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唐皇室退休生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十月瘦瘦子
连杨氏都说,比长安的烤羊肉好吃多了。
英儿也夸赞姐姐的手艺:“那是,也不看看这肉是谁炖的!”小女孩的嘴边泛着油光,筷子还夹中了砂锅里的腐竹。
腐竹绵软,小女孩觉得比羊肉还好吃呢。杨氏则喜欢吃荸荠,荸荠爽口,非常清甜,比时令水果都不差。
照儿得了家人的夸赞,谦虚又骄傲地笑了笑。“我会认真学的,这些不算难,听说有一味叫佛跳墙的汤,放鱼翅鹿筋鸭子鸡子慢炖,好多材料要从岭南道那边采买……”
杨氏听得咂舌:“那道汤得花多少钱啊?一来一回路费食材都值千金了。”
英儿也听得入了迷,那么奢侈的汤,怪不得连佛祖都馋嘴啊……
她们一家三口吃着羊腩煲,有说有笑,汤汁被越烧越浓,香味不要钱似的朝外头弥漫。
这可害苦了隔壁的人家!
邻居家的孩子都馋哭了,满院子乱跑,嘴角还流着口水,家里的饭却一口不肯吃。小孩边哭边喊:“我要吃肉肉,好香的肉肉!”
孩子他娘抽起鞋底就打,被家里男人劝道:“莫打孩子,你烧饭不好吃,我不也没嫌弃你吗?”
隔壁家的女人气急,好哇,现在嫌我做饭不好吃,莫不是看上了杨氏那个寡妇?
一时间,孩子馋得哇哇直哭,各家的矛盾一触即发。
附近的人家都知道,这儿新来了一对母女,都生得很好看。有地痞流氓看得眼热,倒想要打这户的主意,可前几天这户人家被皇帝送了一副牌匾,称是名门之后,说这家死去的男人对朝廷有贡献。
如此以来,杨氏母女才得以过上清静日子。
羊肉的香味馋死了附近的街坊们,他们往日和杨氏交往不多,倒不好意思上面去问。可照儿在家里住了两天,一日三餐都变着法子多好吃的。连带英儿出门玩耍,都捧着一碗奶油布丁,上面还烤出焦糖,香死个人了。
隔壁的春花馋嘴,问道:“英儿,能给我尝两口吗?我拿樱桃给你换。”
“可以。”
英儿点点头,收获了一兜子果子。
另外一户人家的朵儿也想吃,小声地说:“我拿两棍子饴糖,和你换吗?”
“行。”
英儿又得到了绞得发白的麦芽糖。
直到照儿回去刘家村,这一带的居民才恢复了安宁。英儿没了好吃的,她以物易物的小生意,也宣告停业。
从奢入俭难,没了好吃的,英儿连看《三年幼儿园五年模拟》都提不起劲来了。她拉着杨氏的手,提议道:“阿娘,你也做好吃的吧,这样我可以拿去换哩。”
杨氏是个宠女儿的,一拍板就答应下来。她的死鬼老公武士彟是个木材商人出身,杨氏对于做买卖倒不嫌弃。她征得太上皇后夫妻俩同意后,用了李渊炖羊肉的方子,专门在家卖羊肉煲。
她家的羊肉口味好,肉量足,深受附近人家的欢迎。后来甚至发展到,谁家做宴席没有武家的羊肉,就是不体面不丰盛。
杨氏貌美,即使在炖羊肉的油烟气当中,也是美的。她自称夫家姓武,眉眼妩媚动人,有爱美之心的男顾客给她起了个称号,叫做“媚娘”。
几年后,“媚娘羊肉”的大名,传遍了长安。人人都说,长安出了个武媚娘,老板娘炖的羊肉汁香味美,可谓是一绝。
那武媚娘生得如何?
眉横烟翠,眼露横波。樱桃口浅晕羊脂,春笋玉手拨羝肉。乌鬓不染膻气,左手调羹;衫袖暗藏大料,右手装盘。锅内浓烂,此味香浓。尽教华元去寻羹,疑是文君改卖羊。
小剧场
李渊:“媳妇,最近城里出了个武媚娘!”
萧依依:“照儿不是在我们这儿吗?莫非我们找错人了?”
李渊:“是照儿他妈,她靠卖肉成了武媚娘。”
萧依依:“啊,她不是去开小吃店吗?怎么改行了?勾搭上李世民了?”
