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朕才不禅位[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水墨黛
他们本是想去投奔公孙瓒,成全自己忠义。但刚杀了袁绍的亲信,就喜从天降,传说中的布衣卫带着天子的诏书登门了。
天子对当地将士们的忠义褒赏有加,封赵云为常山郡太守,命他率军驰援被匈奴侵占的并州。得到天子的承认,常山郡上下皆十分欢喜,围着布衣卫问天子缘何关注到他们。
布衣卫则神秘道:天子慧眼如炬,忠奸分辨得十分清楚。各位将军的忠心之志天子早已料到,在下两个多月前就已经来到了常山郡,已经等待你们动手多时了。
众人细看任命赵云为常山郡太守的诏书,果然那字迹已经许久了,落款日竟是在三个多月前。
大家都十分惊奇,又拿出驰援并州的诏书细看。
布衣卫笑道:这墨是新书写的,乃是天子命人三百里加急刚送过来的。
冀州兵强马壮、粮食充足,有报国之志的赵云安顿好常山郡上下、整顿好粮草,立即就带着三千精锐骑兵上路了。
太原郡太守赞叹赵云的忠义,当晚,两军的将领汇在一处共商下一步的打算。太守认为:我们兵疲马乏,又经历过一场大战,受伤的人不少,应当修整十日再战。
赵云担忧地说:咱们从匈奴手头夺回的五县,都经过了匈奴的一番掠夺,元气大伤,根本没有粮食供应咱们这十天的所需。听说并州向来粮少,后方郡县的供给,怕也是不足吧。兵卒们吃不饱,要如何上战场呢?
粮食运输官愁眉不展:后方粮草紧张,都是大家从嘴里省下来供给前线,即使如此,每日运过来的粮食也只够兵卒每天吃一顿半饥半饱的饭。
赵云叹了一口气:常山军带的粮食也吃得差不多了,得先想办法把匈奴抢去的粮食夺回。
有一小将回道:将军,派出去的斥候传递回来的消息都一样,定襄郡的余粮都被匈奴夺走囤积在红花谷,实在是难以收回啊。
赵云扬了扬线条优美的下巴,疑问道:红花谷?
小将回道:回禀将军,红花谷乃是定襄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四周山峰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羊场小道才能进去,粮食囤积在小道上,牛羊圈养在此地,前后都有高高的石块堆砌的门。不仅如此,那南边山上的寨子也被匈奴占用了,有一千人把守,居高临下看守粮食。
闻言赵云有些忧虑:若对方推下山石抵挡,即使派三千人强攻山都很难。而直取小路必会惨遭埋伏,难怪匈奴人要将粮食藏在此处。
太原郡太守也觉得难:听说匈奴人将原来几城的投石机也运了过去,一旦久攻不下,在山下被匈奴援军夹击就糟糕了,很可能会全军覆没,真是棘手。
监军则道:两位将军不必忧愁,当初分兵两路时,刺史交给我们的任务便是牵制敌军。如今大胜敌军,斩首五千,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若是不敌,咱们先行撤退,回去和刺史汇合。
两位领军都没有更好的法子,只得暂时应下撤军。只是国土被匈奴所占,行军路过之处哀鸿遍野,民生凋敝。若是撤退,汉军从上到下都是意难平。
入夜,想到当地热情相迎的百姓若被放弃,是如何的绝望,赵云无心睡觉,亲自带兵外出侦查。在几十里外遇到外出侦查的小股匈奴兵。他一连几枪,挑死了十余名侦察兵。他的亲兵们也十分勇猛,拿出弓箭射死了想逃的败兵,一个人匈奴人都没有走脱。不过一会儿,收获二十敌军人头和二十匹完好的战马。
看到匈奴人的衣服,赵云灵机一动,命令道:把他们的尸体和马匹全部带回去,不要留下丝毫的痕迹。
后面几天夜里,赵云不断带人埋伏击杀匈奴的小股骑兵。
五日后,太原郡太守和赵云决定破釜沉舟,择了三千精壮的兵卒,让他们尽情吃饱,连属于他们的五日后粮食都吃掉了,吃饱后只带着武器和水囊,骑好马快速奔向红花谷。
这路上幸运地没有遭到大规模拦截,只遭遇了小股匈奴骑兵。因为行军快速,直扑目的地,匈奴尚不及反应。
半日后抵达红花谷时,天色已逐渐暗沉下来。夕阳的一角斜斜挂在山头,仿佛随时都可以沉下去。
赵云率领百人换上了匈奴的衣服、武器,骑上匈奴人的战马。佯装败兵,朝红花谷山上窜去。暮色沉沉,但又尚未到燃起火把时候。匈奴人看不清面容,只能大声喝问他们是哪一部的。
十几个会说匈奴话的汉军连忙用胡语回答:兄弟,我们是成乐县派来运粮的,汉军追在后面,快放我们进去!
