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析
“好珍珠,我就知道你不会扔下我的,药在哪里?只要你拿给我,主子让我办的事,明儿我一定给办好。”
她真是被吓怕了,今夜不用药,明儿还能见人吗?
珍珠面色不动,冷冰冰地把静宜的手拂开。
“侧福晋,奴婢今日不是给过您机会了吗?如此好的时机,您却生生错过了。”
“主子说了,这药珍贵,您既然不中用,总有中用的。”
“不、不......你再给我一次机会......珍珠,你忘了我们主仆互相扶持的日子了吗?”
静宜又惊又怕,跌跌撞撞爬起来,重新握紧珍珠的手,她指甲留的长,一半掐进了珍珠的肉里。
她好不容易重生,好不容易要过和上辈子截然不同的生活。
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应该又变得一败涂地。
一定、一定有什么地方不对!
“你松开!”珍珠吃痛,狠狠把她推开。
一低头,白嫩莹润的手背上,全被掐出一个个红色的月芽,有的还往外渗着血,顺着手腕,一路向下滴在地毯上。
她对静宜的最后一丝耐心,也没了。
“侧福晋,你好自为之,主子召了我回去伺候,您这里......还是自求多福吧。”
珍珠撂下话,包紧手腕便走。
静宜猛地窜到她跟前,拿后背抵着门,癫狂的神色,配着她半毁容的脸,恐怖慑人。
“你不能走!”她说着从头上拔下一支金钗,一把掐住珍珠的下颚,目光狠辣,“你再往前迈一步,我便在你身上戳一窟窿,迈两步就戳两个......珍珠,你知道的,我从不同你开玩笑......”
这下轮到珍珠害怕了。
早知如此,不如明日一早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那印鉴,做什么惹这个疯子。
静宜连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妹妹,都能推入水中,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侧福晋,你先冷静一下,事情还远没有到那一步......”
珍珠放缓了语气,好生好气地安抚,实则在寻找逃跑的机会。
“呵,你如今也知道害怕了......”
静宜手下越发用力,冷冰冰金钗,在珍珠的脖颈划过。
珍珠不禁头皮发麻,生怕她手一抖,便真给自己一个窟窿。
而此时,胤褆已经一只脚迈入了院子。
刚入内,他便觉得有些不对劲,里面点了灯笼不错,却连个伺候的下人都没有。
虽是晚上,丫头们都歇息了,也该留两个婆子值夜才是。
来时是想找人说说话,真到了这里,便有些担心静宜。
不及细想,胤褆抬步迈着台阶而上。
一步一步的脚步声,在略有些空旷的院子里回响,声音有些阴森。
他身畔的小厮缩了缩,到底顾着勇气跟了上来。
静宜和珍珠还在对峙,谁也不肯先低头。
正在此时,外间传来了轻微的扣门声,大皇子低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静宜,你开门,是爷来了。”
第50章 孙子兵法有一招,‘欲擒故纵……
静宜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僵硬了, 她眼神惊惧地看着门口,心跳都跟着漏跳一拍。
怎么也没想到,胤褆竟然会这个时候过来。
珍珠稍稍动了下身子, 想趁静宜心神散乱的时候, 寻个机会逃出去。
事到如今, 她们之间也再没有主仆之情一说。
最重要的是,如何全身而退。
珍珠想的很清楚, 可惜静宜盯她盯的也很紧。
她稍一动, 脖子上的金钗便往里戳了一分,瞬间便有血珠子冒出来。
“不许动, 不许有声音,否则......”
静宜凑过去,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出言威胁, 手上的力道顺势加重几分。
珍珠吃痛,却不敢动弹, 生怕自己稍稍动了一下,那支钗真的要了她的命。
她抬眼看去, 被静宜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狠意吓住, 咬紧唇,不让自己泄出半分声音。
胤褆站在门口, 忽地听见里面一阵响动,心中狐疑, 又抬手扣门。
“静宜?可是睡下了?”
里面石静宜立马换了副语气, 装作才睡醒的样子。
“爷?”她声音打了个哈欠, “妾才听见动静?可要妾起身开门?”
