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张先生的意思是要走精英教育的路线了?”张廷兰在一边突然发问了:“不知道先生认为教育经费又从哪里出呢?”
张伯苓依旧满脸含笑的说道:“国家财力有限,培养精英人才也是必然的选择,至于经费吗,就要多方筹措,政府能多提供一些是最好。”
“张先生,恕我直言,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里面,搞精英教育,只会把大多数国民排除在外,而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也不能真正担负起救国救民的任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或许还会希望国一直落后下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维护自身的利益。”
张廷兰说道这里,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众人,继续说道:“我们的高等学校,都施行自主招生,每个学生报名费要三五个大洋不只,而且为了确保考上,还要多去几所学校,一次路费没有二三十块大洋根本不够,张先生你说又是什么人有条件入学学习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才知道现在双倍月票开始了啊,小的先感谢投票的书友,另外小的今天加更一章,如果再有点票票,小的一定吐血加更,拜求了!
奉系江山 第一百八十八章 廉价教育
一个普通的佃农,想要积攒几十块大洋,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做不到,而这些钱,只够一次报考的费用。如果稍微留心一下民国的那些大师,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出身富裕,就算有些破落,也是能拿出这笔报名费的。
而且彼此之间都有亲属,师生之类的关系,甚至父子兄弟都是化名人。这并不是说他们遗传多么优秀,他们家教多好。而是天然的门槛将贫家子弟都自动隔绝在了学校的大门之外,他们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在后世也有很多人感慨起跑线不一样,埋怨教育不公平,但是在所谓大师辈出的民国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进入赛场的资格,根本就别提什么起跑线了,贫家子弟被一层玻璃天花板彻底隔绝在了学校外面。
其实这种局面不由得让张廷兰想起来后世的印度,一亿人口十亿牲口的组合!婆罗门刹帝利垄断教育,掌控上层社会,生活堪比欧美,而底层老百姓民不聊生,其实和民国的状况何其相似,只不过民国战乱频繁,更加不堪。
张廷兰将这个问题摆了出来,张伯苓的脸色就有点不正常,他看了一眼张廷兰,然后说道:“想必您就是张廷兰先生吧,上次痛骂杨述庆,名动北京城,想来只有您有这么犀利的词锋了!”
“我是谁并不重要,我只想知道政府的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征收的,然后拨给了学校。结果这笔钱只能由富家子弟享受,穷人的子弟连学校大门都摸不着。这种局面公平么?”
“国家财力有限,把这些钱集到优秀的学生身上,把他们打造成栋梁之才,由他们再去挽救国家的命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张伯苓语重心长的说道,貌似很有道理。
不过他这番话一出口,躲在人群后面观看的张学良心里头就咯噔一声,这位张先生在演讲的时候。还高声大喊要人人都成为自强自立的人,都肩负起拯救国家的使命,怎么转眼之间就变成了要教育富人,舍弃大多数穷人呢!
相比张学良,于凤至年龄更大,也更加成熟,听在耳朵里。也感到了一丝异样,不过她还是在告诉自己,这只是权宜之计,偶像不会这么不堪的。
“张先生,您似乎在偷梁换柱啊。”一旁的杨宇霆突然开口了:“富家子弟和优秀学生可不能混为一谈,贫家子也有很多天才人物。而且用贫富来区分优秀与否,先生未免武断了!”
杨宇霆和张廷兰在闲聊的时候,也提起过教育问题,结果今天一听张伯苓的话,杨宇霆就也忍不住插嘴了。这些读书人平时不是在宣扬人人平等么,怎么到了关键时刻。都忘在了一边啊。
张伯苓和北洋政府多少高官都打过交道,他不论说什么,别人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根本不敢反驳,可是这小小的奉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张伯苓的心里头也在不住的思量对策。
“当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富家子弟眼界开阔,知道的多,懂得也多,培养起来容易一些。而且也不是就把穷人完全决绝在门外,只要他们足够优秀,一样能够破格录取,学校还应该提供奖学金。”
“在我的眼,人才没有优秀不优秀之说。”张廷兰把话头接过来了:“我评价一个人只有有用和没用两个标准。什么人是有用的,就是能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科研力量的人。至于那些衣食不愁的富家子弟,他们毕业之后,愿意去工厂车间么?愿意去田间地头么?愿意到军队之受苦么?我想多半是不愿意的,他们一定会从事一些清贵的职业,吟风弄月,写写章,搞搞化研究,这些人就是我认为的没用的人,国家宝贵的教育资源,不能浪费在他们的身上。”
张廷兰又接着说道:“至于所谓的奖学金更是遮人耳目的鬼把戏,这个国家有成以上的穷人,而学校之后,成以上都是富人子弟,这个奖学金太可怜了!”