李渊(无奈脸):“你啊……满脑子黄色废料。”
第107章
冬至这一日, 李渊推了宫中的宴饮, 猫在家里吃馄饨呢。
如今他年岁越发大了,按照古代的标准来说,是妥妥的老人。便宜儿子很少管他,他便任性起来, 干脆不出去参加冬至的君臣聚会。
在大唐, 皇帝会在冬至这一天在长安南郊祭天, 并和大臣使节们吃吃喝喝搞大派对。长安的政府官员还有长达五日的假期(全国普遍放三天), 皇帝说不定还会出台一两个赦免犯人的诏令, 以示仁德。
可这些都和李渊无关,他谢绝了便宜儿子的邀请,没有回宫。
他跟萧依依说的是:“酒席有什么好吃的, 我连人家大臣叫什么名字都不认得,去多了得露馅啊。”更何况,他不和大臣贵族联络, 李二心里说不定更高兴呢。
于是, 在外人眼里被软禁的太上皇,实则和家人一同, 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吃喝得挺开心的。今年多了一个新成员照儿,萧依依才发现原来养了一个女儿, 是这般好的事儿!
照儿体贴,会帮着包馄饨。年轻人学得快,包的馄饨又快又好, 一眨眼一枚精巧的馄饨就从白嫩的手掌落在了盘里。大胃看着爸妈姐姐都忙起来,早早就主动申请帮着干活。
还别说,小男孩继承了李渊的好舌头,调的馄饨馅儿可对味了。
大胃握着小勺子,认真地往装馅儿的大盆里加了豆酱和料酒,又把切好的葱姜沫倒了一小碗。李渊向南边的商人高价买来了晒干的紫菜,大胃创新地加入了这一味海产,也泡发了一小把紫菜,放进去馄饨的馅儿里面。
小孩的奇思妙就是多,放了紫菜,还觉得意犹未尽。他思考了片刻后,又选中了厨房里的木耳,泡了一把切成碎,拌进去馄饨馅里。
木耳是附近的山里摘的,一个个如同铜钱大小,口感柔软嫩滑,在民间有“老鼠耳”之称。大胃很精通这种食材之间的运算方法,这般加进去,应该不会难吃的。
刚包了两个,他就让姐姐帮忙煮熟,尝尝味道。照儿和他各吃了一枚,新口味的馄饨也不赖嘛。
“唔,这个味儿好鲜。”照儿眯着眼睛认真回味,给出了高度评价。
于是,冬至这一天,家里就一改以往的鲜肉馄饨配方,改做大胃强力推荐的紫菜木耳馄饨!
为什么今晚吃馄饨呀?
李渊和萧依依也不知道缘由,不过在大唐这儿的风俗就冬至吃馄饨。他们用最好的银丝碳烧了个小火锅,打算把馄饨煮着吃。这会儿天寒地冻的,吃点热乎乎的馄饨,又滑又嫩,想想都暖到心窝子去啊。
照儿的馄饨包得又快又好,惹得大胃也手痒痒的。萧依依看出了儿子的心思,揉了糯米粉的面团,熬了红豆的馅儿,哄道:“大胃,来帮我包汤圆。”
“来啦,来啦。”
汤圆只要把糯米皮包着豆沙馅,搓成圆形就行。这样的活儿难不倒大胃,小孩每包好一个汤圆,把汤圆举到阿娘的面前,尽是一脸表功的神情。
李渊看得好笑,小声地跟萧依依讲:“现在你还能用汤圆哄他,长大了就不好哄了。”
“长大了还是我儿子。”萧依依憧憬地畅想未来,“大胃以后给我们生了孙子,家里就更热闹了。小五那姑娘也不错,听说前几日大胃还给她写信呢。”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太早啦。
外面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屋子里暖意融融。李渊煮了一大锅酸辣口味的汤,打算用来做煮馄饨的底汤。天气冷,就爱吃口辣的,在这个没有辣椒的年代,他放了少许胡椒、花椒、生姜进行调味,大家都欣然接受。
米醋的酸味不呛人,却非常开胃,光是一股味儿就足够勾人食欲。为了煮出想象中后世的红色酸辣汤,他还加了红苋菜和猪大骨一起炖煮,看着也不错。
熬到红色的油花浮在汤上,小火滚出酸酸辣辣的滋味,再倒进去一盘馄饨,美味的时刻即将到来。
“快,快捞。”





大唐皇室退休生活 第83节
萧依依早就嘴馋了,她等到馄饨漂浮在酸辣汤里翻滚多时,终于按耐不住伸出汤勺,把馄饨都捞起来。她偏疼家里的孩子,先是给大胃和照儿盛了满满一大碗,得到孩子们甜甜的道谢。
正当她要给老公装饭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见没有人应答,又继续大力敲着。
这种突发情况让全家人都愣住了。
这会儿是谁找上门了呀?都大过节了呀。
李渊麻利地披上厚实的羽绒服,做了个手势让媳妇孩子们都坐好。他快步走到屋外,鼻孔里出的气儿都瞬间变成了白雾。
“是谁呀?”冷得他跺了跺脚,才推开了门栓。
这个鬼天气啊,连家里的动物都在屋里窝着呢。
门外站着两个人,似乎挺年轻的,为首的一人看到李渊出来,立刻就喊道:“皇祖父,你帮帮承乾吧。”
承乾?