胤褆听出了她声音中浓浓的睡意,一时又觉得自己可能来的不是时候。
“你院子里怎的静悄悄的,连个守门的婆子都没有?”
静宜目带威胁地盯着珍珠, 声音中带着几分虚弱,“爷,不怪她们......妾身今日着了凉,想着爷大约也不会过来了......便叫她们都下去歇息了......妾,这就起身开门。”
她声音有些失落,说着还咳了两声,很是弱不禁风的模样。
胤褆一下想起早上,她关切自己的模样,有些心软。
“不用了,你既然不舒服,好好歇着便是,爷就是顺道路过瞧瞧你。”
“外间风大,比起来了,免得更不舒坦。”
“咳咳......好的,爷慢走......咳咳,谢爷关心。”
胤褆还是头一次在小妾这里吃闭门羹,他以往这么说,小妾肯定会主动开门留自己,哪想静宜竟然顺杆往下。
不过人家身子不舒服,他自己也怕过了病气,倒也没强求。
只在门口略停了一会儿,便又带着人往回走。
“爷,咱们去哪儿啊?”
小太监提着灯笼,不知道往哪儿走,感觉四处都一片森冷,去哪儿都不如好好回去睡觉。
“还能去哪儿?!去书房!”
胤褆气不打一处来,狠狠拍了两下小太监的头。
早知道跑了个空,不如好好呆在正院里,大晚上的,睡觉它不香吗?
静宜在内室,听见胤褆骂骂咧咧地离开,松了一口气,手上的力道也跟着松下来。
而珍珠,就是在这个空档发难的!
——她猛地后退,脱离开静宜的控制,劈手就要从她手里把钗子夺回来。
千钧之际,静宜及时回神,牢牢抓住了钗子。
反手用力,另一只手,重新捏住珍珠的下颌。
“药在哪里?是谁在你和主子之间递消息?”
静宜不傻,珍珠在石府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大能耐,小曹佳氏管的严,大约没有出门的机会。
来了大皇子府上,就完全不同了。
如泥牛入海,势力滔天,且完全不将她放在眼里。
她隐约想着,为什么主子当初要非她入皇家。
难道,主子和皇家有什么瓜葛?
珍珠当然不会说,不仅不会说,连药给不准备给她。
既然静宜不留情面,她又何必对她心软?此刻她就想,快点逃走......
静宜有了防备,岂会让她逃脱了去?
几年之前,主仆俩相依为命。
几年之后,主仆之间却以命相搏。
终究是静宜更狠一些,手上发力,趁着珍珠不注意,一支金钗,狠狠钉入珍珠的脖颈。
一瞬间空气中弥漫着血腥气,鲜红的颜色顺着她的脖子,汩汩而出,把静宜的手,和地毯浸湿。
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第76节
珍珠来不及说几句话,死不瞑目地等着静宜,很快咽了气。
静宜背靠着门,缓缓坐在地上,细白的手指举起来,入目一片猩红。
大片大片的红色,和温热的触感,让她直犯恶心。
她往旁边挪了些,好似这般做,就能和刚刚发生的一切,划清界限似的。
她神志不清一般,低声呢喃。
“我、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
抬手触及脸颊,才及时醒悟这场争执的源头。
她往前爬了几步,忍着恶心和惧怕,珍珠身上四处摸索,终于找出一个她经常见过的小瓷罐子,还在同一个荷包里,翻出一个小印章。
印章上写着一个“寅”字,也不知和主子那头有没有关联。
静宜暂时顾不得了,飞快把东西收拾好。
站起身,盯着地上珍珠的尸体,眼神意味不明......
