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一章:以彼之道还至彼身
的画像和石像挂在了城头,其实这个办法早在朱有人用过,徐德友故技重施,但是效果却是可见的,城下原本想要一鼓作气攻城的明军果然不再敢轻举乱动,开始逐后退却,太祖皇帝就是大明的象征,沐剑鸣就是再混蛋,也是不敢让人对城头开炮的,就算是攀城决战,也害怕乱军之中损毁了画像,挂在城头上的太祖肖像就等于是一道平安符,徐德友不相信,明军敢毫不顾忌的攻上城来。
其实徐德友也是捏了一把的汗,这时见明军开始有次序的退避到城外数里之外,才算是松了口气,半个时辰前他已派人向人求救,只要能挨些时间,总是还有救的。
城下的沐剑鸣仍然对着城上腹诽不已,在他看来,打仗就是打仗,你他娘的打不赢大不了跑了便是,小爷心情好自然不追你,就算是降了也一样能保你姓名,可是城头上居然玩这一招,也实在让沐剑鸣吐血不已。
明军开始在城外安营,其实沐剑鸣倒也不急,时间充裕的很,至于如何攻城,倒是颇有些难度,既要拿下城池,又不能毁坏太祖的画像,那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往城门下手了,当天夜里,七八个苏南军团的高级军官与他一道,绞尽了脑汁。
到了第二日清晨,双眼赤红的沐剑鸣与几个军官赤红着眼睛一脸疲惫的出了大营,显然他们也是一夜未睡,几个高级军官纷纷回自己营帐补觉去了,沐剑鸣唤来几个亲兵,让他们到本地找些画师来个亲兵各自骑了马,各自出了营。
听说明军要找师,便有许多人蜂拥跟着去,这些都是会写会画的军要人帮忙画像阳人自然是没有怀说,说的好听点,就算天下人都反明,凤阳人都不反的,若是天下人都拥明凤阳人恐怕是最拥戴的一个。
这些画师入营之后,接到命令是画努尔哈赤的画像多画师不由得面面相觑,画满清的头子倒没有什么,问题是在座的诸位谁也没有看过这老王八蛋啊,这该如何下笔?营里又放开了要求,随你们怎么打,只要满人的衣饰逼真便成师们松了口气,这倒是好办的多人开始挥笔泼墨起来,一上午的功夫画好了数十幅之多,中午营里的军官设宴款待了这些画师一番午继续努力,直到傍晚临近之时,近百幅高矮不一、有胖有瘦的努尔哈赤画像这才完工。
“成了。”沐剑鸣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大呼一声,随即挑选了百名精壮的明兵,准备攻城。
………………………………………………………………………………………………………………………………
残阳夕照,原本安静的阳城上,突然一阵诧异的喊声,将城楼上喝茶的徐德友吓了一跳,他原本以为太阳眼看要落山,明军忌惮城头上的画像,绝对不会有异动的,正准备喝完这壶茶,便回衙歇息,这时立即有了些不好的兆头,立即赶到女墙后观望,只看到城下数百个明兵正往凤阳城城门接近,让他郁闷的是,明兵并没有拿着武器,而是举着一幅幅画像向这边过来,领队的明兵则是举着一方极大的旗帜,旗帜上是用白布朱笔写着‘狄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鬼位’。
城地另一边。那个逃到凤阳地千总已高声地对着绿营兵和衙役们下起令来:“张弓。”
数百名弓箭手已弯弓对准下瞄准。箭头探出女墙。正对着城下已经进入弓箭射程地明兵。
“不射。”徐德友惊地面容失色。就连头上地顶戴都被他戴地东倒七歪。急匆匆地往那千总跑去:“不能射啊。”
“大人。这是为什么?难道然逆贼有恃无恐地过来?”千总对于徐德友还是较为敬重地。尤其是这个守城地方法让他叹为观止。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单凭几幅画像就能让明军束手无策。
徐德友气急败坏地指着城下:“你看看那些字。”
“字?写地是什么?”千总仍是一脸迷茫。很明显。他并不识字。
“哎。”徐德友跺了跺脚:“那些逆贼举得是太祖爷的画像,你去射他们?还想不想活命了?若是这事传出去,就算是咱们守住了城,也是要挨千刀万剐的。”
千总打了个颤,嘴上道:“射又不能射,总不成干等着明军破门入城吧。”
徐德友黑着脸,想不到明军居然来玩以彼之道还至彼身的把戏,他沉思了片刻,见城下的明兵来的并不多,
:“他们人少,恐怕是想破门而入了,你带一队兵|里顶着,如论如何不能放他们入城。”
