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临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江中石
冯去疾:“吕相真够意思,老白,你比只想着你家亲戚也要提兄弟们多想想。”
白宣:“那是自然,我吃肉我的兄弟必须也得吃肉,嗯。老冯啊,我写的北地三郡一体联保之策你考虑的如何了?蒙武将军被大王召回了,大秦要对关东用兵了。咱们北地三郡也要抓紧时间开始强军习武了,我要让北地三郡从此以后遍地都是可战之士,只需振臂一呼就会有万千猛士云集。”
冯去疾:“你的策略是不错,但是我担心这样一来邻里之间有了隔阂会不会兵戎相见啊。”
白宣:“嗯,这是个问题。北地本就民风彪悍,若是手中有了武器是很容易产生动乱。这得好好想想,想个万全之策。”
冒顿:“我匈奴人人带刀人人都能开弓放箭,也没见酿成什么大的邻里械斗哇。”
王离:“那是你们那地广人稀,百十里内见不到第二户人家,想打架找谁去?”
冒顿:“头曼城周围有近万人,也没见天天抡着刀子干架啊?”
王离:“也对,这是怎么回事呢?”
李斯走过来说到:“匈奴人人带刀人人彪悍,你好勇斗狠立刻就会有比你还很的蹦出来,所以好勇斗狠没用。至于北地三郡,我以为你们完全不必多虑,我大秦律法严苛,百年来早已深入人心,老秦人早已经学会依律而行。只需制定几条律法加以约束,你们的忧虑就会迎刃而解。”
白宣:“看见没老冯,这就叫术业有专攻,李兄不愧是廷尉呀,一语中的,好就这么办。”
李斯哈哈一笑说:“方才我似乎听到有人要去坑崔固,不如大家同去?”
王离大叫一声:“好哇,去坑崔长史。”
冯去疾:“廷尉大人你不去看看卢老他们谈判了?”
李斯:“没啥好看的,还是和兄弟们在一起有意思,走吧。”
大秦和匈奴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此时的头曼和兰鄙俚已经认栽了,卢焕和段烈咋捏咋是,现在头曼只盼着大秦赶紧答应不在被捅刀子其他的没啥奢求了。
头曼和兰鄙俚服软,冒顿的待遇直线上升,现在冒顿身边已经有了十个匈奴亲卫,但是这是个匈奴亲卫没用多久就被大秦的美酒征服了。而冒顿则被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征服,他现在已经不像开始那样用仇恨的眼光看待没一个秦人,他已经学会了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对于冒顿的变化白宣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于是段烈成了冒顿的老师,一卷卷的经史子集摆在冒顿面前,冒顿已经开始学习写大秦文字,说不太流利的关中话了。
秦王子楚三年三月,关中已经是暖气袭人草木青翠,话多也是含苞待放,但在大秦北地依旧是乍暖还寒的气候,不过在枯黄的野草中间可以看到零星的绿色。在城墙的向阳背风处已经有一丛丛的绿草冒出了嫩黄的芽。
义渠城变得很热闹,因为被镇北军解救回来的百姓已经迁回了城里。城池周围重新分配的土地被翻耕了一遍,只等着天气再暖一些的时候开始播种。趁着这个功夫,崔固领着百姓们加固城墙,还把城内街巷重新收拾了一遍,义渠城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有生气了。
崔固在接到吕不韦的调令之后开始还不太愿意,他跟白宣这么亲近可以说是白宣指哪崔家就奔哪去,崔固本以为自己会借着白宣这棵参天大树一步进入朝堂,没想到竟把他从富庶的关内掉到了荒凉的北地郡,崔固实在想不通。但是他家老太太挥舞着拐杖逼着崔固立刻赴任,等崔固赶到榆林塞见到白宣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是北地三郡仅次于白宣的第二号人物了,这一下子崔固才明白了白宣的用意,北地三郡以后就是白家的根据地,白宣组建的镇北军的老巢在这,白宣北击匈奴建立丰功伟业的依靠在这,北地三郡对白家来说都是无比的重要的所在,而白宣注定不会在北地三郡长待,因此必须有心腹之人镇守。
冯去疾是镇北军的二号人物主抓军事,而崔固就是北地三郡最高行政长官主抓民政,二者同出一系相辅相成绝对不会出现军政不和的情况。
崔固现在是一门心思的打理北地郡的事物,北地郡在三郡之中被祸害的最惨,做为北地郡长史兼任北地郡郡守的崔固肯定是要下一番功夫花一番心血的。
“启禀长史,君侯领着一帮人来了。”
新任义渠县令就是本地人原本是个良家子读过几年书,这样的人在北地三郡算得上是秀才和能人了,能干德行不错,就是对官场上那一套拎不清。称呼北地三郡的大佬能说是一帮吗?那得说是一群。
崔固站在城墙上望去,只见白字大纛迎风招展,一溜人马浩浩荡荡。崔固笑着说到:“君侯又来坑本长史了。”
县令嘿嘿一笑说:“君侯不白坑您,坑您一次咱北地郡就有不少实惠,下官盼着君侯一天坑您三次呢。”
崔固:“你也就是在北地做官的命,去了关中用不了三天你就会把上官得罪了。”
县令:“我家祖上都是农夫,到我这辈出了我一个县令已经是祖上积德了,下官没什么奢求了知足,知足。”
崔固:“哈哈哈,还不随本官去迎接君侯,多叫些人本官看这次君侯带了不少物资来。库房可有地方?”
