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哥萨克骑兵迅速的击溃了一支赶到漠北的准噶尔骑兵,迫使准噶尔感到了沙俄的威胁,因此只好抛弃漠北,转而大力向漠南扩张,漠南乃是蒙古王公的根基所在,也是与满人关系最好的一批王公,他们的子弟大多数已入关并为满蒙营卫戍北京,部族们以老弱病残占了多数,面对准尔的侵袭,许多部落甚至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这也难怪,毕竟准噶尔人过惯了苦日子,而漠南蒙古虽说是富的流油,但是每年满人皇帝的赏赐,再加上各种倾向于漠南蒙古的福利政策,又占据了最肥沃的草场,几十年前的锐气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面对这些光着脚为了抢劫不把命当回事的准尔人,漠南王公们只有挨打的份。
一年下来,准噶尔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了爱必沙河西将近一半的漠南草场,朱骏的意思是让准噶尔人准备发动一次庞大的攻势,以期能够一举将漠南蒙古人一网打尽,关内的满蒙八旗中的大部分蒙古战士都是漠南蒙古出身,老家起火,恐怕许多人没有这么多心思在关内打仗了。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六章:马鹞子
晨,初生的太阳冉冉升起,三万名衣甲鲜明的近卫军南京东城午朝门外列队,皇家马车已徐徐过来,王秋立即快马过去相迎,没有繁复的仪式,更没有过多的口令,随着太监高声大喊一声:“启程。”
“全部上车。”可供四车道并驾齐驱的驰道旁一辆辆车辆开始有明军按各队的番号上车,这种大车车厢极长,可以容纳十人乘坐,若不是因为马力有限,恐怕空间还会设计的更加长一些。
“前进。”骑着马的传令兵开始不断的高喊着口令。
两千多辆马车立即启动起来,马夫开始挥鞭加速,路面响起了嘎吱嘎吱的车轮碾动路面的声音。
朱骏的车撵处在正中,两边有百名骑士守护,王秋骑着马跟在车撵之后,随时听候吩咐。
每隔三十里的旁,都有当地的府县供应好食物,因此路上并不需要携带干粮,而战争中的粮秣早已运送到了江北的汉口城。
朱骏深深的吸了口气,摊的时候总算到了,从南京到武昌若是快车的话只需四天的路程,但是由于大军出动,车速并不快,因此差不多需要十天的时间,十天之后,近卫军团将抵达武昌,随后开始渡江,在那里,各大军团已经会合,随时准备发动大明最大规模的战役,根据情报,北京城里的满蒙精锐齐出,江北各省的绿营已经开始集结,唯一令朱骏感兴趣的是,陕西的王辅臣那边似乎有些古怪,北镇抚司的探子已经得到了消息,康熙虽然已经下旨让王辅臣率平凉骑兵东进,可是王辅臣并没有挪窝的打算,这个消息让北镇抚司兴奋了很久,立即决定与王辅臣进行联系王辅臣的态度极为暧昧,若即若离,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尚在犹豫。
王辅臣的态立即上呈到了朱骏的手里,朱骏自然不会拒绝让满人少一个帮手、多一个敌人,王辅臣恐怕早已看清了眼前的局势,满人的败亡已迫在眉睫,他王辅臣不是白痴自然是不愿陪着满人玉石俱焚的,王辅臣原本是大同的明军,后随山西大同守将造反,接着投靠满人,成为了吴三桂属下的一员骁将十年来,他先后投奔过明军、农民军、清军、吴三桂系,可谓是乱不倒翁样的人自然是懂得审时度势的,既然不愿意陪着满人一起死,朱骏的猜测的是这个家伙显然想待价而沽,希望能够把自己和几万平凉骑兵卖个好价钱。
陕西与其他各省不同当年吴三在云南混的风生水起,不但控制了云贵两省,四周的各省也多是他的亲信任提督,王辅臣便是其中之一,整个平凉军体系中,超过一半的将领都是当年吴三桂关宁骑兵的出身因此相较于各省的绿营来说,王辅臣更为自主一些凉骑兵的作战能力比起各省的绿营自然也不知高了多少档次。
现在大战迫在眉睫,王臣既然想待价而沽么朱骏也不吝啬出个高价,他立即派出了钦差诺了足够的好处奔赴陕西,打算好好笼络这个西北的‘马鹞子。’
