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过了一个年之后,不止张沁儿成熟了些,福儿和小宝亦成熟了不少,以往两个人都少不了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此时却颇沉稳的走在乡间小路上,只有甜儿一个小家伙一会儿弯下腰扯一把野草,一会儿又伸出肥嘟嘟的小手去扑打蝴蝶,独自一个人也能够玩的不亦乐乎。
很快就到了张家老宅,门口的杉树下,停着一匹骡子车,那骡子此时正悠闲的啃着地上的青草。
进了院子,就看到陈斯文和张俊峰张俊杰三个人坐在石头上晒太阳,因为郑成凯的关系,陈斯文对张沁儿倒是比较熟,因为孙氏的关系,张沁儿连带着也对陈斯文不待见,每次碰面,双方都不太愉快。
此时在张家老宅,身边又有杨氏她们在,陈斯文料定张沁儿不敢再给自己脸色看,先是客气礼貌的喊了杨氏和冯氏,然后盯着张沁儿,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得瑟的说:“沁儿,快来喊姐夫!”
张沁儿自然将他的得意看进眼,翻眼心说了句无聊,却只能佯做乖巧的喊了句:“姐夫好。”
福儿、小宝和甜儿也跟着喊:“姐夫好。”
孩子们清脆的嗓音带着一股糯意,让人的心情无端就好了许多。
陈斯文从口袋中掏出一把糖果来,笑眯眯的看着最小的甜儿:“姐夫给你糖吃好不好?”
甜儿喜欢吃糖,但是冯氏却不怎么让她吃,因为孩子吃多了糖,牙齿会坏的,此时一看这个好看的姐夫拿出自己最爱的糖出来,当即上前一步,胖胖的小手,却快速的将那把糖全部接了过来,因为手太小,握不住,便赶紧给了一些给福儿和自家哥哥。
陈斯文诧异的看着这一幕,要知道小孩子最是贪心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主动将自己的东西给人的,这甜儿一看就是喜欢吃糖的,却能够舍得将糖给哥哥姐姐。
不错,是个大气的孩子。
陈斯文哈哈笑着,变魔法一般又从口袋中拿出一包蜜饯来。
今天陪着张莲儿回娘家,他可做足了准备,不管是长辈的,还是这些小辈的,都有准备东西。可见他左右逢源的本事着实不小。
杨氏和冯氏看他们几个小的玩的开心,也只和陈斯文说了几句话,就去上房找张莲儿说话去了,等知道张莲儿有了身孕之后,杨氏和冯氏也是打心底替张莲儿高兴的。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只有有了身孕,才算在婆家站稳。
张乐儿坐在角落,静静的看着满脸幸福的张莲儿,眼神迷离,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张沁儿看她时,才幽幽的叹息:“不知不觉,莲儿姐都出嫁这么久了。”
张沁儿抿唇笑着,是啊,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不知不觉,竟也过了这么多年了。
正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外头又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是张贞娘。
“怎么才来?你家住的还近些呢。”这是谢氏的声音,隐隐带着一些些的指责,在谢氏心里,来的晚就是不给她女儿女婿面子了。
张贞娘倒不在意,出嫁生子之后,她的性格开朗了一些,也不会动不动就腼腆受气,而是笑着说:“可欣昨晚喝了凉水,今天就有些闹肚子。”
“现在还冷着,怎么就给她喝凉水?”连氏一听外孙女拉肚子,忙叫田可欣过来。
田可欣长的十分可爱,又好动,说的一口甜言蜜语,每个长辈都被她哄的欢喜不行,久而久之,像连氏这样不喜欢她的人,也渐渐有了一些好感了。
如今的田可欣已经快两岁了,她好动,走路也比旁人早些,才一岁就能够走的很稳当了,一岁半的时候,口齿就清晰,甜甜糯糯的声音更是让人疼到心里去了。
“外婆,是我自己喝的。外婆别急,可欣不疼了。”长的句子她还说不太好,但是短句却是很好了,田可欣仿佛大人的口吻,反而安慰连氏别急了。
这模样惹的几个长辈都笑了起来,陈斯文很少看到这个小家伙,此时一看这机灵样子,也打心底喜欢,心里想着自家未来的孩子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
张沁儿也很喜欢田可欣,走出门找她玩去,今天田可欣穿着一件翠绿的棉衣,衣襟上还被绣着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模样可爱,配上田可欣那小巧可爱的五官,竟然异常的和谐。
再看她的袖口,是一只大公鸡,裤腿上却是两只黄绿色的蚂蚱。
田可欣不像别的女孩子,喜欢花花草草,她最爱这些小动物了,每天皮的很,人虽然还小,却也祸害了地里一大堆虫子,什么蚂蚱、蚯蚓、大青虫等等,旁人看了要尖叫的,她却丝毫不觉得害怕,反而玩的不亦乐乎。
加上上头两个堂哥又皮的很,田老头又极为宠溺,久而久之就养成这样独一无二的性子。
“沁儿姐。”小眼睛瞧见张沁儿,田可欣快步跑了过来,张沁儿喜欢她,所以每次从县城买了好吃的,也不忘带给她一份,有的吃的,田可欣自然也喜欢张沁儿了。
“可欣。”张沁儿一把抱住小小的田可欣,咧嘴笑着。
又和一旁的张贞娘打了招呼,她们都在一个村,彼此常常见,感情也不错。
几个人围着张莲儿说了说话,然后杨氏和冯氏就去厨房帮忙了,张贞娘也要去,但是厨房有三个人就差不多了,何况张贞娘还要照顾田可欣,就没让她去了。
谢氏看着小小的田可欣,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当即蹲下身去,好言好语的问田可欣:“可欣啊,你说姐姐肚子里是小妹妹还是小弟弟呀!”
