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官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鹅城知县
要说本来这一切挺顺利的,但是没有想到四海公司突然要解封了,恢复正常了,龚伟一还过气来,便来找杨真,质问为什么把他的工程给终止了,面对四海公司的质问,杨真只能照实向他们表示,因为他们公司做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现在与他们终止合同,另外再聘请新的公司。
但是龚伟他们事先也打听了这里面的情况,知道是向建国的小舅子插手这个工程了,因此他们根本不相信是工程质量的原因,认为是向建国的小舅子利用四海公司面临麻烦的时候,勾结杨真还有向建国把他们给卖了,所以他们就坚决不同意终止合同的要求,要求支付他们的钱款,然后继续履行合同。
面对这一局面,杨真感到了为难,如果四海公司抓住这一点不放,试必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而如果同意四海公司的要求,将来王简再发现他们从中偷工减料存在问题,那么他的责任将会更大,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答应向建国的小舅子了,如何再把这件事给翻转过来?
杨真先向向建国汇报了一下,向建国现在对四海
公司也是比较警惕,因为这个公司经常拖欠工人的工资,王简虽然通过强制手段让他们把工人的工资给还上了,但是很难保证他们没有下一次,而且四海公司的名声越来越臭,他也不想沾上这个企业了,所以听了杨真的汇报之后,他也主张不能答应他们的要求,至于原来完成的工程,可以按照合同价格支付给他们。
向建国这样答复应当说是照顾到四海公司了,如果是王简来处理这个事情,他们一分钱也得不到,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龚伟他们居然没有答应,因为他们觉得如果他们退出这个工程了,他们不但损失了金钱,而且还损失了脸面,只要他们坚持下去,市政府肯定会让步,因此当杨真告诉他们这个解决方案时,四海公司的人就是两个字:不行!
杨真让四海公司给惹火了,当场发了脾气,但是四海公司却是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直接说道:“我们龚总说了,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就到市政府上访,别以为我们不知道这个工程转给谁了!”
四海公司的话语抓住了杨真的弱点,杨真也不好再反驳他们,表示就这件事情他还要汇报,等汇报好了之后再答复他们。
杨真就想着向向建国怎么办,是不是要让他的小舅子退出来,否则让四海公司抓住了口实对向建国影响可是不好,向建国知道后也是大怒,就直接把公安局长赵友军给叫了过来,让他查一查四海公司有没有偷税漏税的行为,如果有要狠狠地查处他们!
向建国也是给四海公司惹火了,以前因为朋友的关系,对四海公司也是很照顾,但现在居然将矛头指向了他,不能怪他发火,虽然王简上次没有整倒他们,但是不代表他不能想法警告他们一下,让四海公司收敛一下。
赵友军听了向建国的要求,就感到很是为难,上次因为欠薪的事情就没有搞定四海公司,现在从偷税漏税入手,也未必能起作用啊。
但向建国是市长,而且赵友军对四海公司也很恼火,因为上次没搞定四海公司,王简对他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如果这次在向建国的要求下,把四海公司搞掉,他也是立了一功。
赵友军从向建国那里回来之后,顺便又去了王简那里,他要向王简汇报这个事情,以取得王简对他的信任。
知道向建国也在针对四海公司,王简倒是大出意外,如果当初他和自己联手来对付四海公司,或许就能顶住压力,把龚伟给绳之以法了,这次向建国主动想搞四海公司,那他要支持一下。
听完赵友军的汇报,王简就对赵友军说道:“你这次一定要小心一些,调查要有目的性,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你设法在四海公司内部找一些人来,查一查他们有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这次一定要拿到证据,只要有了证据,谁也不能为他们说情。”
