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金戈万里
柏杨的家族却在知晓柏杨尚未娶妻生子后,立刻问柏杨要不要过继,甚至连过继的人选都挑了出来,吃相难看的让人咂舌。
柏杨虽然早就断了回燕国的心思,也坚决的回绝过继,却始终都保持与家族的通信。
好在柏杨心中清明,从来不会在任何时间对赵国和燕国的事发表看法,也从来都不会与重奕或者宋佩瑜打听有关燕国的事。
东宫小学堂的人也都看在彼此的交情上,从来不会在有关燕国的事上让柏杨难堪。
骆勇难得懂事的模样,引得吕纪和多看了几眼,大发善心的给骆勇指了条明路。
你想知道楚国的事?吕纪和似笑非笑的开口。
骆勇双眼一亮,疯狂点头,顺着吕纪和手指的方向看向宋佩瑜,嗷嗷待哺的目光,比他当年在东宫学堂上课时看老师的时候还要迫切。
宋佩瑜将最后一封密信摊开,放在桌子上,漫不经心的道,当初将人手撤回来的时候过于匆忙,有些东西落在楚国,忘记拿回来。
金宝收到宋佩瑜的眼色,主动站出来,笑嘻嘻的与骆勇详说落在楚国的都是什么东西。
十年的时间,足够赵国人将商铺开到楚京的每个角落。
其中最为显眼气派的赵国商铺,都在楚京的各大赌场的三十米之内。
只有出身楚国世家的少部分人才知道,这些铺子不仅经营买卖,还能借钱。
但凡借钱就要有抵押,这些赵国人经营的铺子也不例外。
有人用压箱底的玉佩古籍抵押,有人用房契地契抵押大体上与楚国的当铺没什么区别。
细微之处,却能称得上是天差地别。
首先,赵国经营的商铺可以主动上门,并且能保证,主人没有能力赎回抵押在赵国商铺的珍宝,珍宝就会送回赵国,不会在楚国卖家,送回赵国的东西也不会卖给楚国人。
其次,赵国商铺能保证,绝对不会将客人的信息透露给任何人,哪怕是亲王、公主逼问,他们仍旧能做到守口如瓶。
放眼楚国所有当铺,唯有在楚国地位特殊的赵国商人才有底气做出这样的承诺。
最重要的是,手中没有珍宝做抵押的人,也能从赵国商铺中当走银子。
对于这类人,与其说是当,卖更为贴切。
没有珍宝做抵押,就想从赵国商铺中拿钱,就要说出能打动商铺掌柜的消息。
不仅如此,卖消息的人,还要亲自将自己说的消息白纸黑字的写下来并签字画押,才能从赵国商铺的掌柜手中拿到钱。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96)
等卖消息的人手头宽裕,还可以用钱将曾白纸黑字写下来并画押的消息买回去。
刚开始的时候,想从赵国商铺拿钱的人听闻卖消息的说法,都会面露防备,立刻义正言辞的拒绝,有的人甚至会对商铺大掌柜破口大骂,叫嚣着让商铺大掌柜立刻滚出楚京。
也有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瞎编些不靠谱的故事去羞辱商铺大掌柜。
大掌柜却在这些纨绔子弟将他们所说的故事写下来画押后,拿出钱匣子,当真要给这些人钱。
知道能在赵国商铺卖消息换钱的人,都是需要典当家什才能生活,还想瞒着的人。
大多都是出身已经落魄的世家,想要维持祖辈荣光,却不上进,只想着变卖家产维持风光。
赵国商铺的大掌柜出手绝对能算得上大方,就算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是通篇扯淡的消息,他都出了百两银子。
这些小时候有过奢侈生活,或者在长辈、老仆口中听闻过祖辈奢侈生活,如今却得小心翼翼的掩饰家中空虚,免得被外面的人瞧不起的纨绔子弟,心中嘲笑赵国商铺大掌柜人傻钱多的同时,恨不得能将赵国商铺搬空。
赵国商铺很快便在楚国特定的圈子里扬名。
过了大概半年的时间,终于有了个肯说实话的老实人,将他嫡出哥哥与父亲小妾苟且的事告诉赵国商铺。
老实人的消息有理有据,且能提供关键性证据。
商铺大掌柜收起老实人白纸黑字写下并画押的内容后,给老实人一千两银子。
赵国商铺信守承诺,没将这件事说出去。
老实人却在喝花酒的时候,被身侧的酒女哄得不知天南地北,一股脑的将这件事说了出来。
纨绔们大惊。
一千两银子?
