在不怎么样,慢说配你,就是配这府里的管事,也是不够格的。”
她冷着脸,“不过我死之后,袁氏跟你说这个事情,你就答应了吧。毕竟,你不答应,她也有的是办法让你不得不将她侄女娶过门。”
“……母妃对孙儿很好。”淳嘉壮着胆子反驳。
他这时候太小了,其实没怎么听明白这话,只隐约感觉到祖母在说袁太后的坏话。
庄太妃闻言冷笑了下,也没训斥,只淡淡说:“等过些日子,你跟她侄女定了亲,她必然会将人接过府来跟你栽培感情,到时候,你且看着,她是更心疼你,还是她的亲侄女?”
提到淳嘉未来的未婚妻,太妃古怪的一笑,“她在诸侄女里给你选了个容貌不算出挑的,也算有点良心罢。”
这话连年幼的淳嘉也觉得不对劲,只是不等他询问,旁边有一位妈妈啜泣着道:“世子,太妃是您嫡亲祖母,纵然平素不让您来正院,也是有着原因的,心里怎么可能不牵挂您?这会儿的叮嘱,怕是……世子以后想听,也听不到了……世子就别说了,就听太妃的罢!”
淳嘉低了头,心里有些茫然有些惶恐,他肯定是不怎么喜欢庄太妃的,毕竟这祖母从来对他都是冷冷的,袁太后虽然没教他跟祖母疏远,却也没教他跟祖母亲近。
他眼里的庄太妃其实比陌生人强不了多少。
但这毕竟是他亲祖母。
国朝以孝治天下,他这年纪已经受到耳濡目染,亲祖母要不行了,他终归不可能无动于衷。
庄太妃倒是一脸的无所谓,还在说着:“你天资聪慧,而且身子骨儿也健壮。以后用心读书,武艺也不要落下。等你长大了,孰对孰错,不需要人跟你说,你也该明白了。这算着也不过十年上下的功夫,听说你自幼有定性,课业从来不要督促,西席都对你赞不绝口,难道这点儿耐心都没有么?那也合该你往后没个好下场!”
她慢悠悠的说道,“你如今太小了,空有身份却无能力,诸事只能指望袁氏……但你不能一辈子指望她!”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只希望你记住这句话,无论如何,不管多少人跟你说好听话,不管多少人奉承你承位之后什么都不要做也能富贵一生,都不要听,不要信,当自己一无所有,尽可能的请教你那些西席——再长大些,袁氏不管你,你也该学着给自己经营贤德的声名!”
“如此,等十几二十年后,我相信,你会感谢我的。”
庄太妃平生头一次对自己的亲孙子露了个笑,却没多少欣慰或者善意,只慢条斯理的强调,“好好儿的用功,争取早日不靠你母妃,不靠袁氏,甚至不靠扶阳王府,你也能立足在这天地之间,到时候,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她微笑着,示意不远处的那妈妈扶自己一把,略有些吃力的探手,摸了摸淳嘉的发顶。
淳嘉不习惯她的触碰,下意识的想躲,躲到一半才生生僵住。
他觉得祖母的手心里满是湿漉漉的冷汗,几乎是拿自己的头发擦手了,可他不敢说——为了掩饰这种不适,他微微侧头,却恰好看到那妈妈也偏头,撇去眼角的晶莹。
这种场面让他迅速想起来数日前,他也是这样,跪在病榻前,看一屋子人流着泪,送走自己的生父扶阳端王。
淳嘉失神了片刻,就没听清楚庄太妃接下来的话,回过神来,太妃已经说完了:“……总之,你下去罢。”
他自然不敢让太妃再说一遍,胡乱答应一声,磕了个头就忙不迭的走了出去。
但出去了才知道,太妃只是让他出内室,却没让离开正院。
而且很快有下人出来,在走廊下摆了个火盆,让他跪着,给扶阳端王烧纸。
那会儿天还是很冷的,淳嘉虽然穿了裘衣,可走廊三面透风,太妃什么都没叫垫,底下人也不敢给他拿东西。
如此跪不多久,他就觉得有点吃不消。
之前在屋子里给庄太妃帮腔过的妈妈出来,让人去看着门,方才脱了自己的坎肩给他垫着,低声道:“世子忍一忍,过会儿王妃来了,就好了。”
淳嘉那时候懵懵懂懂,以为自己惹了祖母不喜,受到惩罚,他跟庄太妃不亲近,对太妃的近侍当然也是拘谨的,轻轻道了声谢,没接其他话。
那妈妈却在旁边站着没走,定定的看着他,过了会儿又说:“世子生的随了生母,不过这下巴,活脱脱是王爷的模样儿。”
淳嘉侧头看了她一眼,有点不理解她为什么忽然这么说?
