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娇女掌中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丽雅
她以为再怎么也得三五天功夫才能弄好。
宗庆山很是自得,“那当然,一开始吧还不着急,但后来觉得这边真不错。”
不仅他自己这般觉得,过路的邻居们哪个不是竖起大拇指称赞。
虽然他知道多数人不过是随口说说,但他还是有些飘飘然。
越看这宅院越觉得买得值,心里喜欢干活就更起劲,不知不觉就做好了。
还真别说,附近好多人眼馋这套宅院,不过一开始一万元的价格。
让多数感兴趣的人家都退缩不敢下手,小部分人家则盼着卖不出去降价。
宗家迅速出手虽然让他们心里有些不快,但买卖之事,本就不好说,最多就是关上门来酸一下。
若是这样,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好说道的。
关键是隔得不远处一座不到五十平米的宅院,居然以六千元的价格成交。
相比起来,宗庆山下手的这套宅院各方面都更好,单价还更低。
买不起的听听就算,买得起的难过得捶胸顿足,后悔没及时下手。
宗庆山则心情倍儿好,想当初他还觉得买贵呢,没想到捡了个“便宜”。
王美珠跟着高兴,在她眼里,少花钱就等于赚钱,心里美滋滋的。
他们不仅自己乐,还拉着她去看新宅院,明显是想显摆一番。
宗福来对此不知道说些什么,听话的跟着去了,心里想着:他们开心就好。
都在同个巷子里,两边隔得近,他们走过去并没费多少时间。
既然过来了,她就仔仔细细把这边看一番。
结果发现新买的宅院还真是只有地段和面积两个优点。
屋里完全没有值钱能用的家私留下,更不用说那屋顶还被明显戳破洞。
以前租住的那户人家还真是让人厌,他们遭遇的倒霉事不去找正主,却朝这些地方撒气。
可惜那时候房东不在这边,否则的话定然要报警好生追究才行。
屋顶补补虽快,但这房屋太过老旧,让人感觉一点不敞亮。
“爸、妈,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把这边推倒重建?”
王美珠闻言看向自家男人,宗庆山没想着这么早把这边利用起来。
“先找东西把这边房顶给补好,然后再说吧。”
推倒重建花费不小,这才刚买好房,花出去九千多元呢。
这边宅院就算推倒,东西也没办法再利用,他专门找人打听过新建费用。
和村里建房子不一样,这边不仅人工,连水都是需要掏钱买的。
他还想修二楼一底的气派小楼呢,一个平米的成本约莫要三四十元钱。
这样一来至少得上万元,他哪里开得了这个口。
王美珠本就想法不多,之前她还觉得没必要买房呢。
顺着自家男人话道:“这房顶我们重新给弄弄就好,我在院子里有看到瓦片。”
在乡下,这种活都是自家做,连请人都不用。
既然爸爸心里有打算,她没再多说,心里想的却和宗庆山差不多。
这处宅院肯定不能再修成平房,二楼一底或是三楼一底才行。
这样才有足够房屋和空间让爸妈分给儿孙。
再说房屋建好不住人的话,好好的房子放久也会变得破破烂烂,还是等以后有需求时再慢慢捣腾。
“那我们把这边院子拾掇一下,偶尔可以让孩子们在这边玩。”
宗福来提出这个建议,还是想给这边增加点人气。
然后是斌斌、嘉嘉和宝宝三个孩子相对自家的孩子来说要大些。
他们正是好奇的时候,能两边换着玩,就算小点也能成为他们的一大乐趣。
王美珠觉得好,“这边还能养些鸡、兔子之类,他们肯定会喜欢。”
不仅每天能收捡新鲜鸡蛋,还能养胖兔子吃兔肉,顺便还能给孩子当个宠物玩伴。
宗庆山觉得这样不错,城里不少老人养鸟。
在他看来,养鸟干啥,又不顶吃又不顶喝,养鸡养兔就很好。
鸡兔放在屋檐下,接近二十平米大小的小院子稍微整整,把土翻翻能种草种庄稼。
这样一来,一部分鸡兔需要的吃食能自给自足。
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巴不得马上就抓鸡抓兔子养起来。
宗福来见爸妈脸上神色就知道,他们已经打定主意不会再更改。
“那就先把鸡笼、兔笼给准备起来,你们打算养多少?”
