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先生,咱们中国也有像列强一样的钢铁厂么?”
“当然,奉天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的进行建设,每年有几千万,上亿元的投入,我们埋头苦干二十年,绝对能够不再受列强的欺负,大家有没有兴趣到东三省呢?”
这些劳工想了想之后,纷纷同意。夏寒心里头也很十分欣喜,这些漂洋过海,又经历过大战的劳工,见过不少世面,组织纪律性好,吃苦耐劳,不用做太多的培训就能直接进入工厂工作。
更加主要的是这些劳工都切身感受到了国家被人肆意践踏的耻辱,正所谓知耻而后勇,有了这一段的经历,他们必将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也更明白国家的含义。
夏寒成功说服了这些劳工,准备将他们带回国内。而此时的国内也得到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整个国家瞬间就沸腾了,学生再度成为了急先锋,北京的各大高校纷纷发起了游行行动,随之而来的是各界都加入其中,声势越来越浩大,竟然蔓延到了全国。
而这场大游行并不是只是各界的爱国行动而已,其实背后还有北洋各派系的斗争,另外其他的地方诸侯也参与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老张联名奉军主要的将领,发表了通电,坚决反对签署对德和约,同时还要求总理段祺瑞对外交的失败负责。
老张的通电无疑掀起了讨段的浪潮,不过在通电的大名单里头,竟然没有张作相和张廷兰父子,让外界也充满了疑惑,作为奉军当中除了老张之外的实力派,张作相和张廷兰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其实就在之前,奉军高层召开了秘密会议,讨论的核心就是这个问题,在会议上面,张廷兰第一次和老张发生了冲突。
“大帅,卑职认为奉军当前有三大问题,内政未稳,军工草创,北疆不宁。外有狼犬,内有隐患,即便是推倒了北洋政府,我们也无力消化全国,而且还会面临各方的压力,东三省刚刚恢复的元气就会耗损殆尽,目前唯有偃武修文,卧薪尝胆,只要我们的实力足够,就不愁没有入主中原的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拙言诚如你所说,奉军有问题,但是北洋政府的问题更大,麻烦更多,天赐良机摆在面前,我们不能放过去,就算不能统一全国,拿下整个北方也好!”吴俊升依旧率先反驳张廷兰的主张。
一旁的张作霖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
奉系江山 第四百三十章 一意孤行
从一战结束之后,和会召开,奉天的一干扩张派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老段外交失败,威信扫地,国内民怨沸腾。而且老段执掌北洋之后,对其他派系不断削弱,同直系的关系急转直下,双方势同水火。再加上西南军阀和孙文党羽,整个中国成了一团乱麻,吴俊升等人就认为浑水摸鱼的时机到了。
“拙言,办事情都讲究一个先易后难,你一心盯着俄国远东,还出兵海兰泡,这样只会得罪列强,别看因为此事,天下的舆论把你捧得很高,说什么青年军人的楷模,但是你要知道,俄国到底是个强国,他们内战结束了,你这就是趁火打劫,人家能不找奉军算账么,照我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人马都撤回来,然后全力南下,掌控北京大权,咱们奉军也有君临天下的一天!”
张景惠在一旁顺着吴俊升的话说道,不过他一边说,一边感到了场面气氛有些不对,有几双锐利的眼睛都盯在了他的身上,让豆腐张的心里头一阵阵的发毛。他也感到自己有些失言了,竟然话里话外直接指责张廷兰,为了虚名,出兵远东,这个罪名可不小,就这么按到了张廷兰的脑袋上,等于把那些亲近张廷兰的人都得罪了。
“叙五,出兵远东,是大帅同意的,而且你也不能光想着得罪俄国人。”孙烈臣在一旁沉着脸说道:“我们这么多机器设备哪里来的,不都是从俄国人身上捞取过来的么,别的不说,咱们不出兵远东,美国人能把步枪和子弹的生产线给咱们么?放眼中国,哪个工厂一年能生产几十万条枪。咱们奉军装备精良,冠绝天下,全靠着拙言的谋划,谁要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骂娘,我孙烈臣就不答应!”
