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开水已经烧好了,正准备往木盆里倒,而牛大声则让黄大安他们一起拿着绳子去猪圈里把猪给绑了出来,整个过程猪都不断的嚎叫着,似乎已经预料到自己临死不远一般。
福儿躲在张沁儿的床上,捂着耳朵,听见猪嚎叫的声音,她觉得有些可怕。
张沁儿也没有出去,就抱着福儿,缓解她的害怕。
等外头的猪从尖锐的嚎叫变成无力的哼哼时,福儿才放开手,又好奇的想出去看看,张沁儿就给她穿上外套,两个人一起去了院子里。
杨氏正在拿着盆子接猪血,那盆子里并没有放淡水,只放了一点盐,防止血液凝固而已。
牛大胜就说:“大妹子,你这没放水就成不了猪血了。”
杨氏却说:“不怕,就要这样的。”
这是张沁儿先前就和杨氏说好了的,说她看到别人做了一样东西,如今自己也想试试,这样东西就需要新鲜的猪血,让杨氏把血留给她用。
血完全流干净的时候,猪已经不再哼哼了,牛大胜就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一齐把猪给弄到木盆里,那热水泡着,等皮泡软了,就可以拿出刮刀刮毛了。
这些活都是男人们在做,他们手脚快,力气大,不多时一头黑毛猪,就成了白色的了。
牛大胜把猪放在用门板临时做成的案板上,利落的拿起刀,先将肚皮划开,掏出里面的猪下水,放在杨氏准备好的盆子里,然后就开始拿大刀将猪分成两扇,然后四条腿各自分开,又将排骨和五花肉也分解出来,然后就算差不多了,剩下的主人家自己慢慢弄。
杨氏就让牛大胜他们坐在院子里歇歇,她叫上元绣娘以及冯氏就进了厨房做饭菜去了,按理来说请杀猪匠杀猪除了要给一些工钱,还得请一顿饭的。
张沁儿清理猪下水有一套,就和张乐儿一同拿着木盆来到水井边上,打水细细的清洗。大肠小肠里面的脏东西就直接丢弃在菜园子里。
拿井水大致洗干净了,张沁儿就开始剥肠衣。
肠衣就是肠子外面一层薄薄的透明膜,用来做香肠用的,若是不用肠衣,而是直接用肠子,一来很难干燥,二来会染上肠子特有的腥臊味道。
“沁儿,你今年到底打算又鼓捣些什么?好不好吃呢?”张乐儿听说张沁儿今年是打算弄几样别致的吃食的,现在有些纠结,是先尝尝张沁儿弄出来的,还是和张沁儿一块也做些呢。
“我倒是喜欢,就是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我今年多做一些,到时候做好了,你尝尝看。”张沁儿建议着,这次她要做的东西自然是腊货,不过其中有样东西却是前世老家的特产,叫做宝庆圆子,俗话叫做猪血圆子。
宝庆出来的人,十有八九是喜欢吃这样吃食的,每年过年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要做一些的,出门打工的人,离的再远,心里也记得这样食物的味道,它几乎就代表思念了。
“明天你们家杀猪,到时候肠衣我也要。”
“给你就是,反正我还得吃你做好的。”张乐儿嘻嘻笑着,明天是她们家杀猪的日子,照例请了牛大胜和周光勇他们帮忙。
这样一来可以吃两顿杀猪菜,何乐而不为啊。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07.第207章 :年味
杨氏和元绣娘做了一大锅的杀猪菜,除了来帮忙的人,就是周围附近的也来吃了,整个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谢氏也来了,不过她可没有来帮忙干活,而是来帮忙吃杀猪菜的,原本她想带着张俊杰他们一起来的,但是张俊杰和张沁儿最是不对盘,哪里肯来。
临走时,谢氏说得带些回去给连氏他们尝尝。
于是杨氏就拿着一个大盆装了满满的杀猪菜递给谢氏,又说:“那猪肉还没有分开,你一个人拿着这些菜就累着了,我晚上再把猪肉给送过去。”
谢氏也不怕杨氏耍滑头,就说:“你切好些的,另外还要两个猪蹄,要前脚的!”