这是他们两年的花销!
没等这夜过去,就有人从花楼冲出来,直奔赵国商铺。
然后因为擅闯宵禁被抓了起来,被家人花钱抵罪后,理所当然的被停了月钱。
纨绔们却丝毫不慌。
没钱?去赵国商铺就有钱了!
赵国商铺收到的消息终于从通篇瞎扯,变成有理有据。
在赵国商铺卖消息的人也从全员纨绔,变成偶尔出现当家夫人或者朝堂上的小官。
不是这些人不嫌丢人,愿意亲自来卖消息。
他们也想让心腹仆人,代替他们卖消息。
但同样的消息,府里的管家卖和他们亲自来卖,价格差五倍。
他们只有边与赵国商铺大掌柜说消息,边在赵国商铺大掌柜的眼皮子底下将说出口的内容,原封不动的记载下来,再按上手印,才能从赵国商铺拿到最多的钱。
面子终究还是败给了银子。
甚至还有人在这件事上发现商机,主动做消息的二道贩子,专门介绍人来赵国商铺卖消息。
久而久之,众人才逐渐发现赵国大掌柜给钱的规律。
消息越是有理有据,钱越多。
消息有关的人身份越高,钱越多。
来卖消息的人身份越高,钱越多。
赵国大掌柜接待过身份最高的人,是楚国某个亲王的小儿子,甚至能经常得到楚皇的赏赐。
他不缺钱,来赵国商铺买消息,纯属为了面子上好看,证明自己不靠爷爷不靠爹,也能比跟班们强。
永和四年,赵国与楚国达成联盟,赵国人的商铺源源不断的在楚国开门。
如今是永和十四年,赵国买消息的生意至少进行了九年。
可惜掌柜们收到命令后,都急于逃命,竟然将这些年积攒的消息,都落在了楚国。金宝煞有其事的摇头,眼中却满是掩盖不住的幸灾乐祸。
骆勇下意识的退后两步,他的脑袋还没想通关窍,灵敏的直觉却已经察觉到深深的恶意。
然后呢?骆勇的声音不知不觉的变小了许多。
已经将所有文书批注分类的宋佩瑜抬起头,查抄赵国商铺的楚国人没留意,将放消息的箱子当众打开。
骆勇寻着声音看向宋佩瑜,又往后退了两步。
宋佩瑜笑着摇了摇头,恰好一阵大风吹来
骆勇目光中的惊奇越来越甚,傻乎乎的问,你还会召风?
宋佩瑜的后半句话,顿时被堵在喉咙口,目光中的怪异半点都不比骆勇少。
吕纪和毫不客气的笑出声来,若有所思的看向哭笑不得的宋佩瑜,语气拉长,骆勇的话也没错。
宋佩瑜说那天有风,将箱子里的消息吹得到处都是。
那天才会有那么恰到好处的风,将众多罕为人知的消息吹得遍布楚京每个角落。
所有消息都传开后,众人才发现,腐朽世家内部的苟且,只是最普通,甚至能称得上平常的事。
世家之间,明面上好兄弟一辈子,私下相互捅刀子,刀刀见血,才能算得上劲爆。
甚至有世家莫名其妙的开始没落,始终都没找到原因,直到捡到地上的白纸黑字签字画押的信纸,才发现是世交在搞鬼。
至于纸条内容的真假
大多数人只想找到导致自己不幸的罪魁祸首,然后狠狠的报复回去。
仿佛只要这样,他们就能重新变得幸运。
谁愿意相信自己是真的不幸呢?