千总口里虽然嘴硬,可是也知道这太祖爷的画像是绝对不能射的,立即挥挥手,带着部下的几百个绿营兵下了城墙,守在门洞的城门后。
百名明兵已徐步到了城下,他们倒不似是来攻城的,反而像后世某个旅游团来此观景,到了城门之下,他们也并没有毁坏城门,而是纷纷解下绑在身上的包裹,一堆堆用棉布包裹的火药被解下来堆在城门下,片刻的功夫,堆积的火药包竟有半人高,随后百名明兵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离去。
等在城门后的千总与数百名绿营兵紧张的等待着明兵破门,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明兵有任何动作,千总也是奇怪,这些明兵手上没带任何武器,拿什么破门呢?不过这些人自然是有古怪的,可是古怪是古怪,早就听说过明军的花样多,千总并不敢大意,仍然让人在城门后守着,而在城外,明兵们早已走了个一干二净,让城头上观看的徐德友很是惑,由于视角问题,徐德友并不能看到方才那些明兵在城门边做些什么,这些明兵也实在古怪,带着太祖的画像过来,可是到了城下停驻了片刻便急匆匆的走了,很是费解。
明军开始蜂拥的从营房出来,列队准备,而在沐剑鸣身畔,一名端着怪异火铳的士兵正瞄准着堆积在城门旁的火药包,士兵的火铳铳管极长,近有半人高,铳身打磨的极为光滑,在短暂的瞄准之后,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尖锥型的铅子然而出,随后迅速的射中城下堆积的炸药包,铅子原本是没有热量的,但是从火铳射出之后,急速的摩擦和火药的推助使得铅子立即被烧得通红,当射入棉布中时,又立即与棉布摩擦,要知道,棉布原本就是易燃的物品,在滚烫的铅子高速摩擦之后,立即便引起了火花,一丁点火苗在火药的作用下,只听到一声极强的爆炸声,城门处飞沙走石、硝烟滚滚,整个城门立即被炸为了碎屑,极强的气流将碎屑四溅开来,最倒霉的首先是城门后的绿营兵,他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一声震破耳膜的强烈爆炸,随后城门瞬时变成木屑,平时这些无害的木屑在气流的高速运动之下,飞快的射入他们的身体,数百人毫无预兆的被爆炸炸的七零八落,就连那个千总因为靠离城门过近,直接被炸死。
城墙上的衙役以及一部守城的清兵也乱成了一团,这种火药虽然对石制的城墙没有多大的效果,但是那一声爆炸,以及整个城墙的颤动却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徐德友早已吓晕了过去,其余的人则纷纷下城,人最害怕的并不是眼前的危险,而是那些根本就毫无预兆不能解释的现象,到了这个份上,谁还有心思守城,一干人一哄而散,早已跑了个干净。
“杀。”瞅准时机沐剑鸣已抽出了长剑,迎着昏黄的斜阳向城头一指,中气十足的大吼一声。
“杀。
”这一次明军没有保持何阵型,所有人飞奔而出,蜂拥着向城门涌去,喊杀声响彻一片。
整凤阳城陷落的很快,在数百明军面前,这座县城立即陷落,甚至连反抗都是极少,等民宅内的凤阳人确认明军进城之后,立即欢呼着涌上街道,在他们看来,这些士兵与从前的明兵相比衣甲有了极大的改变,面貌也是极为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是姓朱的大军,效忠的是大明皇帝,他们所保卫的,也是老朱的天下,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后队的明军开始陆续进城,内锣鼓喧天,很是热闹。而沐剑铭却知道没有多少时间了,凤阳只是一个县城,虽然规模宏大,但是必须在皇上的銮驾到来之前,攻陷其他州县,随时做好决战的准备。
当,数名明军游击开始带着本部的人马趁夜出城,向各个方向展开行动,而沐剑铭则被凤阳城内的乡绅、大户宴请,脱不得身。
………………………………………………………………………………………………………………
哎,书里bug~很多,这个小弟也知道,哎,毕竟第一次写书,大家如果能够读的爽一些,小弟就心满意足了,小弟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什么重大的漏洞,感谢诸位。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二章:反了
