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听到朱慈焱请求随军亲征,朱骏并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只比自己小腿高一点点的儿子:“怎么?焱儿也要去亲征?为什么?”
“杀鞑子。”朱慈焱稚嫩地声音中很是坚决。去了近卫营。自然免不得和那些大老粗接触。大头兵们也难免会在无意中给这个小子灌输一些思想。
“哦?杀鞑子?杀鞑子做什么?”朱骏故意问。
“鞑子是畜生。”朱慈焱第一次说脏话。只是朱骏却笑了起来。摸摸他地头:“世上没有畜生。鞑子也是人。天下万物永远都是弱肉强食。你懂不懂?以后你会明白地。”
朱骏微微一笑。些道理朱慈焱这种年龄并不能消化。他自然不会讲授。其实客观地来说。在这个时代。任何地民族杀进了关内。面对着毫无防御之力地膏腴之地。恐怕所做所为都不会比满人要高尚多少。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落后就要挨打地老话。只是这里所谓地落后。自然是指军力。唯一地方式就是使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所有文明都必须俯首称臣。………………………………………………………………………………………………………………………………………………
汉口城下地齐布探所部被全部歼灭。只留下了数千具倒在血泊中地尸体。而新军营地主力仍然在汉口城中。甚至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城外地变故。齐布探被人绑缚着按在地上。李霄匆匆过来。瞥了这个穿着黄马褂地都统一眼。眼皮一抬。问那看押地士兵:“问出来了吗?此人是什么身份?”
“回禀大人。是子新军营地都统。名叫齐布探。”
李霄托着下巴又打量了齐布探眼,鞑子的新军营让他都忍不住有些刮目相看,五千人虽然全部战死,但是给明军也造成了近一千五百人伤亡,这还是武昌军团人数占据了优势的情况下,以至于李霄现在满肚子的火没处发泄:“把他的头抬起来。”
几个亲兵一拥而上,托齐布探的下巴用力一提,一张满是血泪的中年脸庞正对着李霄,李霄笑了笑:“都统可是极少见的,立即押赴江南去吧,往后皇上要祭祀太庙说不得要个满人祭祀。”
在一边,明军已简单的收拾了战场,排成了队列听候下一步指示。而绿营兵们则站在明军的身后,有样学样的挺着胸脯听候指示,对于他们来说,方才的战斗实在太刺激了,明军一边排着方阵,一边踏步向前,毫不犹豫的进入清兵的射程范围,没有人退缩,似乎人人都充满了勇气,在射程之内无畏的与鞑子对射,这样的作战方法确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果是他们,恐怕早就四散奔逃了。
“传令。”李开始大吼:“入城。”
如流的明兵们迅速的行动起来,接下来的要做的只是与夔东十三家军会师,并且前后夹击之下,消灭所有的满人。
而恰在这个时候,李来亨显然已经有些顶不住了,每一条街巷都几乎是在用人命去填,往往一条街道的拉锯争夺都需要几百上千的战士永远长眠,更为重要的是,苦战之下,许多人的信心开始动摇起来,而且城内的一些钟三郎香会的香众也时常会闹出一些乱子。杨起隆死后,李来亨已将杨起隆的罪过发布了出去,大部分的钟三郎香会成员都接受了这个结果,毕竟是一个反清为主的香会,这个时候他们的头领要去降清,就算是被杀了恐怕也没有人愿意为他报仇。
可是一些铁杆的香众却不这样认为,他们是铁了心跟杨起隆干的,+东十三家军在城内占了优势,他们孤掌难鸣,可是这时清军杀进城来,一些人便开始搞破坏了,李来亨亲自带着一队人杀了一批捣乱的香众,可是这些人毕竟是躲在暗处,想要根除却难的很。
“李大哥,十三街那边顶不住啦,弟兄们死的差不多了,实在没有人往里填了。”一个个跌跌撞撞的头目浑身是血的冲进李来亨的临时指挥所,说的话几乎都是一个套路。
“死都给我顶住。
”李来亨的给予这些人的回话也是千篇一律,在巷战之中,唯一的办法也只能如此,顶不住也得顶,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谁能坚持到最后,谁便是胜利者。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一章:英雄
