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夕烟
晗生也就不再多问了,因为一个月才回来一两次,所以晗生拉着张沁儿去池塘边走了走,经过一个多月的生长,池塘里的莲叶已经完全张开了,嫩绿宽大的叶子浮出水面,烘托着几个细小的花苞,带着一些白粉之色。
“长的很快,居然就已经有花苞了。”晗生打量着池塘,除了这块地已经被修整过,旁边一大片的洼地依旧是洼地,稀泥巴烂地,不适合走动。
文人似乎总对莲花有一种独特的审美,譬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对莲花的点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是直接用莲鞭种植的,所以今年就能够开花结果,若是用莲子种植的话,就得需要等到成熟之后,才能开花结果了。”张沁儿的眼中满是笑意,她看着池塘面,已经是密密麻麻的莲叶了,池塘中时不时有鱼戏水的声响,这些鱼在充足的饲料喂养下逐渐成长,而鱼粪则又成为莲的肥料,整个池塘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生生不息。
“我看应该在这池塘边僻一块地搭建一个亭子,等到这片桃林长成开花时,春天和夏天都可以坐在亭子中赏景,岂不快哉。”晗生兴趣来了,他越看这块地,越觉得应该弄的风雅一些,如今的桃林不过他小腿大小,但是可以想象待来日长成,满是粉色花开时的旖旎风景是何等的让人惊艳。
这一点张沁儿也想过,杨氏则觉得搭建什么亭子太不实用了,应该砌一间小屋子,这样等到鱼即将收获的时候,可以住人看守着,虽说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可难免也有一些小偷小摸爱占便宜的人,这晚上可得多注意注意才行。
“我看就像那些富贵人家那般,修一个水榭好了,又可以赏景,又可以歇息,不过这事不急,明天你和爹可要去林子村把租子都拉回来。”张沁儿说着,麦子已经收割了,就等着明天张志仁带着晗生去林子村拉回来了,那十亩玉米则还需要一些时间。
“水榭也不错,把那边洼地再填宽一些就行了,以后我在家里就可以到水榭之中看书,环境幽雅,令人心情也舒畅。”晗生脑海中想着水榭的模样,将这片地粗略扫过,已经大约有了计划。
听他开口闭口都是读书的事情,张沁儿就不觉的好笑,说:“哥,你好像自从考上童生之后,就越来越像爹了。”
晗生看着她,还没有说话,就见张沁儿一本正经的摇头,说:“像爹可不好!”
这是直接就否决张志仁做人的标准了!
晗生嘴角微动,也一本正经的说:“我绝对不会像爹的!”
兄妹两个相视一笑,顿时没形象的大笑起来,幸好这话没有被张志仁听了去,否则还不知道气成什么样子呢。
晚上在张乐儿家吃过饭,大家就各自回家了,明天张志仁还要去林子村收租子,更需要早些休息。
提起这租子,张志仁就觉得惊愕不已,张沁儿买地的事可没有和他说,买完之后,又谈好了佃户的事,最后才把收租子的任务交给他去负责!
家中突然就有了二十亩熟地,张志仁只觉得仿佛做梦一般,也决定问一问如今家中究竟有多少银子,当张沁儿把数目和他一说,果然如张沁儿所想的那般,张志仁直接愣住了,满脸的不可置信!
