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擎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如弓
立于敌楼之上,乐天俯视着城墙上督战队斩杀逃卒的一幕,丝毫不以为意:“只有见过血杀过人,才能让这些士卒生出斗志!”
说完,乐天瞄了眼立于身旁的李纲,心中微惊,这位李大人只是个文官,却是对战场上的血腥丝毫不以为意。
此刻,攻城的女真士卒将梯子竖到城头上,开始嘴里叨着长刀向上攀爬。与此同时,城头上宋军们搬起堆在城头上的滚木擂石与火油开始向下砸了下来
一场惨烈的攻城守城战拉开了序幕,可以说这一战是金人试探宋军战力的试金石,也是宋军试验金人战力的标尺。女真士卒拿出自己生平最大的战斗力,欲将城上抵挡宋军吓倒,而城头上宋军士卒也是凭着方才生出的斗志,与女真士卒拼尽全力一搏。
城下,渡过护城河的女真士卒将一架架长梯竖在城头上,随后嘴里叽哇喊叫手中挥舞着武器顺着梯子向城头上攀爬;城下,宋军士卒除了向下扔滚木擂石外,更拿着用带有铁钩的长竿,扣住女真人搭上城头的云梯,同时数名士卒合力猛的往前一送,一架爬满女真士卒的云梯从十余丈高的城墙上倒扣了下来,底下的女真士卒只是受了点小伤,上面的的女真士卒们则是惨叫一声,重者一命呜呼,轻者骨断筋折。
未待城上宋军士卒们松口气,城下侥幸存活的女真士卒将倒下的云梯扶起,再次树在了城头上。
“汴都城的城墙上就是一个肉碾子!”一直未曾开口的李纲开口道。
“有战争就有死亡!”乐天只是冷冷的说道。
女真人的战斗力不是盖的,不止是士卒训练有素,战术战法也是应用得当,虽然强攻之下虽然损失惨重,但城下的士卒立时看出守城宋军实战经验不足的缺陷,立时集中一众弓兵集中向城头一点猛射,一阵箭雨过后,城墙上守卫宋军伤亡惨生,有十几个女真士卒趁势突破了一段防守攻上城来。
看到女真人攻了上来,武松带着督战队迅速过去支持,在尊卑砍杀了几个女真士卒重新据城墙后,武松爆起了粗|口:“他娘|的,你们这群笨蛋,怎么只知道打城下的!”
很快有预备守兵来接替防线,杨志一边与欲登城的女真士卒搏斗,一边大声说道:“弩炮、床弩、弓兵,你们这些人都他娘|的瞎啊,都他娘的各司其职,弩炮、床弩打远,压制女真后继攻城力量,弓兵压制城下女真弓兵。”
武松再次大声叫道:“各司其职,出现伤亡预备队迅速接替战位,方才就是你们这些家伙乱了方才,才让鞑子得了机会攻上来城来!”
实战经验,是在血腥的战斗中积累出来的,在克服掉交战最初的恐惧,到被激起了士气,再到彼引配合由陌生到熟练,城头上作战的宋军渐入佳境。
射程最远的神臂弓构成宋军第一道防线,弩炮发出的石块与箭夭构成了第二道火力点,从城头上抛下的石块、滚木、火油构成了城下的第三道火力防线,好不容易越过前三道火力封锁的女真士卒到达城下,顺着竖起的云梯登上前去,要面对宋军由刀枪构成的第四道防线。
攻守愈发的惨烈,女真士卒们还从未遇到这么难啃的宋军,发起了呆性向城头攻了上来,同时无数人命在刀光剑影中消失殒落,城头与城下尸首堆积发山,鲜血将成河染成了殷红色,由于火油的泼洒,甚至空气中还飘浮着烤肉的香气,经风一吹,香气飘入汴都城内,惹的不少腹饥之人大流口水。
城内的人不大清楚,但在城上的宋军士卒却是清楚的很,这哪里是什么烤肉香气,分明是焦尸的味道。
太阳落下,夜幕升起。
汴都城的城墙上下一片火海。
中军阵中,完颜宗望面色阴沉,锐利的目光盯着远处的汴都城墙,面色越发的难看。之前有十几个士卒攻上了宋军城墙,心中不由一喜,认为攻破汴都在即,却没想到仅仅是数息的时间,攻上汴都城头的女真勇士们被宋军劈了下来。再往后,宋军开始形成远近相交的火力防御线,令突破到汴都城下女真士卒越来越少,再没有人攻下宋军城头。
“传令下去,鸣金收兵!”虽然宗望从心中不甘失败,但还是咬牙传令下去。
心中略做合计,前后不过一个半时辰,做算着损失了足有数千人马,东路军整支麾下队伍只有六万人,一个半时辰内便少了半成,孤军深入宋境无援,这损失是宗望不能承受的。
更令宗望气怒又惊又怕的是宋军展现出的战斗力,若是宋军保持有这般战斗力,女真人根本无法入主中原。
……
清脆的鸣金声传彻四野,女真人丢下一地死尸向己方大营退去。
“金兵败了!”