王美珠觉得不能养太多,“母鸡养四只,一只笼子装两只,兔子先养二只母兔子。”
公兔子不能和母兔子同时养,因为兔子的繁殖能力虽然惊人。
但公兔子的发情期比较早,三四个月就能成熟。
重生八零娇女掌中宝 第605章 养宠(下)
母兔子要五个月大小才算成熟。
它们没成熟前能够怀上,只是特别容易生出死胎。
为着兔子宝宝考虑,最好是六七个月大的母兔,再去接触成熟公兔。
再一个就是兔子多喜欢相互追逐咬架,单只分开养会比较好。
宗福来知道爸妈对此都比较有经验,她就是想知道一下他们打算,问清楚就不再多说。
然而斌斌几个孩子知道要在这边养下蛋的鸡,养可爱的白兔子之后。
兴奋得不行,比他们婆婆爷爷还着急,恨不得马上就有鸡兔可以看可以玩。
甚至斌斌还提出他的想法,“我们要养一只白白的兔子,再养一只灰灰的兔子。”
他就不要黑色的,谁让川川从来不跟他玩,他连带着不喜欢黑色的宠物。
这样的迁怒其实川川也好,宗福来也好,大家并不知道。
然而这不影响宗庆山答应他的要求,什么颜色的兔子于他而言都差不多。
但孩子提出要求,他当即点头应下,“好,那就一只白兔子,一只灰兔子。”
王美珠却觉得不应该应下,万一去瞧的时候不凑巧,其中一种颜色的没有呢。
“斌斌,颜色什么的再说,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挑鸡和兔子,好不好?”
斌斌不知道她心里那些想法,听到说让自己选,还挺高兴的,“好啊,我们一起去挑。”
在城里逛的时间一长,他就会时不时想念乡下的日子。
有鸡有兔挺好,不过他还是觉得缺点什么。
直到他看到不远处的一条瘦得皮包骨的狗才想起,“爷爷,能不能给我喂条狗狗?”
鸡和兔子都没有狗狗好玩,他一直都想养狗。
但在村里时他妈妈不允许,现在妈妈不在身边,他觉得或许可以。
宗庆山不由笑起来,这孙子还挺会选时机。
卖鸡卖兔卖狗的都差不多一个地儿,到时候小孩子耍赖蹲在卖狗处不走。
他和妻子还真狠不下心来拒绝,“去看了再说吧。”
若是运气好,没有卖狗的,那就皆大欢喜。
然而偌大的省城,怎么可能没人卖狗。
斌斌一眼就相中一条小小的黄毛土狗,就跟他在乡下见过的类似。
虽然还有其它更好看,更威风的狗狗,但他就喜欢全身黄毛的这一条。
卖狗的人很会看菜下碟,然而他就算吹上天,这也不过是只土狗。
更何况附近还不止他一个卖狗的,只得要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十元钱。
看到对方爽快掏钱时,卖狗之人心都在滴血。
他忽悠这小孩好半天,结果对方对那些漂亮的、高贵的狗狗压根儿不多看。
就执意要那只他这边最便宜的土狗,他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到手生意不要推出去。
宗庆山是真没想到,斌斌会喜欢如此普通的一只黄毛土狗。
本来准备好大出血给孩子买狗的他,一时之间竟然觉得有些不适应。
好在这边卖狗还赠送一个狗笼子,不用担心怎么把狗拎回去。
斌斌还真偏爱黄色,不仅买黄色土狗,四只鸡也全是黄色。
选兔子的时候,斌斌思来想去,最后挑出两只毛长些的白兔子。
至于一开始想要的灰兔子,在众多白兔子的烘托下,让他觉得不好看。
其实就是灰兔子处光线暗,看着偏黑,然后他就不喜欢了。
小孩子的喜欢、不喜欢都很简单。
这一趟他最大的收获还是那只黄色土狗,直接被他取名“阿黄”。
阿黄很小一只,不过那双眼睛却很灵动,看得出来这是只聪明的土狗。
斌斌在阿黄到手后,整颗心都扑上去了。
连吃饭都想着他的阿黄:阿黄可喜欢吃肉肉了,我悄悄给拿两块给它吃。
听说狗狗都喜欢啃骨头,猪脚的骨头也是骨头,阿黄肯定喜欢……
宗庆山有些后悔,“玩物丧志,他现在被这阿黄弄得学习都没兴趣了。”
王美珠见自家男人生气,连忙想办法道:“这样的话,要不把阿黄送人?”
