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这些人多数贪得无厌,手中的财富也都是不义之财,民脂民膏,现在被拿回来,也是应当的。
第三部分的财富就是那些列强的租界了,中**队冲进租界,其实已经标志着这个殖民时代的烙印也应该消失了。尤其是中方搜出了大量的违法证据,列强虽然极力否认,但是中国内部也掀起了强烈的反对列强的风潮。
要是他们还死守着租界,只会和全体中国人作对,列强做出退让,也成了必然,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第一个提出交还公共租界的竟然是日本,这个昔日的生死之敌,竟然会做出这种出人意料的决定,实在是有些让张廷兰感到意外。
不过有了日本人开头,美英等国也不愿意找麻烦,结果是各国共同宣布放弃租界,上海滩的十里洋场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作为交换,中国决定开发浦东新区,为外商投资提供政策便利,以及税收优惠,另外张廷兰又决定在上海设立一个自贸区试点,对一些外国商品给予免税待遇。
其实做出这些决定,张廷兰也是有着深入的思考的,毕竟中国这么庞大的国家,总是需要一个对外联系的窗口。如果因为废除了最后的公共租界,就把列强给阻挡在外,只会影响上海远东中心的地位。白白便宜了香港等地,索性就把最好的条件留给上海,继续维持着这座东方明珠的荣耀,让那些化外之地一直边缘化吧。
这种交换对于列强也算是能够交代的,虽然失去了租界,但是新区提供的优惠条件,也是美国这种热切倡导自由贸易的国家,最为盼望变得东西。
对于中国来说,收回了租界的土地,建筑。这些的价值也超过了两亿元。另外还有针对违规公司的罚款,一些涉案人员缴纳的罚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张廷兰一共从上海滩弄到了将近25亿元,几乎相当于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笔钱之中。有18亿是真金白银,这么庞大的一笔资金。能做的事情可是太多了。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国防。是重工业建设,因此我们投资的重点集中在了中西部,以及华北等地。在二五计划之中,重工业的投资要持续增加,不过东南沿海等地也需要加快发展的步伐,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等地都有不错的轻工业基础,也都有对外贸易的传统,这些地区需要加强扶持。”
张廷兰在地上走了一圈。然后说道:“主要可以发展生丝,纺织,制衣等产业,要和日本人的生丝进行竞争,从这次所得之中,划出五个亿,专门扶持这些产业。”
王树翰顿时哈哈大笑:“副总统,这手来的高明,生丝可是日本人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一旦被打掉,日本政府每年要减少几亿的收入啊。”
中国一直独霸丝绸产业,著名的丝绸之路,见证着中国曾经的辉煌,实际上一直到了满清后期,中国的丝绸还占据世界主要份额。不过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开始奋起直追,除了把日本女人送到南洋赚外汇之外,再有就是生丝和茶叶两样东西了。
日本人大力引入机器生产,改良工业技术,推广生丝种植,将大片的森林砍掉,改种桑树。其实后世这些工业化国家一个个把环境保护挂在嘴上,日本人保护环境的种种做法更是被一些人顶礼膜拜,殊不知谁都有一笔黑历史。
说起来根本没有什么中国模式,中国也不是什么特例,不过是中国重新把所有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重走一遍而已。这条路或许不完美,有人也会提出,为什么中国就不能走出一条一条新路,抱歉!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成功过,所以还是相信现实,比相信虚妄的幻想要好。
话说回来,日本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1910年,生丝出口占据了世界的四分之三,把中国远远甩在了后头,失去了这个最后的产业,大清的财政也急速恶化,很快就彻底垮台了。
而日本从此之后,就一直独霸着生丝产业,他们的生丝出口达到了世界的**成,占本国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强,美国市场百分之九十的生丝都是日本人提供的。因此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女人最钟情的丝袜一下子就成了紧俏货。黑市上甚至能卖到上千美元一双,还有大量的女人趋之若鹜。
根据当时的调查,有三分之二的女人选择丝袜是最重要的东西,而选择男朋友的仅占三分之一,由此可可见,女人对丝袜的疯狂。
日本人垄断着生丝出口,每年能带来将近十亿元的出口额,可以说日本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就是生丝支撑的,这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拳头产品之一。
张廷兰在东三省起家,并不是传统的生丝产区,而且日本生丝产业大势已成,想要竞争十分困难,因此张廷兰一直没有对生死产业下手。
但是经过了土改之后,南方的丝绸传统产区也都进行了整合,桑农也不再是一盘散沙,专业种植园已经初露端倪,可以说中国的生丝已经具备了和日本争夺世界市场的基础,而且凭着中国的现有实力,也不用在乎日本的抗议。
发展生丝产业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了,因此张廷兰才会在这个时候,拿出大把的资金进行扶持。中国人在丝绸上多赚一块钱,日本人就少赚一块钱,这就像北冥神功一样,我吸收你的内力,反过头再去打你,一下子起到了两倍效果。
在二战中之前,日本人最主要的收入一方面是对美国的生丝出口,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工业品出口。而此时中国市场已经被国货占据了,要是北美市场再到了中国的手中,日本这个岛国就等着被彻底边缘化吧!
