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小宝扭头看了一下甜儿,甜儿很乖巧,早就不用大人喂饭了,不过毕竟人小,吃的还是比较慢。
小宝就嘀咕着:“你怎么吃这么慢?快点啦!”
因为心里着急,他索性拿过甜儿的碗筷,一本正经的说:“哥哥喂你。”
甜儿有些委屈,不过她也想早些出去玩,于是就点心答应了,两个人一个你喂,一个我吃,结果小宝越喂越快,甜儿嘴里的还没有吞下去,第二口又到了,屡次三番之后,甜儿终于委屈的哭了起来,嘴里喊着:“你坏,你坏!”
结果因为腮帮子还有饭,一开口就直接喷了出来,正好喷在小宝的身上,顿时小宝也爆发了,一下子放下碗筷,不满的说:“小丫头片子,就知道乱喷饭!”
众人看着这兄妹两个的互动,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冯氏就伸手给小宝身上的饭粒拍了拍,然后才让甜儿自己吃饭。
“知县大人今年还做了鳌灯,待会才放出来去了,别急,再急就不带你出去玩了。”
小宝嘟嘴,显得很是不乐意,但是倒也不敢再催促甜儿了,等甜儿的饭一吃完,就赶紧又跳了起来,拉着张志仁的手要出门去:“走了走了!”
大家笑了笑,心里也开始期待外面的热闹场景,繁花街这边比较安静,除了几户人家门口挂着红灯笼和几副炮竹声外,倒也安安静静的。
关了门,一行人朝十字街那边走去,等出了繁花街的街口,渐渐的就开始热闹起来了,许多人家已经吃过晚饭,这会儿正带着家人一起出门看灯,随着临近几条主街道,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张志仁就让大家小心一些,尤其是要牵着孩子的手,省的被人群冲散了。
街边有卖面具的商家,小宝几个孩子就嚷嚷着要买面具,一看街道上已经有许多人都带上面具了,颇有几分假面舞会的感觉。
张沁儿也起了心思,围在摊子旁边挑选着,最后选了一个丑丑的昆仑奴,她这是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里面太平公主便溜出来玩闹,买了一个昆仑奴面具,结果阴差阳错之下惹下一段情缘。
永安选了一个孙猴子的面具,还顺手拿了一个唐僧面具戴在晗生的头上,笑着说:“哥就和唐僧一样!你戴这个正合适。”
晗生瞪了他一眼,倒也没有说话,每个人都选了一个之后,杨氏就在后面付钱,这次特意多拿了一些银钱,打算让孩子们玩的痛痛快快的。
面具、糖葫芦、桂花糕、米糖、还有风车、竹蜻蜓、拨浪鼓等,各种玩具和吃食一下子出现在大家的视线内,惹的孩子们把持不住,要了这样就要那样,十分的欢快。
永安还想买灯笼,不过杨氏说回来的时候再买,现在买了拿在手中就不方便了。
福儿马上就说:“那我要那个八宝灯笼!”
“我要玉兔灯笼!”小宝也紧紧说了句。
“好,都给你们买!”
大家说说笑笑间已经穿过十字街,到了临江楼那一带,临江楼临的不是江,而是河,便是抚河,流经临川,直通府城,最后流入鄱阳湖和长江之中,从临川到府城去,大多是走水路,十分的方便。
河边商家林立,各色灯笼悬挂在店铺外,隐隐绰绰,石桥上人来人往,稚子老叟皆有,妇人们穿着亮丽的衣裳,手腕上带着各色银镯,宽敞些的地方已经有人开始舞狮子了,也有舞龙的,大家穿着套服,手中拿着木棍,步伐一致,那条龙就在大家的努力下不时翻滚着、遨游着、双龙戏珠、当然也有打斗和表示欣喜的画面,活灵活现的舞龙引来大家一阵叫好声。
除此外,喷火、猴戏、胸口碎大石等之类的杂耍也不甘落后,锣鼓声响,吆喝不断,边上围着一群又一群的人,而临江楼上早已经宾客满席,人头赞赞,让人无立锥之地了,欢声笑语不断的涌入耳膜。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10.第210章 :上郑家打听消息
饶是如此也有一些孩子挎着篮子,里面放着炒香的花生瓜子之类的小食,在人群中兜售着。
这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为了赚钱,很是精灵,脆脆的嗓音说着吉利话让人想拒绝都不行,到张沁儿身边的时候,张沁儿瞧着孩子机灵,也买了一些小食给小宝他们吃。
人实在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挤人,随着人群慢慢的挪动着,还得照顾孩子别被人踩到了,甜儿还小,早已经被张志礼抱在手中,面具也因为人还小,直接挂在张志礼的后脑勺上,显得十分的逗趣。
