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大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楼主大大
额哲脸上看不喜色:“我们地小鸡是来寻求鹰地保护了吗?”
使者们一阵尴尬。不过草上永远都是强者为尊。如今博格达汗已经不能保护他们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找一颗大树乘凉呢?
“伟大的额哲,我们只是遵从草原上的规矩罢了。”喀尔喀部的使者毫无愧色的站出来,行了个胸礼。
额哲哈哈一笑:“好吧,欢之至,既然你们愿意寻求鹰的保护,那么在这之前,回去告诉你们的主人,让他们带着部族的勇士来到这里,证明给我看看,用满人的鲜血。”
喀部使者脸色微微一阵尴尬,随后又道:“这恐怕不行,我们愿意为您做任何事,但是我们悖逆了满人的盟约已经是罪大恶极,因此,我们不愿意绞入辽东来。”
各部的算盘是打的叮当作响的,现在关外风云变幻,满人虽然势微了,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们不能重新爬起来呢?谁也不会一棵树上吊死,既然如此,还是尽量保持中立的好,否则把人的得罪死了,被人连根拔起,那才是一个惨字。
喀尔喀部者见额哲的脸色不好看,立即又道:“我们部族之中的勇士有许多被征调入关内,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对满人发动袭击,恐怕关内的勇士……”
额哲挥了挥手:“好啦,我的小鸡们,既然你们愿意去学那些随风摇摆的小草,本汗也不怪你们,一切都得按草原上的规矩来不是吗?你们各自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让他们联手阻止准噶尔东进吧。”
额哲虽然与准尔部联盟,但是对那些准噶尔部并不是没有防范,毕竟这群野蛮人是不讲道理的,让他们遵守信用恐怕比要一只小鸡翱翔九天之上还要困难,他的骨子里流淌着林丹汗的血液,一直认为只有察哈尔部才是草原共主,解决掉这些满人,他早晚都要回师西进,跟准噶尔人打个你死我活的。
使者们纷纷行了礼,告退出账,现在草原大乱,让许多草原上的王公已失去了抉择的睿智,许多王公甚至一边仍旧向满人表忠心,一边又与尔丹眉来眼去,暗地里,说不准又派出使者向额哲臣服了,其实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三个巨头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可是旗帜鲜明的选择了哪一个都需要承担风险,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连蒙古人都不能例外,因此许多人只好三面讨好,以维持中立。
额哲在盛京城下叫骂了几天之后,见杰书仍然雷打不动,可是盛京城城池实在过于高大,蒙古人原本就不善于攻城,额哲隐忍了这么年,也并非是个白痴,自然明白若是全力攻城,恐怕就是再多一倍的人数也一定能把盛京拿下,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他毫不犹豫的率军继续东进,在那里,满人的一支骁骑营正在与倭人对持,他决定去找找他们的晦气。
“报!”在盛京城内的衙署里,一个配着腰刀的戈什哈飞奔至忧心忡忡的杰书脚下:“禀报王爷,察哈尔人退走了。”
原本在厅里背手来回踱步的杰书脸上一喜:“快,立即让人将折子送出去。”
“喳。”戈什哈打了个千。
…………………………………………………………………………………………………………………………
十万字之内满人从此消失,以前拖了太多的情节,不好意思。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三章:德川兄上当了
戈什哈正要离去,杰书却突然抬起了眸子:“回来。
“王爷还有什么吩咐。”
“察哈尔往哪里退了?”杰书盯着这个心腹,脸上又浮现出一丝忧心忡忡。
“向东去了。”
“啊?”杰书差一点没有站稳,双腿都不由得打起颤来:“立即将锐健营都统叫来。”
“喳。”戈什哈领命去。
