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陛下。如果我是一名士兵。我会爱上这柄火枪地。”英国特使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把玩着火铙:“它地做工很精美。就像一件完美地艺术品一样。”
相对于奥斯曼这个土财主来说。英国人简直就是个欧洲地破产者。如若不是大明在欧洲仍需要英国人维持。朱骏真地恨不得将这个乡巴佬一脚踢开。不过对于约瑟夫地赞美。朱骏倒是全然接受。人家可是和大明签署了战舰购买协议地。在未来十年之内。英国需要五百艘地大型战舰。以维持旷日之久地欧洲战争。虽然战舰地利润并不算多。加上帮助英国人配置火炮地利润也不会超过三百万两白银。可是再加上法国、西班牙地订单。就等于是整个欧洲变相地用仅有地财富来支持大明造船业地研发和发展。这其中地利益自然是无穷无尽地。朱骏对
夫笑了笑。接着便是带着这群乡巴佬开始享用午餐。
……………………………………………………………………………………………………………………………………………………………………………
荷兰驻在北京的使者也同样给康熙带来了消息,这几天康熙的心情极好,由于少去了百万的贫民,整个北方算是暂时的稳定了下来,再也不必为无粮而捉襟见腹了,最令康熙开心的事,明人一下子增多了上百万的流民,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恐怕南明就算是举国之力,要想缓过气来也是一两之后的事,现在,这给了他足够喘息的机会,当荷兰的使者告诉他俄罗斯人与奥地利人一齐打败了远在万里之外大明的一个强大盟友时,康熙更是喜笑颜开,虽说满人丢了江南,可是鳌拜已经伏诛,朝廷上下没有了掣肘,新建的新军也扩充到了十万人,再加上辽东与京畿的满蒙八旗和五大营,至少,康熙还有了可反击的力量。
现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又获得了大胜,至少精神上的鼓舞还是有的,康熙连日来对政务已经处理的得心应手,没有了权臣掣肘,大权在握的感觉让他信心十足,而这个时候,索额图也进了京城缴旨,这一次驱逐流民,索额图做的十分细密,康熙对这个老丈人也不吝啬,只是索额图已经掌握吏部尚书之位,位极人臣,就算升耀也要缓一缓,康熙大笔一挥,只能赐予索额图三眼花翎,赏穿黄马褂,这让赫舍里氏更显得尊贵了,一个在朝中做三朝元老,辅政大臣,百官之首。一个主掌六部之首的吏部,一个三眼花翎便是无数大臣奋斗了一辈子也不可企及的,而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女儿赫舍里氏更是敕为皇后,放眼大清,有谁能比他们一家子更有圣眷?
康熙倒并不担心赫舍里氏的权势威胁皇权,一来赫舍里氏在朝中虽然声誉正隆,可是在军中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毕竟赫舍里氏不像鳌拜那样依靠军功起家的。二来这一对父子除了能够办差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识趣,知道什么该是自己的,什么逆鳞绝对不能触碰,就算位极人臣,也小心谨慎。
康熙已趁着流民难逃之机在流民中参入了许多探子,近来已有人从南方送来消息,说明人不能安置流民,只能以倾国之力拿出粮食,衣物供养流民,瘟疫虽然有所缓解,但是染病的人实在太多,没有几个月功夫,不到冬至是决不能根除的,康熙自然心情爽朗了起来,他料想南明的粮草恐怕不多了,至少在明年秋收之时,明军绝对没有足够的粮草发动任何攻势,这就给了自己正军备战的机会,为此,康熙特意让索尼,索额图父子觐见,又是夸耀了一番。
索尼如今诸病缠身,时日恐怕无多了,只是不断谢恩,表示这是皇上英明之故。索额图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宁死也不敢鞠躬,口里反复的说着主子英明之类的话,正在这个时候,总管太监梁九功提着袍子进来,先给康熙请了个安,接着不经意的给索尼父子点了点头,算是见过。
梁九功乃是康熙身前最得宠的太监,索尼父子也不好得罪,一齐朝他微微颚首。梁九功已没机会这一对父子了,向康熙禀道:“主子,翰林院侍讲李光地自白洋淀巡视新式水师回来了,如今已在吏部销了差呢。”
康熙眉头一挑,笑颜逐开的道:“为什么不来见朕?朕每日都在想着白洋淀水师的模样,快让李光地觐见。”
梁九功嘿嘿一笑:“奴才也给皇上惦记着,因此一听到消息,就差人去请李侍讲了,请皇上少待。”说完悄然的站在御书房的一侧。
索尼和索额图不由得多看了梁九功一眼,心里都在想,这个梁九功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果然不简单啊,皇上心里想着什么,他都能预先准备妥帖,而且决无差错,实在厉害。
李光地乃是上一年中的进士,康熙心血来潮观看试卷,看到了李光地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便留上了心,这一次让他去白洋淀巡视,其实也有考较的意思在里面。
………………………………………………………………………………………………
坐了十二个小时火车,终于抵达了广州,火车上吐了两次,严重晕车,现在坚持发一章上来。





永历大帝 第四百一十三章:施琅
永历大帝第四百一十三章:施琅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一蓝色补服的李光的碎步进来:光的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康熙一脸肃然的坐回椅上:“起来吧。”
李光:“谢皇上。”
“白洋淀那里现在如何了?”
