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洋巨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虫虫帅
荫昌就这么开始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先是当出使德国人员的翻译官,可惜学了几年德语还是没过关,三等翻译官降成了四等,外语学得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运气好不好了,毕业之后的荫昌被派去奥地利陆军学习,丫的竟然和皇太子威廉二世分为同一队,两人也不知怎么就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不但称兄道弟,而且还一起嫖妓院,荫昌在德国有了这么一个好朋友,加之后面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清政府与德国的很多关系往来就交由他了。
叶之魁拿着几幅名画名帖找上荫昌府上的时候,荫昌正拿着个鸟笼逗鸟,一见叶之魁,便上前热情的说道:“是从云吧,中堂和我说过你的事,你看我这只画眉怎么样?叫得清脆吧!”
叶之魁上前一瞧,说道:“荫大人的鸟叫声是厉害,可惜就是有点太小了。”
荫昌这人绝对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他早就在留德期间剪去了辫子,每次觐见慈禧的时候,都弄上一个假辫子戴着。叶之魁看着他那两撇德式的小胡子,不由在心里感叹一句,时髦啊!
叶之魁和荫昌的交谈就从一只画眉鸟开始了,两人都去过德国,也有共同话语,叶之魁知道荫昌喜附庸风雅,爱吃喝玩乐,先将自己带来的几幅名画拿出交给他点评一翻,当然点评之后也就顺道赠送予他了,随后将后世的一些玩乐潇洒之法说于荫昌听,荫昌一时惊为天人,热情似火,几乎要拉着他要秉烛夜谈了,没多久两人就称兄道弟了。
好在叶之魁还记得此行的目的,不多时就说道:“荫大哥,小弟此次是来找你借一些人才啊。得蒙太后和皇上垂青,操练新军,可惜人才实在难得啊,小弟入伍不久,手下没几个可用之才,大哥你贵为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可要好生为我推荐几个才是。”
荫昌拿人钱财,替人办事,拍着胸口说道:“没问题,你老弟的问题就是大哥我的问题,难得老弟看得起为兄的那些学生兵。为兄也不矫情,让为兄想想那些能入得你老弟的眼。”淮军大都以行伍起家,自是轻慢武备学生了,此时的武备学生毕业后只能当教习了,无任何的实际指挥权,不被重视,升迁甚慢,所以荫昌才会如此说。
荫昌凭记忆想到几个优秀的毕业人物,于是说道:“有个冯国璋不错,当年成绩优秀还留校任教了。”
叶之魁嘿嘿一笑,回道:“华甫现如今是小弟的幕僚。”
荫昌讶然,接着说道:“还有个王士珍,也很不错。”
叶之魁不好意思一笑,道:“聘卿是小弟的炮兵教习。”
荫昌愕然!笑道:“从云啊,你我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你等等,我让下人把各期毕业学生名单给你拿来,任由你从云挑选,挑好之后拿着我的名刺前去说项,相信这些人会给我这个老师一些面子的。”
叶之魁只有感动得鼻涕四流了,不一会下人便将名单拿了过来,叶之魁翻了一下,上面不但有每期毕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还有毕业之后的去向以及联系地址,不由大喜。
只是粗略扫了一眼,叶之魁心中便彻底震惊了,因为名单里的人物实在太惊人了,什么段祺瑞、曹锟、陆建章、李纯啊,后世民国时期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屁都不是,要不是在其他军中充当教习,要不就是充当一些协助,文案的工作,都不得重用。叶之魁相信只要自己稍微给一些实权予他们,他们肯定会被勾引过来的。
叶之魁真的激动了,说话都带有些颤抖,对荫昌感谢道:“大哥如此厚礼,小弟真是无以为报,以后大哥有什么事找小弟,小弟定当万死不辞。”
荫昌显然不明白叶之魁为什么那么激动,心里犹自还在盘算着,娘的,每期的毕业生去向都很成问题,以后就可以往叶之魁那里塞了。
两人都是各取所需,一时之间宾主尽欢,约好下次再拜见之后,叶之魁将一大沓资料借阅回家,荫昌虽然会帮忙去联系,但叶之魁总不能每个人都去找他联系吧,能搞定的先自己搞定,不能的再交给他。
………………………………
新的一周,希望兄弟们能一起继续奋斗!
