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你有这个把握?”
“嗯,应该没有问题!”
“我要的是肯定的答案?”冯永双露出了空前严厉的眼光,事关所有人的生命,他不能不慎重。
薛举想了一秒钟,然后坚定的点点头:“放心吧,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好,其他人先去阻截俄国人,记住给你们的时间只有五分钟。一定要成功!”
冯永双带领着士兵反身回到了桥梁的中间和对岸,打了追击的俄军措手不及,很快大批的士兵就被击毙,尸体倒了一片。
枪声越来越密集,俄国追兵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了。所有特战队的士兵心都悬了起来,命悬一线就是这种感觉,他们不断的打出精准的射击,将一个又一个的俄国人变成尸体,但是大家都悲哀的发展击毙了一个俄国兵。就会马上有两个,甚至三个过来填补。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远处隆隆的马蹄声已经响起了,俄国的骑兵部队已经赶上来了,他们的处境越发的危险!
“头儿,炸药安装好了。兄弟们往回撤吧!”
听到了薛举的喊声,冯永双心里头也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他急忙指挥着士兵退回了桥对岸。就在他们刚刚退回的时候,俄国人已经踏上了另一端,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传来出来,大桥晃了又晃,随后轰然倒塌,刚刚追上桥面的俄国人全都被甩到了河水之中。剩余的那些追兵也全都傻眼了,唯一的道路已经被阻断了,他们只能想别的办法追击这伙该死的家伙了。
特战队此时全都是难掩的喜色,冯永双带领着大家快速的撤退。一点都没有耽搁。他们距离中俄边境越来越近了,一路上也不时遇到俄国人的小股部队阻击,人数多他们就避开,人数少就吃掉。
终于在天光放亮的时候,他们再度出现在额尔古纳河的边上,对岸就是中国的方向,按照约定释放了信号弹,等待着奉军过来接应他们。
“干得不错!”冯永双拍了拍薛举的肩头:“给大家伙说说,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我就是把炸药分成了两份,一份安装在了桥梁的上面,一份安装在了下面,引爆之后,就同时产生了两股力道,往下压,往上推。就好像剪刀一样,炸药的威力一下子被放大了一倍,不过这都是我自己瞎琢磨的,这还是第一次使用,没想到真的有效了!”
“好小子,一次没试验过,就敢这么自信,你不知道大家伙的生命都攥在了你的手上啊!”
说话之间所有人也都露出了畅快的欢笑,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这时候对岸奉军的接应部队终于赶了过来,特战部队经过一天两夜的行动,终于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敲掉了俄国的机场,赢得了一个开门红。
这次行动的战果也被清点了出来,奉军一共有七名特战队员牺牲,另外还有三人重伤。不过他们前后加起来成功的消灭将近二百名俄国士兵,还有三十几名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彻底捣毁了俄军的机场。
炸毁战斗机十二架,俘虏了四架轰炸机,四架轰炸机在飞回中国境内,降落的时候,有两架基本完好,两外两架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不过好在所有飞行员都没有问题,俘虏的俄军飞行员也基本完好无损。
经过这一次行动,远东俄军的空中力量一下子被打掉了三分之二以上,虽然在海兰泡的方向还有一些俄国飞机,但是他们再也不敢放到临近中国边境线的地方,机场全都远远的后置,不过这样一来,由于飞机的作战半径有限,在中国领空袭扰的时间就大打折扣,奉军的空中威胁一下子就被解除了。
边防军上下也是第一次认识了特战队的价值,张廷兰立刻下令要扩大特战队的规模,从全军之中选拔尖子人员,而且训练的科目还要不断的增加,争取把这支初露峥嵘的部队,打造成奉军最有力的一支暗箭!