………………………………………………………………………………………………………………………………………
平凉地处陇山脚下。东至西府三百里。西去金城府四百里。北边是半农半牧之高板大塬。南边是复杂多变地山地。城居泾河川道正中。属东西通衢、丝路要冲。如果扼守住平凉。那么就能以陇山为屏障。牢牢把守住通往关中平原地最后一道门户。如果失去平凉。那么。西来之敌就可勒马高山。腑视平原。摇荡关中。窒息国脉。使江山易主改形。所以有这种说法。陇右定则关中定。陇右乱则关中扰。汉时便以“安定”为郡名。做为进可攻退可防地战争跳板。平凉是任何政权不能不去认真考虑重点经营地绝佳去处。
平凉算不上大城。但是由于不断加固以及借助山势地修缮。绝对陕西境内最坚固地堡垒。在这里。三万平凉骑兵驻扎于此。而王辅臣地提督府里。却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地客人。最先来地是甘肃提督张勇地使者。
张勇是陕西洋县人。勇力过人。明末副将。清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师次九江。张勇投降。授游击将军。顺治三年。所部多次同大顺军余部作战获捷。顺治五年。参加镇压甘肃回民米喇印、丁国栋起义。擒获明延长王朱识。俘杀米喇印。六年。偕诸路兵俘杀丁国栋。收复肃州。授甘肃
十年。授三等阿达哈哈番(即后来地男爵)。以勇右标总兵。加右都督。十五年。从大学士洪承畴进兵贵州破南明都督罗大顺部。旋从安远靖寇大将军多尼移师云南。抵盘江。督兵连夜造桥。使全军尽渡。会诸军于七星关。败大西军余部将领白文选部。次年。加左都督。十八年。迁云南提督。康熙二年。以张勇久镇甘肃。威名素著。命还镇甘肃。
整个西北如今只有两个军事力量。一个是王辅臣地平凉铁骑。一个是张勇地陇右骑兵。康熙已经做好了决一死战地决心。自然也向张勇下发了旨意。让他倾巢而出准备向中原集结。张勇地陇右骑兵位于甘肃。而王辅臣地骑兵驻扎在平凉城正好挡住了张勇地道。按道理。王辅臣原本也应该出兵东进地。可是这家伙非但没有出兵地意思。还把张勇地陇右骑兵地路给堵了。这算怎么个回事?张勇立即火了。一面派人向朝廷报信。另一面自然是派人来问王辅臣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王辅臣四十余岁,身子骨倒很是硬朗,在提督府里热情的接待了甘肃方面的使者,但是一说到圣旨里所谈的东进集结,王辅臣立即言辞闪烁起来,总之就是一句话,得等等再说,部下还没有准备好。
使者又道,既然如此,那么王提督怎么着也该把城门开一开,让陇右的兵马过去总成吧。
王辅臣还是摇头,意思明摆着的,兄弟不走,你们也别想过。
使者立即火了,算个什么玩意,走又不走,过又不过,他无心的说了一句:“难道提督要谋反吗?”
这个时候,王辅臣的态度值得玩味了,他没有立即拒绝,只是微微一笑:“先生还是回去告诉张勇,让他再等等吧,过两日就有消息。”
使者怒气冲的走了,而城下的张勇虽然恼火,却还不敢亮刀子,毕竟怎么说二人都是大清的提督,王辅臣虽然有谋反的意向,可是也没说谋反啊,朝廷更没有发出旨意让张勇平叛,无可奈何之下张勇只能忍着,在城下扎营,等着王辅臣的消息。
送走了甘肃方面的使者,王辅臣客厅内却走出一个人来,他与王辅臣的眉宇倒是颇有相似,只是年纪显然要轻了很多,只有二十多岁的光景。
“贞儿,坐下说话吧。”王辅端起茶盏吹着茶沫,脸色显得十分平静。
“父亲,张勇那家伙不会反目?”进来的是王辅臣的长子王继贞,前几年一直都在北京城里,七八天之前才赶回了平凉城,他不但带来了一些康熙的赏赐之物,更带回来了一封密旨。
王辅臣冷笑一声:“张勇那厮一直与我不睦,不过晾他也不敢翻脸。”
王继贞轻吁了口气:“父亲,皇上的那份密旨说的是什么?”
王继贞虽然带来了康熙的密旨,但是那密旨却是用腊印封了的,只给王辅臣观看,因此王继贞虽然差点跑断了腿,至今还不知道那密旨的内容,只是这几天来父亲的行为很是奇怪,令他起了好奇之心。
王辅臣悠悠的喝了口茶才徐徐道:“皇上让我投降。”
“投降?”王继贞吸了口凉气,不可思议的盯着这个曾经叱咤西北的父亲,随后道:“莫非是假降?”
