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洛娜215
如果木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定会笑眯眯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教导主任的威压,对于学渣而言效果拔群。
人是他拜托傅大哥请过来的。
这儿的学子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光靠学生自己管可不行,必须要请来可以让学生乖乖听话的人。谁能对学生带有天然压制力?那肯定是先生啦,而且还得是非常严厉的先生。
不过木白也挺意外的,他其实也就这么一说,没想到他大哥居然真的能找到一个形象气质那么符合的人,而且还能说动对方在大冬天出山,接下这么个烂摊子。
咳咳,还是他太小看他大哥了,说不定傅忠就是那种读书成绩不太好(傅忠:喂!),但是偏偏很得老师喜欢的类型。
小少年从自己的矮脚马上翻身而下,走到了众人面前躬身一礼。学生们都还在教导主任的震慑中,有些呆滞,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还礼。
见状,山羊胡先生拿起戒尺,在掌心轻敲一下。
戒尺接触掌心时候,只有轻轻的一声啪,但在众多学子们听来却是宛如惊雷。众人纷纷醒神,躬身还礼。这种紧张的气氛特别有煽动力,一些没有在山学念过书的学子也被带动着拘束起来,一时间,场面极其壮观。
木白直起身,在一片静默中看向众人。小孩看着小小的一只,穿着也相当朴素,但存在感十足。
尚未变声的童音清澈明亮,字正腔圆,并没有普通小孩高声说话时候的那种尖锐,是让人相当愿意倾听的那种声音。且由于学武之人都具有强大的心肺功能,他的声音还能让在场所有人都听清,一时之间,场内众人皆是做侧耳倾听状,场面落针可闻。
诸位考生,我名木白,是香杉书舍的舍长。承蒙各位不弃,愿意来我书舍投宿,但香杉书舍床位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幸而我们遇到了好心人。
他扬手一比,被他手势划拉到的锦衣少年们不由昂首挺胸,表示他们就是那些好心人=w=
在这些好心人的出资下他微微拖长音调,我们又租了三间仓库加以改造,不过住户需要约法三章。
其一,住客唯有应届考生,仆役、书童皆不可入。
其二,入住人员必须遵守宿舍生活条例,且参与早晚自习。
其三,此地饭食均统一提供,饭食粗陋仅为果腹,可以不吃,但不可外带,也不可从外买入,如想要改善口味请自行下山。
此处仅为应急所居,各位的房租会由应天府善人承担一部分,小孩说得高亢有力,小手一挥极其潇洒: 砖花随意,去留随心,但是一人只可一次入住,离开后便不可再入哦。
第70章
最近朝中的功勋们终于处理完了年前的一波大混乱,可以进入欢快的年假模式啦!
除却一些位高权重、要去参加皇家宴席的,还要抓紧时间复习一下自己的功课,以备吃饭时候突然被洪武帝检查作业外,大部分臣子们都能在接下来的小半个月的年假中得到一些清静。
老父亲们放假,自然就有时间来关心下家里的小崽子们了,然后他们纷纷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里的小崽子们好像已经有很久没有闹事了。
别误会,他们当然没有什么被虐的爱好,只是在年底的忙碌工作中一醒神,忽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有接到各方投诉而感到有些惊奇而已。
起初众人都没有太在意,毕竟快过年了,不少人都以为孩子这是过了一年,长大了一岁,终于懂事了,毕竟【孩子长大了这些坏习惯都会改的】可是父母著名的三大错觉之一。
直到大家在工作之余闲谈时候说起这件事,众人才隐约发现了不对。
自家的孩子醒悟了是正常的,但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突然学好呢?(喂!)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臭小子这段时间这么太平,别是在憋着大招,要搞个大新闻出来啊!
不得不提,这些老爹们对自己的儿子还是非常了解的,这些功勋之后真的搞出了一个大新闻。
而且由于小伙子们有志一同得对着父亲们都是持咬定青山不松口的态度,关于这个新闻到底有多大,老父亲们居然还是从御史口中听闻的。
他们的儿子,居然联合起来闷不吭声地给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建了一个供给居住的廉价社区?
是的,是社区!不是一间,不是一幢,而是一个社区!