县令:“有,来多少都装得下。”
北地郡郡守府内,大家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做着午餐。崔固看着发型怪异的冒顿小声问白宣:“姑父,这就是匈奴太子?”
白宣:“看着如何?”
崔固:“看样子倒不是很粗鄙野蛮,但识人识面不识心,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白宣:“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其实我也没打算把他改造成和我们一样的人。我更希望他是一头狼,保存着他的野性,将来回去争夺王位的时候也好咬破敌人的喉咙。”
崔固:“姑父想的真远。”
白宣:“近的也有,我马上就要回咸阳了,你和去疾留在这,守住这块地。三年,只需三年。”
崔固:“明白,姑父放心,崔家和姑父同气连枝,姑父要我怎么做,崔固绝无二话。”
白宣:“提前告诉你,大王怕是要大行了,就算我不愿进那个是非圈也不行,大王如此做为既是给太子铺路,也是是在告诉我该做些什么。我总觉得,大王和我心意相通,打完多我的这份信任值得我赴汤蹈火。”
崔固:“姑父说的对,崔家始终站在姑父一边。”
白宣:“有事多和去疾商议,他是个忠厚耿直之人很好相处的。”
“是,崔固明白。”
白宣:“我走之后,你的官署就在义渠城,蒙恬右军驻扎于此,你可安心了?”
“多谢姑父,安心,太安心了。”
正说着,卢焕快步跑了进来。
“君侯,大王诏命,命君侯速速还朝。”
秦·君临天下 第167章熬不住了
大秦国都咸阳在经历了一场惊涛骇浪之后还没恢复正常,就再次被阴云笼罩,大秦的王再也不能上朝了,如今只有十三岁的太子嬴政上朝听政,相国吕不韦,丞相王绾、芈启像三根擎天柱一样撑担起了大秦国朝。本来还应该有御史大夫和九卿、太尉在的,但是现在御史大夫卢焕在榆林塞,而大秦自立国以来太尉这个相当于国防部长的职衔一直就是虚设,没有真正的太尉。若说现在最接近这个职位的就是刚刚封侯拜相的武安君白宣,可是他现在还在赶往咸阳的路上。
子楚就住在章台宫正殿之后的偏殿内,每当上朝的时候正殿内的众臣都能听到子楚那若隐若现的咳嗽声。众臣离得这么远都能听到,可想而知子楚的并请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就这样咳嗽下去,就算一个好人不超过三天也会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如今的子楚已经瘦的脱了像。这一天里几乎睡不了多长时间,而且是早中晚三次必得吐出半盆血,谁见了这个情景都会觉得心里像压上一块大石头,也都清楚子楚撑不了几天了。
每天散朝之后,吕不韦等人都会陪着嬴政到偏殿看望子楚,说是看望实际上只能站在殿外问候一声,因为子楚根本不让任何人进殿见他。成蛟已经被接了回来,赵姬也已经返回咸阳暂时居住在芷阳宫内,但是子楚一直没见她。
六岁的成蛟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似乎也感到自己的父王就要离开了。他现在很老实很乖,再也不调皮了。成蛟每天就等在偏殿外大声的和偏殿内的子楚说话,但是子楚现在已经没力气和小儿子对话了,他的声音晓得连他自己都听不见。这磨人的病症已经将子楚的生机一点点磨掉,现在的子楚就像是一盏即将耗尽最后一滴油的油灯在苟延残喘。
子楚的样子就连御医都不忍心多看一眼,黄皓的双眼已经变成了烂桃,因为他总是躲在偏殿外哭。三十五岁,秦王子楚今年才三十五岁,正是一个男人最好的时节,可是子楚却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不甘心,但他也知道不甘心也没用,人可以想办法解决这世间的难题,但就是不能改变自己的命。
嬴政急匆匆的来到偏殿门前,跪倒在地喊到:“父王,儿臣嬴政前来问安。”
偏殿的门打开了一半,嬴政只隐隐约约看见黑暗的偏殿内的榻上有一张吓人的骷髅一样的脸,那就是秦王子楚。黄皓来到门边看一眼子楚然后扭头问嬴政:“太子,大王问今天有何要事?”