一直没有吱声的王永江和张作霖互相看了一眼,他们两个人都是十足聪明的人物,很快就理解了张廷兰的思路,同时对张伯苓也没有了迷信。
老张要办教育,也是想培养一批能用得上的人才,懂军事的,懂经济的,懂理工的,懂农业的,总之不需要只会写章的。
张伯苓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他本以为今天到了帅府,他高谈阔论一番,然后张作霖真心叹服,还能提供一些教育经费,但是实际情况完成不是这样,今天更像是一个鸿门宴。
他尽量平和心绪,然后说道:“此话未免有些偏激,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有人去唤醒民众,需要有人写章。而我办学也主张要多方面共同发展,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
张伯苓的办学理念在民国来讲,算是很先进的了,但是张廷兰也清楚的看到,他依旧没有看清教育的本质,或者说他所在的利益阶层,决定了他永远不会去触及。
“国现在积贫积弱,民族生死存亡悬于一线,犹如一个又饥又渴的人一样,眼看就要死了。培养写章,玩化的大学者,就好像是这个又饥又渴的人,把最后一点积蓄都卖了,买回一件皮大衣,穿起来很好看,但是只能让他死得更快。张先生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自然是一个进步,但是您的进步就好像是不买皮衣,买了一桌满汉全席一样,吃完之后,依旧不免饿死!”
张廷兰说到这里,王永江也止不住笑着说道:“对于这个人来说,最现实的就是换一堆窝窝头,不好吃,但是扛饿。所以我们办教育也应该如此,不必追求太空洞的东西,而应该沉下心来,培养一批能埋头干活的技术工人,培养一批普普通通的教书匠,培养一批实用的医学,法律,商业方面的人才。”
王永江负责奉天的民政工作,他这么一说,等于是敲定了奉天教育的大方向,就连老张也不能反驳。
张廷兰也放心了不少,历史上张作霖办教育也是很用心的,地方财政百分之四十都扔到了教育领域,可谓是竭尽全力,但是依旧没有真正让奉系强盛起来。在张廷兰看来,如果能拿出大部分的资金用来扫盲,大力开办技校,建立自己的工人队伍,说不定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张伯苓尽量维持着平和,但是心里头已经不断涌起波澜,他不能再云淡风轻一般的被动接收提问,要主动出击,寻找对方的漏洞。
“既然认为张某人的观念错了,那我倒想请教一下,奉天政府有财力给所有青年人都发放二三十块大洋的费用么,奉天能保证让所有人都入学么?”
“我们根本不用这么浪费,学和大学的招生权力不能交给学校,而要由政府收回,我们在每个县城,较大的村镇设立考点,学生就近参加考试,然后根据分数统一录取。”
“荒唐!”张伯苓终于按捺不住了:“你们这么做,教育的独立性在哪里,大学的价值在哪里,每一所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都不同,因此必须要因材施教,大学连把关的权力都没有,这样的学生谁敢收下?”
“我可没说不给大学选择的权力,只是任何权力都要有限制,政府统一招考之后,学生取得了升学资格之后,大学可以再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最终确定录取人员。”
“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么,大学那么多有学问,有见识的老师教授,难道还不能保证公平么?”
“当然不能,近年来有些大学也难道没出现零分录取的情况么?又有多少严重偏科的人被收到了大学,这里面究竟因为什么,谁心里都有一本帐,别管说的多好听,这些教授之,有多少是没有私心的,教育绝不能成为学者教授的私人玩具!”