他以前也见过这妈妈,但对方从来没正眼看过他,遑论主动挑起话题。
“……世子这些年的事情,太妃都了如指掌。”那妈妈最后道,“至于为什么明面上不显,世子大了,自然就明白了。今儿个的事情,世子回去后,还请谨慎告诉王妃。最好,一个字都别提。”
然后她就进去了。
半晌后小丫鬟冲进来报信,那妈妈出来,迅速收走淳嘉膝下的坎肩——很快袁太后带着蘸柳进来给太妃请安,见着淳嘉孤零零的在廊下烧纸,面上掩盖不住的怒色。
那天的婆媳怎么个撕扯法淳嘉不太清楚,毕竟都是要脸面的,扶阳端王尸骨未寒,他这个世子还就在外面,总不能吵的人尽皆知。
总之他祖母嫡母吵架时,他在外面苦思冥想:祖母叮嘱的话要不要告诉袁太后?
后来他决定告诉,毕竟,相比庄太妃,终归是袁太后更可信任。
只是才开口说了句:“母妃,祖母说,她死后,您会将表妹许给我?”
袁太后就是脸色大变,抱着他,一迭声的问:“她还说了什么?!她是不是叮嘱你话了?!”
这仓皇的态度让淳嘉鬼使神差的,摇了摇头:“祖母就说表妹不好,但孩儿想听母妃的……祖母就让孩儿出去给父王烧纸了。”
袁太后分明的松口气——这一次错过了坦白,转身他暂时忘记了。
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庄太妃的丧仪上。
丧仪过后,淳嘉觉得还是母妃待他好,又想找袁太后招供了,结果,他到了这嫡母跟前还没开口,袁太后就含笑问他:“母妃打算接你表妹过来住几日,好不好呀?”
他犹豫了下说好,就没再说什么。
他想也就这么几天的功夫,不如看看这表妹的情形,也好判断祖母那番话,是真是假?
后来……见到了袁楝娘之后,淳嘉就知道,庄太妃那番话,是这辈子都不要告诉袁太后了。




这后宫有毒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天子当年(中)
淳嘉跟袁楝娘的初见就不是很和睦,袁太后以为小孩子忘性大,再说淳嘉也不是小气的人,哄哄就好了。
实际上原本也的确如此。
要是淳嘉没听庄太妃用轻蔑的语气说袁楝娘是“配王府管事都不够格”的女孩子的话。
在听过祖母对袁楝娘这种评价之后,又亲自看到了袁楝娘的确是除了出身之外,比王府许多侍女都不如的人,淳嘉很难不相信庄太妃的话。
而他过的再小心翼翼,好歹是王府唯一的男嗣,幼年承位的藩王……这让他怎么接受袁楝娘?
长大后的淳嘉不是没怀疑过,庄太妃是因为跟儿媳妇关系太恶劣了,快死了还是不甘心,专门找他过去说那些话,好让他跟袁太后给选的未婚妻处不好,以为报复。
但事实就是,不管这祖母有什么样的用心,她说的袁楝娘,淳嘉认为,是实话。
他那时候虽然信了庄太妃,到底对袁太后还是有着希望的。
所以私下里委婉表达了不喜欢袁楝娘,不希望她留在王府的想法。
袁太后很是花力气哄了他一番,然后讲了许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典故,总之就是让他忍,劝他就当磨砺心性了。
他非常乖巧的听从了,如袁太后所言,那时候他太小了,名义上他是王府的新主人,实际上什么都要指望袁太后……他只能听话。
后来淳嘉想,如果他当时撒撒娇,或者哪怕是撒泼呢,态度强硬一点,也许袁太后也就考虑他的想法,同意换个能被他接受的人选了。
可他没有。
因为他不是袁太后的亲生儿子,他的世子之封以及当时的爵位,都是袁太后跟扶阳袁氏设法运作而来,他没有底气闹脾气,他不敢。
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说过一次不喜欢袁楝娘在王府的话。
甚至袁太后吃不消侄女的刁蛮,跟他诉苦时,他也是柔声劝慰,表示袁楝娘年纪小不懂事,没有坏心,长大点就好……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时常会想到昆泽。
他唯一的亲妹妹,按着这般时候的规矩,昆泽才是袁太后名正言顺的女儿。
可袁太后甚至都没亲自抚养她,说是体恤曲氏母子分离交给曲氏养,实际上平素压根不管不问。
淳嘉冷眼看着,袁楝娘在王府的待遇,比昆泽这王府正牌女儿,不知道好了多少。
这些袁太后都知道,却理所当然一样的放任。
所以他很难不感到危机重重。
他在课业上花的功夫更多了,西席的要求固然不折不扣的做到,西席没要求的,他也会尽己所能的去做——西席欣慰之余跟袁太后称赞了他,袁太后心疼,劝他别这么辛苦,好歹是个藩王,又不是要跟寻常人家一样考状元。
意思意思就得了。
得空,多陪陪袁楝娘不好吗?
