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江山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史尽成灰
但是张廷兰偏偏能从大局出发,根本没有想这些,而是建议放在吉林,这让老张十分感动,张廷兰这个年轻人和老派的人物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私心,是一心一意替自己,替整个奉军着想,老张想到这里,也十分满意。
“维修厂暂时还不要忙着迁到吉林,我看把陈启铭的**车间先迁过去吧,你让他们顶着一个民用**公司的名头就行了,ri后再做调整。”
张廷兰也点点头,他知道奉军还在急速扩张期,地盘还会不断扩大,等到拿下东三省之后,再做全盘的布局也不迟。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奉天兵工厂的辉煌肯定会被其他工厂替代,毕竟这里已经成为了老张心中的一个弃子。
两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失田再度找到了张作霖,双方的交易最终被敲定下来,奉天拿到了本溪湖煤铁公司的控股权,而ri本方面也顺理成章的插手奉天兵工厂了。
得到了这个消息,最高兴的人正是邝荣光,他兴奋的找到了张廷兰,眼圈微微有些发红,声音激动的说道:“拙言,满清的时候,ri本人强行开采本溪的煤矿,当初清廷就派我过去勘察煤矿,估算价值,不过到了最后,也只拿回一半的股份。说起来还是由ri本人掌控,真没想到,你能把控股权给夺回来,别看只有百分之一的股权,有了这玩意,咱们在工厂的话语权就无限增长了啊!”
“钢铁是国家的脊梁,无论如何,都要控制在手。”(未完待续。。。)
奉系江山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国父
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耻辱,日本人非法开采本溪的煤矿本来满清收回,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日本人蛮横无理,只能讨回一半股份,而且这一半的股份中国还吃了大亏。
邝荣光亲自去评估的煤矿价值,他作价四十五万两白银,结果日本人根本不承认,最后煤矿资源只估价三十五万大洋,回想起往事,说起日本人的蛮横霸道,邝荣光也是唏嘘不已。
“拙言,这段时间我都在本溪考察,日本人最初建立工厂的时候,只取得了本溪湖煤矿和庙儿街煤矿的开采权。随着欧战爆发,钢铁价格暴涨,日本人的野心也在膨胀,他们已经盯上了本溪境内梨树沟、卧龙村、歪头山、岱金峪、马鹿沟、青山背、骆驼背子、王子岗、八盘岭、太子河沿及通远堡等12处铁矿,并且已经通过买通北洋政府,将十二处铁矿拿到了手中,现在整个本溪,只剩下田师傅煤矿还没有落入日本人的手中,咱们必须要拿个主意才行啊。”
笼统的说是本溪矿区,但是其中也分成了很多具体部分,日本人正在不断的鲸吞蚕食,想要将整个矿区弄到手中。偏偏在日本人大举吞并煤铁资源的最后关头,奉天夺回来控股权,对日本人的行动不啻当头一棒。
张廷兰顿时也清楚了事情重要,既然日本人还没有完成布局,奉天方面绝对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钢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抬高到何等的位置都不过分,在后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国内生产总值能衡量国家的发达程度,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另一个更有说服力的金标准,那就是人均钢铁占有量。
只要人均钢铁占有量达到了八吨。就是实打实的发达国家,除了房屋道路,家电汽车,锅碗瓢盆之外,蓄积钢铁最多的地方就是工厂,一个个庞大的生产线都是钢铁巨龙,这才是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代表,也是国力的象征。