猪的前腿肉嫩,前脚肉多,一般猪蹄以前脚为佳,后脚都是一些皮包骨头了,对于谢氏这个要求杨氏委婉的说:“一个前腿一个后腿吧,明天乐儿家也是要杀猪的。”
谢氏一想,也是,到时候再从张乐儿家拿一些,于是就没有痴缠,带着杀猪菜回家去了。
黄大安和周光勇等几个帮忙的临走前,杨氏也各自剁了两斤肉给他们带回去。
等院子里的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张沁儿就得开始准备做事,杨氏元绣娘冯氏她们都来打下手,至于张乐儿也是得过来看热闹的。
只见张沁儿准备好一个干净的盆子,又让杨氏把昨天做好的豆腐拿出来。
这豆腐昨天就做好了,却没有放入模板中,而是用白色的纱布包起来,用绳子吊在半空,下面则放着一个盆子接豆腐水。
足足滤了一个晚上,纱布里面的豆腐已经干的差不多了。
先把豆腐到进盆子,然后又把新鲜的猪血倒进去,还有就是切碎的五花肉,除了五花肉可以用,猪脖子上的那块肉也肥瘦适宜,可以用来剁碎放进来的。
张沁儿洗干净手,就开始用手搅拌起来,搅拌的过程中还要撒入适量的食盐、辣椒粉和八角茴香等香料。
张沁儿力气小,杨氏就洗了手过来帮忙,看着一盆子被血染红的豆腐,她显得有些不适宜,诧异的说:“我都没见过谁这般做过。”
张沁儿嘿嘿笑着,说:“等做好,娘就知道好不好吃了。”
元绣娘不太能接受这样血淋淋的感觉,就和冯氏去一旁剁肉末去了,这些肉末是用来做香肠的,可以稍微瘦一些,拿腿子肉做就好。
等搅拌的差不多了,张沁儿就让福儿拿碗倒一些茶油出来,然后用手抓起一团豆腐,两只手左右上下拍打着,把它做成一个手掌大的椭圆形,最后用手蘸了蘸茶油,使猪血圆子的外表光亮,也不易粘手。
这样一来,一只猪血圆子就做好了,把它放在准备好的架子上。
宝庆那边的腊货一般是烟熏的,不是风干的,先准备堆一个简易的土灶,要三面密封的,然后烟熏用料就是锯末,好在田家就是做木匠活的,加上最近一直在做抽纸盒子,家里堆了一大堆锯末,张沁儿打算做猪血圆子的时候,就和田老三说好了,让他把锯末给她留着。
又让田老三给做了一个木架框,内里却用铁丝编织,也不用编织的很细,留两个手指大的漏洞都行。
因为是烟熏,如果不小心火燃了起来,铁丝编织的才不容易烧坏。
铁丝上铺着干净柔软的稻草,把做好的猪血圆子放在稻草上风干两天再烧火烟熏。
张乐儿在一旁看的好玩,也就洗了手,挽起袖子和张沁儿一起做起猪血圆子来,就连福儿小宝也有些心动,不过杨氏怕他们年纪小,弄脏了衣裳,就不准他们做。
几个人一起干活,效率就是快很多,不多时准备好的铁丝架已经放满了猪血圆子了,多余的就放在竹篾上。
那那边元绣娘她们也已经把肉剁碎,拌入食盐香料然后准备灌香肠了,这会儿还没有专门灌香肠的机子,人工弄其实挺慢的,并且肉也不容易紧实,需要灌一些肉,就用筷子弄实,这样速度就慢了许多了。
大概七八寸长就要用棉线隔开,方便风干,最后做好了,还要用针在肠衣上扎几个洞,这也是方便风干,不让肉闷在里面的。
整整忙碌了大半天,猪血圆子和香肠就做好了,至于做腊肉的肉则只要切好抹上盐,过一个晚上再拿出来挂着风干就行。
时间渐渐晚,杨氏就留冯氏她们在家吃饭,元绣娘做饭的时候,杨氏就带着准备好的肉送去老宅那边,除了谢氏提出来的两只蹄膀,还有五斤五花肉、五斤腿子肉。
冯氏她们吃过饭就回去休息了,毕竟第二天还得早起准备烧水等杂事。
第二天的时候,杨氏很早就起来了,知道福儿怕猪叫,就让沁儿福儿等猪杀了之后,再过去。
杀猪时猪的嚎叫声大半个村子都能够听到,福儿在自家也得捂着耳朵不忍听,等听不到任何哼唧声音的时候,福儿才拉着张沁儿的手朝张乐儿家走去。
张沁儿进去的时候,猪已经在开水里面泡着了,牛大胜正在和黄大安说话,说的就是黄大安今年怕是赚了不少钱,而黄大安则谦虚的笑了,嘴里说着也没多少。
周光勇站在一旁显得有些沉默,想必今年因为陈氏怀孕,他在家中照顾,没法子出门干活,这除了地里的庄稼和偶尔上山打猎之外并没有多少余钱了。
不过他如今在张志廉的软纸作坊做事,倒也还能每日赚上一些钱。
等猪毛泡软了,大家也就停止说话,一起干活了,张乐儿今天显得特别高兴,小宝也一副笑呵呵的模样,每年杀猪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了。
上午的时候又来了一些和冯氏交好的人家,冯氏早在杀猪前就打好招呼了,让他们二十九日这天过来吃杀猪菜的。
张沁儿家因为猪血要用来做猪血圆子,杀猪菜就少了一样猪血,而张乐儿家多了猪血之后,都能少切一斤肉了。
新鲜的猪血煮熟之后,滑润可口,吃起来十分的有滋味,张沁儿也端了一碗杀猪菜站在一颗桂花树下吃着,看着一院子洋溢着笑容的村民们,忽然觉得很有年味儿。
张乐儿家的肠衣给了张沁儿,又不用做猪血圆子之类的,于是张沁儿就和元绣娘回家做香肠去了。
走在路上的时候,张沁儿忽然说:“元婶子你怎么没叫小花过来吃杀猪菜?”