和张沁儿所赚的钱比起来,张志仁每月一两多的工钱简直低的让人惭愧,不由得叹息连连。
“爹,我想好了,今年就这般吧,明年你索性辞了县城里的事情,回家负责一些事情吧,否则家里就我和娘,有些事情可不方便。”张沁儿直接对张志仁说,如今家里的二十亩地还是小意思,她的本意就是不断的买地,这事已经全权托给黄大安去负责了。
不过这买地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毕竟土地可是祖产,不到生活不下去,是没有人愿意卖祖产的,这次的二十亩还是恰好遇到赵家需要一笔钱,这才买到手。
张志仁对于回家打理家业,倒是不排斥,他本是读书人,不喜从商,虽然如今在帐房做事,但是若不是为了生存,心中也是不喜的,就说:“那好,我们索性多买些地,一面耕种,一面读书,做到耕读传家倒也不错。”
耕读传家是大多数读书人的选择,品节特别高尚的人,哪怕饿死也是不愿意沾惹商业的铜臭的。
“爹你在县城也多打听一下,不拘泥非要在富足村附近,这里地方偏僻的很,怕是卖地的有限,其他的地方,只要有人愿意卖地,又不错的话,就可以买下来,远些的地方找佃户便行了。”张沁儿托黄大安把富足村周围的村子都走过了,这里原本就地处偏僻,这才在他们到来之前,是荒芜之地,想买地的话,还得把眼光放到大些的村子里和镇子里才行。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165.第165章 :收租子
第二日一大早,张志仁就喂过驴子,将车套上,带着晗生就出门了,林子村的那块地,张志仁已经去看过两回了,也和崔家人聊过几句。
一般地主和佃户是五五分,因为之前赵家懒得麻烦,将粮税就算在崔家头上,这才四六分,后来张志仁也觉得这样比较好,自己可以少些事情做。
晗生坐在驴车上,看着四周的景色不停的倒退,忽然开口说着:“爹,明年我就想去考秀才,只要考上秀才,家里的田地就可以免除赋税了。”
张志仁一愣,随即也说:“话是这样,但是这秀才可不是想考就能够考上的。”
晗生却一脸坚定的说:“总是要试试。”
昨天张沁儿已经和晗生仔细说过家里的情况以及一些长远的计划,最主要的就是买地了,不过这个不急,慢慢来就行,但是晗生也因此觉得自己在学业上应该更进一步,若是能够考上秀才,也算给家里做出贡献了。
“你今年才十三岁,这个时候说考秀才也太早了一些,要知道大多数人都是二十多才考上秀才的,你爹我当年也是二十多才终于考上秀才的,这条路不容易,我希望你不要太过于功利心态,不过你明年进考场累积一下经验那也是可以的。”
若是晗生真能够以十四岁的年纪考上秀才的话,那可真是天才般的人物了,这种人物固然有,但是却是凤毛麟角,不可多得的。
晗生点了点头,说:“爹,你放心吧,我也不会太逼迫自己,不过老师也说过只要我想,明年可以开始下考场历练历练。”
听说是何山长也是这般说的,张志仁就放心了,他的学识和见解自然是比不上何山长的,想到晗生如今的情况,就连张志仁也忍不住叹息一声,说:“如今我们家时来运转,先是沁儿那丫头胡乱捣鼓的东西都能够换到钱,再来你也拜何山长为师,永安也收起毛手毛脚的习惯,安心读书,我和你娘也算是宽慰不少了。”
父子俩说着话,一路车轮滚滚,不多时就穿过一座大山,到了林子村。
一进村里,就看到许多种麦子的地都已经割了麦子,只留下光秃秃的麦茬,还有些人家手脚慢,正在地里辛勤的劳作着。
张志仁先顺路去属于自家的地里看过,发现崔家人不但割了麦子,连地都已经翻过了,地里堆着几堆草木灰和农家肥的混合物,滋养着土地。
旁边的十亩玉米长势良好,玉米秆上已经长出小小的包谷出来了,紧密的包裹着,露出一些些的玉米絮。
看过地之后,就径直去了崔家,崔家住在林子村的村尾,村尾这一带几乎都是土砖屋子,地势也一般,住的也大多是穷苦人家,崔家人口多,就是没钱没地,家里只有几亩沙地,只能种植一些红薯土豆之类,肥料不足的话,产量也不太多,所以才要租佃地来维持生活。
崔老汉去县城里交税粮去了,家里只有催家大儿子和二儿子,虽然个个年纪都不小了,却还没有娶媳妇,至今还是光棍一个,打算等明年拿崔家姑娘和人换一门扁担亲。
扁担亲就是选一户有儿有女的人家,同样因为没钱娶亲,于是你家女儿到我家做媳妇,我家女儿到你家做媳妇,一般人家除非是穷到家了,否则那也是不愿意结扁担亲的。
“张先生过来了。”崔老大打着招呼,叫先生是对张志仁的尊称,知道他也是读书人,又做着帐房的事情。
“嗯,今天休息,就过来拿一下租子。”张志仁笑了笑,说着。
崔家十分的简陋,连土墙都没有,院子里杂草满地,旁边支着几个架子,种着一些丝瓜,丝瓜藤蔓爬的到处都是,黄色的花点缀在期间,也算几分野趣。
“租子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给你搬上车去。”崔老大利落的说着,招呼老二一起,把准备好的租子给抬到驴车上去,张志仁不是一个高傲的人,自然也过去帮忙。
十亩地的租子足足装了五个大麻布袋,将驴车堆的满满的,回去的路上晗生只能坐在车辕上了。
“我们家这地方有限,这麦子你们拿回去最好再晒两天。”崔老大不好意思的说着,以往也是因为家里地方有限,晒不了这么多麦子,都是割好之后,就送到赵家去的。
张志仁是个性格宽厚的人,当即就说:“这个没事,我们拿回去再晒就是了,既然租子已经收好了,我们也就不打扰了。”
“哎!麦子地我们是打算种一季花生,你们看行吗?”崔老大赶紧问了一句。
花生是经济作物,价钱还是不错的,所以大家都是乐于种植花生,不过这二十亩地之前是因为赵家说好种麦子和玉米的。
“当然可以,你们打算种植什么,我都不管,就按照这个交租子就行,不过明年春天地是要空出来的,到时候我们要种甘蔗。”张志仁想了想,索性提前把这话说清楚了。
张沁儿买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打算大面积种植甘蔗,然后榨糖!