张伯苓脸色铁青,显然对张廷兰的观点极为不满,但是也找不到什么辩驳的,况且这是人家的主场,只能气哼哼的说道:“那些私人办学的,难道也要受管制么?”
“既然要保证公平,就要一视同仁。”
“你们这是胡作非为,按照你们的办法,教育的自由何在,教育的独立何在,大学的尊严何在。只怕以后学校就成了你们这些军阀手的玩具,你们想培养出一堆没有思想,惟命是从的工具,想要奴化整个民族,天下有识之士不会答应的!”
张伯苓说完之后,转身离开了帅府,在座的众人眉头都皱了起来。老张眼看张伯苓的背影,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不管这帮人怎么想,怎么看,我都支持拙言的看法,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
王永江在一边也笑着说道:“没错,别的地方我们管不了,至少在奉天就要这么办,拙言说的统一考试的办法,我觉得很好,这样能够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而且能在最大范围内选择人才,只要通过了考试,他们就能有升学的资格,然后再去选择学校,能减轻很多的花费。”
“岷源先生,要想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归根到底还是要降低教育成本,多办小学,提供义务教育,只要让教育廉价了,普及了,社会才能公平!”(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又有好几张月票啊,小的鞠躬感谢,继续拜求,小的埋头码字了。
奉系江山 第一百八十九章 划算的生意
一场辩论下来,反倒让奉天上下统一了看法,张作霖就是苦孩子出身,也没读过几天书,一直引以为憾,因此能让和自己一样的苦孩子读书识字,老张是十分赞同的。至于王永江和杨宇霆都是忠于老张,同时也愿意看到整个奉系兴旺发达,对于任何有利于奉天的事情,他们都举双手赞成。
“大帅,教育部已经批准成立奉天高等师范学校,这就是未来奉天的最高学府,主要培养高级教师和理工科高等人才。另外再办几所专科学院,高级技校,作为辅助,然后把主要的力量都放在基础教育上面,县城要普及学,乡镇要基本普及小学。”
王永江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规划,张廷兰在一旁又补充道:“邝荣光先生一直在筹建矿业学院,另外再建立一所军医学院,主要培养西医人才,充实到我们的军队之。每一次战斗,都有不少重伤员可以不死的,就是咱们的医疗技术太落后了,让士兵们都白白牺牲了,这块短板要补上。然后再组建一些商法学院,这方面人才我们也严重匮乏,要高薪聘请一些老师,甚至要引进一些外国人才成。”
“拙言,你算过没有,要这么大规模的办学,今年至少要投入四百万以上的资金,以后每年还要大幅度增加,奉天财政恐怕有点困难啊。要不要引入一些私人资本办学呢,就像张伯苓这样热心办学的人很多,我们都利用起来。”
张廷兰略微沉吟一下。然后说道:“岷源先生,引入私人资本。我不反对,但是这些私人资本必须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指导,而且不许他们办综合性的大学,只能办一些学院作为补充,不能占据主流。历来都是谁培养的人向着谁,咱们不能让自己的地里头长了别人的庄稼!”
除了要保证人才为我所用之外,张廷兰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一旦顶级教育资源落到了私人资本手里。往往就会围绕了学校,形成一个个的利益圈子,外人很难进入。
西方社会的哈佛、牛津等等名校,绝大多数都是私人的,他们通过所谓的精英教育,将大多数普通人排斥在外,然后又以学校为纽带。形成了所谓的上流社会。这些学校的毕业生由于人脉网络,找工作,升职都变得十分容易,成功的机会也更多,就造成了社会阶层固化,普通人机会大大减少。对处于下层的民众十分不公平。
要想避免这种两极分化,大学必须掌握在政府的手,对所有人公平的开放。这也是张廷兰反对将选择学生的权力完全交给学校的原因,那些教授老师完全可能会被资本力量收买。
他们也可以让所有人都参加考试,看似公平的评分。但是却可以在试题上面动手脚,也可以在评价方式上下工夫。用光明正大的理由将普通人排斥在外,因为你们不够优秀!
