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吏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下九九
而后世的史书上对此次战争的结果描述是:“虏死城下。”
牛吏 第342章 341.如何定蜀
建世四年秋,汉伏波大将军马援率军攻克成都城,成家政权灭亡。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汉军、蜀军、蜀民,甚至包括成家百官,公孙氏一姓的灭亡换来了所有人的平安。
汉军秋毫无犯,没有征服者进城时惯常的杀戮和抢劫,百姓惊奇地看到,汉军比蜀军更加军纪严明,欺侮打骂之事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成都甚至比在成家政权治下更加安全,
汉军已形成了一套战争的奖惩制度,攻克城池,将领们都会加官进爵,而每个士卒都有丰厚的赏赐,如果谁敢去劫掠,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败坏军纪是有很高的成本的,没有哪个将士敢去以身试法。
成都府库充盈,天府之国不是浪得虚名,肥沃的土地,发达的工商业,孕育出了一个富饶的益州,而多年的承平日子,使官府粮仓充实,钱帛无缺。
马援迅速安定益州,任命官吏,周边郡县一个个改旗易帜。
消息传到江州,任满目瞪口呆,他一直苦苦地等待救援,没想到等来等去竟等到了改朝换代的消息,他没有过多的犹豫,便决定举城投降。
当他来到张允的大营,看到那些空着的营地,听说张允只有五千羽林军和三万多降兵时,任满羞愧不已,只是抹着额头上的汗,不住声地道:“将军用兵如神,任某败在将军手下,心服口服。”
公孙述的成家王朝实际控制的地域除了早已收复的武都和汉中两郡之外,尚有蜀郡、巴郡、广汉、犍为、越巂五郡,巴蜀以西的邛人、笮人从前依附公孙述,马援便派使者去要他们归附,而原本属于益州的益州、牂柯两郡,公孙述一直没有实际控制。
如今巴郡、蜀郡和广汉三郡基本平定,其余的地方还处于混乱无主状态,马援坐镇成都,一边派使者去四方招降,一边派孙易、诸葛稚、张允等人四处略地,看样子,蜀地要完全平定还需要时间。
马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威行益州,许多人背地里叫他“蜀王”。
这一天,马援刚从军营回到成都的府第,便听下人禀报,说是有一个名叫杨吉人的来拜访。
“杨吉是谁?”马援奇怪地问道。
有原本成家宫中的旧人说道:“杨吉是公孙述身边的方士,卜课极准。公孙述凡事必卜,占卜必用杨吉,后来杨吉在汉军围城前偷偷逃走,公孙述便再也卜不准课了。”
马援道:“他一个方士,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徒,到处骗些钱财,要见我做什么?不见!”
下人犹豫了一下,劝道:“杨吉这个人是不是装神弄鬼,小人也不清楚,小人只知此人见识是很广。他当年是公孙述身边的红人,与朝中大臣、地方豪强都有往来,他又常行走蜀地,对于蜀地的风土人情都是极了解的。大将军若想知道蜀地的事,问他便知。”
马援道:“既然如此,让他进来,我在话要问他。”
下人引了杨吉进来,杨吉向马援做揖,态度十分从容。
马援道:“我早闻先生大名,知汝向来为公孙述之腹心,奈何对旧主弃之不顾,自去避难?”
杨吉淡淡一笑,说道:“我乃世外之人,只顺天命,不顺人君,公孙述非我之主,何来弃主自去之说?”
“先生既是出世之人,当远离人烟,在深山密林之中修行,为何来成都繁华之地,找我这入世之人?”
马援的话带着讽刺的意思,完全不顾忌杨吉的面子,杨吉却丝毫也不慌乱,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修行之事,在内不在外,在心不在身,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只要吾心在世外,这副皮囊在何处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援道:“马某不会绕弯子,先生今日来此,有何事教我?”
马援只是一句表面上的客气说法,其实语气中一点请教的意思都没有,然而杨吉却大言不惭地说道:“特以定蜀之事来教大将军。”
“蜀地已定,何需先生再教?”
“蜀地定之容易,安之则难,大将军若不虑此,蜀地依然会乱。”
马援有点认真了,问道:“这话怎么说?”
