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宦海通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几个月时间过去了。
国庆节快要到了,这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当然,周天浩最为关心的,还是国庆节放假的事情,当然,现在还没有长假,不过,国庆节能够休息三天,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一件事情的出现。令周天浩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
他习惯看报纸,特别是党报党刊中间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中央的思想。包括对时局的分析和判断,特别是社论,实际上就是反映中央多诸多事情的看法的,说的不客气一些,有些社论,就是中央领导的看法和意见。
国庆节之前,一般都会出现诸多的社论,或者是说形势很好的。或者是说干劲很足之类的评论,而且,对经济形势也会做出来一些评论的。
今年的经济形势,发展的势头很猛。但危机重重,特别是房地产的泡沫,几乎达到了顶峰,炒作土地的事情,在发达地区。比比皆是,大量的土地被圈占,不少的开发商,专门做土地生意。购买土地之后,坐等涨价。赚取中间的差价,房屋价格更是高的离谱了。这种情况是很不正常的,房地产业,发展速度惊人,已经超出了地方的需要,有着畸形发展的模式了,处于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应该要果断下决心,政府介入,开始整顿房地产市场了。
中央禁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开始控制银行的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这已经是非常有力的信号了,在周天浩的印象里面,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间,就要到来了,当然,彻底的破裂,还有一段的时间,实际情况,是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沿,银行成为了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在隐隐出现,什么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市场,让市场来调节市场等观点,也时常能够看见。周天浩清楚,这样的观点,纯粹是瞎扯淡,属于极不负责任的说法,如果中央政府不出手干预,后面到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将使国家陷入到灾难之中。
因为清楚历史的走向,所以,周天浩不是很着急,随便有些人怎么叫,历史的发展证明,中央政府是英明的,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偏偏在这个时候,周天浩看见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刊登在某个中央级别的党刊上面,周天浩读过足足三遍了,从字里行间的熟悉程度,他发现了导师宋功伦的影子,偏偏这篇文章,是隐隐支持新自由主义的,纵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势头,称赞的同时,强调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虽然说的比较隐晦,但熟悉经济的学者和中央领导,是能够看懂的。不过,这篇文章里面,有着一个很不错的观点,那就是没有否定政府的作用。
这类的文章,往往容易引发争执,于是,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文章跟进,包括作者自身,也会继续发表看法和文章,论证自身的想法。
周天浩感觉到了巨大的危机,他跟随宋功伦那么长的时间,知道宋功伦的看法和想法,经济学者,总是有些单纯的,认死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确实有他先进的地方,但有些理论,确实不适合照搬照套的,不适合国内的情况。
宋功伦卓绝睿智,学识是不用说的,但人无完人,周天浩知道导师的缺点,或许不能说是缺点,就是对学术钻研的执着,对基层的情况不是特别熟悉,学习研究西方经济史的时间很长,这样的不足,在大学里面,无所谓,在中央工作,肯定是不行的。学术研究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官场上,跌倒一次就完了,没有重来的机会。
周天浩实在有些不明白,自己在演讲中间,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做出来了预测,为什么宋功伦就是不注意呢,依旧坚持自身的观点。周天浩知道,宋功伦是他最有力的依靠,绝对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闪失,否则,他自身的仕途,也将受到巨大的打击。
这不是小事情,周天浩迅速做出决定,马上到京城去,就是和导师面对面的争论,也要说服导师,走到正确的经济轨道上面来。他清楚,这次的行程不简单,想要说服宋功伦,有着很大的困难,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9月30号下午,上班不久,周天浩给丁进林汇报了,说自己想着回家去看看,提前走了,丁进林笑着说早去早回,一路顺风。周天浩随提前给向琳打了招呼,即购买了车票,直接到省城,接着到飞机场,购买了翌日最早的航班。
到达京城机场的时候,周天浩看了看手机,还不到11点钟。
一应的路径,周天浩都很熟悉,来到宋功伦家里的时候,才12点半种。
宋功伦在外面吃饭,没有在家,向红丽在家里,看见了周天浩,大为吃惊,得知周天浩还没有吃饭,她赶忙给周天浩做饭,周天浩也进入了厨房帮忙。
“天浩,这次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师娘,我确实有些急事,您知道导师什么时候回来吗?”
“这我不是很清楚,他现在的时间也说不准了,本来是放假的,单位组织去看了升旗仪式,可能就约到一块,去外面吃饭了,你也是知道的,调整了单位之后,工作紧张了很多,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一切都是很准时的,唉。”
周天浩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正常的,不过,他很快想到了,依照宋功伦的身份,一般是不会在外面吃饭的,难道是因为文章的事情,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宋功伦有这样的习惯,每次到研讨学术的时候,都喜欢和人争论,很多的时候,在一起吃饭,争论某个焦点问题,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师娘,这篇文章,您知道,是导师写出来的吗?”