张廷兰决定进军生丝产业,也让王树翰十分的振奋,笑着说道:“副总统,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开辟了丝绸之路,这可是几千年来,老祖宗一直傲视天下的拳头产品,结果子孙不肖,竟然失去了这个优势产业,现在也该拿回来了。只不过日本人刚刚在公共租界的问题上松了口,算是帮了我们一把,转手就去挖他们的墙角,恐怕有些不好吧。”
张廷兰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王行长,小鬼子精明着呢,他们会白帮忙么?”
“日本人想要什么?”
“刚刚顾维钧给我发来一封电报,说日本提议让台湾独立建国,这个新国家对中日两国共同开放。”
“混蛋!”王树翰一听,就豁然站起,台湾是甲午之战,被日本人强行夺去的,这也成为了中日之间最难解的一个心结。
强大的中国必须夺回台湾,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最缺少的就是战略纵深,因此他们也死保台湾,两者之间,就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早晚会成为中日之间爆发冲突的导火索。
而日本方面面对着日渐强大的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压力。这个时代的日本高层,还不都是榆木脑袋,他们想来想去,提出一个台湾建国,中日公管的主张。经过三十多年的皇民教育,岛上已经有大量的亲日分子,而且还有大量的混血。新一代的岛民已经被刻上了大和民族的烙印。
即便是真的独立,日本人也能占据优势,这样还可以甩掉中日之间最大的定时炸弹。另外通过南华的建国,日本人也看出了西方的衰落。他们也把目光放在了南洋,想要捞一笔。
尤其是刚刚登基的裕仁,更是垂涎南洋的财富,因此日本政府才会做出和中国缓和的决定。
“日本人这么干,无疑是在拿原属咱们的东西送礼,我是绝对不会让日本人美梦成真的。现在唯有加快发展自身,打击日本,才能有夺回台湾的可能性。”
张廷兰确定了发展计划,但是还需要执行的人选,因此张廷兰决定召开江浙沪工商业者大会,共同商讨长三角的发展未来,确定产业政策。
这个大会也算是上海乱局的一个总结,张廷兰也十分看重,邀请的商人也都是江浙一带的实业代表,其中最重要的就有荣家,张静江,虞洽卿等人。这些工商界的名人也都诚惶诚恐,得到了邀请之后,立刻前来。
可是就在张廷兰准备接见他们,好好谈谈的时候,突然从北京传来了一则消息,大总统黎元洪去世了。
平时黎元洪就是一个牌位,没什么用处,但是他突然死了,中国的政坛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真空。本来张廷兰接任大总统顺理成章,不过却有一个问题,张廷兰还不到而立之年,比起法定的大总统年龄,还小了十岁。
正是因为如此,张廷兰也不得不立刻回京,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奉系江山 第七百九十二章 执掌江山
“副总统,从晚清开始,中国就一直处在了混乱之中,中枢失去权柄,无法操控地方,如此一来,豪强四起,权力分散,国家陷入内耗,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国势才日渐衰微。因此要改变这个状态,必须有一个军政强人出来,统合国家的一切力量,号召万民,共同奋发向上,才能挽救颓势。”
杨度面对着张廷兰是侃侃而谈,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挥起了拳头。张廷兰则是靠在了专列的沙发上面,仔细的听着,想要看看这位充满争议的人物,究竟有什么高见。
“皙子先生,就因为如此,你才鼓动袁世凯登基成为皇帝么?”