“大将军,公孙述虽是成家皇帝,这成家的天下,却非是他一人的。”杨吉娓娓道来:“比如这巴郡,原来太守是任满,以全郡奉公孙氏,公孙述便以重兵予之,命其守江州安定巴郡;再比如说越巂郡,原是邛人长贵杀郡守自立,公孙述以其为邛谷王,才收了越巂郡,而巴蜀多蛮夷,邛人笮人,各有其俗,公孙述用其酋长,因其旧俗,方能抚定蛮夷。益州诸郡皆是如此,各地都有豪门望族,蛮夷诸人,他们不只是成家的臣子,甚至也是成家的主人,公孙述大力封王,多用蜀人治蜀,才能将诸郡稳定在自己的治下。”
“你的意思是要用本地豪门大户、部族酋长,以蜀人治蜀,方能安定蜀地?”马援突然冷笑一声,“听闻先生与诸郡豪强酋首关系甚密,如今看来,此言非虚。”
杨吉道:“大将军所言虽是实话,然我此来非是为益州豪强酋首,而是为了大将军,大将军身处险境而不自知,杨某深为大将军忧虑。”
马援道:“马某如何身处险境?杨先生未免危言耸听了吧?”
杨吉道:“陛下以大将军为益州牧,上马可节制诸军,下马可任官治民,其权可谓大矣。大将军昭冤案,抚百姓,以至蜀民归心,益州百姓都暗地里称您为蜀王,如今蜀地百姓只知有蜀王,不知有陛下,大将军尚浑然不觉,杨某可是替大将军捏了一把汗。”
杨吉似不经意地扫了周围一眼,说道:“就连大将军这府第,也是公孙述的旧宫呢!”
马援听了这话,额头上忽然渗出汗来,他入成都时,将公孙述皇宫中的财物封存,全都入了府库,此时皇宫中没了什么值钱之物。但是宫中宽敞,离各处官署也近便,马援为了方便,便直接在这儿住下,如今想来,实在是大大地不妥。
杨吉偷偷觑着他的脸色,说道:“大将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除非是圣人,这天下只有一个圣人,那便是当今皇帝陛下。”
马援道:“你的意思是。。。”
“杨某的意思是,大将军太过清廉刚正,身上竟一点污点也没有,此事不妥,大大不妥,大将军难道要做圣人吗?”
牛吏 第343章 342.欢短愁长
定蜀捷报传到长安,皇帝刘钰龙颜大悦,满朝百官弹冠相庆,各地百姓亦是如同过节一般。
刘钰对出征将士大加封赏,满朝文武亦得赏赐,便连百姓都得了实惠,不仅蜀地依照惯例得免两年钱粮,汉土之百姓都得以在赋税上有所减免。
举国欢庆之时,皇帝陛下决定放松放松,去上林苑游猎。
如今皇帝出巡的派头比从前大了许多,中郎将王猛率大军护驾,一众大臣随行,至于随行的嫔妃,皇帝陛下竟然一个没带,只与皇后樊桃花两人联袂出行。
皇后求子的一番折腾被皇帝看在眼里,他感觉皇后有点太过在意,太紧张了,欲速则不达,越是在意,压力越大,反而更不容易受孕。
一个无子的皇后面对一个甚至数个有儿子的妃子,这样的后宫是不可能有安宁存在的。不仅皇后会心态失衡,而且没有嫡子,也会让诸多妃嫔产生野心,觊觎太子之位,互相争竞。这种情景,往小了说会使他刘钰家宅不宁,往大了说可能会影响国本。
皇帝也想要桃花生个儿子,那样的话他的后宫会和谐许多,安宁许多,但是这事儿还真是急不来的。
如今皇后的神经已经紧绷到了一定程度,很难再见到她像从前那么开朗地笑了,刘钰不想一个好好的女子早早变成怨妇,于是他想了这个主意。带皇后且只带皇后一道去打猎,重温一下二人世界,让皇后彻底放松一下心情。
皇后自然是十分高兴,她本就是个英风豪迈的女子,马上功夫了得,骑射之术精湛,喜爱行军打仗之事。因为成了皇后,进了深宫,许久没有过这种出去游猎的机会,如今又可以到大自然去撒撒野,樊桃花雀跃得像个小姑娘一样。
其实她也不过二十岁,依旧是个小姑娘。
皇帝特许她带女兵营一道,大汉皇后也有自己的护卫队伍。
夫妻俩在广阔的上林苑中纵马驰骋,在舒适的行宫中翻云覆雨,过着没白没黑、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皇后银铃般的笑声时常响起,刘钰仿佛又见到了那个大营中英姿飒爽的女子。