*
第二日,大福晋派了人打探静宜院子的消息。
“福晋,一切如常,奴婢去看过,发现侧福晋的脸,竟然恢复成了先前的模样......”小丫头语气惊诧。
香柳跟在大福晋身边做事,先前替嬷嬷跑腿,去过静宜院中。
当时她看得不真切,但是能肯定,侧福晋脸上并不平整,虽拿厚厚的脂粉掩盖住,也能稍稍看出端倪。
“哦?”大福晋这下真有些意外。
昨夜嬷嬷来报,爷并没有歇在静宜的院子里,还以为静宜脸被毁容的事,叫爷发现了,这才厌了她。
可从今日打探来的消息看,又不似这么回事。
嬷嬷的关注点和大福晋不同,她着重问了静宜的容貌。
“确实和刚入府时一般无二?”
瞧嬷嬷满脸严肃的模样,小丫头又仔细回忆一遍,才又重重点头。
嬷嬷眼神惊惧,看着大福晋的欲言又止。
大福晋会意,把一众丫头都挥退下去。
“如何?可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福晋,老奴是从宫中退下来的,您可还记得?”
大福晋点头,她如何会不记得?
嬷嬷是当初刚开府时,惠妃娘娘怕他们年轻不晓事,特意赐下来的。
一直尽心尽力,在大皇子府好些年头了。
嬷嬷看了眼大福晋的脸色,缓缓道。
“老奴从前在宫中,有个相处的极好的小姐妹,有一次奴婢亲眼见她的手,被碎开的瓷器划破了,可等第二日再去瞧......却又完好如初,连一丝异样都察觉不到。”
“那你那个小姐妹现在何处?还找得到吗?”
大福晋有些好奇。
若是能把这人找出来也不错,说不定能顺着这根线,扯出静宜身后的人。
大福晋可不会忘记,太子妃曾说过,静宜被夺牌子出宫以后,不管是太子妃还是石府,都不曾插手过。
那她是谁送入大皇子府的?有何目的?
嬷嬷遗憾摇头,“老奴的小姐妹没过多久便死了,死因不明。”
“老奴之所以提起这事,只因侧福晋身上的蹊跷,和多年前那小姐妹,何其相似。”
大福晋一时无言,心中却对石静宜越发忌惮。
这样来历不明,又深谙城府的人,留在大皇子府里,始终是个祸患。
尤其......
她将手贴在肚皮上,已经能感受到肚皮隆起,和时不时的胎动。
女子生产,险之又险。
哪怕为了孩子们,她也不能给石静宜任何喘息的机会。
“香柳,你去递了消息入宫,就说我有事求见太子妃。”
*
胤礽最近很忙,每日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呆在御书房里。
御书房里的奏折,几日下来堆积如山,人坐在书桌后面,不抬起头,压根看不见。
朝中事情不少,恰逢准格尔动乱,又要给江南修河堤。
康熙说撒手修养,便真撒了个干净,一心调养身体,再不过问。
若不是胤礽有上辈子的经验在,恐怕也要闹得焦头烂额。
他应付起来还算游刃有余,老三、老四两个就真惨了。
头一回接触政务,便要替皇阿玛下决定,无关痛痒的事,便也罢了,真关系的百姓民生,饶是他们二人是皇子,也不敢轻易下决定。
两人握了笔,埋首于书案,要事、急事,总要问过皇阿玛,查过资料,才能下笔。
胤祉从奏折山里抬头,脑仁突突疼。
“二哥,皇阿玛恢复得如何了?我感觉都半个月没回府了,再这样下去,皇子府大门朝那边开,恐怕都得忘记。”
他和老四过来,是太子点了,皇阿玛也为此还狠狠夸赞了他们二人。
一开始胤祉还挺兴奋的,心中有雄心壮志,非要替皇阿玛分忧不可。
随着时间一日日过去,他们几个几乎连屁股都没挪动过。
散漫惯了的人,骤然约束起来,能不烦躁才怪。
“哪有好几日,四日前不是回去过么?”
胤礽冷着脸,无情拆穿他。
才感受到为人父的喜悦,正父爱烂漫,他不也老老实实呆在御书房么?
胤祉还是苦着脸,“早知道老爷子抓壮丁,我上次就该多带几身换洗衣裳,多和福晋说说话。”
最难过的还不是回不去,最难过的是,他明明是个爱看书习字,附庸风雅的。
睁开眼,便是这个地方缺银子了,那个地方少米粮了......