他们家小子哪来的那么多钱?是不是趁着自己忙碌的时候偷偷挪用了家里的款项?在朝堂上的几个武将当下就感觉自己的手痒了。
但听御史将话说完后,他们发现自己错怪家里的小子了。
哎嘿,他们家崽崽压根没买房,而是租了个仓库直接做了改建,如此成本自然降低不少。
这小子居然涨智商了?壮汉们顿时觉得手心又不痒了,不光不痒,甚至还想摸摸自家讨债儿子的脑袋。
听说他们儿子是贴钱让那些穷书生住着的,虽然他们不太看得上那些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但是哎哟,瞧瞧朝堂上那些文官们忽青忽白的脸色,武官们顿时觉得这也不算什么问题了。
只要能给那些眼高于顶、鼻子朝天、一身酸腐气味的文官们添添堵,那钱就花得值。
作为一个大明好父亲,自己快乐了,当然不能让儿子吃亏。
儿砸,最近是不是缺钱了?爹给你加点零用钱啊!一个平时行事比较洒脱的武官大手一挥,推开了儿子的房门,然后他就陷入了沉默。
房里那个正在桌上一座铜币小山里埋头快乐点钱的人,是他儿子?这是什么财迷作风啊!
咳咳,不怪小年轻如此作风,实在是赚钱的快乐是人都无法抵挡,尤其是在本以为自己要亏钱但最后却赚了好多钱的时候,那种快乐更是成倍增长。
为什么会赚钱?
如今,南秦淮河的仓库区几乎成了考生聚集地,起初这儿多是经济拮据的学子,但自从请了一位极其严厉优秀的先生做管理,大家早晚共同学习,还有先生专门讲课后,不少经济颇为宽裕的学子竟也被吸引了过来。
人都有抱团的爱好,甚至有些学生发现校舍生活环境虽然简朴,但这儿的人都是一心向学的优秀学子之后,竟是退了自己原本租住的房屋搬了过来。
住户一多,此处的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由于此处住宿费低廉的缘故,不少学子很愿意将钱花在提高生活质量的事上,譬如沐浴。
这个美滋滋数钱的小青年正是比较有商业头脑的一个,他在附近租了个带有水井的货仓,将之改造成了澡堂子,每日那真是客似云来。小青年为了享受这种收钱的感觉还坐在仓库门口售卖过皂豆,那感觉别提有多美好了。
其实我们这还算是小本经营。小年轻摆了下手,表示自己这才哪到哪,京城里有一家售卖文房四宝的铺子也在那儿开了铺面,除了早晚自习,我就没见过那间铺子空过。
要说还是小白师弟厉害!这青年啧啧称奇,我同那铺面掌柜聊过,他们说那小白师弟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原是不打算来的,觉得没赚头,小白师弟愣是找上门和人算了笔账,说什么薄利多销,那掌柜被人绕进去便带了些二、三等的文具降价来售卖。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一天就全部卖光啦!
如今,他那是赚得风生水起,还把名气给打了出去,后来一些售卖文房用品的店铺见了有好处,便也来这儿摆了摊子,却愣是没那第一家的有人气。学生们就爱买他家的纸笔,说是用习惯了。
武官睨了儿子一眼,见他一副这是好人有好报的模样,只觉得有些无奈。
他这小子这次的确成长了些,但还是社会经验不够。
那掌柜何止是好人有好报,简直是赚翻了。
人的习惯一旦产生,没有受到大刺激是很难改变的。这店铺老板在他们处于微末中雪中送炭,善缘便已经结下,这些学子都是未来大明的肱骨,日后但凡有那么一个两个记挂着这份善意,也不用做多,只要他时常采买此品牌的纸笔,自然会有人有样学样。
应天府里就有不少大的书画斋都会花费大力气将自己的上品纸笔想方设法送到书画大家面前,便是冲着这个目的上行下效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而现在,这家店铺却以极小的成本做到了这一点。虽然见效慢了点,但也胜在稳妥,商人逐利,想来这才是那小白师弟说服他们的理由。
我还真想见见你这小白师弟。武将摸着下巴道,听说那是傅将军收下的养子?我同傅将军也是老相识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儿子一脸警惕地看着他,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这么看着你老子干嘛?
父亲,官员不要擅自和考生接近这可是您说的。小年轻的声音显得理直气壮,您还是别打扰小白师弟,免得他到时候被人抓住把柄。
瞧这话说的,才认识人多久,心就已经偏过去了!这以后还得了,他儿子这智商不是得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啊!