都凤阳的光复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江南自然是一阵>中都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明军攻占中都,从某种意义上算是摘去了南明的头衔,光复祖业、驱逐狄夷、一统天下已经成了长江以南百姓的常用词,各大邸报纷纷刊载,朝廷适时的开放了国债,所谓国债,其实是朱骏当年向商人借贷的一种方式,如今朝廷用兵,银钱经过一年的积累,自然是足够的,不过朱骏所关心的是攻占广大关内地区之后的事,毕竟要发展建设,这些银子,自然要从江南地区挪银子出来,现在假装朝廷银饷殆尽,发行国债,自然不失为未雨绸缪。
而对于江北的满人,那自然是一个震动,中都虽不是战略要地,但是政治意义却不言而喻,康熙为此不由得头痛起来,在短暂犹豫之后,立即将四十万大军分为五路,自己坐镇中军,两侧以满蒙八旗齐头并进,再外便是二十万绿营一分为二向南挺进,自直隶、河南、山东等省四路南下,其中中军抵达山东武定府,一来主导战局,二来也防备天津方面的明军异动,一时间,兵戈如潮,四路大军浩浩荡荡,遮云密布向着安徽进发。
康熙作出这个决定确实是费了一番决心,但是现在明军根本就没有北上的意思,又突然袭击安徽,占领中都,令康熙忧心的是,明军是否并不愿意决战,而是徐图蚕食黄河以南的土地,毕竟清军与明军不同,明军占领了江南,粮草众多,慢慢拖延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的损害,但是清军的粮草原本就不足,这一次朝廷搬空了所有的粮仓,就是打算一次性的与明军主力决一死战时间拖得越久,于清军越是不利。
更何况中都凤阳对康熙来说不过是一座极不起眼的县城,可是对大明来说,意义不必占领南京要小祖先的宗庙得以恢复,军心民气都会为之一振,决战未开让明军占了上风,康熙自然要有所行动。
虽说明军并没有按康熙的路数出牌,但是康熙并不以为意,在他的心里,决定胜负的关键在西北,只要西北的事成了,其余的都是旁枝末节,在武定府当地的官员早已恭候在行辕之外,胆颤心惊的等待着康熙的召见,索额图一如既往的在旁陪侍,明军占领了凤阳,倒是没有让索额图有多少担忧,康熙则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看军情折子,问问各路大军的战报,最后才将目光落在了索额图的身上:“杰书的折子上来了吗?”
索额图摇摇头:“来都没有报来来是辽东平安无事,主子不必担心。”
康熙眉宇间皱成了川形:“怕没有这么简单,派人去问问吧。”
索额图点了头,康熙又道:“不成,杰书一向稳重么多天没有消息,定然是出了什么事人快马去辽东看看吧,不管如何一定要打探出辽东的消息。”
“:才这就去办。”索额图打了个千,也不由得慎重起来。
……………………………………………………………………………………………………………………………………
杰确实遇到了难处在半个月前。处于三姓副都统去地倭人开始南下。倭人自迁居辽东之后。数年之间。已移居了两百万人。基本上整个日本岛地倭人全部抵达了这里。倭人在森林附近开始建立木屋。日本岛地处东北。因此倒也算耐寒。三姓副都统区天寒地冻。对于倭人来说倒是尚能适应。这一次倭人南下。自然是奉了大明皇帝地旨意。杰书立即调骁骑营北上迎敌。双方在楚克漠西进行过几次小规模地战斗。互有胜负。正在这个时候。朝鲜军统帅李显又突然率军北上。卫戍在鸭绿江北岸地神机营打退了几次进攻。但是也情况紧急。整个辽东五大营已被抽调走了两大营。此外。还有两大营被调往了山海关。也正是这个时候。蒙古察哈尔部却举兵反了。
察哈尔部靠近辽东。早在努尔哈赤时。该部首领林丹作为汗蒙古帝国布延薛禅汗地长孙即位。
林丹汗即位。在巴林部境内地阿巴噶哈喇山修建了瓦察尔图察汉浩特作为整个蒙古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林丹汗加强了传统地左右翼三万户地地方行政体制。命永谢布部却热斯塔布囊为特命大臣。率领一支军队驻防赵城。在漠南蒙古地威势如日中天。大有一同蒙古地架势。
林丹汗为了有效地控制蒙古各部和巩固汗权。以
