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杨让一脸的鄙夷,又喝了口茶道:“怎么?上杉大名是什么意思?”
“大名希望总督大人能够保持中立。”商人一边说,一边直勾勾的盯着杨让的表情。
杨让嘿嘿一笑,对于他来说,一个金矿算的了什么?大明需要的是整个日本岛,这一些上杉大名能给吗?
“你回去告诉上杉,半月之内,本督自会去取越后,当然,少不得也要他将自己的头颅奉上,拿着你的地图下去吧。”
商人并没有立即返身,他咬着下唇踟蹰了许久,终于道:“大人何必要赶尽杀绝呢,上杉大名若是与德川一样,以大明马首是瞻的话,大明是否可以给上杉大名一条生路?”
杨让冷笑一声,扬了扬手,几个明兵冲了进来,商人这才悻悻然的退了出去。
上杉武信到现在居然还不明白状况。若是大明要想控制整个日本。那么杨让很有可能同意上杉地条件。可是大明要地并不是日本国。而是日本岛。这其中地区别是。前者包括了国内地倭人。而后者需要地是一个无人地岛屿。几年之后。将会有大批地汉人移民迁入这里。而日本也将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明地日本省。
杨让阖着眼。发出了自得地笑容。他正愁倭人人口太过。海运不便呢。现在岂不是一个减少人口地绝好机会?
……………………………………………………………………………………………………………………………………………
讨伐军正式从江户出发。在十日之后抵达了信侬城。信侬大名德川隼人听到消息。立即开城迎接。信侬也是北部大藩之一。与越后藩接壤。由于藩主德川德川隼人是亲藩大名。因此起兵反叛地上杉武信第一个目标便是信侬。如今叛军已经撤退。德川隼人总算是松了口气。当听到讨伐军抵达之后。自然是喜不自禁。出城相迎。
德川隼人行礼之后。开始在大名府内谈起了叛军地兵力部署。三个叛藩地兵力有三万左右。其中有一万二千地越后骑兵。这些兵力都集中在春日山城。上杉武信地如意算盘是根据春日山城地坚固防务负隅顽抗。以等待时机。
“殿下、总督大人。探子回报。春日山城地守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越后骑兵在山城城外进行巡逻。越后骑兵地实力十分惊人。殿下要想平叛。首先就必须在野外与越后骑兵对战。另一部分则是近两万人地兵卫。春日山城建筑在春日山地山顶。从山脚到山腰都建立了许多地工事。两万兵卫依托工事保护。易守难攻。”
春日山城可谓是日本岛内最坚固的堡垒之一,建筑者利用山势建立了一座天然的屏障,由于山城建立的山顶,寻常的火炮根本不可能仰角轰击,而且盘踞在山脚与山腰地无数个工事也是上山的最大障碍,因此,德川隼人地意见是对山城进行围困,毕竟山城并不大,储存的粮食不可能让两万地守军和城内的人坚持一年半载,只要封锁下山地各个通道,一旦山上的粮食告终,便可不费吹灰之力攻下这座堡垒。
德川纲吉将目光落在杨让身上,杨让咳嗽一声,道:“战事绝不能久拖,一旦长时间内不能剿灭叛军,各地观望的代谱大名很有可能群起响应,一旦如此,整个日本岛处处都是烽火,剿不胜剿,迁徙贵国国人前往神国的计划就不能如期实施了。
”
德川纲吉道:“那么总督大人的意见是?”
“我们没有时间了,传令下去,全军立即起程,务必在一个月之内取下
头。”
………………………………………………………………………………………………………………………………………………
辽阔的旷野上,一支执着长矛的骑兵依托着身后的春日山戒备的打量着他们的敌人,阳光下,矛尖发出阵阵的寒芒,越后人没有想到,幕府与大明的反应竟如此之快,只半个月功夫,便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越后骑兵队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慌张,在日本国内,越后骑兵绝对是最精锐的兵种之一,日本战国时期,这支骑兵队曾横扫日本北部,显赫一时,关原大战时,越后藩主向德川家宣誓效忠,带着这支骑兵队抵达了很大部分的敌人,冲散了一支又一支外样大藩的队伍。
此时此刻,他们终于向德川家发起了挑战,在他们正前方数里之外,明军与幕府军开始展开了防御的阵型,在骑兵面前,步兵永远是处于防御地位的,杨让用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测着越后骑兵,最后放下了望远,撇了撇嘴对身畔一副忧心忡忡的德川纲吉道:“不过如此,比起满蒙骑兵来,所谓的越后骑兵不过是乌合之众,传令,先让水师陆战队抵挡第一波骑兵冲击,之后再让贵部掩杀,争取在天黑之前结束战斗。”
德川纲吉对杨让是极为信任的,听到他对越后骑兵一脸的不屑,也凭增了不少的信心。
“杀光他们。”在短暂的对峙之后,越后骑兵队的骑兵长已不耐烦的扬起了长矛,他中气十足,虽说稍有点沙哑,可却人人听的清楚,士气却被他这几句话瞬时调动了起来,一直在后面地越后骑兵人人举起刀大呼,高喊着:“冲上去,冲上去,出战!!出战!!”
