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先生,这恐怕不妥啊。奉天是地方政府,和热河平起平坐,你们监督我们的商业和税收好说不好听,不好办啊!”
张廷兰当然也知道不好办,他故意提出来。就是漫天要价而已,他装成十分为难的样子。然后想了想说道:“高小山,既然你不同意,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咱们就暂时作罢,下次再谈吧。”
“别啊!”高小山一听好不容易有了解决的办法,哪能放过啊,急忙说道:“张先生,您足智多谋,一定能想出办法的,看在两家交好的份上,多费费心。”
张廷兰想了想,然后说道:“我是领兵的,经济上的事情不太清楚,咱们找个行家过来,让她参谋一下。”
说话之间,张廷兰就让人请来了一个人,高小山仔细一看,只见对方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女孩子,相貌身材都是一等一的,而且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精明干练,高小山对这个女孩子又有怀疑,又有一丝期许,她究竟能不能解决眼前的难题啊!
“乔姑娘,我正在和高先生谈一桩生意,不过有点难题,还请你帮着参谋一下啊。”张廷兰随即把军火交易的事情向乔岚云介绍了一下,乔岚云故作认真的听了听,秀眉不时皱了皱。
“我认为高先生的担忧是对的,奉天想保证欠款能够还上,想法没有错,但是不能把热河等地变成附属,这样的交易和列强欺压别人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乔岚云的话顿时引起了高小山的赞许,这个姑娘真是太敏锐了,说的太好了。
张廷兰则是一脸的为难,说道:“那乔姑娘以为该用什么作为担保呢,总要保证钱款的安全才行。”
乔岚云也点了点头,然后拿出了纸笔,刷刷点点的计算了一下,她的每个动作都十分认真,高小山就在一旁老老实实的看着,半晌,乔岚云终于抬起了头。
“我的建议是让奉天银行出面,向热河方面提供贷款,先把军火费用还上,然后由奉天银行和热河等地再商谈还款的事宜,这样就成了完全的商业行为,和政府没有关系了。至于用什么抵押,我也想了想,可以用热河的绥远等地的草场抵押,奉天的罐头产业很繁荣,需要大量的肉类,有些商人已经准备圈地养殖牛羊了,草场价值很大,完全可以作为抵押。”
高小山一听用草场抵押,他倒是没有什么抵触,热河等地别的不多,就是草场广布,而且相比耕地,同等面积的草场产出实在是少的可怜,如果能作为抵押品,也可以接受。
“我看这个主意不错,只是草场很多掌握在原来的蒙古王公手里,我们不好抢夺啊!”
“高先生误会了。”乔岚云笑着说道:“我说的抵押不是把草场抢过来,而是进行商业开发,我们会向蒙古人购买的,总之不会引起任何的纠纷!”
“那我就放心了,就按照这个办法来处理吧。”
“既然高先生同意了,还有两个附属条件要答应,第一开发草场就必须要大量的奉天商人去热河,投资要提供便利,另外商业开发,就要进行融资,奉天银行要在承德一家分行。”
高小山想了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建议,因此也点头同意,双方大致方向商量妥了,然后高小山就乐颠颠的去敲定具体的合同了。
张廷兰和乔岚云看着高小山远去的背影,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乔姑娘,咱们这个双簧唱的还不错吧,土地拿到了,还让金融势力深入进去了,经济攻势永远要在军事攻势前面,热河等地慢慢的也就熟透了。”
乔岚云也微微点点头,她似乎想说什么,不过又咽回去了,张廷兰十分得意,并没有注意到她的情绪变化,反倒是说道:“乔姑娘,这件事情办完之后,还要劳烦你帮我点忙,中东路沿线有大量的俄国人的土地产业,这些都要清理出来,然后进行拍卖,那些地段都是非常适合商业开发的,我想商人们一定会趋之若鹜的!”
