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哼。”一个+东军头目已拍起了桌子:“反清的都是兄弟,咱们攻城时他们也出力不少,杨兄弟这样做难道要忘恩负义吗?”
杨起隆脸色一阵尴尬,之所以要杀这些番子,其实早有打算,什么后患都是假的,只是希望借李来亨的手把永历的人杀了,让李来亨与永历从此真正反目而已,届时李来亨就算是心里摇摆不定,也得铁了心跟着自己干,毕竟他与永历现在是势同水火的,不把李来亨一起拉下水,他可不放心。
李来亨岂能不明白杨起隆的心思,这些年来东征西战不但磨练了他的心志,也同样锻炼出了不少的心机,更何况他最大的心愿是反清,对于这些提供帮助的番子自然也有一定的好感,更不会做出恩将仇报的事来:“李某以为不可杀,如今我们占了汉口,将来还要分兵光复江北,届时定有鞑子前来围剿,若是杀了这些朋友,难保与江南的明军反目,届时若是惹恼了他们,北有鞑子南下而击,南有明军渡江而上凭咱们手里这些斤两怕也无济于事吧,还是好生的款待一番,再将他们送回江南吧。”
杨起隆见李来亨不上当,也只好讪讪的复坐回原位,心里却在思量着如何控制李来亨的事。这个时候,一名裹着白巾的钟三郎头目站了起来:“依兄弟看,咱们既然打下了汉口应该名正言顺的打起旗号,分封爵位,否则有个什么意思?”
+东军的头目们不由得面面相觑,打起旗号封爵位自然是好的,只是在做的夔东军将领其实早就有了爵位当年忠贞营入川与李定国协同作战时,永历便敕封李来亨做了临国公,若是重新分封爵位,自然也就示着夔东军一系与南明正式决裂了,这些还算不得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既然要打旗封爵,那么在这之前自然还有一道程序然要做到名正言顺,自然而然的要匆匆拉出一个皇帝出来登基才是。没有皇帝你封个屁爵?
钟三郎香会头目之所以提起这茬,表面上是让兄弟们人人有官做其实不过是暗示杨起隆乃是崇祯皇帝的嫡亲血脉,不若将他拉出来,登基为帝,再行封爵而已。
在座的能混到现在,自然都不是白痴,这点小心眼若是不能看破,恐怕早给人大卸八块了。
至于立杨起隆为帝,夔东军派系的人马自然没多大兴趣。
李来亨轻轻咀了口酒,不动声色的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吧,现下我们立足不稳,以后的事还难说的很,仓促设立官爵,恐怕要让天下人笑话,还是以后再说吧,李某有些醉了,先去歇一歇。”
李来亨起身离座,对于杨起隆他并非没有防备,说到底,双方也不过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已,汉口刚刚攻陷,就迫不及待要好处,让李来亨很是不喜,干脆回避。
杨起隆面色一阵尴尬,忍住心中的不快,继续招呼道:“李将军身体有佯,咱们继续喝酒。”
杨起隆虽然热络招呼,但是明眼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原先热闹的酒宴颇有些不欢而散的味道,一些头领
告辞,败兴而出。
………………………………………………………………………………………………………………………………………………………………
康熙今晨的兴致原本是极好的,清早便去新军营走了一遭,看了看新军的试炼,只觉得军的战力很是不同凡响,再加上前些日子孝庄太皇太后身子骨逐渐好了起来,可谓是双喜临门,只是,眼前的一份折子却最好的诠释了乐极生悲的道理。
“张振声呢?”康熙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的挤出一句话来:“朝廷下拨了三十万两银子修缮汉口、汉阳两镇的防务,今年交付了数千支火铙和百门火炮让他们拱卫中部门户,他们居然让一伙流寇攻陷了城池,当真是天下奇闻啊,朕修缮防务的银子难道是给人克扣了?还是那些火器都给人私卖了?”