知县大人准备好的鳌灯已经放出来了,为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那鳌灯于众灯之中脱颖而出,十分的壮丽可观,其余的商家大户们也放出自己准备好的灯,只不过数量上肯定是不能超过知县的。
张沁儿在人群中寻觅着,却总是没有看到跟在郑成凯身边的那些人,自然也没法问些什么了,她打算过几日准备礼物上郑家一趟,说起来今年过年都没有去郑家拜年的。
“沁儿小心,今天人多,得多注意些。”晗生机敏的拉住即将摔倒的张沁儿,原来就在她走神的时候,差点踩漏了。
“嗯。”身形刚稳住,张沁儿就赶紧把脑海中那些繁杂的念头撇去,专心看路起来。
张乐儿的兴致也蛮大的,去年因为要匆忙赶着回乡下,都没有玩的尽兴,这次可以住在县城,自然就想玩的尽兴了。
她出门前就准备好一个荷包,里面放着的是她的私房钱,就是用来买些小玩意的。
如今她已经买了好几样小饰品了,另外还买了一瓶玫瑰香水,和一些胭脂水粉,张沁儿就说这种香水可以等她来做。
张乐儿却说这里没有玫瑰,她做不成。
张沁儿就想看今年能不能从花市找到种类多些的花卉,尤其是玫瑰,玫瑰用来做精油、香水和胭脂都是极好的。
一路玩了下去,直到夜深人渐渐散去时,张家人这才心满意足的朝家中走去,一路上永安小宝还在说着今天所见的趣事。
“要是天天这么好玩就好了,娘,我能不能也住到城里来?”小宝一想到明天就要回去,不免有些不舍,拉着冯氏的手撒娇着呢。
“不行,今年你得去大伯的学堂启蒙了,明年再到县城里来读书。”过了年,小宝就七岁了,也到了该启蒙的时候,因为还小,所以张志礼和冯氏商量着,打算先放在张志廉的学堂学一年认字和《三字经》,启蒙之后再送到县城里读书。
而今年张志礼和冯氏都卯足劲打算好好赚钱的,等以后小宝越来越大,读书所花费的钱也会越来越多,而眼看着张乐儿也渐渐大了,需要提前准备好嫁妆了。
相比起张志礼夫妇的努力,张志仁则显得悠闲许多,家中不缺银钱,晗生读书又努力,永安虽然是半吊子,好歹也学到一些知识,至于沁儿和福儿,张志仁觉得还小,暂时不需要操心以后的亲事。
走到繁花街时,光线就暗淡了许多,好在买了两盏灯笼在前面照路,静谧的坏境中只有他们两家人慢慢的走动着,温馨又宁静。
回到宅子后,杨氏就先去厨房烧水,得洗脸洗脚之后才好睡觉。
不过甜儿人小,外头的热闹劲过了之后,就趴在张志礼的肩膀上睡着了。
冯氏接过甜儿,把她放在房间里睡着。
等水热的时候,几个人就坐在堂屋里说说话儿,堂屋里摆放的桌椅都是装点门面的红木,显得高档许多。
张乐儿手指摸着椅子,觉得红木的触感就是不一样,可比那些别的树木好的太多了。
夜色渐深,气温也越发凉了起来,水烧好之后,杨氏先让孩子们先洗,最后才轮到他们几个大人。
如墨洗般的天穹浮现一抹清亮的弯月,散发出柔和的月华,静静的洒在这片刚欢乐不久的大地上,而离县城几百里的雄南峰上,却有人彻夜难眠。
十六日的时候张志礼就得去怀仁药铺做事了,原本怀仁药铺早就开张了,不过因为店铺里请了两个坐堂大夫,又有少东家吩咐稍微照顾,于是他倒是可以晚上几天。
晗生和永安也要开学上课了,繁花街离得贤书院比较近,日后晗生住在家中,每日走着去书院都行。
送晗生他们出门之后,冯氏就得准备准备带孩子们回去了,张志仁赶车送他们回去,而杨氏和张沁儿还得住在县城一些时日将其余的也一一布置了才行。
等甘蔗可以播种的时候,张沁儿就得亲自赶回去了,不过她还得在县城买上一些甘蔗种,去年家中的根本不足以所有的地都种上。
十六日下午的时候,张沁儿就准备了一些礼品,打算去一趟郑家。
杨氏也是赞同的,不过她本人不太喜欢登门拜访,就只让张沁儿一个人出门去了。
到了郑家时,门房很快就认出了张沁儿,笑着给拜了一个晚年,张沁儿笑了笑,随着他进了大门。
冬季一片萧条,郑家静心打理的花木也显得无精打采,只有几样长青的植物依旧苍翠挺拔着。
从门房的口中张沁儿就知道郑伯景和郑成凯都不在家,准备的来说从初二之后,他们父子就不在家中了。
年已经过完,更何况因为男主人不在家,郑家清静了不少,张沁儿见到林氏的时候,她正在写信。
“伯母,沁儿给你拜个晚年,莫要见怪哈。”张沁儿笑着说,这会儿来拜年是有些不太好的。
林氏放下手中的毛笔,看着她的神色有几分惊喜,于是嗔怪着说:“你既然知道是晚年,怎么不早几日来?”