一时间人人双目赤红,他们是日本岛内为数不多的精锐之一,自然有他们的骄傲,眼前的敌人已经在他们的面前摆上的阵型,他们的自尊心不可能容忍敌人在自己眼前如此嚣张下去,现在他们要冲击了。
面对对方拿着火铙的明军,冲刺的越后骑兵已经默契的分散开,密集的队伍迅速的在冲击中拉开了距离,喊杀声穿破天际。
轰轰轰……很快,这种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便被隆隆的火炮声淹没,百门火炮在明军的后阵开始轮番开火,一时间,许多措手不及的越后骑兵不由得顿了顿,一些倒霉的直接被火炮砸中,炸的人仰马翻。
“杀啊。
”骑兵长舞者长矛,发出大吼。
士气陡降的越后骑兵又打起了精神,继续催动战马冲击,他们是不能退后的,一旦后退,就算是保住了性命,终身也抬不起头来,更何况上杉大名拿出了极其丰厚的赏赐在春日山城等着他们回去领取,为了银子和田地,他们也要拿命去拼一拼。
轰轰轰……火炮的声音仍然没有断绝,弹雨中冲击的越后骑兵越来越多的被火炮掀翻,原本零散的骑兵队伍更加零散起来。
“检查火铙,目标前方!”
杨让平举着单筒望远镜,他的每一句话,鼓声和旗手都是做出相应的动作,火铳手们此时都是全神贯注的,对杨让下达的每一个命令都是一丝不芶的执行。
能看到对面的骑兵已经是快要到射程之中,杨让已放下了单筒望远镜,高喊道:“预备!”
“预备!”
“预备!”
“预备!”
传令兵和旗手开始不断的向火铙手们传达着命令,各级的军官也开始大声叫嚷起来。
明兵连发火铳放平,对准前方,越后骑兵跑进了射程之中,赵能几乎是要把肺部的空气全部借这个命令吼了出来:“射击!!!!”
“射击!!!!”
“射击!!!!”
第一排火铳打响,这是在越后骑兵进入连发火铳射程最大值边缘时候的开火。
很多越后骑兵都以为会安然无恙,因为明军开火太早了,日本岛内早已普及了鸟铳,越后骑兵也遭遇过无数次鸟铳队的防御,往往鸟铳的最大射程应当在五十到一百步左右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而明军与他们的距离则是三百步。
爆响之后,冲在最前面的骑兵纷纷身子一颤,从马上直接的翻倒来,没有被打中的越后骑兵也都是疯狂的催打马匹,要趁着空挡冲到跟前。他们实在不敢相信世上还有三百步射程的火铙,这个判断的失误是致命的,整个后越骑兵士气又顿了下来。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五十二章:平叛
番轮射下来,所谓日本精锐之一的越后骑兵显然没有素质,随着损伤率逐渐增高,一些后队的骑兵已经逐渐拨马回走了,有人无畏的继续冲刺,有人顿住了马,有人开始向后逃窜,原本保持冲击阵型的骑兵乱成了一团。
“射击。”阵前的军官仍然在大吼,一排排装填了火药的明军轮番出现在队前,毫不犹豫的平抬火铳开始射杀,随后立即隐入阵中,让后列装填好火药的明军上前,这种车轮战术是经过每日不停的训练以及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练就的,射击队形保持一致,没有丝毫的紊乱,仿佛一台机器一般,随着口令声响起,各列之间犹如机械一般上前,瞄准,射击,接着后退……
越后骑兵开始溃散,接着溃散的人数越来越多,整个冲击阵型已经面目全非。杨让放下了单筒望远镜,对战已经进入了尾声,身后的德川纲吉一身密封的武士铠甲,紧握着腰间的武士刀柄,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杨让回过头:“德川殿下,命令你的兵卫突击。”
“嗨。”激动的德川纲吉忍不住说了一句日语,随后叽里呱啦的大吼一声,无数背着小旗的日本兵卫开始彼此呼唤传达命令,站在明军后列的日本兵迅速的挤到了前列,拔出了刀枪,对着前方一片狼藉的越后骑兵展开了追杀。