“嗯!我这就去筹备一下。”乔岚云答应了一声,然后离开了。
很快奉军和高小山之间的谈判就结束了,高小山一共采购了一万杆步枪,五百万发子弹,四十门迫击炮,十五万枚手榴弹,二十门四一式山炮,十门克虏伯山炮,还有二十挺重机枪,二十挺轻机枪,还有一批军需用品。
总价格超过了六百万,比起原来翻了一倍还多,奉天银行向高小山提供了三百五十万贷款,作为抵押,在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等地一共划出了一千万亩的草场,交给奉天银行管理。
在圈定的范围之内,东三省的商人可以进行种植和养殖,如果发现了矿产资源,也可以优先开发,另外还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奉天商人可以自行招募保安人员,护卫草场的安全。
这个协议敲定之后,顿时就惊动了不少奉天的商人,奉天的对肉类的需要很大,急需建立稳定的货源,因此很多人都对牧场很感兴趣,不过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以往都是蒙古人放牧,汉人种地,现在贸然让汉人经营草场,其中的难度并不小,保守的人并不敢下定决心。
不过也有敢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楚明远正好在奉天,听说消息之后,急忙就前来拜会张廷兰。
张廷兰对他的印象相当不错,也准备提拔他,因此把他请到了府中,笑着问道:“这段时间干出了什么成绩,也介绍一下吧。”
“全靠着先生指点,今年果然生产农具的人越来越大,我们的压力也大了,不过大家对耕牛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而却缺口十分惊人,我们就跑到了热河等地,连续贩运了几次牛马,利润相当惊人,在热河几个大洋就能买到一头牛,甚至用茶叶丝绸,还有奉天生产的小玩意,也能换来牛马,然后再运回来,一头牛至少能买到二三十个大洋,扣除成本,足有四五倍的利润。”
“这个生意不错,你找我来,是不是有新的想法了?”
“没错,先生说过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很多人看到了贩卖牛羊的利润,肯定会下手的,再想赚这么多,就不可能了。这次我听说咱们奉天弄到了一大批的草场,我准备承包一片,用来养殖,这样货源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张廷兰笑着点点头:“想法很好,不过你准备具体怎么经营草场呢?”
“和蒙古人学呗,他们怎么干,咱们也怎么干,总之多吃点苦呗!”
张廷兰笑着摇了摇头:“蒙古人追水草迁徙,一亩地的草场还养不了一头羊,这哪有什么效率啊,你要是想做,我建议停下游牧的脚步,草场既要利用,又要保护,一亩地至少能养几十只羊,利润一下子就翻了十倍以上,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
奉系江山 第三百三十九章 老段求援
从先秦时期开始,立足中原大地的农耕民族就开始和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了战争,时间一直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民国时期,蒙匪依旧是北方最大的边患,从西北一直到东北,绵延几千公里的距离,都要受到侵扰。
如何消灭这个祸患,安定北方边疆,张廷兰也在不断的思考,想来想去,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让牧民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习俗,停下游牧的脚步,定居下来,然后再把他们卷入到整个工业化的浪潮之中。牧民变成牧场主,或是矿场的工人,这样不只解除了威胁,还能够变害为利,成为发展国家的力量。
当然想改变几千年的习惯,是何等的困难,这次从张勋手中大面积的圈地,就是改变草原生产方式的第一步,站在张廷兰的位置上,他不只是要为了那点利润,更多的是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内外蒙古的经济模式。
只要牧民停了下来,他们就有了家业的羁绊,野性就会得到驯服,而且固定放牧之后,出产更多,牧民的生活和极大的提升,只要活得好了,脑筋正常的人就不会想着闹事,因此张廷兰很愿意搞一批试点出来。
“以往牧民逐水草迁徙,哪里有草就去哪里,吃光了之后,再换一个地方,这种方式产出太有限了。如果要搞养殖,就要充分利用牧场的资源,在水草丰美的时候,主动收割储藏起来,也不能光顾着吃,还要种草,就像种庄稼一样,而且还要考虑到牧场的承载能力,有多少土地。养多少牲畜,都要做好计算,不能盲目的蛮干。”
楚明远也是相当敏锐的人,一听张廷兰的介绍,他立刻就豁然开朗,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一点就破,以往对待草场完全是上天赐予,牧民也只能听天由命。可是听了张廷兰的介绍,楚明远顿时明白了。其实牧草也是一种庄稼,和种田其实完全是一样的,也要播种,也要照料,还要收藏。所不同的只是粮食是人吃的,而牧草是牲畜吃的。
“每次和您谈话都受益匪浅。当好一个牧民。不只要盯着牛羊,还要等着草地,一样要好好经营草地,这样产出才能增加!”