张沁儿就将事情原委说了,又说日后到县城里住的时候,只要林氏不烦,她就多上门坐坐。
“原来是要打理县城里的宅子,日后住在县城,那感情好的很,我听成凯说你家的宅子和其他人家的有些不同?”
张沁儿诧异,她好像记得并没有邀请郑成凯去新宅子看过吧?不过随即又想估计是她不在的时候去的,而负责监制的黄大安又岂会拦着他。
“是有些许不同,现在家中杂乱,等果断时日,再请伯母登门瞧瞧去。”
林氏笑着应下了,张沁儿因为看着书案上的信封,便问着:“伯母是写给郑大人的?”
林氏低头瞧了那些信一眼,说:“是啊,不过这些信也是寄不出去的,他在外面做事的时候,最忌泄露行踪,除非必要鲜少会寄书信报平安的,你今日登门想来也是想问成凯的情况的吧。”
张沁儿听了林氏的话,只觉得郑伯景这人做事真是严谨的很,为了出错,连寄信报平安都不肯做,而林氏即使知道这些带着思念的信无法寄出去,也忍不住提笔写信,待人回来之后再阅之。
心底想到这些,不自觉的有一股暖流,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
“是的,上回多亏了成凯帮忙,这才逮住两个贼人,只是上回匆匆,而后来又一直没有见到,这才有些担心,也不知道那些山贼如何了。”
“这还得感谢你机敏,才能够捉到那两个山贼,你是不知道在这之前通缉令贴了几天,却一无所获,知县大人和伯景都急的不行,眼看着上京述职即将动身,凭借着多人口、多田地的政绩,知县大人肯定会升官的,却没有想到关键时候又闹起山贼做江洋大盗来。”
林氏的声音中满是伤感和惆怅,说完之后,忽然后知后觉起来,忙吩咐丫鬟去倒热茶来,略感歉意的说:“你看我,都忘记招待你了,快坐下吧。”
张沁儿不在意的笑笑,将手中的礼品递了过去,“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不过是一些新鲜的蘑菇和几样香皂以及一盒面霜。”
蘑菇香皂林氏都是知道的,只是这面霜却不知道是什么,于是颇为感兴趣的拿了出来,发现就是一个精致的小瓷瓶,里面放着一些白色的膏状,不过质地显得更加柔软。
“这是什么,还没有瞧见你拿出来过。”林氏尝试着拿手指挑起一些膏状物品。
“这是擦脸用的,能够补水,使皮肤在干燥的冬天也不会干燥脱皮的,这是前不久研制出来的,我娘用过了,效果还不错。”张沁儿笑着解说着,又让林氏先在手背和耳后试用一下,若没有过敏的情况,就是可以使用的。
抹上细腻的面霜之后,林氏明显感觉到这面霜和自己以往在胭脂铺买的东西不同了,胭脂铺的东西大多是粉状,扑在脸上之后虽然好看,但是丝毫无法解决皮肤干燥缺水的问题,而抹上这种面霜之后,明显感觉到皮肤嫩了一些。
因为林氏也不知道郑伯景和郑成凯的具体去向和行事,所以张沁儿也就没有过问,而是陪着林氏说了一会儿话,便道别了。
临走时,林氏拉着她的手挽留着:“如今他们都不在家,你若有空就多来这里陪陪我。”
张沁儿应下了,过几日后果然又带着几样小食过来陪了陪林氏,不过那时郑伯景他们父子依旧没有回来。
眼看着已经快到二月二龙抬头了,繁花街的宅子也已经打理的差不多了,预留做花圃的地方已经松土过,洒下花种,只等着花苗长出。
张志礼和晗生他们都在外边吃中饭,至于晚饭,张志礼表示他来做,虽然手艺不佳,不过普通的饭菜也是可以做好的,杨氏担心晗生永安吃的不好,就让他们平日里也出门买些熟菜回来吃,千万别亏待了自己。
二月初一的时候,张志仁就赶车过来接人了,这次得回去忙着春耕的事情了。
回到村子中,张沁儿就一刻不停的将买来做种的甘蔗拿下来,用刀将甘蔗砍成两个节一根的,张志仁看见了就有些不解,忙说:“沁儿,你怎么把甘蔗都砍断了?不是要长条斜插的吗?”