杰书一脸焦躁的坐回椅,现在的问题就不是防守盛京这样简单的了,察哈尔人东进,东面就是与倭人对阵的骁骑营,若是在骁骑营的腹背,突然出现了一支蒙古骑兵,与倭人两面夹击,其战果可想而知,若是骁骑营战败,那么蒙古人与倭人合流,说不定随时可能南下攻打鸭绿江北岸的神机营,这样一来,整个辽东五大营便随时可能被人慢慢蚕食,一旦两大营覆灭,除了山海关的两大营之外,整个辽东,满人的力量只剩下他在盛京的锐健营了,若是放任蒙古人东去,就算是守卫住了盛京,恐怕整个辽东也毫无问的落到这些蒙古、倭人、朝鲜人手里,盛京就算是城池再险要,早晚也会有陷落的一天,因此,在他看来,宁愿舍弃盛京,也是决不能让蒙古人东进的。
他想了一想,:着这个功夫又提笔写了一份折子,说起来,这份折子杰书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的,他大胆的提出了舍弃盛京,保住辽东五大营的有生力量,若是辽东有失,他愿自刎殉国云云。
待他颤抖的手写完了后一个字时,锐健营都统福全已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福全一身戎装穿着正白旗的铠甲,熊腰虎背,很是盛气凌人。
“老二。”见福全进来,杰书立即起身,勉强挤出一些笑容打了个招呼。
这个福全与其地都统不同。他是顺治地第二子。刚刚封地裕亲王是康熙皇帝地亲哥哥。早在年幼时。顺治便问过他地志向。福全回答说:原为贤王。顺治对他很是看重。福全也没有争储地决心。但是却极好军事。能开得几石地大弓。骑射功夫也是一流。鳌拜倒台之后。五大营里一些亲近鳌拜地都统尽皆以别地名义全部裁撤五大营里便有了三个都统地空额。福全自动请命带兵。康熙对这个哥哥倒很是放心地。立即大喜立即下旨敕他为锐健营都统。福全主掌锐健营之后贴下属。对各级地军官也极是照顾。更不吃士兵地饷银。很快便与下边地人打成了一片。训练起来也绝不含糊。一年下来健营地战力陡升。这也是杰书将锐健营留在盛京驻守地原因。
“王叔哈尔人往东边去了。”福全大咧咧地将头盔丢在桌几上。他方才听说察哈尔人退了立即跑到城楼上去看。是以急匆匆地说出来全对军事颇有研究。自然知道察哈尔人东进将意味着什么。
“老二。先坐下说话。”杰书虽是焦急。可是在这个侄子面前。却不好表面地太过莽撞:“我叫你来。正是因为这个事。”
“这还有什么好商量地。请王叔下令。我这就率锐健营出城追击。若是骁骑营有失。我们就算坐守着盛京又有什么用?”
杰书颌首点头:“老二说地不错。但是盛京也同样重要。这里不但有数十万满人。更是辽东最坚固地城塞。也决不能有失地。你先坐下。我们先议一议。想个万全地法子来。”
福全这才老大不愿意地坐下:“王叔地意思是?”
杰书喝了口奶子,这才知道这奶子早已冷了,不由得呸了一口吐了出来,颇为气恼的将奶子放回桌几上:“方才我静静思量了一下,既然察哈尔人往东边去了,咱们反而不能急。”
杰书顿了顿,整理着思绪,继续道:“若是现在出城追击,说不准这些察哈尔人又掉转马头与咱们在城外决战了,若果是如此,咱们放弃了城防的优势,与他们在野外决战,实在太不值当。不如这样,再过两个时辰之后你再出城追击吧,往骁骑营的方向去便是,根据我的估测,待你抵达骁骑营与倭人对持的地点,恐怕蒙古人与倭人已经对骁骑营展开攻击了,察哈尔人往骁骑营的腹背捅上一刀,那么咱们的锐健营便趁着察哈尔人鏖战之际,在察哈尔人的腹背也捅上一刀子,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便是这个道理。”
福全听了杰书的分析,不由得点了点头,眉宇之间仍有些忧心忡忡,这个战略若是完成的好,大获全胜他是有把握的
战略是战略,真要实施起来却并非这样简单,首先定上,去的早了,察哈尔人并没有投入作战,最多反身与锐健营决战,去的晚了,说不定整个骁骑营已营救不及全军覆没,解释察哈尔人与倭人刚刚得胜了一场,士气如虹,两军合为一军,再掉头与锐健营决战,那么他恐怕再自信,也胜利无望了。
“老二……”杰书沉着眉,如今大清的声势已日渐衰退,他在辽东苦苦支撑,就好像一个补漏匠一般,东缝西补,可是不论如何,这件破衣服早已破了许多的洞,补完了这个,那边已破了两个,所谓左右支拙正是如此,他叹了口气:“察哈尔人反了,恐怕将来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福全心里打了个突,平时他的这个王叔可从来没有和自己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临战之际说出来,难道是他有了什么不好的预兆,福全身子不由得正了正:“王叔的意思是?”