“皇上,根据宪报,张振声与总兵马梦出如今已以身殉国了。”索额图小心翼翼的道,这个消息实在让人始料不及,朝廷一向没有放在眼皮子底下的一伙流寇竟占领了一座最重要的要塞,而且陷落之快,实在令人耸人听闻。
“死了也好。”康熙一脸冷漠的坐回銮椅上:“给予他们家人一些抚恤吧,邸报里也要表彰一番,不管怎么说,现在能以身殉国的汉臣已经不多了。”
“皇上,现在该如善后?汉口乃是江北重要要塞,若是那一伙流寇与明军合流,恐怕……”
“善后?”康熙托着下巴,尽量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打击已经实在太多,他也渐渐的显得更加沉稳了一些:“此事倒有些古怪,流寇窜至汉口,南岸的明军竟没有立即渡江接应,恐怕他们并非是一伙的,若是如此,事情倒好办了一些。”
索额图颌首头:“这倒是真的,根据荆州知府上来的折子,明逆对北岸的行动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虽然加强了南岸江面的防务,但是并没有渡江的举动,汉口失陷之后,贼军转攻临近的汉阳城,明逆仍然保持了缄默,由此可见,两伙贼寇之间并没有过多的关联。”
康熙神色变得红润了些:“既然如此,那么立即调新军营南下,迅速剿灭流寇,不可贻误。”
“。”索额图打了个千,新军营人数虽然只有三万,却装备的全是最新式的荷兰火铳和火炮,再加上康熙在这里倾注了过多的心血,新军的军饷比之满蒙骑兵还要高上不少,日夜训练,其战力自然不容小觑的。
“东方面如何了?那些倭人可有什么异动。”康熙长出了口气,转而问道。
自倭人迁徙之后,数百万的倭人抵达了辽东极北之地的三姓副都统区,那里千里无一丝一毫的人烟,表面上看是大清的北部疆界,但是由于没有人烟,根本就能有效的管理,而明人如今唆使近百万倭人抵达那里定居,并且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一下子功夫,整个三姓都护府就等于落到了明人和倭人的手里,现在整个辽东南有朝鲜军在鸭绿江南岸设立关防,北有倭人威胁,虽说这些藩国军军力并不怎么样,但也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威胁,让康熙一直放心不下。
“皇上放心,有康亲王坐镇,想来辽东是安全无虞的。”索额图宽慰道。
康熙点了点头,不由得叹了口气:“国事艰难,朕全靠你们这些个忠臣良将了,所谓打天下易,守天下却是难上加难,朕开始还不明白,可是与现在的局势印证,却是至理名言。”
索额图却没有这么的感叹,其实有一件事他没有说出来,前些日子康亲王杰书又发函来要银饷了,声称再没有银子和粮草,辽东几十万大军都要挨饿,甚至有引发兵变的危险,可是朝廷哪里有粮饷给他们?自动江南沦陷之后,关内是什么都缺,就连皇上的内驽都置办不齐,长江一线的绿营也是催着要粮,京畿的还有十几万张口呢,再加上蒙古草原上准噶尔丹与漠南、漠北王公正在交战,蒙古王公们拼命的请求朝廷派兵援救,康熙一直压着,那些个王公们执意不肯,最后还是与朝廷计量着每年输送一些粮饷器械过去援救。
如今新军营南下平叛,恐怕这些粮秣也是少不得的,只是索额图不敢说出来,至少也要延后几日再说,否则皇上还不准气成什么样呢。…………………………………………………………………………………………………………………………………………………………
几百个北镇抚司的番子登上了小舟,他们原本是潜伏在汉口的,如今却因为助战而被灰溜溜的赶回武昌去,虽说沿路上几个一脸羞愧的夔东军头目一直在解释,但是番子们的脸色都不太好,待所有人登了船,只有汉口的百户柳成仍然在岸上与几个夔东军头目道别。
若是寻常时刻,柳成早就转身走了,哪有道别的兴致,只是想着从几个头目口里探出一点风声,因此才忍着不快,朝着那几个头目拱了拱手:“几位兄弟,+东军与我大明一直休戚相关,说实在的,在下也从来未将你们当过外人,只是在下想问一问,临国公为何突然反目?在下素闻临国公在夔东也是一条汉子,为什么又突然与我们切断联络,擅自行动,又驱逐自家的兄弟?”
