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教导官的话十分直白,没有任何的拽文,就算是最低贱的贩夫走卒也能听懂,而他的切入点,却是绿营兵们的家庭,在西方,或许你可以说为了上帝,但是在这里,最大的煽动家永远是围绕着祖先和家庭而开场的,对于汉人来说,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先,重要的子孙后世,他们可以芶延残喘的活在世上,可以接受屈辱嘲讽,却绝对不允许有人侮辱自己的祖先,绝对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世屈辱的活下去,为了捍卫这些,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头颅洒热血,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杀了他。”冯开山疯狂的叫嚣起来,他已经感觉到了危险,危险已经不再是那个教导官了,而是身边的绿营兵,甚至是环绕在身侧的亲兵,必须杀掉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他抢夺过一名亲兵的长弓,抽出了亲兵箭囊后的利箭,他甚至可以感觉到那名亲兵在他抢夺弓箭时产生了反抗的情绪,甚至给了他一个恶狠狠的眼神。
他拉起了弓,计算到那个明军军官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但是他必须把箭射出去,就算是将这个军官吓走也好。





永历大帝 第四百八十八章:新军决战
在冯开山引弓发箭的时刻,突然,一个人影窜出来,一只手抬起了冯开山举弓的手,目标一变,利箭嗖的一声在半空划了个半弧,最后又歪歪斜斜的自高空落下。
冯开山愕然的望向那格挡的亲兵,脸色变了变发出怒吼:“张智成,你做什么?”
这个亲兵冯开山是认得的,能够站在冯开山的身侧,也说明了这个亲兵能够得到冯开山的赏识,此时的冯开山勃然变色,他看到亲兵眼中闪露出寒芒,甚至隐约可以看到隐隐的杀气,他的气势不由得弱了几分:“张智成,本官如此看重你,你要做什么?左右,将他拿下。”
这一句话犹如一片落叶跌入水塘,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涟漪,所有人都木然不动,目光都落在那个叫张智成身上,更没有人有什么将他拿下的念头。
“将军,够了。”张智成冷冷的躲下冯开山手里的弓箭:“他说的没有错。”
那个他,自然是营军阵前百丈之外骑着大马拿着话筒的教导官。
“你?你要反了吗?”冯开山想去拔腰间的佩刀,可是他毕竟还提不起这个勇气,毕竟他现在不知道现在整个汉阳绿营还有几个仍然忠诚于他,一旦撕破脸,说不定……
“不,不止我一,是我们。”张智成环顾四周,一张张与他同样的脸已经握紧了刀枪,只是刀锋和枪尖不再是对准渡口,而是冯开山。
“汉人万岁,反清复明……”有在人群中高吼。
“反清明……”许多人已经扬起了刀枪,那个教导官说的没有错,绿营兵们不是满人帝国的既得利益者,他们芶延残喘,亲眼看过许多的压迫,看到过无数的满人骑士耀武扬威的从自己的家乡走过历过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的残酷景象,正教导官所说的那样,活着总要给后世子孙给地下的祖先有个交代,更何况如今明军明显占了优势,与这些拥有强大火炮的明军去斗,岂不是给满人去送死?
“反了。反了。啊……”冯开山话说到一半本还指望威慑住身边地士兵。冷不防张智成已提刀在半空划了个半弧接削下了他地脑袋。
………
李霄经登陆上了北岸。此时北岸地明兵越来越多。渡江地兵力已经站到了整个军团地五成。这时冷不防对面吼起了反清复明地口号。而那个教导官已勒着马回来禀报:“大人面地绿营反了。

李霄精神一振。顾不得后面慢慢渡江地士兵了即下令全军前进。真正地敌人不是在这里。而是汉口城下地清军精锐。现在这里地动静虽然够大。但是想来那些满人没有料到明军能这么快渡过长江。如果能迅速地在他们地背后来一下。多少都能占到一些便宜。
“传令军前进。”李霄下达了命令。随后当先让掌着帅旗地掌旗官先行前进。
各营还在原地整装当帅旗开始向前移动的时候,不需要传令兵过来传令营也纷纷下达了前进了命令。
