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是去还是不去?尊严能当饭吃吗?严格来说这个小混混似乎也不算太渣……
张沁儿在心里计较着,最后她看着张贞娘,小声的说:“反正他不算太坏,我们去吃一顿?”
张贞娘性子胆怯,只是她也是饿惨了,早上就吃了一碗稀粥,虽然杨氏给她们几颗板栗和鸟蛋在路上充饥,但是又遇到死人和私盐的事情,一路担心受怕,反而更加饥肠辘辘了,哪里抵抗的了郑成凯的美食诱惑。
于是三个人朝路边的‘飘香楼’走去,这家酒楼的菜色不错,此时已经过了正午吃饭的高峰期,一楼大厅坐着寥寥数人,喝着小酒,谈着小天。
找了一处空桌,店小二殷勤的过来招待,郑成凯的大名,在临川估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把那些鸡鸭鱼肉什么的,都捡着端上来,要快!”郑成凯吩咐着,那店小二应着,就朝后厨走去,一路报着菜单。
不多时,店小二就先捡了一些凉菜之类的上来了,紧接着又上了几个容易炒的上来。
看着满满的一桌的饭菜,张贞娘再度吞咽着口水,却不敢拿起筷子来吃,只拿眼小心的看着张沁儿和郑成凯。
张沁儿的肚子也唱着空城计,此时眼巴巴的看着郑成凯,确认他没有恶意,才说:“我们可没钱,这是你请的!”
不管如何,话要说清楚!
郑成凯失声笑着,说:“吃吧,小爷我看着你那瘦骨嶙嶙的样子,觉得寒碜,就算我日行一善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2.第32章 :买种子
这顿饭吃的异常的舒服,算得上是张沁儿来到这是时代后第一次吃的这么饱、这么满意,忍不住发出感喟,要是以后能够过上天天吃肉的日子那该多好啊!
郑成凯时不时丢着花生米,用嘴精准的接着吃,然后看着对面两个女孩子狼吞虎咽,心里有股养动物的满足感。
或许真的是日行一善,或许张沁儿无形中就对了郑成凯的胃口,每次看到张沁儿,郑成凯就忍不住拿吃的去喂她,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他养的一只猫一样。
只不过张沁儿这只猫,应该是只野猫,小心谨慎,又有利爪。
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张沁儿很没有形象的靠在椅子上,眉眼里全是享受。
“哎,我说好一段时间没有去你那里了,一起走吧,我今儿正好有空,去看看老头子把那荒地折腾成啥样了。”郑成凯说着就要起身去叫一辆车来。
“别!你不能去!”张沁儿立刻惊醒过来,忙拒绝着,今天她们可是要偷偷摸摸将那些私盐带回去的,否则藏的久了,难免会被人发现,这个时候自然不适合郑成凯也参合进去。
“嗯?”郑成凯狐疑的看着她。
张沁儿忙整顿表情,说:“你看,你每次看到我,都会送我好吃的,今天我已经吃饱了,要是下次你来的话……”
听了这话,郑成凯顿时囧了,这丫头真当他有喂人的爱好吗?
忍不住翻了翻白眼,说:“小爷我还想再大发善心叫个车送你们回去,竟然不领情!”
张沁儿腆着脸,说:“如果你愿意把车费给我,我更愿意走回去!”
“你这个臭丫头,还蹬鼻子上脸了!”郑成凯气的咋呼起来,一下子站了起来,丢了一两碎银子给店小二,抬步就走了。
张贞娘看着这一系列的变化,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呐呐的说:“沁儿你怎么惹恼了郑少爷?”
张沁儿翻了白眼,心想着,要不是那些私盐不能够让人发现,她犯得着吗?有车代步,谁不想啊!
“哎!你将这些剩菜剩饭全部打包!我要带回去!”张沁儿叫来店小二,指着桌上还剩的的饭菜说,郑成凯倒真是一个大方的人,点了不少菜,汤汤水水自然是带不走,但是那些酱肉和鸡鸭什么的,都是可以用油纸包着带走的,唔,还有饭!
“好嘞!”店小二应着,大约猜出她们的身份,所以要求打包也是正常的。
但是张沁儿却又小声的问:“你给算算,郑少爷给的钱有多余吗?”
那店小二以为是张沁儿担心钱不够,要自己垫,忙热情的说:“够了够了,还多出十二文呢!”
张沁儿的下一句却让店小二再也笑不出了:“那好,两文钱算你的,给我找十文钱吧!”