也许袁太后是随口举例,没有不希望他太能干的意思,但淳嘉却惊出一身冷汗,他赶紧说:“孩儿想让母后引以为豪。”
看着袁太后闻言欣喜的笑容,他暗松口气,心道,如果有朝一日,他做不成藩王,甚至连这座王府以及王府的财物都不能保留了……用心进学,好歹也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
那年他十岁出头。
外人看着是极幸运的小贵人,身为庶子却得破例袭爵,传了生母的美貌却没传到生父的孱弱,嫡母温柔贤惠视他如己出,未婚妻虽然不算绝美却活泼开朗而且自幼朝夕相处……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十辈子都不敢想的美好。
但淳嘉却觉得,仿佛应了祖母那句话,他其实一无所有。
只有一日比一日行云流水的字迹、一日比一日熟悉的经史文集、一日比一日娴熟的弓马骑射,才能给予他片刻的心安。
尔后他又被紧迫感逼着,继续的刻苦。
而袁太后被难缠的侄女占去了大半时间跟精力,听着西席的赞不绝口,也不觉得儿子需要自己太操心——甚至偶尔看淳嘉气定神闲不太累的样子,还会跟他抱怨袁楝娘的不乖巧不懂事。
她不知道那些抱怨在淳嘉看来,措辞是不喜,语气却透着亲昵与纵容。
这对于一个怀疑自己在嫡母心目中地位的孩子来说,既残忍又冷酷。
如果是云风篁,她会哭,会闹,会耍手段争宠……实在不行的话,她会弄死袁楝娘。
但淳嘉很有耐心,一次次的劝袁太后原谅袁楝娘,一次次的让袁太后别跟这表妹计较,袁太后所以以为他跟袁楝娘已经处出感情了。
淳嘉的想法是嫡母其实没有真的生气,他要是顺着她说,不定会引起什么风波,以至于本来就存了隔阂的母子情谊,更添裂痕。
他只是不满足闭门造车,打着各种旗号,让王府的西席领他出门增长见识。
那几年他亲自踏遍了整个扶阳郡,看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于跌跌撞撞里成长着、蜕变着,也积攒起了最初的口碑与心腹,甚至私下里悄悄去了吊唁了趟庄太妃。
因为怕袁太后知道,他没敢多逗留,只给这祖母烧了些纸钱,低声告诉她:“孙儿现在就感激您了。”
接触了黎庶市井之后,淳嘉越发明白,庄太妃的用心且不说,她的叮嘱是真的值得听的。
王爵可以被捋夺,千金会散尽,今日信誓旦旦为他赴汤蹈火的人明日兴许就会形同陌路……唯独他一点一滴积攒的才学技艺,经验眼界,心胸气魄,始终都是他的。
这是他哪怕被贬为庶人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他为藩王、为天子时不受制于人的底气。
曾经也不是没有过委屈跟心酸,幻想着如果自己是嫡母亲生,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兢兢业业的努力,不需要忍耐着不喜欢的女孩子,不需要明明很难过嫡母花在侄女身上时间精力更多却丝毫不敢流露?
但当郡中关于藩王年幼却贤明、乃封地之幸事的议论越发兴盛,王府上下看他的目光日益敬畏,封地官吏前来禀告时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恭敬,那些苦难跟艰辛,也就迅速淡忘了。
1...127128129130131...6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