有些人错过信纸漫天飞舞的盛况,却能轻而易举的从街头小巷听闻关于自家的消息。
个别承受能力不太好的人,当场就昏了过去,被仆人抬回的府邸。
一时之间,整个楚京都混乱的不成样子。
抄赵国商铺的时候,嘉王已经是楚国上下默认的新储君。
如此重要的事,自然也是交给能代表嘉王的人去办。
最后选定嘉王的亲表弟,皇后的亲侄子。
如今事情出现这么大的纰漏,自然也是嘉王的表弟背锅,嘉王也难辞其咎。
正是因为如此,已经调兵遣将准备应承与陈国的承诺,对赵国占领的燕县出兵的嘉王,才会匆忙赶回楚京。
这件事要是处理不好,别说太子梦,他今后还能不能回到楚京都是两说。
骆勇知晓他迫切想要了解的信息,却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他甚至有些懊恼,要是提前知道嘉王会匆忙赶回楚京,他一定亲自带人去伏击,不惜一切代价让嘉王回不去楚京。
可惜成王的人也太没用了。
直到从金宝那里确认,襄王从燕国赶回楚国后就闭门不出,也没被楚京漫天飞舞的信纸牵连后,骆勇才勉强露出笑意。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楚国人心惶惶,原本已经尘埃落定的储君之争,再次充满不确定,楚臣们身上完全不见拿下四分之一豫州的欣喜。
陈国更是自顾不暇,进攻沁县不成,逃回豫州后,被疯狂反扑的燕国紧追着不放,连丢数城。
宋佩瑜还收到消息,薛临在陈军从燕国撤离的那天受了重伤,脸上留下大片的烧伤痕迹。
就算用再好的药,这些痕迹也只会淡去,不会消失。
去年,薛临的心腹刚以薛临嫡兄坡脚为理由,大肆宣扬君王不可身有残缺,然后逼着显开帝将薛临的嫡兄过继。
如今尚且不到一年的时间,薛临就面临毁容的风险。
也不知道在陈国,毁容算不算残缺。
宋佩瑜很快就知道了答案。
薛临的心腹正疯狂打探民间名医的消息,因为过于急切,几乎没有做任何掩饰消息的措施。
以至于宋佩瑜不仅知道薛临心腹正在打探民间名医的消息,还知道薛临的心腹不止在找能祛烫伤疤痕的名医,还在找能让男子龙马精神的名医。
楚国和陈国都自顾不暇。
燕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豫州。
重奕带领赵军北上,正与突厥激战。
宋佩瑜每天要忙碌的事情突然变少,就连给北上赵军准备辎重的事,都有吕纪和代劳忽然觉得有些空虚。
他原本的计划是将手头的事都交给别人后,就马不停蹄的去追重奕。
但形势转变的太快,宋佩瑜闲下来了,却不是去追重奕的好时机。
重奕北上的时候直奔金山关,路过数个燕国县城都没停留。
去追重奕的人几乎完美复刻重奕的行军路线,重奕不停留,他们也不停留。
宋佩瑜如果现在就去追重奕,就要面临随着被燕军包围,甚至俘虏的风险。
犹豫了几天后,宋佩瑜带着邱县的三万大军前往距离邱县最近,仍旧在燕国手中的县城。
燕国县城中的驻军离开后,县城内的消息也变得更容易打探。
宋佩瑜早就对燕国仅剩的二十一个县城中各自有多少驻军了若指掌。
除了几乎完全封锁的金山关,和南边不断增兵的沁县,唯有洛阳的驻军最多,也才一万人,只有咸阳的七分之一。
其余县城,驻军普遍在一千到三千,只能维持基本治安,防备土匪。
宋佩瑜远远看到插着燕旗的城墙,突然有些紧张,下意识的回头看了眼迎风招展的赵旗和朱雀旗。
以重奕的威名和三万大军的气势,县城内的燕军应该不会拼死抵抗?
也许还会主动投降。
不投降也没关系。
反正这三万大军在邱县也是闲着吃粮食,宋佩瑜特意带许多辎重,其中包括足够的帐篷和军粮,能让三万大军在县城外野宿半个月。
宋佩瑜摸了摸手腕上与木珠纠缠到一起的蓝宝石串子,终于将紧张压了下去,从袖袋里掏出个声音特殊的哨子吹响,保证能让身后的每个士兵都能听见清晰的声音。
列阵前进
宋佩瑜骑在赤风背上,目不斜视的盯着正前方的位置,突然有些后悔。
应该将骆勇带出来才是,起码骆勇是个武将,绝不会以一己之力带崩全军的气势。
宋佩瑜身侧的金宝,负责做通过望远镜观察城墙,这种不端庄又没气势的事,随时将最新发现,告诉端庄坐在马背上的宋佩瑜。
城墙上怎么没人?难道燕国又朝金山关或者沁县增兵了?金宝的声音满是疑惑。
宋佩瑜眨了眨眼睛,洛阳收到重奕和赵军北上的消息后,绝对不会再往金山关增兵,消失的燕军肯定是去了沁县。
有人了!金宝的语速猛得加快。
宋佩瑜的背脊更加挺直,几乎崩成一条直线。
人怎么越来越多,燕军之前在干什么?竟然连最基本的守卫都不做!金宝跟在宋佩瑜身边,见惯了赵军的令行禁止,见到燕军散漫的样子,语气中充满恨铁不成钢。
宋佩瑜等了半晌,都没等到他想要的信息,只能主动追问。
燕军人多吗?