快速吃饭的周天浩,拿出来了杂志,递给了向红丽。
“你说这篇文章啊,是他写出来的,修改了好几次的,我都看见了,在书房修改的,我没有打扰他的。”
“师娘,这次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这篇文章的,我不同意导师的有些观点,所以,是专门来和导师争论的。”
向红丽看着周天浩,感觉到很是惊讶,为了一篇文章,专门跑到京城来,这是多大的事情啊,有这个必要吗。向红丽从来不关心政治,所以说,对经济领域发生的一些争论,以及出现的一些情况,都不过问。
“天浩,有这个必要吗,为了一篇文章。”
“师娘,您听我说,这篇文章的有些观点,按照我的看法,和中央的要求,不是很一致,纯粹的学术研究,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没有什么问题,但导师的身份不同了,不应该写出来这样的文章,我看过了,估计这篇文章,会引发一定的争论,所以说,我一定要将自身的看法告诉导师的。”
向红丽也是知道事情的,她看了看周天浩,神色变得严肃了。
“天浩,你是说,这篇文章,有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吗?”
“师娘,还没有这么严重,导师完全可以继续写文章,对其中的意思加以解释,特别是强调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间的作用的,或者什么都不说了。”
周天浩的解释很认真,他知道,向红丽能够对宋功伦产生影响,而且是很大的影响,在争论开始之前,得到了向红丽的支持,自己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否则,和宋功伦的争论,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的。
目前的情况下,周天浩想不到好的办法,他在春山市工作,说是着眼全局,显然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只能是采取最笨的办法了,那就是和宋功伦争辩。
向红丽不再说话,她有些明白了,事情肯定是有些紧急的,周天浩一定是担心宋功伦出现什么错误,所以专门到京城来了。
向红丽转身到客厅去了,她要给宋功伦打电话,要宋功伦马上回家





宦海通途 第121章 激辩
---------..
宋功伦回家的时候,神色不是很好,周天浩印证了自身的判断,宋功伦一定是和某些人为文章的事情,或者是观点的事情,发生了争论了。
“天浩,你来了啊,正好,我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一些观点,是结合工作上的一些看法,提出来的,我准备在这几天放假的时候,继续写一篇文章的,解释我的观点。”
周天浩还没有开口话,一边的向红丽首先话了。
“天浩就是为这件事情来的,难得他有这样的心了。”
宋功伦有些诧异,看了看周天浩。
“天浩,跟着我到书房来吧,看来,你也不是很赞成我的观点啊,否则,不会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还是老规矩,学术上的事情,我们好好辩论一下。你演讲的稿子,还在我这里,我也是看过了很多遍,才写出来这篇文章的。”
进入书房之后,宋功伦很快开口话了。
“天浩,我们都是做过学术研究的,你首先,我的观点是不是正确,如今的条件下,政府干预是有必要的,但市场的调节更加重要,我不反对政府干预,但是,也要尊重市场的规律啊,用你的演讲观点来,分清楚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不管怎么,我们国家的市场化,还是要朝着固定的方向发展,可能在初期会遭遇一些阵痛,但这都是正常的情况啊,为了达到一个大的目标,做出来一些小的牺牲。是完全有必要的。。。”
宋功伦这些话的时候,周天浩就知道了。一定是与他人发生了争论,很有可能是单位的同事,在认识上不一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看来,宋功伦还是没有完全适应身份的改变,依旧将自己当作大学里面的学者了。
到了这样的时候,周天浩话不会气了,必须要和宋功伦争论,他有信心服宋功伦。依靠着重生的经历。用相对严厉的话语服宋功伦。
“导师,我觉得您开始就错了。”
“天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我什么地方错了。”
“你首先将自己定位成为了学者,这肯定是错误的。您曾经教诲过我,踏入社会了,必须要适应一切的,必须要迅速转换身份。您想想,您现在已经不是京都大学的教授了,如果您依旧用大学教授的眼光,来看待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宋功伦愣了一下,想不到周天浩会这样。
“您到春山市的时候。和我交谈了,感觉到责任重大,我一直都是记住的,做学问允许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可是。工作上的失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特别是您现在的位置,如果出现了失误,影响了中央的判断,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我不您也是知道的。”
“您在中央工作了,牵涉到的就是具体的经济发展事宜了,我觉得,您的认识,应该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了,不管您个人有什么看法,也不管您以前是多么出名的教授,但现在,您是领导层中的一员,您不能仅仅考虑到学术,还有人民群众的生活,还有国家未来的走向,治大国如烹小鲜,您前面到的阵痛,我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话语。”
“导师,请您原谅我这样,我的很直接,很多人都交学费的问题,似乎改革开放就要允许人出现错误,这样才能够进步,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交学费,最终的后果,是谁承担的,是国家和老百姓,如果在您这样的位置上,也认为做事情需要大刀阔斧,不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产生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周天浩一口气了这么多,完全没有注意到宋功伦的神情,宋功伦脸色发白,被自己的学生这样教训,他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如果不是想到周天浩千里迢迢赶来,宋功伦真的要发脾气了。
“好,好,你也这样了,那你,你认为政府必须要加强干预,是什么理由,出来了正确的理由,我就听你的,要不然,我真教出来好学生了。”
宋功伦的声音有些大,外面的向红丽进来了。
“老宋,就不能够好好吗,声音这么大干什么啊。”
“你不要插嘴,这里没有你的事情。”
宋功伦正在气头上,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向红丽。向红丽看了看宋功伦,看了看周天浩,眼神里面,透露出来了担忧,她没有离开书房,在周天浩的身边坐下了。
到了这个时候,周天浩反而平静了,只要宋功伦能够听进去,那就有希望。
“导师,我当然要到理由,这是您一直的要求,我任何的观点,都需要理由来支持的,不过,我可能的更加直接,希望您能够听下去。”
“你,我听着。”
“导师,我想问问,您现在的工资是多少,您和师母一年的收入是多少?”