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四十八章 奔赴天津练新军
山东威海卫随营武备学堂,里面坐着三十几个学生。
身为教习的段祺瑞正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忘情忘我,忽然听见门咯吱一声响,往后一看却发现学堂内进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此人长得矮矮胖胖,笑起来像个弥勒佛,穿的是营官的军服,一进门便坐在后面笑咪咪的看着自己,台前段祺瑞不由感到奇怪,自己似乎不认识这位吧。
段祺瑞好不容易讲完课,走出教堂之后,却发现那名陌生人也跟了上来,看来是找自己的了,段祺瑞不由停住脚步,转身施礼问道:“请问阁下一直跟于我身后有何贵干?”
那胖子便是见仁时吾,闻言大大方方的走上前去,笑呵呵的开口问道:“请问阁下可是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曾留学德国柏林学校学习炮兵知识的段君?”
段祺瑞狐疑的上下打量着见仁时吾,回说道:“我就是,请问你是?”
见仁时吾听到段祺瑞的肯定回答,脸色登时变得激动不已,竟一把握住段祺瑞的双手,双眼带着企盼目光看着他说道:“真是段君你啊,吾跋山涉水,历经千亲万苦,专门从京师前来寻你,此有两封书信请君一览便知何事!”
段祺瑞好奇的拿起书信,打开其中一封一看,发现是天津武备学堂的会办荫昌的书信,信内大概说了一下来信缘由,言直隶提督叶之魁求才若渴求他荫昌代为推荐人才,而荫昌却想到了自己颇有才干,便推荐给了叶之魁。
另外一封信是叶之魁亲笔所写,信内毫不掩饰表示他对自己的倾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去天津帮忙训练新军,并且许以分统的职位,分统领两营人马,算是非常大的职位了。
段祺瑞看完眼睛一下就冒绿光了,心中暗道难怪自己今天早上踩着狗屎了,原来这都是时来运转,要行好运了哇。段祺瑞这教习都当了好些年了当腻了,早有亲自带兵的想法,可惜一来朝中无人,二来没有碰上什么大战,只能默默苦熬了。叶之魁要练新军他是知道的,早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在军中传开了,只是想不到他会找到自己,老天终于开了一次眼啊。
见仁时吾见段祺瑞站着不说话不回应,心里不由有些着急,这位可是叶少亲自吩咐必须要拿下的人啊,便出口说道:“段君,我们叶少可是极为看重你,要不是他在京师有急事,一定亲自前来拜访了,不知你意下如何,如果不满意,我们还可以商量。”
段祺瑞闻言从美梦中清醒过来,连忙回道:“这位大人,没有任何的问题,我这就向上面请辞,随你前往天津。”
段祺瑞身上发生的事情只是众多类似事情中的一小件,从叶之魁接旨练兵那一刻开始,曾经被“淮军诸将领多谩语姗笑”的武备学生开始被大量召至天津操练新建陆军,叶之魁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他实际上不怎么喜欢旧式的军官,因为这些人大多有一些旧官僚习性,而这些毕业没多久的武备学生正当壮年,都是热血沸腾的年纪,那个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正是操练新军的最佳人选。
十二月十五日,叶之魁整理完京师的事物,领着诸人由京入津。早在他离开京师之前,叶志超已前往江苏上任,叶之魁又拜访了一遍京师的各位大佬级人物,最后才向李鸿章辞别,在离别时李鸿章看着他认真的说道:“从云你年少有才,老夫只送你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轻人切记不要锋芒太露。”
叶之魁点头郑重将之记入心中,叶之魁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李鸿章帮了自己很多忙他都记在心中,而也是因为有了自己才赢得了中日战争的胜利,避免了李鸿章他半生名誉毁于一旦,这其中的因果关系谁又说得清楚呢!
天津,北洋的老地盘,北洋大臣的驻地,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租界的存在使得这个城市有着畸形的繁荣,北洋诸多将领都把天津看成是第二个老家,大多在这里置办有房产,有的甚至在此长期居住,如盛宣怀为了办洋务方便,也在这定居了一段时间。
叶之魁一入天津,并没有先去叶府,而是先去拜访了顶头上司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王文韶是一名老官僚,为人处事极为圆滑,在云贵总督任内,曾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和苗民起义,对洋务也不反对,基本上能算是一个能臣吧。
初次见面,王文韶对叶之魁既不显得冷淡也没太过热情,只是嘱咐叶之魁以后练新军之时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他,之后两人也没有什么共同话语,寥寥几句之后,叶之魁便起身告退。
随后叶之魁与冯国璋等在天津叶府汇合,稍作休息,第二日便迫不及待的赶往芦台,此时朝鲜的虎勇军已经开始撤回国内,继续驻扎于天津芦台,暂时由聂士成统领,当然这些军队除了叶之魁从朝鲜撤下来的虎勇军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聂士成刚招募不久的兵士,还没有成型。
叶之魁到军营之后首先独自一人前往聂士成营帐,走进一看聂士成正好在研习兵书,听到响动抬头见是叶之魁进来不由一笑,放下兵书说道:“从云贤侄,可总算来了,老夫还等着赶往山东上任呢!”