他们脸上的表情是雀雀欲试想要迎战,还是张皇失措,或者神色平静打算认命?
城墙上有没有搭羽箭,竖盾牌?看没看到守城的大型器械?
金宝差点被宋佩瑜问傻。
他跟在宋佩瑜身边这么多年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甚至对军中各种隐秘的规则都门清,却从来都不知道真正攻城的时候,要注意这么多的细节。
慌忙之下,金宝完全凭借本能回答宋佩瑜的问题。
宋佩瑜问什么,他就答什么。
宋佩瑜不问,他什么都说不上来。
不仅金宝越是回答问题越是茫然绝望,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宋佩瑜也觉得,他从金宝口中得到答案后,脑海中的想法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越来越紊乱,思维几乎打成绕不开的毛球,连带着被风吹到头上,就能感受到冰凉。
宋佩瑜将脖子上挂着的金哨子放进嘴里,按照某中特定的规律吹响,同时拉紧缰绳,让赤风停下。
正在整齐前进的赵军立刻停在原地。
全程听着宋佩瑜和金宝对话的副将驭马上前,因为太想掩盖笑容以至于脸色扭曲而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宋佩瑜瞥了眼副将的脸色,转过头去看近在咫尺的县城,目光依次在城墙上神色各异的燕军身上划过,面无表情的道,退后五里,原地扎营。
等他从邱县调来个能信得过的主将后,再正式出兵。
否则
宋佩瑜觉得他可能会因为带着三万大军,在驻军不足三千的城池下全军覆没,成为历史书上文臣转型武将最失败的典型。
他实在不想重奕在金山关收到,他正在洛阳做客的消息。
噗、咳、咳、咳
副将发现自己没忍住后,连忙伸手捂住嘴补救,艰难的将脸上的笑意转化成严肃。
他放下手露出紧绷的面容,眉毛狠狠的抖了几下才恢复平静,委婉的劝宋佩瑜,城墙上的燕军似乎没有反抗的意思,大人不妨先派人去叫门?
宋佩瑜看向副将的目光由无奈变成若有所思。
叫门?
攻打城池也能与上门做客一样?
究竟是他读书少,还是副将在蒙骗他。
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宋佩瑜僵硬的嘴角逐渐勾起和善的弧度,抬头看向城墙上的燕军。
这么近的距离,已经足够宋佩瑜看清部分燕军的表情。
他能从这些燕军脸上看到好奇和敬畏,确实没有类似憎恨、厌恶的情绪。
宋佩瑜却没法如此简单的认定城墙上的燕军无害。
兵书上说兵不厌诈,谁知道是不是燕军想诱敌深入,才故意示弱。
退
宋佩瑜的话还没说完,突然被金宝打断。
城门开了!
城门彻底打开后,燕军排列整齐的从里面走出来,动作整齐划一,比起赵军也分毫不差。
城墙上的燕军也飞奔下城墙,自觉的站到已经排列整齐的燕军身后。
副将小声对宋佩瑜道,一千五百人。
一千五百名燕军抬着头,齐刷刷的走到三万赵军面前,在领头总旗的带领下单膝跪地。
总旗高举县城的兵令,沉声道,燕国莫县驻军总旗王石,携莫县驻军降于赵国,还请大人手下留情。
宋佩瑜满脸呆滞,少有的反应不过来。
这就结束了?




我在乱世做权臣(穿越) 分卷(197)
连叫门都不用,燕军主动开门?
副将喜不自胜的将燕军总旗手中高举的兵令握在手心,对着宋佩瑜单膝跪地,恭喜宋大人首战告捷!您可真是天生的将才!
宋佩瑜被副将突如其来的嗓门和声音惊得后退一小步,全凭对端庄的执念才没露怯,双眼却不可避免的瞪大,诧异的看向副将漆黑的头顶。
啥?