宋功伦看了一眼周天浩,显得有些愤怒了,不过周天浩事先打下了预防针,加之向红丽坐在旁边,他不好发脾气。
“我和你师母的工资总收入,每年一万元左右,好了,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我肯定要解释的,我现在的工资,全年的总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依照某些地方的房屋价格,我的全年工资,买不到一个平方米的房屋,您和师娘的总收入,可以买到一个多平方米,但买不到两个平方米,房价我不您也知道,最高的已经是7500元钱一个平方米,我很想问一下,背后的利润谁拿去了,这样的房屋,谁住得起,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依靠这样的高房价来带动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哦,你的这个事情啊,属于个别情况啊,特殊的情况,不代表全局。”
“导师,我觉得,您的看法不对,如果政府不出面调控,让市场来调控,在如今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有可能吗,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全国的房价都开始上涨,最终会波及到多少的方面,银行贷款修建房屋,老百姓买不起这样的房屋,房屋卖不出去,开发商跑了,银行最终拿着这些房屋,做什么用,最终的负担,是谁来承担,银行里面的钱,都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存款,如果因为通货膨胀,大规模印制钞票,老百姓怎么办,物价飞涨,老百姓要骂娘,要政府无用,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理论能够起到什么调节作用。”
宋功伦目瞪口呆,第一次看见周天浩这样的激动,不过,周天浩的话语,还是有些道理的,宋功伦不得不承认。
“你的有道理,这就是我到的阵痛啊。”
“导师,您能够认识到阵痛,老百姓能够认识到吗,不要老百姓,就是我这个参加工作的干部,看重的也是眼前利益,我关心我的工资,能够买到多少的东西,能不能养活自己,在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老百姓还没有能够认识到市场作用的情况下,要求政府不干预或者是少干预,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我的预计,是市场的完全崩盘,到时候,政府威信丧失殆尽,市场还能够依靠什么来完善。”
“导师,我已经过了,政府的职责,不仅仅是发展经济,最重要的是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只有紧紧盯着老百姓的口袋,看看老百姓是不是富裕了,一切都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这样的政府,才是老百姓拥护的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必须以这样的理论为前提,在我们这个国家,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经济理论。”
周天浩的有些激动了。
“春山市的超市,为什么生意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去买东西,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价格的问题,价格低了,才有人去买,否则,你就装潢再好,也没有多少人自愿掏腰包的,老百姓关心物价,因为这需要他们掏腰包,政府看问题,也是需要这样看的,老百姓拥护的政策,才是真的的好政策。”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老百姓的素质不够,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只要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或者是自认为合适的,就大力推行,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想法,我是坚决反对这样的做法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离开了人民,这个政府起什么作用。。。”
宋功伦的神色慢慢开始转变,迅即开始深思了,虽然周天浩的很激烈,甚至是有些偏激,但是,道理是很实在的。周天浩出来的核心观点,震撼了宋功伦,他没有想到,工作时间不长的周天浩,居然能够想到,一切都以老百姓利益为重的道理来,这是很不简单的。宋功伦奋斗的目的,不一样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吗。
接下来,周天浩的语气缓和了很多,他到了自身的工作感受,通过工作感受,到了宋功伦身份的转变,同时,他也到了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物价问题,每一次物价的上涨,老百姓都是要骂娘的,骂政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在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必须要出手调控经济。
当然,后面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事情,周天浩很隐晦的提到了,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肯定会出现问题,中央的及时干预,能够令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事情,周天浩不敢。
.rt
---------




宦海通途 第122章 做好准备
周天浩在宋功伦的家里,两人足足辩论了一天多,到后来,宋功伦越来越惊奇,他感觉到,周天浩知道的情况,的确是不少的,而且隐隐对国家今后的发展,有着一些预测,当然,从事经济研究的,一般情况下,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预测,但周天浩的预测,结合了不少的现实情况,还提出来了一些数据,这就令他刮目相看了。