要见见,必须得想法子见见。
无独有偶,有他这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木白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忽悠那些金主爸爸来搞投资的事引起了大佬们的注意,他正带着弟弟和一干小伙伴走在前往孔庙祭拜的路上。
百节年为首,新春年节本身是从岁首的祈年祭祀活动中演化过来的,因此,祭先祖拜神明是新春年节非常重要的一环。
祭祖对于身在异乡的学生们来说肯定是办不到的了,他们只能点燃一炷清香向着家的方向遥拜以寄托相思,但拜神还是可以的。
居住在香杉书舍的学子们前几日便已经越好,等到过年时候大家就一起去秦淮河北边的孔庙拜拜圣人。别看大家都是在一条河流的上下游,但走过去却是要绕过大半个应天府。
好在为了应对激增的出门访客人群,应天府的大道都提前安排了洒扫。落雪清扫一空后,便露出了下头粗粝的地面,行走起来比起在雪地上要方便多了。
今日又恰是个大晴天,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这群最近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考生们都觉得挺惬意的,一点也不觉疲累。
但今日和他们有着同样打算的人竟是不少,由于春闱的缘故,今年孔庙的祭拜人群比起往年多了不少。
木白他们虽然出发的时间不晚,但毕竟绕了点路,等他们抵达的时候前方已经排了长龙。
众人面面相觑,只能无奈相视一笑。
来都来了,能怎么办?只能等着呗,趁着队伍刚排,几人交替着去解了个手,又买了些足以果腹的干粮,做好了长期奋战的准备。
单纯的排队有些无聊,几人便提议一起背书,还互相出起了策论题。
木白:= =我常常因为不够勤奋而感觉和你们格格不入。
小白师弟,到你了,我想想考你什么
放马过来!木白撸了撸袖子,表示上次的错题他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啦,你是难不倒我哒!
如此互相背书出题,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时辰,因为说得口渴,几人手上都捧起了从游走小贩这儿买的乌梅汁。
木文觉得这样的排队实在有些无聊,吨吨吨灌下温热的酸梅汁后他便靠在了兄长身上,娇滴滴(奶声奶气)地问道:阿兄,我们要去拜谒的是孔圣人的坟墓吗?
不是!木白将他手里的小杯子拿过来捏在手里。这个小杯子可不是一次性的,等等还得还给小贩。他耐心同弟弟解释道:文儿还记得我们在汉中祭拜过的武侯墓吗?
木文忙点头:文儿记得,猪猪就是在那里捡到的。
那你记不记得,当时罗先生有同你解释过衣冠冢?
文儿也记得!木文立刻举起了小手手,就是有些人特别尊敬那些过世的人,所以就给人立了碑好去祭祀他~
小孩的话尾还带了个波浪线,显然极其得意,他想了想,恍然道:那孔庙是不是也是这样?
是的,不过孔庙是帝王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尊崇,给他建立起来的祭祀场所。木白将弟弟抱起,让他可以清晰看到远处那有着紫红色城墙金色琉璃瓦的庙宇。
从汉桓帝时开始,便已为孔圣人立庙配祀,唐太宗为其制定从祀制,历经宋、元两朝至今,定下了在学宫中心立文宣王庙的传统。其实里头祭祀的不仅仅是圣人本尊,除了配祭的四位圣人以及十二先哲外,还会根据当地情况一并祭祀当地的先贤先儒以及乡贤。
那圣人不会觉得很拥挤吗?木文张望了几下,小声道,那个庙看上去不大的样子。
小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此前去过西安,无论是咸阳原上高耸的西汉王陵,还是在骊山占地广袤的始皇帝陵都给小孩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那些王陵还都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住的,但现在这间小小的庙宇却住了木文掰了掰手指,脆生生地说出答案:住了至少十七个人呢!那多拥挤啊。
圣人不会在意这些的。如果按照圣人的想法,他巴不得里头住的人越多越好呢。王绅笑着往木文手里塞了个糖人,解释说,至于其余的人更不会在意了,能够围绕在圣人身边听他的教诲,那是每个学生做梦都想要的幸福生活啊。
木文捏着手里糖猪模样的小糖人爱不释手,但他对这位师兄的话还是不太能理解。





[综历史]衣被天下(无CP) 分卷(60)
小孩脆生生地问道:既然大家那么尊敬孔圣人,为什么他的庙这么小呢?不能造大一些吗?