执着火铳的明军汇聚成洪流迅速的越过绿营兵的阵地,绿营兵们也跟随着调转矛头随着明军前进加上渡过江后迅速跟上队伍的明兵,一时间队伍逐渐壮大,竟有三万之多。
…………………………………………………………………………………………………………………………………………………………
当南岸的火炮轰鸣声响了起来,自然也传入了城下的新军营耳朵里,齐布探一下子感觉到不安起来,立即派人前往北岸渡口查看,斥候返回来时的消息是明军正在渡江,而绿营副将冯开山已经率部撤离了火炮的射程范围,并且竭力稳住队伍准备截击,不过情况并不太妙,明军显然也是有备而来,而且装备极好,恐怕绿营的两万人抵挡不住多少时候。
齐布探踟蹰起来,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他的选择要嘛是趁着这段时间先取下汉口,要嘛就是撤退,毕竟在城下与明军决战,城头上还有与明军眉来眼去的夔东十三家军,处境十分不利。
可是若就这样撤退又很是不甘心,毕竟新军营乃是皇上重点培养的皇牌,只是因为明军渡江就退避三舍,这事若是传出去,恐怕京城里那些勋贵们又要闹了,齐布探出身寒门,一下子当了新军营提督得了皇上这么多封赏原本就让不少人眼红不已,这个时候若是落人口实,
得不考虑身后的影响了。
踟蹰再三之后,齐布探还是下定了先攻下汉口的决心,他的估计是绿营怎么说也有两万人,就算是放着让明军杀也是需要时间的,只要绿营能够支撑个一两天的时间,他不惜血本的入城与夔东十三家军巷战,总能将汉口夺下,届时有城池做依托,又少了一股敌人在侧,整个江北都是清军的地盘,在这里与明军决战,实在是再好不过。
因此,明军火炮的响起的一个时辰之后,新军营也开始了对汉口城的又一轮炮击,随后,齐布探亲自接见了全部的参领和牛录,下达了军令,随后,三万新军营在汉口城下摆开了阵势,借着火炮的掩护开始对汉口城发起了攻击。
进攻十分顺利,北城的城墙已经出现了多处的塌陷,各支军马已顺着缺口涌入城中,为了表明陷城的决心,齐布探在城外只留下了五千精兵压阵,其余的人全部参加了战斗。
时间就是胜败的裁判,关于这一点,齐布探深有体会,他不断的向着长江方向望望,又向城内张望。
入城的清军在城时虽然轻松,可是进入一片瓦铄之后的街巷之后立即遭到了夔东十三家军的激烈抵抗,狭窄的街道内,一队队悍不畏死的+东十三家军战士从各处冲出来,冒着弹雨舞着大刀发起一次次冲锋,在清军的一阵排枪之后,留下了一片片的尸体,随后更多的人冲上去,展开近战,相较来说,训练有素的清兵显然上了上风,就算是近战,他们的实力也表现的极为不俗,在夔东十三家军战士接近之后,他们迅速的调转枪头,握住枪口利用沉重的枪托短兵相接,随后又有一队增援的清兵冲上来,将夔东十三家军杀退,由于街巷狭窄,双方往往都在一条街巷内进行惨烈的战斗,为了向前推进一步,往往需要不断的调上更多的士兵填进去,而对方显然也不会示弱,一队队的人慷慨赴死,整条街巷被鲜血染红,堆满了一具具的尸体。
双方没有人退却,往往是队人全部死干净之后,又一队人往前冲,而夔东十三家军显然伤亡更大。李来亨在城东遥控占据,从北城通往城内的各条街巷都已被人流堵满,而清军人数较少,反而不会分散兵力,而是着重的往几条主要的街道投送兵力,纵是如此,新军营的各参领、牛录也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虽说新军营战力强悍,可是也不能这样往里面推啊,毕竟他们的人数只有两万五千人,而夔东十三家军却有十几万之多,就算是汉口拿下来了,恐怕这损失也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最让他们郁闷的是,这两天的炮轰并没有让夔东十三家军士气下降多少,一批一批不怕死的人冲上来,也够让人胆寒的。
李来亨这边是叫苦不迭,十几万人堵在那里,有的时候突然冲出一队清军,便是一阵火铳乱射,街道里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往往干掉一个清兵,至少要付出两三个宝贵战士的生命,只是李来亨的决心并没有动摇,后事他已经想好了,就算是明军不来,他就是死,也要把汉口守住。
最痛苦的莫过于城外齐布探了,这一仗关系着他的政治生命,更关系着他的荣辱,康熙给了他太多,如果此战失败,他只能以死殉国了,哪里还有脸回去。
