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张作霖父子对移民的工作也十分重视,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东北人口已经到了三千多万,基本上和张廷兰估算的速度差不多。
“大帅,要不然咱们制定一个三省移民的总章程,然后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微调,您看如何?”
“办法倒是不错,只是做起来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啊。”老张重重的叹了口气。然后说道:“段大总理卡了咱们的职务委任,我这个奉天督军去管三个省。有点不方便。”
在许兰洲和高士傧发动叛乱之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权力一下子出现了真空,老张让张作相暂代吉林督军的时候,同时向北洋政府提出了要求,让他们落实这个任命。
另外老张也通过一些人给段祺瑞捎话,给老张高升一步,成为东三省巡阅使,这样老张就能名正言顺的管理三省了。不过老段把这个任命给卡了下来,不只不给张作霖这个巡阅使的名头。而且张作相的职务也被压低了。
老段只给了张作相善后督办的名分,让他暂时管理吉林的军务,当然老段也知道东三省局面太乱,他没有再派一个督军过来添乱,张作相的权力其实就和督军差不多,只是做起事来,的确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吉林的省长还是郭宗熙。他早就和张作相父子有合作,配合起来也比较默契,真正麻烦的还是黑龙江。奉军最初是打着支持朱庆澜的旗号发兵的,因此挫败了许兰洲之后,朱庆澜还是黑龙江督军,省长又落在了毕桂芳的脑袋上面。
吴俊升只捞到了一个军务帮办的名头。名义上他的权力还没有张作相的善后督办大,老吴也十分不满,黑龙江的局势和战前差不多,又恢复到了各方博弈的局面,只是原来势力最雄厚的许兰洲倒台了,换上了一个势力更大的吴俊升。
老张由于没有巡阅使的名分,也不好对东三省的官员进行统一任命。很多政务都落实不下去,因此张作霖也十分郁闷。
“大帅,您老不用着急,不管段祺瑞承认不承认,您都是东三省的主人,什么名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奉军上下,几万条枪杆子都听您的指挥!”
张作霖听了这话,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到底谁亲谁疏,看得很明白啊!
“大帅,段祺瑞能压着名分,咱们完全可以绕过他,把东三省统一到一起。”
“哦?”老张眼前也是一亮,他正不知道怎么把东三省完全掌握在手中呢,北洋下绊子,日本人的压力也没有消失,最迫切的就是统和所有的力量。
“拙言,快说说,究竟是什么办法?”
“大帅,我建议从财权入手,经历战乱之后,吉林经济体系几乎崩溃,因此让我爹代表吉林发表声明,将吉林的官银号并入奉天银行,两省货币统一,废除吉票。然后黑龙江在跟进,我想朱庆澜是个聪明人,投桃报李,也会愿意交权的,三省货币政策统一之后,再让岷源先生牵头,将三省财政政策统一,这样财权就彻底统一了。”
历来财政权力和货币权力都是一体两面的,必须放在一起使用,貌似只有后世的欧盟,傻乎乎的推出了欧元,统一了货币,结果却没有统一财政,才造成了后来的债务危机。
“财权统一之后,您老不是还顶着东三省剿匪总司令的名头么,您不妨设立一个司令部,要求三省军务领导人一同参加,有资格的无非就是吴俊升吴大爷,我爹,再加上一个朱庆澜,吴大爷和我爹都是您的结拜弟兄,亲如手足,而朱庆澜又受了您的恩惠,哪里会反对您啊,而且您也可以挂一个司令部主任的名义,号令东三省,这样军权不也统一了么!”
张廷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之后,老张仔细想了想,顿时也是眉开眼笑,这个办法的确不错,只要把枪杆子和钱袋子牢牢的攥在手里头,东三省就事实上落在了自己的手里,谁也抢不走。
想到这里老张还有点感动,当初见到鲍贵卿的时候,就提出过要统一货币,结果鲍贵卿再三推诿,其实谁都知道,把货币发行的权力让出去,等于是在割肉,可是张作相和张廷兰爷俩能主动提出此事,足见忠诚。
老张甚至都有些后悔了,当初直接力挺张作相,让他的大军进驻吉林,也不会有后来的麻烦事了,看来关键时候,还是这些老兄弟可靠!