孙烈臣的话也比较重,不过他知道这话他必须说,不然麻烦更大,因为就在张景惠信口开河的时候,张作相已经在一旁横眉立目了。也难怪张作相生气。人家孩子拼死拼活,为奉军操劳,没有得到一句好,还被指责,换成谁都会不满。
而且不只是张作相。在座的众人之中,王永江、朱庆澜、杨宇霆等人脸色都不好看。他们和张廷兰之间关系都非常密切。隐隐的已经成了一个派系,张景惠质疑张廷兰,搞不好就会引起奉军新旧两派的矛盾,也只有孙烈臣能站出来缓和气氛。
张廷兰在一旁眉头紧锁,突然他站起身,冲着张作霖和在场的众人躬身施礼。然后说道:“大帅,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把我的一些想法全盘说出来?”
老张微微点点头,张廷兰一摆手。让人东三省的地图挂在了大厅上面,然后站在了地图前面,扫视了一下全场,然后说道:“诸位请看,东三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难得的好地方,但是我们的战略环境并不好,北边有沙俄泰山压顶,东边又有日本人,两个帝国把咱们包围在了中间!”
张廷兰说着指了指外东北和乌苏里江一片,又指了指朝鲜,然后说道:“大家可以看看,外东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原属中国,却被俄国人割占了,他们不只是为了这里的资源这么简单。而是有着深刻的战略考虑,只要把这里霸占了,东北北边的出海口就被封死了,我们和日本海咫尺天涯,沙皇的这一手是有着非常歹毒的战略谋划的!”
“再看看朝鲜,自从甲午战争之后,这里被日本窃据,日俄战争之后,旅大又到了日本人的手中,我们的东边也被封死了,尤其是失去了旅大之后,东三省南边的出海口也被封死大半,从整个局势来说,我们实际上处在一个牢笼之中,四面刀枪环饲,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对于东三省的战略形势,在座的都有自己的判断,而能够如同张廷兰一般,说的这么清楚,那就十分稀罕了,杨宇霆等人在一旁也频频点头,赞同张廷兰的判断。
“大势已成,到目前为止,虽然奉军实力有所提升,但是格局还没有变化,我们贸然南下,列强肯定会扯我们的后腿。而且这些年以来,列强一直都避免中国出现一个能统一全国的强大政府,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老袁执政之后,他们就扶持孙文一党,不断的添麻烦,现在老袁完蛋之后,他们继续支持南北双方的较量。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中国陷入内斗之中,永远受他们的摆布。”
“其实情况很明确,我们要想统一中国,不能只和北洋政府比较实力,这样毫无意义,我们应该和列强比较,在不能同列强叫板之前,我们就不能贸然行动。假使我们现在出兵进关,控制了北京,大军南下之后,东北空虚,日本人在东三省捣乱,我们该怎么办?另外列强还可以支持直系,也可以支持孙文,让他们继续和咱们斗下去,如果南方出现叛乱,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出兵?”
张廷兰连续两问,让在场的众人都有些动容,杨宇霆更是直接说道:“大帅,拙言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当年的袁世凯何等的强势,几乎掌握了全国,可是最后不还是落了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说到底我们的敌人不是国内,而是幕后的列强,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绝对不能贸然出兵。”
“大帅,别的不说,打仗就是在拼财力和物力,东三省这两年财政改观很大,但是赤字依旧不少,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大量的移民还没有安顿好,新开垦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发挥潜力,如果能等上三五年的时间,所有工作都能进入正轨,这时候再谈动兵的事情,或许会更好。”
作为奉军的大总管,王永江也从他的角度提出了反对意见,张廷兰、杨宇霆、王永江三个人正是奉军新派人物的代表,他们一同反对,对老张的影响也不小。张作霖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过了,太过了!”吴俊升在一旁甩着大舌头说道:“你们的看法太过悲观了,虽然列强的态度很重用,但是咱们也不能光想着和列强对着干,还可以主动沟通么,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只要我们答应继续维护列强的利益,他们也不一定非要和咱们作对。而且你们所说要和列强又叫板的实力,这话说得容易。可是做起来难啊,三年五载,还是十年八年,甚至是一二十年,我们能等得起么?”
吴俊升的华里头说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年头的问题,张作霖他们年纪都不小了。五六十岁上下。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老人了,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能不能撑下去还不一定,因此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大举入关,好能够享受一些开国元勋的待遇!
