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吏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下九九
牛吏 第298章 297.力排众议
河西五郡豪杰齐聚,纵论天下英雄,众人一致推举刘秀,唯独武威太守梁统力排众议,一力支持刘钰,一时举座皆惊。
梁统道:“刘秀以数千破百倍之兵,确是英雄,但战场之成败,不独仗一人之英雄,而要看天,看地,看人,看时机,看气运。昆阳之战,刘秀本无胜机,却因其英雄气概,时运之机,地利之胜,一时齐备,故此得成大功。待其单骑入河北,遇王郎之叛,惶惶无所归依,偶因投奔信都,遇故人任光,复得上谷、渔阳两郡突骑,平定王郎,打击盗贼,成其帝业。当此之时,可谓铜马帝气运至强之时。”
众人都纷纷点头,附合道:“梁太守说得对呀,与我等看法相同。”
不过许多的话后面都有个不过,梁统的话也是。
“不过,当建世帝刘钰兴起之时,刘秀之气运似是有所逆转,不如从前之盛,故而屡次败于刘钰之手。”
梁统用一个不过,把话题从刘秀成功过渡到了刘钰。
“刘钰虽是汉室宗亲,却起自微贱,从小以放牛为业,并无什么出奇之处。樊崇、徐宣等人不过是借他之名,成其扶汉之名,从未想过奉其号令。可刘钰一经践位,便利用区区一个皇帝名号,赈灾民,建羽林,抚豪强,威压樊徐,使数十万贼军变为王者之师,入长安秋毫无犯,定关中不动刀兵,西平隗嚣,北驱卢芳,惩兵威于塞外,裂匈奴为南北。诸位,你们说他年少,心智不定,他的所作所为,哪一桩不是深谋远虑?他抗击外敌的功业,难道比不上在国内惩威的刘秀,难道称不上我汉人的第一大英雄?”
梁统在地上走来走去,严峻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诸君,匈奴为我大汉百年之敌,当年高皇帝被困,吕太后受辱,匈奴人嚣张跋扈,对大汉予取予求。幸得武、昭、宣三世英烈,奋起反击,大破匈奴,才有大汉河西之地,才有我等乱世避难之所。诸君!我等脚下的土地,是当年无数大汉好儿郎用鲜血换来的!”
“王莽乱政,天下大乱,匈奴趁势复兴,骚扰边境,暴虐汉民。对匈奴侵入,更始帝徒唤奈何,建武帝置之不理,唯有放牛出身的建世皇帝,不顾强敌环伺,亲征北境,出兵塞外,与胡人作生死之搏。他袭破朔西部,逼降日逐王,赢得这场自匈奴复兴以来,大汉对匈奴之第一次大胜,此举扬了我大汉兵威,大大涨了汉人的志气!”
“建世帝不贪斩将杀王之功,而是权衡轻重,立呼韩邪单于,分裂匈奴,此举必将使匈奴陷于分裂,为我大汉赢来长久的和平。如此深谋远虑,是你们口中徒逞血气之勇的少年所为吗?”
竺曾等人被他说的低下头去,这个实在是无法反驳,因为刘钰这一趟出击匈奴的功绩实在是太亮眼了,这种胜利无关乎哪方势力,而是整个汉民族的胜利,凡身为汉民者皆引以为傲。
梁统又道:“自有汉已来,从未有一个皇帝亲临战阵,披坚执锐,以御胡虏。刘钰为大汉守边之拳拳之心,可见一斑。刘钰之功,不下于昭宣。他若能一统天下,必能驱逐匈奴,开疆拓土,扬国威于域外。我等边郡男儿,正应为国守边,为汉拓土。有如此雄才伟略之帝王,焉能不追随其后,以期建立霍骠骑一样的功业呢?”
边郡男儿多是热血汉子,对于为国守土开边极为热衷。刘钰抗击匈奴的事迹河西人是从心底里佩服的。如今天下未定便如此强势,若是他能一统天下,匈奴人的好日子恐怕就到头了,而他们边郡将领建功立业的理想便可以实现了。若是刘秀胜出,进取心肯定不如刘钰,恐怕对周边胡虏不会那么强势。
如此看来,支持对外强硬的刘钰符合边郡将领的利益。
辛肜已经被说动,却还有点担心,“梁太守说的有理,只是铜马帝极擅用兵,建世帝。。。能敌得过吗?”