巷的鏖战折磨的不止是夔东军,入城的清兵也同样这些用银子砸出来的新军每阵亡一个,都让各参领、牛录们心疼很久,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贼寇实在太多了,先进装备的士兵放弃自己的远程优势投入到巷战中去,实在是严重的浪费,可是都统齐布探已经下了死令,如论如何也要尽快攻下汉口,因此,参领们已经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一队队的火铳手送上一条街巷,半个时辰之后,没有人从街巷中退出来,又是一队的火铳手填了进去,双方拉锯的街巷里早已堆满了一具具的尸体,许多人已经三个时辰没有吃过饭,纵是如此,新军营仍然硬生生的将夔东军压缩到了城东,整个城北和城南已经全部掌握。
“砰砰砰……”一队明军突然出现在新军营的后方,毫不犹豫的拉响了枪栓,平举火铙开火。
“怎么回事?”负责看守一条北城巷子的牛录眼看到身后一排排的兄弟呻吟着倒下,带着问向后张望,当巷口的身影出现在他眼帘的那一刻,牛录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颤,随即嘶声揭底的大吼:“不好啦,明狗入城啦。”
原本一直关注城北夔东军的新军营清兵一下子惊愕的返身,每一条街巷的守卫都发现,他们的身后,出现了一队队的明军,抬着火铳,黑森森的铳口已瞄向己方,随着一声令下,硝烟之后,便有许多人触不及防的倒下。
“还击。”整个城北乱成了一团,许多人有了不好的念头统大人不是还在城外吗?现在他们在哪里?明军是怎么出现的?虽然方才已经有士兵奏报城外出现了一队明军,正与齐布探都统的五千亲军鏖战,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他们收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拿下汉口因此并没有提供增援何况他们对都统大人的亲兵也有足够的信心,而现在,明军就出现在他们的身后,这无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不止是军事上是心理上。
城北残破的城上,一面极大的日月旗高高飘扬起来迎着秋风,猎猎作响,这面旗帜正式宣告了城北的占领,而错愕之下的清军,只能不断的退却挤压到城北和城南一部分街巷。
“万岁……”耀武扬威似的明兵一齐大吼,响彻半空。
“总督大人有消灭城内所有鞑子,前进。”教导官站在城楼的最高处声揭底的高吼。
先头部队重复着命令,齐发出震天的万岁声隐入街巷后面入城的明军则排着队列穿过北门门洞,一齐重复教导官的命令:“消灭城内所有鞑子万岁……”
这声音并非只是单纯的鼓舞士气,而是用来激励夔东军的,在数里之外的城东,夔东军显然听到了异动,与清军相互交错的街巷内也明显感觉到了清军的战力陡然下降了不少,原先攻势如潮的清军突然开始发生了变化,竟然渐渐转入防御,很快,眼尖的家伙发现了城北那面极高的大旗,虽然看不真切,但是他们绝对可以肯定,那不是满人的旗帜,之后,一声声万岁声终于让夔东军明白了什么事。
“明军来了。明军来了……”先是一首先明白过来地战士高呼起来。随后是十个。一百个。所有人都雀跃地高呼着。从来没有任何时候。这些曾经地流寇。曾经为了反明而转战千里。又为了反清流尽了血汗地夔东军突然发现。这些明军是如此地可爱。
李亨已出现在前线地街巷上。单筒镜望着城北楼子上飘扬地旗帜。真真切切地看到红日黄月地符号。已激动地挥了挥手:“传令。所有人全部投入进去。杀鞑子。”
“杀鞑子咯……”+东军战士一下子士气如虹。苦苦地鏖战了几个时辰。许多人早已困乏交加。但是此刻。所有人突然生出了最后一点力气。对清军控制地几条街巷发起了冲锋。
“万岁。”明军显然已经距离+东军极近了。他们地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入夔东军战士地耳朵。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一种感觉。就在不远处。他们地战友正与他们一样对这些万恶地鞑子发起一次次地攻击。