嬴政:“回禀父王,赵王病重太子太子偃监国。匈奴单于头曼,大当户兰鄙俚已经和大秦签订合约,匈奴以太子冒顿为质,每年送给大秦牛羊战马若干以示双方友好。大秦答应不主动攻击匈奴,不主动越过阴山。”
黄皓不用重复嬴政的话,他只需要把子楚的话传达给嬴政。
“大王问,武安君多久才能回来?”
嬴政:“白宣已经和卢焕、李斯、段烈一起离开榆林塞,按照脚程来算大约还要十天才能赶回。”
黄皓回头看着子楚,忽然泪流满面。
“大王~~~”
咳咳咳,殿内传来一阵咳素声。黄皓连忙对嬴政说:“大王说,速速派人去接武安君,必须要他在三天内赶回来见大王。”
嬴政:“儿臣已经派赵高、李信、嫪毐去接白宣,白家宰徐安也已经先行出发,父王请放心。”
黄皓:“大王问,陵寝,可否,可否安排妥了~~~~”
嬴政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他哽咽着答到:“都已经安排妥了,该修缮的地方都已经修缮了,地宫的大门已经打开,羽林校尉已经率领羽林郎进驻陵园日夜守护,奉常和宗正也已经做好相应准备。”
黄皓:“大王说,朝中政务多向相国以及各位丞相,九卿请教。若有不决之事与相国商议。军国大事、对外征伐、需向武安君请教。”
嬴政:“儿臣谨记。”
黄皓:“大王说,不韦,寡人把嬴政交给你了。”
吕不韦哭倒在地说到:“大王,不韦如何承担得起呀!”
众臣哭倒在地纷纷向着殿内叩首。
黄皓:“大王诏,相国吕不韦身兼太子太师之职,此时应担起教导辅政之责,即日起大秦政务皆由吕不韦决断,太子嬴政亲政之前应以仲父之礼尊之。”
嬴政:“儿臣谨记。”
吕不韦泪流满面双掌狠狠拍击地面:“大王!大王啊!”
子楚的意思是说在嬴政亲政之前,大秦的政务就给吕不韦,都由他做主,子楚还要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这已经是在托孤了。
黄皓:“大王诏,加封武安君白宣为太子太保,太尉,执掌大军诸军事,大秦将士均归武安君调遣。”
子楚这话在所有人心中掀起了巨浪,在这个时代君王托孤一般都是交给相国,国家军政大权由相国一人独揽。可到了子楚这却军政分开了,政务由相国吕不韦执掌,军务则由武安君白宣执掌。也就是说从子楚这开始,大秦文武分开各行其道。而太尉这个一直虚设的职衔终于落到实处。大秦的太尉虽然是最高武职但却不是位列三公,其地位和九卿等同。这么重要的一个位置,居然不能参与到大秦中央决策圈内,这就显得有点重文轻武的意思了,不过白宣现在既是太子太保又是丞相已经位列三公,也就不用再纠结太尉这个非常尴尬的职衔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大秦出现了白家这个新兴的势力集团,这个势力集团非常年轻但却上升的极快,这个集团的首脑人物白宣以二十出头的年纪站在了大秦朝堂上最显赫的位置上,白宣的实力和权力已经能够和吕不韦并驾齐驱了。
嬴政对此自然没有异议,但是吕不韦心中却有些异样,他禁不住揣摩起子楚这样安排的真实用意。忽然,吕不韦想起了甘罗曾经跟他说过的咸阳百姓之间流传的谣言,关于他和赵姬的谣言。
吕不韦心中暗道:“难道是大王知道了什么?可是,大王知道白宣和我关系匪浅啊,若是对我有所怀疑为何还用白宣来压制我?大王,是不是糊涂了?”
就在这时黄皓又说话了。
“王有命,即刻移驾六英宫。除内侍宫娥之外,任何人不得伴驾!”
嬴政、吕不韦等人齐声应诺:“臣等遵命!”