有一种说法,在不引导的情况下,小孩子说的话大多很准确,谢氏这么问,无疑就是想讨一个口彩。
田可欣歪头看着张莲儿,一双大眼睛浮现出一抹迷糊来,似乎不知道谢氏在说什么。
张贞娘就对她说:“莲儿姐姐肚子里有小宝宝啦!可欣说说想不想要个小弟弟?”
这样一说,田可欣似乎明白了,想了想,圆溜溜的眼珠一动一动的,然后快语说着:“小妹妹!我要一个小妹妹!”
田可欣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和村里同龄的女孩子总是玩不到一块儿去,别的孩子总是说她粗鲁、怪异。她就想,要是有个妹妹,她就教妹妹一起捉虫子玩,这样就有伴了。
谁知她这天真的话语一说出,谢氏一张脸登时就拉下来了,满脸的不高兴,就是张莲儿嘴角的笑容,也有些僵凝。
张贞娘一看这情况,赶紧扯出一抹尴尬的笑容:“童言无忌,童言无忌,我看莲儿喜欢吃酸,肯定是个儿子。”
谢氏的脸色稍微好转一些,也知道自己不好和一个幼童生气,当即点头,十分自信的说:“莲儿肯定会是儿子,当初我第一胎就是儿子,都说女儿肖母,莲儿第一胎肯定也和我一样。”
谢氏的话虽然没有根据,但是却也是一个常见的情况,许多出嫁的女儿,生的第一胎大多和自己母亲一样。
知道自己女儿说了让人不高兴的话,张贞娘想着弥补,当即就说:“我嫂子做的一手好酸梅,等过些日子山里的野梅子熟了,我让她给你做一些,当初我怀孕的时候,最喜欢吃她做的酸梅了,比外头买的还要好吃的多。”
她说的是苗氏,苗氏当初为张贞娘做酸梅时,也送了一小坛给张沁儿,虽然酸了些,但是味道确实不错。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59.第359章 :准备种植柑橘
这是张贞娘的好意,即使自家婆婆也会给自己做,张莲儿也还是接受了,并且表示感谢和期待。
此时大家刻意的忽视田可欣之前的话,而田可欣却还不知道自己险些闯了货,依旧眨巴着水汪汪眼睛,显得极为无辜,她看着忽然变了脸色的谢氏她们,小小的脑袋似乎不明白这是怎么了。
张沁儿看她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忍不住被逗乐了,悄悄的朝她挤挤眉眼,田可欣一看张沁儿这怪模样,也忍不住呵呵的傻笑起来。
因为田可欣说了不好的话,接下来的话题,大家都有意不再提起田可欣,田可欣虽然年纪小,但是性子好动,乖巧的听着大人们说些她不懂的话,不一会儿就显得有些乏味了,拉着张沁儿的姐,要去找同龄的甜儿玩耍去。
田可欣和甜儿年纪都还小,张沁儿就在旁边照应着,看着她们说些让人不懂的火星语,玩了会地上的青草,又相约去后院看兔子。
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家老宅的后院又加了一排兔舍,养殖的兔子更是有五六千只,兔子三个月繁殖一次,基数大了之后,数量更是多,几乎每隔两个月,张俊峰都要卖一次兔子,收入自然不菲。
这么多只兔子,张俊峰夫妇自然无法全部照应,所以张俊杰也帮衬着一起照顾,谢氏向来喜欢张俊杰,觉得这个儿子精灵,聪明,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加上大儿子娶的不好,心里对小儿子的亲事更是在意。
今年张俊杰也有十六岁了,眼看着就是一个少年人,可以娶亲生子了,加上家里收入不少,谢氏就盘算着要给张俊杰娶个什么样的媳妇来,富足村的人她早就排除了,旁边的林子村和坑里村更不再她的眼中,反而对县城比较感兴趣,一个劲的托张莲儿打听打听。
说话,玩闹了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多时厨房就传来阵阵飘香,烟囱上空更是青烟袅袅,小宝好奇,站在厨房门口,探着头朝里头看去。
今天女儿女婿上门,女儿又有了身孕,这可是大喜事!