李光的躬身答道:“如今白洋淀水面上战舰如织。扬帆百里。水师男儿在图海将军的调教下。个个龙精虎猛。只等着为皇上效力呢。”
康熙一脸萧索。打了个欠。显然对这种阿之词:“这些话朕听的耳朵都出茧子了。说些有用的吧。”
李光的微微欠了欠身:“微臣死。微臣去白洋时。确实是看到这样的场景。绝不敢瞒皇上。”李光的顿了顿。他现在才三十岁的光景。虽然戴着盒帽着官服。却仍是一副白脸书的模样:“只是。白洋毕竟只是内。新舰体型庞大。训练起来殊为不易。若要让水师经历实战。非要下海不可。”
康熙点点头。李的先扬后。到了最后才谈到了重点。其实此事也是康熙心里的一个结。只是明军控制了海权。北洋。洋水师的战舰经常性的在山东。直隶沿海骚扰。让水师下海。这么容易。一不小心。说不定就要全军覆没了。这可是康熙的命根子。为了打造这支水师。康熙连内府的银都动用了。一旦完蛋。这关内恐怕就呆不下去了。
“皇上驱逐了流民南下。明军举国陷入缺粮。南明的水师恐怕也没有多少粮草应付了。定然会缩减巡航次数以及船队的数量。皇上不若趁着这个机会在京畿附近择一良港。最好三面环山。上面多造炮台防事。再将白洋淀的战舰运到海湾下海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练就精锐水师否则不管如何。大清的水师不过是内河游戈的大型板已。”李光的慨然道。
康熙从椅上站了起来低,不语。水师下海的事的确有些冒险了。但是不下海。这水师又岂能叫水师。听李光的一康熙倒真是想起来了。近来山东。隶的海面上。还真没有什么大明的战舰巡航骚扰难道真的是明军缺粮造成的?
现在康熙要决断是明军是否为流民的原因导致粮草不济。若果如此。倒是水师下海的绝佳时机他招了招手对边上侧立的梁九功道:“去。把近来的密探的折子呈上来一都不可漏下。”
梁九功接了口谕。连忙去了。康熙让太监给李光的搬来了锦墩让他坐在索尼。索额图之下。刻功夫。梁九功已搂着一叠奏折进来。房子啊康熙身前的案上。
尽管康熙对这些密的折子已经反复看过。但是仍想着再看一遍。以求决定真假。否则若是明军故意放出的烟雾弹。那就的不偿失了。康熙翻开第一张密折开始细读起。无非是明人能对流民进行有效安置。只能将他们留在长江南岸。百万人每日只能吃三碗稀粥度日。尽管如此。这还是江苏明军省出了大部分的口粮出来。如今江苏明军每日只能吃顿饭。
以后的密折几乎都是延续这种套路。粮食从南明各的运来。既有国库的粮食。也要百姓捐纳的口粮。而|“听闻”各军区已开始提出结余粮草的口号。
康熙认真的又看了一。将其中的一份丢到梁九功手里:“让索大人也看看。”
人当然指的是索尼了。梁九功捧着折子传递到索尼手里。索尼认真的看了一遍:“皇上。南明有没有粮食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南明的水师是否有足够的粮食。海上的风浪巨大。所糜耗的体力也十分多。若是水师没有足够的粮食。明军定然会减少水师巡航的次数和数量。”
康熙点了点头:“|么依索爱卿意思是?”
