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说到这里,张廷兰又对着高小山说道:“高先生,你们买的奉天军火,和从洋人那里弄来的军火不一样,洋人是把成品运过来,直接就可以交货,我们奉天的军火是要重新生产的,这一点我和你说的很清楚,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交货。而且你们以前没有使用过迫击炮等武器,我还让你们派人过来学习操作,人员正在加紧培训,现在把武器交给你们,有用么?”
面对张廷兰的质问,高小山一下子瞠目结舌,协议的确这么规定的,他也没话可说,只是现在情况突变,辫子军急需进京,没有武器他们可怎么办啊!
高小山急得在地上直转圈,脑门上面都冒汗了,他深知张勋的心思,这次这么好的机会,如果因为武器的原因白白失去了,张勋能扒了他的皮。
“雨帅,无论如何您想想办法,我们一定要尽快拿到军火!”
张作霖看了一眼张廷兰,心说这场戏该怎么唱,还是你来吧,张廷兰也点点头,说道:“高先生,如果你们非要提前拿到军火,也不是不可能!”
“要怎么做,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那只有从奉军现役装备之中抽调了,只是这么做会影响奉军的战斗力,你们再交一百五十万提前取货费吧!”
张廷兰轻描淡写的又是要了一百五十万,高小山一阵阵的肉疼,偷眼看看张作霖,希望这位雨帅能出面说句话,少交点钱,可是这时候的张作霖正在老神在在的喝茶,连眼睛都不眨。
高小山也没有办法,想了想只能点头同意,张廷兰当即让人交给了高小山一百万发子弹,二十门迫击炮,四十挺轻重机枪,十门克虏伯炮,另外配属了一些炮弹,还有三万枚手榴弹。
距离全部交货,还有不少的距离,尤其是张廷兰只给了一百万发子弹,更是严重不足,不过好歹算是拿到了不少东西,高小山也只能赶快回去复命。
把他打发走了,老张满脸都是笑容:“拙言,你这生意做得高明,妈了巴子,又敲了张勋一百五十万,只怕一下子把张勋的家底都掏空了!”
“大帅,没看我还扣着一批子弹和炮弹么,这些东西到了关键的时刻,还能敲诈张勋一大笔呢!”
“还要敲诈?”老张也一脸的惊讶:“张勋家底都掏空了,还能拿出多少钱啊?”
“大帅,下次只怕不用张勋买单了,您想想张勋这么急火火的要军火是想干什么?”
张作霖脑筋转的也是飞快,现在边疆没什么大的战事,张勋这么着急要军火,那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掺和到府院之争中去。老张瞬间也明白了张廷兰的打算,不管张勋怎么折腾,只要奉军手里头握着至关重要的军火,到时候张勋会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乖乖送到奉军的口袋了,至于钱是怎么来的,还真不用关心。
“拙言,黎菩萨派人请咱们,那张勋一定是段祺瑞请的了,不知道老段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张勋可不是安分的人物,我听说他身边围着不少的满清遗老遗少,而且最近还经常说民国比满清还乱套,不如重回满清,天下才能太平之类的话,这样的人到了北京,只怕要惹出一场大麻烦。”
张廷兰也点头称是,张勋复辟毫无疑问是一场闹剧,但是这场闹剧背后有没有推手,就很值得怀疑,不然光凭着张勋的本事,能轻易带着大军进京么,沿途有多少障碍和关卡,现在看起来,很有可能是老段故意放行,让张勋进京闹一场,把黎元洪赶走,然后老段再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收拾残局。
正所谓不破不立,段祺瑞这是准备彻底毁了民国以来的政局,然后重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而张勋就是一个可悲的棋子。
想透了这些张廷兰反倒有些可怜张勋了,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想法,该下手他一定不会客气的。
“大帅,我看段祺瑞或许是有意为之,把张勋这个搅局天王招到北京去,就是想要天下大乱,然后他段祺瑞再出来收拾旧山河。”
老张想了想,点点头,然后问道:“拙言,你看咱们该怎么做呢?”
