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这……不太好吧?”杨氏下意识的拒绝,见林氏一脸真诚的表情,还是把自己的闺名说了出来:“我叫秀英。”
“我虚长你几岁,你可以叫我子怡姐了。”林氏笑着说,郑成凯比晗生的岁数大,林氏也比杨氏的岁数大些。
不过由于林氏生活富裕,整个人保养的好,看上去比实际年纪显得年轻许多,反而是杨氏年纪虽小,看起来却比林氏还要老些,多年的劳作和风霜在她脸上刻下痕迹,皮肤老化了许多。
杨氏干笑了笑,赶紧把林氏迎了进去,里头正摆着很多布匹,方才杨氏和冯氏正在整理。
张沁儿看见冯氏坐在那里穿针引线,就笑着问:“三婶,那些蚕茧都卖了吧?价钱好不好?”
一听这个,冯氏脸上就堆满了笑容,藏都不藏不住,杨氏抢着说:“价钱当然好了!今年江西好多地方都遭了蝗灾,桑树都被蝗虫啃的一干二净了,死了不少桑蚕,今年桑蚕茧的收成比起往年可下降了不少,现在正缺蚕茧呢!虽然乌桕蚕茧比不得桑蚕精细贵重,不过今年的价钱也顺势涨了好些。”
冯氏点头说:“确实是这样,今年比去年多赚了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可是大钱了,难怪冯氏笑的开心,今年虽然自家养的不多,但是其中就有从其他人家收来的蚕茧,这些蚕茧都是按照去年的收购价钱买下来的,现在蚕茧涨价了,又从中小赚了一笔。
“这也是运气好,我们村的蝗灾不严重,喂养乌桕蚕的又是乌桕树,不像桑树那样,容易被蝗虫啃食了。”手里有钱,心中有底,冯氏一改往日里的低调,今天笑的特别多。
林氏又问了冯氏闺名,约定三人闲聊时直接叫彼此闺名,别一个郑夫人张婶子的叫了,又生疏又拗口的。
闺名有一种莫名的亲和力,一开始杨氏和冯氏叫不习惯,声音也有些弱,但是叫了几次之后,仿佛三个人的关系就亲密了许多,对待彼此的态度也热络了许多。
三个人年纪相仿,聊的话题也差不多,林氏先是问过她们两家今年的作物收成如何,冯氏就提起李氏大儿媳妇的事情。
“上回你们住在我们乡下匆匆忙忙的走了,也不知道刘夫人的大儿媳妇现在怎么样了?可没有小产吧?”
林氏就说:“没事,只是见红了而已,后头找大夫看过,喝些安胎药,在床上多躺躺就行。”
李氏的大儿媳妇确实没事,但是这功劳可不是安胎药的,而是李氏回去之后,就让人把刘大少看中的歌妓卖的远远的,又狠狠的教训了刘大少一番,这才平息了儿媳妇的怨气,安安稳稳的养起胎来。
碰上志趣相投的人聊天,时间是最容易过去的,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在外头办事的张志仁都赶回来了。
因为今天下午就得回乡下,杨氏很不好意思的把林氏送走,然后开始和冯氏张沁儿她们收拾起要带回去的东西来。
“外头的粮食比起原先贵了三倍多了,这还没有入冬,入冬之后怕是还要贵些。”张志仁感慨着,他今天把临川主要的街道都走了走,又和相熟的人攀谈了一会,基本上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只贵了三倍?这应该还是在知县的压制下才只涨了三倍的。”张沁儿说,如果知县大人不压制的话,就凭现在的市场环境,那些粮商们不趁机涨个五倍那是不会卖的!