尼捋着颚下花白的长须道:“奴才的意思是不管如何。这个险我们一定要冒。大清的水师不能下海。水师在白洋淀再怎样练也缺乏作战经验。”
康熙点了点头。的到了索尼的支持。他显的更加笃定了一些:“既然。李光的。你认为在哪里设立海港修建炮台工事合适一些?”
李光的从锦墩上站了起来。欠身道:“自然是天津卫更加合适一些。那里乃是京城的门户。干系重大。明军的舰队经常在那里游。是一旦从那里登陆。可以立即围攻北京城。微臣进京赶考时曾路过那里。绝对是最优良的海港。”
康熙点了点头:“难的李
朕想到一块去了。事便交由你来办吧。朕敕你为水。专职督促炮台工事的建造。”
“臣遵旨。”李光的躬身,。接着又:“皇上。微臣在白洋时。见过水师副将施了。”
康熙皱了皱眉。施是福建龙湖衙口人。祖籍河省固始县方集镇。早年原本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由于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力将。
施琅之后随郑成功下广东南勤。后因与郑战略“舍水就陆。以|掠筹集军饷”的做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以闲假人员返回厦门。这个时|清军成功偷厦门。守厦主将郑芝惊慌弃城溃逃。时施琅亲率身边六十余人主动抵抗。勇不可挡。杀死清军马的功。马的功差点被活擒。率残兵败将仓惶逃离厦门。在南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师厦门。郑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假回闲员”施琅奋勇抗敌只字未提。只赏纹银二百了事。先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犯了死罪而逃匿于郑成功处。并被提拔为亲。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成功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的杀曾德。施:“法令。琅是不敢违背的。犯法的人怎能逃脱责任?”接着他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犯法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遂下令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被迫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后来南明崛起。郑氏覆灭。熙在白洋淀建立水师。便以图海为水师都统。设施琅为水师副将。白洋淀勤练水师。
对于这个施琅。康熙还较为欣赏的。满人以马上的天下。不习水战。唯有这个施琅是个师干才。可是能力越大。又为他的汉人身份。康熙对施琅还是很有提防的。早年施琅与郑芝龙一起在海外做盗贼。接着随郑芝龙降清。随后下海-郑成功。如今又是降清。这样的历。让施琅在康熙的心目中已经将定为反复无常之人。因此。康熙宁可让图海做这个都统。施琅之授予了个不能统辖任何战船。只能在图海身畔参谋的副将之。
“哦?施琅说了什么?”康熙显然这个既有才干。却忠诚无几的施琅颇有兴趣。
施琅请皇上给他个千总之。管辖一条战船。亲自临阵。让他杀贼立功。以报效君恩。”李光的老老实的答道。
熙已皱起了眉头:“狂妄。这什么体统?各司其职这么浅显的道理施琅会不知道吗?恐怕是不满朕只让他做水师副将。哼。”
李光的道:“皇上教训的是。施此人确实狂妄了些。我大清也不是他一个懂水师的将领。只是……”李光的顺着康熙的话先是表示赞同了一番。接着话锋一转:“只是施琅此人虽然狂妄。本事还是有的。他上疏的平海七策微臣在邸报里也看过的。咳咳…微臣以为。施琅也是立功心切。再加上与经是不共戴天之仇。总想扬帆南洋。破海都。擒获永历。郑经等贼寇才致如此。请皇上明察。”
郑成功杀害施琅一老小的事康熙是知道的。这也是康熙用施琅的原因。李光的提到这一茬。康熙便不话了。沉吟了半晌道:“他愿意做千总。朕便许了他的心愿。撤销将之职。改为水师游击将军。统辖几条战舰。为朕立功。

康熙说刚说出口。又觉的有些不妥。望了李光的一眼:“他统辖的战舰划属到天津卫防务名下。专司保卫海港安全。由李爱卿统辖。”
李光的连忙谢恩。康熙到现在仍然不太放心这个桀骜的水师将军。将他留在天津卫。又划李光属下。意思自然是让李光的管着他。李光的心里明白。是皇上对他信任。
…………………………………………………………………………………………………………
透露一点消息。李的和施琅两个人有鬼。额。上会有一场海战了。大海战。




永历大帝 第四百一十四章:机会来了
道了乏,索尼,索额图父子与李光地一道出了御>地过去给索尼见安。对于这个新进的进士,索尼原本并不看的上眼的,可是今日瞧见了皇上的态度,立即感觉到这个小翰林不简单了,和颜悦色的道:“光地啊,你是福建人?”