但是实际上这些试题就是为权贵阶层量身定做的,由于穷人和富人接触的层次不一样,见识有差别是必然的,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题目,成绩有差别是非常正常的,根本不能说明智力水平的差距,不过学校无视了这些,完全将顶尖学府变成了权贵子弟的俱乐部。
张廷兰很不愿意看到上流社会垄断教育,独享最好的资源,普通民众连一点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从一开始设计制度的时候,就坚持由政府主导教育的立场。
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将主要的问题都敲定下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大帅,只怕接下来咱们又要挨骂了啊!”杨宇霆笑着说道。
奉天的教育方案公布出去之后,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和张伯苓的辩论也会被公诸于众,那些人多半又要对奉天横加指责,甚至动用各种关系进行阻挠。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上次就有不少人跳出来骂我,不过我也没有什么损失,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没错!”老张也笑着说道:“妈了巴子的,要不是廷兰脑筋清醒,咱们听了这帮读书人的忽悠,把钱都打了水漂,那才是真正让人家给耍了呢。现在他们骂得越狠,说明咱们做得越正确!”
“不过我觉得张伯苓所说的高端人才,也应该注意培养,不能忽视了他们。”王永江又说道:“光有干活的人还不行,总要有领头的么!”
张廷兰也点点头,他反对精华教育,但是并不是不需要精英,相反张廷兰需要更多的精英人才。一个理想的人才梯队应该是金字塔形状的,有大量的基层人员作为支撑,然后顶尖人才带队,才能做出成绩。
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光把精力集在了顶尖人才上,结果没有基层配合,最后就会变成空楼阁,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就好像民国拥有那么多大师,一样要被欺负一样,后世可能没有一个大师,但是任何人也不敢到国的国土上撒野。
“我看不如把奉天高等师范学校拆开,变成一个奉天师范大学,一个奉天理工大学,作为我们的高端人才基地。”
老张他们也都点头同意了张廷兰的建议,等到讨论差不多了。张廷兰走出了老虎厅,张学良就把他拉到了一旁的跨院里头,于凤至也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拙言,这事情我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张先生之前说的慷慨激昂,怎么现在一番谈论下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一般,难道他以前说的话都是骗人的,他是个伪君子不成?”
张廷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汉卿,我相信张伯苓先生是一个十足的好人,是正人君子,他也真心想要发展教育,想要改变这个国家。但是立场不同,阶层不同,他们看问题的方式和我不同,他的方法或许能培养一些了不起的人才,但是根本改变不了国。”
“我先给你们说一个事情,就是我去辽阳赈济灾民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地主并不是穷凶极恶,相反还有善人的名头,平时也会给穷人舍粥送衣服。但是在水灾过后,他们全都收租子,囤积居奇,将老百姓生生逼向了死路,你们知道这么为什么?”
张学良茫然的摇了摇头,张廷兰笑着说道:“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地主也在这么干,如果他不这么干,赚的钱就少了,不收租子,就没有钱豢养打手。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就重新变成佃农,为了保证他永远处在地主这个阶层之,他不得不那么做!”
于凤至是第一次和张廷兰接触,不过她十分灵秀,很快就明白了其的道理:“张伯苓先生身为读书人,从他的阶层来看,给予贫家子弟读书的机会,就会增加他们后辈的压力,以后就有可能失去大学读书的机会。政府收回录取学生的权力,就让他们失去了上下其手的机会,因此他必须反对。”
“没错,这和他的人品没有关系,只是他所在的阶层决定了他的看法。”张廷兰笑着说道:“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嘛!”
于凤至一听张廷兰说得有趣,失声笑道:“拙言的屁股又坐在了哪一边啊?”
“自然是奉军这一边,兴旺发达奉军,将日本的势力彻底从国赶出去,这就是我的目标。想要壮大奉军,就要发展工农业,就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让社会更加公平,更有发展活力,所以我和大帅等人的着眼点是整个奉天,是所有的民众,而不是单纯的读书人。”
张学良和于凤至仔细想了想,也都豁然开朗,一个偶像破灭了,不过两个人都明白了不少道理。张学良就笑着说道:“拙言,你可是毁了我们的一个偶像啊,必须要赔偿我们的损失才行!”
