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感受到身上越来越多的目光,恭王终究还是闭上了嘴。
上一个不顾母后的人,就躺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
没坐稳皇位之前,他绝对不能得罪太后。
趁着大司马与敬王、五皇子去取遗诏的时候,吴金飞看向被召来查看孝帝情况的太医。
陛吴金飞神色怪异了一瞬,清了清嗓子才若无其事的对太医道,结果如何,可有中毒的痕迹?
太医低头看着鞋尖,没有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84)
接下来无论吴金飞再问什么,太医都将言简意赅展现的淋漓尽致,能用一个字回答,绝对不会说第二个字。
三言两语之间,吴金飞就从太医口中知晓他想知道的事。
虽然孝帝是突然暴毙,且死法离奇,连内脏都吐了出来,但孝帝身上并没有中毒的痕迹。
太医认为孝帝是因为得了怪病,才会突然暴毙。
所有查看过孝帝情况的太医,都与最开始回话的太医看法相同。
吴金飞嘴角下撇,却没继续追问。
他与身侧的大司空交换个眼神后,就低下头陷入沉默。
其他人也没有继续追问孝帝死因的想法,纷纷看碗、看桌、看袖口的花纹,就是不看地上的孝帝。
宋佩瑜却不相信是怪病,导致孝帝突然将内脏都吐了出来。
他侧头看向重奕,果然看到重奕摇头。
宋佩瑜再看向满身明显血渍和脏污躺在地上的孝帝,眉目间闪过唏嘘。
两个时辰之前,活着的孝帝还是刚立太子,喜笑颜开的燕国帝王。
两个时辰之后,已经驾崩的孝帝却成了逆王,朝臣们明知道孝帝的突然驾崩多有蹊跷,却懒得大动干戈的追究。
不知道当年庆帝驾崩,孝帝继位,四皇子满门暴毙的时候。
燕国大臣们是不是就抱着庆帝已经驾崩,四皇子也不在人世,人死不能复生的念头,才让孝帝能那么容易且舒服的坐稳皇位。
打破寂静的人是太后,她由南阳郡王扶着坐下,满脸疲惫的道,将唉,将他的尸首先抬下去,随便找个偏殿放着。各位大人们也不必站着等,都坐下歇歇。
恭王听了太后的话,才惊觉这个时候应该是他这个准皇帝站出来主持大局。
可惜等他好不容易想好要说什么,不仅孝帝的尸体已经被抬了下去,朝臣们也分别落座,太后身边的女官甚至已经带着宫人给众人换上了新茶水。
恭王站在皇位前,望着殿内各自落座,正三五成群小声交流或者打手势的人,突然升起被忽视的恼怒,继而目光迫切的望向门口。
殊不知众人就算是在做自己的事情,眼角余光也始终落在他身上。
察觉到恭王浮于表面的急切,许多朝臣眼中都闪过无奈。
太后却越看恭王越觉得满意,特意柔声提醒,恭王怎么不去坐?
恭王脸上闪过不自然,站上高台后,他就不想再回到曾经的位置。
儿臣不累,儿臣眼角余光看到从门口走进来的大司马和敬王,恭王立刻道,可有找到父皇的遗诏?