“有些东西你不该知道的就不要问,吾皇智计过人,这一招实在够狠的,不过事成之后,皇上许诺给咱们王家一个藩王的爵位,永镇陕西。”王辅臣眼睛放着光芒,说到陕西二字时,手都不由得颤了起来,藩王的待遇可足够他王辅臣心动的,当年吴三桂是什么样的权势?他王辅臣可是垂涎已久,如今自己也算逮着了个机会了。
王继贞也不由得心热起来,父亲是藩王,他岂不是世子了?这可是许多人几辈子也修不来的,他立即有信心起来:“这个事需不需要甘肃的张勇知道?既是假降,总得知会一声,否则………”
王辅臣已摆了摆手:“你懂什么,越是假降,就越求逼真,假戏还要真做呢,瞧着吧,永历小儿自以为占了上风,届时有他的苦头吃。”
…………………………………………………………………………………………………………………………………………
大决战开始了,这几章算是决战前的铺垫。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七章:西北军反目
继贞倒是被绕糊涂了,既是要假降,可是连知会都不提督一声,若是那张勇发了急,引兵攻打平凉怎么办?到底还手不还手?若是还手那等于是真降了,若是不还手,岂不是自己凑脸上去挨揍吗?
王辅臣面色波澜不惊,喝了口茶,翘着二郎腿阖目沉思。王继贞不敢打扰,在边上静静的思量着,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了片刻,一个戈什哈急匆匆的进来:“禀提督大人,人来了,就在平凉东城外。”
王辅臣一下子弹腿起来,抖擞精神,目光落向王继贞:“贞儿,随为父去迎接明使。”
王继贞一头雾水的刚刚起身,父亲已经背着手出了厅堂,他立即将各种古怪的想法打消,小跑着跟了上去。
平凉东城外,一马车停在紧闭的门洞口,几个化妆商贾的明使时而抬眸看看城墙上的动静,时而低头耐心等候,明朝的使节共来了三名,为首的是礼部侍郎蓝锦书,余下的两个全部是北镇抚司的番子,蓝锦书原本是金厦水师一系的文官,后来投了大明,在吏部里做事,六七年来政绩卓著,也就升任了礼部主事,后来礼部侍郎出了空缺,他自然而然的也就顶上了,这一次朝廷将他这样的大员派到这里,也说明了大明对王辅臣的重视。
现在临战在即,满人倾巢出十万大军已经逐渐在河南、河北一线集结,其中主力自然是十五万八旗铁骑,此外,还有二十余万绿营作为辅军,但是论起战力蒙八旗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精锐,而绿营兵显然就差了好几个档次,可是西北的陇右骑兵与平凉骑兵不同,他们虽也是汉军,但是一直卫戍西北,精通骑射,也是主力之一,整个西北的骑兵便有七万余人,一旦参战,那么满人与大明的对比自然也就没有那么悬殊了王辅臣戍守平凉城,把守着是西北与中原之间的通道,若是王辅臣投明,那么陇右骑兵也别想冲出西北于是大明突然之间减少了一支强大的敌人。
城门徐徐打,随着城头上一声号角呜呜响起百名骑士自门洞中出来,为首的王辅臣穿着便装,老远便笑呵呵的下马,迎上去:“前日收到消息说先生要来,王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他打量了一眼蓝锦书后继续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先生进城再说某已备好了酒宴,请。”
王辅臣做了个请的手蓝锦书微微颌首,这里也不是套交情的地方的心里也不由得松了口气,看王辅臣的态度,他对这次又有了几成的把握。
蓝书随后立即上了马车,随着车夫一阵催促,马车开始徐徐入城,数百名骑士随着王继贞纷纷上马,一阵马嘶声响起,护着马车也开始入城。………………………………………………………………………………………………………………………………………………………………
“王辅臣听旨。”_锦书进了提督衙门。待王辅臣屏退了众人。在空旷地客厅内。蓝锦书也不罗嗦。从怀中掏出一份圣旨。
王辅臣犹了片刻。随后撩起袍子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汉人血脉一系。同气连枝。即敕王辅臣为平凉王、平凉军团总督、赐银千两。朕话不多言。王卿自去领悟。钦此。”这一份圣旨十分简短。但是内容却是实打实地。直接封王。又让他仍旧领兵。可谓是极大地殊荣。朱骏并非是个白痴。自然懂得争取王辅臣对于整场战役来说是多么地关键。只要王辅臣愿降。朱骏当然不会吝啬爵位、封赏。
王辅臣却并没有接旨。抬眸朝着蓝锦书望了望:“且慢。王某听说朝廷已改了兵制。平凉城地这些兵马都是王某地老兄弟。王某敢问。若是王某降明之后。是否继续保留编制?”