我们是右贤王派来运粮的,遭到袭击,运粮车丢了!
这些人混着焦急喊出来,远处又能看到汉军的旗帜。匈奴人信了他们的话,打开山峰上高高的栅栏,将他们放入了山上寨内。
门刚打开,汉军一拥而上,抄起背后的百炼钢大刀将守门的匈奴砍死。赵云依旧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他不仅擅长使□□,也是一等一的好射手。箭矢所到之处,匈奴皆倒。
守寨的匈奴乱逃,山下的汉军也趁机攻上来,为了免得被误伤,穿匈奴衣服的汉军从口袋里掏出红绸布紧紧系在头上。拎着斧子的、提着□□的,还要挥舞着大刀的汉军,追着匈奴砍。直到夜半,这场战斗才结束。
熟悉敌人风格的太原郡太守和赵云商量计策的时候曾说:匈奴人骄傲又怕被责罚,一旦匈奴失去了粮仓,右贤王一定不会回去向左贤王和单于求援,会积蓄所有力量来红花谷攻打我们。
汉军占据了山寨后,赵云亲自带人重新修整寨子大门,屯兵于此。又燃起烽火信号,传递消息。
太原郡太守认为匈奴人擅长马背上作战,军队也是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红花谷的残兵败将逃回去后,两日之内,右贤王必会纠集兵力来攻。于是打算埋伏在一队约为五千骑的匈奴到红花谷的必经路上,分担赵云的一半压力。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田里的谷物还没有长成,距离秋收还早。当地百姓存粮和牛羊都被匈奴抢走了,藏起来的最后一点粮食都主动给了汉军吃。听说汉军攻打下来了匈奴人储粮和牛羊的红花谷,准备继续守卫那处,当地人都主动拿起了武器追随。因着许多青壮男子被杀,这些拿着武器的不少是老人和女子。太原郡太守本来想拒绝,汉朝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以人数取胜。但亲卫劝说道:即使将他们留在这里,没有粮食,他们也活不下去了。
数日后,太原郡太守和赵云大捷的消息经由随军布衣卫放出的信鸽传递,第一时间呈在了刘协案上。刘协深色凝重,不顾夜深露重,迅速召重臣进宫议事。
虽然汉军先后取得大捷,但前方传来的军情显示,大多青壮皆为匈奴所杀。刘协显得踌躇不定:即使杀了匈奴,并州也不复以往。朕有一个想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从理性人角度来看,的确是应该放弃并州诶。并州真的好穷,粮食产量低。畜牧虽然可以,但经常被抢劫。除了城池外,其他地方防卫力量也不足,人也少。
第51章 五十一章
刘协对众人说:云中、朔方、定襄和五原剩下的多为老弱妇孺。并州人口凋敝,朕欲招安河东郡一带的黄巾余孽白波军和上党一带的黑燕军,将他们迁往并州。这些黄巾余孽,多是失地的青壮农民,正好可以填补当地的空缺。否则没有青壮,即使夺回了地盘,也没有人守护。
荀攸面有忧色:陛下,白波和黑燕贼都是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更是信奉邪教太平教,向来敌视朝廷,难以驯服。不如直接迁司隶州、豫州的佃农过去,也便于管理。
陈宫也道:这些贼徒不堪教化,难以招安,更是不会安心种田。不如以封官和金银珠宝引诱他们的首领,命其派遣军队和匈奴作战,让他们两败俱伤,消耗匈奴的生力军。
田丰摇头叹道:公台兄,这些贼子毫无信用,更无报效国家之心,怕是得了封官、拿了钱财迟迟不肯派兵啊。
自贼首张角死后,失去了主心骨的黄巾贼四分五裂,即使是白波、黑燕贼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必有分化。若赏赐优渥却名额有限,不愁他们内部割裂。那成功者为了拿到赏赐,自然会驱使一部分人跟着我们抗击匈奴。陈宫自信道:臣愿意为陛下分忧,去上党走一遭,说服黑燕贼。
刘协不假思索地拒绝:不可,行程危险,若是爱卿有失,让朕如何承受的起?