毫不客气的说钢铁就是一个国家的脊梁,钢铁越多,国家越强壮。相反这个国家就会缺钙,变得骨质疏松。而现在的中国情况更加糟糕,现代的钢铁工业几乎为零,就像汉阳铁厂号称亚洲的雄厂,但是控制权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
没有了钢铁工业。中国就变成了没有骨头的一块肥肉,任人鱼肉。就连欧洲的三流四流国家都能欺压堂堂中华。成为了所有国人心中最深重的伤痕。现在张廷兰听说本溪的煤矿和铁矿还没有完全落到日本人手中,心中还有一丝窃喜,总算不太晚。
张廷兰敏锐的感到这是一个限制日本人的好机会,因此带着邝荣光,急急忙忙的赶到了帅府。
这时候帅府也是高朋满座,除了张作霖之外。王永江等人也都在座,北洋政府刚刚颁布了新的官职,正式确立了督军和省长的体制,老张自然是奉天的督军。主抓军务,而王永江则成为了省长,是文官之首。
刚刚上任的王省长正在向老张汇报政务,张廷兰到了之后,他们自然把话题转到了张廷兰的身上,王永江笑着说道:“拙言,你一下子又敲了日本人五百万元,还拿回了股权,真是可喜可贺啊。”
“铁龛省长,我可光是感到了耻辱啊,如果咱们实力足够,日本人敢玩暗杀,就能够向他们宣战,直接把什么狗屁满铁全都赶出去。现在连让日本政府向咱们道歉都做不到,只能拿到一点经济补偿,还要向日本人做出一些让步,说起来也挺无奈的。”
闹得沸沸扬扬的暗杀事件,最后全都推到了川岛浪速身上,只说是川岛和张作霖的私人恩怨,而川岛浪速也在寓所之中剖腹自杀,老张也把伊达顺之助还有口供都交给了日本方面,这个案子就算是了结束了。
但是也不过是给舆论一个交代,双方心里头都深深的埋下了一根刺,奉军和日本人的冲突绝对不会少,就看双方怎么打太极吧。
“拙言啊,你也别愤愤不平了,至少咱们抓到了真凭实据,让日本人赔了夫人又折兵,现在有了钢铁厂,又有了兵工厂,再发展十年,也就有了和小鬼子的算账的本钱,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妈了巴子的,老子绝对不会放过日本人!”
张作霖说到了这里,猛地一拍桌案,将茶壶茶碗震得乱晃,显然老张心里头的怒火还没有丝毫减弱,只是暂时压下去了而已。
“大帅,邝先生和我说了说本溪的情况,我发现咱们还有机会,能够继续痛宰大仓喜八郎,拿日本政府没有办法,就从这个老家伙身上下手。前一段时间大仓买通了北洋政府,拿到了本溪一带十二处铁矿的开采权力。现在咱们是公司的大股东,我们完全可以用彻查公司账目的名义,把这些交易的黑幕搞出来,然后对大仓进行处罚。另外还有田师傅煤矿还没有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我们还要坚决把这个煤矿保住,这样一来,再把那些铁矿搅和黄了,咱们手中也有煤铁了,只要弄到机器设备,咱们也在本溪建一家钢铁厂。”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张廷兰绝对不应该在本溪建第二个钢铁厂,不过出于同日本人争夺资源的考虑,再弄一座钢铁厂很有必要,毕竟合资的再好也比不上独资的,奉天需要的是王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钢铁厂。
张廷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王永江在一旁说道:“大帅,拙言说的问题我也知道一点,前几天于冲汉还来找我,让我同意把田师傅煤矿交给日本人呢,不过现在峰回路转,情况不太一样了!”
于冲汉这个顾问就是日本人安插的棋子,奉天上下心里头都有数,只不过不能不用而已,老张想了想说道:“拙言的建议很及时,钢铁这玩意儿关系到造枪造炮的大事情,的确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岷源。就按照拙言说的办,咱们派一个清查小组过去,把日本人的鬼把戏都掏出来。”
“大帅,要办这种事情,必须要有合适的人才行,要能顶住压力,还要办事果决,头脑清醒。”说话之间王永江就把眼光落在了张廷兰的身上,很显然王永江又打算让张廷兰去跑腿了。
张廷兰也知道自己提出了建议,就应该责无旁贷。因此也没有什么反对,偏巧这个时候,有手下人拿着一封电报,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送到了张作霖的面前。
老张看了一眼之后。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叹了口气说道:“诸位。袁世凯死了!”