赵友军得了王简的指示,信心就是更加地足了,而王简说的也有道理,龚伟是居于上层的人,如果别人不指认他,没有确凿的证据,根本没法将他拿下,只有从内部拿到证据之后,才能将他绳之以法。
过了一段时间,苏明辉打听到了向建国小舅子在西平市拿工程的事情,这背后有着向建国的影子,虽然不知道向建国到底会起多大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向建国,他是不可能拿到这些工程的。
苏明辉还报告了向建国小舅子最近与四海公司之间发生的事情,主要还是围绕市政工程承包的事情,弄清楚了这个事情之后,王简终于明白向建国为什么想对四海公司下手了,原来四海公司侵犯了他小舅子的利益。
考虑了一下这里面的事情,王简感到西平的利益关系搞得太复杂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可能实现大发展,全市所有的工程今后一定要公开招标,接受社会的监督,不能再搞什么暗箱操作,否则一些有权势之人便会借机从中狠捞一笔。
想到这里,王简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些工程的发包表面上是经过了公开招标的程序,但实际上是暗中进行了操作,接受社会的监督不够,而在操作这一切的人就是市政府招投标中心的那伙人,虽然他们最后可能决定不了,但至少有些工程他们是能做得了主的,如果从他们下手,查出几个人来,再顺藤摸瓜,必然会让向建国面临巨大压力,到时候他自然就乖乖地从市长的位子走人。
但如果要想查处那些可能贪污**的人,必须让张强能够出力才行,但是这个张强似乎与他故意拉开距离,并不是完全按照他的意思来办,在梁克栋找到自己之后,他也似乎停止了对梁克栋的调查,显然他此举有一定目的,否则他为什么突然停止对梁克栋调查了?自己只是要求他们调查梁克栋的时候向自己报告,免得他们选择性的反**,但是他却是直接停止调查了,表面上看是给自己的面子,实际上却是在留了一手,这里面不能不有些提防。
必须将张强从纪委书记的位子上调开才行,不过让谁来接他的位子,却是要好好筹划一番,而且把他调到哪个位子上也是很伤脑筋,由于官员们只能上不能下,对于张强这样没到年龄退休,只要不犯错误的官员,你调开了这个位子就必须得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当的位置,而且还不能降级,而且还要是实职领导干部,否则就调整不下去,张强是市纪委书记,正厅级干部,如果到省厅去,那就得是厅长,留在西平那最低也得是副市长,这些职位很稀缺,谁会让出位子给他?所以只能想法对调,才能安排下去。而这就让王简很是为难,不大好调整,如果好调整的话,他就可以把杨春峰或者胡宜团从四蒙调过来,担任这个职位,比任用其他人强多了。
(本章完)
红色官途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市长换人
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市长换人
正当王简想着如何调查的时候,龚伟得知公安机关要调查他偷税漏税的事情,这一情况让他大为恼火,经过他的一番打听,搞清原来是向建国和他的小舅子搞的鬼,好家伙,这个向建国比王简对他还有愁,王简多少还是为了农民工的利益,现在向建国完全就是在为他小舅子的利益了。
对付王简他需要动用各种关系,因为王简的所作所为有正当性,不通过关系搞不定他,而向建国的所为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本来他与他小舅子也算是能和平共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能进行合作,但是现在显然是要针对他了。
因此,龚伟立刻吩咐手下写信举报向建国打击报复他的事情,来恶心一下向建国,虽然他知道这件事根本就搞不倒向建国,但是这样做至少会让向建国有所顾忌,从而轻松化解公安机关想在偷税漏税方面下手的事情。
龚伟敢这么搞,在西平这边比较嚣张,除了他在外面笼络了一些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比较大的靠山,一是他爹龚长秋在京城认识了不少老领导,虽然不在位了,但还是有一些影响力,龚长秋和龚伟拉大旗扯虎皮,狐假虎威,让一些想查处他的领导有所顾忌,而龚伟本人也借着这层关系,结识了一些在京城有权势的商人和秘书群体,从而让他的自信心进一步膨胀。其次就是省常务副省长高宏原来与龚长秋关系密切,而龚伟现在也是抓住机会与他进行结交,从而为他在西平市的一些活动提供了支持,只是他一般并不找高宏解决事情,因为高宏的地位高,如果轻易用到他,那么说明他已经走投无路了。
