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临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石
“算我一个。”
白宣扭头一看却见来人是嬴政。
白宣:“小政,为何不睡?”
嬴政:“天都快亮了,我来替你。”
白宣:“以后要说寡人。”
嬴政:“在大兄面前还不习惯这样自称。大兄,甘罗找过我了。”
白宣嘿嘿一笑问到:“他说了什么?”
秦·君临天下 第171章佩服你的自绿
这一晚的咸阳城内有很多人家都是彻夜灯火不熄,吕不韦的府上也是如此。
到白宣身边的人不少,去吕不韦府内的人更多,以至于吕俯彻夜不能关门。待到黎明时分,吕不韦才有了片刻可以休息的机会。但此时吕不韦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即便是一夜未眠他也丝毫没有感到疲倦,因为吕不韦太兴奋了。
想想也是,吕不韦出生于商人世家,靠往返各地、贱买贵卖、赚取差价的方式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当时豪富。着巨额的财富几辈子也花不完,换作一般人应该知足了。但吕不韦却十分苦恼,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却和他的财富数量根本就不成正比。
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你拥有多少钱就拥有多大的势,这是一个千金之富不如一爵之贵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君主为了维护统治,实现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力贬低商人地位,即使你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但你的身份任然是庶民。不要说高官贵爵,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士(地位处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人)也比一方富豪地位高得多,哪怕这个士穷的吃不上饭,但是在遇见富豪的时候,那富豪也得恭恭敬敬的给这个士让路,尊卑高下立现。
这种财富和地位的极端不对称让心高气傲的吕不韦心中萌生出了大胆的想法,他要改换门庭,要成为贵族要成为人上人。可是这个时代的的贵族大多是实习的,除非吕不韦有军事方面的杰出才能,或者才华横溢名传天下,否则凭他一个商人出身的人这辈子都别想迈过从庶民到贵族这道门槛,这似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人试过,但成功的几乎没有,然而吕不韦却做到。
用现代的话来说,吕不韦是华夏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也是投资界最牛的天使投资人。他以“一千金”的成本价,经过一系列运作,赚了一个“国”的收益,在他之后的数千年里古今中外还有哪个商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吕不韦的这次极其成功的投资其实就是,“谋国”。成功的人都有不同之处,吕不韦和普通商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极具政治头脑,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商贾的身份让他经常周游各国都城,让他的眼界逐渐开阔,他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而这些人给他提供了各国的信息,甚至有时会有劲爆的宫廷秘闻。在这些信息中,吕不韦不断地寻找机会,不断地筛选和寻找自己的投资对象。终于,他选中了子楚。
当质子时期的子楚可谓穷困潦倒,无论从哪方面而言,子楚似乎和大秦王位根本沾不上边儿。但是,吕不韦却一眼看中了子楚,吕不韦也是非常有魄力的,不仅大笔的投入了金钱,甚至连自己的情人赵姬都给了子楚。经过一番运作之后,子楚成了秦王,吕不韦成了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相。
子楚的命好,他爹登基三天就驾崩了,子楚顺利继位。而吕不韦的命更好,子楚当了三年秦王也驾崩了,于是大秦实际的掌权人就成了吕不韦。从一个商人到一个强国的实际操控者这之间的差距就好比是从地球到月亮那么遥远,但是,吕不韦居然做到了。用古人的话来讲这就叫时也、命也、运也!
秦庄襄王子楚驾崩时年仅三十五岁,而此时的吕不韦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个年纪正是一个男人阅历最丰富也是最具有智慧的时期,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可没什么退休一说,如果不出意外吕不韦在国相这个岗位上是可以一直奋斗到死的。吕不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他年轻时代的愿望,人生得意莫过于此,他怎能不兴奋,他那里还睡得着觉。
睡不着觉咋办?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的兴奋和别人分享,但这些事吕不韦是不会和华容分享的,因为华容现在已经没了当初刚见到吕不韦时的那种雍容华贵和聪慧狡黠。吕不韦喜欢的就是那种向狐狸精一样的又媚又狡猾的女人,因为他觉得只有征服这样的女人才会显出他的智慧和手段。可如今华容不行了,不只是容貌上的衰老更因为丽荣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如今华容在吕不韦面前已经变成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女人。这就是身份地位的变化带来的结果,即便是夫妻之间也是一样的。
华容不行自然有人行,这个人就是崔姬,那位吕不韦从东周君姬杰手里抢过来的绝世美人儿。如今的崔姬恰如绽放的芍药正是颜色正好的时候,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让吕不韦甘之如饴。最让吕不韦喜欢的还是崔姬的学识居然不比世家大族的贵女们差,也许是跟过东周君的缘故,崔姬在见识上要比一般的女人强太多了,年轻美艳学识渊博,能贤淑能魅惑,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呢?于是,吕俯的人私下里管崔姬叫做“小夫人”,地位直逼吕不韦的正妻华容。
此时此刻,吕不韦把香肩半露、玉体如酥,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的崔姬抱在怀里尽情地倾诉,吕不韦把自己的过往经历滔滔不绝的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崔姬,包括他、赵姬和子楚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一点没落的告诉给了崔姬。
吕不韦摇晃着崔姬。
“宝贝、心肝儿,我说了这么多你听见了没有,为何不出声?”
