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漕帮?”一听这个,张沁儿下意识就说出漕帮两个字来,能够在码头说的上话,那就是漕帮了。
漕帮势力大,遍布五湖四海,对水路的影响力很大。
见话已经说出来了,李子显得格外的不好意思,讷讷的说:“是这么想过,不过……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张沁儿眼睛却一亮,打断他的话,极为自信的说:“只要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李子,这个想法很好,你别放弃,只要不断的努力,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一面安慰着李子,给他打气,一面则想着郑成凯他是否有漕帮的朋友,若是有的话,出面带领一下李子,假以时日,李子的梦想,就不再只是梦想而已了。
就算郑成凯目前没有关系,但是郑伯景却在鄱阳县站住了脚,鄱阳县有着最大的淡水湖泊以及纵横的水路,漕帮的人肯定不少的。
晗生也替李子打气,他说的则更为现实:“你看看你爹,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工头,但是那也是一种进步,不是吗?只要你们努力,总有一天,你能够成为在码头上说了算的人。”
李子有些迟疑,又觉得他们说的对,晗生是读书人,是聪明人,他说可以,看来是可以的。
于是他露出憨厚的笑容,高兴的点了点头。
“李子,虽然我们都希望你们到这富足村来生活,但是既然你们选择在码头上做事,那么我们能帮的,也会帮一帮的。”
“帮什么?”李子呆呆愣愣的看着张沁儿,这码头上的事情,她也能帮?
“肯定帮不了大的,但是我知道府城的码头,就有两股势力,日后我们家的红糖,都会交给你们所在的势力,另外也会和宏记以及刘氏商会那边说一说,让他们多照顾照顾你。李子,到时候你和你爹也要灵活些,借着这个机会,在你们所在的势力里站住脚,渐渐的,你自然就说的上话了。”
看李子一脸憨厚的表情,而他爹李癞头也不是什么奸猾的人,张沁儿细心教导起来,她负责替李子他们造势,而李子他们则要抓住这个机会,上位成功!
“我晓得你们的红糖是卖给宏记,但是你们和刘氏商会怎么也有关系?”李子呆呆的说,随即又摇头,一脸认真的说:“不行的,你们和宏记只是合作关系,宏记那样的商家根本不可能因为你们的红糖就给这个面子的。”
他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如张沁儿所说,府城的码头有两股势力,其中一股的头和宏记那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宏记走水路的货,大多是那个势力接手的,在李子看来,张沁儿这个提议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了。
张沁儿没有直接和宏记的人接触过,所以也不是特别有把握,但是刘氏商会这边,她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只要她开口,这么一个小小的面子,李氏应该还是会给的。
于是说:“宏记那边不好说,到时候我们这边提一提,他们愿意照顾就照顾,不愿意就算了,我和刘氏商会的主母有些交情,她这边肯定会照顾你们的。”
“啊?”李子吃了一惊,没想到张沁儿竟然会和刘氏商会的主母有交情!真是了不起!
张沁儿怕李子不相信,就和李子简单的说了说她和刘氏商会那边的事情,然后说:“这事我会安排的,到时候你和你爹看情况,一定要抓住机会上位。”
李子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而一旁的晗生则感慨这个妹妹做事永远能够想的够多,将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都会利用上。
对于庶务经济,晗生只能承认他是远远不如这个妹妹的,这次跟着张志仁一块儿前去府城卖货,从头到尾,他都看的仔仔细细,原本以为这不过是简单的事情,但是看过整个交易过程之后,他才知道,任何一件事,都是一门学问,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做好的。
而张沁儿就算没有亲自出门看到这些,里面的门路,她都能够猜到一些,并且十有八九是准的。
晗生拍了拍李子的肩膀,笑着说:“沁儿这样说了,肯定是行的,接下来你可得努力啊。”