全是些庶务,和他的气质不搭。
再者自他入宫起,实在是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早到晚,都在这奏海折山里头。
一丝喘息的空当也无。
就算他们是长工,也得有休沐的时候吧?皇阿玛明明已经大好......
胤礽下笔写下一个朱批,把这一本合起来,放在“已阅”那一类里。
眼见“待定”这一摞,又变得很高了,准备收拾一下,稍后给皇阿玛送去。
听见胤祉说的话,他头也不抬。
“你放心,宫中还不缺你一套衣裳。”
“便是这儿没有,吱一声,荣妃娘娘可立马派了人送来。”
胤祉:......
重点是这个吗?
老爷子醒了,他们不应该卸下差事,回家该干嘛就干嘛吗?
太子批奏折是应该的,人家将来要当皇帝啊。
他们陪着做什么?难道这些奏折,以后还要他们管?
年轻又过分天真的三阿哥,没想到他这时候竟然一语成谶,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见太子说不动,胤祉又去劝胤禛。
“老四、老四,你累不累?你三哥我,都快不行了。”
“每天一睁眼就是这事、那事,头疼的很,再忙下去,估计连我都要病倒了。”
胤禛比他还冷淡,目光始终落在手上,“三哥头疼便传太医吧,等我把手里这点东西看完。”
他对这些倒是很感兴趣,好不容易有机会接触这些,像是海绵拼命汲取水分。
奏折里面,是胤禛从没有考虑过的角度。
如果把大清比作一艘船,那皇阿玛就是船上的掌舵者,这船开得快不快,好不好,全压在皇阿玛身上。
可皇阿玛平日里处理的事情太多,太繁杂,底下人不乏欺上瞒下的。
胤禛翻了几本,隐晦的地方多少有些对不上。
他准备都挑出来,等下交由皇阿玛过目。
一个两个都低着头,下笔飞快。
倒好像他一个人是吃干饭似的,胤祉叹口气,加入看奏折的行列。
又一大波看完,案台上已经彻底放不下了。
胤礽干脆捧了一摞“待定”的,去找皇阿玛批阅。
这会儿康熙确实已经大好,前几日因着高热而有些消瘦,如今都已经养好了。
他穿着明黄色常服,站在御花园里,陪着宜妃四处赏玩的模样,一下年轻了好几岁似的。
两人回头见是太子,手中又捧着奏折,宜妃很有分寸地告退。
“皇上,您先忙,妾身去御膳房看看,午膳时给您加一些滋补的菜色。”
清穿太子妃的咸鱼日常 第77节
“也好,你去罢,稍后朕再传你。”
康熙笑得很和煦,头顶的太阳暖洋洋的晒着,觉得日子惬意的很。
见宜妃走了,才把目光扫向胤礽。
“最近如何?事情堆积地较多,可忙得过来?”
康熙站在花坛旁,漫不经心地捏着花瓣,余光却在观察胤礽的反应。
太子站得不卑不亢,身姿笔直,对于老三、老四两个陪着一起看奏折,也没什么微词,确实不是个专权独断的。
“回皇阿玛,有三弟、四弟帮忙,倒还忙得过来。”
太子说完这一句,便把手里的奏折捧过去给康熙。
康熙没直接拿过来,反倒找了个凉亭坐下,待梁九功端了茶来,才拿了奏折随手翻阅。
朝中的事情,说繁琐也繁琐,说不繁琐也不繁琐。
总归两件大事,其余的,全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重要的是如何和大臣之间扯皮。
太子这一点做得很好,回击的力度并不算大,却铿锵有力,许多朱批都直中要害。
康熙暗自点头。
待那一摞奏章翻阅完,脸上露出了满意之色。
“不错,很有长进,不骄不躁,很多事情便是朕亲自做,也不过如此。”
“待中秋过后,由你监国,朕再放心不过。”
胤礽把奏章接过来重新摆好,听见康熙这话,面露纠结。
“皇阿玛,儿臣、儿臣......”