市场上糖价一直是很高的,普通人家很少能够常常吃糖,而张沁儿在今年春天看到甘蔗种苗的时候,才忽然想起是可以榨糖的。
研制化妆品,虽然可以赚到不少钱,但是这份钱却不能大力发展村里的经济条件,只有种植甘蔗并且成功榨糖之后,整个村里的人都将会因此赚上一笔稳定的钱,到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钱了,也就不会显得张沁儿家有钱而打眼了。
崔老大一愣,显然并没有想到如今的东家竟然打算把二十亩好地都用来种植甘蔗,于是愣愣的说:“种甘蔗?用的着种那么多吗?那东西虽然甜,但是也只有家里有小孩的,种上一分地罢了。”
张志仁摆了摆手,说:“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我们已经决定种甘蔗了,并且可能要换一个合作的方式,我们是打算找长工种地。”
崔老大一听,傻眼了,没想到人家不租佃田地,而是要找长工了!顿时就着急起来,和兄弟看了一眼,忙问:“张先生,这是为什么啊?难道我们种地种的不好吗?那地我们已经侍弄了三年多了,对地可熟了。”
“我知道,也相信你们的为人,不过那甘蔗对我们有大用处,所以才想自己找长工过来种。”张志仁赶紧安慰着崔家兄弟,这找长工是张沁儿的注意,如果是要榨糖,把地租佃出去,只拿租子可不划算的很了。
“你们想啊,我们明年是打算种甘蔗的,那不是粮食,你们就算租佃了,还得拉去县城里卖,这要是没有卖好价钱,一年不就是亏了吗?”
崔老大听了这话也冷静下来了,之前只顾着租佃地的,却没有想到这一头,的确,种甘蔗可不是粮食,就算租佃给他们,他们的风险也大的很,给官服的税粮可不能用甘蔗代替,还得换成银子或者粮食才行。
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帐,崔老大也为难了,他说:“林子村总共就这么大,我们家要是不租佃张先生家的地,可一时找不到别家的地了,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啊。”
崔老二也满脸恐慌之色,神色间带着一丝哀求,说:“张先生,算我们求你了,别种那个什么甘蔗了,这个甘蔗虽然能够卖上一点钱,但是不好卖,人家也不会常常买,毕竟不是粮食,也吃不饱肚子不是吗?”