一句话落地。在座的众人全都沉默了下来,从清末开始,袁世凯三个字都是权势的代表,天下多少英雄,都在老袁的鼓掌之中,北洋新军的创立者。亲手埋葬了清王朝,力压革命党,老袁亲手将北洋带到了辉煌的。
不过盛极而衰,老袁在最后的关头错走了一步。登基称帝,众叛亲离,原本还算统一的国家彻底陷入了崩溃和战乱之中,到了现在老袁死了,而他留下来的乱局该如何收场,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其实从三月份宣布退位之后,老袁就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忧愤交加,身体日渐衰弱,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不过北洋上下却都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袁世凯,尤其是他的接班人内阁总理段祺瑞。
在老袁登基的时候,段祺瑞极力反对,甚至和老袁撕破了脸,但是看到老袁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段祺瑞的心里反而十分的难受。
他段祺瑞能有今天,全是袁世凯提拔的结果,甚至整个北洋,都是老袁一手打造出出来的,没有袁世凯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老袁要走了,北洋这个团体是兴还是衰,谁也没底儿,越是要失去的时候,就越值得珍惜。
段祺瑞等北洋老人到了现在才知道,袁世凯是不可替代的,在袁世凯最后的日子里,段祺瑞几乎每天都去看袁世凯,想要看看老袁还有什么遗言么。
就在六月六号的早晨,段祺瑞又去拜见老袁,此时袁世凯突然清醒了过来,还让手下人把他扶着做起来,段祺瑞最初还以为老袁身体有所恢复呢,可是他随即就发现了袁世凯脸上不正常的潮红,段祺瑞顿时就知道,袁世凯这是回光返照啊。
“宫保,你还有什么交代的,就都说出来吧,我一定替你办到!”
袁世凯老眼之中也垂下了泪水,嘴唇颤抖了半天,才说道:“芝泉啊,我错听了竖子之言,一步走错,步步成空,好好的天下,因为我一人四分五裂,袁某愧对天下啊!”
“宫保,您千万别这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是身体要紧,不要太过悲伤了。”
“哎,我的光阴有限,就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吧,中国最大的敌人就是日本,从清末以来,日本就是革命党的大本营,历次暴乱都是日本人在幕后操纵的结果,这次蔡锷也同样不例外,革命党就是日本人的提线木偶而已,你当政之后,千万要防备日本人啊!”
老袁说到了这里,紧紧的抓住了段祺瑞的胳膊,眼中露出了坚定的神色,这个时候,袁克定,杨士琦等人也都赶了过来,老袁眼含痛泪,突然气堵咽喉,说不上话来。
“快拿人参!”段祺瑞大喊了一声,老袁的姨太太急忙给他灌了一口人参汤,说起来这颗人参还是张作霖送给老袁的。
老山参功效非凡,袁世凯好不容易恢复过来,又继续说道:“对革命党,一定要剿灭,奉天张作霖对付日本人很有办法,只可拉拢,不能为敌,切记切记!”
交代这些之后,老袁精神彻底衰微了,又断断续续的说道:“我死之后,葬礼由袁家人自行处理,我还想回到洹上村啊……”
说到这里,袁世凯的声音微弱到了极点,只能听到他喃喃的说道:“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英雄末路,不过如此,在场众人无不落泪,袁世凯的身躯突然一阵抽搐,一只手勉强抬了起来,似乎在指着谁一般,嘴里吐出两个字:“是他,是他啊……”随即老袁二目双冥,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段祺瑞随即安排人员向各省发出消息,张作霖自然也在其中,现在老张攥着这份电报,对所有人说道:“大家都说说,咱们该怎么办?”
“尊袁,用最隆重的仪式祭奠袁世凯,所有报纸都发动起来,要连续刊载袁世凯的功绩,上书段祺瑞,要求给袁世凯加上国父的尊号!”张廷兰大声的说道。
奉系江山 第二百二十四章 时代的错误
听到张廷兰激动的语气,在座的众人都有点惊讶,要知道老袁登基称帝,名声已经臭了,这时候这么大力的吹捧袁世凯可没有什么好处啊,万一被那帮读书人扣上帝制余孽的帽子,对名声可不好啊。
“拙言,不会是因为当初袁世凯给你送了字,现在就要投桃报李吧?”老张笑着说道。
张廷兰也看到了在座众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肯定没有想明白尊袁意味着什么,因此张廷兰笑着说道:“的确有这么点原因,当然我还有更重要的理由,我们必须要帮着袁世凯挣来最大的哀荣,还要不断的宣传袁世凯的功绩,这对我们好处无与伦比!”
张廷兰从来都是有的放矢,他说得这么重要,大家也都不由得在心中思索,杨宇霆在一旁开口说道:“祭奠死人,其实是个活人看,拙言的意思是不是要向北洋示好啊?”