一提到洪宪帝制,这可是杨度心头的痛,他也不由得一阵气馁,不过随即又说道:“没错,我当初的确是这么考虑的。不过杨某还是错看了他,本以为袁世凯手握强兵,能够果断变革天下,推行新政。可是袁世凯根本就老迈不堪用了,他骨子里头还是旧官僚的那一套,面对着洋人,他总是选择屈膝,并不能够真正做到强硬。他这个军政强人,和张拙言比起来,不过是虚有其表而已,改变天下的责任,其实是落在了张廷兰的肩头。”
“杨先生,你谬赞了,要说改变天下,乃是天下无数百姓的功劳。要是非归功于我,我也不推辞,不过我要说,这个国家已经在蜕变,一五计划马上完成,二五计划也开始布局,只要完成了工业化,中国就会彻底改变。”
“这还不够!”杨度十分果断的说道:“有了工业,不过解决了能生产什么而已,还不能够解决人的脑袋想什么。中国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盘散沙,恶性内斗,只有解决了这些东西,中国才能真正彻底统一。上下高度一致,这样的国家才有战斗力。”
“一个国家,一个领袖。搁置华而不实的国会,废除内阁制,将大总统改成终身任期,总统兼任总理,三军总司令。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垂直体制。集中天下万民之力,中国才能和列强抗衡,才会恢复曾经的势力范围,创建自从秦皇汉武以来的又一个盛世中华……”
杨度还要继续说下去,张廷兰笑着摆了摆手:“皙子先生。这套说法怎么听着有点向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倡导的法西斯啊?”
“也可以这么说,其实从心里讲,我是希望副总统能够登基称帝。中国有几千年的帝制传统,民众已经适应了皇帝的存在。成为皇帝之后,金口玉言,言出法随,其实更有利于快速改变国家。只不过洪宪帝制和张勋复辟。使得帝制的名声彻底坏掉了,杨某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张廷兰听着杨度的话,他站起身看了看车窗外闪过的茫茫大地,十分感慨的说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五千年来,又真正出现过几个强势的帝王,而且每一个强势的帝王,在他们死后。国家就会沉沦下去,汉唐何等强盛,还是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由此可见追求一时的兴盛没有价值,只有夯实国家基础,强民富国,才是真正的出路。”
“副总统,您说的不错。可是现在的时代和汉唐已经不一样了,世界已经成了一体。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要是不赶快抢占好地方。只怕什么都留不下了。以我的愚见,副总统应该成为开国之主,大力开疆拓土,让中华极尽庞大,就算以后会有挫折,也能够保持根基。”
“杨先生,说到底还是放不下你的帝王术啊!”张廷兰笑着摇了摇头:“中国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控制住既得利益集团。汉朝是因为世家大族的膨胀,唐朝开创科举制,遏制了世族,结果军头又膨胀了起来,等到了宋明,则是文官集团膨胀,满清是皇权皇族的膨胀,仔细算下来,中国的危机在内而不在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只有两个字:制衡!而杨先生却要彻底放弃制衡,恐怕有些缘木求鱼了吧?”
“副总统,你误会杨某的意思了,我当然支持制衡,不过作为一个领袖,并不需要被制衡,只要下面的人互相牵制就足够了。”
“只要有一个特例存在,所有的规范都会失去作用,人治的社会,因一人而兴,也因一人而亡衰,只有落实法制,才能长盛不衰。”
张廷兰说完之后,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杯,低头喝茶,逐客令已经下达了,杨度也只能转身离开张廷兰的车厢。
不过就在走出去的时候,杨度也紧紧的攥着拳头,张廷兰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在杨度看来,他的话就是最大的道理,就是最好的选择,就算现在张廷兰不接受,早晚也会有点头的时候,他就不信,会有人能抵挡住权力的诱惑,杨度是信心十足。
……
专列回到了北京,张廷兰刚一下火车,就感到了一阵肃杀的气氛火车站到处都站满了军警,防备格外森严。
孙安虎等着几位高级将领,全都等在了车站,一看张廷兰下车,他们急忙走向前,向着张廷兰整齐的敬了军礼。
“这是干什么,难道要有政变么?”