张作霖满心的感动,可是他却忽略了眼前的小狐狸的鬼心思,统一货币的确是削弱了吉林的地方权力,但是别忘了奉天银行还攥在张廷兰的手中呢,这份权力其实还没有逃出张廷兰的手心,不过是从左手挪到了右手而已。
顺带着还把黑龙江的货币权力也拐了回来,算起来张廷兰也是不折不扣的赢家。至于成立剿匪司令部,张廷兰更有着深层次的想法,他其实是想改变奉军的家长制作风,变成委员制。
在原本的历史上,老张出任了巡阅使之后,是东三省名副其实的主宰,什么事情都可以独断专行。可是一旦按照张廷兰的办法,成立了所谓的剿匪司令部,一切大事小情都要争取所有成员的同意。
如果分歧太大,自然就需要投票来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目前奉军的地盘有限,能挤进这个司令部的人员也有限,对老张权力几乎没有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奉军的地盘越来越大,司令部的规模也必然扩大。
当然这个名目还会发生变化,变成军事会议啊,军务委员会啊,总之不过不管怎么变化,只要能保证投票决策,少数服从多数这个原则,奉军就由家长制,变成了集体领导制,老张也别想独断专行,历史上奉军盲目进关的战略失误就能够避免。
如果老张知道了张廷兰的深层次的想法,只怕老张不会饶了他,所幸的是张作霖这种老派的人物,虽然头脑机敏,但是也没有看透这么深的算计,因此他欣然接受了张廷兰的建议。
东三省的权力随即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牌,由于战乱,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货币都严重贬值,老百姓怨声载道,要是能换成币值坚挺的奉票,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
吉林的商会率先同意,互相之间的商贸往来全用奉票结算,随即张作相就宣布将吉林官银号并入了奉天银行,变成了奉天银行吉林分行,全权负责货币兑换业务。
有了张作相作为表率,黑龙江的朱庆澜也不好抗拒,毕竟没有老张,他哪里能重回黑龙江啊,因此也只能忍痛跟进,将黑龙江的官银号也变成了奉天银行的分行,三省货币完全统一了。
奉票的市场一下子就扩大了一倍,有了三省作为依托,奉天银行也迅速壮大,面对列强的银行,也有了充足的底气。
货币统一之后,王永江也随即邀请了郭宗熙和毕桂芳,要求三省统一财政政策,毕桂芳这个家伙还想反对,可是郭宗熙已经站在了王永江一边,他们联手逼宫,毕桂芳只能忍痛妥协。
顺利拿到了财权之后,老张又以追剿吉林和黑龙江的残匪为名义,召集三省军方头领,成立所谓的剿匪司令部,老张为了扩大声势,除了吴俊升,张作相和朱庆澜之外,又把孙烈臣和张景惠拉了进来。
实际上这个司令部就和老虎厅的议事会议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多了一个朱庆澜而已,但是名分却彻底改变了,老张能够顺利的对东三省发号施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一方之主。而同时张廷兰也拿到了想要的一切,有了足够的舞台,下一步就是大投入大发展了!





奉系江山 第二百四十七章 开发兵团
“都排好队,每人一套新衣服,不许乱了!”
“说你呢,听见没有!”