这个问题
周围的学子们都噎了一下,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这时候就要做大哥的出马了,木白十分淡定地说:文儿还记得骊山秦皇陵吗?
在弟弟乖乖点头后,木白继续说:我们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个老汉同我们说,脚底下踩着的大半个山头其实都是秦皇陵?
木文继续点头。
那你还记得那上头现在是什么吗?
这次木文没有点头了,他歪了歪脑袋,有些迟疑地说:是农田还有民居,还有,还有养豚养牛的
木白点点头,表扬了下弟弟的观察力,又道:史书记载,秦皇陵有五十余丈高,陵区如同城市一般分为了封土、内城、外城,而我们当时去的只是内城部分,其面积远大于如今的大明皇宫。
他轻轻摸了下弟弟的小脑袋,低声道:如今我们看到的封土高度只有史书记载的一半不到。依记载,封土之上还建有宫殿,内城之中更是配有的寝殿、供帝王修葺的便殿、准备祭品的飤所,供给祭祀人员生活的吏舍,还有陪葬地,占地大小不亚于咸阳城,不过这些宫殿被项羽入咸阳时放火烧掉了,如今全然不留痕迹。
这些都是为一人服务。
而这些地方,现在都成了农田、市集、居所,除却封土部分外均被后世人的日常活动所覆盖。
而孔圣人,文儿知道他过世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圣人于鲁哀公十六年卒,彼时其子、其妻均已过世,家中亦无余产,是他的弟子和孙子将他葬在了鲁国城外的河边,有墓而无封土。其后代从冢而葬,渐渐形成家族墓。
汉桓帝年间,鲁相修孔墓,彼时孔林不过一顷。
齐国时为孔林植树六百,宋宣和年间建造石仪,元文宗时期主修林墙林门,而到了如今
少年顿了顿,轻声道:洪武十年,孔林扩为三千亩。
文儿你看,孔子去世后,是被葬在河边,那只是一座随时有可能被河水卷走的小墓,但一千五百年后,他和他的家族却有了三千亩的孔林,和遍布全国的祭祀庙宇。
而始皇帝,他去世的时候有幅员千里的骊山陵园,现在只剩下一小块封土。就连我们遇到的农民都要抱怨当地的土地因为当年始皇帝夯实过而长不好植物,只能种些浅根的作物。
少年抱着他还幼小的弟弟笑着道:有些东西,不过一个宫殿就能装下;有些东西,却哪怕是世世代代的人心传承都塞不满。
所以,住的房子的大小重要吗?
重要的是,他们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少年一席话说得周围的人均是哑口无言,众人只看着那被抱起的小孩想了想后,迎着冬日暖阳举手道:文儿也要做能给人留下好东西的那种人。
作者有话要说:秦始皇陵和孔府孔庙孔林作者都去过,当时那种感觉真的是不一样的。
看秦始皇陵的时候,尤其是公交车上的导游在一个红灯停下来时说:从这里开始到山的那头,都是秦皇陵时,我当时心中除了震撼外真的还有愤怒。
我很喜欢始皇帝,他真的了不起,但那一瞬间,我的感觉真的是:你怎么忍心,让只有两千万人口的秦国发劳役做这种事!