得帝王直白的重视,陈宫愣了一下,随即宽慰笑道:陛下不必担忧,臣自幼习剑,身手矫捷,即使情况不对也能逃脱得了。
刘协仍是摇头:若是贼子一看朝廷命官来,直接围起来要打要杀。即使勇如吕布、捷若庆忌,也难以突破重围。爱卿乃是国之重臣,不容有失。
陈宫十分感动,更想为帝分忧:陛下,黑燕贼虽说有数万之众,但分散在几个山头。臣到了当地必不会鲁莽地一头撞上去,一定和当地命官细细勘察,找人引路后再去交涉,希望陛下不要为我忧心。
刘协仍是眉毛微蹙,觉得不妥。他的视线在众人间逡巡:你们的部下,有谁堪当此任?
公台兄觉得亲自带着诏书前去足够彰显朝廷诚意,料得对方也不敢轻易对朝廷高官动手。但这些贼人十分无理,有时候想着杀大官报复。公台兄前去无异羊入虎口,风险太高。田丰起身朝天子恭谨地施了一礼:公台兄并非上乘人选。而丰有幸得陛下征召入京后,杀死的贪官污吏少说也有几十,想必并州的人也听闻丰的名声。因着这层关系,必定好说话些。臣恳请陛下,派臣前去。
刘协无奈叹道:不可,爱卿同样是国之重臣,监察院更是离不开你。为了这部贼子,失去我大汉的肱骨之臣,不值得。
田丰闻言虽然动容,但仍坚持:黑燕贼首众多,虽然之前被上党兵力镇压,有所分散。但人数合起来,乃是余孽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如今朝廷大军出征匈奴,若是放任他们不管,不管是和其他部余孽联合还是和袁绍勾搭,乱将起来恐一发不可收拾。见刘协露出赞同之色,他继续说:监察院如今章法全面,副使能力不屈于臣下,臣离开无碍。臣本就是最佳人选,数年前去过上党,对那边十分熟悉,陛下不必忧心。
刘协只得应允,又问策几人并州下一步布局。战场瞬息万变,荀攸认为当给吕布和太原郡守足够的信任。
陈宫道:只是吕将军的性子颇为冒进,不知监军能否镇得住他。
刘协唇角一勾:应当无碍,除了有两位监军看着,朕还将自己的灵宝弓赐给了高顺,若是吕布不听劝诫,任意行事,见天子弓如见天子,当镇得住他。
随后,陈宫、田丰等人细细商量了招安诏书的写法。倒是刘协给予了田丰足够的信任,在黑燕军的任命官员名字一栏空白了几处,留下供田丰发挥的余地。
此时,吕布正在草原上,对着摇曳的篝火出神。跟着他出来的这几十骑,都是从并州开始就跟着吕布冲杀的亲随,和他十分亲近。几个守夜的人围在篝火旁烤干粮吃,有人用绳套捉到了一只鹿,招呼他:将军,您一天没怎么吃东西,快来用些饭吧。
吕布毫不客气,长腿一迈,懒洋洋地在他们中间坐下了。
远处隐约传来狼嚎的声音,这几乎是草原过夜的伴眠曲了,横竖有篝火,狼群不敢靠近,众人继续烤香喷喷的鹿肉。
一人问:将军,这方圆百里的匈奴游骑都被我们杀得差不多了,明日回驻地吗?