孙安虎急忙说道:“副总统不要误会,只是非常时期,我们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而已。”
孙安虎将非常两个字咬的很死,张廷兰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最厌恶的就是善做主张。黎元洪死了,算是一件大事,不过一个没有实权的总统,死了就死了,弄得兴师动众,草木皆兵,可就有些过分了。
张廷兰沉着脸,冷冷的说道:“随我过来,把情况说清楚。”
孙安虎等人跟着张廷兰,离开了车站,直接回到了副总统官邸,街道沿途挂着不少哀悼的条幅。每三五步,就有一个岗哨,街道上面格外的冷清。看到了这里,张廷兰的的眉头皱的就更紧了。
到了官邸之后,张廷兰连衣服都没换。直接就问道:“你们到底想做什么,是谁给你们的命令,要全城戒严的?”
“副总统,都是我下的命令。”孙安虎一看张廷兰不悦,也急忙挺身而出,大声的说道:“按照惯例,大总统死了。就该有副总统接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有几个议员却说副总统年龄不够,无法出任大总统,因此他们主张提前进行大选,由各党派推举参选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选举。”
孙安虎说到了这里。义愤填膺的说道:“这还有什么疑问,就是这帮人想要阻止副总统掌权,就是想要阴谋夺权。谁打江山,谁坐江上。让黎元洪窃据大总统的宝座,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要是他死了,副总统还是不能顺利上位,我们这些人首先就不答应。”
孙安虎身后的几个将领也纷纷点头:“没错。我们也都是这意见,这帮议员简直是用心险恶,我们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不要说了。”张廷兰猛地摆了摆手:“谁告诉你们议员是用心险恶的,他们说的完全是是法律规定的,反倒是你们这些人,经过谁的命令,就敢擅自调动军队?天下人不会说议员有错,只会说我张廷兰有私心。想要动用军队,靠着武力抢夺权力。”
“这!”
孙安虎等人本以为张廷兰会对他们的行动,大加赞许,然后下令收拾那几个不知好歹的议员,哪知道张廷兰竟然直接训斥了他们,这让孙安虎等人格外的尴尬。
“还愣着干嘛,赶快去把军队撤走。京城要立刻恢复正常秩序。”
“遵命。”孙安虎也不敢不听张廷兰的命令,因此即刻就去下令了,张廷兰看着孙安虎等人远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陆璎珞这时候走了过来。她手里头正抱着这两天整理的文件,送到了张廷兰的前面。
“副总统,这些是最近两天的。”
张廷兰接过之后,一边翻看,一边就把眉头皱了起来,看到了最后,他干脆把文件撇在了桌子上,叹了一口气:“黄河水浊,长江水清,但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黄河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副总统,这话怎么有些和稀泥啊。”陆璎珞不解的说道:“谁都知道黄河该大治,而长江该大用,您却把长江和黄河混为一谈,看似公允,实则就是没有是非对错。”
张廷兰听到这话,顿时也是哈哈大笑:“那话不过我说的,而是明朝嘉靖皇帝说的,这话的确看似公允睿智,实则是糊涂透顶,当时要是有陆秘书在,只怕大明朝也不至于亡国啊!”
张廷兰笑着站起身,对陆璎珞说道:“去,给我准备一身吊孝的衣服,我要去看看黎元洪。”
说起来张廷兰这次回京,心情非常不好,孙安虎他们擅自动用军队,这已经触及了张廷兰的底线,别管是多么亲密的心腹,也不能越俎代庖,这是张廷兰最大的底线。
另外国会的动向也让张廷兰感到了不满,很显然他还在思考着年龄的问题怎么处理,偏偏就有人跳出来做文章,很显然是要阻止张廷兰上位。
无论是手下人越权,还是有人挑动局势,都触犯了张廷兰的禁忌,因此他才会说出方才那番话,很显然想要对两方都进行惩处。
不过陆璎珞的话又提醒了张廷兰,他已经拒绝了了杨度的帝王术,要是再用皇帝的眼光来处理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麻烦呢!