想到了这里,张廷兰更担心老张的态度。毕竟老张要是不愿意继续等下去,那情况就真的麻烦了。
政治从来不是对错这么简单,还要看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是屁股坐在了哪一边。偏偏这种事情都是诛心之论,没法拿到台面上说,张廷兰也不免有些着急。
整个场面十分安静,所有人都一言不发,一切都好像凝固了一般。
一直没有说话的张作相突然开口说道:“大帅,方才吴督军的说辞我听明白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你做袁世凯第二,继续维护列强利益,说白了就是继续抱残守缺!这次巴黎和会列强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那是一帮吃人不吐骨头的猛兽,和他们谈判,到了最后,就免不了袁世凯的下场!”
说到了最后,张作相站起身,躬身说道:“雨亭,该如何决断,就看你的想法了!”
张作相说完之后,转身离开了老虎厅,张廷兰也紧紧跟随,父子俩心里头都清楚,老张这次没有明确支持他们的观点,其实就是默认了吴俊升等人的看法,他们都有些失落。
爷俩一前一后,回到了府邸,张作相眉头紧皱,叹口气说道:“拙言,今天咱们爷俩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一切就看雨亭怎么选择了,你也不用过于操心了!”
“爹,奉军能有今天,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我是真怕一步走错,就把多年的基业都毁了。而且吴俊升和张景惠话里话外,似乎透露着和日本人有联系,这凡事和日本人扯上了关系,就要麻烦!”
张作相默默的拿起了烟袋,狠狠的抽了几口,然后说道:“其实雨亭不是笨人,说到底是他对咱们爷俩起了疑心,要是继续把力量投入到对俄国的方面,继续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奉军的权力就会失衡,新旧派系冲突就会更加严重。”
张作相老谋深算,一下子就把问题的关键点出来了,现在奉军新派人物这两年跃居高位,影响越来越大,而且边防军因为对俄作战的问题,又隐隐成了一支独立在外的力量,如果长此下去,奉军的派系就会失衡。
张作霖不是不知道入关的风险,其实他就是想赌一把,如果掌控了中央政府之后,就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老派人物都能安排更好的位置,就能形成新的平衡。
其实这件事情上面,张廷兰和张作相也牵扯其中,有些话还真不好说。他们爷俩发愁,帅府之中的张作霖同样如此,新旧两派各执一词,究竟该如何选择,也考验着老张的抉择。
“爹,北京来电了,是梁启超发来的电报!”
“快拿过来,让我看看!”
张学良小跑着将一封电报送到了张作霖的面前,老张接过来一看,顿时眼前一亮,原来在这封电报之中,梁启超表示了对段祺瑞强烈的谴责,然后又极力邀请张作霖进京,商讨国事,研究系愿意在国会弹劾段祺瑞,把老段赶下台。在电报之中,梁启超还表示愿意帮张作霖联络其他各个派系,共同倒段!
“梁启超虽然是个书生,但是能量不小,名望很高,如果他愿意一力辅佐,进京的确会少了很多麻烦。”老张看了一眼张学良,然后说道:“小六子,你觉得爹该不该趁着这个机会进京?”
张学良眉头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说道:“爹,拙言这次这么反对,我想他一定有自己的道理,还是不要贸然行动的好!”
“不要老是拙言拙言的,你要有自己的主见,你说心里话,到底支不支持?”
张学良一看老爹有些不快,只能低着头,半晌才说道:“爹,孩儿不知道,一切都听您的决断吧!”
老张鼻子冷哼了一声,说到底张学良还是有些抵触,只是不愿意明说而已,老张背着手走了几圈,然后突然说道:“郭松龄这段时间干得不错,提拔一下吧,让他出任东三省第五师师长,特遣军的先锋官,你和他一同训练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
奉系江山 第四百三十一章 老张兴兵
“拙言,大帅正在调兵遣将,入关的心思怕是已经没有办法扭转了!”
