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皇商的小厨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简薰
皇商的小厨娘
作者:简薰

皇商的小厨娘





皇商的小厨娘 第1章
【注:独家连载vip作品,阅读中遇到乱码漏字等,请联系客服。】
【序言 用美食与爱照亮人生~】
人生在世,能让人感受到幸福的方式有许多种,品尝美食正是其中一种,不管是高级餐厅还是路边小吃,只要食物够美味,在入口的那刻,想必都能感受到快乐。
当这份美味,是由自己重要的人亲手烹调,甚至独属于自己,配合着自己的口味,幸福感肯定更多。
除了亲自品尝美食,小编也很喜欢日常生活与美食相结合的作品,像是《深夜食堂》、《昨日的美食》、《极道主夫》等等,简单的日常生活,平凡人生中的各种滋味,配上各式各样的美食,彷佛也能如其中的角色般感受到美味与触动。
而这本简薰的《皇商的小厨娘》也是如此,女主角姜吉时的家里开了一间食堂,偏生后继无人,她的父亲与弟弟都想走科举路,因此她被赶鸭子上架,从祖父母手中接下这间维持家中生计的食堂。
她也有天分,很快就习得一手好厨艺,将食堂经营得风生水起,虽然不能赚进金山银山,至少能维持一家温饱,也因此她十分感激那些常来食堂消费的客人,甚至会在心中尊称那些出手大方的熟客一声”财神爷”。
男主角朱子衿正是姜吉时心中最大的一尊财神爷,谁让他明明身为皇商,吃穿用度不愁,往来皆是高门大户,却对她家的早点不离不弃天天来报到,更总是给出一粒金珠子的饭钱,这样的好客人谁不爱?
美孜孜数着银子的姜吉时却不知道,她与朱子衿的缘分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如今卖着烧饼油条包子等等早点的她,在十年前两人就因”包子”而结缘。
想知道两人的因缘从何而起,又是如何成就一段姻缘?会是因为姜吉时烹调出的那些美味早点吗?还是有什么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与过往?赶快翻开下一页,品尝这个充满美食与爱的幸福故事~
【第一章 姜家食堂】
寅正时分,天都还没亮,姜家食堂的炉火已经烧了起来——经常进出东城口的人都知道,姜家食堂是最早开的。
卖的东西说简单也简单,白粥,油条,烧饼,馒头,几款渍菜,但说不简单嘛,口味又确实不一般,白粥润滑有米香,没焦味,油条酥脆又不会太硬,烧饼一咬下去,嚼劲十足,馒头松软白胖,渍菜最受欢迎的是桂花白菜,清新爽脆,开胃得很,另外几种腌茄子,酱紫苏,醋小黄瓜等等,也是早起人的最爱。
二十岁的姜吉时手握大杓在白粥锅中翻搅,俐落得很。
姜吉时容貌清秀,笑容可人,若是有化妆,也是人见人爱的模样,可惜左额上一道疤痕让她破了相,所以至今还没成亲。
姜吉时的父亲叫做姜大富,是个家境普通的读书人,年轻时随着朋友到江南游历,在当地跟个渔女好上了,热恋时各种甜言蜜语不在话下,渔女怀了孕,姜大富却走人回京。
渔女生了个女儿,母女俩在湖边靠捕鱼采莲维生,女儿也没去报户口,就喊大妞,就这样生活到大妞都十岁了,姜大富才派人来接。
渔女自然很欢喜,跟随着姜家派来的人就回京城了。
后来才知道,是姜大富病重,看了好多大夫都看不好,大有快不行的趋势,姜老头姜婆子没办法只好请了和尚来看,大和尚一算,哎呀,这位大爷缺德啊,德行有损,这才折了阳寿,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没好好补偿人家?