众人一听杨宇霆的话,也纷纷点头,由于强行赶走了孟恩远,张作霖和段祺瑞之间已经有了矛盾,老段已经动手布置,限制奉军的发展了。
如果这个时候搞个丧礼外交,北洋的老人必定会念着张作霖的好,双方也就能缓和很多,对奉军的确是好事情。
“邻葛,光是这样,还不足以用无与伦比四个字。袁世凯是废除帝制之后的第一位正式总统,这种事情堪称开天辟地,只要国号不变,后来的继任者都要把袁世凯高高的抬起来,不然如何保证统治的合法性啊?”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道统传承生生不息,有一套非常特殊的历史逻辑,虽然改朝换代多少次。但是每次都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必须要保证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在辛亥革命之中,袁世凯带领北洋诸将逼宫,迫使满清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实现了政权更迭,正是袁世凯,才让北洋拥有了合法的道统,以后从北洋体系之中出来的继任者都要承袁世凯的恩情,就连张作霖也不例外。
如果袁世凯被搞臭了,其他继任者的合法性。也要受到质疑,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历朝历代都要无限抬高开国皇帝。而且袁世凯的情况还有些特殊,因为还有孙文存在,如果不去尊奉袁世凯。孙文的党徒就会趁虚而入,将大炮抬高。整个北洋的合法性都会受到质疑。
而历史上恰恰就出现了这种糟糕的局面。正式的大总统,没有干过一个几个月的临时工,国父的名头落到了孙大炮的头上。整个北洋烟消云散之后,以老袁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都被贴上了祸国殃民的标签,进入了历史的耻辱册里面。
这也是北洋武夫无知的一个表现,他们不只没有搞清楚世界。甚至没有研究透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也难怪他们把一把好牌打成了那个德行。
张廷兰现在也算是大北洋派系的一员,想起历史的情况,也有些痛心疾首。现在有了改变的机会,他不能不说话。在座众人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王永江率先意识到了其中的意味,因此说道:“大帅,拙言说的的确没错,尊袁好处众多,不尊袁遗祸无穷,况且人们常说人死不记仇,现在袁世凯已经死了,咱们就应该好好祭奠这位大总统。”
“岷源,打天下坐天下,咱们要是有本事拿下天下,何必在乎袁世凯呢,如果打不下天下,尊袁又有什么用!”老张显然还有些不以为然。
王永江苦笑一声说道:“大帅,普通人买个房子,也不能是光交了钱就可以,还要把房契地契都更改了姓名才行,一刻不做这个工作,哪管已经住在了里头,这房子也不是你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如此,就拿汉朝来说,刘邦打下了天下之后,又经历了文景之治,国家到了鼎盛的时候,汉武帝却还要听从董仲舒的建议,重新修订历法,就是为了摆脱秦朝的阴影,证明汉朝统治的合法性。”
“没错!”张廷兰又把话接了过来:“日后每个朝代都要给前朝修订史书,盖棺定论,除此之外,还要把开国皇帝的制度作为不可逾越的祖制,都是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手段,名正言顺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以老张的文化水平,或许还没有办法理解其中的深意,不过好在老张是个从谏如流的人,既然王永江也同意,而且还能缓和同北洋的关系,大搞尊袁,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老张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就让景惠作为代表,代表我去北京,悼念袁世凯!”
张景惠是张作霖的结拜弟兄,资历足够,而且他还比较清闲,让他进京,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老张又发表了通电,建议段祺瑞为袁世凯举办国葬,各省都要派出代表,组成治丧委员会,共同办理袁世凯的丧事。
奉天这么积极的动作,很快就产生了影响,那些心里头还念着袁世凯好处的北洋老人,纷纷站了出来,要求给予袁世凯足够的哀荣,就按照张作霖的主意办,张勋等北洋的封疆大吏,也都派遣了专门的代表,全都到了京城,悼念袁世凯。
不过这些都集中在了北方各省,南方护控制的省份则截然相反,他们不只对老袁没有什么哀悼的举动,相反还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大肆攻讦袁世凯,指责袁世凯倒行逆施,残害异己,废除共和,施行帝制,是天下最大的窃贼。
另外二十一条的问题,宋教仁案的问题,甚至袁世凯出卖光绪皇帝的事情都搬了出来,不只是南方各省,就连学界的大多数人也都不例外,纷纷挥动大笔,痛骂袁世凯,对死者毫无尊敬之情,相反好大肆的辱骂,认为老袁死晚了。
不只是袁世凯,张作霖因为率先提出尊袁的口号,甚至要给袁世凯争取国父的名分。也遭到了学界的痛骂,称张作霖是帝制的余孽,要求将老张罢免。唐继尧和蔡锷等人也借着这个机会,大肆宣扬,要继续讨袁,虽然袁世凯死了,但是还有大量的袁世凯的余党存在,同样都是罪不容诛。
孙文的党徒也不甘寂寞,纷纷跳了出来,一时间舆论纷纷。段祺瑞也变得极为头疼,究竟该怎么办,他也没有了主意,只能把杨士琦找了过来,想听听他的意见。
自从老袁失败之后。杨度等人都被列为帝制的元凶,面临着通缉。只有杨士琦一直陪在袁世凯的身边。忠心耿耿,看到了老袁走到了今天,杨士琦也是痛心疾首。
“总理,张作霖是有心之人啊,其实大总统对他也有所猜忌,不过人死了之后。才能看出真心来,张作霖能带头上书,要求厚待大总统,真是难得啊!”