“嗯,就蝗灾那会儿,粮铺乱的很,一天一个价钱,有时候上午是一个价,下午又是一个价了,是知县大人出面,把这情况压制下去,虽然粮食贵了些,不过好歹不会再变价钱了,等苏浙那边的粮食到了,咱们就可以缓口气了,知县大人真是英明啊。”张志仁言语中带着对知县大人的歌颂了,这是读书人常常容易犯的毛病。
杨氏想起自家提前买好的粮食,忽然有些可惜:“早知道如此,当初我们就应该多买些粮食,现在倒卖出去的话,没准可以赚多少呢。”
张家的粮食是在蝗灾爆发之前买的,当时并不确定,只是提前做一个预防措施而已。
张沁儿虽然也可惜没有抓住这个赚钱的机会,不会提前买了足够自家吃好些日子的粮食,这也算不错了。
东西都收拾妥当了,张志仁也扛了一麻布袋的大米放在车里,大家才依次上了车,关上门,朝富足村走去。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65.第265章 :橡木桶
等富足村的人家收割稻子翻晒碾谷之后,又下了两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凉,万物也开始萧条起来。
反倒是水库和河流总算多了一些水,水井的水位也上升了不少,村里的媳妇们最是松了一口气,原先河水干的厉害,洗衣裳都得省着洗,得在井边拿水桶一桶桶的打水,多了好多事情,现在河里有水了,洗衣服就方便了很多。
趁着中午太阳舒服,大家三三两两的抱着脏衣服在河边聚集,一边干活一边拉扯着闲话。
男人们则开始砍竹子编竹筐,又到了一年一次上山捡山货的时候了,等竹筐编好,就三三两两相约着上山。
张沁儿家依旧把话传了出去,要收购野葡萄、板栗、茶树籽、乌桕籽等山货,只要有人肯卖,她们就全部收了。
虽然今年干旱,地里的收成不好,但是山里的情况还行,因为树林茂密,又藏有地下水源,水汽比较多,所以山里的山货大多长的还不错。
今年上山捡山货简直是全村集体出发,地里收成不好,大家都把希望放在山货上,心里都想着,能捡多少就算多少,先捡板栗、橘子、枣子、山梨等吃的,再捡茶树籽和蘑菇,至于乌桕籽,大家都不急着捡,这东西能卖,却不能吃。
不过也有人反其道而行,这些都是村里上了年纪,身体又不是特别好的老人以及岁数还小的孩子,他们都不适合爬到深山里去,所以就到乌桕林这边捡乌桕籽,地势不高,活也不累,等背下山就可以直接卖给张沁儿家,一天下来也有不少钱了。
张沁儿和福儿在家坐镇,负责收购称秤给钱以及分类好。
张志仁和杨氏则背着竹筐,拿着麻布袋往山里去捡茶树籽,至于板栗山梨之类能吃的,他们就不打算捡了,还是茶树籽好,只要捡的多,一年的油钱都可以省下来,炒菜又香又健康。
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几日,山里的山货就被人捡的差不多了,渐渐的上山的人也越来越少,张乐儿就过来约张沁儿一块儿去她们的秘密宝地,把那些板栗和香榧给捡回来。
她们的秘密宝地那里十分的隐秘,一般是绝对不会被人发现的,不过这次张沁儿把张志仁叫上,从深山里背香榧回来,人都得累的不行,必须找个体力好的。
张志仁自然是肯的,不过他从来没有摘过香榧,所以一路上跟着张沁儿走,结果发现走了好久都还没有到,等到了香榧树下,饶是张志仁一个男子汉,都觉得累的慌了。
他抬头打量着这株奇异的果树,欣赏着它独特的美,好半响才说:“这里这么远,也难为你们能够找到这里来!”
“这要是不远的话,不早就被人摘光了?哪还能等我们呢!”张沁儿笑着爬上树,然后又教张志仁认果子,香榧果都是三年果,那些没熟的,就不能摘。
张志仁其实一眼就看出哪些是熟了的,虽然他以前没有看过一年果和两年果,但是张沁儿摘回去过,他自然知道哪样的才是能摘的三年成熟果。
秋日昼短夜长,路途漫长,不能耽搁时间,所以大家赶紧手脚利落的忙活起来,虽然只有一棵树,也让他们把带来的竹筐麻布袋都装的满满的了,张沁儿和张乐儿是女孩子,只背着一大筐,而张志仁背着一筐还拖着一麻布袋的,麻布袋下面用山里的藤蔓打结做成一个简易的拖车,这样拖着回去不会损伤麻布袋,人也轻松许多。
等背着东西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去,光线暗淡了许多,西边的云彩已然一片绚丽多彩,上弦月悄然浮在半空,只有一抹淡淡的印痕,镶嵌在墨蓝色的天穹上,和西边的云彩遥遥相对。
接下来的两日,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今年酿酒的装备有所不同,不再是普通的陶器,而是张沁儿花钱让人特意打制的橡木桶子,其实酿葡萄酒最好是用橡木桶子,因为橡木是有多孔性,便于葡萄酒蒸发和氧化,又不至于变质,加上橡木所含的酚类会和葡萄酒发生反应,产生香味和甜味,所以用橡木桶盛放葡萄酒,会使葡萄酒发酵的更好,口感更香更纯。
在前世时,张沁儿所喝的葡萄酒就都是橡木桶窖藏发酵的,那口感比用陶器发酵的实在要好的多。
只不过之前家里条件一般,张沁儿也顾不上穷讲究,能够用陶器酿造出葡萄酒来已经不错了,今年家里宽裕了不少,张沁儿就开始讲究起来,这酿酒的木材不好找,必须要上好的橡木才行,找到木材又得打造出适合酿酒的木桶,可算是费了不少功夫。
家里人对张沁儿时不时弄出来的稀奇东西已经感到麻木了,反正不是什么伤天害理又难寻的,他们都听之任之。
这一次有了橡木桶,整个酿酒过程张沁儿都十分小心翼翼,她对今年的葡萄酒充满了期待,为了使葡萄架发酵的更好,今年的葡萄酒也不是随便放在杂物间,而是特意帮到地窖中去。
地窖口不大,橡木桶又足足能够装二十斤酒去了,所以这搬来搬去的活还得张志仁亲自给做好,也亏的张志仁脾气好,这才没有说张沁儿。
张乐儿也站在边上看热闹,她瞧着那密封的橡木桶,十分感兴趣:“这样酿造出来的葡萄酒真的会好喝一些?那得什么时候才有的喝?”