说话之间一个年轻的士兵手中的鞭子啪的一声,抽在了一个有点发呆的少年身上,顿时留下了一道青紫的印记,吃痛的少年急忙站到了队伍里面,不敢东张西望了。
这里正是皇姑屯车站的对面,张廷兰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临时的收容中心,足足占地一百多亩,最多能容纳七八千人左右,这里正是关内移民进入奉天的第一站。
他们要在这里进行统一的登记,然后进行分配,来东三省的民众也分成了很多的种类,除了最普通的难民之外,还有一些小商小贩,市民,教师工人等等,他们都有一点资本,只需要登记一下,获得合适的身份,然后就能去找工作,在奉天安顿下来,这部分人基本上不会住收容中心的。
在这个中心主要负责的就是难民,他们没有任何谋生的手段,到了关外也只能种地,这些人多数家里头受了灾害,身无分文,甚至都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
对他们收容中心要发放衣物,提供食物,进行简单的教导,然后等待安排出合适的土地,他们就可以转移过去,组成一个个全新的村镇,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整个东三省的移民工作都是张廷兰负责的,其实原来也有不少人闯关东,即使不去管理,也会有大量的人员流入东三省。但是张廷兰坚持认为移民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东三省,为了增强奉军的实力,因此所有移民,从进入东三省的第一天开始,就要管理起来,不能像一盘散沙一样。
不然光是一个水土不服,就足以要了很多人的性命。在原本的历史上,大量的老百姓,就死在了闯关东的道路上,张廷兰这么安排,也是对所有移民负责。
现在正好是多雨的季节,关内很多地区遭灾,再加上北洋和护**之间的战乱。使得北洋政府根本没有精力安顿这些灾民,无数的灾民流离失所,沦落成为流民。
张廷兰早就和那些晋商通过气,让他们向关外输送人员,按照人数的多少,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也吸引了不少商人的注意,他们主动帮着联络,一批批的灾民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关外。
“长官,您看小人送来了一百五十多人,每人一块大洋,再加上路费和粮食,您该给我四百块啊。怎么只有二百三十块大洋啊,小的给您办事,也不容易,你不能让小人赔本啊!”
“你不用哭穷,我刚才已经盘问了这些人,在路上有三十几个难民死了,而且你给他们吃的都是棒子面烂菜叶,甚至就是一些野菜。值不了几个钱,能给你这些钱,已经算是格外开恩了,要是你再敢不把难民的生死当回事,这买卖你也别想做了!”
目前负责管理这个收容中心的是王松亭,他就像敢苍蝇一样,摆了摆手。把这个商人打发走了,正巧此时张廷兰也到了这边视察,王松亭急忙迎了过来。
“厅长,托您的洪福啊。今天又来了五拨人,一共七百多人,加上前两天过来的老百姓,足够新建一个镇子了啊!”
“动作不满,新来的移民状态怎么样?”
王松亭微微苦笑着摇摇头:“说实话,不算太好,他们多数都是灾民,本来就饥寒交迫,又赶了挺远的路,走到了奉天,一路上就有不少人都累死了。”
“咱们不是让这帮商人给灾民提供医药么?还答应他们报销火车票,这钱都咱们出了,他们怎么还不管老百姓死活,让他们累死在路上啊?”
“厅长,商人干什么事情都要算计自己的利润多少啊。治病不是一笔小钱,而且有了病人拖累,还会影响他们的行走速度。至于坐火车虽然好,但是花费太高,因此很多人都不让灾民坐,甚至有人弄出了假火车票,跑到咱们这来骗钱,所谓无良奸商的嘴脸,我算是瞧见了。”
“他们怎么能这样啊,这不是在草菅人命么?”
王松亭一看发问的是跟在张廷兰身后的一个年轻女孩,秀丽端庄,又从里到外透着一丝新派,不像是普通人,他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称呼,因此有些局促。
“这位是周芯瑶医生,我约请过来,让她帮忙检查一下收容中心的卫生情况。”张廷兰在一旁介绍道。
“原来是周医生,辛苦您了!”王松亭道:“您可能不知道,说到底还是一个利益而已,商人追逐的是利润,赔本的买卖他们不愿意干,能赚一百,他们不愿意赚五十,这都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而且这些灾民要是留在老家,能活下来的更少,因此他们到关外也是拼一把,至于一路上死了多少,也没有人关心!”
“那你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啊,总要想点办法不是么?”
王松亭一看周芯瑶追问,旁边的张廷兰也十分关心,他急忙把他们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之中,拿出了一份文件送到了张廷兰的面前。
“厅长,这是我最新拟定的一个章程,在哪里招收的灾民都要有登记,每个灾民都签字画押,作为咱们接收的凭据。在输送过程中,灾民死亡低于百分之五的,咱们全额付钱,高于这个数字,咱们就要扣钱,要是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一个子都别想拿到。”
“这个办法不错,灾民死亡难以杜绝,但是要最大限度的控制,咱们是在救人,不能变成害人。当然也不能当傻瓜,刚才你还说商人会弄一些假火车票来骗钱,这种事情有什么对策么?”