天生将才
副将的良心不会痛吗?
听见副将响彻半边天嘶吼的赵军也单膝跪地,气势昂扬的重复副将的话,恭喜宋大人首战告捷!天生将才!
宋佩瑜的面容扭曲了一瞬,更坚定要等邱县送来个信得过主将后,再继续朝洛阳前进的想法。
他欣慰的看向与跪在地上,闭着眼睛拍马屁的那些人截然不同,出淤泥而不染的站在他身侧的金宝。
金宝瞳孔放大,无声张开嘴巴,说不清是兴奋还是受到了惊吓。
察觉到宋佩瑜的目光后,金宝眨了眨眼睛,双膝哐得砸在地上,激动到完全走形的声音响彻云霄,您攻城的速度比殿下还快!您
宋佩瑜面无表情的扭过头,捂着脸越过密密麻麻跪在地上的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大开的城门走去。
这绝对是他最后一次带兵!
第120章
进城后,宋佩瑜立刻给邱县去信,让邱县派个信得过的主将来。
等到主将带着接管新县城的文官和小吏赶来后,宋佩瑜已经将新县城梳理的差不多。
刚好将新县城交给从邱县赶来的文官和小吏,他则随着主将朝下个县城出发。
赵军再次朝着洛阳靠近的消息,很快便传回洛阳。
早在将与赵军对峙的燕军调去沁县的时候,明正帝和燕臣们就想到了这天,虽然仍旧有惆怅,但内心深处早就接受了现实。
他们甚至暗中期盼赵军能快点到洛阳,否则他们还要日夜惦记着。
赵军到了哪里。
赵军什么时候到洛阳。
赵军到洛阳后会如何对待他们。
简直能算得上折磨。
奈何宋佩瑜的行事风格与重奕截然不同。
他当年刚入朝的时候,还因为年轻气盛做过风险很大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见识越来越广,行事风格也越来越稳健,包括行军也是一样。
虽然三万赵军有了新的主将,但主将的作用仅仅是攻城。
什么时候朝下个城池出发,路上如何修整,始终都是宋佩瑜拿主意。
每次刚拿下某个县城的时候,宋佩瑜都要仔细梳理过县城复杂的人际关系,观察百姓和当地势力对赵军的观感后,才会领着三万大军继续朝下个城池出发。
明正帝与燕臣日盼夜盼突然有些想念远在金山关的赵太子。
可惜自从赵太子北上金山关,赵军大部队也追了上去了后,金山关就彻底被赵军把控。
洛阳已经很久都没再收到金山关的消息,也不知道赵军与突厥是谁占上风。
因为赵军缓慢的行军速度。
明正帝与燕臣们从原本每天上午、下午都会出现在大朝会的大殿中,商议宋佩瑜来到洛阳城外时,他们要怎么与宋佩瑜讨价还价,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变成只有每天上午,才会短暂的出现在大朝会的大殿中,相互通知赵军今天是不是又没有动静。
到了现在,早就恢复每三天一次的大朝会,已经逐渐变成五天一次,甚至有间隔时间变成更长的趋势。
什么时候缓慢朝洛阳靠近的赵军有动静,什么时候才有大朝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县城被赵军占领,洛阳连正在豫州追着陈国咬的姬瞳都联系不上,上朝又有什么用?
终于收到宋佩瑜又从邱县调集两万大军,正率领总共五万赵军,从距离洛阳最近的县城朝洛阳前进的消息时。
明正帝与燕臣们挥退传消息的人,慢条斯理的吃过晚膳,才吩咐仆人为他们准备明日要穿的衣服,然后十分平静的去睡觉。
翌日,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
明正帝目光复杂的望着放在托盘里的龙袍和冕旒,除非赵国想举办个盛大的归降仪式,否则今天就是他最后一次穿戴能代表帝王身份的礼服。
正在各自家中准备穿上朝服的燕臣们,脑海中正闪过与明正帝相同的想法。
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穿燕国制式的朝服。
大司空甚至情不自禁的抱着衣服淌了几滴眼泪,惊得仆人连忙去拿没有褶皱和污渍的新衣服来。
明正帝与朝臣们先后出现在上朝的大殿。
众人目光平静的扫过彼此,谁都不知道要说什么。
1...130131132133134...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