大司马抬头望向高台上仅剩的两个人。
端坐在凤位,眉宇间端庄平静的太后。
站在皇位边,因为溢于言表的迫切而丑态倍出的恭王。
大司马眼中的神色更加复杂,仿佛瞬间就老了许多岁,满脸疲态的模样竟然没比他身边失魂落魄的五皇子好多少。
敬王主动低下头,言简意赅的道,臣等幸不辱命,经我与大司马验证,确实是先帝时的圣旨,上面也都盖着先帝玉玺的印记。
恭王立刻扬起嘴角,眼角眉梢都是毫不掩饰的笑意。
他大步流星的从高台走到下面,人还没站稳,声音已经传入每个人的耳朵,请敬王叔宣读圣旨。
太后按着凤椅上的扶手在红琴的搀扶下起身,慢吞吞的走到恭王身后站定,对着敬王点头,劳烦敬王。
敬王立刻低下头,不敢。
其余燕臣也都神色各异的从位置上起身,站到恭王和太后的身后。
宋佩瑜将手上有一搭没一搭摇晃着的折扇合拢,放在面前的案台上,不仅自己肃容起身,还给重奕使了个眼色。
重奕抖了抖袖子,起身贴着宋佩瑜站好,目光放在正双手捧着朴素的木盒往上走的敬王身上。
陈国使臣早在太后从高台上下来的时候,就站了起来、
赵国使臣都这么给面子,已经被燕国丑闻惊呆的兖州使臣与青州使臣,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戳燕国的眼睛。
他们恨不得能将存在感降到最低的同时,暗自庆幸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太后的娘家陈国和赵国堪称豪华的使臣队伍在。
他们才不至于担心,窥得燕国丑闻被杀人灭口。
敬王将手中的长方形木盒放在御案的正中央,率先跪下去行三跪九叩之礼,下方的燕臣也无声行礼,与敬王做相同的动作。
三跪九叩完毕,敬王才起身打开御案上的木盒,从中拿出圣旨展开,奉天承运
下方的人抬头就能看到圣旨所用的玉轴和背面缝制的锦缎,正是让燕臣们熟悉有陌生的制式。
宋佩瑜曾对这份正在宣读的庆帝遗诏研究数次,几乎能倒背如流。
他回想着圣旨上的内容,借着位置的便利,轻而易举的将所有燕臣的表情收入眼底。
孝帝被按死在弑父篡位的耻辱柱上后,孝帝驾崩前立的太子已经彻底被燕臣们放弃。
即使对恭王这个人选并不是十分满意,燕臣们仍旧愿意接受恭王成为新皇。
钦此。敬王将手中的圣旨重新卷在一起,垂目望向底下跪在最前方的恭王。
儿臣谢父皇隆恩。
恭王的额头狠狠砸在地上,声音中满是压抑到极致后的畅快和得意。
他迫不及待的起身,甚至顾不上去看看敬王手中的圣旨,立刻转身面向群臣,等待属于他的那声陛下。
宋佩瑜在山呼海啸般的请安声中看向正捧着圣旨的敬王,然后将目光落在敬王身后的御案上。
大司马和敬王只说幸不辱命,找到庆帝留下的圣旨,却没说找到几份圣旨。
过了半晌,敬王仍旧没被下方的恭王想起来。
他摇了摇头,转身将圣旨放回木盒中,又从木盒中拿出另一份圣旨。
宋佩瑜双眼一亮,勾了下重奕的手心,然后立刻被牢牢抓住。
太后果然没浪费那份空白的圣旨和曾从恭王处骗走的玉玺。
敬王捧着第二份圣旨转身,对正得意忘形的与跪着的燕臣们说话,仿佛完全忘记他应该先让燕臣们起身的恭王道,陛下,这里还有另外一份先帝的遗诏。
什么?恭王回头,满脸诧异的看向敬王。
敬王将手上的圣旨举过头顶,一板一眼的道,刚才宣读的圣旨,是瑞祥公公所说的立储遗诏,臣手上的这份圣旨,是在太后娘娘所说的地点找到。
恭王脸上的笑容凝滞,不可能!
已经许久都没有说话的瑞祥公公突然开口,先帝确实留下不止一封遗诏,可惜他被逆王折磨的那段时间,精神始终不太好,没能将所有遗诏的位置都告诉老奴。
负责将圣旨拿回来的大司马也主动开口,臣已经与敬王验过两封圣旨,确定都是先帝留下的圣旨。
恭王神色狐疑的看向始终低着头跪在地上的太后。
别人都信了太后的鬼话,他却知道,从头到尾都没有所谓的七日香,起码太后从来都没中过这等招数。
太后感受到身上目光,抬起头神色平静的看向恭王,皇上还不接旨?
恭王稍稍犹豫了下,终究还是转身跪了下去。
敬王清了下嗓子,声音莫名比宣读前一份圣旨的时候低沉许多,奉天承运
这份圣旨的含义十分简单。
庆帝觉得恭王冲动易怒,怕他行差踏错,要太后临朝摄政辅助恭王,还特意赐太后鞭帝尺,免得恭王对太后不够恭敬。
在所有刚知道这份圣旨的燕臣,包括恭王都陷入茫然的时候,太后已经神情自若的弯下腰,将额头贴在手背上,声音虽然沙哑但咬字十分清晰,臣妾谢陛下隆恩。
红琴在太后的示意下膝行上前将太后扶起来。
太后矜持的对着敬王点头,重新回到高台去拿属于她的这份圣旨。
回过神的恭王十指紧紧扣在地面,瞪着太后的双眼几乎要凸出眼眶。
这个贱人敢算计他?