几个头目言语闪烁的不知该怎么回答,倒是一个络腮胡子的魁梧汉子跺了跺脚:“柳兄弟,我们也不欺瞒你,这些全是那个杨起隆的主意,临国公也不知是怎么了?哎,反正你们早晚会知道的,不说了。”
几个头目匆匆拱了拱手,请柳成登船,柳成无奈,只好跳上船板,有人解了缆绳,十几艘小舟向着东岸驶去。





永历大帝 第四百八十一章:新军营
三太子?”李霄苦笑着望着从江北而来的汉口百:起隆已经列为大明的头号通缉犯,单那一条刺杀皇上的罪状再加上他的敏感身份,不管他是否与崇祯皇帝有关,都已经与南明势不两立,再也没有了重归于好的可能,而这个杨起隆却联络上了李来亨,并且还占领了汉口,汉口与武昌隔江相望,相距不远,对于镇守武昌的李霄来说,很是敏感,也足够他头痛了。
“大人,李来亨虽与杨起隆合作,但末将在汉口城中看到的是,夔东军与钟三郎香会所驻防的各处城墙、重要街巷都曲径分明,似乎还是有些芥蒂的,再加上末将与几个夔东军头目接触来看,许多人似乎对杨起隆并没有多少好感。”柳成将自己在汉口说看到的一一分析回禀。
“嗯,江北你是回不去了,也不好回去,暂时就留在武昌待命吧,我和千户所的千户官打个招呼,先暂时调用你去临时的迁徙登记司一段时间,如今皇上下旨迁徙人口往南印度,人数定为五十万,湖北布政司找不到多余的人手,反正你这些日子也是闲着,本总督做这个主,明日你去布政司衙门报道吧。
”李霄说起迁徙人口的事又是一阵头痛,朝廷颁发了旨意,湖北由于只占了长江以南一半的州县,因此,三司衙门只是草创,官吏的人数都是小省的规模,而湖北又与江南不同,这里毕竟是中部省份商贸自然比不得江南发达因此,江南人口众多,却没有几个愿意往南印度的,谁若是活的不差谁愿意背井离乡呢?反倒是一些中部以及西南省份的人口更愿意去那里开荒,毕竟每个人丁至少可以分到三百亩土地,若是一大家子去,有个几顷地放在江南那便算个大地主了,虽说前期开荒自然免不得辛苦,但是熬过了这些年头,这日子过得自然也就滋润了因此,在江南报名的人不多,可是再湖北、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却有一些生活艰难的百姓踊跃报名,这些省份之中了湖北之外都是大省,三司衙门里人手一抓一大把可怜的便是湖北了,管辖的州县还没有这些省份的一半多,人手也不齐备,又有这么多人登记报名,根本就忙不过来,无奈之下北布政使只好缠着李霄不放,好说歹说怎么着也要李霄挤出点人手来应应急是李霄也是有难处的,朝廷早有规矩军方不能干预地方政务,地方上也不能参与军方的管理接派人过去岂不是摆明了让那些风闻奏事的言官们抓到把柄吗?如今这个柳成倒是撞到了枪口上,反正这个家伙不属于武昌军团编制,现在也是闲置人员,手下几百号人到了武昌暂时也没有差使,不若将他们暂时先调用调用。
“遵命。”柳成哪里知道这位年轻总督的心思,应承下来,便行礼告辞。
关于汉口的事,李霄是做不得主的,毕竟李来亨与杨起隆虽然现在与大明是敌对关系,但是又属于反清的体系,武昌军区对这个新的组合到底抱着是敌是友的态度,还需要皇上的裁定,李霄立即写了份奏疏,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
………………………………………………………………………………………………………………………………………………………………