“我赔偿给你们一场婚礼还不够么?胃口太大了可不好啊!”
张廷兰一说此话,于凤至也止不住一阵脸红,虽然她出身商人家庭,男女之妨不算很大,但是被别人当面提起婚事,也会感到羞涩,因此娇羞的转身离开了。
就在教育的方略敲定之后,日本总领事失田又找了过来,这一次他的气焰远没有上次那么嚣张,不过脸色依旧阴沉,显然心情很不舒服。
“张桑,我已经向关东军方面汇报了情况,可以向你们提供一部分军火,但是必须由日本派遣军事顾问,指导你们使用才行。”
“不用了,本庄先生就很熟练,让他给我们当教官吧,就别劳烦其他人了!”
张廷兰在一旁听着老张的话,差点没笑出来,这位张大帅可是真会装傻充愣啊,日本哪还敢把本庄繁等人留在奉天啊,越快换回去越好。
失田脸色更加难看,这个土匪头子真不好对付,他也只好放弃了非分之想:“张桑,这一次我们可以暂时不派顾问,但是接下来我们的交易就必须按照规矩办事。”
“失田先生放心吧,俺老张也是交朋友的人,只要日本人开出的价钱公道,接下来不只会买军火,还会购买其他的机器,咱们的合作空间很广阔啊!”
双方快速达成了协议,很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军火就是大岛要交给方东的那一批,结果转了一圈,奉军没花一个子,就落到了自己的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ps:四更了,求点票票,小的说不定明天还能超常发挥啊,呵呵……
奉系江山 第一百九十章 奉天的主人
这次从日本人手上一共弄来了四十门山炮,五十挺机枪,三千杆步枪,以及大量的炮弹和子弹。在辽南平叛的时候,奉军又缴获了大量的日本装备,现在算起来,日式装备已经足够装备一个师了。
日本人的武器质量远远没有欧美那么好,但是比较适合东方人的体质,因此在奉军之也很受欢迎,老张其实也有些摇摇摆摆,究竟是选择日式装备,还是选择俄式装备,的确有点麻烦。
现在奉军的俄制装备都是从东路上获得的,谁知道欧战还能打多久,如果铁路上不再运输武器了,奉军也就没有了上下其手的机会,武器来源也就消失了,所以还不如换装成日式的装备,这样更稳妥一些。
“我反对换装日式装备。”张廷兰说道:“这次购买日本装备,没有什么苛刻的条件,价钱也很公道,是因为我们手握着日本的把柄,我敢说要是下次再采购,日本人已经会狠宰我们一刀,绝对不会有一点客气。”
其实挨宰还是小事,关键是使用了日式武器之后,就要聘请日本顾问教官,后期的维修保养都要依靠日本人,弹药也要向他们采购,等于是处处受制于人。从此之后,奉军就落入了日本人的掌控之,这对于一直谋求独立自主的张廷兰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七大爷,要想解决武器的问题,关键还是要自己生产。这样一来咱们不只不用挨宰,还能利用这些武器。去痛宰别人,到时候丰厚的利润就回来了,咱们的军火生产能越做越大,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能自己生产那是最好,只是速度有点慢,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恐怕难以有效果啊。”
“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了!”张廷兰脸上露出一阵得意的笑容:“俄国已经快撑不住了,这个冬天。就有不少俄国人都被饿死了,远东的几家兵工厂都停工了,机器就像废铁一样仍在一边,咱们只要想办法搬回来就成了!”
老张一听这话,眼闪过了一丝光亮,不由得搓了搓手。
“拙言,俄国人能愿意在这个时候往出卖机器么。他们就不怕国家完蛋了!”
“当然怕了,所以他们才把财产转移了出来,咱们奉天银行里面就有不少俄国贵族的账户,他们存了大量的现金和珠宝,甚至还有房产地契,这些东西都攥在咱们的手里。不愁他们不听话。”张廷兰笑着说道,沙俄就像一个将死的巨人,所有的俄国权贵都在疯狂的敛财,和明末的时候十分相似,明知道要完蛋。但是一个个都在把国家往死里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