梁统笑道:“难道辛都尉一点力都不想出,就要等一个现成?两军对垒,不正是我等策马征威之时么?铜马帝所仗者,幽州突骑也,我凉州大马难道怕他们幽州突骑?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刘钰才可击败刘秀。”
他转向窦融道:“请大将军莫要迟疑!此时归附,尚可仗凉州大马,在军中有立身之地,我等也可在朝中搏得高位。若等天下大定,我等便成为无用之人,只能向人俯首哀恳,指望别人的怜悯了!”
梁统性格刚毅,治政严猛,在凉州威名很重,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对其都十分敬畏。
五郡联合之时,大家开始时推举的不是窦融,而是梁统,一是因为他当时官位最高,为酒泉太守。二是因为他在凉州的强大声威。
但是梁统坚决推辞,不肯就任,于是众人重新推举了窦融。
窦融对小他十岁的梁统也很敬重,凡大事亦不自专,都要与他打招呼,两个人合作的还比较愉快。
如今见他这么坚决地站在刘钰一边,并且说动了原本刘秀的拥趸,窦融便也打消了心中疑虑,说道:“河西之地,与河北相隔遥远,不通消息,若是投铜马帝,长安定会率先出兵河西,以期安定后方,我等不能承受其兵锋,便只能居于其下,奉长安汉为正朔。”
他是从地势方面来说的,建世汉隔在河西与河北中间,窦融就算有心投奔刘秀,也是有心无力。从刘秀来说,一定是希望与河西两面夹击,攻击刘钰。那么刘钰必定会关闭函谷关,先向西平定了河西。
因此河西若是向刘秀称臣,就必须要承受建世皇帝的兵锋,这多少有点自找死路的意思。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河西五郡将奉建世皇帝年号为正朔,五郡太守一道派出使者,随同大将军窦融的使者一道,同去长安,请求归附。
为了表示诚意,窦融精选凉州良马数百匹,作为礼物献给建世皇帝;又下令将原西平王卢芳斩首,将其头置于木匣之中,着使者带到长安去。
牛吏 第299章 298.班子择官
河西的归附对大汉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刘钰十分高兴,多次宴请河西使者团,对他们抚慰有加。
皇帝对窦融的从事班彪格外看重,众人都以为是因为班彪的才能。因为班彪为人谦逊,博学多才,引起皇帝的注意是理所应当的事。
只有刘钰自己知道,他对这个有名的古人更多的是好奇。班彪不仅本人有名,他的儿子更是大大的有名。
班彪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班固,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修成《汉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而他另一个儿子班超则弃文从武,毅然远赴西域,为大汉开疆拓土,留下了一个“投笔从戎”的著名故事,激励了后世成千上万奔赴边疆的人。
班彪的女儿班昭比起两位兄长也不遑多让,她博学高才,替被杀的班固续写了《汉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皇后和贵人们都视她为老师,称她为“大家”。临朝听政的邓太后更是特许班昭参与政事。因为政事处理得好,邓太后特意破格封她的儿子为关内侯。
班家两代人除了班超这个例外,其余都是史学大家,虽然班彪的政事能力也能强,但他的志向就是著述修史。
皇帝向班彪道:“向来百官任命都出自君上。但朕今天却想为卿破个例,朝中四百石至六百石之位,任卿自择,朕无有不允。”
班彪伏首道:“臣不敢,为臣子者,君王有命,不敢推辞,臣唯陛下之命是从。”
“朕命你自选。”
班彪迟疑片刻,低声道:“臣斗胆,愿为太史丞。”
皇帝哈哈大笑,向着旁边的郑深道:“子渊,你输了!”
原来君臣两个暗地里打了个赌,皇帝的意思是班彪此人就是个纯粹的文人,宁愿著述也不愿当官,郑深不信。
皇帝说如果非他当官,那么班彪最愿做的官就是太史令或者太史丞。因为太史令丞可以随便查阅国家藏书,这是有志著述的文人梦寐以求的事。
当年司马迁就是在太史令任上得以修成《太史公书》(后世称为《史记》)。如果没有这种国家资源为后盾,完全依靠个人,修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结果果如皇帝所料,郑深和具有先知能力的皇帝陛下打赌,输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皇帝道:“朕久欲作汉书,以续汉史,班卿可愿为朕修史乎?”