奉军这边欢天喜地,俄国人就难免愁云惨淡了,安德烈中将更是唉声叹气,原本他受命伺机对中国动武,空中力量是他的王牌之一,当他听到飞机场被摧毁的时候,顿时就呆住了,足足有三分钟,一语不发。
飞机场的损失固然惨重,但是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奉军使用的手段,这种小部队奇袭的方式在战场上还不多见,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这也就意味着奉军在军事思想和战争理念上,把俄国人甩开了。
中**队不再是不堪一击的懦夫,而是真正的猛士,而且还是善于利用聪明才智来打仗的一群人,想到了这里,安德烈的心底涌起一股寒意,不只是俄国人,甚至整个世界,都要重新评估中国人的战斗力了。
当然安德烈也清楚,俄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如果吃了这么大的亏之后,不能找回颜面,就不配称为列强,而且也没有办法向克伦斯基交代,因此整个中俄的边境线瞬间变得战云密布,俄国人不断的调兵遣将,双方交火事件时有发生,似乎大战一触即发。
俄国人动作加紧之后,张廷兰同样没有客气,所有边防军都动员了起来,严阵以待。不只是军队,边境线上的民兵警察,中东路沿线的工厂也都动员起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吉林兵工厂又送来了一批最新的武器,目前奉军有奉天、吉林、哈尔滨三大兵工厂,其中吉林兵工厂技术最雄厚,能够生产的种类最齐全,哈尔滨兵工厂则是刚刚组建,目前只能生产一些诸如手榴弹之类的东西,不过哈尔滨的条件最好,交通便利,还远离日本人势力,是张廷兰下一步投资的重点。
这次运到前线的武器包括六十门八十二毫米迫击炮,二十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经过几次战斗,迫击炮都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深受奉军上下的推崇,因此迫击炮的生产也不断的加紧,不知要生产八十二毫米的,还要更大的口径,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已经成功制造出来,首批就装备给了边防军。
这些迫击炮让所有人都感到心头一震,有了这些宝贝之后,奉军的火力又会有极大的增加。除了这些迫击炮之外,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一门七十六毫米的山炮被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这门黑乎乎的火炮看起来和俄制的火炮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在炮声上却是刻着吉造的字样,这其中代表的含义想必任何一个人都清楚,正是看到了这两个字,这些奉军将领眼圈都有了一丝红润。
奉军为了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付出了多少的心血,靠着偷,靠着抢,靠着骗,好不容易弄到了机器设备,在日俄两国的眼皮子底下,躲躲藏藏,终于有了今天,奉军能够自行生产火炮。
而且这不同于试制,能够批量运到前线,装备部队,就证明奉军已经能够大量的生产,奉军以后一定会装备自己生产的火炮,形成自己的装备体系,在世界各国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列强而已,如今奉军也有了这个希望,怎能不让大家感到异常的欣喜。
随同这批火炮一起过来的熊梦远向张廷兰介绍着情况:“总司令,经过我们的多次试制,咱们的七十六毫米山炮和俄国人的产品质量差别已经非常小了,现在已经可以小批量的生产,唯一的问题就是火炮的瞄准镜没有办法生产,我们现在装备的瞄准镜都是从奥匈帝国的废炮上面拆下来的,暂时也能满足咱们的需要。”
熊梦远又说道:“总司令,还有一个喜讯要告诉您,我们已经开始试制一百二十二毫米的重炮了,如果成功,我们也准备生产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的火炮,这样奉军的野战火炮基本上就能够自行生产了,在全国来说,这都是最了不起的成就。日本陆军之中,这种大口径的重炮也是严重不足的,只要我们能够自产,和日本人在野战对轰之中,我们不只不会吃亏,还能够占到便宜!”
〖
奉系江山 第三百八十五章 又是丰收时
能够生产重炮,对奉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张廷兰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喜悦。
“老熊,生产火炮的钢铁问题解决了么?我们需要批量生产,没有足够的特种钢材绝对不行啊!”
“没有问题!”熊梦远笑着说道:“总司令,鞍山钢铁方面已经传来了消息,他们有把握弄出来重炮用钢,虽然鞍山钢铁厂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在年内他们就能小批量的生产一些钢铁,供应军需,有了这些钢铁之后,咱们的大炮就有着落了!”
材料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大麻烦,目前中国有些兵工厂也能仿制火炮,甚至生产军舰,但是所需的关键材料全要从外国引进,因此产能有限,质量也难以过关,现在奉军能够解决这个瓶颈,对于张廷兰来说,也是天大的好事情。
“夏寒他们没有吹牛吧,真的能够生产出来么?”
“当然没问题,鞍山钢铁厂的设备是法国援助俄国的,其实从一开始这个钢铁厂的定位就是军事生产,要不然俄国也有几百万吨的钢铁产量,他们引进这么一个不到十万吨的钢铁厂有什么意义啊!”