众人看着偏殿内的床榻被围的严严实实的由把个内侍抬着从偏殿内走出,稳稳地进了后宫。直到看不见了之后,嬴政才站起身说了声:“众卿免礼。”
吕不韦站起来问到:“大王这是自知去日无多,唉!可为何不让臣等陪伴左右呢?不要臣等陪伴也就算了,可为何不要太子和长安君侍奉左右呢?”
王绾:“大王的病啊,唉。大王定是不想把病气过给太子和长安君。”
其他人也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定是这样的。”
吕不韦:“太子,快点吧白宣接回来吧,臣现在才明白,大王为何要白宣三天内赶回来。大王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了,他在等白宣,白宣能早回来一会大王就少手一会儿的罪。臣这就派甘罗再去催!”
嬴政抹着眼泪说:“有劳仲父,就按照您说的办吧。”
说完之后嬴政抱起呆愣愣的成蛟转身回了芷阳宫,王绾看着嬴政的背影说到:“可怜啊,可怜。”
封闭快一个月的六英宫宫门被推开,子楚的床榻一直被抬进了六英宫正殿内。在正殿内也摆着一张床榻,丽荣挣扎着要从榻上起来给子楚行礼。
子楚:“王后免礼,咳咳咳咳。”
丽荣:“谢大王,咳咳咳咳咳。”
内侍和宫娥将两张床榻靠在一起随后撤掉挡在子楚床榻外围的帷幔,丽荣终于看见了子楚。
丽荣:“大王你!咳咳咳咳咳~~~”
子楚:“呵呵,怕吗?寡人快死了。”
丽荣:“咳咳咳咳,大王,臣妾知道大王的痛苦,臣妾感同身受。咳咳咳咳。”
子楚:“丽荣,不要怪寡人。寡人这样做虽然狠了些,但是寡人舍不得你。”
丽荣:“大王,自从遇见大王之后,大王说什么丽荣都信,即便大王在骗丽荣,丽荣也愿意相信。”
子楚:“寡人真的没骗你。”
丽荣:“大王,丽荣信你,丽荣很荣幸很高兴,因为丽荣可以永远陪着大王了,没有任何人能跟丽荣抢大王了,丽荣真的好高兴。咳咳咳咳咳~~~~”
子楚:“不要多说话,省些力气,不然会更难受。”
丽荣:“大王,臣妾的胸内犹如烈火燃烧,又似利刃分割,痛苦难当。大王,有什么办法能让臣妾舒服一点,哪怕只是舒服一会也行啊。”
子楚:“黄皓。”
黄皓打开一个瓶子倒出一些粉末用水拌匀之后命人给丽荣灌了进去,没用多一会丽荣就睡着了。可是即便是在梦中,丽荣依旧在咳嗽,她那憔悴的脸上白的像雪,一缕鲜血随着咳嗽从她青紫的嘴角流下。
子楚:“难受,太难受了,恨不得把胸膛撕开才痛快。白宣呢,白宣还没回来吗?”
黄皓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大王,您就喝一碗吧,至少能睡一会儿呀~~~”
子楚:“不行,寡人已经油尽灯枯,一碗下去只怕是再也醒不了了。寡人必须见到白宣,必须跟他说句话,必须,必须的。”
黄皓大喊一声纵身越出殿外,几个起落之间就消失不见。子楚笑了笑说:“这个老奴才,关键时刻还得靠他。希望能快点,寡人真的快要熬不住了。”
秦·君临天下 第168章想他了
根本不用子楚催,白宣离开榆林塞之后就快马加鞭一刻不停的往回赶,开始的三天白宣和他的亲卫狂奔了七八百里,这个速度比追歼头曼时还要快。
昼夜兼程的奔跑,只有利用在沿途驿站更换马匹的机会才能吃口饭,甚至有时候换了马之后直接拿着干粮就走了。白宣不是个娇气的人,可是在接下来的这十几天里白宣变得又黑又瘦,跟着他的五百亲卫也都和白宣一样蓬头垢面状如乞丐。
唏律律,白泽勒住了战马,在马队面前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白泽举着火把催马来到河边试探着走进河水中,直到河水没过了马肚子他才返回岸上。
“家主,这河水不仅深而且水流湍急,现在又是黑夜实在不适合渡河。家主,歇歇吧。就算人能撑住马也撑不住了呀。”
白泽说的是实话,十几天的时间白宣他们从近万里之外的榆林塞跑到了关山,两者之间的距离将近四千里。
关山,古称陇山。自古为陇右要冲,关中屏障,是古代的军防重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关陇大道的必经之路。关陇古道,连接着关内八百里秦川和天水,而关山又是秦人东进中必须翻越的大山,最早的有关陇山的诗歌有《诗经?秦风》中的篇章,其中有《车邻》、《小戎》、《蒹葭》、《驷驖》四篇是秦人崛起西垂的见证。当年大秦第一位封侯立国的国君秦襄公就是越过关山兵进岐丰之地的。而白宣眼前的这条大河实际上是渭水和汧水的交汇处,在秦文公时期被称作“汧渭之会”。到了这,等于是一只脚踏上了关中的土地。
白宣等人现在每天行进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人困马乏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再这样下去人和马真的会出事的。白宣看看那条大河,根本不用下水,只听这震耳欲聋的涛声就知道这谁留有多么的湍急,今晚肯定是过不了河了。
白宣:“下马宿营!”