最近好几个邻居还在夸那小土狗机灵,送的话肯定有人要。
宗福来连忙拦住,阿黄可是斌斌现在的心头好,一声不吭给送人肯定不行。
“你们可以用给他定规矩,比如要学习到什么程度,才能和阿黄玩多少时间。”
王美珠听得有点心动,不过她眼睛却是看向自家男人。
宗庆山说的是气话,就是觉得补课老师都给斌斌请到家来。
孩子却不听话好好学,一天到晚惦记那只狗,他心里不得劲罢了,“那我试试看。”
他就不信自己还治不服一个小孩。
一老一小就此开始斗智斗勇(鸡飞狗跳)的生活。
有了那些鸡、兔子,还有阿黄这条狗,就连嘉嘉和宝宝都听话很多。
他们有时间就跑那边去玩,每天琢磨着喂这些鸡、兔子、阿黄吃什么,与它们怎么玩。
惠好多商业楼从最初的火爆,到大酬宾之后的冷清,再到现在的平稳。
任远博在家的时间慢慢变多,这样的商业模式比他预期更赚钱。
因着采购目前都在自己人手里,是以店里那些请来的人员暂时没人知道。
但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做出多少业绩,能领多少钱。
丰厚的工资使得他们比起百货商店营业员更加积极热情。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百货商店同样的价码标签,时不时会有的优惠促销。
这些为惠好多商业楼吸引来大量回头客,生意慢慢开始稳步上涨。
然而团购业务却开展得并不顺利,省城这边好多单位都是百货商店的老客户。
突然一下子要转变采购渠道不容易,更何况部分单位与百货商店的结算划转不是现金模式。
小赵尝试一番之后,转头就把精力花在效益好的那些厂矿福利上面。
工厂不一样,采购都是拿真金白银,没有打白条、年底结账之类说法。
就是他拉过来的团购需求多是日常生活用品,金额都不大。
前期挣钱不少的小赵,如今有些迷茫,费那么多功夫,拉来的团购却与预期出入太大。
折腾许久不过几十元的回扣,其中大部分早就在他结识采购负责人时折腾进去。
余下那么几元,十几元的纯利,对他而言没什么意思。
重生八零娇女掌中宝 第606章 育儿(上)
要知道从前他从任远博处能大笔进账。
金额动辙就是几百上千元,后来帮着方大师跑腿。
病人诊费提成拿不少,现在哪里还看得上几元,十几元的生意。
现在方大师名气在外,已经不需要他帮着拉人。
不是说方大师吝啬于给他提成,而是他时间有限,排着队的病人。
小赵再不可能像从前那般进行时间安排,这样一来,拉人效果很不好。
毕竟听他推荐和慕名而来本来就有区别,尤其有些了解不深的还会无耻到不给钱。
遇到过这般难缠之人后,他慢慢就淡下心思,琢磨着其它外卖途径。
他本来以为团购能够重新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不想劳心费力折腾许久却收获无几。
想不出好点子,但他脸皮厚,便找上门来与任远博唠嗑。
自己赚钱能力不行,他得抱紧能赚钱之人的大腿。
任远博暂时没太多想法,有一搭没一搭和他打着太极。
宗福来却觉得小赵这样的人特别适合销售水货,就是风险有点大。
反正随便聊聊,“小赵,你扒拉一下你的那些人脉,进口国外产品这方面有没有可能?”