熊梦远继续说道:“夏寒他们在建设钢铁厂的时候,也整理了从俄国弄来的各种技术资料,又询问了那些一同过来的技师,基本上弄清楚了炮钢的配方,我也过去看过,他们正在加紧摸索,相信很快就能生产出来!”
张廷兰听到了这里。也没想到竟然捞到了一个宝贝,奉军的钢铁竟然一步登天。直接能够生产炮钢,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情,解决了材料的问题,组建强大的炮兵,也就成为了可能,此时的张廷兰终于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总司令,除了材料之外,我又从那批奥匈帝国的装备之中拆卸了四百多个火炮瞄准镜。咱们现在不能生产,只能用这些东西充数,不过这些也未必能够用,在能够自产之前,最好能从国外采购一批。”
“嗯,这玩意列强也不见得卖给咱们,看来就只能靠着走私了。具体怎么操作我去安排,你们只管负责军工生产就可以了!”
这次运来的山炮一共是三十六门,整整能装备一个炮兵团,后续的武器还会不断的运过来,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张廷兰的底气就更加充足了。整个边防军的规模又一次调整起来,正式组建一个炮兵师。
这个野战炮兵师下辖三个炮兵团,一个装备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另外两个装备七十六毫米山炮。虽然奉军弄到了一批奥匈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但是装备毕竟不是俄系的。而且数量也不足,张廷兰就没有编入炮兵师里面。而是要等到奉军把重炮技术突破了,生产出合格的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弹炮之后,再大量装备。
除了组建野战炮兵师之外,张廷兰又正式批准组建一个防空团,兵工厂也要加紧突破,生产出专门的防空机枪和火炮,其实不只是边防军,整个奉军都要在防空上面下功夫,毕竟奉军四面都是敌人,不只有俄国的空中威胁,日本也是一个祸害,军队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组建防空力量已经十分紧迫了。
除了这些调整之外,张廷兰又从内蒙采购了五千多匹战马,组建了两个专门的驮马运输团,原有的后勤部队也不断扩充起来。
对于边防军的诸多动作,很多人都认为是张廷兰准备应付俄国的战争威胁,才不得不做的准备,但是真正的用意只有张廷兰自己清楚,他建立野战炮兵师,强化运输力量,是在为了出兵干涉俄国做准备。
现在已经进入了1917年的9月份,俄国的革命就在眼前了,别看远东的俄军还不断的袭扰奉军,但是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外强中干。
张廷兰已经得到了准确的情报,临时政府的总理克伦斯基发动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克伦斯基攻势,试图击败老冤家德国人,不过很可惜,军心散漫,毫无斗志的俄国人又一次惨败在德国的手上。
军心厌战,民怨沸腾,俄国民众最迫切希望的就是退出这场战争,而临时政府并不能满足他们和平的希望,民众自然就把目光落在了多数党身上,所有的条件都成熟了,一股红色的浪潮,即将在俄国刮起来。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俄国的威胁已经大大的解除了,剩下的不是俄国人欺负奉军,而是奉军要司机打出去,利用俄国内战的机会,收复故土,改变糟糕的战略态势。
俄国人似乎也感受到了内部的麻烦,进入九月份之后,俄国对奉军的骚扰明显减少了,张廷兰也终于能够抽出时间,他从满洲里回到了哈尔滨。
九月的东三省差不多到了收获的时候,玉米还要稍微晚一些,水稻和大豆已经陆续开始收获了,经过去年的试种,东北水稻香甜可口,已经收到了广泛的推崇,今年种植水稻的面积大大增加,超过了三百万亩,眼看到了收获的时候,沉甸甸的稻穗被压弯了腰,无数种植了水稻的农民都欢欣鼓舞。
相比于传统的高粱,种植水稻要费的功夫更多,还要大量的修建水利设施,大量的引水灌溉,如果水跟不上去,水稻也就没戏了。不过好在组建了农场之后,能够集中大量的民力,而且东北也不是缺水的地方,修建水渠也没有什么难度。
看今年的情况,东北的大米必定会得到极大的丰收,关注东北水稻丰收的不只是张廷兰,日本人也同样在意,这个小小的岛国,挤了五千多万人口,以后还会膨胀到一万人以上,光凭着四岛的出产肯定不够。
他们已经把目光盯在了东三省的身上。不少日本粮食商人都窜到了东三省,想要廉价进口一批大米。供应国内的需要。
除了水稻之外,大豆也是丰收在望,相比于水稻,大豆的利润更是实实在在,很多日本商人都雇佣了中国的买办,布下了收购的大网,准备狠狠的捞一笔。
这帮家伙在摩拳擦掌,而张廷兰同样在准备着。以往实力不够,只能眼睁睁看着大豆的利润落到了日本人的腰包里头。
现在奉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再加上榨油厂已经建起来,刚刚又在关内搜刮了一大笔资金,诸多的方面都已经成熟了,张廷兰已经做好了打一场大豆保卫战的准备。
回到了哈尔滨之后,张廷兰就不断的向各方发出消息。调集资金,建立设立征收点,准备运力。然后他又向克里发了电报,询问榨油厂的情况,克里也发来了令人欣慰的答复,榨油厂已经建立起来了。美国运来的机器设备也都安装完毕,现在已经做好了生产的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芯瑶你说就大豆一项,今年能赚到多少钱?”