叶之魁笑着恭喜道:“月余不见,伯父又高升了,山东巡抚啊,可羡慕死小侄了。”
聂士成苦笑一声,说道:“老夫每次真是来去匆匆,是个劳碌命,哪有什么羡慕可言,这芦台军交给你老夫也放下心来了。”
接着拍着叶之魁的肩膀说道:“老夫此此远去山东,只怕以后相见遥遥无期了,操练新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从云你切忌急功近利,你伯父和我都不在身边,以后可要好自为之。”古代分开那么远的地方,一般情况都是老死不再相见了,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叶之魁不由想到与聂士成在朝鲜的相遇,想到他的大公无私,想到他对自己的照顾支持,想到他毫无保留将军队交给自己,又想到即将的离别,不由泪水便从眼角溢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梗咽道:“小侄蒙伯父多方照顾,爱护有加,如今更要离别,真是无以为报,唯有磕下三个响头谢恩了。”
叶之魁对着这个目前为止最为尊敬的人认认真真的磕了几个头以示感恩,聂士成也是真情流露,并没出言阻止,只等他磕好之后方才上前轻轻拥抱了一下,安慰道:“你我伯侄若是有缘,还怕将来没有机会相见吗?”
接着又笑话道:“从云你现如今都是当上提督之位的人了,还在这里哭鼻子,也不怕手下军士看见笑话吗?”
叶之魁将眼泪擦掉,压下心中那份淡淡离愁,笑着说道:“伯父说得是,今晚小侄便要和世伯你喝个不醉不归。”
两人秉烛夜谈,聂士成将自己所有练兵带兵的经验倾囊相授,更是赠下兵书数册,次日早晨,叶之魁看着聂士成领着几名亲兵,骑着军马,消失在地平线之上。
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四十九章 叶少的新军班底
聂士成走后,叶之魁不久回到芦台军营,看着这简陋的营房,想到后世聂士成就是在这里练出闻名天下武毅军。武毅军后改为武卫军前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作为满清能够唯一依靠的主力部队,拼死抵挡,最后连一军之统领聂士成也为国捐躯。完全靠聂士成人格魅力积聚在一起的武毅军也因此崩溃,落得被遣散、分编的下场,政治是肮脏的。
相反不是他叶之魁看不起袁世凯当时在小站练的新军,而是他练的新军相对于武毅军来说,还真是不够格,无论从武器装备,还是兵力、战力,以及传承都是不及武毅军,所以武毅军改为武卫前军,袁世凯的新军改为武卫右军,可惜的是清朝甲午之后练的武卫前、后、左、中军四只军队都在抵抗八国部队时被击溃,也只有袁世凯躲在山东不肯也不敢入京抵抗洋人,才使《辛丑条约》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试问后世袁世凯练的北洋新军又有几次抵抗过外人的侵略,只是一味的在自家里横冲直撞,最终消耗在内战之上。比起英勇抵抗最终壮烈牺牲的聂士成,袁世凯在叶之魁心中,毛都不算一根。
叶之魁想到自己即将成为这支部队的统领,不由心中激动,暗暗发誓不会让武毅军步后世的道路,这一世他要领着这只部队立下赫赫战功,威名更甚从前。
回营之后叶之魁便命亲兵召集诸将,商讨练兵之事。
诸将接到消息,不多久便纷纷赶至,叶之魁坐在上首,一眼望下,只见底下人才济济,新老交替,其中,有原跟随聂士成后被留给叶之魁用的:如周鼎臣、胡殿甲、杨慕时、姚良才、冯义和、邢长春等人,按照原来的历史,这些人当中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战死在八国联军侵华时。
有原虎勇军叶之魁手下的老人:如包不同、宋平蓝、吴大山、江自康、冯国璋、王士珍、温白山、见仁时吾、屠夫等。
有新近招募的武备学堂毕业生:如段祺瑞、李纯、王英楷、陈光远、鲍贵卿、何宗莲等。这些人最多。
有李鸿章等推荐的人才:如阮忠枢、王怀庆、言敦源等。
另有库克等德国洋教官数人。
叶之魁身为直隶提督,不但操练新军,还总统直隶淮练各军,一方面他早已下令从淮练各军中挑选精锐兵士前来芦台,另一方面又从大沽等地继续招募一批新兵,最终与虎勇军合并,预计共凑齐30营人马,使官兵约一万七千人,长夫约四千人,合计约二万人之谱,编成武毅军。
叶之魁站在前面,看着底下人头攒动,不由踌躅满志,慷慨激昂的说道:“诸位,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你们当中有我叶之魁的老部下,也有新入我军的。但如今我们站在这里,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武毅军;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以我等之精血,铸大清之精锐,开历史之先河,打造一只可与洋人军队相媲美的新式陆军。诸位!我们都是先行者,前无经验可借,外有洋人讥笑,言我中国绝无可能练成一只新式陆军。偏偏我叶之魁不信邪,即便是前路渺渺,中途坎坷,我辈身为中国儿女,亦当义不容辞的披荆斩刺,勇往直前,百折不饶,为今日之中国练出一支精兵!练出一支可与列强相抗衡的新式陆军!”