“大帅照我看,张勋完蛋了,对咱们也是好事情,等于向西北扩张的道路就被打开了,不过收拾残局的任务不能只交给段祺瑞,咱们奉军也要参与一把,一来是捞取名声,二来是捞取实际的利益,京津地区有不少工厂,还有不少的工人,能弄到多少,就弄多少,另外热河必须拿到手中,这样奉天的安全局面就能有很大的改观。”
对于一个首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进退的分寸,什么能争取,什么不能争取,什么要玩命也要拿到手,什么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中东路是必须争取的东西,为此奉军可以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上面,而热河事关奉军发展的大战略,不能不掌握在手中,而工业实力是奉军安身立命的本钱,这都是不可或缺的,至于看似很诱人的北洋权力,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搞不好还是一味慢性毒药。
“拙言,奉军该怎么应付,你和邻葛一起弄出一个章程来。”
奉军暗中的调动随即展开,就在这个时候,辨帅张勋突然在热河发表了通电,宣布要率领军队进京调停府院之争,这一封通电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在盯着段总理和黎菩萨的斗法,现在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大家伙都忍不住的猜测事情会发展到哪一步。
黎元洪也有点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请了张作霖,老张狮子大开口,要了那么高的价钱,结果奉军没什么动静,本来没有他们什么事的张勋却跳了出来,眼前的局面越来越诡异了,黎元洪只能静观其变。
张勋则是意气风发,亲自率领八千名辫子军作为先锋部队,浩浩荡荡的就前往了北京城,一路上畅通无阻,所有的地方守军一点都没有为难,张勋顺利的赶到了北京城。
不过这位辨帅到了京城之后,就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直奔紫禁城,给小皇帝溥仪磕头问安去了,至于正牌的大总统黎元洪则被抛在了一边。
〖
奉系江山 第三百四十六章 讨逆
张勋到了北京之后,出人意料的举动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一些政坛混迹多年的人物都感到了异样的气氛,而且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士还到处传说,张勋出紫禁城的时候,身上穿的是黄马褂。
这下子各种谣言瞬间就传遍了四九城,辨帅张勋则是全然不顾这些,他一进京之后,就让自己的手下将北京的城防接管了,就连总统府也被控制了起来,然后又把康有为给请了出来。
众所周知,康有为是保皇党的领袖,自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康有为多年流亡海外,打着保皇的旗号,一时间好像是怀揣着衣带诏的刘皇叔一般,到处忽悠,获得了很多海外华人的支持,归国之后,也在报纸频频发表保皇言论。
现在张勋和康有为搅合到了一起,事态就更加明朗了,当天晚上张勋就把在京的北洋元老都召集了起来,其中包括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湖等人。
大家到场之后,张勋一身戎装,外面罩着黄马褂,器宇轩昂,康有为在一旁陪着,更是不可一世的样子。
见面之后,张勋就说道:“本帅此次帅军进京,并非调停什么府院之争,而是为了陛下重登大宝,光复大清江山而来,当初隆裕太后,为了不忍国家战乱,才宣布退位。而今办了这么多年的共和,国家毫无起色,反倒是一团乱麻,这时候,就应该让陛下再次执掌天下,才能国泰民安!”
张勋大声说着他的看法,其他人都在听着,王士珍当年被称为北洋之龙,也是久历风霜的大人物。一见这个场合,就猜到了是这么回事,不过他对复辟这种事情一点都不看好,当初袁世凯那么大的势力,当了皇帝之后,马上就众叛亲离。
现在溥仪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乳臭未干,能让天下的诸侯信服么!张勋和康有为这两块料倒是一文一武,配合的不错,关键是他们能掌控江山么。别的不说,就连京津都控制不了。
因此王士珍仗着胆子问道:“各省的态度如何,外交部和列强联系过了么,列强又是什么态度?”
“外交没有问题,各省督军也全都赞同。冯国璋和陆荣廷二公已经表态鼎力支持,张某势必恢复大清江山。谁要敢和我作对。那就只有决一死战!”
王士珍一看张勋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索性也不管什么了,他这么大年纪了,犯不上为这种事情上火,自然有处理的人物,这些北洋元老跟着张勋。到了紫禁城,请出了小皇帝溥仪,让他复位。
溥仪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也觉得这种事情似乎有些不靠谱。因此说道:“我年龄太小,恐怕难以承担大位。”
张勋急忙跪倒,诚惶诚恐的说道:“皇上睿智英明,当年圣祖康熙皇帝也是冲龄践祚,方有大清的锦绣江山,陛下一定能够中兴大清,臣等愿意誓死效忠陛下!”