樊桃花好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她甚至记不得上次自己这么畅快地笑是什么时候了。
从前她随着父亲日日勤苦耕作,却依旧衣食不继,受尽了饥寒,到后来揭竿而起,纵横天下,虽然没穿过什么绫罗绸缎,也没吃过什么山珍海味,樊桃花却觉得过得自由自在,开心快乐。
如今她贵为国母,仆从如云,可说是要什么有什么,而她却觉得烦恼日渐增多,欢乐离着她越来越远。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两人在上林苑呆了不到一个月,长安有急报传来,西河郡大成广田等地发生了一场叛乱,西河太守宗育不能平定,派人来朝中求援,而河南郡的虎牢关和孟津又遭到了建武汉的攻击。
对于西河的叛乱,如果说太守都不能平定,需要朝廷派兵,那说明规模不小,皇帝琢磨着派谁领兵前云,皇后却推荐了一个人,就是他的父亲樊崇。
樊崇自从上次受方阳连累被处罚了之后,更加深居简出,专心在家耕地生子,桃花觉得父亲过于颓废了些,应该找些事情来做了,让他去平叛正合适不过。
皇帝乐于给皇后这个面子,樊崇虽然没什么学问,但他能做几十万义军的老大,能力上是没的说的,而且一旦不缺吃缺穿,有人可以供应粮草,樊崇其实是乐于维持良好的军纪的。
上次把自己的老丈人贬了,正好给个机会,让你再赢回来,而且老丈人出马他也放心,两全其美,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至于洛阳的动作,皇帝相信自己的兄长刘茂会妥善处理的。不过为了以后出关提前做准备,刘钰还是决定向洛阳方向增兵。
如今蜀地平定,解除了大汉的背后威胁,国家的方略应该来一个大调头,战略重心由西部向东部转移,出关与刘秀争天下的时候就要到了。
皇帝起驾回了长安,与他的朝臣们商议下一步的方略。这时伏波大将军益州牧马援的使都到了。
马援上了一封长书,详细汇报了益州的情景,请皇帝陛下任命各郡太守及县长,并且请求回到长安任职。
皇帝有些奇怪,问道:“朕已全权委托大将军,让他择贤明者,自行任命官吏,为何又要朕来任命?”
使者道:“陛下虽有旨,大将军却不敢自专。”
“大将军定蜀之后,都忙了些什么?”
“刚定蜀时,大将军十分勤奋,四处巡视,了解民情,平反冤案。最近。。。大将军忙于修建府第,购置耕地,说是要在成都置办一份家业。”
皇帝又详细询问了益州情景,便将使者打发走了。
正巧兵部尚书罗由觐见,奉上一封奏折,说道:“陛下,南征大军军中祭酒胡成托臣向陛下转奏,他要弹劾大将军马援,滥用威权,收受当地豪强供献,中饱私囊。”
“不必看了!”皇帝挥了挥手,说道:“你不觉得这事儿很怪吗?马援一边上奏说要回长安任职,一边又在成都购置良田。何况他马伏波一向视钱财如粪土,怎么如今反而贪财了?”
说马援贪财受贿,皇帝是打死也不相信的。马援的志向绝不在钱财,他要发财是分分钟的事儿,除了打仗治民,马援经营货殖无所不通,在没有被朝廷任用的时候,马援就是玩种地,玩畜牧,玩出一个边郡的首富,而他根本就不在乎钱,偌大的家业转手就全送人了,自己跑到陇西去投奔了隗嚣。
如今他这么做,只有一个解释,如今他的权力太大了,在益州说一不二,土皇帝一般,马援生怕皇帝怀疑,只好自污以求自保。
这都是萧何玩剩下的套路,皇帝没想到马援也会来这个。
“子渊啊子渊,你还是不懂朕的心啊!朕自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他不懂啊!”
皇帝向着罗由道:“朕要的是不只是一个益州,朕就是要给马文渊权力,要他放心大胆地经营益州,之后顺江东下,直取荆扬,自南向北,包抄刘秀,定鼎天下!”