姜大富在爹娘的逼问下,这才说出年轻时辜负一个江南渔女,姓游,住在游家村。
姜家一听大和尚的话,有理,不然没道理年纪轻轻却病痛缠身,问清楚游氏的住处,马上请托亲戚去接了,承诺了会给姨娘的名分。




皇商的小厨娘 第2章
说也奇怪,游姨娘一入京,这姜大富真的慢慢好起来,为此,姜老头跟姜婆子都对这游姨娘和颜悦色,连带着对大妞都不错。
姜大富调养两个多月,终于能下床,总算还有点羞耻心,亲自给这女儿取了名字,叫做吉时,希望她一生都能躬逢吉时。
姜吉时出生十年,总算有了正式名字,入了户籍。
姜家并不是什么有钱人家,姜老头跟姜婆子在城东开着一个食堂,养大了姜大富跟三个妹妹,给姜大富读书,希望他能考个状元,光宗耀祖,但状元哪那么好考,别说状元了,姜大富只考上过童生,还是最后一名。
在这当中因为年岁到了,族长安排成了亲,娶的是从小认识的表妹汪氏,汪氏给他生下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姜启文,姜多金,姜多银。
一家人,钱虽然不多,家里也只有两个粗使婆子帮忙家务,但很和乐。
汪氏原本以为自己嫁的是老实的表哥,老实的读书人,没想到居然有过游家村这一段,那游姨娘生的女儿比自己的长子姜启文大一岁呢,气,但也没办法,他们东瑞国律法严明,杀人害命这种事情,给汪氏十个胆子也不敢,只能在口头上骂游姨娘,找找麻烦,立立规矩,发泄一下。
却是没想到姜大富好起来没多久,游姨娘就又怀孕了,汪氏简直气炸,自己都看得这么紧了,表哥怎么还有办法去找游姨娘?她也想过要把游姨娘的孩子弄没,但想想附近妒妇的下场,终究还是不敢。
十个月后,游姨娘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姜识文。
孩子逐渐长大,姜大富这个没责任的人,又示范了一次什么叫做没担当——觉得愧对正妻汪氏,所以就不给姜识文上族学了。
为此,游姨娘哭求了好几次,孩子不能不认识字啊,这样长大有什么前程?
姜大富只说会再想想,然后就没了。
还是姜吉时看着不行,自己教弟弟认字——但她也只在游家村学了几百字,要说到读诗书,那是做不来。
姜吉时十五了,应该要婚配,姜家的族长自然不会不管她,可是人人知道她破了相,一问谁都不愿意,女子的面相就是家族的风水,谁要娶个破相的姑娘,倒是有个鳏夫不介意,但条件是嫁妆要三百两。
姜家族长气得仰倒,那鳏夫不看看自己穷还拖着五个孩子呢,想娶黄花大姑娘还要三百两嫁妆,想得美。
就这样拖到姜吉时十七岁上,姜老头在食堂烙烧饼时双手被烫伤,暂时不能去做事,照说应该姜大富去顶替人手,可是不行啊,姜大富要考状元,怎么能去食堂打下手。汪氏自然不愿意去做事,只说自己不舒服。游姨娘不介意抛头露面的问题,但又怕自己不在家,汪氏会克扣姜识文的饮食,就在姜婆子考虑聘人手帮忙时,姜吉时说,我来吧。
普通人家没那样多规矩,姜婆子见孙女懂事,只有欣喜的分。
姜吉时就这样开始在姜家食堂做事了,自己人,姜婆子自然把一身功夫全数传授——姜家也是有点祸不单行,姜老头烫伤双手后,姜婆子居然也在去地窖拿酱菜时踩空,结结实实跌了一跤,在地上躺到姜吉时觉得奇怪前来找人。
大夫说了,骨折,得养半年。
姜家合计合计,于是买了个十二岁的小丫头叫春桃——聘人是一个月一两,买人一个二十两,但这春桃现在可以帮食堂做事,过三四年就能给姜启文当妾室,帮忙开枝散叶,那岂不是划算得很?




皇商的小厨娘 第3章
姜老头的烫伤先好了,然后姜婆子的骨折也好了,可是两人经过长期的休养,突然犯懒,不想再回去做生意,想着,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年享享福怎么了,家里刚刚有了曾孙,可爱得很,于是整个姜家食堂就变成姜吉时掌杓,春桃帮忙,另外还有个打下手的柳婆子。
当然,每天的收入是要上缴的,虽然是小户人家,但也有规矩,每个月谁该拿多少银子,都是人人明白,像姜吉时,庶长女,只有三百文月银,但她现在做生意辛苦,每天丑时起床,寅时外出,一个大姑娘又是炸油条,又是顾炉火,赚的是全家的生活费,所以姜老头会特别给她补贴,姜家食堂一个月大约可以净赚十两银子,姜老头会另外给姜吉时一两,当成她额外辛苦的钱。
很多普通人家的女孩都在帮忙家里做生意,给十分之一算是很公道的补贴。
京城里,谁家没几个故事,姜家的事情并不得值得特别拿出来一说,对来往城东的人来说,只要他们进出城门口有顿方便的早餐吃,那就好了,其他的不重要。
☆☆☆
入秋,街道开始出现萧瑟之气。
空气变冷,也变得乾燥。
夏日天亮得早,白露后则晚多了,要到卯正才会有天光,但这不妨碍姜家食堂做生意。
二十岁的姜吉时知道自己破相难嫁,还不如把本事学起来,将来要是长辈都去了,嫡弟姜启文容不下她这个姊姊,她有本事,尽可另外谋生。
姜吉时把面团拉长,然后放入油锅中,筷子大小的面条一下子涨大了数十倍不止,油锅中很快被挤满。
铁网一捞,便是香脆的油条。
一个背着箩筐的中年娘子进来,”一碗粥,一个烧饼。”
财神来了。
姜吉时朗声,”马上来。”
姜家食堂的白粥是隔水煮的,所以只有米香,不会有焦味,这个小秘诀是姜婆子亲口告诉她,简单,但别的摊子没想到过。
姜吉时放下粥碗跟烧饼,”周大娘,您要不要试试我们的红枣枸杞白木耳?昨天刚从山上摘下来的,新鲜得很,我听大夫说,白木耳养肺,秋天把肺养起来,冬天就不怕咳嗽了。”
周大娘一听,好像还可以,”那多少钱?”