除了陈斯文带来的猪肉和鱼,谢氏还杀了一只鸡,宰了一只兔子,再配上各种小菜,十分的丰盛。
到中午吃饭时,张老头又让连氏拿出米酒来,几个男人坐在一桌慢慢的小酌起来,女人和孩子们则坐在另外一张桌子,话题的主角自然就是张莲儿了。
谢氏满眼喜色的看着张莲儿,一个劲的给张莲儿夹菜:“这个可是老母鸡,养了三年了,为了让你补身子,你奶特意让我杀的。”
老母鸡的确最是滋补不过,但是三年之后,母鸡下蛋也会越来越少,所以连氏才肯舍得杀一只老母鸡来吃。
远香近臭,自从分家之后,虽然都在一个村子,但是也鲜少在一起吃饭,如今一大家子聚集在一起,自然格外的热闹,就连彼此看不顺眼的张沁儿和张俊杰,也随着年纪的增长,不再一碰面,就彼此挖苦。
热热闹闹的吃过一顿饭,陈斯文又留了会儿,就起身告辞说要回去了。
张莲儿有了身孕,所以骡子车走的很慢很稳当,耗费的时间更多,加上如今太阳落下风也寒冷,谢氏纵然舍不得,但是更舍不得张莲儿有丝毫的不好,于是亲自搀扶着张莲儿,送她上了车子,离别时,更是仔细叮嘱着。
陈斯文坐在外面驾车,看到张沁儿站在一旁,不禁想起某个人的吩咐来,于是露出一抹大大的笑容,朗声说:“沁儿,等没事的就来县城玩一玩。”
说完,还打趣的朝她眨了眨眼。
张沁儿满脸黑线,听陈斯文这话,当即脑海中就浮现出孙氏那张怎么看她都看不顺眼的老脸来,一时间她很是想问陈斯文有那么一个要求严厉的娘,怎么还能够养成这般性子?
送走陈斯文和张莲儿之后,村里倒是很平静,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自从去年年底卖了一半鸭子之后,家里的活似乎都少了许多,张志仁按照节气,领着方家人和崔家兄弟在地里忙活着。
张沁儿早就打听到林子村有很多坡地,这些地都是林子村的人开垦出来的,结果种植几年之后,肥力不足,加上离水源远,沙土也不容易保湿,产量越来越低,逐渐成为鸡肋。
崔家兄弟以前家境不好,良田没有几亩,倒是这种产量低的坡地有不少。
张沁儿结合林子村的地形地貌,以及土壤情况,觉得这种土壤适合种一种南丰蜜橘,南丰蜜橘是一种古老的优良柑橘,更是适合江西一带的气候土壤,只是这边鲜少有人家种植柑橘,就算有,那也不成规模,零稀种个一两颗而已。
橘子树好种易活,加上方便照顾,种植在坡地上,还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所以张沁儿在谋划之后,早就盯上林子村那些廉价的坡地了,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张沁儿就拜托崔家兄弟在林子村问了问,看谁家愿意买坡地,只要愿意卖,也不压价,而是按照市价来,只不过要求连成一片。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确定有两家肯卖,恰好这两家的地都是连在一起,一共一百亩,张沁儿二话不说,就让张志仁前去把地契给办好。
趁着如今还是春天,万物蓬勃生机,最好种植幼苗时,张志仁就从外地买了一百亩种植用的柑橘苗,领着方家人一起朝林子村走去,打算种植柑橘苗。
那一百亩坡地早已经在勤劳的崔家兄弟打理下,挖好准备种植的坑,并且在坑的旁边堆了部分肥料,只要柑橘苗的根长好,蔓延到周边,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吸收肥料的营养。
三月十号这天,天气十分暖和,张志仁赶着驴车,车里坐着张沁儿一家和方家人,方老大则赶着牛车,牛车带的板车很大,上面的柑橘苗堆成一座山一般,青绿的叶子很是喜人,幼小的根茎上还带着一些湿润的黄土,这样更容易种植成活。
一行人,一面谈笑,说着待会的安排,一面迎着春风欣赏路边的景色,每个人都兴致勃勃。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360.第360章 :跟风
种植柑橘的想法提出来之后,并不是马上就执行,而是也质疑商量过,不过最终在张沁儿缜密的计划和说辞下,张志仁等人无一例外的被说服了。
买坡地所花费的钱对于如今的张家来说,并不多,但是如果等柑橘树成活结果之后,又是一大笔财富!