“也有一点办法,灾民到了奉天之后,我们都会详细的询问,他们来的时候有多少人,一路上是怎么过来的,吃喝用的,都要进行调查,然后和商人提供的情况进行对比,如果有严重的不符,同样还会扣钱,甚至进行处罚。”
“哪又怎么保证灾民说的都是实话啊,他们不会和商人串通么?”周芯瑶一听说商人能不在乎人命,想来别的缺德事情,也不在话下,因此在一旁好奇的问道。
王松亭笑着说道:“其实也不在乎他们是不是说的真话,总之商人的这笔花费也要平摊到每个灾民的头上,只有还清了这笔贷款之后,他们才能获得自己的土地。要是他们帮着商人说谎,最终受损失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个办法还是和厅长学来的呢,听说在辽阳赈灾的时候,就使用过,那里的老百姓都争着想办法节省费用呢!”
张廷兰又推敲了一下眼前的方案,然后问道:“松亭,你说咱们要求保证灾民的生存率,那帮人会不会在接收灾民的时候,故意只要一些青壮,把老弱妇孺都撇下了,那样也不行啊!”
移民工作虽然需要的是强壮的劳动力,但是也要让这帮劳动力能在东三省待下去才行,因此最好的移民就是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迁移过来,只有这样才能把根扎下来,而且也不至于东三省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要不然一大帮光棍汉,到最后也是麻烦的事情。王松亭急忙说道:“厅长说的没错,那我就再加上一条,凡是举家迁移的,再提供一些奖励!”
“嗯,总之在办移民工作的时候,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量保证移民的质量和数量!”
张廷兰其实心里头也有一本帐,在奉天势力达不到的地区,把移民工作交给商人,其中产生的弊端绝对不会少,而且不论有多严密的规定,总会有空子可钻。
偏偏东三省又急需人口,必须大量的移民,因此只能尽可能的控制弊病,多一些小问题,就忽略掉吧。
“把人弄得奉天,才是第一步啊,还要把他们安顿好才行,咱们去看看那些移民吧!”
这才是张廷兰过来的主要任务,王松亭陪着他不断的检查这些工作,同时还给张廷兰讲解。
“所有灾民过来,首先就要清洗,从头到脚都要好好洗一遍,还要把头发指甲都剪了,然后换上新衣服,在头三天,主要是给他们讲解各种规矩,吃饭坐卧都要有全新的习惯。”
今天来的几批灾民现在正在学习重要的第一课,那就是排队!不论是洗澡,还是领服装,都要排队,规规矩矩,有谁不听话,就会挨一鞭子。从这一刻起,他们就要学会一种名叫纪律的东西,这将是他们生存下去的保障。
“的确应该好好清洗一下,他们很多来自灾区,身上都有疫病,要是不处理好了,容易引起传染病。”周芯瑶在一边看着,一边说道:“最主要的还是水源的问题,千万不能让他们喝生水,必须煮沸才行,不然水土不服,会危及生命的!”
王松亭急忙点头称是,记在了心里头,他们很快转到了后面几排房子前,这里安顿的都是住了十天左右的灾民,他们都接受了初步的培训,马上就可以分配土地,开始全新的生活了。
这些灾民之中,所有的青壮都挑选出来,正在接受军事训练。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个一米多长的木棍,当做步枪,在练习拼刺技术,一招一式,一点都不含糊。
“拙言,你不会是要把这些老百姓都当场军队训练吧?”周芯瑶看到这一幕,吃惊的问道。




奉系江山 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老师
“当然不是,他们训练的标准比起军队差得太多了,不过是让他们学会一点军事技能,东三省地面也不算太平,有大量的山贼土匪,他们赤手空拳肯定要吃亏的。而且接下来他们要开发荒地,狼虫虎豹什么的,遇到也十分正常,要是不会自保,就成了猛兽的美餐了啊。”
张廷兰说着还故意用手比划了一个大老虎,张牙舞爪,一副要吃人的模样,周芯瑶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当然对这些民兵进行训练,目的绝对不是让他们却对付野兽,实际上民兵就是奉军的力量倍增器。
张廷兰在组建的农场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民兵了,一个农场,一个村子,一队民兵,这已经成为了惯例。最先这么做的就是辽南,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地方的匪患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东三省的土匪就像是韭菜一样,剿灭了一茬,还有一茬,从满清开始,甚至一直绵延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推究其中的原因,就是政府力量太弱,无法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之中,就给了土匪生产空间。
现在有了民兵之后,情况彻底扭转过来,小股的土匪根本不是民兵的对手,即便是大股的土匪,活动也处处受到限制,贸然发动攻击,就会受到民兵的联合抵抗,而且早就蓄势待发的正规军也会立即行动,这些土匪不只抢不到什么东西,还会损失惨重。