龚伟这么一搞,什么省委省纪委华夏纪委的举报信都举报了出去,然后另一边再向杨真施压,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杨真受到压力之后,就去找向建国,向建国尚不知道龚伟举报他的事情,因此就打电话给赵友军,问他调查偷税漏税的情况怎么样了,赵友军调查四海公司采取的是秘密调查的方式,但是还是走露了风声,现在向建国打电话催他,他也不能说他在按王简的指示来办,等找到证据再说。向建国的目的就是要让他警告一下四海公司,不要太猖狂,否则就有办法治你,现在赵友军迟迟不动,就让他感到不高兴。
一方面是王简要求他秘密调查,争取找到相关证据,一举将四海公司给查处,而另一方面向建国则是让他立刻行动,给四海公司以震慑,抓他几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就可以了,不必动龚伟本人。赵友军也是感到为难了起来,只好先想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保证两边都能满意。
而就在这个时候,龚伟的举报信就开始发酵了,本来这样的信如果没有真凭实据,而且还是匿名,根本就不会起到什么作用,然而自林振
上次和向建国谈话之后,向建国并没有及时答复林振愿不愿意离开市长的位子,而向建国本人也在想着转任其他省会市委书记的想法,但是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做好,他就是有些犹豫,等到这封举报信出来的时候,他还没有搞定这件事,但林振等不及了,他来到河西不仅仅是当一名省委书记,他还是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的,他必须用一些能全力为他工作的人,王简可以算一个,而向建国显然不符合他的要求,要调整向建国的想法是他自己先提出来的,王简倒是还没有认为到了必须要将向建国调走的时候。
林振拿到向建国的举报信,就把林振直接叫了过来,把面前的举报信一扔给他,说道:“这封信上所说的事情有没有这回事?”
向建国拿起举报信一看,就是有人举报他纵容他小舅子拿工程的事,他的脸上就一变,说道:“林书记,这封信完全是污蔑,我亲戚在西平有工程不错,但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有人是借机在给我泼脏水,这个可以派人去调查。”
林振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们领导干部禁止自己的亲戚子女在自己管辖的区域内经商,即使你没有纵容,但是出现了这种事情,你也要有一定的责任,我把这封信拿给你看,并不是要说去调查这事,而是提醒你,作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这种影响到我们党和政府形象的事情,你明白不明白?”
向建国一听到林振这样说,他就有些不语了,要从这个方面讲,那他还真有责任,但是他又管不住自己这个小舅子,必竟他不可能让他小舅子不在这个地方经商。
看了向建国一眼,林振非常希望他主动提出调整自己职务的情况,但是看了他半天,他没有什么反应,林振想了一想,那就算了吧,直接找华夏组织部来解决这个事情。
向建国回去之后,回到家里,就把他的小舅子叫来骂了一顿,因为他的事情,搞得他现在有些被动了,如果林振不想调整他的职务还好,这点小事根本动不了他,但是现在林振一心想调整他,他就感觉到危险了。
第二天,向建国就又跑了一趟京城,准备解决他职务调整的事情,找到那位一直欣赏他的领导后,把情况说了一下,那位领导没有说话,因为此前他已经和华夏组织部的人商量过了,华夏组织部没有同意,现在再提出来也是没有任何意义。见到自己的老领导不说话,向建国就告诉他林振可能很快就要调整他的职务,如果让他留在西平市政协,那么他以后的工作就很被动,如果实在不行,让他进京担任个副部长也行。
老领导考虑了一下,答应再给他争取一下,必竟向建国离退休年龄还有不少年,如果让他现在就去政协,那得熬多少年?