部为基础。直接控制了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叶特、弘吉剌特等五部。同时也遥控了蒙古其他各部。整个蒙古各部都听从林丹汗地号令。
而正在那个时期。后金势力地影响已波及到蒙古边缘各部。科尔沁、内喀尔喀五部及喀喇沁等。一些蒙古部落不断遣人至察汉浩特。希望林丹汗采取必要地防范措施。以遏制后金势力。不久努尔哈赤地长子褚英率领五千人进犯乌拉部。乌拉部为女真人地一支。与科尔沁相邻。乌拉部派人向科尔沁部求援。经林丹汗同意。科尔沁部翁阿巴图尔诺延及其子奥巴率领科尔沁部大军到达乌拉境。与乌拉部联军共同打退了褚英地军队。
当时,明朝为了不让努尔哈赤与林丹汗联合,使明朝东、北两面受敌,不断派人到察汉浩特,竭力讨好林丹汗,希望他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林丹汗也考虑到,与明朝保持友好,进行贸易,有利可图;同时利用明朝可以遏制和削弱后金势力。因此,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的初期,明朝北境基本上安然无事。为了表示谢意,明朝每年向林丹汗赠送白银千两。
林丹汗自以为自己得到明朝的支持,对努尔哈赤很是蔑视,曾派遣使臣康喀勒拜瑚持书到努尔哈赤住地,自称“四十万蒙古之主”,藐视称“水滨三万人之王”的努尔哈赤,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犯广宁城。
努尔哈赤写了一封指责林丹汗的措词强硬的信,双方的关系开始逐渐恶化。
等到皇太极即位之后,满人的威势日盛,最后一举击败林丹汗,强娶了林丹汗的妻子、女儿,封林丹汗子额哲为亲王,从而接替了林丹汗在蒙古的地位,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辰汗”的尊号。
察哈尔部一直以黄金家族自居,自从被满人掠夺了汗位之后,原本就对满人很是不满,而皇太极强娶林丹汗妻子、女儿,更是让察哈尔人感受到了侮辱,但是满人的威势越来越大,最后甚至一举入关,一举得到了关内万里的土地,察哈尔人自知报不得仇,一直容忍,如今天下的局势陡然一变,辽东大明两大附从国的大军威胁盛京,漠南蒙古准噶尔部连连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亲满的部落,而关内的消息更是令他们跃跃欲试,大明突然复起,捷报连连,现在的察哈尔部首领正是那个被皇太极立为亲王的额哲,额哲的父亲便是林丹汗,母亲被皇太极虏为妃子,就连妹妹,也成了皇太极的嫔妃,虽说皇太极看在他母妹的份上立他为亲王,但是皇太极对他的侮辱却一直潜藏在他的心底,如今形势逆转,额哲立即抓住了时机,在部落中宣誓灭清,并且与准噶尔部结盟,另一边则积极的向明朝方面取得联系,亲率三万部族勇士东进直取辽东,由于杰书方面没有准备,额哲的骑兵迅速的抵达了盛京城下,寻求盛京城内的满人决战。
整个盛京城只驻扎了一个前锋营三万余人,额哲的反叛让杰书头疼不已,城下的蒙古骑兵不断的向城头的清军挑衅,杰书却只是闭门不出,不敢轻举妄动,毕竟盛京乃是大清的根基之一,绝不容有失,杰书宁可做缩头乌龟,也不敢出城迎战,只是这样一来,整个盛京城就等于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杰书几次想派出斥候,都被城外的骑兵拦截下。
………………………………………………………………………………………………………………………………………………
答读者问:其他我不去说了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纳降王辅丞一事感觉主角智商直线下降作者给的理由完全不靠边王能投降的时机多了要投降也早投降了这个时候投降虽然不能说白分百但是起码也有五成的诈降吧?康熙看的到坏的结果主角和其他名将就看不到了??在稳赢的情况下成功的战略家是不会去投机取巧的有可能偷鸡不成连米都拾不到对于汉奸尤其是死不悔改的就要给予雷霆一击不能给以后的汉奸立榜样虽然可能为此付出上万将士的生命是也值得只要决战击败满清主角光复中国要多少兵有多少兵何必在乎一时得失呢?