众将都被叶之魁的话语感染,无论他们之前来此的目的是如何,此刻身为中华儿女的他们感同身受,想到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便连连遭受列强的侵略、欺压,共鸣之下,纷纷激动不能自已,浑身都充满干劲,为自己能进入这只军队而充满期盼。
叶之魁顿了顿,拿出公文,接着说道:“此次我武毅军完全按照德国最新步兵师编装,编制包括总部、步队、炮队、马队、工程队。总部下辖营务处、教习处(附设随营步、炮、马学堂)、粮饷局、军械局、军医局、转运局、侦探局”
低下众人屏住呼吸,知道下面就是有关自己的任命了,大意不得。
叶之魁接着念道:“步队分前后左右四翼(旅),分由周鼎臣、胡殿甲、杨慕时、江自康任翼长。”四个老家伙听到此处都是含笑点头,继续倾听。
“而每翼设两分统(团),每分统辖步队两营(这里面的营与前文不同,每营分四队(连),每队三哨(排),每哨六棚(班),大概有一千一百多人);炮队、马队、工程队都设一分统,炮队分统统带为冯国璋,马队分统统带为邢长春,工程队分统统带为王士珍。其他名单我会随后会发到每人手中,还望诸君与我一起努力,此刻解散。”
叶之魁说完示意见仁时吾和他一起走,叶之魁走后,众人开始议论纷纷,猜测自己任得何职,不大一会,每个人就拿到了任命,段祺瑞被任命为步兵队左翼一分统统带,其他众多武备毕业生都分别担任了队官、哨官或教习等职。李鸿章推荐的人才因为都是一些文官,大多就在总部任职。而叶之魁原来的嫡系则大多任营官、统带等职,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了。一时之间众人都是满脸笑容,乐呵呵相互祝贺。
叶之魁领着见仁时吾来到自己营帐,问道:“还没有曹锟的消息吗?”对曹锟,叶之魁也比较看重,从历史上来看,这人有些贪财,可是为人忠心,最后也算是有大节,宁愿喝稀粥,也不当汉奸。用人得海纳百川,用别人的长处,所以叶之魁命见仁时吾将他列入重点寻找名单。
见仁时吾苦着脸说道:“叶少,这个曹锟小人只查到他为毅军一哨官入朝鲜参战,随后毅军回国之后有部分军队被遣散,曹锟也在之列,随后就下落不明了。”
叶之魁闻言也只有叹息了。
此时,叶之魁求之不得的曹锟回到老家天津大沽,拿出从见仁时吾手中买过来的萝卜当做高丽参到处兜售贩卖,却被药商认了出来,曹锟发现自己上当,欲哭无泪,幸好媳妇温柔体贴听他将事情缘由说完,又听他在朝鲜时与叶之魁认识,便劝道:“当家的就不是做生意的料,要我说你还是去投奔叶大人,叶大人现如今在芦台练新军,正是急需人手之时,好歹别人在朝鲜时还很赏识你。”
曹锟支支吾吾不吭声,方才有些吹过头了,心中说道:我是认识叶少,可不知道人家叶少还认不认得我啊。转念一想,不管他了,好歹也是一条门路,明日便去。
与媳妇一商量,媳妇欣然同意,想了一想说道:“家中还有两只老母鸡,明日你便捉了给叶大人送去,求人办事总得送礼。”曹锟想到刚回家又要出门,不由搂上媳妇,两口子哼哼哈哈了一晚。次日曹锟顶着双熊猫眼,拧着两只老母鸡,直奔芦台而去。
这边叶之魁正与见仁时吾谈着话,有兵士来报,言大营门口有叶少朝鲜军中旧识前来投靠。叶之魁心中一想:朝鲜军中旧识,那得见上一见,便命军士领进门来。
还没进门,隔大老远就听见母鸡咯咯的叫声,不久便见一个三十来岁的汉子拧着两只老母鸡施施然走了进来,叶之魁只得憋住笑意。
见仁时吾看着眼熟,忽然记起此人,连忙左顾右盼,装作不识,叶之魁则没有半点印象了,那日借着火光怎能看清,曹锟将老母鸡扔在地上,施礼说道:“叶少,可还识得属下?”