话说完了,半天没有得到回应。
原来班彪拜伏于地,肩膀抖动不止,竟是哭泣得说不出话来。
他终于强抑住眼泪,哽咽道:“陛下,请恕臣,失礼。陛下命臣修史,臣,太高兴了,臣定竭尽所能,修成汉书,不负陛下重托。”
著述修史是班彪自小的愿望,他四处搜罗书籍,每日苦读,寒暑不辍,为的就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做将来著述的准备。
近些年,班彪开始有意搜集史料,为修史作前期工作,但是身在河西,史料当然没有长安这么丰富。
班彪不敢轻易对人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私修国史”这事可大可小,很可能会犯朝廷的忌讳,被下狱论处,严重了甚至会掉脑袋。司马迁的史记是他的外孙杨恽拿出来面世,直到东汉时才得以公开,但已是删减增补过的版本。
如今皇帝命班彪修史,立即将此事由私修变为官修,班彪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合理合法地搜罗资料,光明正大修史了。
所以班彪心中十分激动,觉得自己命太好了,皇帝这个命令简直是打到了他的心坎上,就像是预先了解到他的志向,为他预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
世间最喜乐事莫过于此。
皇帝将班彪留了下来,以他为太史令,主持修撰《汉书》。这是一个破格的提拔,班彪不过二十五岁,年纪轻资历浅,但已一步迈入朝廷中级官员的行列了。
其实刘钰还有一点担心,怕自己的干预改变了班彪的生活轨迹,会影响到他传宗接代的大事,如果后世著名的班固、班超兄弟因此而被改命,干脆就不出生了,那可怎么办?毕竟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偶然性太大了。
他问道:“班卿可有子嗣?”
“臣膝下无子。”班固老实答道。
完了完了,那哥俩还没面世呢,这事儿确实有点麻烦。
皇帝纠结了一会儿,说道:“卿不要只为读书著述,忘了传宗接代的大事啊!”
班彪心里一暖,刚忍住的眼泪又差点掉了下来。他心里感激得不行,皇帝人真是太好了,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却充满了人情味。不仅满足了他著书修史的愿望,而且还关心臣子的家族子嗣。这是怕他过于劳累,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
皇帝说了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班彪眼眶发热,感动莫名,伏地拜谢。士为知己者死,他班彪为了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一定好好写《汉书》,让它成为一部经典史书。
君臣间的对话充满了上位者的赏识和下位者的感谢,在旁人看来却是另一番情景,窦融的长史刘钧一起得到了接见,虽然皇帝授予他高官,但是却没有像对班彪这样给予关注。
其实在这个使团中刘钧是正使,班彪只是个从官,如今班彪因为皇帝的眷顾,竟隐隐凌驾于刘钧之上,有些喧宾夺主的意思。
刘钧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看了看班彪,年纪轻轻,唇红齿白,仪表出众,再看自己,人到中年,风姿不再,他心中恍然大悟似的。
哦,原来如此啊!
汉代的皇帝可是出了名的好男色,使多少美男得以在史上留名,邓通、韩嫣、张放,数不胜数。想来眼前这位陛下也是如此,毕竟根就是那样。
想到这,刘钧心里平静了许多,此时再看眼前的君臣两个,还感觉挺般配的。
刘钧的心里翻腾着无数说不出口的想法,皇帝已挥手向他们退下了。
这次会见在后世十分有名,以皇帝慧眼识才载入史册,当然这史是班彪编的。由此还传下来两个成语:“班子择官”“世祖问子”。
牛吏 第300章 299.护羌校尉
临近过年的时候,有一个给人添堵的坏消息传来,先零羌首领封何叛乱,金城、陇西两郡告急。
其实羌人叛乱这事儿还真是怪不得羌人,在大汉说是“叛乱”,在羌人却是“回归”。
羌人是古代对于西部游牧部落的泛称,殷商时期,羌为其“方国”之一,周朝开始,羌人分化,一部分与华夏融合,一部分西迁。羌人以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为中心,依着地势,在群山之间形成一个个零散的部落。