“嘿嘿。”李子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憨厚的笑了笑,手指无意识的摸了摸后脑勺。
“沁儿的主意肯定是好的。”以前他就是跟在张沁儿身后的,如今虽然分别了几年,他还是习惯性听张沁儿的话,认为她说的都是对的。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53.第353章 :晚饭
几个人说话的会儿,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张志仁带着方老大和方老二回来了,他们之前在鸭舍喂鸭子和打扫卫生。
因为鸭子养的多,一般一个月就要铲两次粪便,这些粪便堆积在专门的粪坑里,等种植甘蔗时用得上的。
厨房里有四个女人干活,所以动作也是很快的,不多时杨氏就先说了句:“菜好了,晗生永安,摆桌子。”
张志仁忙说:“不用你们,你们接着说话。”
说完,带着方家兄弟把桌椅摆了起来,因为人多,所以摆成两桌,一桌在堂屋,一桌在杨氏的屋子里。
桌椅刚摆好,杨氏冯氏她们就开始上菜了,桌子的最中间,则是摆了一个锅子,锅子的旁边摆着几个生菜碟子,再边上则是热气腾腾的热菜了。
远远看去,满桌子的鸡鸭鱼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男人们的这桌,摆上花雕酒和葡萄酒,而女人们的这桌则摆上甜酒和葡萄酒。
大家彼此客气的让位置,倒酒,敬酒等等,气氛十分的浓烈,杨氏请何氏坐下后,就不准何氏再做别的事,先给她拿白瓷杯倒上满满的葡萄酒,笑着说:“这是沁儿捣鼓出来的,味道还挺不错的,你快喝喝看。”
何氏先看了张沁儿一眼,这才仔细端详着手中的葡萄酒,白色的瓷杯衬托着酒红色的酒,看上去十分好看,把酒放在鼻尖,能够闻到一股淡淡的酒味和一种特殊的香甜味,才问着:“这是什么酒?颜色怪怪的。”
“是葡萄酒呢!都是山里的野葡萄,吃起来酸涩的很,不过拿来酿酒倒是不错,每年我都会酿上一些,今年知道你要来,特意留着几坛,等走时,给你带上两坛子回去。”
何氏喝了一小口,发现滋味果然不错,忙笑着说:“好,味道真不错,看来我还真得厚着脸皮拿回去给我家男人喝一喝才行了。”
张沁儿看何氏喜欢喝,心里也欢喜的很,赶紧说:“婶子喜欢喝,明年我再多酿一些,送货时,一并给你捎去,不然婶子也可以自己买些葡萄来酿。”
酿酒的葡萄不一定需要很好的,等葡萄旺季比较便宜的时候,就可以买些来酿,不过何氏还是摇了摇头,说:“怕是没有时间,等过几年家里稳定了再说。”
张沁儿默然,她已经从杨氏那里知道,何氏的男人和儿子都在码头做事,而何氏不但要负责家里所有的事情,还会替富裕些的人家洗衣服赚钱,一天到晚,事情都多的很,自然没有这个闲工夫来酿酒了。
“来来,吃菜,别冷了!”杨氏招呼大家快点吃喝,其他的人也纷纷说笑,互相夹菜劝酒起来,席间的氛围顿时热烈起来。
这顿饭,一共吃了近一个时辰,等桌子上都剩下残羹冷炙时,大家也早已经吃的很饱,面色因为喝酒的缘故,泛着红润的光芒。
又闲聊了一会,外间的酒席才渐渐歇了下来,杨氏就起身去外头看了看,堂屋里的那桌虽然掩着门,又摆了两盆炭火,但是此时天冷,桌子上菜里的油早已经凝结了起来。
李子年纪小,被强灌了不少酒,此时满脸红潮,有些晕乎晕乎,晗生和永安喝的不多,还比较清醒,这会儿安静的坐在一旁,听大人们说话。
张志仁和方家兄弟在谈论春忙的事情,该何时种地,何时施肥,今年除了种甘蔗,其他的还要种些什么等等。
只不过这几个人也喝的不少,说起话来,一个个都是大舌头了,那模样,要有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杨氏一看这情况,赶紧对晗生说:“快扶着李子回房间休息,怎么让他喝这么多久?他还小呢?”
说完,瞪了眼张志仁,张志仁今晚喝的也不少,满脸潮红,一身的酒气,看到杨氏瞪他,当即咧嘴呵呵的笑着,让人拿他顿时没法子了。
李子喝醉了,头晕晕的,整个人只想倒头就睡,晗生伸手扶着他时,他也顺势倒在晗生身上,大部分身体重量压在晗生身上,顿时使晗生整个人酿跄了几步,险些跌倒。
虽然晗生比起李子还大了两岁,但是一个是文弱书生,一个却是肌肉发达,两者的身高力气,一眼就能看出高低来,旁边的永安看了,也赶紧起身,扶着李子的另一边身体,分担晗生身上的重量,在两兄弟的扶持下,醉醺醺的李子这才酿跄的出了堂屋,往给他安排的厢房走去。
杨氏则对同样喝了不少的方家兄弟说:“你们也赶紧回去,路过池塘时,可要小心一些。福子,你盯着你爹和你叔。”
福子还小,只喝了一杯葡萄酒,此时重重的点头应着:“唉。”
然后几个人便起身起来了,最后只剩下张志仁一个人,杨氏只好无奈的说:“还能走吗?”