……
手里掂着温热的十文钱,张沁儿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张贞娘有些瑞瑞,跟在后面快步走出酒楼。
时辰不早了,但是张沁儿她们并不急着回去,而是去购买一些针头线脑,之前遇到郑成凯这个土豪,混吃混喝了一顿,临了还混到十文钱,心情特别的舒爽。
到了集市,挑选了一些东西,张沁儿又看到一家种子铺,想了想,决定去里面看看这个时候有些什么种子。
进了店铺,掌柜的就热情的招呼:“二位姑娘,想要买些什么种子?本店货色齐全,包你满意。”
“我看看,有适合这个时节播种的吗?”张沁儿询问着。
那掌柜的忙带着她们走到一处,指着一些用粗麻布装着的种子,说:“这是萝卜和白菜,还有油菜、菠菜、胡萝卜、豌豆、莴苣,大蒜也是有的。”
掌柜的介绍的,大多是十字花科,比较耐寒的,适合冬天栽种。
张沁儿是打算购买一些种子的,虽然郑伯景答应免费给大家种子,但是现在她们家已经先开垦出一块地了,如果能够尽快种上,那样才好呢。
思索了一会,又逐一问了价钱,白菜和萝卜的最便宜,如今手里没有多少钱,只好挑便宜些的买了。
让掌柜的将白菜和萝卜各自包了一份,付了十文钱。
张沁儿又询问了一下其他的种子,好做到心里有数,在店铺里转悠一圈,倒是让她发现两样熟悉的作物,那就是红薯和玉米!算一算时间,这个时候红薯和玉米正巧已经传入明朝了。
红薯最初登陆的就是福建福州,在那边实验过后,朝廷觉得产量很大,又容易养活,是一样重要的经济作物,于是将它们向全国推广,不过张沁儿在原主的记忆中倒没有红薯和玉米,想必这推广也是从南到北的,并且这两样东西,在温暖的南方种植产量会比北方高很多。
只是现在的气候不方便种植,于是打算等待来年春天攒钱过来多买一些红薯和玉米的种子。
拿着种子,两个人开始朝城外走去,走到她们藏盐的地方,还要一会儿呢。
刚走到城门口,迎面就走过来一群身穿捕快服的男人,一个个带着刀,还有两个人抬着一个架子,架子上应该是一具尸体,用白布蒙上的。
“呀!”张贞娘忍不住惊呼一声,身子往后面退了退。
张沁儿握住张贞娘的手,不断的安慰着她,不过说实话她自己心里也慌张着,这个年代可不是她可以肆意妄为的,仔细梭巡了一下,那些捕快们除了抬着一具尸体,倒没有谁挑着藏私盐的箩筐。
如果这具尸体就是她们上午看到的那个私盐贩子的话,那么有两个可能,一是私盐被人发现,但是又给私藏起来了,二就是被她们藏起来的私盐并未被发现。
城门口守卫的差役和捕快们打着招呼:“是那个贩私盐的?”
“嗯!昨天天黑,有几个逃走了,没有一起把他们全部弄死,今天中午才找到,不过已经死了。”
“咦?盐呢?”
“鬼晓得!也许跑的过程中丢了,也许藏起来了。”
“许是半路就丢了,挑着盐跑,那么重可跑不动。”
几个人闲扯了几句,那捕快说:“还要回去复命呢!”