崔姬毫无反应,吕不韦低头一看只见崔姬发出匀称的呼吸声显然睡得正香。吕不韦先是一愣,他想把崔姬弄醒然后在从头到尾把自己的光辉业绩再说一遍,但他却及时控制住自己的兴奋。
吕不韦把嘴贴到崔姬耳边小声说到:“你就是个聪明的,没听到也好,免得将来有人借此生事的时候我会怀疑是你走漏了消息。如此甚好,甚好,睡吧。”
吕不韦轻轻将崔姬放倒在榻上,又为她盖好了锦衾之后,本要离开又被崔姬那妩媚的睡态所吸引禁不住爱抚了一番。
“师尊,天已经亮了,该去上朝了。”
甘罗的声音传了进来,吕不韦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床榻走出卧室。当吕不韦将门关好之后,榻上的崔姬缓缓睁开了双眼。
甘罗:“师尊难道一夜未眠?”
吕不韦:“睡不着哇,先王一去各种事物都压在为师肩上,难啊!”
甘罗:“师尊所言之难,究竟难在何处?”
吕不韦:“为师心中的顾虑难道你不知道吗?”
甘罗:“昨夜弟子见了大王,大王说要去九嵕宫居住,在那里听政还要到九嵕书院读书。大王还说,白宣会在九嵕书院设置军帅府今后大秦将士皆听军帅府号令,这件事白宣和大王商量过,大王准了,正命黄皓治印。师尊,白家大兄身份尊贵已经在师尊之上,如今他主动退让表明无心和您相争,师尊可以放心了。只是弟子觉得,大王居九嵕宫似有不妥,不知师尊意下如何?”
吕不韦呵呵一笑说:“觉得不妥就对了,白宣和为师原本同气连枝亲如一家,先王一道遗诏就让我俩心中有了裂隙。先王此举就好似把两只刺猬放在一个笼子里,一只刺猬想多占地方就必须去挤另一只刺猬,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两只刺猬都有刺,都能扎到对方。为了不挨扎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互相排挤,最好相互间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我还为此事烦恼的时候,白宣做了他应该做的,尽了一个做弟弟的情义,也是一个盟友应有的举措。白宣,还是那个白宣。他把大王弄到九嵕山去却有挟天子令诸侯的嫌疑,但也不排除他有把大王作为依仗的打算。”
“为师长为自己奇货可居之举而自得,实际上白宣和大王的经历与为师和先王有异曲同工之妙。设立军帅府为师没有异议,至于大王暂居九嵕宫听政嘛,且先看看再说。”
甘罗:“师尊,其实弟子觉得白宣礼让在先,师尊也用有所表示。赵国有将相之和,难道我大秦就没有吗?”