李光地随着索尼小心翼翼的与索额图并肩走着,答道:“是,下官是福建泉州人。”
一旁的索额图看出父亲有心招揽的意思,笑道:“福建人水师厉害,难道光地兄有这样的见识,那个施琅也是福建人吧?”
李光地眼眸中闪过一丝不可见的警惕,脸上仍是挂着浅笑:“让世兄取笑了,光地的浅薄见识,实在入不得索相和世兄的法眼。”
索尼捋着须道:“这是哪里的话?光地啊,你年纪轻轻能得到皇上的青睐,以后好好的办差,总有青云直上的一天。咳咳……我是老了,一只脚踏在棺材里,风变云幻,还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嘛。过些日子是老朽的寿筵,原本是不愿意大张旗鼓的,可是皇上说一定要好好办办,届时还请光地来府上来喝几杯浊酒。”
李光地哪里看不出索尼的意思,笑呵呵的点了点头:“下官在这里预先恭祝索相了,索相教诲,光地铭记在心。”
三个人边走边说一直到了清华门,李光地这才道别,坐上自己的蓝尼小轿回府去了。索尼并不急着入轿,看着那顶蓝顶小轿越走越远,叹了口气。
索额图小心翼翼的站在一边:“阿玛何必如此看重这小子,就算皇上爱重,可他毕竟还是个汉人翰林,能有多大的出息?”
索尼摇了摇头,咳嗽几声,道:“你懂什么?皇上看重他,其实还不是为了咱们赫舍里氏?”
“啊?”索额图轻呼一声,他实在联想不到一个汉人翰林和他家有什么干系。
索尼闭上眼睛。满是感慨:“咱们家显赫地太过了。哎。早晚有一天。还是要败地。”
索额图更是惊疑。不知父亲为什么发这样地感叹。在他地心里。父亲是百官之首。三朝元老。自己又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官员地任免。女儿又是皇后。如此风光。哪里会有败地迹象。父亲地话实在难以理解。
索尼这才揭开了谜团:“皇上并非不信任咱们家。只是权势太大。若没有人出来遏制。岂不是又会来一个王莽篡汉?因此。皇上必须找出一个人来。这个人既不能是满人。满人原本就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地。一旦掌权说不定就是个鳌拜。因此只有这些汉人翰林还可甄选了。皇上如此信任这个李光地。若是他能尽心办差。说不定就是将来遏制我们赫舍里地一枚棋子。为父折节下交。其实就是要试探试探这个翰林到底是什么性子。不说啦。回去吧。”
索尼在从人地搀扶下进入红顶八抬大轿。索额图却愣愣地站在原地消化着父亲地话。随后摇摇头。冷笑一声。钻入了自己地轿子。
………………………………………………………………………………………………………………………………………………
却说李光地回到府邸。其实说是府邸。只不过是个二进地小四合院。一个前堂。一个后堂。再加上三个厢房而已。毕竟是个穷京官。就这点产业还是友人向友人借了些置办下来地。
“老爷回来啦。”府里只有一个一对夫妇,男的负责看门清扫,女的负责洗衣做饭,李光地去了白洋淀几个月,突兀的回来,自然让一对老仆欣喜无限。
“嗯。”李光地肃然的点了点头,反常地对家仆道:“去把悦来客栈的掌柜叫来,我到书房里读书,谁也不见。”
“喳。”老仆见李光地地气色挺,也就放下了心,悦来客栈的掌柜是老爷地好友,虽然老仆不知道自家老爷好好的一个翰林去结识一个掌柜做什么,却也不好干涉,撩着袍子去了。
李光地自顾自地负手进了后堂边的耳放,这个屋子极小,只摆了一条长桌,一个书柜,两壁是李光地自己临摹的几幅字画,李光地在桌前坐下,房内一片昏暗,他却全然不以为意,卷起袖子亲自研磨,接着摊开一张纸提笔开始写了起来。
片刻功夫,一封书信便完成了,李光地吹了吹墨迹,拿起纸细细的轻读了一遍,这才满意。
过了半个时辰,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老仆的声音传了进来:“老爷,客人来了。”
李光地也不叫客人去厅堂里喝茶,坐在书桌前吩咐:“请客人进来。”
来人推开了门,跨进门
着又将木门带上,二人没有寒暄,相互对视了一眼算李光地从袖子中抽出那张墨迹风干的信纸交在来人手里:“百户大人,这是加急的文书,十日之内必须传递到陈指挥使手里去。”
百户接过信纸,将它揉成了一团,又小心的从怀中拿出一方丝帕包好,放入靴子里。
“李先生,施琅见过了吗?”