张志仁艰难的点了点头,嗯了声,身体摇摇晃晃的站了起来,熟门熟路的回了房间去。
人已经全部走了,杨氏这才把长凳搬开,然后开始动手收拾碗筷,这时何氏走了进来,上前就要帮忙,杨氏不让:“你去瞧瞧李子,这孩子被他们灌了不少,怕是上头了,厨房里有热水,你去给他擦擦,省的半夜难受。”
何氏一听李子喝多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这孩子早跟着他爹在外头瞎喝酒,酒量大着呢,一斤烧刀子喝下去,眼都不眨的,今天喝醉了,还不知道喝了多少呢。”
杨氏吓了一跳,迟疑的问着:“能喝一斤?”
烧刀子杨氏是知道的,最烈不过了!李子这样小的年纪,居然就有这样的酒量了,实在让人惊讶不已。
“码头上做事的人,都这样,一旦下工没事了,就喜欢三五成群的吆喝着一起喝酒,常常去酒楼,咱们也没这个闲钱,所以大家就轮流买酒,到谁家喝,随便整几个下酒菜就能喝半天。李子常常跟着他爹,自然慢慢的也就会喝了。”提起自家的事情,何氏含笑说着,她的眉眼处很是随意,可见对于男人们喝酒,她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何氏去看李子了,方老大的媳妇就帮助收拾,杨氏这回没客气,今天的碗筷多,她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去了。
正收拾着,那边冯氏就说要回去了,小宝年纪小,明天还得去学堂读书,所以得早些洗漱休息。
又忙了半个时辰,这些杂事才一一忙完,张沁儿和福儿早已经回屋子睡觉去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54.第354章 :安排
何氏和李子在富足村待了两天,地方已经熟悉了,话也说的差不多了,眼看着村里就要农忙了,而自家也有许多事情,何氏就带着李子和张家人辞别了,临走时也去看了张老头。
张老头念旧情,能够见到以前的人,心里开心,只不过身体不太好,说话也说不了多久,就没什么精神了,只好连连说让何氏他们多多走动,别淡了这份交情等等。
何氏他们走时,杨氏给准备了不少东西,也不是什么精贵的,大多是自家的特产,比如干笋子、干蘑菇、干豆角等干货,以及腊肉、腊鸡鸭、腊鱼、猪血丸子等腊货,还有就是一坛子甜酒,两坛子葡萄酒。
除了各种吃的,自然还有张沁儿做的蜡烛和肥皂以及两大瓶面霜,何氏常年在码头吹风做事,脸上的皮肤早已经干燥的很,手上更是龟裂冻疮一堆,张沁儿感念他们当初的情谊,特意送这些面霜给何氏他们保养皮肤。
对于张沁儿能捣鼓出这么多的东西,何氏很是惊讶,进而感慨不已,在没人时,就和李子说:“如今沁儿这般能干,瞧着身体也健健康康的,以后肯定能够找到一门好亲事,以后你也不用下死力气干活了,你婶子她们说的对,你终究年纪还小,别太累着了。”
这个时候,李子并不吭声,而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只不过他的眼中却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情绪,是解脱?还是失落?