吕布点点头:回去。
另一人不无遗憾地叹了一口气:可惜我十个人头还没攒够。这边塞之地战乱纷繁、烽火不断。此地出生的人,大多和胡人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并州军更是不畏惧匈奴,只恨杀的胡人不够多。
可惜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去了。说话的人抚摸着祥子的遗物,神色有些感伤。
就在昨日,祥子还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今日却被匈奴的箭矢射中,当场就死去了。众人提起祥子来都十分唏嘘:前几日,我们兵行至他的家。祥子发现父母和兄嫂都死于贼人之手,倒是没哭。只是每天都掰着指头数,只和我们说至少得杀够十倍匈奴,才能告慰泉下的亲人。





朕才不禅位[三国] 分卷(29)
吕布安抚道:从回到并州开始,他杀了二十二个匈奴,已足够努力了。
众人静了一会儿,有人忍不住问:将军,咱们什么时候杀回五原去?
吕布摇头:暂不出兵,等回去后先集结之前为了夺回城镇分散的兵力,你们也都仔细些,这些时日多关注北方匈奴的动向。
将军,如今我们都靠近并州的北部了,匈奴在最北部的城池屯兵不过三千,不攻岂不是可惜?
另一个人毫不客气地揍了他一拳:你这人真是蠢笨,没听今日抓到的一个匈奴探子说他们单于正在集结大军南下吗?这时候去攻城,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到时候被内外夹击了怎么办?
吕布点点头,笑道:正是如此,匈奴单于已经老了,若是真来了,当让他有去无回。
此后几日,吕布不断派人刺探消息和抓匈奴人回来严刑拷打。匈奴人性烈,拷问起来非常麻烦。但不乏经不起激将法的蠢货,吐露出关键信息。再以此消息令嘴硬的人心灰意懒,套出更多的话来。
高顺负责这些,将所有消息汇总后和吕布汇报:将军,老单于率王庭精锐南下十有□□是真的。
吕布嗤笑了一声:这老东西,怕听到两路匈奴都大败的消息坐不住了,这是想在临死前为自己的族人搏一搏,妄想侵占大半并州传给后人呢。在坐拥富庶渠田的中原人眼里,并州贫瘠。并州对匈奴人来说,却是一块好地方。五原、云中、定襄等大部分郡县都依水而建,水草丰美,适合畜牧。种植方面,也有现成的开垦好的田地和农具。
张杨说:匈奴来者不善,而且有了前车之鉴,怕是不会轻易上当了。
立即有一人豪情万丈接话道:硬碰硬,我们并州男儿也不会输了去。
吕布沉吟了片刻:我在京中的时候,天子多次提到过,若是用惨烈的牺牲换来的胜利,那代价太大了。这一路走来,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并州青壮遭此劫难折损的已是太多。各位将士,可有良策,使得我军损伤最小?
有人凉凉地道:将军,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事儿呢?