“你们先听我说,虽然是打算找长工,但是你们也可以来做,我打听过了,现在找长工,一年大概八九两银子,我出十两银子一年,不过这时间需要十年!你们自己商量一下,看行不行。”张志仁把话说清楚了,剩下来的就看崔家怎么打算了。
因为这是明年的事情,不必急于一时给答案,所以又说了几句,张志仁就带着晗生架着驴车回去了,只留下一脸纠结的崔家人。
十两银子一年的价钱在长工中可算得上优越的了,大多数都是九两银子一年的,因为种地这种事情也不算太累,除了农忙的时候累一点,大部分时间还是很轻松了,加上冬天几乎没有什么事情做,时间完全就属于自己了。
张沁儿家那二十亩地最多也就打算找两个长工,要是崔家兄弟愿意的话,倒也方便,他们就住在这里,就不需要另外再找一块地方砌一个小房子了。
回去的路上因为拉着五个大麻布袋的麦子,驴车显然有些吃力,走路的速度慢了不少,快到富足村的时候,晗生索性下了车,随车漫步走着。
张志仁随他,独自一人先把麦子拉回去,还得赶紧趁着日头大,把麦子晒一晒呢。
看着驴车慢慢远去,晗生漫步在绿荫树下看着这片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田地里的水稻已经长出稻穗,不过绿绿的,还没有灌浆,间或传来几声蛙鸣声,伴随着虫鸣伴奏。
“这不是晗生吗?怎么大热天的在外面乱走。”忽然一道声音传来,打乱晗生的发散的思维,他循声望去,就看到黄大安一头汗水的从外面走来。
“黄叔叔,你这是去哪里?”晗生有礼的打过招呼,随口问着。
黄大安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笑呵呵的说:“我这刚从别的村回来,我说晗生啊,你们家沁儿的脑瓜子真灵活!她不是托我给她买地吗?我就出门转悠着,除了帮你们买到这二十亩地,还帮了人家呢,什么跑腿办红契的事情,我都接。”
跑衙门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衙门没有熟悉的人时,衙役给你办事不但慢的要命,还得看你拿出多少孝敬银子,不过黄大安仗着田家兄弟的关系,进衙门办这些小事倒也便利的很,一来二去,黄大安除了家里农忙的时候,倒是常常在外面跑动,打听着各个村子的消息,短短一个月,也赚到一些不少的钱了。
尝到甜头的黄大安,自然得把张沁儿夸赞一番。
“我记得黄叔叔今年也租佃了不少水稻田吧?下个月应该要忙活起来了。”
“租了三十亩,不过今年这水稻田才刚刚弄好,土地太生,肥力不足,你看这些水稻,长的歪歪扭扭的,我看今年的粮食肯定不太多。”黄大安看着路旁的水稻,几乎每家每户的长势都差不多,就算家里肥力足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是荒地,租子还是很低的,倒不用太着急。”晗生安慰着,这些水稻虽然还没有灌浆,但是一看就觉得有很多空瘪的,长不出粮食。
“那也是,如今有地种都算不错了,下个月水稻收割之后,又得赶紧犁田插秧,到时候事情可多的要命了。”黄大安想到下个月的事情,也颇为惆怅,他说:“当初租佃的时候,只顾着多租佃一些,却没有想到家里没有牛,犁地得靠人力。要是我再多赚一些钱,可以买头牛就好了。”
晗生心一动,就提议着:“要是黄叔叔想买牛,我们倒是可以借钱给你,也不要急着还,等有钱再还也行。”
黄大安看了晗生一眼,脸上微微动容,他感动的说:“你们家帮了我这么多次,我都不好意思了,买牛的事情我再想想,毕竟不是小钱。”
晗生点了点头,说:“我们两家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我觉得还是买牛的好,牛又可以下地干活,又方便套上车去走动,如今黄叔叔不是打算做中人吗?没有牛车,走路可太慢了。”
一听这个,黄大安脸色也很是赞同,如今他不好总借用张沁儿家的驴车,所以大多数是靠两条腿出门办事的,实在是又累又麻烦。
“晗生果然是读过书的,想事情想的通透,看来我还真再要麻烦你们家一次了,借钱买牛的时候,我晚上再到你们家说说吧。”
和黄大安话别之后,两个人就各自回去了,晗生回去之后,就把黄大安的事情说给家里人听,对此大家倒是没有什么反对的,黄大安是个诚实的人,借钱给他不怕,再说几家的关系不错,张沁儿拜托他卖地,让他做中人,也不过是想给他找门赚钱的路子。
晚上的时候,黄大安也果然过来了,说的就是借钱买牛的事情,因为他打算买牛犊,所以只要借六两银子。
“黄兄弟啊,这牛犊可还得养一些日子才能用,下个月稻子就成熟了,来得及吗?”张志仁开口劝说着,牛犊至少得养上大半年,身子骨长大了,才能下地干重活。
黄大安说:“我想好了,如今我手里有二两多银子,借你们家六两应当是可以了,明天我就去县城走一走,看看谁家有牛犊卖。”
牛犊便宜,最主要的是可以用很久,要是买成年的牛,过几年,牛就老了。