“金兵败了!”
……
看到金兵退去,城头上的宋军士卒们兴奋的大叫了起来。
“乐公爷,女真人退了!”乐天身旁的李纲也是兴奋的大声说道。
此时的乐天面色依旧淡定异常,只是吩咐道:“快些去清点伤亡!”
“快些派人去宫中与陛下报捷,随之清点下战果,也一并呈上去!”李纲与旁边随行的校尉说道。
……
“这些像绵羊一般的汉人,今日怎么这般能打?”中军营帐,阇母回到帅帐气愤的说道。
没理会阇母,宗望只是问道:“这一战我们损失了多少人?”
“死伤加在一起足有三千余人!”知枢密院事兼领汉军都统的刘彦宗回道。
这时郭药师笑道:“王爷莫要耽忧,宋人不过是做困兽斗,拼死挣扎罢了,今日我军劳师远来,将士们尚未得休整便大力攻城,实在有些勉强,待明日白日间我军挥师再战,那宋人皇帝鉴于我军天威,定会献城来降!”
“报……”就在这时,有校尉来报。
“何事?”宗望问道。
那进帐的女真校尉禀道:“王爷,我等奉王爷之命,去往南朝设于汴都西北牟驼岗的天驷监,只见那里早己化成一地焦土,饲料化为灰烬,蓄养在那里的马匹更是不知去向!”





擎宋 第938章:金人的阴谋
金人是可以被打败的,面对箭矢弩石,也一样会怕死,一样会胆怯仓惶的后退……
得到金人被击退的消息,整个汴都为之一振,多日弥漫于朝堂上的阴霾被一扫而空,汴都百姓们更是将连年关都不想放的爆竹拿出来放了一通,来庆祝这难得的胜利。
金人停止了攻击,城上陷入到寂静之中,金人派出小队来城下收敛死难士卒的遗体,同时城上的宋军也将那十几个攻到城头死难的金兵尸首抛了下来。汴都处中原腹地,多善男信女,城上士卒在清理完战场后,有人开始颂起了经文,无论是死难的宋军还是女真士卒均超度了一番。
……
金人中军大帐,完颜宗望、阇母、刘彦宗、郭药师等人齐聚其间。今日攻城的金兵士卒再次被汴都城头上的宋军一顿箭矢、擂石砸了回来,几日来折损近万人马,令宗望一众人眉头紧锁。
宗望原打算以奇兵突临开封城下,宋廷君臣惊慌失措和援军没有到来之际,一举攻占开封,灭望南朝,却没想到会在汴都城下受挫,使自己的计划落空。
看着众将,宗望问道:“据俘虏言汴都城内有十万人马,我军数次攻城不顺,诸位可有何办法?”
阇母说道:“当初听闻宋人换了皇帝,我军便应止兵,以战令金人割地献银求和,狠狠敲他一大笔金银再行退兵!”
原本想将宋军设在牟驼岗天泗监马匹做为首功献与金人,没想到却提前被宋人毁了去,急于表现的郭药师忙进言道:“王爷莫要心急,宋人懦弱,王爷不见当年宋人与辽人打羸了,也不是签下了每岁入贡的澶渊之盟么,所以便是他们打羸了汴都的保卫战,也会效仿他们真宗皇帝从前那般,以屈服换取太平!”
“郭将军所言甚是,依南朝皇帝一家那般祖传的软骨头品性,早晚会向我大金求和的!”辽知枢密院事刘彦宗从旁说道。
宗望将目光投向郭药师:“那郭将军的意思是?”
郭药师谄笑着说道:“王爷将军中人马一字摆开,将汴都围将起来,只需这样僵持,再派人与宋朝言称议和,宋朝皇帝必会主动答应,到时还不任由王爷开价!”
闻言,阇母连连摇头:“几日下来,我军损失甚众,以所余的五万多人马围困汴都,万一城中宋军驰出突袭,我军人马分散到时又如何防备拒敌?”