说罢,一行人走进县城,朝县衙走去。
而张贞娘和张沁儿也赶紧出城,她们需要去辨认一下之前藏的私盐是否被发现。
可千万别被发现啊!她们两个人不自觉的念叨着,人就是这般,那些私盐明明不是她们的,但是一旦做出占有的决定之后,下意识就会认为那些私盐已经是她们的了。
一路紧赶慢赶的,终于到了藏私盐的地方,张沁儿四处看了看,果然发现之前跌落山沟的尸体已经不见了,那么也就是说很有可能被捕快们带走了。
四周并没有可疑的动静,除了山沟那里有大片的鞋印痕迹,两个人小心的猫着身子,来到一处枝叶茂密的山林中,那里有一个小土坑,张沁儿她们正是把箩筐藏在土坑里,然后在上面堆满了树枝落叶,远远看去,是发现不了什么的。
准确的找到地方,扒拉着树枝落叶,当发现下面就是当初藏的箩筐时,两个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此时已经是下午,落日逐渐西去,西边的天空被大片的火烧云染红,十分的绚丽多彩。
那根扁担也被捡了来,两个人拿扁担担着,努力往家的方向走去。
二三十多斤的东西,短时间拿还好,这时间一久,路程一远,就难受的很,张沁儿和张贞娘轮流着来,但是两个营养不良的姑娘实在没有多大的力气,好在中午遇到郑成凯那个土豪,饱饱的吃了一顿,否则她们就只能欲哭无泪,拿个一两斤先回去了。
张沁儿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拿一两斤,但是就是怕事后会有变故,如果没有藏好,被人发现了,或者下了一场豪雨淋湿了等等,所以即使咬牙,她也想把这些盐弄回家去。
想想以后菜里有味道,也许就有力气了。
张沁儿咬牙坚持着,两个人如蜗牛一般,慢慢的朝桃花岭那边走去,幸而这边已经是荒山野岭,少有人迹,否则还真怕会被人发现。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3.第33章 :有盐吃了
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开垦荒地的难民们纷纷扛着锄头往家里走去,越来越多的人效仿张家,利用空闲时间开垦属于自己的荒地来,所以这些锄头什么的,都带回家去。
张老头也带着儿子孙子们回去,经过这段时日的劳作,每个人都黑了不少,晗生和俊杰显得更加黑瘦了些,却更加成熟稳重,手臂小腿上隐隐有肌肉凸起。
杨氏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其实也就是一锅稀粥而已。
张老头累的不行,搁下锄头靠在房屋墙壁上,直接坐了下来,喘着粗气。
杨氏忙倒了一碗水给他喝。
“沁儿和贞娘呢?怎么还没有回来?”张老头缓过气之后,就开始询问,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两个小姑娘还没有回来,难免会有些担心。
“也许就在路上了吧。”杨氏心里也担心,却只好这么说着。
谢氏却不理会,说:“谁知道呢,也许那些子泥鳅鳝鱼的还真能卖不少钱,她们两个丫头准是自己偷偷躲起来吃独食了!”
“沁儿和小姑姑不是这样的人。”一向老实的张莲儿开口为两个人辩白着。
却遭到谢氏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揪着她的耳朵,气呼呼的说:“你这个傻孩子!你小姑姑是个好的,但是沁儿那丫头鬼主意多着,没准就把你小姑姑带坏了。”
“哎呀。”张莲儿被扯的疼,后退了几步,不敢再说话。
“吃饭,既然这个时候了不回来,也别指望着我们等她。”连氏直接说,让杨氏去拿碗筷来,由她亲自为每个人分配稀粥。
张老头也没有再说话,因为他知道,有时候太过于偏袒一个人,就会引发更多的矛盾,不如就这样,也许沁儿和贞娘人小,走的慢了些,等过会再不回来,就去找找看。
几个人吃了稀粥,又歇息了一会,张老头打算带着儿子们去开垦自己的荒地时,张沁儿却一路小跑过来。
“你这个鬼丫头,怎么这么晚回来?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小姑姑呢?”连氏人虽然老了,但是眼却不花,立即就认出张沁儿来,开口就骂了几句。
张沁儿却顾不上这些,忙对张老头他们说:“爷爷,我们发现一样东西,在林子里,我和小姑姑拿不动了,你们随我去拿回来吧。”
“什么东西?”张老头问着,张沁儿却不回答,只拉着他往林子里走去。
张志仁张志礼他们也觉得奇怪,跟在后面。
走了一段路,才看到守着箩筐的张贞娘,原来她们两个努力挑着那箩筐,到了天色全黑,估摸着张老头他们下工,而村里的人家也回去休息了,张沁儿才让张贞娘在这林子里守着,自己则小跑着回去报信。
当张老头他们看到那两个箩筐里的盐时,顿时惊呆了,一个个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两个小姑娘。
这可是盐啊!这么多盐,要怎么才能够弄回来?
“贞娘,沁儿,这是怎么回事?”张老头的口气忽然凌厉了起来,严肃的看着张贞娘和张沁儿。
张贞娘被吓着了,在一边惶恐不安着,张沁儿只好把她们是如何发现私盐贩子的尸体,又是如何把盐藏起来,最后又在城门口遇到捕快的事情都一一说了出来。
听罢,张志仁马上训斥着:“沁儿,你怎么能够这么做?”
张沁儿一下子就愣住,看着张老头严肃的脸色和张志仁的训斥以及张志廉和张志礼莫测难辨的表情,一下子又觉得委屈起来,她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不够光明磊落,但是她也是为了大家好啊!