哦,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
年轻人的脸上很少露出求人的神色,李渊这才留意到,这孩子还穿着朝服,估计是从宫中大宴里溜出来的。太子身后跟着身材瘦弱的少年,小身板有些单薄,这会儿在寒风里冻得嘴唇都青了。
李渊带着两个人回到屋里,萧依依他们看到来人的时候,都惊讶地瞪大了眼。
太子不在宫里吃酒席,跑来这儿干什么呀?
她连忙起身问道:“承乾怎么过来了?吃饭了没?要不要吃碗热馄饨?”
太子看到吃得热闹的小叔叔,刚想要说出“吃过”的话,但一股酸辣味儿不住地往他鼻子里钻。他在大宴里喝了不少酒,又在冷天骑马,吃了一嘴巴寒风,这会儿看到热气腾腾的吃食,就走不动路了。
李承乾点点头:“谢谢皇祖母,我自己盛一碗就成。”
太子深知在皇祖父家里要自己动手的规矩,接过照儿递来的碗筷就舀了□□枚馄饨。他知道皇祖父收养了武家姑娘的事儿,这会儿见到真人,不由得多看两眼。
照儿也大方,抬起头来笑了笑,起身给太子道了万福。
她并非心智蠢笨之人,在干爹的指导下,早就把大唐皇室成员的名讳都记住了。一听干娘喊来人作“承乾”,她就知道这人是谁了。
“小姑姑好,还是皇祖母会养人。”李承乾见多了矜持作态的贵女,照儿仪态洒脱,他也非常欣赏这种作风。
太子吃完了馄饨,恳求李渊夫妻照顾一下他带过来的少年,又急急忙忙地爬上马背,要回宫去了。他是趁着空隙溜出来的,不能多逗留了。
临行前,他只对少年交代了一句:“称心你要听话,多帮祖父干活。”
少年乖巧地点点头,温顺得像是一只小兔子一样。
他生得一副好容貌,眉目秀丽,连声音都有种雌雄莫辨之美。他的一双杏眼水汪汪的,鼻子秀气衬得他精致极了。照儿也有几分爱美之心,看到这样的美少年,给他舀了一碗酸辣汤,请他喝哩。
她俏皮地眨了眨眼,把碗放在少年的面前,吹嘘道:“尝尝我干爹的手艺吧,这是宫里也没有的好滋味呢。等你喝汤开了胃口,再吃馄饨填肚子。”
少年捧着碗,小心翼翼地说:“谢谢,谢谢姑娘。”
红红的酸辣汤看起来非常喜气,这是称心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先是小小地抿了一口,刺激霸道的酸辣味就直冲他的喉咙。火辣辣的,但并不让人难以接受。
他眼前一亮,没顾上烫,又大喝了一口,把嘴里都灌得满满的。药性温热的香料和姜片把他身上的寒气都散去了,他的嘴唇变回原来粉红的色泽,整个人看起来快活多了。
他察觉自己的吃相有些粗鲁,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夸道:“真好吃啊,果真比宫里的好吃呢。”
“你是从宫里出来的呀?能给我说说吗?”照儿只在大安宫里玩过一日游,对宫里的生活一直非常向往。
她性格热情,在她闪亮的眼神下,少年抬起头,慢慢地讲着自己在宫里的生活。
他本姓程,是太常寺乐童,各种乐器都学得不错,嗓音也好,能唱得上几曲。管事的大太监觉得他乐理和性格都不错,就让他改名叫“称心”,推荐到太子李承乾的面前,当一个给太子解闷的玩意儿。
别人都不把他当人,只当他是玩物。但称心知道,太子是真正对他好的,太子待人有礼,不因为他是一个乐童而轻视他。
太子把他当作朋友,还为他寻来魏晋的古曲乐谱。而他也乐于在太子烦忧的时候,静静地听着太子倾诉烦心事。
说着这话的时候,少年的一双杏眼如同月光一样,澄澈美好。
虽然称心明白,在宫里知道太多的人,都是活不长的。
在冬至大宴上,四皇子李泰向皇帝提起,说太子最近非常宠爱一个乐童。太子李承乾喝酒的动作流畅自然,皇帝问起,太子笑了笑,回答最近在研究乐理,颇有兴趣。
李二年轻的时候还创作了气势恢宏的《秦王破阵乐》,他自身音乐水平也不低。这会儿见太子神色如同寻常,他倒觉得李泰多心,还说要送几个技艺高超的乐伎给太子,闲暇时候可以放松压力。
但谁也没看到,太子握住酒杯的手收紧了。他趁着到殿外透风散酒气的时候,脑子一热,就骑着快马把称心送到皇祖父那儿。
李承乾隐隐觉得,如果他不把称心送走,称心可能就要命丧于此……
听了称心说的人生经历,一家人都对在宫里艰难讨生活的孩子表示同情。大胃从小被父母疼着,知道称心爹娘没了,还给他舀了一大碗馄饨。
小男孩看着这位小哥哥好看的侧脸,豪爽地说:“程哥哥,我请你吃馄饨,吃多少都行!”