事到如今,溥仪也只能勉强答应,这时候已经到了凌晨时分,张勋又拿着早就拟定的一份黎元洪奏请归还国政的折子,跑到了总统府,面见还被蒙在鼓里的黎元洪。
黎菩萨已经彻底出离了愤怒了,大声说道:“我的总统大位那是天下百姓选举的,哪能随便交出去。”
“黎元洪,你别给脸不要脸,当初你也是大清的臣子,没有主子的隆恩,哪有你今天的地位,现在主子重新登基,你还想窃据国政,就是在找死!”
张勋说话之间,已经把手枪拿了出来,只要黎元洪再敢反对,张勋就要开枪毙了黎元洪。黎菩萨一看再难挽回了,只能把眼睛一闭,索性来个不理不睬,张勋他们抢走了印信,随后回到紫禁城,马上就昭告天下,溥仪重新复位,沉寂多年的黄龙旗再次挂在了北京的街头。
一场复辟闹剧终于开始了,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全都跳了出去弹冠相庆,把多年不穿的朝服又拿了出来,有的人早就没有了,他们只能跑到戏班里头,把那些朝服都抢了过来。
除了朝服之外,有的人连辫子也没有了,因此也都弄根假辫子挂上,一时间北京城是群魔乱舞,一夜之间仿佛变换了一个天地一般。
这种变化自然成了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刚刚完成装修的祥云茶馆里头,就聚集了一帮人,正在谈论此事。
“王掌柜的,这北京城不愧是天子脚下,什么热闹都能看到,这皇上没了好几年了,怎么又冒出来了,简直是天大的奇闻。”
王掌柜的四十来岁,老实厚道,不过眼中透着一股子生意人的精明,叹了口气说道:“不管他们演什么大戏,就是苦了这茶馆了,保准又有多少天没有客人了!”
“王掌柜的,这祥云茶馆可是咱们北京城最大的茶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没断过客人,有没有皇帝都一样,您多虑了!”
“多不多虑我自己心里头清楚,您知道宋三爷不?”
“你是说当初在北京城办纺织厂的那位宋仲义宋三爷吧,听说他的家业都败光了,一家人早就不知道哪去了,说起了也是可怜可叹啊,多好的日子,就是不会过,折腾什么工厂啊,像咱们一样,喝喝茶,溜溜鸟,绝对什么麻烦都找不到头上来!”
王掌柜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指了指天花板,又指了指说话之人的衣服,笑着说道:“宋三爷的家产才没败落呢,而且现在比以前还阔气十倍百倍不只,就你身上的大褂,就是用宋爷工厂的布做的!”
“不会吧,这布织得这么好,我还当是洋布呢!”
“洋布?”王掌柜的笑了笑:“洋人在打仗呢,洋布早就进不来了,现在市面上六七成的布匹都是宋爷工厂生产的!看见没有,我这个茶馆也是宋三爷入的股份,要不是三爷抬举,我这辈子也建不起这么大的茶馆啊。”
茶客们一听这话,顿时都来了兴趣,一个老熟人咸鱼翻身,可比国家大事还有意思,大家纷纷让王掌柜的说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诸位,两年前三爷就在我当初那个茶馆,交了好运,遇上了贵人,买卖产业都搬到了奉天,听说奉天当局帮着联系,三爷生产出来的布直接供应列强,工厂两年之间,翻了好几倍,东三省,还有京津一带,多数布匹都是三爷工厂织得。最近又听说三爷的产业又扩大了,人家不想光靠着织布了,还投资了化工厂,准备生产染料,那可比织布赚钱多了。”
王掌柜的十分感慨的说道:“三爷前段时间给我来信,说当初要不是到我的茶馆,也不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因此愿意入股,这不我才重新扩建了茶馆。”
“王掌柜的,三爷愿意帮你,也是您行善积德,遇到了贵人了!”
“可不是吗!”其他的茶客也笑着说道:“听您的话,奉天当局还帮了三爷不少忙,这听着可是新鲜,多少年了,从来都是官老爷欺负老百姓,什么时候还能主动帮着老百姓了,这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还别说,最初我也不信,后来我仔细打听了不少消息,才知道这是真的,只要到奉天投资,政府都会尽力帮忙,还能提供贷款,最近还在到处招募流民,到东三省屯田。你们注意没有,街头的乞丐是不是少了不少,听说他们多数都去了奉天,这帮人都交上了好运,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能衣冠楚楚的站在咱们的面前了!”
“掌柜的,这奉天是不是就在前不久把俄国人打败了啊,那些天学生们天天在街上游行欢呼,不少人还到处点鞭炮庆祝呢?”