既然黄大安已经做了决定,大家就按照规矩写了借条,拿了六两银子给黄大安,张志仁又留下黄大安在家喝上一杯酒。
因为长时间在县城做事,张志仁也很少能够和村里这些熟人坐下来喝酒了,他兴致来了,索性吩咐晗生:“你去把周叔叔和三叔也请来,我们一起喝酒说说话。”
晗生应着,正要走时,永安赶紧说:“我也一起去。”然后两人快步朝周光勇家走去。
而杨氏因为张志仁留客在家,也拉着张沁儿去厨房弄饭菜去了,又吩咐福儿去徐老头家买一壶酒回来。
张家的厨房除了两个大锅外,还有一个小灶,这是方便张沁儿弄饭菜用的,另外热菜也比较方便。
于是两个人分工合作,张沁儿主要是做她答应永安的榨土豆条,今年的土豆不需要买,都是自家地里长出来的,去皮切成条状,泡在水里去掉多余的淀粉,然后捞出来晾干,最后把油烧热,拿小火慢慢炸熟就行了。
因为口感酥脆,很得永安福儿的喜欢,只可惜张沁儿不会做番茄酱,不然蘸着番茄酱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志礼和周光勇过来的时候,菜已经炒好两样了,酒也买了回来,于是四个男人坐在堂屋桌上,一同聊天说地,喝酒吃菜,一时间气氛很是畅快。
晗生他们索性坐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着张沁儿特质的点心和小菜,倒也显得其乐融融。
“姐,你真的会榨糖?”永安手里抓着土豆条,一个劲的吃着,还不忘问着问题。
“不好说,不过大致应该没问题,等今年自己种的这些甘蔗熟了之后,我再试试。”张沁儿倒没有把话说满了,榨糖不是纯理论知识,但是也不算亲生经历,不过是前世的时候,村子里有遗留的榨糖作坊,里面一些榨糖的工具和操作步骤她都是看过的,不过随着现代工厂扩大化,村里的榨糖作坊早就荒废了,渐渐的也没有人会了。
前世的奶奶那一辈人,会的手艺可多了,因为大多数零食是没有闲钱买给孩子吃的,所以每个勤劳的农村妇女都是必会做一些小手艺的,譬如做豆腐、做麦芽糖、甜酒、腌菜等等。
提起榨糖,张沁儿倒是实际做过麦芽糖的实验,想着家里新收来的麦子,于是说:“甘蔗榨糖的事情再说,我还看过别人做麦芽糖,下次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就做给你们吃吧。”
“好啊,我最喜欢吃糖了。”福儿第一个同意,并且说:“要做很多,还要给甜儿吃,她比我还喜欢吃糖呢。”
“好,做很多!”张沁儿笑着答应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166.第166章 :巧遇林氏
没两日,黄大安果然从县城里买了一头牛犊回来,小小的牛犊可爱的紧,比起成年的牛来,更得村里孩子的爱,每天都会有很多孩子到黄大安家去看牛,有的还特意带一些草去。
福儿见了牛犊那可爱的模样,也喊着想要一头牛犊,说很可爱,可以陪着它一起玩,还可以骑在上面。
张沁儿就说:“买牛犊可以,但是你得来养它!”
随着她买地的计划慢慢实现,牛也是需要的,所以现在开始买牛犊,等到明年的时候刚好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福儿还真以为是叫她一个人养,很是为难的想了半天,后来看黄大安家的牛犊都是黄小丫在照顾,感觉不是很难,于是她一本正经的说:“姐,你买吧,我来养它!”
“好,我们明天就去县城,给你买头牛犊回来。”张沁儿笑着答应了,好些日子没去县城,也该去看看账册拿分红了,另外随着郑夫人的生辰越来越近,生辰礼物也需要挑选挑选。
第二日张乐儿听说要去县城,也赶紧说一同去,一来是卖绣活,二来是买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回来,于是三个女孩就赶着驴车一路朝县城走去,驴子的脖子上挂着一对铃铛,每走一步,就叮当一声,很是悦耳。
这是上次永安从县城里买的,挂在驴子的脖子上,觉得好玩。
到了县城,先把驴车存放好,然后三个女孩子才步行走进城内,福儿鲜少到县城来,以往购买什么东西,都是杨氏和张沁儿来,福儿应该年纪小,都是在家中和小宝玩的。
这次她特意穿了一件水绿色的衣衫,带着一个银项圈,头上还别着两朵粉色的小花,整个人显得十分的可爱。她牵着张沁儿的手,好奇的左右看着,时不时还求着张沁儿买串冰糖葫芦。
先到了锦绣绸缎庄,这次除了陪张乐儿买绣活,张沁儿也打算买些绵软的布料回去做些贴身穿的衣衫,如今天热,衣裳的布料最好又绵软又吸汗,家里好布料不多,还得买些才行。
远远就看到元绣娘端坐在那里,正低头绣着一样荷包,旁边则有客人在店里伙计的带领下看着各色绸缎布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