“啊,进口?你是说走私?”开什么玩笑,他还挂着公职呢,哪敢玩这些。
宗福来连忙否认,“当然不是,怎么可能让你玩走私,那可是违法的。”
“那你是什么意思?”小赵不明白,不走私的话,私人进口能有什么优势,还不如水货性价比高。
宗福来当然知道水货,她还想过让对方卖水货呢,不过这种她自己不想沾。
“有些产品,我们可以进口关键零部件,其余零部件在国内找厂家做,然后组装起来卖。”
国产的产品能做得好并卖得好的,多数是门槛高投资特别大的。
产品简单的,只要投放市场让人看到有利可图,很快就能被仿造出来。
小赵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他不过是过来讨个赚钱的主意。
没想到对方却怂恿他进口,这让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话。
实在是他连想像都想不出,他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国人,会从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哪里进口零部件?!
“这个事情再说吧。”他断然拒绝道,他可是知道的,外国人和华国人语言都不一样。
他不会外语,也不懂要如何进口产品,但在他看来,这恐怕得需要批文。
能拿到批文的都是特别牛的人物,他虽然人际关系不错,但本身并没这种本事。
宗福来有些遗憾,随后想起来,她把人给记混了。
关系网里面,能跟国外接触的是徐医生,小赵是在省城关系网还不错。
说起来,她似乎有段时间没和徐医生联系过。
有事情才想到对方,她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功利。
不过等过段时间,她还是想厚着脸皮和对方聊聊。
小赵在这边聊很久都没得到想要的信息,有些失望。
任远博虽然觉得小赵的心态过于急功近利,而且胃口越来越大。
但眼前之人确实是个能吹也能干实事的,“你呀,忙碌那么长时间,先歇歇。”
说到这里拍拍对方肩膀,“放心吧,以后有好项目的时候,我肯定不会忘记你。”
能得他这句话,小赵觉得自己这一趟没白来,“任哥仁义,我等你好消息。”
惠好多商业楼开业时间还不长,据他估计,要回本赢利且得有段时间。
他只能别地儿看看有没什么轻松捞钱的活,尝到赚钱甜头的他,可不想继续拿点死工资过日子。
送走小赵,任远博揉揉太阳穴,忙起来的时候没感觉。
这闲下来之后,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
“看来我得加强锻炼了。”现在不需要下地干活,厨房的活都不用他动手。
宗福来深有同感,她满月后一直坚持练老方教她的天阳心经。
同时每天都会拉拉筋骨,走走路散散步,才能身材恢复这么快。
“我们在院子里弄上单、双杠类器械,天气好出门跑步,天气不好在家练?”
任远博觉得她的想法可行,“好啊,这种单杠、双杠我可以找人做。”
刚好遇到有私人供货商积极向他推销,但是惠好多商业楼还真没办法卖这些。
不仅他可以用,家里小孩们也能多一处玩的地方。
说到孩子,任远博就想起青苗、米豆和果玉他们仨。
“我们也应该弄一处他们喜欢玩的地方。”
具体要怎么弄,他觉得还需要多看看多想想以及多问问。
“你说得对,可以让人做些能摇动的木马之类。”喜欢玩的小孩子特别多。
这是她路过一所幼儿园时看到的,好多小朋友玩的时候去争抢摇动的木马。
至于滑滑梯这种,她觉得太过于占地方,而且还容易磨损衣服,暂时不予考虑。
两人就小孩子玩乐的地方,以及大人锻炼的地方继续沟通。
至于宠物之类,他们暂时没这个打算,实在是孩子们还太小。
斌斌、嘉嘉和宝宝他们那引起鸡、兔子和阿黄全都养在那边宅院。
到目前为止,还没让青苗、米豆和果玉接触。
他们说得差不多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响起来。
现在不止“啊啊啊啊”“哦哦哦哦”这些简单发音,还能发出“呜呜呜呜”之类不同的声音。