杨宇霆苦笑着向张廷兰说道,这位奉军的小诸葛也和张廷兰反复讨论过这些问题,杨宇霆深知贸然入关的风险,但是偏偏有不知道怎么规劝老张,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办法劝解。
因为这次出兵的人选之上,和张廷兰亲近的一派根本就没有入选,老张这一次一共调动了三个师四个旅,总兵力超过六万人,其中包括吴俊升统帅的黑龙江第一师,张学良统帅的东三省第五师,张景惠统帅的奉天守备师,另外四个旅分别由张海鹏、阚朝玺、汲金纯和汤玉麟率领。
随军参谋出乎意料的选择了熙洽,孙烈臣被任命为总后勤官,于冲汉担任了随军联络员。这个人事安排方案之中,除了张学良和郭松龄之外,其他的都是奉系的老人,另外还包括了熙洽和于冲汉两个亲日派,至于张廷兰手下的人员一个也没有入选。
“大帅对咱们已经有猜忌了,原本他是言听计从,现在怎么一下子就把咱们都抛开了,摆明了不信任咱们,有什么劝解的话,也都不好说了。”杨宇霆在一旁叹气说道。
“其实这件事情也怪咱们欠考虑。”张作相在一旁说道:“雨亭的变化就是其实从收复中东路就开始了,在进军海兰泡之后,雨亭对咱们就有了提防。”
张作相比起张廷兰和杨宇霆,经验还是丰富了太多,也更加了解张作霖,因此他剖析道:“无论是收复中东路,还是出兵海兰泡都让奉军的军威与日俱增,甚至说是如日中天。全国大量的青年都被奉军当成了未来的希望,这是好事,但是也是坏事。所有的荣耀都加在了边防军和廷兰的脑袋上面,得到提升的也是他的部下,结果边防军隐隐的自成一系,而且还有些桀骜不驯,看不起其他的部队。”
“说起来也是咱们失策,如果能在行动的时候,考虑一下其他人,特别是让雨停亲自安排人员。廷兰在一旁辅佐,这样论功行赏也就会方便很多。”
“辅帅,其实这也不能怪咱们。”杨宇霆在一旁说道:“奉军不少元老都对列强有恐惧情绪,反对咱们出兵,加上他们的部下训练也不够。这样拉上战场,麻烦很大。搞不好咱们就没有办法收复中东路了。”
张廷兰一面听着。一面心里头也在想着,说到底就是奉军内部的力量失衡了,就算老张知道张廷兰没有异心,但是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奉军的军工体系是张廷兰建立的,奉军的威望是张廷兰打出来的。那张作霖这个统帅又该摆在哪里呢!
尤其是新派人物普遍亲近张廷兰,而且张廷兰又和美英等国有了联系,早晚会有尾大不掉的一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弄死张廷兰,要么就挥军入关,把奉军的格局变大。
当然老张也知道,现在要杀了张廷兰,先别说其中的难度,就算是成功杀掉了,东三省也就彻底完蛋了,边防军、奉天银行、农场、民兵,这些都是张廷兰一手建立的,老张要是敢动手,就立即会引起一场空前的动乱,老张根本不敢下手,自毁长城。
“既然大帅出兵的心思已定,我想就不要劝诫了,反而是要全力帮着大帅策划一下,他不用咱们,咱们也不能不管,如果这次大帅真能赌赢了,奉军也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张廷兰此话一出,杨宇霆也是一惊,没想到老张都把张廷兰排除在外了,他还能想着帮助老张,可见这个年轻人的确公心远大于私心,和一般人的见识不一样。
“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第一就是情报工作,我们要保障大帅的安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什么风险都要防备。第二点就是日本人,熙洽和于冲汉两个家伙都是日本人安插过来的棋子,大帅贸然启用他们,说不定暗中和日本人有了什么联系,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杨宇霆听完之后,也点点头:“的确,这次人事安排有些特殊,其实我从吴俊升和张景惠等人的话中莫邪听出一丝端倪,似乎他们已经和日本人有了沟通,并且愿意维护日本人在中国的利益,以此换取日本人同意奉军入主中原!”
张廷兰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我从一开始就一力主张奉军必须独立,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以小博大,和日本人周旋到底。如果没有宝贵的独立,军工和金融也不能发展这么快,可是偏偏到了这个时候,要放弃咱们奉军的安身立命的根本,甘心变成日本人的工具,其中的危险太大了!”