张廷兰笑着点点头:“说的没错,另外我还有一个建议,牧草也要好好选择。我听说西方的牧场多数种植苜蓿,在中国也有不少种植,你们可以探索一下如何种植苜蓿,有人测算过。一斤苜蓿能顶上三斤玉米,营养价值很高。”
“先生所说绝对不会错了,我现在就去筹备一下,马上到热河圈地。”楚明远已经彻底被说动心了,这就要行动起来。
“放手去干吧,如果资金不够,可以从银行贷款,另外你们的牛羊数量多了,奉天的罐头厂还可能迁过去,完全不用担心市场的问题。”
罐头厂给奉天带来了第一桶金,不过工业总要升级,一些轻工业和粮食工业奉天都要甩出去,放到效益更好的地区,这也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建立了大牧场,东北就有了充足的肉食供应,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只有吃上肉,整个民族才能健康强壮。
楚明远也十分高兴,张廷兰的话等于是牧场上了双重保险,又有贷款支持,还有工厂收购产品,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这可是天赐的好事,他急忙兴匆匆的去筹备了。
刚刚送走了楚明远,张学良又兴匆匆的跑了过来,一见面张学良就一脸的喜色。
“拙言,郭老师从黑龙江回来述职了,他还带了点特殊的东西回来。”张学良说的神神秘秘的。
从收复中东路开始,郭松龄就被安排到了满洲里,后来中俄边境冲突越来越多,郭松龄肩头的压力就更大了,不过郭松龄也的确有些手段,连续几次挫败了俄国人的挑衅,有效的保证了中东路的西段安全。
作为讲武堂的老师,又是张学良重点推荐的人才,郭松龄在老张那里已经挂了号,升职机会成为了必然,这次郭松龄被调回奉天,多半就是要升官了,张廷兰心里头也有数。
“究竟带了什么特殊东西,说出来让我也开开眼啊?”
“是两颗人头!”张学良说道:“英顺和巴英额这两个混蛋的脑袋,英顺私自放走了俄**官瓦西里,日本人就拿着这件事情发难,差点把整个东三省都搭进去,简直可杀不可留。”
张廷兰一听这两个人死了,也没有什么意外,自作孽不可活,这两个家伙是满清遗留下来的祸害,早就应该干掉了,英顺又差点让东三省兵连祸结,张廷兰也早就动了杀心,只是等待风波平息之后,大家渐渐忘了这件事,就把他们干掉,只是没想到郭松龄竟然提前下手了。
看来这个郭鬼子也有独到之处,显然摸准了老张的心思,才果断的下手,干净利落的杀死了两个祸害。
“杀得好,不只是他们两个,还有毕桂芳也一同拿下,他们和咱们都不是一条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日本人收买了,都是隐患。”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似乎吴大爷有点不高兴,他认为郭老师没有告诉他,直接就动手了,有些越权,他还向我爹发了电报,埋怨此事。”
这下子张廷兰的眉头也挑了挑,英顺和巴英额都是吴俊升的属下,堂堂的两个旅长,要弄死他们,理应告诉吴俊升,然后再下手。可是郭松龄竟然直接越过了吴俊升,对他们下手,这个举动绝对称得起鲁莽。
在奉军各个派系里头,老吴原本是仅次于老张的实力派,随着张廷兰的崛起,他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也是一省封疆,手握大权。现在郭松龄只是讲武堂的一个教官出身,就敢不把他放在眼里,也难怪老吴会生气不满。
“我原本建议让我爹提升郭老师,接任一个卫戍旅旅长,可是经过吴大爷这么一告状,我爹又改变主意了。”
“汉卿,杀了英顺和巴英额两个祸害,的确是大功一件,让郭松龄升职,也是情理之中,不过现在接任难免给人造成杀人夺权的印象,有点不好,我看还是想一个折中的办法吧。”
“拙言,我就知道你足智多谋,快帮我出出主意。”
“嗯,如果郭松龄愿意,可以让他到赤峰担任留守使,接替阚朝玺,然后让阚朝玺出任卫戍旅的旅长,另外一个空缺就交给姜登选,这样谁也说不出什么了。”
赤峰是热河北部重镇,自从奉军占据之后,就一直赖着不走,现在张勋又买了奉军那么多武器,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张勋也没有办法拒绝。
而且让郭松龄到赤峰,也是为了替下一步行动做准备,有一支强兵在热河,张勋复辟之后,奉军就能快速控制整个热河。
张学良仔细想了想,这个办法的确不错,郭松龄既升了官,又避开了吴俊升的锋芒,已经算是对老吴有交代了,而且同时提拔了姜登选,让郭松龄也不那么惹眼,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因此张学良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拙言果然厉害,我现在就去找我爹!”