“有话便说,在朕跟前何须吞吞吐吐?”
康熙拿了茶盏品茶,茶盖一揭开,袅袅茶香袭来,端得惬意。
胤礽沉默片刻,终于吐露心声。
“皇阿玛,儿臣想替皇阿玛征伐准格尔。”
实际上,在他和宁容说准备离别的时候,已经下了决断。
他还是想登大位,可除此之外,也想为百姓做些实事。
犹记得上辈子皇阿玛亲征准格尔,确实获胜了不错,但皇阿玛也受伤了。
并且来年准格尔又固态复萌,一直征伐了三次,才彻底击退对方。
换了他去,或许会和上辈子一样,或许会有所不同,连他自己也摸不清楚。
但既然能让百姓少受罹难,那他为什么不去做呢?
“胡闹!保成,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康熙放下手里的茶盏,正色道。
儿子想要保家卫国是好事,换了任何一个旁的儿子,只要有能力,他都不会阻止。
可太子不一样,他是大清朝的太子,代表大清的将来!
胤礽第一次提时,康熙并未放在心里,只以为他少年意气,不成想,他心里早就有了决断吗?
“求皇阿玛成全。”
胤礽抱拳,单膝跪地,一副康熙不答应,便不起来的架势。
康熙垂眸盯着他,眼神复杂。
他这个儿子,自小便懂事,等到大了,越发是皇子们的典范,就连朝中也多有赞誉。
恪守礼仪规矩,有勇有谋,文武俱佳。
他确实慢慢地,成为了康熙想要看见的样子。
作为一个父亲,康熙欣慰又自豪,总觉得太子长成这样,往后定能好好把大清江山延续下去。
但让太子替他出征,他心里却一万个不放心。
他语重心长,“保成,你的心意,朕知道了。待朕出征以后,好好替朕监国,旁的事情,无需多说。”
“皇阿玛!”
胤礽还要再说,康熙却已经叫他退下了。
“行了,近日你辛苦了,回去好好歇着吧,大部分政务已经解决了,其余细碎的,但让老三、老四整理便可。”
胤礽无奈,只得行礼退下。
他从没上过战场,所有一切于他不过纸上谈兵。
打仗不是儿戏,关乎千万将士的性命,皇阿玛不信也是理所当然。
但若是能说服裕亲王福全,或许又会完全不同。
胤礽生性固执,打定了主意便要往里闯。
既然皇阿玛的路子走不通,迂回些也无碍,索性离皇阿玛出征还有段时日。
*
毓庆宫。
大福晋难得造访,宁容陪着吃了茶点,又领着大福晋逛花园。
伺候的宫女们,远远跟在后面,不敢打扰两人说话。
阳光底下,花开得正盛,姹紫嫣红,即便秋日也不见丝毫败色。
大福晋却没多少欣赏的心思,她对太子妃观感一向很好,遂也懒得拐弯抹角。
“太子妃,我来找你并非为了赏花......是......”
待要说,便想到那日借着酒意撒酒疯,如今来竟还是为着同一人。
“是关于我大姐,静宜的事?”
她一来,宁容已经大致猜到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大福晋和她交集最多的地方,便是静宜。
虽然大福晋怀孕,暂时扳回一城,可怀孕本身,也是危机与机遇并存。
静宜的存在,大概会让大福晋坐卧不宁。
大福晋并未过多遮掩,见宁容问了,便爽快点头。
“太子妃有所不知,近些时日,我察觉到你这个姐姐,实在有些蹊跷......”
静宜不对劲,宁容一早就知道,但她并不知道静宜背后的人是谁,听大福晋这话,难道已经找出端倪?
她不动声色道,“何以见得?”
见宫女远远站着,四处无人,大福晋压低了声音,
“前儿,我身边的侍女去过侧福晋的院子里,恰巧看见她脸上的伤痕颇深。可奇异的是,今早再去,她的脸竟又恢复如初了。不瞒太子妃,饶是我也不曾见过这种仙丹妙药,她一个小小侧妃,困于府中,如何得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