“越后骑兵,哈哈。”德川纲吉忍不住大笑,在日本岛,越后骑兵由于战功赫赫,在岛内传得极为神奇,德川家族在关原大战时期,上杉家的越后骑兵可谓是功不可没,为德川家族的幕府地位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管是日本战国时期或是关原大战时期,越后骑兵或许有过败绩,但是强大的冲刺力仍然是各大名的噩梦,而今天,所谓的精锐竟如丧家之犬一般的开始逃窜,德川纲吉这几日来地阴郁不由得扫了个光,他知道,在整个日本,大明唯一支持的仍是他德川家族,没有人能够取代他的傀儡地位,现在他更明白,有了大明的支持,在日本没有人能够挑战他的权威,这一战下来,相信所有地大名都将见识到幕府的厉害,幕府虽然是大明的傀儡,可是对国人的统治却得到了增强,再过几年,只要国人全部迁徙到了安北都护府,所有的日本人都将在幕府的中央权威统治之下,也是说,他德川纲吉才是所有日本人地主人。
越后骑兵在疯狂的兵卫冲击下,终于彻底的崩溃了,跑的快的,迅速地向春日山奔去,而跑的慢的,则没有了这么好的运气,立即被凶残的幕府兵卫砍成了肉泥,整场战斗在一片哀号声中逐渐结束。
“同样是骑兵,越后骑兵实在是不堪一击。
”杨让得出了一句这样的评价,杨让是见识过满蒙骑兵厉害的,那种风雨欲来地气势,冲击时的速度,以及马上骑兵操纵战马的熟练程度,都不是越后骑兵所能对比的,不管怎么说,日本还是个多山的岛国,以农耕为主,纵是组建了骑兵,也是从青年中挑选进行训练,而关外地满蒙骑兵从懂事起便习熟弓马,自小与马为伴,成年时不需要过多的训练,已成为了天然地骑兵,其战力绝不是农耕文明组建的骑兵所能媲美地。
“总督大人,这些俘虏怎么办?”德川纲吉从前阵过来,投降的俘虏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个,毕竟还都是国人,德川纲吉没有立即下令斩杀,因此过来问问杨让地意见。
“杀,三藩造反,既然要威慑倭人,就必须在三藩之内进行为期十日的屠杀,女人可以留下,男人不能留。”杨让毫不犹豫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德川纲吉一阵踟蹰。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地沉吟了片刻才道:“把他们运去北庭都护府开矿岂不是更好?一户人家一年就是十几两银子啊。”
杨让道:“银子算什么。留下这些人。一来会助长倭人悖逆之心。二来也显示了德川殿下地软弱。做大事务必要以雷霆万钧之力解除一切障碍。德川殿下。你自己看着办吧。”
德川纲吉点了点头。咬了咬牙:“反叛幕府者杀无赦。”
…………………………………………………………………………………………………………………………………………………………
越后骑兵地溃败让整个春日山城一时间人心惶惶起来。越后骑兵一直是他们地骄傲。而如今。只用了一晌午地功夫。这支骄傲地骑兵便如丧家之犬一般地四处逃散。这让原本自信能够守住春日山城地上杉武信一下子心里
。降又不能降。打又打不赢。平白之间。只给自己增地忧愁。
几个时辰之后,山城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两个缓缓移动的圆球,在山城的上空缓缓飘动,随后,自圆球下方的一个方形的大篮子处,瓢泼下来粘稠散发着古怪味道的黑色气体,山脚和山腰的兵卫也急匆匆的赶上山来报信,说明军制作了几十架抛石机,将许多木桶密封的黑色粘稠液体抛到了山腰,木桶砸落之后,液体便四散开来,但是没有人受伤。
上杉正要命令兵卫去清除泼落下来的粘稠液体,这个时候,春日山城军目付赶来:“大人,幕府的兵卫已经开始攻山了,他们从各个角落发起进攻,山脚的几处堡垒沦陷。”
上杉顾不得这么多了,连忙放下清除液体的事,大声吼道:“让城中的守军下山增援,决不能让德川纲吉上山。”
“嗨。”军目付行了个礼,军目付就像大名的眼睛,是军阵监督者,负责监督全军将士的行动,对于违反军纪者、私通敌方者和临战退缩者坚决取缔,因此在越后国极有威势,这一次防御战,便是军目付负责督战。