张学良刚要走,这时候老张的卫士长又赶了过来,请张廷兰到帅府议事,张廷兰也不敢怠慢,急忙赶到了帅府。
张作霖正在老虎厅之中端坐,在上垂首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高级军官,一身戎装,显得英武非凡,张廷兰认识他,这正是段祺瑞手下的头号心腹徐树铮。小徐现在是陆军次长,兼任总理府的秘书长,走到哪里都能代表段祺瑞。
上次奉军收复中东路的时候,他就跑了过来,差点和张作霖吵翻了,不过这一次小徐又来到了奉天,脸上没有丝毫的不快,反倒是笑容可掬,和老张谈得很愉快,其他的奉军要员也陆续前来。
老张对着大家伙说道:“徐秘书长来奉,是代表段总理过来的,想要征求一下大家对于向德国宣战的看法。”
老张说完之后,徐树铮就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奉军大将,国家的栋梁,也一定知道国家的艰难之处,现在德国遭到所有列强围攻,败局已定,我们加入协约国作战,只要打败了德国,我们就是堂而皇之的战胜国,政治地位就能得到极大的改变,这是天大的好事情,各省督军都已经同意了,唯有大总统还在阻挠,这次来到奉天,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一同帮着劝劝大总统,让他顺天应人。”
徐树铮的话说的很好听,但是实际意思就是让大家一同施压,让黎元洪屈服。
奉军的这些将领听到这番话之后,也纷纷思量起来,大家伙倒不是在想着徐树铮的意思,而是在揣摩老张的心思,如果老张愿意,恐怕直接就拍板了,而不会拿到这么多人的面前谈,想来张作霖肯定有些想法。
“现在是民国了,都讲究军人不干涉政治,参不参战我们不好发表看法,全凭总统和总理裁决吧,只要需要出兵,奉军上下一定责无旁贷!”孙烈臣代表大家说话了。
孙烈臣的话无疑给了徐树铮一个软钉子,小徐的脸色有些不好,不过他也知道奉军势头正盛,不好强迫,只能改为利诱,因此说道:“总理一直认为雨帅是边疆的柱石,奉军的兵力也需要大力扩充。”(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奉系江山 第三百四十章 要挟
自从老袁死了之后,北洋彻底四分五裂,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之间的明争暗斗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围绕着参战的问题,双方矛盾十分尖锐,老段也多次试探这些地方实力派的,尤其是战胜了俄国人,风头正盛的老张,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换取老张的支持徐树铮不得不抛出了橄榄枝:“军人也是国家的一员,理应对政治发表自己的看法,雨帅一手收复了中东路,更是民国以来少有的壮举,参战大事关系重大,总理迫切需要雨帅的理解,而且东三省边防责任重大,也需要增强兵力,我们双方理应通力合作。”
徐树铮把话说的已经再明白不过了,只要老张能支持段祺瑞,老段就会准许奉军扩充军备,虽然奉军扩张不是段祺瑞能反对的,但是老段如果能够支持,军队就能够名正言顺,好处还是不少的。
奉军的这些军头也都在一旁思量,张景惠也开口问道:“秘书长,参战之后,中国需不需要出兵,如果要出兵是从各省抽调,还是重新编练,军饷军械又从哪里来?”
张景惠平时糊里糊涂,不过这个时候问题确实相当有分量,正是大家伙关心的,如果段祺瑞借着参战之名,把各地的军队都调到欧洲,前去充当炮灰,打着参战之名,行削藩之实,大家伙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总理已经和列强协商过了,中国参战并不需要派出军队。只要派遣一部分劳工就行,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得到战胜国的地位,这是非常合算的事情。”
“徐秘书长,既然不用派军队,我看就不必大张旗鼓的参战了。”张廷兰在一旁笑着说道:“德国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即便是战败了,他们的科学技术依旧是欧洲领先的,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我们不必得罪德国人。因此我建议不妨各省共同组建一个劳务出口公司。列强需要多少劳工,咱们就提供多少,这样才能两全其美,您看这个想法如何?”