这种局面不用持续时间太长,只要几个月就足够了,没有任何的补充,光吃老本,还要不断的被攻击,哪伙土匪也受不了。因此大部分的土匪都维持不下去了,相继解散。
这时候奉天又在大肆招收老百姓,开荒屯田,等于是给所有人都找了一条活路,那些罪责很轻的小土匪干脆都变成了农民,老老实实的种地干活,虽然辛苦一些,但是也比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混江湖要好。
只有一些罪恶深重,匪性入骨的江洋大盗没法回头了,他们或是潜逃外地。或是直接被击毙了,从辽南开始,整个奉天的匪患都被大大削弱,甚至有望彻底根除。
其实用这种方式对付土匪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当初曾国藩对抗太平天国。靠的就是地方的团勇,不断的压缩太平天国的生产空间。论起勇气和战绩。曾国藩的湘军比起太平军差的很多,但是就靠着这种不断蚕食的办法,将太平天国生生击败了。
当然曾国藩的湘军依靠的势力是地主阶层,满清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时候,也让地方势力不可抑制的膨胀起来,种下了亡国的祸根。而奉军则不会犯这种错误。地方的民兵实际上全在政府的掌控之中,他们只能增强政府的力量,而不会将军权分走。
另外在这次对付高士傧的战斗之中,民兵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奉军有力的补充,没有他们的努力和牺牲,仅凭着一个团的奉军主力,是绝对挡不住上万吉军的轮番攻击的。
而且民兵在对付玉智雄一的时候,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只提供情报,还帮着迟滞日军,对于最后的胜利,居功甚伟。
从这次事情之后,奉天上下对于民兵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平时他们是维护地方安宁的基石,战时他们是主力部队的有效补充,是最稳定的兵源。
大力发展民兵,能够让奉军花费较小的代价,换来强大的动员能力,因此在规划移民的时候,就把民兵训练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些难民进入收容中心开始,头三天是熟悉各种纪律,然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是简单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初步了解纪律,学一点防身的本事。到了地方之后,还要利用农闲的时间进行训练,累计训练时间超过半年之后,就给他们配发一些武器,主要是奉军淘汰的步枪。
他们就基本上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了,周芯瑶看了看这些民兵的训练,然后笑着说道:“拙言,他们训练之后,是不用害怕狼虫虎豹了,可是一场大病还是能击倒他们啊,说起来你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医生,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周大医生,你说的轻巧,我上哪变出那么多医生啊,实话和你说,军队之中医生都严重不足。不少战士都是可以救活的,结果就因为缺医少药而牺牲了,说起来真心疼啊,那些士兵只要康复了,绝对会成为奉军的主力,以后甚至可能当将军!”
说起军医的问题,张廷兰也有些落寞,他张罗这件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收效不大,原因很简单,现在西医绝对是金贵的人才,能在城市里面舒舒服服的过好生活,谁会愿意跑到部队里面,和丘八大爷打交道啊。
军医不只劳累,还有危险,大多数人都避之不及,就算是高薪也招募不到多少。周芯瑶在一旁看着张廷兰情绪低落,突然开口说道:“拙言,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到你啊?”
张廷兰笑着摇摇头:“多谢你的心意,不过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医生和护士,不要求技术有多高,但是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足够了!”
其实说到了这里,张廷兰就想起了后世鼎鼎大名的赤脚医生,想当初伟人或许也是这个想法吧,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之下,让所有老百姓都有了看病的去处,至少不会等死,这是何等的壮举啊!
“我可以办一个医学院,帮着你教育一些学生!”周芯瑶想了想又说道:“如果是军医,只需要学一些解剖学知识,能够止血包扎,处理伤口,培养的时间不用太长!”
1...102103104105106...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