杰书一脸疲倦的挥了挥手:“你下去准备吧,两个时辰之后立即出发。”
福全摸不着头脑,只好拿起头盔:“那我走了,王叔保重。”
…………………………………………………………………………………………………………………………………………………………
德川纲吉近来是牢骚,他现在才知道,自己原来上了明人的当,不是小当,而是恶当,明人口口声声说什么北庭都护府资源丰富,这句话倒是没有错的,这里倒是都是森林、铁矿,甚至还发现了一两处铜脉,他带着数百万倭人抵达了这里,开始时也很是热情,可是过了两年才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木材、铁矿都挖了不少,足足的堆积成了几十座小山,最大的问题是他娘的这些原矿根本就运不出去,这里原本就是极北,再加上有满人横在辽东,道路是不同的,商船更是不愿意到这鬼地方来,也就是说,没有人采购,他德川纲吉不能把东西运出去,这些玩意说到底连石头都不如。
德川纲吉开始想念日本那里比起这里来说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他明白,他再也回不去了,不只是汉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向那座没有了倭人的岛屿迁,而是他德川纲吉在倭人之中已没有了任何的声望,就算他要回去,大明不需要提出反对,只要宣称不再给予他任何保护,恐怕百万的倭人就能活撕了他,德川纲吉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甚至是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必须得对他的主子言听计从,现在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连一支五万人的倭人兵卫队他都养不起,只能向明人进行高额借贷,随后再从巡航的水师那里高价购得一批物资,再将他们分配给他的兵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士兵都是大明养起来的。
知道自己已;无路可走的时候,德川纲吉算是任命了,不就是做狗吗?做狗有什么不好?至少名义上他还是数百万倭人的大王,住的是聚居点最奢华的房屋,吃的也是水师运来最新鲜的食物,只要自己过好,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就在半个月前,他从巡的水师那里收到了大明皇帝的旨意,大明皇帝命令他不顾一切的向辽东发起攻势,此外,水师还免费供应来了一批新鲜的食物,让这些只能在冰天雪地之中捕鱼、打猎为生的倭人一阵雀跃。
“德下,你要明白,必须不计一切的发起攻击,就算是让你们的男人全部上阵也在所不惜,懂了吗?”
“对了,皇帝陛下外还说了,只要能够打通辽东与朝鲜之间的通道,甚至是一举打通辽东与关内的通道,大明可以立即修建一条道路通往北庭都护府,届时殿下的矿物定然能卖个好价钱的,德川殿下,这是你的一次机会,想想看吧,届时会有无数的商人通过道路前来你这里拉运木材和铁矿的,好了,不多说了,在下不过是传句话,到底如何,还需要德川殿下自己斟酌。”
这是那个巡航的千户官临走时:德川纲吉抛下的话,德川纲吉又满怀起信心起来,是啊,大明其实并没有欺骗他,这里确实矿产丰富,若是坐拥这些矿产,他德川纲吉绝对是天下最有钱的藩王,问题是,他必须得打通一条商路出来,要赚银子,还得自己拼一拼。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四章:辽东血战
了利益,为了改变现状,德川纲吉毫不犹豫的开始格,任何人,只要愿意随自己反满的,都可以得到极高的赏金,倭人原本就是为了利益而疯狂的民族,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他们并不会在乎自己的性命,更何况现在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活下去和死了的区别并不大,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倭人青壮都被征调起来,足足二十万人发放了简易的武器,以五万兵卫为骨干,铺天盖地的向南辽东发起了倭人至今为止最大的攻势。
二十万倭人虽然看上去漫山遍野,但是由于这些大多是农夫或是武士,虽说凶残,可是毕竟管理松散,在苏扎哈窝集附近遭遇了北上的骁骑营,骁骑营毫不犹豫的摆出冲锋阵型,方一接触,便将前队的倭人分割合围,几次冲杀之后,密集的倭人阵犹如被铁犁犁过的土地一般,留下了一大片的尸体,等到德川纲吉的中军赶来,骁骑营毫不犹豫的勒马往回冲杀了一阵,这才呼啸而去。