柑橘三年结果,五年进入盛产期,能够维持数十年之久!
也就是说,只要花费三年的努力,就能够享受数十年的利益!
这笔帐,只要是头脑健全的人,都会觉得划算。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每个智者都会做的决定,何况富足村的村民很多,这几年发展更好,娶亲婚嫁的事情络绎不绝,人口也会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富足村已有的地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张家想在这里占有更多的份额,就显得格外打眼,也有逼人成为佃户的嫌弃。
林子村离富足村不远,更何况还有崔家兄弟在这里,崔家兄弟和张家签订的是十年的长工约,如今也不过才过了两年而已。
柑橘种植除了前期需要打理浇水外,只要等柑橘的根茎长出来,能够从深土壤层吸取水之后,就无需再刻意浇水,定期施肥就行,而等三年后柑橘结果时,更只要等结果时再劳累一次就行。
这些事情平日里有崔家兄弟,就足以打理妥当了。
除了新买的一百亩坡地,上回在老秀才家买的坡地也一块儿种了柑橘树,反正用来种植豆子红薯的收获也不算特别多。
车轮滚滚,不多时已经到了林子村,此时林子村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虽然种子洒下了,水稻也插秧了,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好,地里的野草更是长势茂盛,试图和地里的庄稼争抢营养,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做好锄草的工作。
林子村对于张沁儿一家,都是极为熟悉的人,一进村子,便纷纷上前打着招呼,张志仁性情也好,一一回着笑容,问上一两句家常话,或是地里的农活。
崔家兄弟早已经在坡地等着了,脚边放着种植需要的铲子水桶等工具,车子无法上坡,只能停在坡下,寻了一处荒地,张志仁吆喝着方家人停车,然后将驴子和牛都系在一颗樟树树下,任由它们随意啃食青草。
崔家兄弟见东家来了,也赶紧上前帮忙,柑橘树苗被堆在牛车上,左右两边拿粗麻绳捆着,用来固定的,此时方老大动手解开粗麻绳,方老二则开始把用稻草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柑橘苗拿下来。
张志仁指挥崔家兄弟将这些柑橘苗拿到坡地上去。
张沁儿和福儿几个小的也没有闲着,早已经一人拿着两捆柑橘苗朝山里坡地走去,然后开始先行种植柑橘起来。
柑橘的品种有很多,有的是优良品种,结出来的橘子,颜色橙黄,口味甜蜜,如南丰蜜橘,而有一些则是劣品种,橘子皮厚肉水分少,味道酸涩,更有一种叫做臭柑子的,味道十分酸涩,几乎没人愿意肯吃的。
在前世,柑橘可算是最廉价的水果了,农村也几乎人人家中都有,张沁儿对这种水果最为熟悉,但是如今的柑橘,却因为种植的面积不多,产量低,而显得格外的精贵,柑橘的高价钱,也是张沁儿决定利用便宜坡地种植柑橘的原因之一。
坑早已经挖好了,浅浅的坑足够埋下一株幼小的柑橘苗,放眼望去,这一百亩坡地,布满了一行行浅坑,像一副画卷,倒也有些壮观。
“福儿,你扶着柑橘苗,我来铲土。”张沁儿安排着,福儿年纪小,但是扶着树苗这种小活还是很容易的。
福儿脆生生的应着,动手拿起一根柑橘苗来,摆正放在浅坑正中央,张沁儿则拿着小锄头将周边的土铲在树苗根部,逐渐将根部埋住,又用脚踩实了松软的土,再用手轻轻的摇了摇树苗,根部的土壤没有松动,显得树苗比较稳,这就是种好了。
今天为了干活,她们两个都是穿着旧衣裳旧鞋子的,此时也不顾虑,忙活个不停,等她们种了十来颗左右,张志仁他们也全部上山了,两个人两个人的分工,和张沁儿福儿她们一样。
崔家兄弟因为熟悉附近的水源,则负责提水浇湿新种的柑橘根部。
一行人在前面种植,崔家兄弟则在后面浇水,双方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他们的动作,自然引起林子村村民的注意,先前张家出面买坡地,大家还不知道为的什么,结果这会儿才知道他们是打算拿坡地种植柑橘树的。
于是大家纷纷站在附近看热闹,嘴里则讨论着张家种植柑橘是否能够成功,又是否能够赚到钱。
各种说法,纷乱繁杂,有的人脑子灵活,也想跟着在自家的坡地种植柑橘,不过随即又有人提醒。
“这种柑橘看起来简单,可是前几年都没的收入,像张家这样家大业大自然不急,但是咱们就靠着地里吃饭,一年没有收入,就得饿半年肚子了。”
“是啊,真是比不得,何况这柑橘树种成什么样子,能够结什么果子,都是不晓得呢,要是长出来不好,那不是亏大了嘛!”