一个城内探听消息的清兵赶回来,不断的报告着消息,齐布探的眉头皱的更加深了,虽然每一次的禀告都是某参领、牛录带队攻下了某条街巷,又或是站住了哪块小城区,可是对于齐布探来说,却是极不满意,一条一条的街巷推过去,汉口城这么大,这要打到什么时候?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攻城的当口突然明军从南面窜出来,若是这样,这仗就没法打了。
“都统大人,看。”一个戈什哈惊讶的大吼一声,焦急的齐布探心里打了个突,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身子不由得一跨,若不是身后的戈什哈扶住,恐怕早已一屁股瘫在地了。
地平处,一条黑压压的队伍正向汉口行进,战旗飞舞、气势如虹……
…………………………………………………………………………………………………………………………………………………………
差不多一个月至两个月把满人解决掉,大家觉得怎么样?世界的事推后再弄。




永历大帝 第四百八十九章:亲征
进。”骑在马上的李霄显然看到城下一小队的城内则响彻成一片的喊杀声,立即精神大振,看来来的正是时候。
“万岁。”明兵们列着长蛇阵加快了步伐,绿营兵们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几步,将位置让给了明兵,他们稀罕的跟着明兵身后,凑热闹似的跟着高吼万岁,在他们眼里,一切都这样的稀罕。
明军正在迅速接近,军中教导官已经开始高喊口号起来,越是临战,士兵们越需要鼓舞士气,这是皇家陆军学院政治宣传系里所学习来的基本知识:““前进,一切为了尔等衣襟手足,一切为了尔等父母袍泽,一切为了大明巍然屹立、荣光万年长。”
各营的方阵立即响彻着回应:“一切为了大明皇帝陛下万岁无疆。”
“皇帝陛下就在我们身后,千千万万的同胞就在我们的身后,皇帝陛下赋予了我们吊民伐罪的使命,赋予了我们救民水火的荣光,我的兄弟们,将来我们会慢慢变老,我们会有儿子,会有一大堆的子孙,当你佩戴着闪亮的勋章,露出腹背一道道疤痕,你可以骄傲的告诉他们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们,你曾为了大明,为了最伟大的皇帝陛下,为了千百万个同族同胞而驰骋疆场,前进。”
“万岁……”明兵的皮啪啪作响,加快了节奏,第一排的士兵平举起了火铙有五百丈。
“士兵们,你们的准则是什”教导官把握着节奏,在进入战斗之前,他必须将士气推向高潮,虽然现在的士气已经如虹是对于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无限的忠诚帝陛下、无条件服从任何命令、无畏的击溃任何敌人、不允许退缩,永远前进。”
“那么……”教导官嘶哑的拖了尾音:“遵守你们的守则,前进。”
“前、前进、前进……”士气开始达到了高潮,甚至于绿营兵们也深受鼓舞,虽然他们身上的号衣与明军的新式军服相比简直连抹布都算不上,但是许多人挺起了胸膛,握紧了手中简陋的刀枪。
整支明军队犹如一座大山一般徐徐压了过来。齐布探浑身都是冷汗。他明白。现在就算要跑算明军不追击。也已是不可能了。新军营地主力在汉口城中。城外只有五千人但下令撤退。城内地两万多精锐将士就必须舍弃他们面临地命运只有被围歼一途。而如果是这样。齐布探恐怕也要完蛋了。皇上砸了无数银子砸出来地精锐。寄予了最大希望地新军营。在第一次战斗中便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五千人活着回去。他齐布探除了抄家灭族怕只有自杀谢罪一途。
既然如此。么就拼一拼吧布探下了狠心。虽然这个狠心没有多少底气:“传令迎敌。”
三千名清兵紧张地调转方向。两千名炮营地清兵开始吃力地移动着数百门火炮。显然。火炮用处恐怕已经不大了。毕竟明军出现地太突兀。等调转炮口和校准好目标。恐怕明军已经接近了火铳地射程。火炮只适合攻击远程地目标。在百丈之内发挥不了多大地效果。齐布探这个命令下来。明军已出现在了四百丈内。根本没有足够地时间。