郭药师忙说道:“王爷还记得去岁十月,我大金分兵两路攻宋,攻入宋境后南朝君臣居然还遣使请求退兵,无知幼稚之至,现下我大金我兵临城下,以宋人皇帝那软骨头的品性此刻只要王爷开口说议和,他们巴不得求和,更怕惹得王爷不高兴再次攻城,又哪里敢主动偷袭。”
“说的有道理!”宗望连连点头,当想起手下的这点兵,又连连摇头:“只是以区区五万余人来围偌大的汴都城,实在是捉襟见肘,此次我等实是轻视南人了!”
郭药师继续进言道:“王爷,宋人皇帝躲的过初一却躲不过十五,此次我大金攻宋准备不足轻视了南朝,醇正路兵马又被牵制在了太原城下,待狠狠的敲上一大笔议和金银后南撤,待今岁秋季我大金准备充足,战马膘肥的时候再南下,定能一举灭掉南朝!”
宗望沉默了下来,思虑良久之后,才点头道:“就依郭将军之议,派使者去汴都议和!”
……
一连数日,金人没有攻城,汴都城处于短暂的平静之中。
“金人在城外,这不打不和好几日了,到底在打着什和鬼主意?”城头上有宋军士卒叫道。
城头上的另一个士卒也是跟着叫道:“也不知道上头是怎么想的,就任由着金人围着汴都城,我等冲出城去厮杀一番,定能将金人杀个片甲不留!”
又有士卒指着驻扎在城外的金营,叫道:“憋屈死个人,看城外那稀稀拉拉的军营,就那么几个女真人,居然围住了汴都城,我汴都城中有百姓一百五十万,有禁军十万,只需征发些有血气的男儿,杀光这些鞑子兵根本不成问题!”
“说的不错!”
“就是!”
……
立时间,城上守军群情激愤起来。
“都瞎嚷嚷个什么,上头想的不比咱们精细!”听到士卒们叫嚷,有守卫校尉出来训斥道,随即面色一冷:“谁若敢再乱嚼舌头,军法处置。”
箭楼之上,宇文虚中望着远处的军营,说道:“李大人,我军抵挡了金人数次的进攻,一扫之前心中阴霾使的军心大震,现下下边士卒群情激愤,此时金人为了围城兵力分散,若是我军此时出城强攻,金人必将溃败北归。”
李纲摇头道:“乐公爷所议甚好,然用兵之事不以乐某一人所决策,还要经枢密院同意尚可执!”
乐天不言,只是着军营,许久之后才开口道:“金人乃久战之师,军中将领在这军熬打个个用兵如神,如今以五万人马就想困住汴都,不是狂妄自大,就是心怀阴谋!”
就在乐天话音落下之际,只见金军营赛中有一骑疾驰而出,手持一杆使节用的旗帜向汴都城下驰来。
城头上所有人都看到金营有人驰来,直到那一骑驰到汴都城下,有守城士卒引弓喝道:“来者何人,若再不停下,我等射箭了!”
那金营驶出的骑兵于城下勒马,晃着手中的旗子高声叫道:“我乃我家王爷派来的使者,递交书信要与南朝议和的!”
“使者?”守城的宋军士卒彼此对视了一眼,以下面说道:“你且等着,我等去我上头禀报!”
“议和?金人打的什么鬼主意?”箭楼上的宇文虚中听的清楚,不由说道。
“什么主意?”乐天冷笑:“金人无法攻下汴都,此时无非是仗着威势恫吓,想狠狠的敲上我大宋一笔,然后撤军!”
李纲思虑片刻,言道:“此事非同小可,我马上去禀报朝廷!”
“慢着!”乐天阻道,问道:“李大人的主张是战是和?”
“战亦可,和亦可!”李纲言道,又言:“战,李某看出我大宋男儿均是血性好儿郎,虽疏于操演阵仗,但只要血性尚存,只要细加操练用不了多久我大宋士卒丝调不逊他金人半分,战必胜;和,金人若提出乖乖的退出我大宋境界,和不失为上上策。”
不再多说什么,乐天只是叹道:“若我大宋朝堂上的这些官员有李大人半分的血性,也不至于会有金人入寇的局面!”
……
“金人要遣使议和!”赵桓惊喜道。
“是的,陛下,金人派一骑持使节旗子送书信前来!”李纲忙上前说道,同时将书信拿了出来。
“快快呈上来!”赵桓大喜,命道,又与李纲道:“李爱卿近来辛苦了,率领守军连续击退金人攻城,可谓居功甚伟。”
说完,赵桓拆开书信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赵桓放下书信,一旁身为宰相的李邦彦忙问道:“陛下,不知这书信上写了什么?”