牛吏 第344章 343.战争准备
建世四年的冬天,远在成都的伏波大将军马援收到一个惊喜,他的家眷从长安来了。
皇帝陛下特别允许马援家眷随行到蜀地,除了他的长子马廖在北地处理家业外,他的妻子、妾室、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全都到了成都,一家人欢喜团聚。
皇帝的旨意也随之而来,再次申明,蜀地一切事务由马援全权处理,包括委任郡县长官、各级官吏、调动军队,在国家政令允许的范围内发布命令。
马援伏地拜受圣旨,抬头时眼睛里竟有了泪水。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是皇帝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明皇帝陛下对他绝对信任,没有哪怕一丁点的疑心。
随着圣旨而来的是一道调令,军中祭酒胡成被调到河西任职,虽然没有降职,但是河西比蜀地更加偏僻,应该算是贬官了。
胡成的弹劾奏折被送到马援手上,马援看了更加感动,他简直不能想像,年轻的皇帝陛下竟有这样的心胸,给了他如此之大的信任。
他不能算作是皇帝陛下的亲信。相反,他最初在王莽手下任职,之后追随隗嚣,离了隗嚣之后,才投到建世皇帝的麾下。说起来马援已经换了三个主公,三人中刘钰对他是最信任的一个,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而且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马援激动万分,他觉得自己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便是跟了建世帝,在皇帝陛下的麾下,他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实现抱负,没有什么担心和顾虑。
马援不是个愚忠的人,他是典型的择良木而栖之人,如果刘钰这里不适合,他会毫无心理压力地寻找别的栖身之处。但是如今,他心中突然升起了一种念头,没有人比建世帝更懂他,没有人比建世帝更值得他去效命。士为知己者死,做臣子的遇到这样的主上,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随着皇帝的圣旨,还有一封手书,皇帝陛下在书信中写下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不需要益州为朝廷提供一粒粮食,也不要益州的一个钱,他要的是马援以益州为基地向东拓地,开辟南方战场。
皇帝陛下要马援东下荆州扬州,来一个迂回的大包抄,向建武汉施加军事压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书信的最后写道:“益州之事,皆委与将军,大江以南,皆委与将军,大汉的半壁江山,皆委与将军。”
此时国家的重心全在大江以北,江南尚未开发,但是荆州扬州已初显繁华之兆,从地域范围来看,益州、荆州、扬州、再加上南面的蛮荒之地交州,几乎占了天下的一半,这些皇帝一古脑地交给了马援,这副担子可谓沉重之极,这份信任也是沉重之极。
马援一改几个月的颓废之态,好像打了鸡血一样忙碌起来,他调动益州的资源,全都向东部的江州一带汇集,他打造战船,训练水师,不惜力气,不惜钱财。
天府之国的富饶、公孙述的数年积累都给了他大肆扩军备战的资本,只要蜀地各郡保持稳定,钱粮基本没有问题。
蜀地的船厂都忙碌起来,楼船、朦冲斗舰、戈船、冒突、赤马舟,各式战船开始建造,“楼船官”“铁官”这些平时不太受重视的官员,经常受到大将军的接见。马援对于船只的建造和兵器的打造极为重视。
大将军提拔了一些蜀地将领,如李育、程乌等人,都是有才能的将领,全都受到了重用。
马援秉承着皇帝陛下“唯才是举”的用人方略,不论亲疏,不论汉将还是降将,只要有才能,肯为国家出力,都有机会得到任用。
一时间,整个益州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级将领们虽然喊着累,但也因为有了上升渠道而干劲十足。
蜀地温暖,但是长安却十分寒冷,好在百姓没有冻馁之忧,不用担心在冬天受饥寒。
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寒冷日子,临湘侯、胡骑校尉窦友率一万骑兵抵达长安。
窦友是凉州牧窦融的弟弟,与其兄和河西五郡太守一道封侯,此次皇帝下旨,调动凉州大马向东,他带一万骑兵入京,另有五千骑兵和万匹良马去了上郡,归入破虏将军刘彪麾下。
这一次调动几乎把凉州骑兵的家底都调了过来,毫无疑问,皇帝陛下在准备对关东用兵。因为匈奴南北分立,势同水火,匈奴无力南侵。护羌校尉荀彧能力极强,羌人也不敢再做乱。凉州五郡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凉州兵马可以向东调动,支援国家统一大业。
窦友对于凉州大马极有信心,在他眼中,这是天下最强骑兵,不论是并州兵骑、幽州突骑,亦或是长安的骑兵都完全不在他的眼里。
凉州大马驻扎在长安城西,与羽林骑兵相邻,据说这支为数八千人的骑兵是皇帝下了血本打造的,人员是从各郡良家子和羽林少年中选拔而成,皇帝陛下甚至亲自参与了骑兵的训练谋划制定,还常常来到军中与他们一道训练。
“不过是些花架子而已。”窦友看着羽林骑兵来回奔驰,心中不以为然。
这些天他一直在留意羽林骑兵,见他们的训练有点与众不同。羽林骑兵十分重视队列和命令,前进时每一排要把马头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命令下达要立即执行,随意跑开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为常年的队列训练,羽林骑兵的行进十分整齐,行止有度,进退有序。窦友承认在这方面他们强过凉州大马,但是马跑得齐有什么用呢?