高顺皱眉看去,见是一上党郡的小将,看上去颇不服气的样子。这凉凉的语调,似乎是在暗讽主公杀了丁原和上党郡太守。
吕布杀了丁原这点,跟随他出去都知道是为形势所迫。但吕布回到并州后,还是会被人质疑。虽然丁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任职并州刺史也才短短几年,并未赢得当地人爱戴,但杀主之事毕竟为人诟病。
吕布到了上党又直接杀了坚持守城不肯出战的上党郡太守。虽然是非常时期的立威手段,但上党太守为官素来宽仁,在军中名声也不错,因此上党调拨来的将领对吕布的态度极为冷淡。虽然在国家大义面前,不会做出背叛和撂挑子的事情来,但桀骜不驯的态度都摆在这了。战争时期,有这样的部下,也是相当大的隐患。
高顺陷入了愁绪中,吕布倒是没有放在心上。
另一将军道:匈奴的单于年纪大了,若是在乱军中出了差错,军心大乱,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吕布修长的手指敲在桌上,他若有所思地道:我在五原时曾经和老单于之子、左贤王于扶罗交过手,此人颇为仰慕中原,且性情犹豫不决。老单于只得他一子,若是我们在阵前取了老单于性命,仓促间他必然被扶持成为新任单于。
作者有话要说:又去千里之外出差了,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存稿箱君。
第52章 五十二章
匈奴欲夺回红花谷,集定襄郡的军队赶往此地。太原郡太守率领军队伏击匈奴的一路五千的骑兵,得首级八百。赵云则以红花谷为据点,反客为主,打了一场漂亮的据险固守战,杀敌一千。
匈奴右贤王在红花谷之战中被赵云斩落一臂,幸得部下舍生保护才勉强保住了性命,退回了周遭县城。此刻,正捂着仍然在流血的手臂愤怒低吼:今日之辱,必将十倍奉还!本王以黄金十两,悬赏此人的脑袋!
部下没有信心反击成功,只得劝说:王上,汉军势大,白衣白甲的那头领十分强悍。这后续还不知道有多少的汉家援军,咱们还是先回去吧。若是再不走,这小小县城,是经不住对方围攻的。
我丢失了这么多地盘和人马,右贤王愤恨不已:若是回去,必遭单于的问责。
部下多主张先行撤兵:
王上不必担忧,咱们人马还剩下不少,即使是单于也不敢轻易动您。
咱们伤兵太多,又被人夺了口粮,此处城矮粮少,非久留之地啊。
王上,咱们先回去备下干粮,集合别部的力量,再卷土重来一雪前耻啊!
定襄郡的其他县所剩粮食很少,军队吃不饱就会没有精神气、还会动摇军心,但一时半会儿显然无法夺回定襄郡的粮仓,右贤王思来想去,只得含恨率残兵败将往云中郡逃去。
汉军趁机收复了百余里的失地,重新占领了定襄郡。只是红花谷处被匈奴掳掠而来的牛羊和粮食难以处置。
当地百姓争相说自己失去了多少钱粮。但没有凭证,根本无从核对。
定襄郡人口稀少,在战前全郡上下就只有三千户,一万五千余人,经过战乱和百姓往南逃难,如今只余下一千余户。
太原郡太守和幕僚们商议后,最终决定除了留存的军粮,其余的粮食均等分成千份,皆归当地百姓,千头羊亦然。若是家里不方便养羊的,则多领几份粮食抵得。全郡牛只有几百头,好在大部分本来就是官牛,则尽数入了官府。他背手在军帐中走来走去,叹息道:我知道不少人对此不满,那些原来畜养牛羊的,必定十分痛恨我。但此时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匈奴人虎视眈眈,我只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活下去。本官自会将此事上报朝廷,所有的后果都由我一力承担。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如今百姓流离失所、多人被匈奴所杀,这些掳来的财物实在是难以厘清和物归原主,当今天子宽仁明理,一定不会怪罪您的。赵云宽慰了他一会儿。
两人分别上表朝廷和给并州刺史吕布去信,接下来的日子,继续忙忙碌碌,扫荡定襄郡的入侵贼子余孽,收拢军队、安排牛羊和粮草。兵力方面,只在各县留下护城的基本人数,主力则驻扎中陵县休整。
汉军伤亡惨重,表奏还在路上,刘协先一步从布衣卫手中收到飞鸽传书的讯息,当下皱眉道:这一路共计一万八千人,死伤过半,如今四肢健全、能够继续作战的汉军不足九千,暂时命他们原地修整,莫要深入了。又命华佗带领医官和学徒携充足的纱布和药物前去治疗伤兵。
待太原郡太守和常山郡太守赵子龙的表奏传入朝廷,因着边塞传来捷报,满朝文武皆面带喜色,刘协倒是面色无波,一脸平静地进行了赏赐。
下朝后众人难免议论纷纷:陛下积极支持并州抗击匈奴,这连续得胜,怎么也不开心呢?