提起赵小花,元绣娘就想起了那个黑黝黝的赵贵山,神色有些失落,低头说:“叫了,但不肯过来。”
张沁儿就狐疑了,这村子里谁家杀猪都得叫上许多人去吃杀猪菜的,基本上一叫一个准,一年也就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吃的上的,怎么赵小花却不肯来?
张沁儿抬眼瞧了元绣娘一眼,见她略微不太高兴,也就没有再提这个话题了,心里却打算去弄清楚缘由。
而等她弄清楚缘由的时候,不由得郁闷了,原来赵小花也是很喜欢元绣娘,上回元绣娘给赵贵山和赵小花送新衣裳的时候,还亲亲热热的叫婶子,只不过后来村里几个调皮的孩子就对赵小花说元绣娘是想嫁给她爹,做她后娘的。
自古以来,大家就对后娘很抵触,基本上后娘两个字就代表了恶毒了,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尤其是后娘生了孩子之后,前面的孩子能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等等。
莫说这个时候,就是张沁儿的前世,很多孩子也对后娘很抵触的,一般女人也是不愿意当人后娘的。
赵小花虽然早熟,但是毕竟也是一个孩子,和赵贵山父女相依生活,其感情肯定要比寻常父女更浓烈许多,若是有了后娘,非但后娘要对付自己,爹也不会再像以前那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任谁都难免抵触难过了。
杨氏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因为元绣娘对赵贵山的心意,而她也想元绣娘嫁在村里,一来有个归宿,二来也好做伴,于是晚上的时候就亲自切了两斤肉送到赵贵山家中。
赵贵山自然很感激,他正愁这个年怎么过呢,不过白拿人家的东西,也不好意思的很,杨氏就婉转的给他透了一些意思,又和赵小花说道了一会,无非就是如果有了娘之后,衣裳有人做,饭也有人做,如何如何好之类的,另外又说了元绣娘的为人亲善和蔼,让赵小花别信村里那些嚼舌根的。
杨氏走后,赵贵山就和赵小花面面相觑了,赵贵山从杨氏那里得了话之后,心就一直跳动着,比当初头回娶亲还要激动许多,毕竟元绣娘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是身上那股气质可不是寻常村妇能够有的,再加上长相好、脾气也好。
在赵贵山的心中,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过活,养好女儿,至于再找人,也不过是想找个寡妇凑合过日子之类的,哪里想到还有这般好事落在自己头上。
而赵小花此时也纠结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一方面她对元绣娘感觉还是很好的,一方面她内心又怕元绣娘真和其他人口中的后娘一样,不给她饭吃,虐待她之类的。
不过这个问题就得他们父女两个自己解决了,杨氏也只不过是把话透了,该怎么做,还得看赵贵山,若是他没有这个意思,或者没有做好,那便就算了,再重新找一个也是可以的。
二十九日的时候,杨氏也做了一次豆腐,这次放进模子中压成形,然后放一夜虑干水,这一次是用来做炸油豆腐的,另外还得做一些炸丸子之类的。
三十的时候,杨氏还得赶车去一趟县城接人,而张志仁他们则还要进行最后一次采购年货,买些新鲜的菜蔬和点心瓜果等,直到三十日下午,一行人才回来。
张志仁和晗生永安他们回来之后,家里顿时热闹了许多,这才有了年味儿,永安上窜下跳的,显得极为开心。一会儿帮着张志仁他们拿东西,一会儿又跑去和小宝他们玩去了。