张志仁说的就是其他人常用的种植方法,将长条留有四五个眼以上的种茎斜插种植,不过张沁儿这么做自然是有她的科学理论的。
由于甘蔗生长原理的作用,顶芽抑制低位芽的生长,从而只有蔗茎尾部和靠近地面的少数发芽,其他无法发芽,如果用张志仁所说的法子,那么就会损失大,不但需要的种量多,并且出苗少,产量低,成本投入高,还容易缺苗减产,劳民伤财,算得上是比较落后的种植方法了。
而将每节甘蔗砍开,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这样它的萌芽率会高上许多。
当然了,在播种之前,甘蔗还得用流动的清水或者石灰水浸泡,能够有效的提高发芽率。
“爹,林子村的那些地都已经挖出播种沟了吧?”张沁儿将自己所做的事情稍微解释了一下原理,也不管张志仁是否听的懂,已经换了一个话题了。
问到地里的事情,张志仁忙说:“已经深耕过,也挖好播种沟了,只等着播种就行,我将牛让崔家兄弟借用了几天,等春耕之后,再牵回来。”
有了牛挖沟会容易许多,张沁儿点了点头,拿出一个大的木盆,倒入清水,再放入少部分的生石灰,她打算用石灰水浸泡,一来浸泡的时间短一些,而来石灰水有杀菌的作用,保证了甘蔗种的健康。
除了买来的这些,还有地窖中存放了去年自家种的,因为想着来年做种,除了榨糖做实验用的,也就永安贪嘴时吃了一些,其余的都留在地窖中,而又因为甘蔗顶部萌芽的能力最强,所以吃甘蔗的时候还留下了一部分顶部。
将这些都准备好,人已经累的不行了,好在有张志仁帮忙,许多活张沁儿索性动动嘴,具体的让张志仁去做就好了。
解决完甘蔗种的事情,张沁儿就开始绕着家中巡逻了,去县城住了半个月,乍然回来都快有些想念了。
烟熏腊肉的地方摆在大门口前面的平坦地上,这样烟雾不会惹的家中呛味,这些肉已经烟熏了大半个月,人走的近了,都能够闻到那股透过腊肉穿出来的烟味,是明显的带着腊肉独特的香气的,惹的附近的人纷纷好奇做的是什么好吃的。
覆盖在上面的麻布袋早已经浸染了腊肉上面的油脂和烟熏,变得黑黑的,用手一碰,就能够感到油腻腻的感觉。
掀开之后,就看到里面的猪血圆子已经变成黑色的了,个头也比刚做的时候小了许多,这事水分变少,豆腐的质地变得紧致的缘故。
腊肉和香肠的油脂浸了出来,如今也已经成了金黄色,色泽十分的诱人,隐隐带着一股松香味,原来是福儿听说松子烧出来的烟对腊肉好,这几日闲来无事就去山里捡松子回来。
恰好元绣娘从外边洗衣裳回来,看见张沁儿在检查腊肉,便笑着说:“沁儿你看这些腊货做的怎么样了?还需要再烟熏吗?原本以为是个轻松的活,时不时堆些锯末就行,没想到等上面的油脂掉落在火上之后,猛地就起了老大的明火,差点把腊肉都给烧了。”
“是啊,做这个也得人时常看着呢,若是一不注意,起了大火就全部烧没了。”特意做这样的烟熏腊肉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很多人直接抹了盐挂在厨房梁子上风干,时间久了,也受到厨房里的柴火烟熏的味道,但是终究是比不上这样特意熏制出来的腊肉更香。
“我看已经差不多了,等今年熄火之后,就把这些放在厨房挂着着。”问着诱人的腊肉香味,张沁儿恨不得马上吃上一口,心动不如行动,反正手已经沾染上油烟了,不如拿过两个猪血圆子到厨房里拿温热的水清洗着。
烟熏的腊肉表面都会带着黑色的烟雾颗粒,比较难清洗,就需要用丝瓜瓤仔细的擦两遍了。
时间已经到快要做晚饭了,杨氏就走了过来,看到张沁儿在弄猪血圆子,就说:“这玩意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张沁儿信心满满,这可是前世她颇为钟爱的食物,怎么可能不好吃!