“也不急着现在就喝,我打算酿造好之后只尝一些,其余的都等过年再喝。”葡萄酒的正常发酵需要一个月,一个月后她就下地窖看看发酵情况,但是并不会把酒启出来,而是继续让酒在橡木桶中慢慢发酵使口感越发醇厚清香。
这些酒若是真的做的好了,也不是自家喝的,而是预备一些送给郑伯景还有知县大人以及晗生的老师何山长等人。
前些年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在这乡下是个稀奇的东西,但是酿造的粗糙,也没有拿这东西送达官贵人们,今年只盼着这橡木桶的功能强大,能够给普通的葡萄酒加分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66.第266章 :四川粮回
正当张沁儿把今年秋天雨后捡到的蘑菇孢子放进培养皿中培育菌丝,又和张志仁他们商议着榨糖具体事宜时,许多不曾回家的田家兄弟终于风尘仆仆的回来了。
至从发生蝗灾之后,在衙门里干活的田家兄弟就忙的连觉都睡不好,不是在这个乡帮着治理蝗灾,就是在那个村帮着善后,前不久还去了一趟四川买粮,一去就是一个多月,今天才回到家。
村里的人都好奇的很,也很想知道粮食买回来了没有,现在县城里又是个什么情况,蝗灾虽然损坏了庄稼,使得金秋歉收,但是乡下人都有存粮的习惯,不像城里人时不时就得去粮铺买粮食来吃,对于粮价上涨,这会儿乡下人还没有太多的感慨,唯一的感慨怕就是只恨自己手头的粮食只够勉强嚼口维持生计用,不然真恨不得拿去卖了。
这会儿大家听了消息,都三三两两的围到田家打探消息来了。
就连张志仁听了,也打算去看看情况,张沁儿也担心着郑成凯,不晓得他去苏浙可回来了没有,于是跟着张志仁一块儿去田家。
等到了田家,就发现田家的院子里早已经围着好些人了,甚至多的让田老三没法干木匠活,只得回屋抱自家女儿玩去。
张贞娘的女儿田可欣还差几天就要满月了,苗氏找张沁儿她们说过,说是洗三办的盛大,这满月就不必再那么盛大了,到时候请自家亲戚过来吃个饭,热闹热闹就行。
毕竟现在粮食物价上涨,短短时间内大办两次,饶是田家也有些吃不消的。
张志仁他们自然好说话,纷纷认可,而田家则感慨着可欣的两个大伯一直未归家,无法参加田家第一个孙女的满月酒。
这会儿田老大和田老二恰好在满月的前几天回来了,可把田老头高兴的。
一路风尘,旅途疲惫,田老大和田老二似乎都消瘦了许多,满脸的风霜,皮肤被风吹的都干干的,此时正满脸兴奋的对村里人说话:“我们兄弟去的是四川,别看四川那里山地多的很,又高又斗的,路实在难走,但是等进了四川,才晓得那真是一个好地方啊!那里的粮食多和地里的土一样!价钱也便宜的很,我们这回又买的多,更是压了一番价,便宜了好多。”
四川盆地都有天府之国的称号,那里自然肥沃的很,只要没有自然灾害,那里百姓的日子最好过不成了。
张沁儿抿嘴暗笑,不过也因为四川地势险峻,出路不变,可以许多东西无法及时运到外面来销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大诗人都发出这样的感慨了,可见那道路得多险峻。
“我都想着以后不做衙役了,就专门到四川贩卖粮食去,保准赚钱,就是路途太远,又没有便利的路,一路上不方便的很啊。”
“四川真是一个好地方啊,那都江堰端的是大气的很,常年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民风也朴素的很,嗨,别说,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的还真好看的很呢!”