蓝锦书倒是并没有生气。临行时皇上曾经说过。对于王辅臣。最怕地不是他讲条件。只要他愿意接旨。什么都可以先答应。他讲地条件越多。越是说明他投降是真心实意。
“这个…皇上曾经说过。王大人可以作为特例。如今大战在即。想必王大人也了解当今地形势。只要王大人愿意归明。便是天大地功劳。”
王辅臣这才规规矩矩的抠了头:“臣谢主隆恩,定不负皇上所托。”
蓝锦书立即笑吟吟的将王辅臣扶起:“平凉王果然是个识大体的人,从此以后,我们便同殿为臣
王辅臣也是一笑,顺着蓝锦书的手起来:“王某实在惭愧,身为汉人,却甘为满人做鹰犬,如今大彻大悟,不知已犯下了多少大错,若不是皇上体谅,王某真的不知该如何做人了。”
“平凉王还怕找不到戴罪立功的机会吗?”蓝锦书笑眯眯的看着王辅臣,一语双关的道。
“正是,王某如今已封锁了平凉城,这平凉城两面都是依山而建,若要从这里进入中原,就非得入城不可,甘肃提督张勇的三万陇右骑兵就在城外,有王某在,绝不会让他们进入西安一步。”
“这就好,有平凉王这句话,下官也就放心了,西北军只要不参战,我大明王师北指之日可待矣,平凉王单这一件功劳便可名留青史。”
二人闲扯了几,蓝锦书如今的心情极好,他没想到事情竟然进展的这样顺利,平凉骑兵一反,那么陇右骑兵也别想着参加会战,满人的实力至少削弱了三成,皇上收复关中的战略恐怕是十拿九稳的了。
“蓝大人请吧,王某已设下宴,为大人压惊。”
…………………………………………………………………………………………………………………………………………………………
平凉城下,等了两日的张勇终于失去了耐心,皇上的旨意很清楚,各省提督务必率本部兵马前往河南集结,延期以抗旨罪论处,现在张勇的时间并不多了,他又派出了一队使者要求入城,可是西城门的的守军却拒绝了,王辅臣的压根就不愿意见他。
张勇终于爆发了,只是凉城城池高阔,陇右军全部都是骑兵,对于这座坚城,还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张勇亲自在城下叫骂了几句,随后城头的女墙上突然出现了一队弓箭手,朝着城下就是一阵乱射,好在张勇连忙勒马掉转马头便走,否则说不准要被射成刺猬。
王臣反了!张勇时至今日才醒悟过来。
张勇可不是素的,一生身经数百战,克府县五十,威名远播。早年右足中流矢,伤到骨头不能行走,上阵都坐轿子指挥作战,冲锋在前,哪里还肯示弱,立即调集大军准备攻城,而另一边,又向甘肃方向去信,让人调集火炮,一时间,整个西北战云密布,很是紧张。
而王辅臣蓝锦书则是悠悠然的携手来到西城的城头,看了看城外数里之外依山拔地建起来的大营,蓝锦书在平凉城呆了两天,当听说西城守军箭射城下甘肃提督张勇时自然是一番大喜,毕竟王辅臣并不是没有假降的可能,可如今王辅臣已与张勇反目,心里的虑自然全部去了,饶有兴趣的看着城下的陇右军,与王辅臣指指点点。
王辅臣目不转睛的望着城下:“张勇乃是不可多得虎将之才,平凉城虽然城池坚固,但是还是小心为上,蓝大人,王某在这里保证,为陛下守住张勇三个月,三个月之后,请朝廷派出援军如何?”