三千名清兵显然在荷兰教官地教导下也懂得了火铳地攻击阵型。他们立即排成了一条长蛇。并且做好了准备。齐布探深深地望了一眼残破地汉口城。只能祈祷城内地主力能够在一个时辰之内解决战斗。毕竟迅速地前来增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明军越逼越近。踏入百丈地范围内。第一轮地排枪便在清军地第一列队伍中响起。随着硝烟弥漫。明军阵中几十人无声地倒在血泊。队后压阵地李霄不由得撇了撇嘴。最新式地火铳射程范围也不过是七十丈。也是说。只有七十丈才是有效杀敌地距离。而这群清兵显然没有过多地战斗经验。居然在百丈地距离就展开了攻击。虽然让明军第一排地士兵倒下了几十个。但是这些大多是误打误撞地流弹。
“加快速度。
”李霄高吼,传令兵迅速将他命令传了出去,明军并没有还击,而是平举着火铳加快了步伐。
“砰砰砰砰……”在八十仗的距离之后,清军又发动了一次排枪射击,而这一次,明军死伤的明显比前一番要多了一倍,五十名士兵躺倒在地,他们的同伴毫不犹豫的继续前进,当队伍过去之后,便有几十名军医带着百名脚夫抬着担架将伤者抬出战场。
清军开始装填弹药,而
个时候,进入七十丈距离的明军阵中终于发出了军“第一排预备……射击。”
“砰砰砰砰……”早已瞄准好的士兵迅速的按下扳机,炒豆般的枪响震耳欲聋,等硝烟散尽之后,清军很明显的伤亡惨重,数百名清兵呻吟着来不及发弹已倒在了这片沃野上。
“砰砰砰砰……”清军也展开了还击,而这个时候,人数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明军采取的是四排长蛇阵型,第一排射击之后第二排、三排、四排随时补充,连发火铳几乎可以拿来当自动步枪来使,一轮轮射击没有任何的停滞。而清军只能采取两排长蛇阵型,再加上他们的火铙毕竟是荷兰人仿制大明制造的,虽然外表相仿,但是制作工艺和改进的速度都离明军差了一个档次,几轮射击之后,新军营的火力便被死死的压制,阵型也被随着大规模的死伤被拆的七零八落,齐布探已经没有了退路,两个进入射程范围内的新军组成了绞肉机,双方不断的有人倒下,紧接着射出铅弹,割韭菜一般将一拨一拨的人射倒。
“大人,我们顶不住了。”刚一接触,几轮射击之后,为数不多的清兵火铳队已减员大半,这样的打法,要不了多久整个火铳队就要全军覆没,而后面就是完全起不了作用的炮营,再打下去,五千人恐怕全部要交代在这里。
齐布探一脸苦涩,不由得又向城内望了一眼,城内的巷战正打的热火朝天,显然已没有了多大的希望,现在撤退吗?显然不可能,毕竟一旦溃退明军追击起来可不是玩的,而且数百门火炮也等于送给了明军,可是不走呢?走也是死,不走更是死,齐布探闭上了眼睛:“传令,任何人不准后退一步。”
参领脸色惨白,呼的又回前阵督阵去了。………………………………………………………………………………………………………………………………………………
武昌军团渡江的消息立传到南京,朱骏立即在正午召开朝会,这一年来大明养精蓄锐,如今总算找到了一个北上的契机,四大陆军军团如今也早已整装待发,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将展现推到关内的地区,当然,这个前提是用最少的代价完成。
而朱骏现在大的问题是是否亲征的问题,要激励战士举行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亲征自然是最好的方法,朱骏的目标很明显,就是希望与满人在中原地区进行一场大会战,从而一举歼灭满蒙主力。
而皇帝亲征则能解决个问题,一旦朱骏出现在江北,满人最大的胜算就是派出最精锐的部队对大明皇帝发起攻势,只要击垮了朱骏的中军营,才能有翻盘的可能,朱骏可以预料,只要自己亲自督师寻找满蒙主力,满蒙八旗的所有大军都会毫不犹豫的倾巢而出,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展开决战,大明皇帝其实只是一个诱饵,将所有的敌人全部吸引过来,才能防止满人在穷途末路之下来个玉石俱焚。
事上,大明很早就有了一举克复关内的实力,朱骏最怕的,并非是不能得到胜利,而是害怕那些底牌全部输光的满人在明军北上之前在江北举行屠杀,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满人入关时所展开的屠杀已经足够证明了他们的凶残,而入关之后之所以采取了某种程度的缓和政策,只不过是希望奴隶们不要反抗,以延续统治而已,如果一旦满人穷途末路,不得不打算撤回东北老家的时候,谁能肯定他们不会举起屠刀进行最后一次的狂欢?