“赚多少钱都是你们的事情,女人嫁了人啊,就该相夫教子。老老实实的,不该管的不管。不该知道的不知道,有时候明明知道,也要装糊涂!”
“什么乱七八糟的!”张廷兰笑着说道:“芯瑶,原本你不也是敢自己跑到奉天,还抛头露面,治病救人,怎么现在胆子倒是小了呢,究竟是谁和你说的啊?”
“当然是我娘呗,要不然谁还会告诉我这些!你现在是堂堂的边防军总司令,受着万众瞩目,不能给你抹黑,轻易的不能接触外人,也别管外事!”
“岳母也是糊涂,怎么和你说这些啊!”
周芯瑶的两根手指头已经伸到了张廷兰的软肋上,“拙言,你在说我娘什么?”
“夫人手下留情啊,我可不敢诋毁岳母大人。”说着张廷兰一伸手,把周芯瑶拦在了怀中,让她挺翘的臀部坐在了自己强健的大腿上面,柔嫩的软肉轻轻一阵摩擦,张廷兰不由得一阵心神荡漾,脑海里面不断的浮现曼妙的身体。
新婚不久的佳人,初经雨露的滋润,浑身上下透着十足的吸引力,比起原来更加动人,张廷兰拥住周芯瑶的身体,把脸垫在她的香肩上面,呼吸之间,热气不断的侵袭着周芯瑶的耳朵。
“拙言,你还没有说出道理了,为什么说我娘糊涂?你要是解释的我不满意,今天晚上就自己睡外头吧!”
这个威胁并没有多少的力道,相反周芯瑶脑中还不断的浮想旖旎的场景,俗话说小别胜新婚,他们是新婚就小别,再度见面,就更加癫狂,就连一贯稍显保守的周芯瑶也是抛开了很多东西,曲意迎合,这对新人只要有点时间,就会腻乎在一起,更别说漫漫长夜了。
“芯瑶,岳母说的也不算错,不过那是以往贵妇人的要求,现在时代不同了,女性要撑起半边天的。况且我又不想让你像一个花瓶一样,仅是摆在家里头,男人有男人的事业,女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事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一定全力支持你!”
“那你就不怕我抛头露面,引来一些人的非议么?”
“有什么好怕的。”张廷兰握住了她的玉手,轻轻的贴在了自己硕大的胸肌上面,笑着说道:“芯瑶,咱们夫妻心意相通,你就在我的心里头,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周芯瑶听到这话,也忍不住心神荡漾,充满弹性的娇躯紧紧的和张廷兰贴在了一起,渐渐的融化成了一个人……
“七哥,你这是在忙活什么啊?”一个农民笑着向老邻居喊道。
“还能忙活什么,每年不都是这样么,黄豆收回来了,就该抓紧时间,送到县城去。那帮小鬼子收黄豆的说道多,去晚了卖不上好价钱,搞不好还要一连派队好几天,家里头老婆孩子都指着这点黄豆活着呢,你也该抓紧啊!”
“七哥,今年风头变了,我看你不用着急了!”
“怎么变得?”
“人家把收购的日期已经公布了,而且也不需要大老远的送到县城了,收购点就在乡里头,我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已经公布了最低收购价,比起去年一担要多五毛钱。”
“什么,有这样的好事?你别是骗我吧,我才不信小鬼子能有这种好心肠呢!”