元绣娘在厨房做油豆腐炸丸子,这次因为彼此熟悉了,她也不用老是躲在房间里,张志仁是正人君子,一般也会刻意避免和元绣娘单独相处。
元绣娘很关心县城山贼的事情,就问了问。
张志仁说:“那伙山贼太激灵了,除了捉到两个人,其他的人仿佛消失了一般,我听田老大说今年这个年他们怕是过不好了。”
可不是呢,今天都大年三十了,田老大和田老二都在衙门里办事,没空回来团聚过年了。
“既然捉到了两个,总能问出些什么吧?”张沁儿关心的问着,看来今年郑成凯又得出门做事,也不晓得这次会不会又受伤了去。
“具体的我也不晓得,田老大他们忙的很,我也是凑巧碰到,才问了几句,如今年关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情,知县大人也恼火的很,本来知县大人凭借着优良的政绩,明年或许能够升官,可惜了……”
知县大人升官不了,那么郑伯景也麻烦了,看来这伙山贼得倒霉了,为了前程也得把这伙山贼给围剿捉拿了去。
谈论了一下县城中的情况,永安就跑过来指着院子里的红黑色的圆子问是什么东西。
鲜红的猪血圆子在晒了一天之后,表面就会变成黑红色,最后被烟熏之后,就彻底成了黑色的了。张沁儿对他说了这样新鲜食物的做法和吃食,永安就开始好奇期待起来。
下午的时候天色就有些阴沉,乌云满布的,北风呼啸,带来阵阵寒冷,直到傍晚的时候果然开始下起鹅毛大雪来,白色的雪花飘荡在空中,将乌黑的天穹点缀光彩。
做好晚饭之后,张志仁就拿着一串准备好的炮竹放在院子里去放,在三十这日,一般人家吃饭的时候都要放炮竹,然后关着门吃的。
晚饭做的十分的丰盛,有鸡有鱼有肉的,自家种的菜蔬也是少不了,并且还升了一个锅子,这锅子自然就是火锅了,用铁或者铜打造而成,里面空心,为了方便烧炭火,边上则是放汤水烫菜用的,大家围着热乎乎的锅子开开心心的吃着菜。
第二日便是大年初一,原本大年初一也有祭祖的风俗,不过因为整个富足村的人都是逃荒过来的,也就不必了。
大清早起来的时候,就要相互道福拜年,穿上崭新的衣裳,推开房门之后,一夜雪雨纷纷之后,呈现出来的便是银装素裹的世界,枝桠上,屋檐下全部厚重的雪花,就连琉璃窗户上也有不少冰雾。
雪已经停了,不过天色依然显得有些阴沉,灰白色的云沉甸甸的,似乎随时都会再下雪一般。
张沁儿晗生永安福儿几个小的先要给父母拜年,杨氏开心的笑着,摸出四个红包来,依次递给他们,一面递红包,一面说些新年祝福的好话,比如让晗生永安学业有成,让沁儿福儿心灵手巧等等。
元绣娘也算得上是长辈,四个小的也给拜了年,元绣娘自然也拿出四个红包来,虽然不多,却也不少,算是她一份心意。
吃过早饭之后,就要准备东西一起去老宅那边拜年了,张乐儿家自然也是一起去的,去之前,两家人互相拜了年,做长辈的也彼此给了红包,不过因为张沁儿家有四个孩子,张乐儿家却只有三个,所以杨氏给他们的红包要稍微多一些。
之后两家人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一路穿过大半个村子,朝张家老宅那边走去。
路上许多出门走动的村民们看见了,纷纷说张老头他们有福,儿女孝顺,又能够赚上不少的银钱,逢年过节的都拿不少东西过去孝敬。
张乐儿他们自然也穿了新衣裳,还是自己做的,为此张乐儿很得意,因为张沁儿直到现在她都没法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衣裳,穿的都是都得靠杨氏和元绣娘帮忙做的。
“小宝和甜儿的衣裳也是我做的。”张乐儿很得意的说。
杨氏就夸赞着:“乐儿的手这是越来越巧了,这几件衣裳都做的好,想必一年做绣活就存了不少私房钱吧。”
张乐儿笑嘻嘻的,俏皮的说:“才不告诉你呢。”
永安就凑热闹的问张沁儿:“姐,你什么时候也能给我做衣裳?只要你做,我就不嫌丑!”