没有错。他们原本就是战友。他们都不屈服于奴役。都有着血海深仇。他们地敌人是一样地。就算是曾经他们或许是敌人。可是现在。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可以不分彼此。为了同一个理念组成牢不可破地联盟。
“杀。”每一个街道都充斥着这个声音。无数地音符相交在一起。组成了最动人
冲锋号角,它催促着每一个战士奋不顾身的对顽抗的锋,受到鼓舞的战士燃烧着体内的热血做出牺牲。
而清军在两面夹击以及主帅不知所踪的打击之下开始渐渐退却,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茫然和恐惧,对前途的茫然和对死亡的恐惧,他们没有了信心,甚至他们还不知道多少明军攻进了城池,只是看到一排又一排的明军突然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随后未等他们做好准备,一阵火铙声响起,将一片片的人如切韭菜一般的干掉。
几个参领在城南一脸死灰的聚在一起,两万五千人如今已经伤亡了近半,其余的清兵也好不到哪里去,士气低下,没有战力,虽然他们仍然流畅着游牧民族的血脉,可是那种视死如归、凶悍无比的血液恐怕在这个时候已经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这两年的训练并没有荒废,纵是处于不利的情况之下,还能保持队形,只是谁都知道,就算是现在这一万余人的清兵士气如虹,也不可能再有翻盘的可能了,结果只是早死和晚死的问题。
南城是没有城门的,整个汉口只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南城由于距离长江太近,自然也没有设城门的必要,只是有一条支流的水脉从城区流过,在城内有一座简易的码头。
摆在清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嘛全部战死,要嘛全部投降,几个参领正在大声的争吵,两个是支持决战的,而另外一个则是不愿意去死,宁愿投降芶活的,三人甚至动了刀剑,但是仍然没有议出什么,反倒是让清兵更加沮丧起来。
……………………………………………………………………………………………………………………………………
“李世叔,您这是:么?”城内的局势基本上已经控制下来,唯有清军在南城据守,其余的城区全部落入了明军手里,李霄意气风发的前往城东拜会这个世叔,老远便看到李来亨坦胸露乳的背着几根荆棘,让人反剪了自己的双手过来,一看到李霄,一脸羞愧的抬不起头来。
李来亨是个直肠子,当时了杨起隆的花言巧语,把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若不是明军渡江,恐怕这么多夔东军战士都要死在自己手里,此刻的他看到李霄过来既喜又愧,只能玩负荆请罪这个汉人玩了几千年的把戏。
“哎,李大人……”李亨跺了跺脚,说不出话来,随后抬眸道:“请李大人绑缚李某去南京城吧,李某罪无可恕,要亲自去南京请罪。”
李霄淡然一笑,原先对来亨的不满硝烟云散,不管怎样,李来亨都是他的长辈,长辈一副愧疚的摸样前来请罪,恐怕多大的不满也都没了,李霄笑吟吟的帮助李来亨解开反剪着手的绳索,去除了荆棘:“李世叔何不如此,谁能无过呢?说起来皇上还真的想见一见你,早就听说过李世叔当年转战千里,为了反清不知历经了多少战阵,皇上对您也是十分看重的。”
李亨尴尬一笑,不过他只是认为李霄说的是一句客套话,毕竟他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出身,大明皇帝不恨自己已经不错,哪里还有什么看重。
李霄撇撇嘴:“李世叔肯定是信的了。”他一面说一面回头对教导官道:“去,把夜校的课本取来。”
所的明军在新兵训练时都必须学习基础的知识,而记录英雄事迹自然也是夜校课本的主要方式,夜校的课本主要宣扬忠义为主,崇祯之后所有反清的主要志士都记录其中,自然,李来亨也占了一个小篇幅,算是朝廷对大顺军反清将领的一种肯定。
在场的士兵之中多多少少有几个好学的带着课本出征的,教导官问了一本回来,交在李霄手上,李霄熟稔的翻开中间几页,这种线装书乃是工部建立的刊刻局印刷的,纸质极好,片刻功夫,李霄便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交到李来亨手里:“李世叔若是不信,但可看看。”