“什么跟什么啊,不是日本人收黄豆了,是咱们自己的榨油厂收,据说还是现金解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半点不会差咱们的,要说现在的政府比起以前可强多了,真的替咱们着想啊!”
“那快和我说说,什么时候开始收啊?”
“还有五天,七哥你也和大家伙说说,今年黄豆不用卖给日本人了。”
〖
奉系江山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豆争夺战
又到了一年收获的时节,肥沃的黑土地物产丰饶,别看东三省的农作物都是一季,但是一季的产量丝毫不比关内两季甚至三季少,自从清末准许百姓到关外开荒之后,东三省广袤的土地都被开垦了起来。
近年来不只是关内的粮商,就连各大洋行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关外,大量的采购粮食大豆。有了这些洋人的关注之后,又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那就是个洋人跑腿的买办,他们帮着洋行采购商品,甚至自己也开铺子,做经营,这伙人很快就富了起来。
刘文新就是这样一个商人,不过严格来说,他还算不上买办,这个家伙只是买办雇佣的帮手而已,简单的说就是奴才的奴才。当然这只是别人的说法而已,刘文新自己从来不这么看自己,相比那些泥腿子,他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他掌管着一个县的大豆收购,这可是一个非常有赚头的职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刘文新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搜刮老百姓的技巧,也就是他引以为傲的生意经,这家伙自以为摸透了赚钱的门道,一个县已经满足不了他了。
今年干完之后,他手上就能积攒上万大洋,刘文新还在努力学习日语,希望获得日本人的赏识,他就能够一跃成为新的买办,在他的眼中,那就是最风光的时刻。
“老爷,有不少人求小的问你,今年什么时候开始正式收黄豆啊,大家都等着呢!”
刘文新冷笑了一声,不慌不慌的拿起一颗东洋香烟,烟盒上面还画着一个半露的日本美女,刘文新的手指头在上面缓缓的划过,眼中露出了一丝轻蔑之色:“着什么急。往年的规矩都忘了么,咱们不用着急,先让那些泥腿子等着,他们远道而来,在县城能呆多长时间啊?只要他们熬不住了,给点钱,他们不就卖了么,这年头咱们手里头握着银子,咱们就是大爷,那帮泥腿子都是三孙子!”
刘文新得意洋洋的说着他的生意经。每年这帮家伙都不公布具体的收购时间,因此那些老百姓为了卖一个好价钱,不得不早早的赶过来,苦苦的等着,这就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等到农民的耐心被折磨到了极限之后,这些买办再出来压低价钱。死吃一口。多赚一点昧心钱。
说完之后,刘文新发出了一阵怪笑之声,管家也是一脸的奸笑,伸出了两个大拇指:“老爷,要不得说您高明么?这帮泥腿子就是下贱,不用担心他们。小的还有一件事情要请示您。今年日本人没有发下来收购黄豆的款子,咱们手上现金也不够,您看是不是需要拆借一点。”
“不用!”刘文新得意的摆了摆手:“老爷我又有新的办法了,咱们今年不给现金了。就拿这么一张白纸,写上多少款子,就发给那帮泥腿子,等咱们什么时候心情好了,再把钱给他们,如果老爷心情不好,压他一两年,我看他们敢说什么?”
“老爷,这么做不是空手套白狼么,只怕那些泥腿子不会同意啊,他们还指着这些钱过年呢!”
“三啊,你这个人就是太笨,他们的死活该咱们什么事,要是实在不行,咱们就折价,给他们三成现款,总之饿不死就行了,剩下的七成给白条子,我就不信他们能翻天了,整个东三省,除了日本人大量收购黄豆之外,还有谁收?他们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不高兴,找日本人去啊!”
刘文新得意洋洋的说着,管家老三也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这两个家伙显得得意到了极点。
“老爷,按照往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泥腿子推着小车过来了,咱们用不用看看他们去?”
“好,现在就去看看,什么时候他们挺不住了,咱们再开始收购,记住今年的价格还要压一压,一担最高不能超过两块六。”
在上海等地,一担大豆的价钱基本在五六块钱之间,非常稳定,从东三省起运的大豆也在四块到四块五以上,中间巨大的差价就被这些层层买办吞掉了,当然日本人吃了大头,他们只是跟着喝汤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