对她和任远博越发粘得厉害,这是从前所没有过的。
当然,除这些好的方面之外,还有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青苗、米豆和果玉三孩子现在喜欢扔东西,不论玩具或是别的东西。
只要是他们能拿到手上的,都喜欢扔了抓,抓了扔。
宗福来觉得这不是好习惯,铁蛋妈却是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他们这般,手和手指才会灵活,我们多给他们能摔的东西就好。”
孩子嘛,尤其是这么小的婴儿,肯定不能以大小孩的标准去要求。
这也是城里,在乡下,很多小孩子玩随手抓土扔着玩,有些甚至还往嘴里送。
相比起来,她觉得青苗、米豆和果玉三个孩子已经挺好。
宗福来再一次感叹新手母亲和有经验之人的不同。
“你说得对,他们这样用手抓、再扔掉是成长的细节表现。”
重生八零娇女掌中宝 第607章 育儿(下)
孩子们的成长相当迅速,等到斌斌开始上小学一年级。
青苗、米豆和果玉三个孩子已经能爬得很好。
宗福来和铁蛋妈都在努力让他们多练习爬行,而且让他们的腹部逐渐离开床面或地面。
在爬行过程中,学会用手臂转弯,以及知道怎么后退。
在这个过程中,宗福来觉得孩子们对身边亲人的粘度达到最高。
稍微爬一会儿就想要抱抱,想要表扬。
她没有在孩子们有一定手劲儿、脚劲儿的时候就让他们学走。
小孩子的骨头是稚嫩的,她可不想因此使得孩子们的形体出现人为缺陷。
更何况他们不仅会爬,还能模仿大人说些简单的词。
宗福来到现在还记得,青苗是第一声叫她妈妈的时间。
她当时激动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有他带头开口,米豆和果玉有样学样。
尽管她知道孩子们并不一定明白他们叫这声“妈妈”的含义。
但她仍然激动得不能自已,就连铁蛋妈也跟着激动起来。
“哇,青苗还真是贴心,这么快就能将妈妈发音得这么清晰。”
她抱着大儿子,心里感受就是终于等到收获,非常的满足。
与她相反,任远博就有点失落,因为孩子们还不会叫他“爸爸”。
对于自家男人的这个醋,宗福来觉得有些好笑。
“我让安大、大妞和七妞多帮你教教,相信他们很快就能叫你爸爸。”
任远博就是一时感慨,哪里真会计较这个,“没事儿,就是有点酸溜溜的。”
“对了,嘉嘉和宝宝他们不爱去托班的事情,你爸妈怎么想的?”
天天看着两娃在那里闹着不肯去,他有些好奇。
宗福来摆摆手,“我爸妈去问过老师,说是孩子都这样,慢慢习惯就好。”
小孩子在家自由度大,还有亲人宠着,但到托班去。
一个老师要管好些个小孩,这就相当于是一对多。
孩子们在家时是多个大人对他们一个,或者一个大人带一个,这之间的差别让他们心理上有落差。
虽然看孩子哭闹有些舍不得,但宗庆山和王美珠都是那种会听老师话的。
嘉嘉宝宝两娃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每天早上闹一通,然后乖乖跟着去托班。
哭闹几天之后,他们就不再闹腾着不去,毕竟两娃一起。
他们这般已经比一个孩子单独去托班要好。
孩子们都去上学不再闹腾之后,宗庆山和王美珠两人一下子轻松不少。
“怪不得城里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学校。”这可比一个人一直带孩子要好。
宗福来笑道:“是呀,就跟村里小孩子喜欢跟在大孩子屁股后面玩差不多。”
甚至很多人家直接就让大孩子带小孩子。
王美珠想想从前,“你说得对,我那会儿也是,你大哥帮我不少。”
帮她做力所能及的活,还帮她一起带弟弟妹妹。
想到从前的时光,她就不由想念宗老大,连带宗老二这两个有段时间没见着的儿子。
“福来,我想你大哥和二哥了。”说的时候有些怅然。
带着孩子天天忙碌,也就闲的时候想起,那两人一天到晚忙,估计想孩子的时间都没有。
她不知道,自从她和自家男人把斌斌、嘉嘉和宝宝三个孩子接到这边来之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