吕不韦击掌大笑说:“哈哈哈哈,好一个将相之和。之前白宣对为师都是鼎力相助,这一次他又礼让在先,那为师让他一回又何妨。他是做在暗处,为师却要登门拜访。为师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为师的胸襟和气度。”
甘罗:“师尊所言极是,弟子愿为前驱。”
吕不韦:“你不要告诉他,就当这次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一个游戏吧,无伤大雅的,白宣也不会说什么的。”
“甘罗谨遵师尊之命。”
吕不韦想的挺好,然而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想要达到吕不韦预期的效果去白家庄园是不行的,必须去武安君府才行。武安君府在咸阳城内繁华地段,吕不韦登门拜访自然会有很多人看得到这效果就出来了。但是现在正在国丧期间,白宣还在宗庙那里没回家,一切只能等到先王下葬之后再说。
大秦宗庙,白宣更衣之后正走向灵堂,路遇一个小宫娥。这小宫娥大概是钢筋宫一见大秦最年轻最帅气的君侯朝她走过来,小宫娥慌得赶忙跪倒在地打算行礼,不料动作大了些整个人趴在了地上好巧不巧的正好抱住了白宣的靴子。
小宫娥:“君侯饶命,奴婢知错啦。”
白宣扶起小宫娥说:“不必惊慌,去吧。”
“谢君侯,奴婢告退。”
小宫娥走后,白宣走到僻静处展开手掌,掌心里有一个布卷,白宣看过之后呵呵一笑自言自语到:“吕兄,小弟很佩服你的自绿,呵呵呵。”
秦·君临天下 第172章亲疏有别
秦王子楚驾崩,除了秦国臣民要服丧之外,还要禁止一切娱乐宴饮乃至婚嫁活动。除此之外还要由各国使节前来吊唁,这其中来的最快的是魏国和韩国,这两国如今都在大秦兵峰威逼之下,犹如被大秦这只猛虎按在爪下的两只羔羊,情势危如累卵。再加上五国联军败于函谷关前,联军统帅信陵君魏无忌战死疆场,如今魏韩两国根本没有半点胆量对抗大秦,两国国君听闻秦王子楚驾崩的消息之后立刻亲自赶往咸阳祭奠秦王,这个态度够谦卑,简直不把自己当一国之君而是直接将自己的身份等同于大秦附庸。
除了魏韩两国之外,赵国、燕国、楚国、齐国也都派出了一支使团,如此一来关东六国的使团齐聚咸阳。六个国家各自抱着自己的目的,魏韩两国目的相近为的是自保,而其他四国的目的有很值得推敲了。
赵国的使团中有一个特殊人物,此人就是大秦太后赵姬的义父赵庞。而使团的首脑人物正是赵姬、嬴政、白宣、吕不韦乃至死去的子楚的老熟人,赵国大夫公孙乾。
赵王派这二位出使大秦也算是费尽心思了,遍数关东六国能同时和秦王嬴政、太后赵姬、大秦相国吕不韦、大秦太尉白宣关系都不错的也只有公孙乾了,赵王不派公孙乾来大秦实在是白瞎他这个人才了。至于派赵庞来,自然打的是后宫亲情牌,毕竟赵庞从理论上算是赵姬的义父,在实际上也是帮助过赵姬和嬴政的,有这份情意在有些明面上不好说的话不好办的事,就可以让赵庞私下里找他那当了太后的义女帮忙啊。
赵王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而事实也证明赵国使团到了咸阳就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赵庞在第一时间被接近六英宫见了太后赵姬还有太王太后夏姬(子楚的亲妈,嬴政的亲奶奶)。而公孙乾非常荣幸的受到了还没正式登基的秦王嬴政,大秦最有权势的两位大臣以及辅政大臣的接见,这在各国使节中是头一份,直接就把兴冲冲而来的燕国使团的热情打消了一半。
燕国使团的规格在关东六国中位列第三,第一和第二是魏韩两国,因为他们的王自己来大秦吊唁了因此规格最高,燕国使团的首脑人物是燕太子丹,姬丹身为一国储君资格比魏王和韩王要低一些,因此燕国使团的规格在六国中名列第三。
魏韩燕三国使团来到咸阳之后本以为会是第一个受到秦王接见的,没想到却被赵国抢了先。魏王和韩王还好,嬴政就算最后一个见他俩这二位也不敢有半点怨言,可是姬丹心里就不好受了,要知道一直以来姬丹都在劝他父王燕王喜和大秦结为同盟,而燕王喜却不听姬丹的在魏无忌召集联军对抗秦军的时候,燕王喜想都没想就出兵抗秦,函谷关一战结果不言而喻。好在大秦对燕国还算客气,燕军的死伤是五国中最少的,战后的燕军也被秦国释放回国。如此做法让很多燕国将士对大庆的态度和观感有所转变,燕国内支持太子丹的人也越来越多,这让太子丹更加坚信了燕国和大秦结成同盟的信念,也更加期待能够实现他和嬴政在邯郸城头山许下的誓言。
但是,事实犹如一瓢冷水泼在了姬丹的头上,嬴政第一个见的不是他而是赵国的公孙乾还有那个满身肥肉一脸铜臭气的赵庞,这让姬丹感觉有股说不出来的愤懑。他不想看诚惶诚恐的魏王和韩王,他拉着高渐离的手,领着使团转身回了馆驿。
气愤不已的姬丹一脚踹开自己住处的门,却不料门里站着两个人。姬丹发觉这俩人很是眼熟,但一时之间有想不起他是谁。
“太子别来无恙,白家宰徐安拜见太子。”
“中车府令赵高,拜见太子。”
高渐离一步窜到徐安面前惊喜的叫到:“你是一剑君,太子,你还记得一剑君吗?”
姬丹:“当然记得,当你一剑君乃是秦王政府中座上客,这位中车府令当年是秦王政的车僮,不想今日也是大秦官吏了。”
赵高:“太子方才似有怒气,不知是谁惹了太子?”