长期不吃盐,那是对身体不好的,再者以他们的情况,没有这些私盐,又哪里吃的起?
她又不是从朝廷、从私盐贩子里抢过来的,这些盐她不藏起来,被捕快们发现又有什么后果?参合到官盐里面去,然后高价卖出去,最终还是得她们这些平民百姓花大价钱去买!
如果在前世,不要说一箩筐的盐,就是一车的盐,她都不屑一顾!
越想,心里越发委屈起来,眼睛红红的,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很是可怜。
张志仁终是不忍心,张老头也缓和了面色,谨慎的问着:“没有被人发现吧?”
“没有,我们一路都很小心,没遇上谁。”张沁儿忙说,她也是知道事关重大的,牵扯到私盐上面,与官与私盐贩子,都有了牵扯,不管被哪一方发现,都是大麻烦。
张老头松了口气,事已到此,也不可能再丢掉这些盐了,于是让张志仁和张志礼各自提着一个箩筐,几个人朝家的方向走去。
夜静悄悄的,几个人一路小心的回到家中,立马就关上那扇不算靠谱的柴门。
家里自然是没有油灯的,烧了一小堆的火,用来照明。
一大家子的人全部聚集在箩筐周围,看着箩筐里面白色的盐,眼中有掩饰不掉的惊喜。
这是盐啊!如果换成钱,那可是一笔不菲的价钱!
杨氏也很是惊讶激动,小声的问过张沁儿的全过程,按捺住心里的担心,只好期望着这件事莫要被人发现。
张沁儿说:“明天我们再去多烧一些缸子和坛子,到时候把盐放进坛子里,就把这箩筐和扁担都烧了。”
张沁儿这是担心私盐贩子是否会在箩筐和扁担上印上独特的标记,要是他们不小心,日后被人认出来,那可是惹上大麻烦了。到时候一把火烧了,至于盐却是认不出的。
杨氏虽然一下子没有转过神来,但是也讷讷的点着头,并且说:“明天我去给你捏坛子。”
“娘,你会?”张沁儿吃了一惊,这种事情杨氏也会?
杨氏却没好气的说:“我想揉泥巴和揉面团差不多,我做饺子和包子的手法可不错的。”
张沁儿顿时失声笑了,眼睛亮亮的,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上次她和泥巴的时候,就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手里的泥巴并不听话,捏不成她想要的模样,这回有了杨氏这个巧手的,估计会好上一些,不过想到用捏饺子的手法来捏陶器,倒也好笑。
“对了。”张沁儿想起郑成凯给他们的那包酱肉和在‘飘香楼’打包的剩饭剩菜,忙从篮子里拿了出来。
“爷爷、奶奶,今天我们在县城里遇到郑小少爷,他是个好心的人,给了我们这些。”
张沁儿没敢说郑成凯请她和张贞娘吃饭,而是说恰好遇到郑成凯和他的朋友们吃饭,因着剩下很多没有动的菜饭,就给了她,否则叫谢氏知道她和张贞娘在外面吃了那么多好的,只给她们带些剩饭剩菜,肯定又要出麻烦事了。
张贞娘垂着头,不敢说话,但是若是注意看,就能够看到她满脸的慌张,她还是不习惯说谎的。
好在今天大家都被那两箩筐的盐给弄的晕乎乎的,顾不上那些,当看到张沁儿拿出来的一包酱肉和半边烧鸡,还有一些花生米、水晶凤爪、炸鱼还有米饭之后,眼睛早已经亮晶晶的了。
连氏的眼睛也亮了,这些时日她也吃了不少苦,虽然家里的食物由她分配,私底下可以偷吃,但是东西不多,味道也不好。
连氏赶紧把那些吃的全部划拉到自己身边,看着媳妇孙子们,板着脸说:“把粥和碗筷拿来。”
杨氏忙起身去将外面煮好的粥拿出来,晗生则去拿碗筷,然后由连氏统一分配。
张沁儿看着买来的针头线脑和种子,一下子又迟疑了,这些针头线脑她私心里是想给杨氏的,她们的衣服上山下水的,很多破烂了,但是眼看着家里的情况,这些东西还是老老实实交到连氏的手里好些。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4.第34章 :杨氏的巧手
相比起盐,张老头则对张沁儿带回来的白菜萝卜种子更感到开心,并且一个劲的夸张沁儿是有打算有想法的人。
对于一个地道的农民来说,土地和种子,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张老头仿佛一下子得了许多精神,一边喝着粥,一边说:“待会我们别休息,赶紧把地里再细翻一下,撒上水,白天的时候老婆子你带着媳妇们去播种。”
其他人没有异议,大家都在狼吞虎咽的吃着东西,因为粥里面放了带回来的米饭,管饱了很多,又有香喷喷的肉,这顿饭吃的人异常的舒服。
吃过饭,张老头就带着儿子们扛着锄头出门了,晗生提着水桶跟在后面,人多做事就快上许多。
张沁儿却没有再去凑热闹了,今天一天遇到的事情,可够她折腾的了。此时只觉得脚脖子酸痛,手臂也没有力气,整个人都恹恹的,杨氏叫她早些去休息。
永安和福儿就缠着张沁儿,让她再仔细说说县城里的所见所闻,永安心里是很想去县城走走的,上回那是太匆忙,穿过县城直接就往这桃花岭来了,根本没瞧见什么。
张沁儿也乐意给他们说说,小声的讲述着县城里的一切,什么西市有些什么,街道又有些什么,那些杂货店卖些什么,飘香楼又是如何如何等等。
永安听到泥鳅和鳝鱼也是可以买到钱,还得了一个好心大婶的帮助,越发高兴,说:“姐,那我们再多弄些来吧!”