山脚下各种的喊杀声连声了一片,潮水一般的幕府兵卫开始从各个缝隙处展开了攻杀,而躲在工事后的叛军则用鸟铳不断的射杀来犯之敌,等到幕府兵卫靠近时,一伙伙叛军顺山而下,冲击之后,开始鏖战在一起,在陡峭的山路上决战。
德川纲吉显然是打算投入血本了,一批又一批的幕府兵卫被赶上了山,死伤了一批,后队的人又涌了上来,战况极其惨烈,这些幕府兵卫在朝鲜是经历过战阵的,也曾在吉林与少量的满蒙骑兵接过仗,有临战的经验,在加上明军轻易击溃越后骑兵的精神鼓舞,因此不管是兵员素质或是士气来说都比叛军要高上一筹,叛军依仗着地利优势才堪堪挡住幕府兵卫的攻势。
这个时候,一批山顶的援军开始抵达,山脚叛军的士气为之一震,战况也越加激烈起来。
督战的杨让并没有过于关注攻山的战斗,而是不断的用单筒望远镜去看抛机抛射一桶桶石油上山,天上的两个热气球也在山顶抛投石油,对于山城,杨让的计划是火攻,这些石油原本是明军用来引火所用的,因此战舰上都会带上一舱备用,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场。
攻山战一直持续了深夜,在一声声的号令之下,筋疲力尽的幕府兵卫终于撤下阵来,他们的作用是吸引叛军的注意,为明军的抛油工作打掩护。
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山下已打满了各种的火把,而山上的守军为了隐蔽,只能借着月光清理伤患,山下的杨让屏息坐在大帐内,等待着消息,而德川纲吉的脸色不太好看,倾尽了幕府所有主力,鏖战了整整一个下午,居然连山腰都没有打到,相比于晌午时明军于越后骑兵的对阵,实在让德川纲吉脸皮子挂不下。
帐外传来军靴狠狠踩在泥土上的嘎吱声,一个千户掀开帐帘进来,朝着杨让所坐的方向行了个礼:“大人,如今已抛下了油料五百四十三桶,所有油料储备全部消耗完毕,还请总督大人示下。”
杨让已站起了身,兴奋的搓着手道:“传令下去,火箭手准备。”
“遵命。”千户拱了拱手,返身出帐。
“德川殿下,你的兵还能不能打?”杨让转过头问德川纲吉。
“应当没有问题。”德川纲吉不服输的回答。
“好,你速去召集人马,围住下山的各个道路,任何人不许下山。”杨让冷笑一声。
德川纲吉二话不说,他得把今日落下的面子找回来,披上了外甲,匆匆的出账出了。
山脚处,有人堆砌起几十处篝火,一支支包裹着棉布沾上了桐油的箭枝分发了下去,一百名手执着长弓的士兵分散着围住了春日山,火光之下,弥漫着一张张肃杀恐怖的脸。
身穿着皮甲的百户按着腰刀来回走动,不断的向大帐方向望去,此时正处在春夏交接时分,日本北部的空气既阴冷又带有着干燥,山上的林涧绿意葱葱,在月光下,根本看不到叛军的举动。
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正是方才去复命的千户,如今,他是来传令的。
百户不由得顿住了脚,朝着千户行了个军礼,千户翻身下马:“总督大人有令,所有弓箭手燃箭。”
永历大帝 第四百五十三章:火烧倭人
支支包裹着棉布和桐油的箭头伸入了篝火立即燃烧们立即搭弦上弓,一排火苗箭指春日山,形成一条半弧形的火圈。
百户已扬起了手,成败在此一举,作为一个并不起眼的百户,能接受如此任务,确实是一件将来可以向子孙们吹嘘的事,在所有的弓手都张开了弓弦之后,百户的手重重挥下:“射。”
嗤嗤嗤嗤……一团团火焰在月色下在半空划出一道半弧,目标是春日山的山腰。
山腰上立即传来一阵喝骂声,守山的叛军鏖战了半天,早已疲惫不堪,此刻除了少部分戒备的兵卫之外,其余的已依靠在岩石或是树丛里进入了梦乡,许多人惊慌的醒来,看着一团团的火苗在各处遗落,噼里啪啦的燃烧着略有潮湿的树丛,大家一起惊慌的开始救火。
哄,突然一处丛林发出哄响,数尺高的火苗窜的老高,火势在附近蔓延开来,速度极快,犹如一条火舌一般迅速的喷吐出来。
“救火啊,救火啊,八嘎,那里有山泉,还去。”叛军的兵卫长大声怒吼,火势太奇怪了,山腰上虽然多是树林草丛,可是由于这里是北部,现在春季刚过,一到夜里,便会腾起一阵大雾,雾气会把树木浸的潮湿,不可能会引起这么大火的,不过此刻他管不了这么多,当务之急,救火才是最大的任务。