答:诈降并不是这么容易,整个西北有七八万精锐骑兵,对战局的影响可想而知。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三章:察哈尔
哈尔叛乱的消息传到关外,关外满蒙部落所遭受的知,准噶尔部反叛尚情有可原,这支蒙古部落地处西疆,一支是蒙古的旁支,在漠南、漠北,压根就没人看得起他们,说的不好听些,在蒙古诸王公之中,这些不过是草原里的乡下人,准噶尔丹不过是个大乡巴佬而已,可是额哲不同,“察哈尔”是古突~|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强盛于明代时期,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其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位,以黄金家族自居,是蒙古部落中最接近黄金家族的部族,且部族之中精壮诸多,盛产勇士,额哲率察哈尔部反叛,对蒙古诸王公来说极其震动,许多蒙古王公已经预示到,满人恐怕已经不行了。
几十年前,凶悍的满人一统辽东,几次击败蒙古部落,并且一战击溃林丹汗的大军,成为草原共主,从此之后,察哈尔部被剥去了汗位,蒙古各部共推皇太极为博格达辰汗,满人的威势随着他们的铁骑和战刀在进入关中之后达到了巅峰。
可是近几年来,先是朝鲜、日本等藩国依附南明,挑衅辽东满人,而后关内也传来消息,汉人在江南连续打了许多胜仗,将满人的势力赶到了江北,这倒不算什么,可是接下来的事就让蒙古王公们郁闷了,满人为了保住关内一些亲近部落的蒙古勇士调往关内,而准尔的叛乱则让蒙古王公们不由得郁闷起来,准噶尔的骑兵不过十万人,原本对于漠南、漠北诸多蒙古部族来说,溃退的应当没有这样快的惜最精锐的战士已经送去了关内,留下的战士实在不够,其结果,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准噶尔部侵吞一个个部落,他们曾向关内的博格达汗求援,但是得到的却只是再等一等的消息,这让许多王公不满起来,我们把最强壮的勇士送去给汗王守卫他的边界,现在我们遭受了野蛮人的攻击,而博格达汗却无动于衷等一等,我们的牛羊、我们的族人都将成为准尔人的奴隶,我们失去的不止是牧场,还有我们的妻女们的一切。
不满的情绪不易察觉的在蒙古上空蔓延,博格达汗赐予了他们爵位他们划定了草场,每年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可是如今,他们仍然不满起来,生死存亡之际,既然那个汗王不能拯救他们么只能另寻它途了。
而察哈尔部的叛乱,一下子让各部不满的情绪爆发开来尤其是靠近辽东的内喀尔喀巴林、札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特五大部族,这五部早在林丹汗在位时期便是察哈尔部的铁杆拥戴者人击败林丹汗之后,为了压制察哈尔部这五大部族的大部分草场赐予了其他的王公,每年的赏赐也是最少的,察哈尔部又是他们曾经的盟主,如今额哲的使者分别抵达了五大部族,以额哲汗的名义要求他们起兵附从,五大部族毫不犹豫的掀起了反旗,联合了两万骑兵,直指辽东各亲满的蒙古部族和一些零散的满人部族。
整个关外的局势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准噶尔部、察哈尔部、朝鲜、日本四大叛军迅速的在连绵万里的关外极大的威慑了满人,犹如风卷残云一般,先是蒙古王公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打算起来,他们的处境已经极其不妙了,西有准噶尔部的侵袭,东有察哈尔部联盟的威胁,若是仍然跟着满人继续混下去,恐怕届时连尸骨都找不到,各部的王公开始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有的向西,有的向东,无非是选择谁是自己的主子罢了,准尔人兵力强盛,向他们降服可以免受兵灾,察哈尔人一直是蒙古共主,声名广播,根据以前的规矩,向他们降服总是顺理成章的。
关外乱成了一锅粥,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站队,而对于辽东的满人来说,却无异于灭顶之灾,额哲汗恨透了满人,起兵时便立誓要杀尽满人,用满人的鲜血来洗刷皇太极强加给他身上的耻辱,因此,那些盛京城外的满人全部遭了殃,凡是被察哈尔人俘获的,尽都免不了杀身之祸,更令满人们心寒的是,那个康亲王杰书,眼看着城外的满人被一窜窜的屠戮,却仍旧龟缩在城里,无论如何也不出来。
额哲围住盛京已经有了几天的功夫,杰书不出战,已让他很是烦躁,可是令他意想不得到的事,一支二十多人组成的使者队伍抵达了他的军中。
使者
多,有四子部、喀尔喀部、乌喇特部、苏尼特、阿巴这些都是漠南或是辽东蒙古部族的使者,足有十几个之多。
使者们进入额哲地大帐之后。立即按着草原地规矩行礼:“伟大地额哲汗。我们千里迢迢地赶来。向新地汗王致意。”
这一句话。已经说明了他们地来意。他们称呼额哲为汗。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地立场。
额哲已经到了中年。身体仍然硬朗。他不动声色地盯着每一个卑躬屈膝地使者。明知故问道:“说明你们地来意。”
“察哈尔部一直是草原共主。伟大地林丹汗曾带领我们抵挡了几次外族地侵略。我们是来重新推举蒙古人地汗王地。”使者们七嘴八舌地道。其实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噶尔丹野心极大。许多部落也看不起这个乡下人。满人自身难保。已经不能再保护他们了。那么唯一地选择就是这个额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