就
在林振找到华夏组织部商量此事的时候,向建国那边当然也在商量这事,虽然说让他到别的省会担任省会市委书记不大可能,但是调到他进京,担任某部的副部长,这个还是有一些余地的,所以在一番运作之下,华夏组织部答应将他调他到体育总局担任副局长,因为他原来在西平是全运会组委会主任嘛,虽然这也是临时换将了,但是林振坚持要这么做,华夏组织部也只有同意,但考虑到工作的连续性,但把向建国调到体育总局担任副局长。
经过这样一番的工作,很快,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学兵就来到西平市宣布对西平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调整决定,决定任命雷明为西平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为市长候选人,雷明知道自己要当市长,心里也是非常的激动,因为他在政协这个位子再走向第一线领导的机会十分渺茫,如果不是他卖力表现,恐怕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同时也是由于向建国的工作表现不力,又与王简之间存在一定的嫌隙,所以将他调走了,虽然调到了京城,但是前途就渺茫了,再翻身起来的机会恐怕没有了。
雷明被任命为市委副书记之后,首先就去拜会了王简,看到他先来拜会自己,王简当然是笑脸相迎,本来王简就很重视他,现在如果没有王简的支持,他是不可能当上市长的,必竟省委必须先征求他的意见才行。
见到雷明之后,王简就先向他表示恭喜,雷明却说道:“王书记,市政府那边摊子很大,我身上感到压力啊,一切还是请王书记你多多指示。”
王简笑道:“雷市长,我相信你的能力啊,就像我们参加万人长跑一样,只要坚持到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你说是不是?市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也就是全运会的问题,你全心全意做好全运会的事情,我腾出精力来关注一切其他的事情,有什么事我们再商量,你看怎么样?”
王简现在的着眼点不能只在全运会上,他要大发展,大讨论,发展重点行业,但是全运会的事情却也很重要,原来向建国总是不按照他的意思来行事,现在雷明当上了市长,只要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行事,然后把全运会做好,那他就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了。
雷明听了他的话之后,立刻答应道:“那好啊,如果只让我管全运会的事情,我倒是有兴趣,也有精力来完成,反正我本人也喜欢体育嘛,群众运动的设施建设,我也搞了不少,下一步再进一步抓好。”
王简点点头道:“这个没有问题,过几天我让郭主任开个会,先把你的代市长任命上,具体的工作再说吧,如果还有其他需要我支持的,我也全力支持。”
雷明立刻感谢道:“王书记,那谢谢你了,有什么事情您就直接吩咐。”
(本章完)
红色官途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政协主席换人
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政协主席换人
西平市政局发生了一个不小的变化,一纸调令让向建国突然调到体育总局担任副局长,让很多人不明所以,不知道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的人认为向建国工作出色,在全运会的准备工作中受到上级领导赏识,所以提前对他进行了重用,调到京城当了京官,下一步有可能接任体育总局局长的位子,那就是正部的位子了,如果他要在河西省熬上正省的位子,恐怕就是很难,因此这肯定是向建国从中运作的结果。但也有人指出来,现任体育总局的局长年龄和向建国差不多大,暂时没有退休的可能,向建国怎么可能接任他的职位,而且体育总局局长没有下放担任省长的先例,所以短期内很难有什么变化。
人事的调整一直是很招人眼球的事情,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有些人就认为向建国有可能与现任书记关系不睦,导致上级领导对他不满,然后才将他调整到体育总局去。而一些知道情况比较多的人则认为向建国肯定是因为他的亲属在西平市经商搞工程,造成了不好影响,所以将他调整走了,但不管怎么样,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向建国被调往并不为外人看重的体育总局任职,肯定是向建国的一次失势,相比在西平市的市长正职,以及省会市长的权力,体育总局副局长这一职位,虽然是京官,但从官场上的含金量来说,恐怕远不如省城的市长这一职位。
而与对向建国的议论相比,雷明突然从政协主席的位子上提任市政府市长,有些大跌人们的眼镜,政协主席一职基本是处于养老的位置,虽然近来几年,也有这样的成例,但是还是比较少,现在雷明的这一任职,无疑让很多人没有想到,在此之前一些与他交情渐渐疏离的人,现在有些后悔当初的疏远了,如果一直与他保持着关系的话,现在他当了市长,这样关系应当就很铁了。
雷明自己也是有些想不到,原来王简对他的重用,不过只是安排他一些工作,而现在让他当了市长,那就是与原来完全不同了,虽然他知道他能当上市长与林振的支持有很大关系,但是如果没有王简的从中协助,他想当上市长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坐在市政府市长的宝座上,雷明不禁就有些感慨,虽然也是西平市的老领导了,但是一直都是副手,而当了政协主席虽然是正职,但已经过了气,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想要办什么事,也只能求着政府和市委的人来办,虽然看面子会听他的话去做,但实际上他也不愿意去麻烦人家,没有那个权力,去麻烦人家有什么意思?