山下仍然不断的射着火箭,箭头处的火焰犹如烟花一般散向山腰,落在各个角落。惊慌的叛军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渐渐开始镇定下来,争抢着去找盛具去附近的山泉舀水,只是毕竟叛军们没有防备到明军会在这个湿气这么重的情况下采取火攻,也想不到火攻居然能造成如此剧烈的火势,虽然现在地火势蔓延并不大,但是那处突然燃烧起来地地段火势极其吓人,若是不尽快浇灭,四周的湿气将会迅速烤干,并且引燃周围的树木丛林,那么接下来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哄哄……又是一支火箭射中了一片丛林,爆发出冲天地火光,兵卫长已经急得满身都是冷汗,太邪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已经有兵卫用土瓮装来了一瓮泉水,只不过由于盛具实在太少,兵卫长跺着脚命人去熄其中一处火,那兵卫抱着土瓮急匆匆的赶过去将土瓮里的水浇了出去……随后愣愣地站在火的边缘,土瓮啪的一声摔在了地上。
“怎么回事?”兵卫长已气急败坏的冲过去勒住了兵卫地衣襟:“混蛋,你看看你在做什么?”
兵卫这才醒过神来,结结巴巴的道:“大……大人,这是神火,浇不灭……”
就在这个功夫。在山下弓手连绵不绝地射击之下。更多地地方轰然窜起了极高地火苗。
更多地兵卫拿着各种容器盛着泉水过来。有人连夜壶也一并用上。可是很快他们便不可思议地发现各处燃起地大火根本是浇不灭地。
“怎么回事?”兵卫长突然冒出了不太好地预感。火势越来越大。大火周边地树木也开始燃烧起来。噼里啪啦地作响。浓烟滚滚。引起了一阵恐慌。
“是神火。神火。浇不灭地神火。
”有人在大吼。他们或许并不缺乏勇气。这一点。在下午地鏖战便已经证明。可是面对眼前地异状。已经四处蔓延地火势。许多人开始狂叫着向山上奔去。
“混蛋。不许跑。”兵卫长大声呵斥。可是越是这样。逃跑地人也就越多。最后火势已经蔓及到很大地一片。浓烟呛得兵卫长连眼睛都睁不开时。兵卫长这才想起保命要紧。最后一个往山上跑。
山脚下的叛军看到山腰起了大火,也开始不安起来,有人想上山看看怎么一回事,可刚刚走到半山,便被漫天的火势逼了回来,火势先是在山腰上燃烧,接着迅速向山顶和山脚分别蔓延,树林丛木虽然潮湿,可是在汹汹的大火的炙烧下迅速的烤干紧着引燃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想要救火也已经迟了,山脚下的兵卫一阵大乱,他们要逃上山是不可能的,只能躲在工事里犹豫着是不是要突围出去。
而在春日山的四周,各种嘈杂的人影在周围散开,开始部署包围圈,一切下山的道路都有一队幕府兵卫把守,在更外围,则是一队队的巡逻兵卫来回巡检,随时准备增援,最外围则是明军的火铳队,整个春日山围得铁桶一般。
山上的火势越来越大,蔓延开来的火焰已逐渐逼近了山顶和山脚,山顶
山城附近多是岩石,暂时倒并不担心火势弥漫,只大火,给城里的军民平添了许多的恐慌,逃上山的山腰兵卫又在大声宣扬神火作怪,惹得许多人更加惊恐起来,再加上漫天的浓烟自山下升上来,整个春日山城到处弥漫着刺鼻的烟味,以至于有些身体孱弱的被浓烟直接熏倒了过去,其余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些聪明的脱下衣服浸了水捂住了口鼻这才觉得好些。
而山脚下的守军在火势的威逼下只能选择突围了,短暂的沉默之后,三五成群的叛军舞者刀枪,拿着鸟铳冲了出来,正好撞见布防的幕府兵卫,双方又鏖战成了一团,只是这一次与下午的战斗并不一样,下午的叛军可以依托着工事死守,占尽了地利,可是这一次是幕府兵卫以逸待劳,叛军的士气已经降到了谷底,再加上幕府兵卫的单兵素质要远远高于叛军,人数也是叛军的几倍,突围的叛军刚刚杀到,便被更多的幕府兵卫蜂拥而上,砍成了肉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