估计就连李子自己怕是也不清楚了,自从他不听话,差点溺水,害的张沁儿为了救他生病,而何氏说女孩子泡久了冷水不好,让他娶了张沁儿这个母老虎时,李子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没有任何希望可言了。
虽然洪灾之后,两家彻底失去联系,何氏还是要求李子努力做事,努力攒钱,以后要是遇到张沁儿时,就得报这份恩情,娶了张沁儿。
这么多年来,这个目标一直存在李子的心里,每次累的不行了,也会以此来鞭策自己,而此时再次看到张沁儿时,这个目标却再也不需要了。
何氏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心里最终也叹息了一声,如今两家已经是云泥之别,维持这般关系就行了,别的是不用再想了。
当然,他们的这份心思,张沁儿是永远不知道的,若是她知道,还不知道该如何感动。
何氏和李子走了之后,晗生和永安也重新回到县城读书,之前因为家里的事情,他们都向学堂请假了几天。
张志仁也开始带领方家兄弟开始做事起来,除了安排地里的活,还要检查农具,需要修理的也得赶紧做好,另外还要进一批鱼苗虾苗和本地的螃蟹苗等。
因为甘蔗是有宿根的,一年新种之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只要维持的好,就不需要重新种植,而是能够在宿根上发芽,长出新的甘蔗出来,所以今年春天大家的事情倒是少了不少。
土豆种植的早,地窖里的土豆种早已经发芽,所以张志仁先安排大家种土豆,等土豆从地窖里搬出来,就要拿刀子将土豆上的芽带土豆肉一块儿切下来,再丢到草木灰里面滚一滚,就可以拿到地里种植了。
除了土豆,花生、辣椒以及红薯等等,都可以进行种植了,富足村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那些需要种植水稻的,早已经开垦出一块种田,撒上种子,等着出苗,等水稻苗长的差不多,就该犁田插秧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虽然繁忙,大家脸上却露出喜悦的笑容,在乡间小道上遇到,彼此纷纷打听对方家里今年种些什么,你说种多少水稻,他说种多少甘蔗。
第二批红糖发卖之后,张志仁就寻了个时间,把村里那些种植甘蔗的人家喊了来,当即拿出账册,一一对应了哪家有多少红糖,又和他们说了红糖的价钱,以及车马费用等等,一番算账之后,再将银子给了大家。
当大家手里握着白花花的银子时,这才露出异常开心的笑容,要知道寻常人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更何况此时拿到手里的是银子呢!
有了这些人的成功,村里其他的人今年也决定多种甘蔗,家里的地,除了水稻以及必要的菜蔬,都拿来种植甘蔗了。
除了富足村的人,旁边林子村和坑里村的人知道之后,也纷纷打听情况,打算种甘蔗了,尤其是林子村,崔家兄弟就负责这边的甘蔗地,他们更容易打听到准备的消息。
种甘蔗,就需要甘蔗苗,而这些甘蔗苗又让之前大量种甘蔗的人家小赚了一笔。
春寒料峭,天气虽然依旧寒冷,但是毕竟是春天了,春风一过,地里的野菜野草就疯长起来,山里的颜色也是一天一个样子,早开的花早已经悄然绽放,几抹鲜艳的花卉点缀了这个平静而普通的村子。
绕着池塘种植的桃树,干枯的枝桠上也冒出点点粉红的花骨朵,桃树是先开花,后长叶,等花开一半时,才会冒出点点翠绿来。
这批桃树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因为施肥足,长势都不错,一株株都挺高的了,张沁儿站在树下,一颗颗的绕着打量,发现每颗树上的花都不少,这才十分满意,想着桃三李四,今年这桃树总要开花结果了。
想到此处,异常的期待起来,虽然前几年在家附近都种植了不少果木,比如桃树、李树、枇杷树、梨子树、石榴树、葡萄等,但是这些果木可不是今年种,明年就能够结果的,如今总算是等到第一批果木进入成熟期了。
张乐儿刚从乌桕林下来,看到张沁儿在这里,也走过来打了招呼。
“沁儿。”
“乐儿,你去看了乌桕树?还不成呢!往年都还得一个月才长叶子去了。”
乌桕树发芽晚,所以乌桕蚕也很晚才能出来。
张乐儿无奈的笑了笑:“还不是我娘心急吗?何况我天天坐着,腿脚都麻了,走动一下也好,哎!转眼又是一个春天了。”
张乐儿寻找起早开的花来,终于在一株树上发现几朵开的早的,已经长出花瓣了,于是就说:“这样将开未开也挺好看的,我正要做一个帕子,就绣这桃花好了。”
转眼又看池塘,池塘里的水没有多少,看上去像一个大坑,而池塘的底部则有一些白色的粉末痕迹,这是生石灰消毒留下的印子。