河南密县,一支穿着鲜亮号衣的大军蜿蜒着穿插在群山之间,向着西南挺进,这一队清军与传统的清军很是不同,头上仍是带着黑色的圆帽,身上的号衣中间写着一个新字,下面着着灰色的马裤,手里抱着擦的光亮的火铳,腰间还悬着一个黑色小袋,这支军马看上去倒是精神抖擞,不需要统领催促,赶起路来也是极快。
齐布琛坐在高头大马上,写意的欣赏着沿路的风景,慢悠悠的在队伍中间徐徐勒马移动,这里山路并不崎岖,再走半个时辰,便可以接通官道,抵达密县县城。作为新军营统领,齐布探的装束可就显出了其他统的不同,他内里穿着皮甲,外面罩着一件黄马褂,头上的檐帽上顶着红色珊瑚珠顶,后面还插着双眼花翎,这些可全是皇上恩赏的,寻常的统领哪里能有这际遇。
齐布探的家世平庸,放在勋贵满地的北京城里,连个狗屁都算不上,可偏偏他这个寒门出生的满人对枪械、火炮很是精通,年轻时也是立过一些战功的,在多铎的军
炮标营千总。后来一直闲置家中。就在前年。皇帝想起了自己。亲自召见之后。一下子赏了个新军营都统地官衔。从小小地从四品武官连升了好几级。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地从一品将军。放在大清朝。谁能有这样地际遇啊?其实这还不算。更让人大跌眼镜地是。齐布探奉命组建新军之后。康熙时常入营巡幸。隔三差五地开恩赐赏。这些年来。恐怕就是亲王贝勒爷也没这么大地面子。
其实康熙也不是白痴。要组建新军营。就必须挑选出这个能干地都统出来。可是如今地满人要嘛就是遛狗逗鸟地废物。要嘛就是只会弯弓射雕地蛮子。要找到个懂得火器地。还真是难办地很。汉军旗懂火器地倒是挺多。只是如今地康熙虽然明面上说满汉一体。可是在如此重要职位地人选方面。如何敢交给一个汉人?
皇上要一个懂得火器地满人。这可难坏了驻京地八旗都统衙门。查来查去。还真找到了一个。自然就是这个正白旗地齐布探了。齐布探地祖上名声不显。可是就这一个满人地身份。再配上精通火器这一条。就足够八旗都统衙门地吏司们交差了。康熙看了看齐布探地资历。虽然有些不太满意。可还是决定此人。他可算是被那群勋贵们搞怕了。这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跟他们研究研究逛窑子他们能说地吐沫横飞。可是让他们掌兵。实在难为地很。
就这样。齐布探一飞冲天。在各营中挑选了三万精壮。配发了荷兰人最新研制地火铙、火炮。意气风发地走马上任。开始训练新军。齐布探练兵多多少少与南明地理念相同。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字——练。这练兵分为很多种。寻常地大营一个月能点卯个七八日。练个半上午已是叫苦连天了。而齐布探地新军营恰恰相反。每日规定辰时起早会操。一直练到下午。这才解散。康熙心血来潮巡营过一次。看到兵戎整齐、士气如虹。立即便看重了齐布探几分。自然是加恩给赏。又经常地过来看看。只有在新军营。康熙才多多少少能找到些信心。总而言之。齐布探发迹了。而他地新军营也成为满蒙各营之首地精锐。如今。流寇占了汉口。兵临汉阳。四处出击攻打湖北各州县。也正是新军营与齐布探练兵两年来第一次立威地时候到了。
“弟兄们。再走快一些。到了密云县。兄弟少不得慰劳诸位。”齐布探出身不贵。倒是颇有点好处。毕竟是从底层出来地。与人相处也是满腹地痞子习气。这种脾气在官场上或许要给人瞧不起。可是对于这些大头兵来说。却是很受用。因此他话刚出口。立即有许多人哄笑着附和。行军地速度也不自觉地加快了不少。