“不辱使命。”李光地先是自信满满的回了一句,接着眉头微微一拧:“可惜施琅将军虽然早有此心,只是希望待他回到南边之后,能够手刃仇人。”
百户没有任何表情:“这绝无可能,冤有头债有主,郑成功已经死了,郑经和这事全然无关,更何况,朝廷仍然让郑经承袭了延平郡王的爵位,可他已没有了任何实权,说的难听一些,不过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而已,转告施琅,让他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
李光地道:“这些李某都明白,施琅那边当无问题,至于其他的都是以后的事。

百户点了点头,对着李光地抱了抱拳:“既然如此,李先生珍重。”
李光地也肃然起身,行了个拳礼:“珍重。”
没有过多的言语,百户已转身准备拉门而出,这个时候,李光地突然想起了什么,道:“明日李某要在客栈定一桌酒宴,庆祝升任水师巡检,今日百户大人来,对外人可以说是为了酒宴的事。”
百户回眸笑了笑:“这个借口虽然老套,却实在的很,李先生经常要请酒的,无奈囊中羞涩,只能折节下交与我这个掌柜有些私谊了,李先生,可别忘了,你还賖了在下九十三两纹银外加七十三个铜板呢,嗯,发了年俸记得要一并还了。”
李光地也开朗的笑了起来:“李某岁俸银60~两,禄米60斛,恐怕一年下来也还不清掌柜的帐了,这个五品官做的还真不是滋味。”
“没滋味也要做的,到了南边,李先生年纪轻轻的就想养老了吗?”百户一语双关的道了一句,门已拉开,身子一动,已走出了书房。
李光地苦笑,到了南边是否真的去养老呢?这怎么可能?他七岁入学,十三岁中秀才,接着便是举人,三年之前,拜别家乡父老,北上游学,一年之前,高中进士及第,胸中如何会没有一腔饱读经书卖于君王家的念想?他是大唐卫国公李靖,辅信将军李伯瑶之后,大唐总章二年,先祖李伯瑶以前部先锋入闽,平定闽~功居第一,此后李伯瑶后裔遍布闽南各地,自小开始,李光地入族学时第一个祭拜的便是唐卫公李靖,接着便是辅信将军李伯瑶,宗长们会激励他,要好好读书,好好进学,闽南李氏的风光便寄托在你们身上了,这些话李光地都记在心里。
三年前,这个年轻的举人祭拜了祖庙,告别了亲眷,踏上了北上的路,开始了他游学求官的过程,可是不久之后,等他到了河南,他才知道,就在他渡江的那一天,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已投降南明,而他的家乡泉州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南明的一个郡县,他开始向乡党疯狂的打听南面的消息,不经意间,却碰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同乡。
这个同乡正是南镇抚司的暗探,接触之后,李光地终于醒悟过来,原来官和官是不一样的,在这里,自己所踩的这片土地上,这里的官,不过都是满人的奴才罢了,汉人衣冠变成了猪尾巴,大唐卫国公李靖和辅信将军李伯瑶的后人如何能向蛮荒建奴屈膝求取富贵?
“你不能回去,留在这里,你已是满人朝廷的举人,待开科之时便有机会殿试考取进士,只要你能够在这里谋得一官半职,总有一天,我们的人会来联系你。李兄,珍重。”
艰难的抉择之后,李光地同意了,他不能回去,他知道留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可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脑海中先祖李靖,李伯瑶的影响在支持着他,先祖可以北驱突厥数千里,可以南入闽地平定四疆,自己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不可以千千万万的汉人做一些事呢?
1...119120121122123...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