张沁儿却说:“过些日子吧,毕竟是价钱贱,买的人并不多。”
说是这般,却是她不想在这个紧要关头再去县城,省的被人发现,还是避避风头再说吧。
第二日上午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昨天晚上那地已经又被细翻了一遍,硬的土块几乎没有了,连氏就带着谢氏和杨氏开始挖坑播种。
当然,是杨氏在前面挖坑,连氏在后面播种,谢氏则在最后将一些细土覆盖在种子上,然后用割好的茅草铺在上面,这是为了保持湿润和防止突然下暴雨将种子埋住的。
要不少茅草,孩子们也没有出门上山,就在附近割茅草送到地里去,在一家人的努力下,这一亩半的田就全部种上了,分为两截,一半种白菜,一半种萝卜,不过种法都差不多。
中午吃过饭,杨氏就和沁儿她们开始朝山里走去,这是要去烧陶器的,有了沁儿上次的成功,连氏和张老头也算是默认了,毕竟家里也需要一些家什之类的。
上了山,找到之前发现陶土的地方,几个人就开始忙活起来,先将陶土挖出来,捡出里面的碎石子和杂草,然后再用水和开,不断的搓揉着。
张沁儿看着那湿润绵软的陶土在杨氏的手里,仿佛如面团一般,不断的变幻着形状,不由得乐了。
因为这次打算多烧一些陶器,所以需要很多的柴火,永安和福儿、莲儿、乐儿等都分配去捡树枝了,只有张沁儿留在那里给杨氏打下手。
“娘,你手真巧。”张沁儿笑着说。
杨氏眉眼也十分的舒展,眼神柔和的看着手里的泥团,说:“当初我手艺真不错呢,十里八乡都没有我做的包子饺子好看。”
“嗯,我记得娘包的饺子比大伯娘的俊多了。”张沁儿记忆起原主幼时的记忆,那时马家过的还不错,过年过节都是要包猪肉白菜的饺子,而每年几乎都是杨氏动手包的。
杨氏微微的得意,她这辈子算得上勤劳手巧的了,在家里做闺女的时候,就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姑娘。出嫁之后,虽然在家里受到连氏的压制,在外面和村里女人们交流时,却很是得到尊重。
又说:“当初你还小,又皮着,没有现在这么懂事,就没有教你,以后我可得教你这些,否则一个姑娘家怎么能什么都不会呢?”
张沁儿微微的撒娇,说:“我哪里不会?我也会很多的嘛!”
杨氏看着她,又想起张沁儿可是会处理猪下水的,一下子又恍若了,笑着说:“是啊,你可是我的女儿,手自然是巧的。”
说罢,又脸色一暗,说:“现在落成这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吃上包子和饺子。”
张沁儿前世是南方人,吃惯了米饭,倒不会时刻想吃包子和饺子,但是也能够理解杨氏的心情,只好安慰着:“娘,你放心,今年冬天之前,我一定可以让娘吃到包子和饺子的。”
杨氏不由得笑了,说:“你还是个小丫头呢,就你会操心!”
“娘,我说真的!”张沁儿不依的叫着,两个人说说笑笑之间,已经捏出各种形态大小的缸子和坛子来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