“没错,就是奉军干的,这奉天当局抓经济是一把好手,领兵打仗又有本事,眼睛里头肯定不揉沙子。北京和奉天离着也不远,你们说这边闹复辟,人家能看着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了过来,只是苦了我的生意了!”
正在王掌柜的说话的时候,突然外面的报童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喊道:“号外!号外!雨帅通电讨逆,奉军不日南下,征讨辫子军!”
一听报童的话,王掌柜的也是大吃一惊,他也没想到自己的预感能这么准确,急忙买了一份报纸,其他茶客也都凑了过来,报纸的头版头条,就登载着奉军的讨逆通电。
在复辟当天,张作霖就发表了讨逆通电,就好像当头一棒,狠狠地砸在了张勋的头上,让他几乎站立不稳,别人不清楚奉军有多么强大,但是张勋可是很明白,他的军队之中,就装备了不少奉军的军火,恐怕有史以来,买武器的都干不过卖武器的,张勋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由得胆战心惊。
还有一个人更加郁闷,那就是天津的段祺瑞,本来是他把张勋弄到北京的,想要接着这个机会,打击黎元洪,同时提升自己的威望,可是就在他准备组织讨逆军的时候,张作霖捷足先登,率先发难。
这个讨逆的首功就落在了张作霖的头上,一场辛苦谋划,却让老张轻松摘了桃子,现在满天下都是支持奉军的文章,段祺瑞哪能不郁闷啊。
〖
奉系江山 第三百四十七章 挥军入关
“大总统,天大的好消息,您别急着发通电了!”张国淦气喘吁吁的跑到了黎元洪的身边,将一封电报送到了黎元洪的手上,黎菩萨颤抖着双手接了过来,一看上面的内容,顿时老泪纵横,激动异常,连声大呼:“雨亭国之柱石!国之柱石啊!”
也难怪黎菩萨这么激动,自从张勋开始复辟行动之后,黎元洪就清楚自己上了段祺瑞的当,因此他跑到了东交民巷,躲进了使馆区,然后想要通电下野,让副总统冯国璋接任大总统。
其实黎元洪心里头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他无兵无将,根本没有办法收拾乱局,只能选择逃避,偏偏这个时候,张作霖发表了讨逆通电,紧接着老张联名张作相、吴俊升、朱庆澜、孙烈臣、张景惠等人共同发表通电,拥戴黎元洪为讨逆军总司令,张作霖自认讨逆军事司令部军事委员。
在原本的历史上,讨逆军的总司令是段祺瑞出任的,老段纠集了三路讨逆大军,把张勋赶出了北京城,实现了三造共和的美名。
不过由于老段出卖了东三省的利益,奉军和段祺瑞之间已经严重不睦,张廷兰深知不把段祺瑞的风头压下去,搅黄了他和日本人之间的借款条约,奉军头上就总是悬着一把宝剑,日本人可以随时借口发难。
尤其是一战之后,日本人的势力快速膨胀,奉军如果一味强硬,搞不好真的提前和日本爆发了全面战争,张廷兰可没有这个把握应付,因此必须把这个隐患解决了。
所以张廷兰才出了一个主意,让老张率先出面讨逆,同时把总司令的名头交给大总统黎元洪。按照民国宪法规定。黎元洪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虽然天底下人都没有把这一重身份当真,但是这个时候让黎菩萨当总司令,是实至名归。
天下人都要称赞张作霖懂事,识大体,顾大局。而且老张也没有不识好歹,自认什么副总司令,而是提出了一个军事委员制,在总司令的统帅之下,其他各路讨逆军的统帅都可以成为军事委员。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
这个办法提出之后,在天下人的面前,光明正大,怎么说怎么有道理。尊重大总统一点错没有,又把姿态放低。主动搞委员制。更是谦卑的体现。
不过这个看似面面俱到的处理办法,就把一个人坑了,那就是段祺瑞!本来段祺瑞准备自己当总司令,结果名头被黎元洪抢走了,他要是加入讨逆军,就只能成为黎元洪手下的一个军事委员。身份地位一落千丈。
作为老段的心腹智囊,徐树铮看到了这份通电之后,也是暴跳如雷,大骂张作霖无耻。
“芝翁。咱们不能听任张作霖的摆布,干脆重新组建讨逆军,把黎元洪和张作霖都撇开,咱们自己就能对付张勋。”
段祺瑞想了想,苦笑着摇了摇头:“又铮,你没看明白啊,张作霖这一招太狠了,他抓住了咱们的命门,根本没法反对啊!”