大概在战国后期,羌人开始进入河西,此后匈奴崛起,河西走廊也是匈奴的游牧地。匈奴强大,役使羌人,双方经常一道骚扰汉境。
汉武帝筑金城,开河西,驱逐羌胡,羌人只好向西南逃遁,去环境更恶劣的高原上讨生活,而匈奴人则向东向北退回到大草原上。
河西归汉,对大汉来说,是战略上的巨大成功,河西走廊不仅沟通了大汉和西域,打通了东西方的联系,而且将匈奴和羌人隔绝开来,使其不能联合行动。
大汉的扩张是无止境的,汉人不断前进,羌人不断后退,他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原来水草丰美的家园只能出现在部落传说中,或者是每个羌人的梦里。
所以说羌人的所谓反叛是被迫的,他们要生存,要夺回家园,这是弱小民族和落后文明的无奈抗争,对于高级文明的大汉来说,对这种叛乱是理所当然要狠狠打击的。
护羌校尉牛邯原本是隗嚣的部将,隗嚣对羌人的政策就是安抚,借其兵用于征战。牛邯却没有继续这些,而是毫不迟疑地出兵,也确实打了几场胜仗,可不幸的是,还没等到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牛邯竟然受伤了,战报上称其“大腿为流矢所贯”。
牛邯回家养伤,平羌之事拖了下来,陇西太守王遵和金城太守库钧请求皇帝重新任命护羌校尉。
这两个太守的本事加起来也没有马援一个人大。
他们不能快速平息羌乱,两个人只是固守要塞,虽有精兵,但对山谷间来回流蹿的羌人毫无办法。
平羌难的不是打胜仗,因为几十万羌人到处跑,总是能抓住几拨痛殴,但是却很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去年马援平羌是直接端了他们主力的老巢,才一举获胜,让羌人消停了一年。
如今马援为定蜀主将,正在汉中与公孙述军激战,总不能把他调回来去平羌。难道大汉只有一个马援堪当大任吗?
皇帝将护羌校尉人选之事交付朝议,众说纷纭,却没有议出一个众望所归的人选。
皇帝心道,人才难得啊。
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他一直觉得水分比较大,但是现在想一想,还是有几个颇为厉害的,不过是刘秀更加厉害,没有显出这些人的本事而已。
他突然想起,其中最厉害的之一现在就在长安,已经在牢里呆了一年了。
皇帝下令召见寇恂,召见的地点在广阳殿。
寇恂进殿,见皇帝正站在一个沙盘旁边,俯首看着。
他见了礼,走上前去,皇帝看着他,笑了,“寇卿,你胖了!”
寇恂坐了一年牢,完全不像一个犯人,每天好吃好喝地招待,竟然养胖了不少。
寇恂叹道:“臣乃待罪之人,百无一用,蒙陛下厚待,岂敢不长些肉,以谢陛下款待之情乎?”
皇帝哈哈大笑,说道:“谁说卿百无一用?朕欲用卿为护羌校尉,驱逐羌胡,保境安民,可乎?”
寇恂军政才能皆强,闲置一年太浪费了,可是他已是上了河北朝廷烈士名单的人,如果大张旗鼓地任用,必然会对其尚在河北的家族产生不利影响。
这也是寇恂执意要住在牢里的原因。如果刘秀的情报工作做得和刘钰一样好的话,有可能已经探听到寇恂的去向了。
若是把寇恂派到遥远的西部,在偏远的角落为大汉守边,远隔万里,河北朝廷很难知道。就算万一知道了,人家是为国家守边,并未与原君主做对,刘秀也未必会拿寇家怎么样。
这样既能发挥他的才干,又能为朝廷解忧,岂不两全其美?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皇帝还用了一招,改变身份。他说道:“朕欲为卿赐名,姓荀,名彧。这个名字。。。可是一个智者之名。”
刘钰偷三国人名有点偷得上瘾了。
寇恂立即下拜表示接受,之后指点沙盘,就平羌之事,侃侃而谈,所谈无不深中肯綮。
皇帝心中了然,寇恂大概早就已经闷不住了,或者一直在暗暗地关注时局,等待机会。
这时寇恂还在说:“羌人无君长,各不统属,喜内部仇杀,虽暂时解仇,一致对汉,但内部矛盾重重,联盟并不稳固。大汉若要平羌,正可分而化之,拉拢其中的罕开羌、烧当羌等众,赦其罪,加以封赏。凡是自行来投的,都赦免其罪过,再以厚利诱之攻杀有罪的先零羌豪,羌人贪其利,必然互相杀伤,其仇愈深,日后便愈难解仇。”
“陛下!”寇恂说道:“臣愿去西疆,镇抚羌众,为大汉解除羌患。”
次日诏书下,以荀彧为护羌校尉,镇抚西羌。朝臣们议论纷纷,“荀彧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知道陛下又宠幸了哪一个,我等全然不知。”
“平羌事非同儿戏,护羌校尉的任用怎么能如此随便?”
“此人不过是个无名之辈,骤当大任,能行吗?”