如果到了战场上,窦友有信心能把羽林骑兵的队列冲散,将他们看起来整整齐齐的队列冲成碎片。
腊月初一,皇帝下旨,明天要驾临城西军营,看一看天下闻名的凉州大马。
窦友向凉州诸将道:“都给我打起精神!明日陛下阅兵,你们要把腰杆挺直,刀枪擦亮,一定要让皇帝陛下见识一下咱们凉州大马的军威!”
牛吏 第345章 344.无敌骑兵
长安城的严冬十分寒冷,今年的雪格外地多,对于农人来说,这是一个好兆头,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大雪预示着来年的好年景。但是对于军人来说,寒冷的天气就不那么舒服了。
虽然凉州本是寒冷之地,凉州的士卒常年为国戍边,多少习惯了严寒的天气,不过在冬天穿着铁制的盔甲总是让人难受的。
将士们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什么要选在腊月来到军营。平时还可以不着甲,多穿些衣服抵御严寒,总是好过一些,可是今天,所有人都穿上了甲胄,整齐地在营地列队,等待皇帝陛下的车驾。
不远处的羽林骑兵比河西军营起得更早,早早便开始了训练,这也是他们的传统,一日三操,早起便开始登山,跑一大圈回来,练习骑术,后晌是兵器训练。
这个训练强度在当时来说可是出奇地大,凉州骑兵这样的精锐之师也不过是三日一操,平时将士们虽也训练骑射之术,但都是自发的,没有强制性。
羽林骑还有一项特殊的训练:负重。他们在登山跑步时竟然要背负重物。这在凉州兵看来是相当奇怪的,不知道这个训练项目有什么用。难道要背负重物上战场吗?骑兵的优势就在轻捷迅速,负那么多重物还怎么快速奔袭?
凉州骑兵个个心高气傲,看不起羽林骑,对他们的训练更是嗤之以鼻,觉得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无论如何,今天当着皇帝陛下的面,一定要把羽林骑比下去,让他们见识一下谁才是天下最强骑兵。
太阳升到山顶的时候,皇帝车驾来了,准确地说是皇帝的马队来了,因为皇帝陛下没有乘坐舒服的马车,而是直接骑马来了。
皇帝陛下甚至也穿着盔甲,除了他的盔甲更威风耀眼之外,与普通士卒没有什么区别,这让在外面冻了一早上的凉州将士顿时觉得不那么冷了。
皇帝在整齐的队伍前面走过,将士们昂首挺立,高呼万岁,向皇帝陛下致敬,皇帝点头道:“壮哉!凉州大马,威震天下,果然兵强马壮。”
窦友面容严峻,心中却很是得意,他大声道:“陛下,将士们愿在御前演武,请陛下一观!”
皇帝点头首肯。于是一列骑兵纵队排阵而出,绕场小步快跑,慢慢提速,当先一人开弓射箭,将马向旁边一道,斜刺里跑开了去,对于箭是否上靶,根本看都不看。
第二人也是如此,箭出即走,等到十人一队都射过,士兵上前验箭,十只箭,箭箭中红心。
皇帝大声夸赞,要不是旁边的小班登偷偷扯他的马缰,恐怕又要忍不住上前比划比划。
随后百人出列,马蹄隆隆齐向前飞奔,随着高台上令旗挥动,百人齐射,箭矢如蝗,几十步外的一个草垛立即变成一个大刺猬。
皇帝点头,这种指定目标齐射技能用于击杀敌酋非常有效,小范围的饱和打击下,目标很难逃脱。当年的冒顿单于就是用这种方式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
骑射之后是突击训练,百步外有数十草人,骑兵着札甲,持戟、矛,列阵直突,以长兵器突刺,草人皆倒。
长兵器一般都有“留情结”,即在刃后有一个突起,防止冲锋时冲力过大,兵器贯穿敌人身体无法拔出。不过即便长兵器留在敌身上,士兵依旧配备有环首刀之类的近战兵器。刘钰注意到,士兵们甚至配备有一个不大的方盾,大概是在前冲时用以阻挡敌军箭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