”很便宜的,一盘十二文。”
”那给我来一点。”
”好。”感谢财神,姜吉时转身道:”春桃,给周大娘一盘红枣枸杞白木耳。”
春桃连忙打开酱缸挖菜。
又一个老头进来,也背着箩筐,一进来就说:”老样子。”
姜吉时连忙道:”您找位子坐,马上来。”
老头也是熟客了,每天固定一碗白粥,一根油条,一个烧饼,烧饼得再烙一次,他喜欢吃焦的。
说来姜吉时也是吃这行饭的人,来过一次的客人她就能记得,如果一直吃一样的东西,两三次她就记得。
姜老头跟姜婆子怕家传秘诀被人学去,所以做酱菜,烙烧饼的顺序,油条揉面的技巧,盐糖比例,都是用讲的,从不肯让她用纸写下来,姜吉时虽然识字不多,但对吃的有几分天赋,不过一两个月就把姜老头跟姜婆子赖以为生的技巧学个透。
不远处传来钟声,姜吉时心里一喜,城门开了。




皇商的小厨娘 第4章
因为时间还很早,进城门的人可能都饿着肚子,这时候只有姜家食堂还有灯,那些都不是普通人,都是财神哪。
说话间,又有一个丰神俊秀的年轻人带着两个随从进来。
龙眉凤目,美如冠玉,身着昂贵的雨丝锦长袍,腰带上系着一颗鸽子蛋大的明珠,脚踩百绣提花鞋,端得是器宇轩昂,英姿飒爽,怎么看都像画中仙般的俊雅人物,不知道怎么会出现在食堂这种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
那年轻人姜吉时也熟,叫做朱子衿,十八岁,未婚。
朱家是城东有名的高门大户,皇商哪,直通内务府的,当家老爷朱老爷跟内务府陈大人是互相叫名字的关系,皇宫跟各位亲王喝的茶,青,绿,白,黑,黄,红,六品都是朱家所产。
朱子衿上面有个嫡兄,但早年发痘子去了,底下两个庶弟朱子沛跟朱子宣,都资质普通,所以整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
朱家茶叶是青茶起家,四十几年前,以一品”凤凰单枞”的青茶成了皇商,然后开始扩大版图,每隔七八年,就会再多竞一个茶品,就这样四十几年下来,宫廷的六种茶叶居然有五种由朱家专贡,青茶是凤凰单枞,绿茶是六安瓜片,黄茶的君山银针,黑茶的千两茶,红茶的云南滇红。
白茶二十几年来都是秦家,秦家背靠五品秘书丞,并不好惹,但今年初的白茶竞贡,朱子衿凭着江南所产的一品”白牡丹”,在内务府的品评中获得优选,成为贡品,秦家气得跳脚,秘书丞也觉得没面子,但没办法,内务府油盐不进,无法疏通,说了那品白牡丹好,那就是白牡丹真的好了。
消息出来自然轰动了一把,京城的皇商不少,但这样把同一品项都把持住的只有城东朱家。
有人说朱家不厚道,要发财应该大家一起发,让一点门路给同宗啊。
但有人说,朱家的发家公可是被赶出来的庶子啊,当初赶人家出来一点亲情都不顾,现在人家好过了,想着一起发财?想得美。
故事还在后面。
那一品白牡丹的白茶送进宫后,皇上很喜欢,多问了几句,内务府连忙又让朱子衿进内务府一趟,把怎么栽植出来的说清楚,这才知道这一品白牡丹是朱子衿十二岁买了一处江南茶园,每年春秋固定去茶园小住半个月,多年不断的改株嫁接,这才种出香气高雅,颜色沉稳,回甘不涩的白茶。
皇上喜欢的,大臣自然就喜欢了,于是京中开始流行品白茶,倒是带了一波白茶的销售,别说白牡丹,就连白毫银针,贡眉,首日芽等白茶品种,都卖得不错,至于朱家江南那块茶园产出的白牡丹有多好,只有皇上跟几位有幸进入御书房的大臣才会知晓——即使是朱家,除了检验品质以外,也不敢随意拿来喝了。
朱子衿经此一役,正式闯出名号,不再只是”朱老爷的儿子”,今年京城的人说起他,是种出白牡丹的皇商朱子衿。