宋功伦最终接受周天浩的观点了,倒不是因为周天浩的理论,而是对自己身份的转变的认识,必须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已经不是大学教授了,一切的工作,都要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了,如果不能够让国家富裕、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无论做出来什么样的科研成果,都是失败的。也就是周天浩最后说到的观点,目前宋功伦的工作,目标不是获得诺贝尔奖,是得到中央领导的认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得知周天浩是坐飞机赶到京城来的,宋功伦很是感动,坚持叫向红丽给周天浩买好了飞机票,而且给了周天浩500元钱,算是来回的开销,周天浩不想要,可也无法拒绝,他不能够说出来自己有钱的事情。
放假的最后一天晚上,周天浩赶回了春山市。
到了10月,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最后三个月的努力了。当然,大的工作方面。与周天浩没有多大的关系,坐在办公室的时候,周天浩时常感觉到好笑,他能够跑到京城去,和宋功伦激烈辩论国家大事,辩论经济发展的方向,可是,回到了单位,依旧要老老实实的写材料,依旧要琢磨。怎么将材料写的更好。
周天浩非常注意宋功伦的情况。担心再次发生什么事情,他给向红丽打了不少的电话,通过向红丽,周天浩知道了,自己离开以后。宋功伦在家里足足呆了一整天,哪里都没有去,估计是在思考,上班之后,神色平和了很多,有关那篇文章,后来没有发生任何的消息,没有讨论,更没有后续的文章。
一直到10月过去。周天浩都在关注这件事情,眼看着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上面没有任何的反映,他才相信,自己成功了,成功的劝说宋功伦改变了看法。
由此。周天浩更加的佩服宋功伦了,要知道,宋功伦这样的身份,想着做出来改变,不是简单的事情,不少的专家学者,在遇见事情之后,不能够成功的转型,或者是不能够受委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不耐烦行政事务的纠缠,宋功伦做出来这样的选择,继续留在中央工作,是需要做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周天浩是非常高兴的,宋功伦这次做出来了改变,那么,就能够以很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岗位了,一些进入行政系统的专家学者,在适应新工作方面,往往不如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道理也简单,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而专家学者,则是带着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进入新工作岗位的。
周天浩更想到了自己的仕途,这一次和宋功伦的争论,应该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的,三年之后,宋功伦就能够明白了,自己这次的苦心,随着国家的发展,中央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越来越表现出来了英明之处,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或许那个时候,宋功伦会非常仔细的思考,和自己的这次争论。其实不需要三年,在明年年末,房地产泡沫彻底破裂的时候,宋功伦就能够明白了。
周天浩与向琳的关系,基本上公开了,大家都知道,周天浩的女朋友就是向琳,两人都是从京都大学毕业的,可谓才子配佳人,不少人都表示祝贺,特别是秘书科的陈萍,每次见到周天浩,都是讨要喜糖,这个时候,周天浩也需要考虑一下家庭的问题了。
他和向琳之间,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向琳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虽然这样的改变,不是很明显,但是,确实是存在的,这中间,向红丽是有着很大的功劳的,向琳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大部分的事情,都要以周天浩为重,她开始关心周天浩的生活起居,注意周天浩的身体,发现周天浩很忙的时候,陪着周天浩,时不时的说些笑话,替周天浩解闷。
毛晓莉已经熟悉了超市的所有业务,在开始的忙碌之后,慢慢的能够应付自如了,不过公司还是有些烦心的事情,主要还是来自于宁菊,宁菊有些过于的嚣张,好像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了,周天浩曾经找到了毛晓莉,说是教训一下宁菊,毛晓莉拒绝了,她清楚,宁菊依靠的,无非是田军星,田军星和周天浩之间,不管怎么说,都是同事关系,而且田军星已经成为了宏利县县委副书记,在毛晓莉看来,就很了不起了。如果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得罪了宁菊,就是让周天浩与田军星之间,直接产生意见了。
周天浩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本来,他是准备请刘万勇或者是张经理直接教训宁菊的,不过毛晓莉不同意,周天浩就没有勉强,他与田军星之间,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小的不和谐了,这里面的原因,周天浩考虑过,估计还是因为宁菊。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秘密,田军星认为周天浩异常的聪明和能干,不可能看不出来自己和宁菊之间的关系,有些忌讳,所以慢慢就产生意见了,谁也不愿意自己的秘密被他人发觉的。
1...4748495051...2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