想到这里,张廷兰已经有了主意,权力是必须要争取的,不过手段却应该更加温和,温水煮青蛙,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
因此张廷兰才决定首先去祭奠黎元洪,正所谓死者为大,张廷兰在亲信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总统府,不只是张廷兰,就连王永江,梁启超,章太炎等等各界的名流,全都到了总统府。
张廷兰亲自给黎元洪的遗像进献了挽联,又亲自上香,等到所有的事情都折腾完毕之后,张廷兰才对所有人说道:“黎公自从辛亥以来,武昌首义,居功甚伟,民国创建,黎公更是辛勤国事,及至出任大总统,国家百业兴旺,民生大变,更显大总统仁德。因此我提议给予黎公国葬,举国吊念。”
黎元洪究竟干了什么,其实大家都比张廷兰清楚,但是人已经死了,实在是没有必要再去惹麻烦,因此给予黎元洪一些哀荣,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相反有不少旧时代过来的人物,也盼着死的时候,能够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因此这个提议轻松通过。
不过国葬的提议通过之外,大家才猛然清醒,国葬,顾名思义,就是用国家的名义,举行葬礼。葬礼的现场必须有国家元首出现,不然哪能叫国葬呢!
可是黎元洪就是大总统,他死在了任上,按照道理就应该继任总统主持,可是张廷兰的年龄又卡在那里,这岂不是一个死结么。
就在所有人都为了这个礼节纠结的时候,梁启超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也就是张廷兰出任临时大总统,先主持国葬,然后再商讨选举法的问题。
这个提议公布出来,立刻得到了同意,国会当中,虽然有议员反对,但是人数零星,一点作用都没有,张廷兰顺顺利利的升了半格,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拙言,真没有想到,你竟然会使出这么一招,真是让人出乎预料。”王永江笑着说道。
“岷源先生,你以为该如何出招呢?”
“自然是像在上海一样,大开杀戒,把那几个议员全都干掉,正所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这样看起来才够威风。”
张廷兰也是大笑道:“岷源先生,您觉得是大杀大砍来得好,还是我这么做来的合适呢?”
“四两拨千斤,这才是政治家该有的功力,国会虽然偶尔掣肘,但是却少不得,这些议员果然讨厌,但是他们也是官员头上的一柄利剑。拙言,你是深得政治斗争的三味了,该强硬强硬,该怀柔怀柔,刚柔并济,才能无往而不利。”(未完待续)




奉系江山 第七百九十三章 权柄
由张廷兰领衔的治丧委员会,热热闹闹的把黎元洪送到了公墓,这位黎大总统算是彻底落幕了,而随着他的死亡,中国的政坛也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
觊觎最高权力的人从来都不少,虽然张廷兰已经成了临时大总统,距离登顶只差半步,但是很多人还是想争一争。
就在唐绍仪的府上,就有一位客人连夜造反,来的正是胡适。
这位著名的新派学者造访,唐绍仪还是要接见的,胡适刚刚坐下,就笑着说道:“唐先生,这些年您劳苦功高,先是组阁,治理天下,随后又平定西南,做的都是大事,真是人所敬仰。”
“说笑了,唐某不过是略尽本分,如今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正好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那些往事不要再提了。”
唐绍仪何等精明,从胡适一开口捧自己,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因此直接说自己不理国事了,其实这也没错,自从卸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后,唐绍仪的确不怎么出头了,平日里都是和一些老朋友会会面,喝喝茶,说些无关痛痒的事情。
胡适一看唐绍仪如此,也是有些着急,急忙说道:“唐先生,在下有几句肺腑之言,还请您能听一听。如今黎大总统仙逝,国家元首空缺,理应重新选举,愚以为唯有唐先生才是最合适的人选,还望您能为国家着想,当仁不让,把这个担子承担下来。”
唐绍仪的眉头挑了挑,面色有些阴沉:“适之先生,天下威望胜过唐某者,无计其数。而且你说大总统之位空缺,也不尽然。拙言如今已经是临时大总统,论功绩,论才干,论威望,何人能与拙言相比。他如今出任大总统,是天下仰望,顺理成章的事情,唐某何必不自量力呢?”
1...343344345346347...3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