过了半个时辰。密县县城已经抬首在望。当地地县令、县丞早已收到了邸报。在等外等候多时。瓜果、美酒足足上百车停在城外。只等着犒劳新军。
齐布探带着几个骑马的亲兵,勒马加快了速度,抢先赶到城门门洞,满意的看了看犒劳的车辆,觉得还算满意,抓住马鬓、踩着马镫下了马,那县令已带着本地的官员士绅迎了过来:“将军为了保一隅平安,剿除害民孽匪,劳师动众实在辛苦,下官备下了酒席以及瓜果、酒水献上,聊表我密县上下的一片心意,不成敬意,还望将军海涵。”
齐布探颌首点了点头,挥着马鞭抽打了马裤上的灰尘:“放心吧,若是剿平了匪患,你这个县令的劳师之功本都统也会给你记在一笔的,别跟爷拽什么文,爷赶了半天的路,现在还没进一点水米呢,酒席在哪,你在前带路。”
县令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满人军伍,见他一脸不耐烦的摸样,连忙稽首道:“是,是,下官这就迎将军入城,其余的将士,下官与一些乡绅也已经在墙根下备了酒水,总是要让宾主尽欢的,将军,请。”
县令与本县的官员乡绅们纷纷让出一条路来,齐布探二话不说,翻身上马带着亲兵进了门洞。
…………………………………………………………………………………………………………………………………………
应观众要求,每天还是分两章码,一章三千字。




永历大帝 第四百八十二章:貌离神合
阳东隔长江与武昌相望,北隔汉江与汉口对峙,从1东汉末年建却月城,到400年前的隋朝起大名,不久又建了城。
隋文帝开皇九年,在州下置汉津县。隋炀帝把汉津县改为汉阳县,从这时开始,汉阳这一地名开始出现。唐高祖武德四年,州下辖汉阳、汉川两个县。
州州治设在汉阳县,并将汉阳县以及州的行政机构都一起从蔡甸的临嶂山下迁到龟山南麓的凤凰山下。
汉阳历史悠久,在武汉三镇城邑建制中名位最早,自汉末以来就是历代风景胜地,城内有著称于佛教丛林的归元禅寺、楚天名楼晴川阁、高山流水古琴台、汉阳古树、石榴花塔等。文人骚客若是路经此地,难免要在这些名胜处唏嘘一番情怀,只是在此刻,这座历史城池之下,却显得大煞风景了,李来亨亲自带着五万人在城下布阵,连续攻夺了数日,在城墙下留下了无数的尸体,却接连失败。
+东军的前身毕竟是流寇,不但武器简陋,兵源也大多是亦农亦兵的农夫,凭着人数或许野战在行,可是面对巍峨的城墙和城墙上数十门架设的火炮再配以女墙之后的弓弩手实在是勉为其难,好不容易侥幸夺了汉口,大军分别在四周占领县城小镇一路畅通无阻,可是在汉阳城下却碰到了钉子,汉阳城城高三丈,瓮城、塔楼一应俱全,原本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满人退守江北之后是大加修缮了不少,再加上城里仍有三万绿营兵,粮食也足够坚持几个月的时间,只是汉阳距离汉口不过十里,若是不能将其攻陷,那么就等于是在夔东军的喉头塞入了一个鱼骨,如鲠在喉。
+东军又发动次攻势,城头上火炮响了起来,接着如数的羽箭遮云密布的自城头洒落,面对如此坚城李来亨只能选择休兵。
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久,而在另一边,杨起隆带着两万人却屡屡击破周边的几个县城,与之相比夔东军的面子上实在挂不上去,李来亨正在焦躁之际料大营里一个斥候却浑身是血的冲进了大营。