张廷兰的话一出口,老张听弦歌而知雅意,立刻笑着说道:“拙言的建议很稳妥啊,得罪德国实在是不智之举。我看还是不要宣战的好!”
老张何等精明,张廷兰的话说完之后,徐树铮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老张迅速就捕捉到了,心里头瞬间就明朗了,老段还是准备借着参战的机会扩充军备。其实道理很明显,没有好处,老段会急着参战么。
奉军如今乃是一方诸侯,当然不愿意老段做大,因此张作霖故意顺着张廷兰的话说。就是要把徐树铮逼到墙角上。
徐树铮听到了这话,果然神色有些变化。沉吟了半晌,才说道:“雨帅,参战不参战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宣战之后,我们就是正大光明的战胜国,能够收回失去的主权,能够废除各种条约,解除种种限制,好处太多了,如果不参战,这些好处就没有了。”
“还是徐秘书长高见,如果能收回国家的主权,参战也是好事情。”张廷兰继续说道:“那不知道和列强谈得怎么样了,是否签订了协议,他们准备用哪些特权来换取我们参战呢,是关税,还是租界,是铁路,还是驻军?如果真能把南满铁路收回来,我想所有奉军将士一定愿意听从总理的号令,哪怕真的上战场,埋骨他乡,也是万死不辞!”
张廷兰一番话说的是大义凛然,类似的话上次张作霖也提起过,收回主权这种事情必须落实到条约上面,不然空口说白话,就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这一点又一次击中了徐树铮的命门,收回主权之说只是北洋一厢情愿,英法等国根本没有同意,小徐的心中也是一阵阵的翻腾,奉军上下果然不好对付,他这套说辞对付别的军阀无往而不利。
大家伙一听说不用自己派兵,还能收回主权,就毫不犹豫的点头了,北方的各省督军还组建了督军团,替老段摇旗呐喊。可是到了奉天这里,漏洞就被牢牢的抓住了,老张根本不上当。
小徐显得有些被动,一旁的杨宇霆突然笑道:“大帅,又铮刚刚到奉天,咱们还是先接风洗尘,大事情明天接着谈吧!”
杨宇霆和徐树铮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算得起是同窗,两个人一个得到了总理的重用,一个得到了东北王的信任,也算是一段佳话,杨宇霆主动帮着徐树铮化解了尴尬,老张也索性不谈公事,而是大摆筵席,款待徐树铮。
酒席结束之后,杨宇霆主动找到了张廷兰,一见面就冷冷地说道:“拙言,我觉得怎么看参战都对国家的好处众多,我想不明白你为什么对又铮有敌意呢?”
“邻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问题你还没看透啊!”
杨宇霆一脸的疑惑的说道:“拙言,德国战败已成定局,这点你也说过,咱们痛打落水狗,捡一个便宜,就算关税不能收回来,至少德国在中国的特权都会被废除,这也等于是解开了一道枷锁,我怎么看,都是合算的买卖。”
“邻葛,你光说了解开的那一道枷锁,却没有算另一道可能添加上的锁链。”
张廷兰此话一出口,杨宇霆顿时把眉头皱了起来,说道:“拙言,此话怎讲?”
“小徐虽然说不派军队参战,但是我敢说老段一定借机扩充军备,他可能不敢收各省的权力,但是再去练一支部队,是必然的。”
杨宇霆低着头想了想,也点点头,俗话说无利不起早,段祺瑞这么急着参战,多半有这个考虑。
“拙言,你是担心北洋因此做大,会威胁到奉军的利益,因此才反对出兵的么?”杨宇霆说道:“我虽然是奉军的人,但是心里头还想着这个国家好,现在天赐良机,不能丢了啊!”
杨宇霆的话其实已经有点出格了,明显是在指责张廷兰为了奉军的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也隐隐有指责张作霖的意味,如果不是和张廷兰相交很深,相信张廷兰的人品,杨宇霆绝对不会说这话。
“邻葛,你误会了,我还不至于这么小家子气,尤其是在国家利益面前,更不会犯糊涂,但是有一点邻葛你需要往深了想想,老段要扩充军备,这些军备会凭空而来么?他又凭什么换来?”
张廷兰连续的反问,让杨宇霆感到了浑身一震,瞬间思路就打开了,也明白了张廷兰的顾虑。既然扩军,就需要武器军饷,而且还要引进外国的教官,需要花费的资金就相当惊人了,那如何弄到资金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