因此,若是不将江北的满蒙主力一股脑的歼灭,那么朱骏很有可能得到的是断臂残骸、千里无人烟的土地,只有把这些满人一股脑的解决,就算仅剩的满人要想玩花样,恐怕也经受不住各地穷途末路的汉人抵抗。
一番讨论来,朝臣自然对亲征采取的是反对意见,唯一站在朱骏一边的,反而是内阁、总参谋部官员、以及一部分兵部的官员,有了这些人的支持就足够了,虽然他们是少数派,但是朱骏已经不需要再理会那些之乎者也的多数,虽然他们大部分人也是出于对皇帝的安全考虑。
………………………………………………………………………………………………………………
收复关内,进行最大规模的决战将在十五万字内展开。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章:巷战
帝老子要亲征,又得到了内阁、兵部、参谋部的支也拦不住,那些原本铁了心要反对的官员,只好转移阵地,把焦点转到了近卫军团身上,总而言之,防护一定要周密,要确保万无一失,顷刻之间,这些原本之乎者也一大通的官员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传说中的‘军事砖家’,每日抱着一张地图研究作战路线、两边的军事对比,脑袋一拍,什么空城计、十面埋伏、围魏救赵等千奇百怪的战术直接上疏内廷,只希望皇上老子慧眼识炬,一下子发掘出一个军事天才出来,而后按着这‘战术’亲征,绝对万无一失,满狗鞑子之辈尽成砧板上的肉了,皇帝老子你听我的,想咋砍咋砍。
官员的潮流迅速的普及,邸报迅速开设了亲征专栏,原本靠着写几篇风花雪月文章的攥稿手们纷纷转入军事研究,一篇篇花团锦簇的作战构思在邸报上登了出来,其产量让人叹为观止。官员代表着风向,邸报代表着潮流,风向潮流一变,津津乐道的下层百姓自然也开始对军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如今这大街小巷上,你不跟人说说孙子兵法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底下怎么样与朱骏是无关的,虽然他同样注重宣传,可是这些业余人士怎么讨论和他也没有个屁关系,既然打定了主意要亲征,自然是立即发起动员,四大驻外军团除了武昌军团之外,其他如海都军团、成都军团、苏南军团全部准备集结,而三大洋水师也将在上海港组成联合舰队准备好随时北上,粮秣要准备充分,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也要准备好,自然还少不得朱骏写上一份国书呈送往北方,国书的内容很简单,但是却饱含着挑衅的意味。
而近卫军团也立即行动起来子取消了清晨的操练秋已经下达了随时待命的军令,只要海都、苏南、成都三大军团一到,便可立即护驾北上,近卫军团最大的责任并非是作战而是护驾,因此兵部总是会偷偷的往军团里塞些东西,譬如最新式的火炮者最新式的火铙,总而言之,其他军团都是后娘养的,近卫军团才是兵部的亲儿子其实兵部也没有办法,皇上要亲征,胜败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其次了,皇上的安危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有好的东西自然往近卫军团里塞至于其他各大军团,自然也心知肚明里破口大骂几句,却也没有觉得不公道的意思。
苏南军团离南京最近以除了留守的一万大军之外,沐剑鸣立即带着两万精锐赶来而海都军团的张有德也已经动了身,远在四川的成都军团总督名叫孙堂福,也是跟着永历当年入缅的军官,后来累功升迁坐上了成都军团参将的位置,随后,大明从海都迁都至南京,有人提议建立近卫军团,以保护京畿要地,而王秋作为成都军团的总督被调去了南京近卫军团,孙堂福自然而然的升耀为成都军团总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家伙是成都却一直没有显山露水,除了平日里训练,并没有其他闪光点。
“父皇,我也要去亲征。”朱慈焱这几个月的训练下来,确实长大了不少,比起同龄的五岁的孩子起来身材要略高一些,也更加健壮,原本白晢的脸在日晒雨淋之下逐渐成了麦色,
他眼神锐利的盯着朱骏,仿佛生怕朱骏跑了一样。
朱骏嘴角勾勒出一丝笑意,这里是勤政殿,朱骏早已下过旨意,太子是可以随时进入勤政殿,对于朱慈焱的培养,用后世的一句话可以囊括为提升到战略高度,朱骏自知自己的一生是短暂的,而工业化的道路至少需要五十至一百年才能完成,在这个时间,任何一次动乱都可能将成果毁于一旦,尤其是原始积累的前期,垄断资本对人民的压榨随时可能遇到反抗,虽然某种程度可以将压榨转移到其他民族头上,但是血腥的压榨仍然不可避免,虽然百姓的生活可能得到极大的改善,可是巨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的缺点都将暴露出来,为了减少阻力,他必须培养一个绝对称职的接班人来,尽量能够在他死之后缓和阶层之间的矛盾,顺利的延续到后工业化时代,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以后的任何程序都可以平稳的度过,这也是朱骏对朱慈焱极为看重的原因,他愿意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倾囊相授,要教会朱慈焱如何操弄政治,如何鼓动宣传,如何拉拢人心,这一切,都是帝王
1...152153154155156...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