“县城里粮商们的粮食早就卖的差不多了,官仓都开了,大家都盼着外头运粮食来呢,现在县城里连红薯的价钱都比往常贵的多,我听说很多大户人家都开始在粥里面掺红薯了。”
“不过咱们把粮食运回来,大家就松口气了,不然今年可就要饿死人了。”
“原本湖南比四川还近的,但是去湖南买粮食的人还没有回来,我路途经过湖南的时候,才知道湖南也发生了干旱,粮食的收成不好,只不过比我们江西要稍微好上一些,再说了湖南做山匪,尤其是湘西那一带,山高路远的,只希望去湖南买粮的人不要遇到山匪才好。”
“苏浙倒是好地方,又有水路便利,不过好像也被耽搁了一些,听说还得几日才能够回来。”
“这次我们安全运粮回来有功,知县大人说要赏我们呢!看我们兄弟两个奔波了好久,连家都没空回,特意放我们兄弟三天假,在家里好好休息再去上任。”
在田家兄弟的话中,大家就把临川现在的形势都知晓了,张沁儿也知道郑成凯他们还得几日才回来,想必到时候郑伯景带一批粮食去鄱阳县,而郑成凯则把临川县的粮食运回来吧。
这么想着,张沁儿就决定过几日去县城一趟,顺便看看郑成凯,也不晓得他能不能担当起这重任,又是否像以往那样,英姿飒爽的出发,却一脸颓败的回来。
村里的人满足了八卦精神,就不再打扰田家兄弟休息了,毕竟在外面奔波多日,铁打的人也该累了。
张沁儿看过张贞娘的女儿田可欣之后,再走的,临走时,张贞娘和她说小可欣的满月酒就在两天后,原本田可欣的满月还差四天的,但是田老大和田老二只放假三天,为了使小可欣的满月酒上人都来齐,田老头当即就决定在两天后给小可欣办满月酒。
提前一天或者延后一天什么的,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人都齐全,都能够给予小可欣祝福,这才重要。
张沁儿道了句知道了,就想着回去的时候该和杨氏提前把满月礼物准备起来了,临走时又问张贞娘田家是否准备了足够的鸡蛋。
孩子办满月酒主人家是要准备红鸡蛋送给亲戚的,张贞娘笑着说:“准备了呢!先前我怀着可欣的时候,你们就一个劲的给我送鸡蛋,都有好多没有吃完,再说自家也是喂了鸡的,昨天大嫂点了点数,说有两百个,应该是够了。”
满月酒是小办,红鸡蛋只要给自家亲戚和一些相熟的人家,准备两百个的话按理说是绝对够了。
张沁儿笑了笑,就和张志仁一块儿回去了,等回到家,自然要把田家听到的事情再告诉家里人。
县城里的事情,杨氏和冯氏都不是特别关心,听过就行,她们关心的是田可欣的满月酒。
得知日子提前了之后,杨氏和冯氏就开始商量起来,看每家送些什么东西东西,又得提前去县城一趟,得置办礼品,也要和张志礼说一声,看能回来么。
而张志仁则和张沁儿也把开榨的日期敲定了,就定在五日后。
时间进入初冬,庄户人家都渐渐没有活干了,正是榨糖的好时候,而林子村的崔家兄弟是张家的长工,这会儿地里没活干了,自然也得接过来帮着榨糖。
于是张志仁明天上午就得上县城置办东西和给张志礼带话,下午时就去林子村把榨糖的消息告诉崔家兄弟,又让杨氏收拾一间空厢房出来,到时候给崔家兄弟住。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267.第267章 :趁机想买地
紧张忙碌的日子过的十分快,当人还没有察觉时,时间已然悄悄溜走。
转眼间就到田可欣的满月酒了,虽说田家打算小办,只邀请自家亲戚,不过也有一些和田家关系好的人提着礼物上门了。
这也是有缘故的,那就是田家兄弟在衙门里做事又立了功,以后肯定大有前途,这个时候更要和田家打好关系才好,除此外,张老头也开始把话放出来了,委婉的表示自己年迈,身体又不好,打算卸下里正的职责,让村里人另选他人。
而这个他人,有很大的可能就是田老头了。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支持张志廉,认为张志廉是张老头的儿子,又是村里学堂的夫子,还开了一个软纸作坊,让村里人都有了做事赚钱的地方。
不过这些事张沁儿都不太关注,横竖谁做里正对她家来说都没有多大的区别。
田可欣满月这天,天气难得的很好,暖和的冬日高高的挂着,将整个村子都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田野阡陌,屋檐层层。
张志礼也请假回来了,他是张贞娘娘家的兄弟,怎么的都得来,才能给张贞娘撑面子。
晗生和永安因为不是休沐的时候,就没有回来,还在县城学堂里读书,张志礼临走时就让他们自己在外头吃东西,别再自己动手了。
小孩子长的最快不过了,刚出生时穿的衣服明明大出一截,现在也都刚刚好了,整个人就和抽条似的,好在张贞娘女红好,早在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好几身衣服,只不过那会儿大家都说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男孩子,所以颜色和款式都是男孩的,现在看着这些衣服,张贞娘是有些难过的,甚至悄悄的藏起来,另外又熬夜拿粉色的颜色做了几身出来。
等满月酒后,田家兄弟就得回县城衙门里做事了,而张志礼也得回县城做事,便搭田家兄弟的车一块儿去县城,省的张志仁再拿驴车接送了。
只有张沁儿有些郁闷,她原本还想趁着送张志礼回县城一块儿去县城一趟呢,却没有想到张志礼是可以坐田家的顺风车的。
总归她这会儿也不是非要见郑成凯不可,虽然分开好些日子,心里是有些想的……尤其是在林氏说了那番话之后!