太后手握圣旨,站在高处望着下面仍旧跪在地上的众人,几乎能将所有人的神色都看在眼中。
她扬起嘴角,虚抬起手,众卿起来吧。
恭王猛的从地上蹿起来,语气尖利到破音,这是父皇在十多年前,儿臣弱冠的时候写下的旨意,如今儿臣以到不惑之年,不必再劳烦太后为儿臣担忧。
大司马第一时间声援恭王,老臣听闻太后娘娘从去年起,身体就总是不太舒坦,不如先专心养病。陛下聪慧睿智,且在朝多年,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朝政。
大司空清了清嗓子,慢吞吞的开口,臣觉得陛下所言十分有理,这份圣旨本该在陛下弱冠之年宣读。彼时陛下尚且稚嫩,才需要太后娘娘扶持教导。如今的陛下已经历练多年,再什么事都要请教母亲,恐怕难以竖立威信,请太后娘娘多位陛下考虑。
请太后娘娘三思。没什么可补充的吴金飞再次跪在地上。
请太后娘娘三思。燕臣们立刻跪下大片,只有少数人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原地。
太后勾起嘴角,看都不看跪在地上的朝臣们,嘲讽的目光始终都锁定在恭王身上。
按理说哀家是该听众位大臣的话,早日颐养天年才是。但陛下太后发出声嗤笑,叹息道,委实让人放心不下。
自从听到有第二份圣旨开始,恭王的怒火就再也没熄灭过。
望着太后居高临下的嘲讽他的样子,恭王突然想到多年前,他母妃病死的时候,他去求宿在太后宫中的父皇去见他母妃最后一面。
太后就是以这副表情将他拦在宫殿外。
他非但没能求父皇去见母妃最后一面,反而因为在生母病中不知伺候却去其他母妃宫中闹事,被父皇厌弃多年。
恭王早就决定,坐稳皇位就杀了太后,完成和赵国使臣的约定,也告慰母妃的在天之灵。
他确实从恭王变成皇帝,这个女人却依旧站在他的头顶。
凭什么?!
不该是这样
他是皇帝,他不需要再忍辱负重!
脑海中名为理智的弦彻底断开,恭王猛得冲向站在角落的护卫。
抽出护卫腰间佩刀的时候,恭王已经能隐隐闻到血腥味,同时也在护卫眼中看到了惊骇。
恭王露出个扭曲的笑容。
害怕就对了。
他是皇帝。
这些人都该怕他!
可惜恭王刚转身看到太后的脸,就突然眼前一黑,彻底失去了意识。
陛下?!
王爷!
快去叫太医!
两个时辰前刚发生的事再次重演,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用再专门去太医院宣太医。
位于大殿后方的太医立刻跑了过来。
即使太医来得飞快,恭王仍旧成为今日驾崩的第二位皇帝。
比起孝帝,恭王死的更明白些。
太医们简单交流后,告诉群臣,恭王已经服用毒药至少半个月,这种药会让人格外暴躁易怒且容易心慌,然后被轻而易举的气死。
恭王死前口吐鲜血,就是极怒之下气血翻涌所导致的结果。
一日之内驾崩两位皇帝,即使是应对过许多突发情况,经验最为丰富的老臣也说不出话,目光诡异的望着恭王狰狞的脸陷入沉思。
忽然有朝臣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五皇子眼中迸发出强烈的色彩,暗自握紧拳头,脸色憋得通红。
太后沙哑的声音从上方传到下面,既然皇位传到恭王这支,自然是从恭王的儿子中选,哀家记得恭王长子正值舞象之年,嫡子亦有八岁,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朝臣们纷纷将目光落在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身上。
三个人亦是苦笑连连。
恭王虽然不堪大用,此时驾崩却是坏了大事。
刚才他们还以恭王年岁以长为理由阻止太后摄政,恭王的两个儿子却只相差四岁,最大的也才十二岁。
都是正需要有人督促协助的时候。
太后既是恭王儿子的祖母,即将成为太皇太后,又有庆帝留下的遗诏
难办啊。
过了好半晌,大司马才低声道,恭王既然有嫡子,自然是要以嫡为尊。
太后点了点头,那就劳烦司马大人和敬王亲自拟旨,让恭王府的小王爷继承皇位。恭王妃年轻不经事,让她搬入安宁宫,哀家亲自教她。
大司马等人无话可说。
太后又没说要让小皇帝去她的安宁宫。
恭王妃就算是成为太后,也是太皇太后的儿媳,去安宁宫伺候太后也是应当。
无人注意的角落,五皇子脸上的神情几经变换,最后定格为疯狂。
他冲到大司马、大司空和大司徒的中央,满脸愤慨的指着上方端坐的太后,你们要让她摄政?