秦皇陵有多大呢?网上的资料是说它的封土是是50丈,差不多116米,上头还盖了宫殿保护下头的封土,不过宫殿被烧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丰富是51米,现在的房屋差不多层高差不多是三米,高层是2.5米,算一下就知道那又多可怕。
就面积来说,秦皇陵的内城部分比故宫还要大,内外城总体面积有212万平方,大家之前一直监工的雷神山医院只有8万平方左右,这些是靠人力造出来的,还是只算地面面积,据说始皇帝地下的地宫更大更复杂。为了这个工程,他动用了70万人,用了39年,但一个劳动力背后起码有3个农夫养活,也就是说他其实耗费的力量差不多是210万左右,是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
做个对比,就是在现代用了1亿人去做一个工程,想想这是什么代价。
而孔林(中国陵墓的称呼有规定,普通人是墓,帝王是陵,孔林是【林】表示仅次于帝王级别,别写错字哟)是代代扩大,直至今日其占地面积比起曲阜城还要大,里头也没什么珍贵宝藏,见得最多的就是树,那些树都是来朝圣的学生从各地带来种下的。
所以我当时真的觉得,陵墓多大真的不重要 ,关键的是你给后人留了什么。
有些人哪怕没有坟冢,哪怕骨灰撒入大海,还是会有无数人记得你,并且深深怀念着你。
第71章
适逢新年佳节,但凡是有些情商的人都知道不宜在这个时候谈论公事,当然,这也意味着在这个时候能闹起来的多半都是压都压不住的大事。
当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肃脸携报告应招入堂的时候,洪武帝父子的表情都不太好。
出了什么事?朱元璋将酒盏推开,灌下了一杯热茶,好让自己更清醒一点,朱标帮他将空茶杯接过来续上,父子俩都是刚从酒桌下来,头脑都有些发昏。
见状,毛骧稍稍迟疑了下,还是从袖中掏出一张纸,双手呈上:陛下,参考学子有不满皇陵修建,议论纷纷,且且传闻为云南学子木白带头。
他这话一出口,原本听到前半句只是微微皱眉的洪武帝顿时脸色一变,都等不及内侍帮忙转送奏书,直接伸手就抢了过来。翻过来看了几页后,洪武帝的表情变得奇怪,满脸都写着【就这?】。
他还以为大孙子说了什么呢,这不说得挺好的吗?特合他心意。洪武帝美滋滋地将薄薄一张纸递给了儿子,表情别提有多骄傲了。
等朱标一脸紧张的接过纸张后,他才反应过来:你刚说啥?谁反对咱修皇陵?
再傻也能从皇帝的这个反应里明白他对这考生是个什么态度了,毛骧心念电转间做了一个可能改变他一辈子轨迹的决定。
他双手抱拳,禀道:数日前,云南考生木白与其幼弟在拜谒文宣王庙时曾讨论过庙宇大小的问题,有心之人将这段言论被陛下所建皇陵联系了起来。
有心二字,便是他对这次事件的定性了。
毛骧本不该如此,他是皇帝手中的刀,一把刀是不需要有思想的,只要没有思想,他就不会有偏向,挥舞起来才能够让皇帝觉得顺手。
但这次,不知是因为那对兄弟相互扶持的样子打动了他,还是那木小郎的年纪让他生出些许怜悯,毛骧在开口时使用了话术。
不过两个字,却已经是他全部的善意了。
而洪武帝即便是在酒酣耳热之际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丝细微变化,他挑了挑眉,眸光落在低垂着脸一派恭敬的锦衣卫指挥使身上,锋锐的目光看得毛骧背后冒出了一层密密地白毛汗。
若放到平时,洪武帝一定会开口敲打。
正如毛骧对自己的定位一般,洪武帝的确不需要手中的刀有思想。
他希望自己获得的每份信息都是客观的,所以他要求这个情报部门是独立的,相关人员也是没有牵挂的,并且不允许他们私下有来往,以杜绝营私结党的可能。
一旦出现这种苗头,洪武帝是必然要用雷霆手段的,一个不好,毛骧就得摘了帽子去边境重新打拼。
不过,这次嘛
洪武帝暗戳戳地在心里夸了一句:这毛骧还挺有眼光的,知道朕的孙子是无辜的。
咳咳,没办法,人的本质就是双标嘛。
帝王收回了自己的视线,开始和儿子讨论起了这次事件该如何处置。
其实,事情本质很简单,甚至有些粗陋。
就是一群学生在拜谒孔庙时候说的话被人有意利用了,并且在民间煽动起来。
恰巧今年洪武帝在修建皇陵,虽然洪武帝并没有发民役,而是采用匠籍义务劳动以及兵士护送驮运的方法,但多少也对民众生活产生了影响。
这点原本微不足道的负面情绪经过有意的引导之后便成了燎原大火,民间甚至有了将他的坟冢和秦汉时候的帝王陵牵连在一起的说法,并且表示做人贤德的话就不需要搞大墓葬,弄大墓葬的就是不贤德的人。
老百姓的因果定性,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搞得洪武帝有些哭笑不得。
坦白说,他的墓就规划和占地来说,远远比不上秦汉时期的王陵规模。
1...3839404142...1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