皇商虽然是商,但直通内务府,朱子衿来往的也都是世子少爷,朱家太有钱了,有钱的人门路多,钱滚钱,怎么赚也赚不完,世子少爷当然乐于交往,投资什么的,商人子弟门窍多,提点几句,就可以避免失败,要是能一起做生意,保证不赔,这样的人谁不乐于结交?朝廷的俸禄不过一点点,百官其实都靠着做生意过活。
朱家有钱,花钱自然不会小器,十几年前重建,琳宫梵宇,碧瓦朱甍,门口一对铜狮子,可比鹫王府门口的要大多了——东瑞国富庶,皇帝也看重经济发展,有钱人尽可以炫耀,国家并不禁止,反而真正的官户得低调点。




皇商的小厨娘 第5章
朱老爷想着要儿子出息,这几年慢慢把家族事业交到他身上,朱子衿也不负众望,总是做得很好,年纪轻轻就竞贡成功,成了京城引领话题的人物。
但凡事有利有弊,他一旦专心事业,那就没空成亲,最大的庶弟朱子沛都成亲,膝下也一个儿子,朱子衿的素竹院还是没有女主人。
为此,朱子衿的生母朱太太很着急,也买几个水灵的丫头塞入他房中,想着没空娶妻,那先开枝散叶也可以,没想到朱子衿却是把人都扔往后罩房,只要小厮服侍。
于是传闻又出来了,这朱家二少爷是个断袖呢,所以不娶妻妾,不去青楼。
不过问题又来了,谁家少爷断袖不买几个漂亮的小倌养在房中,朱二少爷房中既没小倌,平常也没见他进出花风馆那类小倌做生意的地方,这也能算断袖?说不定人家真的忙着生意呢,十八岁就主导竞贡成功,在我们东瑞国可是史上第一啊,朱家的白牡丹名震天下,这秦家老爷真没面子,回头怎么对老太爷交代喔……
食堂是人潮来往聚集的地方,有人在这里吃完饭等着城门开,有人在城门等了几刻,好不容易进来找个地方歇脚顺便吃早点,人多八卦多,就算不打听,也能知道好多事。
就像刚刚那些事,姜吉时从没打听过,但就是知道了。
十七岁刚来食堂帮忙时,路人说起朱子衿是个好命的富二代,诞生在朱家,又是嫡子,就算是废物一辈子也不愁吃穿,但今年朱家的白牡丹成了白茶贡品,朱老爷变成好命的大老爷,因为儿子争气。
京城中,被养废的富二代很多,但争气的富二代很少,朱子衿才十八岁,以战绩来说,他是青出于蓝的。
姜吉时对他很有好感——这位财神给钱大方,总是一颗金珠子,不用找。
财神来了,姜吉时笑容满面,”朱二少爷,您早。”
就见朱子衿礼貌颔首,”早,照旧。”
看,这就是姜吉时对他有好感的第二个原因,有礼貌。
无礼之人太多了,有礼貌的人真的让她有好感,当然,像周大娘那样耳朵软,禁不起推销的客人,她也很有好感。
姜吉时很快的舀了三碗粥,上了油醋莲藕,渍萝卜,糖蒜,香辣黄瓜条,然后又用油纸包了十个烧饼放在他们桌角。
朱子衿出身大户人家,却不难伺候,每次都是跟随从同桌吃饭,也从不嫌她的粥太冷太热——同一锅粥,同一个时间,有人嫌冷,有人嫌烫,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有些人觉得给她做生意就是大恩惠,脾气大得很。
当然,姜吉时不会跟财神过不去,笑笑承受也就是了,傻瓜才把别人给的情绪放在心底,这些人对她来说根本不重要,他们说什么,她也不介意。
陆续又有几个客人进来,一下要粥,一下要饼,这个要带着吃,那个这边吃还要打包,有的不吃炸好放晾的油条,非得现炸给他不可。
叫喊的声音此起彼落,姜吉时跟春桃的手就没停过,柳婆子炸着油条,金黄香脆的油条起了一锅又一锅。
姜吉时刚刚用木杓舀了两杓糖醋葫芦,那边又有人喊着,再一盘桂花白菜。
”马上来。”姜吉时匆忙盖上糖醋葫芦的酱缸盖,又拿了乾净的盘子打开桂花白菜的酱缸盖。
”老板,算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