大司徒见到五皇子脸上癫狂的表情,就想到接连暴毙的孝帝和恭王,顿时觉得头疼欲裂。
他抓着五皇子的手腕,刻意将声音压得十分柔和,殿下冷静些,如今最要紧的事,是处理陛下的丧事。
太后是否摄政的事,完全可以等到各国使臣都离开后,再慢慢商讨。
五皇子正值好不容易攀上顶峰却被立刻打入谷底,彻底失望后又看到重新升到顶峰的机会,却在关键时刻又一次被击落的崩溃中。
他满脑子都是绝不能让给他最后一击的太后好过,根本就没理会吴金飞话中的深意。
凭什么他跌入谷底,以欺辱他母妃为乐的太后却能摄政?
你们都不知道她做的好事?五皇子忽然发出癫狂的笑声,她将皇祖父的妃子
端坐在凤椅上的太后脸色骤变,厉声道,五皇子犯了癔症!还不快将他拉下去!
她不仅将皇祖父的妃子献给父皇,还自己亲身上阵!五皇子边躲避来抓他的侍卫,边声嘶力竭的大吼,将贤妃这么多年积攒的太后把柄抖落的一干二净。
五皇子被拖走了,他所说的话却都留在燕臣们的心中。
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却能对上许多深宫未解之谜,不必细思就让燕臣们背后冒出好几层冷汗。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85)
太后瞥了眼赵国使臣的位置,眼中闪过遗憾。
她本想借着这个难得的好日子,顺便将宋佩瑜也解决掉
不过没关系,今日之后,她就是太皇太后,还能掌握京郊大营,将宋佩瑜留在洛阳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再也不必低声下气的去求别人。
这孩子从未经历过波折,竟然如此疯魔,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太后脸上带着些微的苦恼,好像真的在为五皇子担心。
燕臣们满脸僵硬的摇头。
还是那句话,今日燕国已经在各国使臣面前丢了太多的脸,绝对不能继续丢脸,无论什么事,都等着各国使臣离开后再做打算。
太后十分满意群臣的沉默,她从凤椅上站起来,漫不经心的道,劳烦各位大人操持陛下的丧仪,先散了吧。
说罢,太后对着红琴招手,示意红琴扶着她离开。
从正午到现在,虽然大部分事都在她的预料之中,但她毕竟年纪渐长,精力还是有些跟不上,委实乏力得很。
在一片恭送太后的声音后,突然响起格外尖利的声音,太后慢走,老奴这里还有封先帝的遗旨没有宣读。
太后的摇曳的背影顿时僵住,猛得回头看向说话的人。
瑞祥公公已经自顾自的解开外袍,露出裹在中衣和外袍之间的明黄色。
瑞祥公公没给太后任何阻止他宣旨的机会。
他不仅没让众人整理仪容跪听圣旨,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整理,就这么外袍大开的宣读手中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是宋佩瑜亲自拟定。
封昭和长公主为镇国大长公主,过继福王到镇国大长公主膝下。
福王,正是三皇子的追封。
第114章
钦此
瑞祥公公抬起眼皮看向脸色惨白的昭和大长公主,镇国大长公主,还不来领旨谢恩?
昭和大长公主下意识的退后两步,眼角余光瞥见正面无表情望着她的太后,昭和大长公主脸上的慌张更甚,以至于口不择言,瑞祥公公是不是念错了,先帝怎么可能留下这样的圣旨?