“金人说要我朝遣使去金营议和!”赵桓言道,目光扫过殿中一众群臣,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朕派谁去金营议和为好?”
去金营议和,与羊入虎口又有什么区别。众臣闻言,皆是不语。
就在百官无人能应之时,李纲上前拜道:“陛下,臣去金营议和!”
“陛下,臣以为李大人不适合做这去金营议和的人选!”就在李纲话音落下时,张邦昌上前言道。
群臣将目光投了过去,赵桓说道:“张卿家,说出你的理由!”
李纲也是将目光投向张邦昌,神色间略有不满。
张邦昌言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性格过于强硬,只性议和不成,更是会使兵燹加剧!”
“臣附张相公之议!”张邦昌话音落下后,李邦彦也是跟着说道:“议和需绵柔之人应对,李大人性格太过刚烈,断然不会向金人妥协!”
“二位爱卿所言不错!”赵桓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李纲道:“朕觉的由卿来守城最为合适,至于议和的使者,朕另行选派他人前往!”
李纲面带急色:“陛下……”
赵桓将手一摆,阻止道:“李卿莫要多说,我意己决!”
乐天立于殿中,一直不发一语,因为乐天知道,赵桓并不向自己请教问题,事事将自己边缘化,自己只是仗着一品公爵的官身立在百官的前列而己。心中更是看的出来,当听闻金人议和的消息时,赵桓眼中兴奋至极,显然是主张议和的,甚至可以为了议和,做出极大的让步。
亡国之君,就是亡国之君,乐天不禁暗暗摇头。
阻止过李刚,赵桓将目光投向所有臣子问道:“众位爱卿觉的,这议和的使者由谁来担当最为合适?”
议和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稍有不慎便被人骂个狗血淋头,被骂做卖主求荣,谁双肯去。百官彼此对视,皆不言语。
就在百官不语之际,被赵桓罢了相位,急于向天子表忠心的白时中忙出列道:“陛下,臣推荐一人,中书舍人李棁性格绵柔,且善于言辞,臣以为由李棁担当使者前去议和最为妥当!”
李邦彦思做思量,也是上前拜道:“陛下,臣也认为中书舍人李棁适合此人选!”
李纲上前奏道:“陛下,城外只有五万金兵,而我大宋汴都城内有十余万精兵,此外各地勤王之师马上来到,定可一举灭掉来犯之敌,又何苦来议和?”
“陛下,李大人所言甚是,区区六万金兵,不到三日便被我军灭去一万,照此下去金人何足为惧!”这时乐天上前一步拜道,又言:“只有将金人打痛了打怕了,金人才会惧怕我天朝,正所谓以战促和,不得不退兵北归,不敢再对我大宋有非份之想,更不敢对我大宋提出任何无礼的要求。”




擎宋 第939章:议和(上)
见乐天、李纲二人反对议和,唐恪上前奏道:“李大人、乐侯爷,如今是金人上门来求我大宋议和,而二位大人却还要再兴刀兵之举,不止是视将士生命于儿戏,难道更是想置陛下于危局?”
身为执宰的张邦昌,这时也是上前言道:“金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极高,更有‘金兵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说话,何况偌大的一个辽国都被金人灭掉,我大宋将士战斗比及辽人尚有距离,更不要说是金人,所以限于我军战力,故而臣赞同与金人议和!”
做为主和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邦昌,拿起了金人战力说事。
待张邦昌奏过,新任尚书左丞耿南仲也是上前拜道:“现下金人提出议和正是时候,若围攻太原的金人西路军来至汴都,两军合于一处,我大宋危矣!”
几位执宰进谏过后,朝堂上乱成了一片,显然百官们是在为是和是战而展开讨论。
“臣等附议!”
……
半刻钟之后,有不少官员开始上奏,表示赞同议和。
见张邦昌、白时中、唐恪等一众执宰主张议和,朝中一众随风倒的官员连忙向哲宗赵桓拜道。
看到如此多的大臣支持议和,赵桓立时如有了主心骨一般。
见到大部臣子支持议和,李纲面上立时变色,向上拜道:“陛下,金人贪得无厌,纵是今岁议和退了去,难保金人明岁不会毁盟再次攻来,到时我大宋又如何处置,陛下请三思呐!”