“禀告将军,不了,鞑子援军抵达,与杨将军在黄}交战……”有人给斥候递来了水,斥候气喘吁吁的咽了一口,猛喘着粗气:“贼军火器精良两军刚刚接阵,便死了许多兄弟奈之下,杨将军鸣金败走子驱军掩杀了十几里路,损失惨重。”
“蠢货。”李来亨气呼呼的骂了一句谁都知道,不管敌人实力多强,在对阵的情况下就算是偶有小挫也决不能轻易撤退的,否则交战的双方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不过杨起隆能逃脱,显然是鞑子的援军中并没有大量的骑兵,否则唯一的后果就是全军覆没:“传令,立即拔营撤兵,让李开山率本部人马掩护,回汉口去。”
李亨想不到,短短一个月的功夫,整个攻守之势便掉了个个,半个月前还在张牙舞爪还盘算着收复湖北江北全境继而西进陕西的夔东军如今却不得不龟缩回汉口去。
其实起隆也是郁闷地很。他带着本部连续攻占了数个县城。原本是打算取下黄}之后便转攻荆门地。可谁知正在攻城地当口北方突然出现了一支清军。他连忙放弃攻城。前队改为后队打算先将北方田埂处地清军先消灭了再说。三通鼓毕。钟三郎香会地两万精锐毫无章法地凭着一口热血提着各种武器便发起了冲锋。可谁知刚刚进入两百丈地距离。清军地方阵之后便响起了连片地火炮声。接下来自然是一片狼籍。香会地会众大多都是一些从未行军打仗过地街头流痞。单论打架自然有其高明之处。可是两军接阵时便显得笨拙了。假若再遇见眼前这种精锐地新军。这些一盘散沙地会众简直就是送死地份。
一听到火炮声响起。许多人已经地呆了。有地丢下刀枪逃命。不畏死地继续冲。原本混乱地冲锋阵型显得更加凌乱了不少。等有人冲到了七十丈地距离。便听到一排排地火铳声响起。一排排人犹如割麦子一般地倒下。仗打到了这个份上。不管是杨起隆愿不愿意一鼓作气冲上去都已由不得他。两万人地队伍立即乱糟糟地拔腿就跑。杨起隆只能灰溜溜地败退。
整个战斗只能用一触即溃来形容。连清军都适应不过来这样地胜利。都统齐布探甚至怀这是贼军地诱敌之计。就像三国演义中那种戏剧性地场景一样。在尾衔追击之后。突然
响。两边杀出一支伏兵。否则如何会败地如此之快?为齐布探这个顾虑救了杨起隆与两万香众地性命。等到齐布探确认对方真地是溃逃而不是诱敌时。许多人已经逃出了升天。新军营根本就没有骑兵。只能作罢。慢腾腾地继续南下。
杨起隆在数十里外收集了散兵。眼看汉口城已遥遥在望。心神也定了一些。下令香众们稍事休息。随后入城。
到了下午。李来亨地五万大军也收兵回来。一时间。整个汉口兵甲如流。这让杨起隆总算是有了一些安全感。
李来亨气呼呼的与杨起隆刚刚照面,便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模样,这些钟三郎香会的乌合之众虽说李来亨一直不太看好他们的战斗力,但是也想象不出会在战斗中一触即溃,若是杨起隆坚守个七八日,怎么说他也能拼死把汉阳拿下来,汉阳与汉口相隔只有十几里,若是能拿下来,怎么说也能在这江北形成犄角的守势,就算鞑子兵数再多,也并非没有战胜的希望,可是现在近十万人驻守在一座汉口城,连条退路都没有,一旦给鞑子围住,那就等于自投罗网了,李来亨脾气原本就不好,这个时候更是愤愤不平:“杨兄弟打的好仗,两万人出去,也未见伤及多少,又原原本本的回来了,哼哼。”
1...149150151152153...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