“娘,这道菜我来做,包管好吃。”猪血圆子可以单独炒,不需要放多少配料,都能够口感很好,并且很下饭,若想更容易些的,那也是行的,将猪血圆子洗干净切片,码在碗中,倒入少量的水,然后放进煮饭的大锅里,随饭一起蒸熟,简单方便又美味。
杨氏看着她一副期待的样子,倒不像没有尝试过的,不过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自去淘米去了。
淘米水都得单独收集起来,地龙喜欢淘米水中的某些营养,经常淋淘米水的菜地肯定比较肥沃,不过这些淘米水却大多是用来浇花的,毕竟菜地可以施肥,而花施肥之后就不太美观了。
这顿饭有了张沁儿的帮忙,很快就热气腾腾出锅了,猪血圆子果然不负张沁儿的期待,口感十分的好,咬上之后,口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熟悉的味道,张沁儿仿佛之间又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时代。
“姐,这猪血圆子挺好吃的,特别的香,我吃了一口就想吃饭了。”福儿很给面子的夸赞着。
烟熏半个月的猪血圆子并不显得太硬,多余的水分又都蒸发掉了,如今的口感刚刚好,怪不得福儿第一次吃也觉得好吃。
而其他的人在品尝之后,也纷纷表示有嚼劲,口感好,特别是下饭的很!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11.第211章 :种植甘蔗
第二日一大早,杨氏就起来煮饭,和平日的稀饭不同,这次煮的是干饭配菜,另外还贴了几个白面饼子,让张沁儿他们带去饿了的时候吃。
张志仁吃过饭之后就准备驴车了,因为要装许多甘蔗,自然不能套车厢,而是套板车,张志仁把浸泡一天石灰水的甘蔗种苗搬到车上,因为没有车厢挡风,张志仁就让张沁儿留在家中,他一个人去就行了。
但是张沁儿坚决不肯,这种事还是她亲眼看看比较好。
张志仁说不过她,只好任由她了。
驴车晃悠着,虽不快,但是山间多冷风,呼啸而过时,灌了张沁儿一肚子的冷风,不觉缩紧了脖子,张志仁就说:“你看吧,让你呆在家里舒舒服服的烤火都不肯,非要过来吹冷风,待会回去记得让你娘熬红糖生姜汤来喝,省的生病了。”
“知道了。”张沁儿冷的嘀咕,只盼望着赶紧到林子村才好。
不多时果然就到了,进入林子村之后就看到崔家兄弟已经在地里头等着了,看起来很是敬业。
总算到了!张沁儿跳下车,先是活动了一下身子骨,然后才走到田间看看土壤情况,发现果然是被深耕过的,挖出来的播种沟也还算合格,因为地里冬天的时候已经堆肥一次了,这次犁地就把肥都打散参合在土里,算是基肥了。
张志仁招呼崔家兄弟过来搬甘蔗苗,为了方便好拿,都是拿稻草分成一捆捆的捆着的。
崔家兄弟也是种过甘蔗的,一看这模样,顿时吃了一惊,崔老二口快的说:“东家这甘蔗怎么成了这样?那可怎么种呢?以往我们可都不是这样种的。”
“这是我们家的种法,比别家的更好,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张沁儿笑着说,吩咐他们把甘蔗搬到她那边去。
崔家兄弟听了这话,下意识的看了张志仁一眼,张志仁心中也没底,不过看张沁儿一副自信的样子,自然不能拆台,含糊的应着了。
张沁儿蹲在播种沟前,拿出三根两节的甘蔗,使芽眼朝上,成双行品字形摆放着,然后对崔家兄弟说:“就按照我这样的摆法来种,然后再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洒上一些水就行。”
崔家兄弟这回不再提出疑问了,虽然心中仍旧有迟疑,但是如今是长工,东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只要照着做就好了。
认真的看过之后,心里就明了,一人拿着一捆甘蔗种苗到一旁播种起来,张沁儿和张志仁也没有闲着,一块儿干活。
只是张沁儿人小,力气少,不多时就累了,张志仁让她站在一旁休息去。
先把那连着的二十亩种上,又赶车去在老秀才家买到的地播种,足足忙碌了大半天,这才把甘蔗都种上,结果因为张沁儿预备的种苗有些少,还有一亩地大小空着的。
1...115116117118119...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