程哥哥……
听到这个称呼,称心的鼻子一酸,连忙埋头吃了起来,掩盖自己的失态。他在宫中久了,差点都忘记自己原本姓程了。一枚馄饨落入嘴里,外皮裹了酸辣口味的汤汁,内馅的鲜美完全被激发出来。
紫菜的鲜、猪肉的润、木耳的嫩还有葱姜沫的画龙点睛,一切配合在一起,让称心的心情好了许多。他朝众人笑了笑,嘴巴里还鼓鼓地咀嚼着,白嫩的脸蛋可爱极了。
他想,若是他爹娘还在,若是他没有入宫当乐童。是不是他在冬至这一日。也会和家人一道围着炉子,大口吃着馄饨呢?
但那样,他又怎么会遇上太子呢?
太子如同天上的太阳,那么温暖,却不会灼伤人。
太子把他从黑暗里拉了出来,太子将是他一生的荣光。
第108章
称心看着瘦小, 但却是一个能吃的小伙子。
他吃光了一大碗馄饨, 连碗底的汤都喝尽,还意犹未尽地砸吧砸吧嘴。李渊怕这孩子不敢主动要吃的,又给他烫了一碗馄饨。
乐得称心眉开眼笑地道谢:“谢谢老爷,您做的饭菜真好吃呢。”
“没事儿, 我们家里不缺一口吃的, 你在外头肯定是饿坏了。”李渊大方地摆了摆手, “你就暂且在院子里安心住下吧, 我姓李, 你叫我叔父就行。”
“还有这是我的爱人,你可以叫声萧婶子。”
一声“爱人”,让萧依依在大庭广众之下羞红了脸。这老男人真不害臊啊, 古人含蓄,在古代哪里有这么说的。
偏李渊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让她好气又好笑。家里的孩子看着夫妻俩的互动, 也挤眉弄眼的, “嘻嘻”地笑起来。
大胃年纪小,只知道傻乐。照儿和称心已经到了知事的年纪, 笑了笑又低下了头,对于这种浓烈的感情只有羡慕。
照儿心想,她以后的夫婿要是有干爹对干娘那么好, 不,一半好就行。要是她的夫婿也有那么体贴,她铁定一心一意地跟他过好日子。
至于称心, 他对男女之情倒没什么感觉,不知怎么的,他想起了太子。不知道太子平安回宫了吗?这么冷的天,太子会不会着凉啊?
他想要太子好好的,太子合该站在权力之巅上,受万人敬仰的……
吃过了酸辣汤的馄饨,几人肚子里都有几分饱足。但这还没结束呢,李渊端起砂锅,换掉了里面的酸辣汤。他重新拿来另外一个锅,里面煮的是热气腾腾的红糖姜水。
在这会儿,红糖可是个有价无市的奢侈品!