在这雪原之上,骑兵是最为恐怖的兵种,当一支骑兵呼啸而来时,根本就难有抵挡之力,唯一的办法,只能聚成一团,用这种最为被动的方式来降低骑兵的冲击,可这也不过是降低伤亡的唯一办法,除非有火铙或是长矛,有了这些,也必须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士兵来操纵这些抵挡骑兵的利器,才能在这万里无垠的雪原上与八旗骑兵有决战的资本,遗憾的是,倭人们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骑兵来去如风,一旦见到倭人的大队前来,毫不犹豫的风驰电掣一般的消失在地平线是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骁骑营开始疯狂的出动,时而出现在倭人的侧翼时而在后队出没,甚至有一次,面对倭人的中军,三万铁骑出现在正前方的地平线上,随着一声马蹄如轰雷一般的滚动,犹如一把尖刀一般,径直在倭人的中军犁开了一条口子。等到倭人们反应过来,这些骑兵已经呼啸着扬长而去,甚至倭人连边都沾不到一点。
骁骑营都统巴彦是一名镶黄旗的老将了一辈子仗,使用起骑兵来可谓得心应手,骑兵最大的优势便是冲刺力,往往骑兵加入战斗之后,首先便是凭借着强大的冲刺力打算敌人的阵型,随后再加入混战巴彦却压根就不给倭人们任何混战的机会,往往率领他的骁骑营突然出现,随后冲刺,待倭人被打乱了阵型,趁着这个功夫,巴彦绝不会恋战即率队呼啸而去。
这种不断骚扰的作战方式使骁骑营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而倭人的损失便惨重了,几天的功夫,便伤亡了近万,这些伤亡倒还是勉强能够接受让德川纲吉郁闷的是士气问题,倭人作战向彪悍凶狠,根本不需要鼓舞士气只要给予足够的利益,便会毫不犹豫的玩命是面对骁骑营这样的对手,这些倭人们却是郁闷不已,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骑兵什么时候来,在什么地方出现,有时候,在埋锅造饭的当口,有时候在半夜中突然听到那致命的铁蹄声,随后便是一阵冲杀,这种毫无征兆的恐惧,纵使是这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倭人也是受不了,许多人连续几夜不敢睡觉,在这雪原上行军,早已心力交瘁,后方的粮草也接济不上,无奈之下,德川纲吉只能在苏扎哈窝集附近扎营。
苏扎哈窝集位于兴凯湖左侧,原本是一支满族部落的领地,满人入关之后,由于许多满人开始迁入关内,这里反而荒凉下来,原本还有一些牧民在这里过活的,可是一听到倭人南下,早已跑了个干净,只是一些留下来的牛羊却来不及带走,也算是便宜了倭人,倭人们修建起了栅栏,算是有了些简易的防护,德川纲吉现在总算是想通了,满人的马队太厉害,自己人数再多,在野外也不够折腾的,明朝皇帝的意思是让自己去牵制满人,既然如此,那么他也就不这么卖力了,只要让满人感受到自己的威胁便成了,干脆安下营来,又联系朝鲜方面派出北洋舰队在附近的海岸输送些粮草,干等着便是。
德川纲吉的战略算是正确的,骁骑营的疯狂突袭立即暂缓下来,冲击一支聚成一团的大军,而且还围了栅栏,是极容易陷入混战的,骑兵的冲刺力量一过,骁骑营要面对的就是人数超过数倍的凶悍敌人,就算是骁骑营能以一挡五,恐怕也会被倭人耗死。
若是寻常的敌人
倒不介意直接将他们冲散,因为人数再多,再强大骑之下,士气陡然一降,不需要将敌人全部屠戮干净,这些人恐怕早已四处溃散了,可是这些倭人实在让巴彦很是费解,他们的凶悍实在让他有些心惊,这几天来每一次突袭他们的侧翼或是后队,他从来没有见过有倭人溃散,许多倭人甚至仍旧举着刀枪朝着战马奔腾处冲杀,虽然他们脆弱的身体根本抵挡不住战马的疯狂冲击,可是仍有人前仆后继着一脸狰狞的犹如飞蛾扑火一般冲上去。
这些人完全就是一群疯子,巴彦只能用疯子来形容这些近似野人的倭人,不管是勇气也好,疯狂也好,巴彦自然也知道对建立营寨的倭人发起攻击是极为不智的,好在他的任务只是阻挡这些倭人威胁盛京,于是索性也在苏扎窝集安下营来,骁骑营的营寨只在苏扎窝集以东的十里处,随时监视着这些倭人的一举一动。
德川纲吉遇到地困难是极大地。首先就是粮草不济地问题。在北庭都护府。那里地粮食原本就不够。以至于许多身体孱弱地倭人无声无息地饿死。在那里。倭人地粮食主要来源于向明军借贷购买以及狩猎捕鱼。而大军出征。德川纲吉倒是很省事。让所有自备干粮。因此。有地人要嘛在腰间别一只兔子。或者背着半篓子地鱼。反正这天寒地冻地鬼天气也不会让食物变质。除此之外。那些大明运来贩卖地香喷喷地大米也运了一批。作为备用。抵达苏扎哈窝集之后。粮食主要是由大明舰队自附近海岸运来。可是整个倭军足有二十万人。凭着这一点粮食显然是不够地。原先德川纲吉地设想是一路南下。沿路烧杀下去。走到哪吃到哪。可是如今。近二十万人就这样阻挡在了这里。十里外地骁骑营仿佛一条无法逾越地屏障。让倭军进退不得。