李来亨是识过一些字的,结果课本细读了几句,这几个月来心里的疑虑不由得一扫而空,他娘的,早知道大明朝廷里把我老李也当成了英雄我还天天提心吊胆做什么。
……………………………………………………………………………………………………………………………………
额,今天更的晚了一点,抱歉。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二章:国书
大明皇帝把李来亨当做了反清的英雄,自然而然~算账了,毕竟所有的士兵入伍训练时的必修课本,李来亨已经被塑造成了大英雄,大明皇帝要害他,岂不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来亨是个实在人,想起自己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更加难为情起来,跺了跺脚:“李某这就去向皇上负荆请罪,如若不然,实在良心不安,哎。”
原本李来亨还担心大明要收去的他的兵权,去除他的羽翼,这个时候反而去除了斤斤计较的心思,是以才不顾大军南下请罪,也自然是向李霄放出了任其接掌夔东军的信号。
李霄连忙拦住:“圣驾不日即将抵达汉口,皇上已宣谕亲征,届时世叔再请罪不迟。”
李来亨怏怏作罢,随即道:“既是如此,当务之急是立即消灭顽抗的鞑子,准备迎驾。”
李霄振奋起精,想起城内还有一部分盘踞的清兵,颌首点头。
到了傍晚,明军与夔东军起了一次极大的攻势,各个大街小巷突然充塞满了士兵,甚至连屋脊也有明军的火铳手埋伏,清军人数又少,所需要防守的街巷又多,再加上又累又饿士气低迷,连连向南城渡口收缩兵力,从南城渡口处自然是不能逃的,毕竟这里是流向长江,而长江一带恐怕早有明君的艨~舰伺候了。
一时间破破烂的渡口处到处都是乱兵,有从前线逃出来的,有奉命督察逃兵的,还有奉命驻守的,乱成了一团个牛录喝止不住,也只能任其作罢人都知道,现在的局势已不能逆转,在城内,有近十万的夔东军和明军,而他们此时伤亡已经过半不时又有南城的民宅里窜出几个百姓专拣落单的清兵伏击,不管如何抵抗,覆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
一份大明皇帝的国书与湖北的报传到了北京城时已经入了冬,京城之内飘起了鹅毛的大雪,冷风嗖嗖,将人的手脚的冻得冰凉也凉了满人们的心,宫里头传来了消息,齐布探三万新军营全军覆没,皇上雷霆震怒,连太皇太后送他的暖炉都摔了,七八个大臣被治罪包括督造军械的工部主事,包括几个地方的官员至连荷兰的使节也被迁怒,好在康熙那个时候收敛了火气就作罢。
过了两天。京城里但凡些爵位地都被召入宫中足四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入宫。自神武门入太和殿外跪下听宣。
太和殿内地康熙;沉着脸。独自坐在金殿上。看着南明送来地国书出神。国书上只聊聊写着一句‘中华之君敬告狄夷之酋。近者奉天伐罪。旌麾北指。今治精兵百万。方与尔狄会猎天下。’
这句话地原意很简单。中华君主向夷地酋长宣告。近来朕奉上天地命令讨伐有罪地人。军旗指向北方。现在训练了百万精兵。正要同你争夺天下。
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是挑衅地意味十足。这份朱骏亲笔写就地国书。已经让康熙寝食不安了两天。从前他对那个万里之外地新始帝不过是经过臣属地转奏。如今。这个他生命地大敌终于浮出了水面。张牙舞爪地通过一份国书出在他面前。
与之随来地消息是南明皇帝已经宣旨亲征。整个江南已经做好了毕功于一役地架势打算拼命了。而现在。正是康熙抉择地时候。他地选择并不多。第一种是对这份国书置之理。组织防御。第二种选择则是像个男人一样站起来。与那个南明皇帝一样带着他所有地本钱御驾亲征。一战决胜高下。
这个选择对于少年地康熙来说实在难以作出决定。他还有半壁地江山。还有数十个嫔妃。还有享用不尽地荣华富贵。他不想赌。可是眼前地局势已经容不得他隐忍退缩了。南明地军队会一城一池地将他地江山一点点地吃掉。那个宿命中地敌人会指挥着千军万马犹如当年满人入关时一样踏遍他地土地。隐忍只不过是让自己晚一天面对而已。更何况。国书中地侮辱之词也不容他退缩?