“沾事者迷旁观者清!雨亭一世聪明,怎么就糊涂到了这上面呢!”张作相满腹都是惆怅,他是真不愿意看着患难的兄弟去冒险,但是他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我赞同拙言的说法,你们两个要暗中帮着雨亭,好好维护他,就算这次失败了,也要保证雨亭的人身安全!”
“爹,您放心吧。”
几个人商量好了之后,张作相直接离开了奉天,他要回到吉林坐镇,看住中东路和海兰泡,保证北满的安全。
杨宇霆也没有闲着,他找到了常荫槐这个情报头子。
“瀚勃,大帅是铁了心要入关,你负责情报工作,一定要多多留心,千万不能让大帅的出现任何的差错,你明白么?”
“参谋长放心吧,张总司令也和我提过,其实从心理讲,我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入关,东三省刚刚有些兴旺的气象,正是发展沉淀的好时候,把力量攒足了,直接吞并天下,力量还不够的时候,风险太大了。”
“这些话就别说了,凡事你多用心一点就是了,咱们做好了自己的本份,别有什么差错。”
就在杨宇霆交代的时候,少帅张学良主动找到了张廷兰,哥俩一见面,张学良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
“拙言哥,我爹不是不信任你了,他是想着挥军入关,必须有得力的人手看住根本,你和八叔都是他最信任的人选,因此才没有选派你们。”
“汉卿,你就不用多说了,我心里都清楚,大帅要入关,安全工作是第一位的,你是他的儿子,也必须帮着大帅考虑这个问题,我想了几个办法,不方便和大帅直接说,就由你带过去吧。”
“你有什么安排么?”
“我对入关看法很不好,如果是军队上的正常失败,大帅退回关内就是了,咱们重新养精蓄锐。不过一旦出现了其他险情,你就要多用心了,我想了三个办法,第一就是派遣最精干的特种部队,严密保护大帅;第二就是把飞机带上,如果出现危险,可以从空中逃命;第三就是我最新制成了几辆装甲车,有钢板保护,一般子弹打不穿,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大帅乘坐装甲车!”
一听到张廷兰的三个主意,张学良也十分感动,别看老张不愿意任用张廷兰,但是张廷兰丝毫没有记恨,还一心为了老张的安全谋划,实在是太难得了。
“拙言哥,你的这片心意我都记下了,找个机会一定和我爹好好说说。”
到了现在,张廷兰能做的都做了,至于别的事情,就只能看天意了。就在奉军积极调兵遣将的时候,一场席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罢工、罢课、罢市活动声势浩大的展开了,全国各界极力反对签署对德和约。
不只是如此,加上背后各种势力的怂恿,这场运动很快变成了对段祺瑞政府的声讨,各界要求老段辞职下台的声音起此彼伏。
京津各地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面对这些学生,民国的军警都头疼不已。按照他们的传统观念,这些学生和以前的秀才举人,甚至是进士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顶着文曲星下凡的,哪里敢对他们动手啊。
但是上峰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因此出现了不少的笑话,有的巡警甚至跪在学生面前,乞求他们回去上课,不要再继续游行了。就连现任的大总统徐世昌也是焦头烂额,不得不出面向早先被捕的学生道歉。
就算如此,社会的风潮还是一浪高过一浪,就在这个关头,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再度领衔奉军众将,发表了一份通电,在电报之中,张作霖将矛头完全对准了老段,声称段祺瑞准备接受合约,主要的原因就是段祺瑞向日本人大量借款,需要用山东的利益抵偿。
另外老张还历数老段执政以来的种种过失,说他任用私人,以下克上,前后黎元洪和冯国璋两人总统被赶下台;另外搞密室政治,私自向列强出卖国家利益;只知军事,不只民政,全国百姓民不聊生。
总而言之一句话,老张彻底和段祺瑞撕破脸皮,摆出了一副不赶走老段不罢休的架势。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候,梁启超等人突然又在国会抛出了一个议案,提议由张作霖入关,同大总统徐世昌共商国是。
梁启超还在报纸上公开发文,称民国以来,唯有奉军能维护国家利益,唯有张作霖才敢对外强硬,如今天下如沸如汤,请雨帅进京主持大局,正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这一步,老张入关所有的条件都齐备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奉系江山 第四百三十二章 警备司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