对这些议论,皇帝统统不理,他们懂个p,寇恂任护羌校尉不是当不当得起的事,而是屈才了。
郑深其实也有些担心,他问道:“陛下,寇恂的能力自不必说。只是他原为河北重臣,若他心向河北,勾结羌人,为祸西疆,那可是要坏大事的。”
皇帝道:“勾结羌人?寇恂怎肯以此自污其名?定边拓土,向为大汉男儿之志,寇恂自然也不例外。”
“可是。。。”郑深依旧面带狐疑。
“要不,咱俩再打个赌?这次赌二十顷。”
“不打了,不打了,臣信了!”郑深连连摆手,上次因为班彪之事,他输给了皇帝十顷好田,他可不想再输二十顷。
也是怪了,皇帝就是爱用田地来打赌,郑深已经输了几十顷,朝中重臣也多有中招的。皇帝的皇田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他才知道,打赌也能致富,且比别的方法来得更快。
皇帝打赌从来没有输过,号称“赌神无敌”。
皇帝的皇田极多,田租所得进皇帝的私库—少府,因皇帝善于理财,少府资财日益增多,又没什么用项,简直比国库还要充实。
如今,皇帝想要好好地败败家,祸祸一下少府的资财。
牛吏 第301章 300.马穿鞋子
皇帝名下最烧钱的机构就是百工署,因为百工署只吃不吐。也就是说它只花钱,但是不挣钱。百工署如今由皇帝的亲信胡狗子掌管,自从他跟着皇帝发达之后,已改名为胡青去。
他的伙伴翟兴则掌管少府,少府是只进不出,无论是女闾的百花楼,还是踢球赌球的汉超,哪一个都是日进斗金,再加上皇田的收入,少府这两年不知道挣了多少钱。可挣的钱除了在少府堆着,就是拿去百工署开销了。
因此翟兴一见着胡青去,就忍不住地骂他,“狗子!汝之事,皆须吾之供养。”
胡狗子则是笑嘻嘻地,一点也不以为意,“对了,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人挣钱给我,我就只管花!我告诉你兴子,陛下又给百工署拨了款,让我干一件大事!”
“此次拨款不知是做何事?”翟兴文绉绉地问道。
“这个,不能告诉你,保密!这是最高级别的军事秘密,泄密者是要杀头的!”
胡青去还真没撒谎,百工署之事,大半是要保密的。皇帝说了,百工署是国家级研究院,研发的都是最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轻易不能让人学了去,一定要注意保密。
因此,百工署的保卫制度是最严格的,胡青去手下有百工尉,率一千名羽林军,专门负责百工署的安全,工匠出入都要检查、登记。他们可以在署内吃住,也可以出署回家去住,但是署内的样品、图纸是绝对不准带出去的。
百工署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工匠曾试图将图纸带出百工署,出门时被查了出来。虽然他极力宣称只是想带回家去熬夜加班,但是皇帝陛下还是毫不迟疑地下令处死了他。
这件事震撼了整个百工署,大家才知道,那些所谓的保卫制度不是说说玩的。皇帝虽然很大方,让工匠们都能丰衣足食,但是一旦坏了他的规矩,他是真能下死手的。
自那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偷带图纸和样品出去了。就是赫蹏院造出来的废品样张,也没人敢私自揣出去一张。
这次皇帝下了血本研究的东西是战马配套用具,有马身上的披甲,还有一个大家觉得莫名其妙的东西,皇帝称之为“马蹬”。
胡青去有点奇怪,问道:“陛下,这不就是踏脚吗?”
“对,就是踏脚。”
“那有什么可保密的?”胡青去低声嘟囔着,有点不以为然。
踏脚是上马的辅助装置,就是根绳子,下面垂着个小小的绳圈,绳圈挂在马鞍的一侧,让人可以踩着借力上去,如果骑术高超的骑士,根本用不着这个玩意儿,就是那些想骑马还上不去的人,才需要借助这个东西。
如今皇帝竟然要用铁来打造一个踏脚,这是为了让大家上下马更方便吗?胡青去百思不得其解。
胡青去已不止一次见识皇帝陛下的奇思妙想,大部分都成功了,确实都有妙用。但对于马镫这个东西,胡青去却怎么也想不通,究竟这么费劲地造这玩意有什么用。
更奇怪的还是一种铁制的马鞋,皇帝称其为“马蹄铁”,好笑,居然给马穿鞋,这鞋该怎么穿上去?钉上去?那马蹄子不得钉坏了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