狄夷之君?这四个字犹如毒针一样猛插着康熙的心脏,满人立国几十年,最痛恨的就是这个字眼,仿佛后世的种族歧视一样,总是令人难以接受,只不过他们绝不会想到他们为什么是狄夷。
“主子,各亲王、郡王、贝勒以及文武百官都来齐了,正在殿外跪着
总管梁九功小心翼翼的撩着袍子过来,这几日主不好,火气也大得很,梁九功伺候的也小心翼翼的,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让索额图先进来。”康熙睁开了满是血丝的眼睛,两天他都没有睡过好觉,可是两天来他总是被一种激愤的情绪精神奕奕。
“喳。”梁九功小腿一曲,打了个千,又忙不迭的去传旨意。
“宣,领侍卫内大臣、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觐见。”梁九功在殿外中气十足的大喊,随后几个站班的小太监也扯着嗓子重复了两句,此时的太和殿外,四百名官员黑压压的跪的遍地都是,天气严寒,一些年事高的亲王、郡王则被小太监扶到另一边坐下歇息,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好的待遇了,冰凉的地砖上一丝丝寒气直透膝髓,许多人见到梁九功出来,原本以为皇上召他们入殿,心里都不由得暗喜,可是等梁九功的话音刚落,除了百官中的索额图抖抖身子站起来,其余人自然一脸的失望。
“奴才索额图给主子请安。”进入保和殿的索额图也是小心翼翼的,他明白,新军营的覆灭对于这个少年皇帝来说震动是多么的大,一个不好,虽说他索额图是皇后的亲爹,是当今太子的亲外公,更是皇帝面前最信任的大臣,也难免要吃一顿苦头。
“主子,您的气色怕……哎,国事艰难,但是主子也不必总是折腾自个儿啊,龙体要紧。”
康熙抿着嘴,仍然绷着个,微微颌首之下气色已经好了一些,他勾了勾手指:“上殿说话吧。”
索额图立即着袍子顺着玉阶登上金殿,小心翼翼的站在銮椅旁,不知皇上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康熙已随意的将国书递到索额图手里:“看一看,心里有什么想法,都抖落出来,朕要听真话。”
康熙在最后一句加重了口气,让图惴惴不安,他心里想,难道皇上是怀疑自己从前说了假话?想归想,索额图不敢怠慢,立即拿起国书翻看了一遍,这才放下了心,原来皇上为了并不是新军营的事震怒,而是这份明人发来的国书,他故意多看了几眼,理了理思绪,才小心翼翼的将国书递了回去:“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事到如今,索额图也只拍一两句马屁让这个少年天子心绪开朗一些了。
康熙的眼眸直勾落在索额图身上:“喜从何来?”这一句问的有些严厉,显然对索额图的贺喜很是不满,到了这个时候,这个老家伙居然还在贺喜,实在让他恼火。
索额图立即双腿一软,直挺挺的跪:“皇上,这份国书中伪皇帝朱由榔的措辞是否与当年的曹操相似?”
康熙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跟着点点头,但是并没有想到什么可贺喜的地方,但是他知道索额图话语定然还有下文,因此并没有说话。
“正所谓骄兵必败,当年曹操自持兵多将广,乃下书孙权,大言与孙将军会猎于吴,其口气之猖狂,恐怕相较于这份国书起来还要不如,依奴才只见,我大清连连败退,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所谓塞翁之马、焉知非福,如今的明军恐怕早已骄横满溢,朱由榔更是自恃天下无敌,如今骄兵,如何能不败?”
索额图侃侃道:“其实我大清之所以会败,主要的缘由还是与明军对阵的士兵多以绿营为主,这些绿营兵奴才是知道的,别提什么战力,都是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投降倒戈者极多,就比如这一次新军营南下剿灭乱匪,明明这汉口城就要沦陷了,齐布探在入城之前还与贼军打了一仗,一刻钟的时间就将他们击溃,可是偏偏那些驻守渡口的绿营兵不争气,明军渡江,怎么说也得守个一两天吧,多多少少也得给汉口城下的新军营一些时间,可是这些王八羔子倒好,几个时辰不到,就把渡口让给了明军,这还不算,除副将冯开山以下全部倒戈,此时汉口城正在攻坚的关键时刻,腹背突然出现明军,纵使是我满人勇士如何骁勇,恐怕败局也已经定下了。因此,奴才以为,这些年来的仗打的这么窝囊,与那些绿营兵是分不开的。”
……………………………………………………………………………………………………………………………………
关于李来亨,大家看给他怎么安排?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三章:上帝之城
主子。”索额图见皇上脸色好了一些,显然也是对
康熙微微颌首,算是同意了索额图的理论,绿营兵助长了明军的骄横,若是这一次八旗军趁着敌人轻敌的功夫奋命一击,倒还有一些制胜的把握,只是他的心思并没有放在这里,索额图显然会错了意思,他托着下巴摸着下颚新长出来的刺须沉吟道:“朕想御驾亲征。”
“啊?亲征?”索额图不由得面色一白,一时间反而说不出话来。
“朱由榔敢亲征,朕难道不敢?”康熙显得义愤填膺,显然那句狄夷之酋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自认精通汉文、读遍史籍,一直也致力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为此,他四更天便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操心劳力,为的只是得到那些奴才们一句千古圣君的名头,可是朱由榔不是他的奴才,当然直指他是蛮夷于这个年轻的皇帝来说,侮辱之深,可以说的上令他发指了:“汉人尚且敢亲征出战,我堂堂满人皇帝难道还能龟缩在紫禁城坐视不理?”
1...153154155156157...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