“杏城先生。我也是深受宫保大恩,也向着让宫保风风光光的下葬,只是现在革命党和护不依不饶,学界又都跳了出来,痛骂宫保,到底该怎么办,我也没有了主意啊。”
“杨某只有一句话,没有袁世凯,就没有北洋的今天,无论承不承认,事实都是如此!”
老袁死后,杨士琦心灰意冷,根本没有兴趣再参合政治,因此说话也没有了顾及,直接点到了段祺瑞的死穴上面,你能有今天,全是袁世凯的恩赐!
正在他们议论之时,徐树铮又突然走了进来,作为段祺瑞最信任的人,徐树铮出入老段的书房,根本不用任何请示,他急急忙忙的将一份报纸送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芝翁,这是奉天方面发表的最新文章,是纪念大总统的,您看看。”说着就递到了段祺瑞的面前。
老段最初只当是普通的歌功颂德的文章,可是一看之下,他也被吸引住了。这篇文章正是张廷兰写的,他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甚至整篇文章都有些干巴巴的,但是在其中罗列了袁世凯的四大功绩,每一样都是实实在在,让人也感到由衷的信服。
袁世凯作为民国第一任正式总统,在他的努力之下,满清王朝被终极,君主时代结束,中国进入了共和时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政权更迭是基本和平的,没有过多的流血,满清退位之后,也没有大肆的反攻倒算,反而是实行了五族共和,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堪称袁世凯首功。
民国草创,国家纷乱,各省纷纷独立,离心离德,整个国家大有汉末唐末之势,一旦陷入无休无止的军阀混战之中,必定黎民涂炭,国家元气大伤。而且此时的局面还比不汉末唐末,那时候只有内乱,而如今还有外患,中国四分五裂,列强必定插手,瓜分大祸就在眼前。袁世凯力挽狂澜,弥合各省分歧,建立统一的国家,快速扑灭了白狼起义,以及孙文等人的二次革命,防止国家陷入混乱,袁公居功甚伟。
辛亥年间,国家新旧交替,外蒙,东北,藏地都有势力蠢蠢欲动,妄图分裂国家,革命党人甚至提出十八省建国,边疆省份狼烟纷纷,庞大疆土处在土崩瓦解的边缘。袁公优待清廷,完整的继承了满清的领土和主权,又极力维护蒙古等地的安定,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领土没有丢失。
袁公主政以来,发展工商,推动教育进步,革新国家体制,清楚满清积弊,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制度。制定国会组织法,推行民主选举机制,颁布民法刑法等等法律,确立司法体系,建立起依法治国的基础。一手创立新式军队,培养军事人才,发展军工产业……中国从旧时代,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全都是袁氏一手打造。
凡此种种,皆是袁公大功,不容抹杀,虽有些许错误,也是瑕不掩瑜。至于帝制,堪称袁公一生最大的错误,但是洪宪帝制也不同于满清的君主,而是效仿英德的君主立宪体制,当今强国,多半都施行此种体制,袁公有心效仿,也是情有可原。
袁公堪称旧时代的最后一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第一人,不可否认,他一只脚迈入了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大门,一只脚却停留在过去,仍不免错误,但是这种错误并非袁公一人的错误,而是时代的错误!
新旧交替,本就是反反复复,难以一步到位,英法列强,皆是如此,理应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斯人已去,功绩长存,后辈之人,唯有接过袁公没有完成的事业,努力拼搏,实现国富兵强。
段祺瑞看完之后,兴奋的拍着桌子,大声说道:“这篇报道要引发全国,让所有人都看看,让他们知道该怎么评价宫保!”
ps:评价袁世凯的确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小的写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从张廷兰的角度去看待的,至于历史真相如何,恐怕早就烟消云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