此次战胜的赏赐,虽然彰显了朝廷十足的诚意,对死去的兵卒抚恤也足够优厚,但对于两位太守来说似乎并不丰厚啊。
怎么能说不丰厚呢?天子亲自赐下宝剑和长枪,此乃何等的殊荣?更何况听说这两样武器是新的洛阳冶炼厂出的千锤百炼钢铸造的,锋利无匹,可以媲美干将莫邪。
见他们围在一起还在讨论,陈宫当面斥道:天子喜怒不形于色,年纪轻轻不骄不躁,这乃是国之幸事,又有什么好议论的呢?
几位官员面有惭色,讪讪笑着:正是如此,各自散开。
晚间和刘协商量正事的时候,陈宫就忍不住提及了此事:如今朝中纲纪松散,朝中百官对您妄加议论。四方未平,当需树典立威,臣恳请陛下当对他们加以整顿。
刘协思索了下:天下未平,的确当树典立威,容朕思量下。言论自由方面倒是不必严苛,皇权的威严不会因此而受损。至少在京中,皇权依旧强大,刘协亲政后,皇权的影响力在京城甚至拔高了几个台阶,根本不必忧心此事。但陈宫的提醒倒是让刘协的思绪发散到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大汉的律法当修订了。大汉的律法充满了不确定性,导致许多地方能让诸多大臣钻空子。
并州。
这个年代,行军打仗已经不似春秋战国时单纯比拼人数。匈奴骑兵最是讲究机动性,人多反而拖累行军。十日后,老单于纠集了最顶尖的八千骑兵南下,另有乌桓、鲜卑各两千士兵相助,气势汹汹扑来。
匈奴在两头的战役吃了亏,此次出兵唯恐再中了埋伏,不断派出斥候和海东青,谨慎探路。
本想在路上埋伏一波的张杨和高顺被发现了行踪,只得无功而返。
吕布收拢前线的军队,大军屯在美稷县。
匈奴前方哨军将军情回报,单于大笑:美稷县粮少墙矮,躲在那里有什么用?
众人大多附和。单于之子于扶罗冷眼旁观,不发一言。他的母亲并不是匈奴人,而是乌桓和汉人的混血,曾因为美貌而被掳掠人口的贼子进献于单于。可惜他的母亲并没有得宠,于扶罗也不得单于喜爱,母子两人在匈奴王庭生存颇为艰难。直到单于大阏氏所出的大王子和二王子感染恶疾而亡,他这个存在感微弱的小王子才进入众人眼中。
回头帐中,他和自己亲随说:汉军必是有所倚仗,单于这次冒进恐怕是要吃大亏了。
亲随奇怪道:应当不至于吧,就算是汉军有阴谋诡计也施展不开。我派出的斥候说美稷城池周边地域狭窄,容易合围,咱们这次又是精锐之师,攻城不在话下。
于扶罗哼了一声:你是忘记了汉军有投石机的,周遭地域狭窄,我们又都是骑兵,不容易躲避。还不如去五原郡的诸多城池,五原都是辽阔的草原,是我们匈奴人的天下。而如今五原十县,个个都在我们手中,横竖汉军已经到了五原县的南端,我们就应当待在五原,以逸待劳。
1...1617181920...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