每年冬天卖掉鱼,枯水期时,都会用生石灰消毒,这样来年的鱼苗才不容易生病,这些东西都是张沁儿说的,照做之后,倒也收获不错。
张乐儿眉眼低敛,虽然一直疑惑张沁儿为什么能够懂这么多,却再也没有问出来,而是自己默默的看书。
她认得几个字,但是因为家里只有张志礼的医书,旁的书却是不多,现在小宝开始读书了,张志礼才给小宝买了不少启蒙的书籍。
张乐儿每次刺绣时,也盯着小宝读书写字,如今看的书已经比以前多了不少。
“沁儿,你说的对,多读书总是好的。”忽然,张乐儿幽幽的说了这句话。
“额?”张沁儿一时间没有反应不过,不过下意识的点头:“那当然,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嘛!乐儿你最近看的书比较多,看完了,我家还有呢,你只管拿去看,其实不拘是什么书,就算是医书,里头的学问也大着。”
因为家中事情多,两姐妹也没有多聊,随意说了几句话,就各自走开了。
又过了几日,下起了春雨,绵绵春雨先是润物细无声,紧接着又下了几场急促的,在春雨的催化下,所有的树木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来,枝桠上的绿叶以肉眼能见的速度快速生长着,而这场春雨带来的,还有春汛。
春汛又称之为桃花汛,因为在桃花盛开时,汛期就将来临。
春汛时,富足村里的那条小河的水迅速的增长了,张志仁也带着方家人开始干活,他们要从河边挖一道深沟,把河水引到池塘里面去。
等河水引进来之后,就该准备买鱼苗了。
事情一样样的进行着,每日都过的异常繁忙而丰富,张沁儿和福儿自然也没有闲着,在旁边帮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家里人太忙了,也会负责煮饭捡柴火等。
张家老宅那边因为做了甩手掌柜,把自家买的地都租出去了,所以张沁儿家和张乐儿家到不用在分人手过去帮忙。
转眼间已经到了二月下旬,事情也一一忙的差不多了。
天气一日比一日好,晴朗的日子,总是叫人高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新长出来的野草,碧绿而柔软,脚踩在上面,有一种绵软的感觉,此时地里的活虽然已经差不多了,张沁儿却再度繁忙起来,因为此时山里的山花已经多不胜数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她都得为一年的花卉精油而努力,除了做香皂需要放精油调香,还打算尝试做香水等,所需要的精油,简直不要太多了。
除了福儿,福子赵小花黄小丫等小伙伴也被张沁儿拉来做苦力,每天每个人都挎着一个篮子上山里采最新鲜的花,等一篮子采满了,就该趁着新鲜赶紧下山将里头的精油分离出来。
这些事情十分的繁琐,杨氏也要抽出时间来帮忙才行。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55.第355章 :刘知县
山花烂漫之际,郑成凯骑着他那匹高头大马又来了。
他早已经是张家的常客,先前天气寒冷,大家也要忙地里的活,所以来的不多,现在天气逐渐好转,就连拂面的风,也寒中带着一丝暖意。
“你来做什么?又是打猎?”张沁儿像他身后看去,没有看到弓箭,却故意这么说。
“哪能呢!春天不打猎,这个谁都知道。”郑成凯跃下马背,牵着缰绳将马系在一颗树下,四周都是丰盛的水草,方便马低头觅食。
春季是一年的希望之所,草木要生长,动物也是要繁衍的,所以朝廷有政策,春夏之际一般不准上山打猎。
“你家地里的活都做完了没?差不多就去县城住些日子吧?我娘总是惦记着你。”郑成凯瞧了眼她手里拿着的篮子,里面装着香气馥郁的花卉,便笑着说:“知道这会儿是你忙着采花的时候,我来给你帮忙的。”
“你会这么好心?”既然他说帮忙,张沁儿也没有客气,直接将手里的篮子递给郑成凯,郑成凯接过,一个篮子轻的似云一般。
花已经采好了,接下来就是提炼精油,于是张沁儿领着郑成凯朝属于她的实验室走去,推开房门,里面已经堆满了许多杂物。
郑成凯随意的扫了一眼,就发现架子上摆着的是成品,而角落里堆着的则是原材料,有许多乌桕籽和一大缸的乌桕油,以及一些压榨过的茶油饼。
郑成凯是知道乌桕籽和乌桕油的作用,只是那茶油饼却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于是指着那东西问着:“这个你拿来做什么?”
“这个用处可大呢!既能够做肥料,又能够做燃料,不过我是拿来做一个实验的。”张沁儿扫了眼茶油饼,黑黑的堆在地上,宛如一座小山一般,这些都是去年家里榨油剩下的,不过先前一直忙着,加上天气冷,她也犯懒,就一直堆在这里没有理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