叶之魁站起来问道:“你是?”
曹锟回道:“当日叶少在朝鲜称赞属下,不敢相忘,今日前来相投。”
叶之魁噢了一声,惊喜的回道:“原来是你啊,你叫那个什么什么!”叶之魁这厮早就忘了这事,可是怕大家尴尬,只好装着记起来了。
曹锟回道:“属下曹锟字仲珊,当日白龙谷之役前夜,属下身为毅军一哨官,得见叶少一面。”
曹锟这么一说,叶之魁还真记起来了,等等,他说他叫什么,叶之魁有点激动的问道:“你是曹锟?”
曹锟一本正经的回道:“属下正是,如假包换!”
叶之魁心中暗暗爽叫一声,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五十章 上帝的恩赐热卖
十二月的日本东京天气寒冷,街上行人裹着大衣,都是匆匆而行,这个冬天,日本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先是中日大战没有占到丝毫便宜,接着是被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直至现在起义还没有被扑灭,前段日子还不知为何起义军变得聪明了很多。
而在这种冷清的日子里,有家叫“中西合璧”的药店门口却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只因为这家店里有一种叫做“上帝的恩赐”的药物销售,经过了一两个月的实际使用,这种药的神奇药效被无限放大以及赞美。
横滨富贵楼,是伊藤博文让自己宠伎阿仓开的一个茶屋,也是伊藤的秘密寻欢场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伊藤原本毫不掩饰他的好色,只是如今大权在握,为了避人耳目,不得不稍作掩饰。
阿仓长得娇小玲珑、温柔体贴,因此深得伊藤的喜爱。此时此刻,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两人身无寸缕的正在榻榻米上纠缠翻滚,不多时伊藤一声吼叫,便软了下来,阿仓正在兴头上,正翻着白眼尖叫,忽然尖叫嘎然而止。
伊藤一看,情况不对,阿仓脸色开始变红,气喘不上来,对她身上每个细节都很了解的伊藤顿时大惊,阿仓的哮喘又发作了。
“小仓,药在哪边?”伊藤反应不慢,连声追问。
阿仓已经开始说不出话来,用手指了指离此不远的抽屉,伊藤连衣服都没穿赶紧过去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一个药盒,药盒内有许多小药瓶,每瓶药大概有几毫克的样子,药物是褐白色粉末状,急忙拿回来让阿仓服用,阿仓张开嘴,便把一小瓶药物倒进嘴里,没多久,阿仓竟然平静下来了,说话也开始顺畅起来。
伊藤见阿仓用的药与以前的不太一样,而且这种药的药效好似很强,不由好奇问道:“小仓,这是什么药物,竟然如此厉害?”
小仓已经完全缓了过来,回说道:“这是我从东京那边诊所专门托人购买来的,说是西洋那边新传过来的一种药物,对我的哮喘很是有效,而且听说这种药物还有其他很多神奇的效用,被称之为上帝的恩赐。”
伊藤博文不信,“能有这么厉害?让我来试试!”伊藤是想到方才的速度有些过快,见阿仓说得神奇,不由想亲自试试。
小仓连忙腻上来,娇声道:“伊君,不信的话我就让你试试。”小仓又拿出一小瓶药物,让伊藤按方法倒入嘴里,半响,伊藤发现自己果然是性致大增,有起来的迹象,便连赞好药。
“上帝的恩赐”很快便在日本泛滥开来,医生们就像自己上瘾了般疯狂的给病人开这种药,因为这种药物的效果实在太好了,简直就可以治百病,这种药的热卖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不过经过他们向德国等西方国家求证,得知这确实是一种“公认出色”的药物,便也就放下了心中的戒备。
日本东京《时事新闻》报道的两件事更是为此药的热卖火上加油,直接导致“中西合璧”药店断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