“还没做呢,你就知道丑了?那还是不给你做了。”张沁儿四两拨千斤的把事情推了。
杨氏就在一旁笑,说:“你姐她能缝补就不错了,看来别的地方机灵了,有的地方就不那么机灵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也是正常的,就算沁儿不会做衣裳,这也没有什么的。”晗生也出言帮腔了,在他眼中沁儿这个妹妹永远是聪明的,不能因为不会做衣裳就否定她的聪明。
张乐儿撇撇嘴,不过也随着大家一起笑着。
不多时就到了张家老宅,似乎大家下意识的都收敛了笑意,大门敞开着,院子里和院子外都有一些炮竹燃烧的灰烬,就连空气中仔细一嗅还依稀能够闻到硝烟味。
门口的对联已经换了,先前是张贞娘出嫁时贴的一些对联,寓意夫妻美满,而新年的对联则大多寓意家庭和顺、身体安康、瑞雪丰年等。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08.第208章 :年间琐事
“爹,娘,我们给你拜年来了。”
走到院子里时,张志仁朗声说着,一行人朝堂屋走去,这会儿堂屋已经烧了两盆火,屋子还算比较暖和,张老头和连氏都在这里招待客人。
因为张老头是里正,附近几家人早已经过来拜过年了,有家境颇好的,就带着几样东西上门,家境一般的也就说几句吉祥话儿。
桌子上则摆着几个碟子,放着一些水果瓜子花生糖果等孩子喜欢的零嘴。
张志仁和张志礼把东西一放,就带着媳妇孩子一起给张老头他们拜年了,口里则说着吉祥的话。
连氏也回了几句吉祥的话,但是却没有给孩子红包的打算,好在大家也不稀罕,倒也相安无事。
因为张沁儿和张乐儿家杀猪的时候,已经各自孝敬了一些猪肉,所以这次的节礼中并没有猪肉,而是各自送了两只鸡和一些糕点之类的,而张沁儿家则还准备了好几条自家养的鱼。
其他的则是两盒茶叶,两匹棉布,五十个鸡蛋,堆的满满的。
连氏厉眼一扫,就能够估摸出大致的价钱,虽然不算特别丰盛,却也不错了,看在大过年的份上,连氏倒也没有多说什么,让谢氏把东西都放在她房间里去。
杨氏和冯氏倒也自觉,进门喝了杯热茶之后,就去厨房忙活了,张老头则留着两个儿子和孙子们说话。
给爷奶拜年之后,自然也要给张志廉他们拜年,张沁儿张乐儿就带着几个小的去给张志廉拜年,嘴里几句吉祥话。
张志廉让他们起来,也笑着说了句新年好。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忽然甜儿响亮的说了这句话出来,如今甜儿已经会走路,话也说的很顺了,这句话还是张沁儿开玩笑的时候和甜儿他们说过的,没想到这个小家伙就偏偏记住了,还在这会儿说了出来。
张志廉一愣,他可是没有准备红包的,脸上不由得有些尴尬,但是甜儿还小,他也不好摆脸色。
“大伯,我这么说的时候爹娘他们都会给红包的。”甜儿见张志廉没有反应,有些不满,她明明每次说了这话,都可以拿到红包的啊,怎么这会儿就没有了?
张志廉越发尴尬,他摸了摸手,说:“红包在房间里呢,待会给你。”
张乐儿眼中闪过一丝计算的笑意,笑着说:“如今大伯不比往日,老宅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这大过年的,就该给侄女侄子们红包,大家伙一起喜庆喜庆才好。”
“就是,别说那些青砖陶器了,就是俊峰大哥的兔子、莲儿姐的绣活、大伯的造纸作坊就有不少收入了,何况如今大伯可是在村里开设学堂了,这一年的束修也是不少的。”
张沁儿也跟着帮腔,她倒不在乎那几个红包,而是看着张志廉一副窘态就觉得有趣,这也算是她们的恶趣味了。
虽然老宅的人一样小气,但是张沁儿还是明显的察觉到了,随着老宅的收入越来越多,连氏也不再像吸血鬼一样咬着二房三房不放了,只要按时给钱,逢年过节的节礼过的去,基本上都不怎么苛刻的辱骂了,不过除了家中收入增多一样原因外,还有就是张志礼的态度问题,在最近几次交锋中,张志礼坚决不向连氏低头,死守自己的底线,也让连氏踢到铁板,而连氏这人就和弹簧一样,你弱她就强,而你强她自然就弱了,是以行事说话收敛了不少。
这也是张沁儿所期待的,她是厌烦了每次到老宅都不安心的日子了,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最后张志廉被他们几个说的越发窘迫了,想了想也不过每个红包放上几文钱,大过年的意思意思就好,于是就让张莲儿去准备几个红包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