老段的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很快就想透了张作霖的意思,要想剿灭张勋,肯定不是段祺瑞一个人能干的,北洋其他的宿将也要参加,比如曹锟,比如陈光远等人都会参加,如果按照老段的计划,他们就是段祺瑞的手下,要听老段的差遣俺,头功是段祺瑞的。
如果听从张作霖的安排,他们都有资格成为军事委员,等于大家伙都是重塑共和的功臣,和段祺瑞平起平坐,这种好事摆在面前,曹锟他们会坐失良机么!
对于北洋宿将的心态,段祺瑞清楚的很,和袁世凯一样,段祺瑞并不是北洋的主宰,他只是一个盟主而已,当初老袁当皇帝,大家伙不想想他下跪,因此纷纷反对帝制,现在风水轮流转,大家不想把功劳都给段祺瑞,肯定会支持张作霖的主张。
徐树铮冷静下来之后,也想明白,暗暗咬牙:“好厉害的张小个子,没想到一个土匪出身的人物,竟然有这么深沉的心机,日后绝对是一大威胁。”
“日后的事情日后说,现在的任务是尽快的消灭张勋,不能让奉军把讨逆的功劳抢到手中!”
老段就像吃了苍蝇一般,怎么想怎么难受,可是此时老张却是十分满意,他的通电发出之后,黎元洪和曹锟相继发表了通电,黎元洪表示自己一切安全,非常支持张作霖的主张,虽然德才有限,但是也愿意出任这个总司令,为了消灭叛逆,贡献力量。
有了黎菩萨的表态,奉军就拿到了大义名分,手中也有了尚方宝剑。曹锟在北洋之中,实力雄厚,是仅次于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实权人物,他发表了通电,表示支持老张的决断,并且宣布组织讨逆军西路军,马上发兵,消灭辫子军。
曹锟组建了西路军,奉军自然是北路军,段祺瑞这个堂堂总理,现在只能屈居东路军司令之职,好好的功劳被别人抢去了三分之二还多,老段别提多郁闷了,不过他也只能忍着,还要尽快行动,不然桃子就被别人摘了。
其实三方军队当中,奉军的距离是最远的,但是前段时间奉军提出要搞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京奉铁路沿线有着大量全副武装的士兵,准备十分充分,而且京奉铁路的管理也进入了准战时的体制。
因此奉军的行动速度反倒是最快的,在奉天到山海关之间,奉军拥有二十八师,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另外还有不少护路军,以及一个新兵团,这些兵力本来都是投入演习的。
现在不用演习了,全都变成了讨逆军,孙烈臣出任总指挥,张廷兰也亲自出任副总指挥,杨宇霆任参谋长,张学良也出任了炮兵团团长。
一共超过一万五千名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南下,抢在了所有人的前头。张勋早上通电复辟,老张下午通电反对,而奉军则是连夜出动,乘坐着火车,直接南下,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过了山海关。
随后大军一路南下,畅通无阻,过了唐山之后,前面就是天津,而此时段祺瑞还在天津整顿军队。按照北洋军的优良传统,想要出兵必须要给足了开拔费,还要补充军饷,这些事情就算再快,也要两三天的时间,而奉军不到一天,就出现在了天津城外,马上就要开赴北京了。
这下子可把段祺瑞气坏了,徐树铮也是暴跳如雷,这位小诸葛找到了老段。
“总理,咱们干脆把京奉铁路掐断,阻断奉军的前进道路,这样他们就别想抢功劳了!”
老段的眉头紧皱,说实话他真有这个想法,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之后,他说道:“又铮,咱们不能明着拒绝,我看就先把铁路机车控制住,然后不该他们的火车加煤加水,这样奉军就没法快速进军了。”
老段本来不愿意用这些小人手段,可是被奉军逼到了现在,老段也不能不这么干了,他是绝对忍受不了奉军抢了头功,徐树铮刚刚领命而去。天津城中就热闹了起来,无数的市民,工人,还有学生都被组织了起来,手中打着各种彩旗标语,欢天喜地,向过节一样,一同涌向了天津火车站。
随同游行队伍的还有不少报社记者,前呼后拥,热闹非凡,看到此情此景之后,小徐也是大吃一惊,他都准备暗中下绊子,摆奉军一道,可是这么多人都出动了,要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现了他们的举动,那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