蓝锦书心里细算了算,三个月之后,中原的大战恐怕已经落下了帷幕,只要西北七万骑兵不参战,大明雄师北定自然是毫无问题的,连忙应道:“那么,就有劳平凉王了。”
王辅臣指了指城下:“我看城下的陇右军并没有攻城的动作,想必是他们打算从甘肃运送火炮来攻城了,去年清廷铸就了一批火炮,分往各军,其中张勇以西北方向出现准噶尔部的理由问去了一百门,若是火炮齐发,恐怕这平凉城的城墙不能阻挡,大人,可否为王某向皇上奏请一批火炮来,以压制陇右军。”
蓝锦书颌首点头,王辅臣说的字字在理,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这个自然,明日下官就东去,请求皇上要一批火炮来,放心吧,论起火炮,鞑子如何是我大明的对手。”
王辅臣嘴角洋溢出一丝微不可见的笑意:“那么,就有劳大人了。”
“不敢。”
……………………………………………………………………………………………………………………………………………………………………………………
西北就是决定胜负的稻草,所以多写了一些,以后大家可以知道,整场战役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西北军,额,大家不会觉得烦吧,今天朋友从北京回来,去喝了点酒,可怜啊,还有一章没有码。
未完待续,)




永历大帝 第四百九十八章:夔东军团
间府,东临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望,西汉时,曾四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朝年间属河间郡或州。五代十国时,州归契丹管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罢州改府,改为河间府。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清时去路存府。
由于属于直隶府县,河间府的河间城修建了十几座炮台,清廷也派发了火炮,如今的河间城一片披红挂绿,很是热闹,只是因为康熙皇帝亲征的车撵正在这里安歇。
康熙坐在河间府知府的府邸的后院厢房里,倚着火炕不断的望着地图发呆,就在前一刻,从西北方向的八百里急报已经传来了消息,王辅臣‘反了’,张勇的陇右军被挡在平凉城的西面。令侧立一边的索额图惊异的是,少年皇帝并没有震怒,反而哈哈笑了起来,索额图吓了一跳,以为是康熙怒极反笑,这些日子以来,索额图当真是日日忧心,如履薄冰,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坏消息传来,若是换了其他人伺候,恐怕早给这个少年皇帝震怒之下砍了脑袋了,康熙的脾气也越来越坏,他索额图最是郁闷的就是为了亲征,他索额图已在太皇太后面前立下誓言,若是皇帝有什么不测,他索额图可就完蛋了,索额图这些日子情绪也不太好,这时听到王辅臣造反,情绪也就更加低落了。
反倒是康熙却没有发怒,情绪也没有变坏,而是聚精会神的开始研究起地图来,过了许久才抬起眸子道:“索爱卿,我大清有望了。”
索额图听得云里雾里,连忙挤出笑容:“大清原本就是有望的皇上圣明仁德,如何会没有希望?”
康熙乐呵呵的纳了这个露骨的马屁,随后将地图摊在热炕上的桌几上,支起身子朝着索额图招招手:“过来说话。”
索额图立即将脑袋凑过熙已经指了指地图:“我军与明军决战,爱卿以为哪里为好?”
索额图甚的看了看地图,随后道:“湖北多山、多水,不适合骑兵运动,而我满蒙主力以骑兵为主,决战的地点自然是以河南为佳。”
康熙点了点头,深表同意,图能够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自然并非是纯靠溜须拍马来的:“若是两军决战之时,突然一支骑兵自明军腹背插入索爱卿以为我大清的胜算几何?”
索额图不由得吃了一惊:“西北的王臣不是反了吗?张勇的陇右铁骑被挡在平凉城以西,如何千里奔袭?”
康熙微微一:“索爱卿以为王辅臣反了。明人自然也以为王辅臣反了。当他们自以为西北后顾无忧之时。便是生擒永历小儿之日。”
索额图这才醒悟过来:“难道辅臣没有反
康熙端起桌几上地奶子并不说话。高深莫测地模样又将目光落在地图上。索额图立即明白了事情地因果怪前些日子皇上放归了北京城里地王继贞。原来是留了后手。正如皇上所说。七万西北骑兵在平凉城假意攻伐。明军自然失去了警惕。届时倾力决战之际然一支骑兵出现在战场。明军地阵线恐怕就算再坚固、火器再犀利也会被冲散队形。到时要擒获朱由榔还不是手到擒来?
其实康熙早在几年前便一直想象着与大明地决战。他早就知道。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因此这几年来他苦思冥想。总算想到了这条妙策一旦实施。至少明军对清军地优势将荡然无存今大明方面果然中计。只要不出意外对这次决战很有信心。
“吾皇圣明啊。”索额图已是热泪盈眶。这倒不是他为了拍马屁而作伪。康熙地话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这些天来他日夜不安。如今仿佛是黎明时分突然出现了一缕光明。让他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地脑袋总算保住了。这一次亲征只要得胜。他索额图在太皇太后面前地保证非但不会让他有灭族之祸。说不定还有一份极大地功劳。所谓功过只在一线之间。确实如此。
1...155156157158159...2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