事后张沁儿想了好久,最后终于确定郑成凯果然是她目前认识的人中最好的婚嫁人选!
先不说人了,反正张沁儿对郑成凯寄予的希望点都不多,马马虎虎就行,但是他可是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家庭环境啊!
不管是郑伯景还是林氏,脾气性子都好的没话说,并且思想观念还不迂腐,甚至还蛮前卫的,又丝毫不嫌弃张沁儿的庄户人家出身,甚至是有些喜欢和认可的,这样一来,以后婆媳关系可就不用担心了,完全毫无压力啊!
婆媳关系是古今中外一大问题,尤其是在这个以孝治天下的社会舆论中,婆婆站在孝道的制高点上,享有支配媳妇的一切权利,当婆婆对媳妇不满,想磋磨磋磨时,这媳妇十有八九就悲剧了。
看看杨氏和冯氏的下场就知道了,不被连氏喜欢,性格再温柔小意,长的再端庄大气,一手绣活再工整,家务做的再仔细认真,只要不入连氏眼,那就是错的,摆明是坑你没商量的。
与其嫁个不知底细的,一切从头经营,还不如直接捡个收服难度系数小的。
张沁儿小嘴抿起,露出一个笑容来,被眼尖的张乐儿瞧见,纳闷的问:“你笑什么呢?今年的大闸蟹都死了不少,剩下的也长的不大,都是壳,肉都不见,我还想着今年吃你的大闸蟹呢。”
张乐儿很是郁闷,现在他们正站在池塘边,先前大旱,池塘里的水少了许多,后来下了几场秋雨之后,才有所缓解,饶是如此,里头的大闸蟹和青虾的数量也不多了。
虽然这些东西不是自家的,但是蟹苗虾苗的价钱张乐儿也是知道的,现在不要说赚钱,还亏本了呢,却偏偏张沁儿还笑的出来!她怎么能不郁闷?
“没事,今年年景不好,也不是年年都如此,等明年就好了。再说了这些蟹养到明年中秋吃,正好啊!”张沁儿笑眯眯的说,原本蟹就长的慢,哪能春天放蟹苗,秋天就有的吃呢!何况激素饲料这会儿还没有诞生呢。
“唉,今年的年景确实不好,好在我们家不靠种田吃饭,不然这日子还真没法过了,听说有的地方都开始买地买女儿了。”张乐儿感慨着,今年大旱和蝗灾,她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桑蚕产量减少,而使乌桕蚕价钱涨了不少。
卖地……张沁儿眼睛一亮,大灾之后,百姓生活艰辛,这个时候正是地主囤地的好时候!
土地是百姓生存根本,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卖地,那些地主为什么能够拥有那么多地?还不是趁着荒年灾年豪取抢夺的?比如往年一亩地得十两银子,这荒年灾年的时候别说十两,就连五两恐怕都不用了。
“你听谁说的?那些地方有卖地?”张沁儿来了兴致,盘算着自己手里还有多少钱,今年养鱼养蟹算是亏了,又在榨糖作坊上花了不少钱,还有那五百只鸭子还没有开始赚钱,不过好在墨汁被墨染姑娘一次性买断了,倒也让她手里多了一笔不小的钱,方便投资了。
1...135136137138139...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