姬丹:“这个,孤见那魏王和韩王的样子有些来气,不愿和他们为伍故此生气。”
赵高:“呵呵,太子此番托词实难服众,臣下明白太子为何恼怒。原本大王是要第一个见太子的,但却被我家君侯劝住。君侯有云,莫让小丹成为众矢之的。太子可曾明白我家君侯言下之意?”
赵高的一句话就让姬丹满心的愤懑瞬间化为乌有,笑容浮现在姬丹脸上。他一把抓住赵高的手问到:“孤,自然明白,只是孤想快点见到阿政。”
徐安呵呵一笑说到:“大王、相国和太尉早有安排。在下就是来接太子到九嵕宫去住的,咸阳这里留下副使吊唁就好。”
赵高:“九嵕宫就在九嵕书院之侧,君侯衙署大秦军帅府和书院一左一右拱卫九嵕宫。大王亲政之前将会在九嵕宫内听政,九嵕宫和九嵕书院同时落成,大王还没住过,就先请太子居住。太子,大王要臣下问太子一句话。阿丹,可还记得邯郸城头你我的誓言吗?”
听到此处姬丹的眼泪扑簌簌落下,一旁的高渐离已经哽咽的难以开口说话。
姬丹:“阿丹记得,阿丹不会忘。赵高,徐先生,孤这就跟你们走。”
嬴政的安排让姬丹的热情再次点燃,他和高渐离坐上赵高安排好的车带着两百侍卫直奔九嵕宫而去。这一路上,姬丹和高渐离兴奋的一路不停地说话,赵高不时将茶水送进车内,每走十里还要停下歇歇,一副唯恐将姬丹和高渐离累坏的架势让姬丹和高渐离从心里感到了嬴政的善意,因此也就不急于见嬴政了。
就在姬丹前往九嵕宫的同时,大秦章台宫响起了黄崆那嘹亮的喊声。
“王有命,请赵国大夫公孙乾及赵国使团觐见,奏礼乐!”
新任少府令黄崆喊声刚落雅乐声起,公孙乾伸开双臂让老管家公孙缺钱给他整理好衣冠之后,公孙乾将勿板抱在胸前问公孙缺钱:“缺钱啊,今天这一幕告诉我一个道理你知道是什么吗?”
公孙缺钱:“莫欺少年穷。”
公孙乾摇摇头说道:“非也,它告诉我一个道理,凡是和白宣关系好的人一般都会有非常好的结局。什么识人之明什么慧眼识珠什么奇货可居,老夫只需结交白宣一人就什么都有了。记住,不管以后遇见谁你都要大大方方的告诉他,大秦君侯是你家家主的兄弟!”
公孙缺钱:“家主,今时不同以往,人家能认咱吗?”
公孙乾:“大不了咱家今后和白家的生意他七咱三,吃亏是福。”
公孙缺钱:“还是家主想得开,要不以后家主对别人说白宣是我哥如何?这是多么霸气的一句话哇。”
公孙乾低头想了想说:“唉,实在拉不下脸来,改成我是白宣他哥好啦。”
“家主英明。”
黄崆:“咳咳,公孙大夫大王等你觐见呢。”
公孙乾:“下臣公孙乾觐见秦王!”
黄崆:“公孙大夫,那是卑下喊的,您自己怎么喊出来了。”
公孙乾:“老夫见你很忙,帮帮你哈哈哈哈。”
黄崆也是服了这位自来熟的赵国大夫,既然人家自己喊了那就按照礼节请他进殿呗,少喊一句也不会死人,大王是不会怪罪的。
大殿内一片缟素,大秦群臣身着素袍跪坐两侧,王座之上一身孝袍的嬴政正襟危坐,左右两侧稍低一些的座位上分别是白宣和吕不韦。吕不韦是大秦国相因此位于嬴政右侧,白宣位于左侧。
公孙乾紧走几步跪倒在地行礼之后说到:“下臣公孙乾拜见秦王。”
嬴政:“公孙大夫免礼,赐坐。”
公孙乾谢过之后起身抬头看去,只见王座之上的嬴政面目俊朗眉宇间英气逼人,吕不韦虽然已经不年青了但那气质和从前在赵国时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让公孙乾激动的却是白宣,当年那个死里逃生的白家子如今已经高居君王之侧,成为赫赫军功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
看到此处公孙乾不禁有感而发:“多年不见大王已经脱胎换骨,再不是丛台上的那个顽童了!”
嬴政笑了,他一伸手说到:“黄崆,请大夫坐到寡人近前来。”
“王有命,请公孙大夫王前就座。”
公孙乾:“多谢大王。吕相,多年不见依然风采依旧。太尉,一向可好?”