瑞祥公公笑了笑,镇国大长公主说笑,老奴还不至于老眼昏花到连字都能记错的程度。先帝当年去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您,常常在病榻上念叨着对不起您,这封遗诏也是早就拟定,始终存放在先帝最喜欢的玉枕中。
拿来尖锐又压抑的女声从上方传来。
同样为这封遗诏内容震惊的燕臣们,纷纷抬头看向高台。
太后不知何时甩开红琴的手,孤身走回高台的正中央,望着瑞祥公公手中圣旨的目光满是猩红。
红琴提着裙子小跑到瑞祥公公身边,伸出手就去抢瑞祥公公手中的圣旨。
瑞祥公公却及时举起圣旨,让圣旨与红琴的手擦肩而过。
他先看了眼太后,然后才将目光放在仍旧紧紧盯着圣旨的红琴身上,阴阳怪气的道,红琴姑娘别急,先让大司马与敬王验证遗诏的真假,再拿去给太后娘娘过目,免得太后娘娘一时激动,做出不可挽回的错事。
大司马和敬王从听到这封圣旨的内容后,就感觉到强烈的违和感。
且不说昭和大长公主无功无德,如何能配得上镇国二字。
将福王过继给昭和大长公主,更是毫无道理可言。
被瑞祥公公点名后,他们却不得不打断思绪,按照瑞祥公公的话,先去看圣旨的真假。
两人走向瑞祥公公的时,脚步莫名的沉重,不约而同的想到当年三皇子薨逝时,太后的种种疯狂举动。
红琴抢夺圣旨不成,抬头看向太后。
太后却没再给红琴指使,她像是被钉在原地似的,甚至连眼睛都不眨动,乌黑的眼珠始终都盯在瑞祥公公手中的圣旨上,随着圣旨的移动而移动。
红琴在太后身边伺候多年,也曾经历过不少次太后发怒的场景,却从来没见过太后如此渗人的模样。
她甚至觉得,太后随时都可能从高台上跳下来,亲自将这份遗诏撕得粉碎。
将遗诏交给敬王和大司马后,瑞祥公公先将始终大敞的衣袍整理好,然后走向正满脸茫然复杂的昭和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先帝还有口谕留给您。瑞祥公公对着昭和大长公主弯下腰。
听见瑞祥公公的声音,昭和大长公主才回过神来,惊觉瑞祥公公就在她面前。
你要做什么?昭和大长公主退后半步,警惕的望着瑞祥公公。
瑞祥公公丝毫不介意昭和大长公主对他的排斥,他再次弯下腰,好脾气的重复,先帝还有口谕留给您。
昭和大长公主咬了下嘴唇,抬头看向太后的位置,目光接触到太后的瞬间像是被灼伤似的立刻低下头。
瑞祥公公全当昭和大长公主的反应是终于听清了他的话。
他直勾勾的望着昭和大长公主,为了让明显心不在焉的昭和大长公主能听清他的话,瑞祥公公刻意放缓语速,陛下从欢谊姑姑处得知您总是梦到福王殿下,以至于夜不能眠,特意嘱咐老奴去长公主府宽慰您,人死不能复生,您还有其他孩子。
福王两个字仿佛能随时随地触动太后的开关。
太后缓缓转头,将始终放在遗诏上的目光移动到瑞祥公公和昭和大长公主的身上。
瑞祥公公像是感觉不到后背上犹如针刺的目光,对双眼已经沾染上惊恐的昭和大长公主歉意的弯下腰,继续道,可惜老奴被逆王软禁,始终没再见到大长公主,不知大长公主近些年,是否还会因为梦到福王殿下而夜半惊醒?感受到身上越来越多的各色目光,昭和大长公主的脸色越来越慌张,忽然扬起手狠狠的朝着瑞祥公公发面馒头似的脸扇过去,先帝怎么可能将福王过继给本宫?一定是你伪造遗诏,想挑拨我与皇嫂的关系。
瑞祥公公及时退后两步,躲开昭和大长公主的手,对神色狰狞的昭和大长公主道,老奴确实不知道先帝为什么会将福王过继给您,毕竟有关于您的事,陛下都是交给欢谊姑姑去处理,可惜欢谊姑姑已经被太后娘娘处置了。
瑞祥公公的这句话没撒谎。
他在庆帝身边伺候将近二十年,都不知道庆帝与昭和大长公主的苟且,更不知道庆帝将昭和大长公主的孩子和太后的孩子互换。
昭和大长公主的儿子变成太后的三皇子。
太后生下的女儿则成为长公主府的延庆郡主。
直到宋瑾瑜将宋良辞留下的信告诉宋佩瑜,宋佩瑜知晓三皇子其实是庆帝和昭和大长公主的孩子后,去质问瑞祥公公。
瑞祥公公才知道这件事。
他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从来都没觉得庆帝对昭和长公主和延庆郡主非同寻常的宠爱有哪里不对,只以为庆帝是爱屋及乌,宠爱贵妃,才会格外照顾与贵妃投缘的昭和长公主。
知道三皇子其实是庆帝与昭和长公主的孩子后,已经被逐渐遗忘的蛛丝马迹才纷纷冒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