白宣这话对于亲卫们来说不啻于天籁之音,白宣的话音刚落,就有几个亲卫从马背上栽了下去,人掉在地上后就呼呼大睡怎么叫都叫不醒。
说实话白宣也是累的够呛,他坚持着翻身下马,白泽扶着他坐到铺好的垫子上,就在白泽着急麻慌的生活造饭的时候,白宣脑袋一歪就睡着了。
白泽连忙跑了过来给白宣盖上毯子,又把火堆移到白宣身边。在这个季节露宿野外不生火取暖等于找死。太累了,连帐篷都来不及搭,所有的人和马几乎是瞬间就睡了过去,只有三十个老兵坚持着点燃火堆把兄弟们聚拢到一起,拴好马匹烧水做饭同时还要负责警戒。
白宣睡得很不踏实,在梦中秦王、赵姬、吕不韦、嬴政等人走马灯似的在白宣眼前穿梭而过。当白宣梦见自己门口那棵梧桐树之后,这才睡得稍微踏实了些。
白宣不仅梦见了梧桐树,还梦见了媛儿。梦中的媛儿美得像个女神一般,浑身上下散发着迷人的光辉。媛儿把白宣搂在怀中,那温暖的手轻轻拍打着白宣。
“夫君,你累了好好睡吧,媛儿陪着你呢。”
在这温柔的抚摸下,白宣安心的睡了过去。白宣以为自己在做梦,但事实上他真的被一个女子抱在怀里,而那个女子也真的在拍打着白宣,不仅如此那个女子还在白宣耳边轻轻哼唱着舒缓的小曲,一双柔润的朱唇时不时地在白宣的额头脸颊上亲吻一下。
两个黑衣蒙面的人围着白宣和这个女子轻手轻脚的忙碌着,眨眼的功夫一座小帐篷就搭建了起来。
白泽上前检查一番之后发现这帐篷的确挡住了寒风,也让家主睡得更踏实了,白泽这才放心。白泽把火堆又像帐篷靠近了一些,随后利索的煮起了肉汤,在这寒冷的冬夜什么吃的也比不上一碗泡着掰碎的锅盔的浓香滚烫的肉汤。
那两个搭帐篷的黑衣人也过来帮忙,在营地周围几十个黑衣蒙面人接替了白宣的亲卫担负起警戒任务。身穿裘袍的徐安巡视一圈之后,来到白泽身边坐下接过白泽手中的木勺。
“我来吧,你睡一会。”
白泽:“岂敢有劳家宰,再说这是白泽的本分。”
徐安:“按照军功你现在也是军候了,那天我和家主商议打算让你到蒙骜老将军麾下历练一番,你可愿意?”
白泽:“打仗我愿意,可是离开家主就不愿意了。家宰,咱们的镇北军在北地,关内可没有镇北军,虽说蒙家王家跟咱家关系莫逆,但毕竟那是人家的地盘呀。”
徐安:“行,知道动脑子了,记住没看错你。等着吧,家住自有办法让大秦的将军们都师出白家门下。”
白泽:“那感情好。对了家宰,这位夫人是?”
徐安:“她是家主的红颜知己,也是家主的生死之交。你可以把她看成是家主的如夫人,你要记住一点,不管你怎么看她也不管她身份如何,你等必须像对待记住夫人一样对她恭敬有礼,明白吗?”
白泽:“明白了。那?”
徐安:“这件事,双儿郡主知道,王后也知道,只是家主夫人不知道。他不问你们就等什么都不知道。”
“明白了,啊,汤好了。”
白泽把锅盔掰成细碎的小块撒进锅里搅拌着,当想起冒出来的时候,白泽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十多天了,也就今天能吃上一顿热乎饭。
宣拿起木碗小心的盛了一碗端到帐篷内,那女子轻轻地扶起白宣,把裘袍垫在白宣身后让他不用费力就能靠着那喝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