说到此处,李纲目光扫过一众朝臣,面上带着愤意:“诸位大人只知金人退去,便可保自家平安,但诸位大人可曾为大宋的将来想过?眼下金人孤军深入,正是消灭其的大好时机,若我等在处于优势之下放走金人,将来定会追悔莫急。”
“李大人说的甚是有礼!”李纲话音落下时,最早带兵进城勤王的徐处仁出列,向上拜道:“陛下,金人狼子野心比契丹更甚,万一我大宋答应金人议和,这些金人势必对我朝提出苛刻条件,我大宋若应了金人苛刻条年,每岁供金人金银,无疑是等于资敌,出钱给金人来屠杀我大宋的百姓、士卒!”
徐处仁话音落下,朝堂上一阵震动,百官更是议论纷纷,显然徐处仁说的没有错,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输入辽人金银丝帛,无异于是变相资敌。
乐天上前拜道:“陛下,金人生于蛮荒不识书不识礼,不事耕种,不事桑麻,怕是连治国之道为何物皆不知,而近来几年北国屡生冻灾,粮食更收,每岁饥饿冻馁致死者甚多,金人粮食尚不能自己,又谈何兴旺,这几年金人皆是依仗掳掠辽人支持国库开支,但此法终不长久,若我大宋不与金人财物米粮,年久金人无力支撑国库开销,其必败亡!”
乐天说的没有错,金国在立国之初,家国财政来源是建立在以掳掠为主的战争经济之上,通过灭掉辽国与对宋发起战争,在中原掳掠来的财物来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
即便后来历史上的金国完成对淮河以北,原是汉人地界的中原统治,但其落后的奴隶制与封建制混合怪胎形社会体系,怎么能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再加金国历代奴隶制君主满脑子崇尚暴|力不懂经济,不懂休养生息,只知压迫剥削百姓,使金国立国百多年战争充斥着整个历史,根本就没消停的时候。
甚至没有南宋每年贡来的岁币,金国朝廷不知会是一副什么惨相。但金人皇帝却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没钱了可以去南面汉人那里抢嘛。
乐天的话,立时引来百官一阵交头接耳,这几年金人灭辽之后,金国多有饥荒,不时会来宋讨粮。从个这角度上来说,乐天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就在百官交头接耳之际,身为宰相的李邦彦开口道:“乐公爷,李大人,徐大人,汴都安危干系到陛下安危,更干系到我大宋江山社稷,三位莫非为了个人建功立业,而将陛下置于险地而不顾!
再者,只要金人退兵,解了眼前燃眉之急,我大宋整修武备,到时与金人一搏,未必没有胜算……”
听主战派与主和派吵成一团,赵桓头大的要命,立时打断道:“好了,你们莫要再争吵了,朕意己决,明日派使者出城与金人营中议和!”
“陛下……”
李纲、徐处仁等上前欲劝。
赵桓将袍袖一挥:“莫要多说,朕意己决!”
李纲、徐处仁等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眼中尽是无奈。
此时的乐天不语,也不会出言再劝,历史上的这位钦宗皇帝本就个优柔寡断没有主意的投降派,又岂是自己能规劝得了的,自己劝两下也不过是为了于青史上留下自己的清正形像罢了。
而且乐天更清楚,自哲宗继位以来,因为对赵桓有拥立之功,朝中主战与主和派也保持着一片和气,但今日关于议和立时让两派泾渭分明起来,之间的矛盾立时浮出水面,变的尖锐起来。如果说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朝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新旧两党的党争,现下哲宗朝的矛盾就是主和与主战两的争斗。
这时唐恪上前拜道:“陛下,此次议和的正使己经挑选完毕,但还要有一个副使一同陪伴前往!”
听唐恪禀奏,赵桓点头:“唐卿所言极是,为表明我大实对议和之事的重视,自然要选派一名副使!”
依朝中惯制,凡有出使大事,有正使自然要有副使,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二人间也好相互商量一番。
“陛下,臣推荐宗正少卿宗充任和议副使!”这时御史大夫陈过庭拜道,又言:“陛下,本朝吕老相公曾赞宗泽‘可谓国尔忘家者’,故而臣觉的宗泽充为议和使的人选极为合适。”
目光投向百官,赵桓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李邦彦立时拜道:“陛下,臣也觉的这位宗大人做为和议副使合适!”
在百官看来,金人凶狠,去金营议和与去送人头没什么区别,谁也不想这样的差事落在自己的头上,有人举荐,自然是全票支持。
1...416417418419420...4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