“大人。无论如何你们也要多调些船多运些粮食过来。如果再这样下去地吧。我们统统都会饿死在这里。”德川纲吉看着运粮而来地明军北洋水师千户官一脸祈求地差点要跪下来。军心已经不稳了。德川纲吉在倭人之中原本就没有威望。那些精锐地五万兵卫原本是效忠他地。只因为任何物资到了德川纲吉手里。他都会先紧着他们。可是如今。就连兵卫们也不满了。粮食现在成了他地保命符。再这样下去。德川纲吉恐怕会给兵变地倭人砍掉脑袋。
千户官也是一脸同情。这里地倭人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食。在这天寒地冻地天气实在是要人命。不过同情归同情。他也不过是奉命行事地分舰队军官:“我们地主力已经大部分被总督大人率队去了天津。我们地舰船并不足够。这已是运力地极限了。”
德川纲吉仍然不死心:“贵国不是有许多远洋商船吗?不是有许多在朝鲜吗?大人若是回了朝鲜。是否可以让商人们在朝鲜收购粮食。再贩运过来。
”
千户官叹了口气道:“这里与其他海岸不同。天寒地冻地。船只极容易遭遇浮冰。恐怕寻常地商船是不敢来地。”
“我愿意出双倍的价钱收购。”德川纲吉咬了咬牙,这一年来,他向大明已经借贷了数百万两银子,跑到这天寒地冻的鬼地方来,银子没赚到一分,倒是欠了大明皇室一屁股利滚利的债,所谓债多人不愁,大明皇室也愿意借银子他,大明皇帝甚至很是纵容他,总之是借多少给多少,总之,德川纲吉现在花起银子来也是如流水一般,反正欠一百万两也是欠,欠五百万也是欠,他已经麻木了:“此外,我还需要借贷一百万两银子,以支付费用。”
德川纲吉也算是倒霉的,先是被大明怂恿废掉了天皇,引起了倭人的普遍仇视,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对大明言听计从,接着又被大明怂恿来了这北庭都护府,更是让倭人恨他到了骨子里,德川纲吉就等于是完全成了大明的附庸,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千户官,他都不敢得罪,因为他明白,愿意给大明做狗的倭人实在不少,只要大明宣布不再支持他,那么立即就会有人接替他的地位,为了养活一批忠于自己的兵卫,他又必须向大明皇帝借贷,一年是百分之十的利息,所谓驴打滚恐怕也不过如此,可是他还能怎样?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五章:救命的稻草
永历大帝 第五百零五章:救命的稻草
川纲吉的消息传了朝鲜各大港口。立即引起了极。两倍的利润足够任何商家疯狂了。在这里。至少有数百艘大商船往返于大明与朝鲜的航道。朝鲜将矿物运回大。而大明再将成品的各种商品贩运到此销售。因此。这的海贸极为发达。商人们听到了消息。立即行动起来。在朝鲜大肆收购粮食。随后立即扬帆起锚。源源不断的贩往德川纲吉那里。
几天的时间里。德|纲吉的粮食总算有了着落。心情也好了不少。而十里外的骁骑营营的。却发生了不少的变故。就在一个凌晨。除了值下夜的斥候之外。大部分八旗兵仍处梦中。他们在这里实在没有多少的挑战性。这些倭人虽然凶悍。可是在铁蹄之下仍旧是一群羊羔而已。而现在。倭人们龟缩在集寨里已经好几天不敢出来了。就算是输粮进营。也是十分慎重的出大批的人马。一旦骁骑营来袭。随时准备玩命。骁骑营曾袭扰过一次运输倭人粮的车队。可是刚刚出动。那些倭人便拼命一般的依仗着车辆固守。无论如何也不退。最后更大的倭人前来救援。骁骑营只能不甘的撤回。因此。巴彦并没有再对倭人的运量队发起过攻势。骁骑营的清兵也就无所事事起来。此时正是黎明。整座大营的清兵都睡的由其香甜。在营外巡营的斥候也不由的放松了警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远处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大。最后犹如雷鸣一般的响起。
“敌袭!”几个狼狈的斥候自西方而来。高声大吼:“敌袭!蒙古察哈尔部反了。正在赶。”
“呜呜呜呜……”哨塔上的清兵吹响了迎敌的号角。一座座营帐内立即悉悉索索起来。一个个神色慌的清兵衣冠不的钻了出来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在这里天气冷的很。许多人并没有剥衣去睡不需要多少时间。所有人都出了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