“难说!我看这张家是有些厉害的,先前在咱们村买了地种植甘蔗,不也被人说三道四,十个有八个都说张家得赔本?你看人家如今拿甘蔗用来榨糖,这榨糖之后,价钱翻了几翻,真是赚翻了!”
“这也是,今年咱们村也有不少人跟着种植甘蔗了,这张家也说了,他们愿意出钱收购我们的甘蔗,我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在他家榨糖,给一定的报酬就行,更好的是,他们还答应帮着卖糖呢!”
“这个我知道,张家可是和宏记谈好了!宏记你晓得不?我侄子的堂姐夫就在宏记的杂货铺做事的!”
“我听说张家和刘氏商会的关系也不错呢。”
……
“不管了!我看这张家做事肯定靠谱,我家今年也种!反正我家也有三十亩坡地,平时累死累活,一年也得不到多少东西,还不如拿来跟着种柑橘,没准这柑橘也和甘蔗一样,等结果之后,就能够赚几翻了!”
终于,各种议论之下,有胆子大的人红了眼,这人就是王家,在林子村算得上一个小地主,家里的地比较多,生活也较为富裕,别的村民因为肚子问题,拿不定主意,但是他家不愁吃喝,加上这坡地也不是什么精贵的东西,想着张家这两年来赚的钱,顿时把心一横,打算跟风了。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余的人也蠢蠢欲动起来,而这一切在坡地专心种植柑橘的张沁儿等人自然是不晓得的。
林子村的村民行动也快,他们对张家有一种盲目的自信和跟随,怀着一颗赚钱梦,先是由这王家和崔家兄弟套近乎,打听了张家种植的柑橘是什么品种的,在哪里买的。
打听到之后,王家就赶紧把自家坡地捯饬出来,并且赶着自家的车买柑橘苗去了。
有王家带头,其余的人,胆子的大的,就将自家所有的坡地都拿来种植柑橘,胆子小的,就只拿出一半,不管如何,林子村已经陷入种植柑橘热潮中了。
这一切,等到张家柑橘地,完全种植浇水完后的第三天,张沁儿一家才从崔家兄弟的口中知道。
得知林子村大部分人都跟风种植柑橘,张沁儿顿时有一种愕然的感觉,在她的印象中,这里的百姓大多习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加上士农工商,虽然明朝商人的地位不算很低,商业发展也蓬勃,甚至出现资产萌芽。
但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排斥从商的,尤其是家里有读书人的人家,一来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二来则是经商有风险,大多数人都不想、或者说没有魄力去承担这份风险,所以有什么新奇的事物,也不会马上引起热潮。
却不想,张家在甘蔗上大丰收之后,林子村的人因此而对张家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感,认为只要是张家折腾的东西,肯定是能够赚到大钱的。
本着这种想法,从而产生了柑橘种植跟风的事情来。
跟风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张沁儿下意识就想起一句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张沁儿显得乐观,张志仁却不那么乐观,他自然不是担心林子村的村民把自家的利益分薄了,而是担心三年后柑橘的情况。
虽说他各种打听,确定买来的都是南丰蜜桔的优良品种,但是现在只是幼苗,谁也看不出以后能够长成什么样子,并且还有各种自然灾害,谁都无法保证,这批柑橘能够使自家赚很多钱。
张志仁之所以肯照着张沁儿的意思做,也不过是因为想着自家有了家底,就算失败了,也是能够承担的起的,自然不怕,却不想这次有这么多人跟风了。
1...166167168169170...2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