现在当上了市长,凡是市政府的一切事务,除了王简的安排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要由他来做最终的决定,这样的权力是他原来担任市委副书记的时候所没有的
,市委副书记这个职务就是比较虚,没有书记的授权根本没有任何作为,现在的那个张树宝,名义上虽然是市委副书记,三把手,但实际上他现在得不到王简的信任,有事情根本不吩咐他去做,也就是顶着个市委副书记的位子,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没几天,王简就安排孙怀春先召开人大常委会任命他为代市长,人大会议开过以后,雷明就是名副其实的市长了,副市长吴存功再见到他之后,那就是笑脸相迎,不敢怠慢了,原来雷明因为准备全运会的事情,吴存功还不予以配合,现在看到雷明当了市长,他就有些傻眼了,而雷明也算是看透了吴存功这个人,不给他穿小鞋就不错了。
虽然解决了市长的问题,但是政协主席一职还是由雷明兼任着,显然他是不可能再继续兼任的,让谁来担任政协主席?
省委组织部就开始征求王简的意见,征求意见之后再上报中央,政协主席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除了平调,如果从西平市长里面来出的话,那就是提拔,因为政协主席也是副省的职位。雷明原来是从市委副书记一职提拔上去的,而现在的张树宝也是市委副书记,如果他能提拔上去,那对张树宝来说也是很好的了,但是张树宝有些消极,在工作上不与他配合,现在凭空提拔他,凭什么?而如果将他提拔了,组织部长陈平就有机会提拔为副书记,而陈平显然也是他所不信任的人,当然也不能把这个机会给他,因此虽然现在不把他们两人调走,但是也不能提拔他们两人,因此王简的目光就放在了杨真身上。
杨真是常务副市长,属于政府里面的实权派人物,虽然他与向建国的关系不错,但是他对自己还是可以,没听说他有什么劣迹,虽然杨真的工作并不是太好,但是论资历他也够了,更重要的是只有把杨真调出这个位子,才能重用一些能干的人才,否则空不出位子啊。而且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堵住一些人的嘴,让人们看到与向建国关系可以的人并非是受到贬谪的,而且不但没有贬谪还受到了提拔。
考虑好之后,王简就向省委组织部正式推荐杨真作为西平市政协主席候选人,并提议让贺金平担任常务副市长一职,贺金平不仅仅是王简的老乡,而且主管高新区,工作上很有劲头,让他担任常务副市长,可以配成一个比较强的班子,来按照他的工作思路来做好全市的工作。
提出这样的想法之后,省委组织部先向省委汇报,然后又征求省政协的意见,再向华夏组织部汇报,没过多久,华夏组织部的批文就下来了,同意杨真为西平市政协主席候选人,由正厅级提拔为副省级。
杨真听说自己被推荐为市政协主席候选人,他的心里倒是有些惊讶,因为他感觉到自己在常务副市长这个
位子上不会有任何作为了,因为他原来是跟着向建国干的,向建国现在走了,雷明上任,他这个前市长的搭档,还能会受到重用吗?如果不受到重用,那么他就有可能被调整到别的职位上去,去市人大市政协担任个副职是有可能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王简会推荐他为市政协主席候选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与王简没有什么交情,而另一方面他一直认为市政协主席这个职位应当是张树宝的,张树宝想成为副省级干部,通过当市长这一条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雷明原来也想当市长,但还是没有当成,去了市政协,不过现在又让他如愿了,张树宝相比雷明要差一点,所以当政协主席是他最好的一个选择,但是这次却让他当了市政协主席,凭空提高了一个级别,让人喜出望外。
这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杨真高兴地就去上了任,然后贺金平就接替他的职位成为了常务副市长,而这样以来,市政府就缺了一名常委副市长,对于这个职位有很多人就有想法,因为在担任副市长的同时又能成为常委,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吴存功就有着这样的想法,想着法子来得到这个职位。
吴存功分管的东西很多,除了文教卫生以外,还分管着城建这一块,平时与各个老板接触比较多,暗中也收了不少老板的好处,张强对他的情况就已有所掌握,但是他迟迟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措施,他与张强一样是属于省纪委书记安东的人,因此他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说服安东来找王简,让王简同意他成为市委的常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