吕不韦:“大夫还记得从前的不韦,本相心中甚是感慨快坐,快请坐。”
白宣:“大夫当年援手之义、关护之情,白宣历历在目,上茶,上好茶!赐赵国使节坐!”
嬴政一点头,黄崆喊到:“王有命,赐坐,上好茶!赐赵国使节坐!”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赵国使团的其他官员均有座位,而公孙乾的座位距离嬴政只有十几步之遥,这算得上是一种荣耀。嬴政和公孙乾的谈话其实就是叙旧,多是问一些邯郸风貌,比如丛台如何了,学步巷内的府邸如何了等等,这样的谈话很是轻松。白宣和吕不韦对邯郸也是非常熟悉的,不时说起往事,当白宣提到已故的平原君赵胜的时候,赵国使节们无不落泪,大殿之内一片融洽和谐的气氛。
当嬴政宣布赐宴之后,赵国使节团的所有官员的心落到了肚子里。因为至少从现在看,秦王嬴政、大秦国相、大秦太尉对赵国还是很有好感的,这就给了赵国希望。说实话,此时的赵国真的没法和猛将如云精兵如虎的大秦相抗衡,如今秦王嬴政如此厚待赵国使节这足以说明大秦至少在目前不会针对赵国发动战争。
嬴政冲公孙乾笑了笑,随后给黄崆打了个手势。
黄崆:“王有命,宣魏王、韩王觐见!”
“宣,魏王、韩王觐见!”
对赵国使团用的是请还有礼乐,而对魏王和韩王则用的是宣而且没有礼乐。魏王和韩王再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地位怎么也比公孙乾高,但是此刻这两位国君就好像任人驱使的家奴一样被秦王呼来喝去还不敢表现出一点抗拒的意思来,这就是差距这就是亲疏有别。这个区别不仅是给魏王和韩王看的,同时也是给赵国使节看的。在赵国使节的心中这是大秦对赵国友善的表现,但在秦国君臣心中这只不过是一种小小的手段,因为这是白宣、嬴政和吕不韦早就商量好的。在章台宫的大殿上这叫做亲疏有别,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就叫做分化瓦解,大秦的君臣始终没有忘记他们心中那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宏伟志向,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君临天下 第173章影帝赵庞
章台宫上各国使节喜忧参半,而六英宫内却是一片温情,这主要是归功于赵庞那张巧嘴还有他那身能让鬼神嚎啕大哭的精湛演技。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胖的跟圆球似的赵庞如今也是两鬓斑白,圆滚滚的身子如今整个瘦了一圈儿,熟悉他的人乍一看去绝对会大吃一惊的。这肥胖的人乍一瘦下来那皮肤自然会显得松弛,所以此时的赵庞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老上许多。
对于赵庞突然变瘦的原因公孙乾心里最清楚,因为在出使秦国之前赵庞还是个大胖子,可是自从赵王下诏命他和公孙乾一起出使秦国之后,赵庞就一天比一天瘦。这么说吧,从邯郸到咸阳这一路赵庞几乎是走着来的,而且每天只吃粗茶淡饭喝凉水。这一路可不是一般的走,他必须赶上使团的速度,也就是说赵庞在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也只能骑马,坐车那就是奢望。
凭借身体底子厚,肚子里的油水多,再加上命不该绝,赵庞居然没死在路上,当然等他到了咸阳的时候就成饿了如今这副模样。
当赵庞获准进入后宫之后,这家伙脱了一身礼服换上秦人爱穿的黑底红纹的普通袍服,坐着一辆朴素的双马架的车被李信、蒙毅还有嫪毐保护着进了六英宫的宫门。
按照大秦的规矩进宫之前要查验一番,按照赵姬的意思简单查看一下就好了,可是赵庞这厮索性连外袍都不穿了,只穿着中衣赤着双脚,还把头发打散,只是死死护住一个食盒。这一幕让,蒙毅、李信和嫪毐很是惊讶。忍不住要查看食盒里到底是啥,可是赵庞就是不让他们看,这下子可把嫪毐惹急了。嫪毐也是跟着白宣上过战场拼过命的,当初豁出命去只身潜入匈奴内部那可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血战匈奴王庭那也是一片尸山血海的,嫪毐就见不得赵庞这哼哼唧唧的做派,呼的一拳下去将赵庞手中食盒打翻在地,里面的酥饼滚得满地都是。赵庞惨叫一声扑倒在地,那叫声极为凄惨,把嫪毐吓得原地蹦起老高直喊:“狼来了,护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