自从李渊夫妻俩做出红糖以来,他们几乎都不往外卖,只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不为别的,长安不产甘蔗,在长安大规模制作红糖的成本并不便宜。
而且萧依依这个小富即安的性格,有了儿子女儿之后,在家里待的时间更长了。她在长安做的小生意已经够她花用了,她也懒得开拓新的商路,到南边去做生意。
称心闻到香甜的味道,又看到红棕色的汤水,不由得多看了两眼,有些好奇。大胃这熊孩子有心显摆,装了半碗糖水给他,得意地介绍道:“这是用红糖熬的,红糖就是类似西域进贡的石蜜,用蔗浆做的。”
“这真厉害啊。”称心不由得感叹。
舌尖上的甜味非常纯正,还有浓浓的姜味,喝到肚子里很舒服。称心往日深受太子宠信,也吃过昂贵的石蜜,听说全靠商人从西域贩来的,已算是上上之品。但他品着,这红糖比石蜜的味儿更正,更少杂质。
萧依依拿起包好的汤圆,等糖水沸腾起来后,一骨碌地都下进去了。
她眼看着大胃还想继续装逼,笑骂道:“你这臭孩子,哪有让小程光喝糖水的。灌了个水饱,等会儿还怎么吃汤圆。”
大胃做了个鬼脸,没把阿娘的话放在心上。
称心是个善良的,他见小男孩被人说了两句,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是我口渴了,糖水好喝。”他来人家做客,若是害得小男孩不高兴,那就不好了。
“你呀,可别跟大胃贫,他能跟你侃个三天三夜不止呢。”照儿看穿了称心的心思,毫不在意地拿帕子给弟弟擦了擦嘴边的油渍,“大胃不上学那会儿,野着呢,上房揭瓦都是小事。”
“这样啊……”
称心乖巧地点点头,答应下来了。大胃这么活泼的孩子,在宫中是少见的。但比起冰冷的宫里,他更喜欢这儿,这儿的烟火气让他有一种还在家里的错觉。
他原名叫程心,还没进宫的时候,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模模糊糊地记得家里有好几个姐姐,爹娘在过节的时候,会给他们做好吃的。那会儿年景艰难,最好吃的吃食,大概用杂面面皮包的牢丸馄饨吧。
身为唯一的儿子,还是幼子,小程心是家里最受宠的一个。他的阿娘很疼爱他,总是抱着他坐在膝盖上,轻声地哄道:“阿娘的程心啊,你就是阿娘的心肝,阿娘想要心肝好好的,快快地长大。”
活泼的小程心不知愁,他摸了摸阿娘的脸,笑得非常开心。
可是事与愿违。
贞观初年的几场大旱,把这个并不富裕的农家击垮了。地里收不出粮食,家里的孩子们饿得哇哇直叫。耶耶和阿娘咬咬牙,把姐姐们都卖去大户人家里“享福”了。天下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他们想女儿们能混口饭吃,别落得饿死的下场。
那天卖了女儿们回来,正是小程心的生辰。阿娘含着泪给做了一个豆沙蒸饼,让小程心吃了。
“阿娘的小心肝啊,你要记住这一天,等你以后攒到钱了,就要把姐姐们赎回来。”
“一……一定的!”
小程心吃着豆沙蒸饼,一声一声地啜泣着。小孩知道姐姐们像同村的其他姑娘那样,一走就不会再回来了。他想念会给他梳头的大姐,还有给他补袜子的二姐。三姐性格有点迷糊,四姐见生人并不爱说话。
用姐姐们换来的豆沙,吃着是甜的,却是苦的。
村里先是女孩子们去“享福”,然后才是男孩子们去“享福”。
小程心作为家里的唯一一个儿子,他暂且跟在父母身边,有一顿没一顿地活着。但是残酷的大旱并不是结束,接踵而来的——
是蝗灾。
蝗虫连家里的破草房都啃光了,家里一粒豆子都没有了,小程心饿得肋骨都清晰可见。程氏夫妻眼看着都只有卖身为奴的一条路子,索性夫妻俩都把自己给卖了。
他们红着双眼,把得来的银钱拿来贿赂太常寺(管理皇室礼乐的机构)出来办事的小吏,倒贴钱把小程心卖到太常寺当乐童去了。
给谁当奴仆不是奴呢?
去给皇帝当奴仆,说不定孩子还能混出个模样来。
大约是否极泰来,称心没有遇上了皇帝,但他遇到了太子。他的面容已经看不出小程心那副皮包骨的模样,也许他的爹娘见了他,也认不出来了……
在浓浓的姜味中,豆沙汤圆很快就煮好了。称心低着头,轻轻地咬了一口,豆沙馅很香很甜,细腻顺滑,胜过他当年吃的豆沙许多。
这叫他想起姐姐们,他的四个姐姐。还有他的父母,不知道还活着没有。
吃着吃着,称心忍不住落下泪来,大颗的泪珠顺着碗沿滴到地上。偏生他哭着,吃得更凶了,他大口吃着汤圆,都不带嚼的,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看得萧依依一家人目瞪口呆。




大唐皇室退休生活 第84节
这汤圆不至于那么好吃吧?吃得这孩子感动到哭了?
怕这美少年成为被汤圆咽死的第一人,萧依依好心地劝道:“还有,不急,不急。”
她的身体上了年纪,美艳少了一些,眼睛有几条细纹,变得更加温柔了。生了孩子之后,她的神情带有母性的光辉,看得称心的鼻子一酸,他的阿娘若是还在,应该也是萧依依这般年纪了。
1...4748495051...6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