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晨光路西法
在官场上,你不能认死理。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人尖子和人渣子都不适合做领导,所以官场中人不能太锋芒毕露,诸如精明、狡猾都是官场大忌。聪明人就聪明在有些事情心里明白,但不点破,不翻脸,不露声色,打哑谜、装糊涂。不过这些情况要分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譬如今天的这个场合之下,谢庆深就不需要装糊涂,因为他清楚,自己跟曹俊明的关系远没有徐君然和曹俊明的那么亲密,曹俊明竟然为了徐君然的事情放下架子请自己吃饭,那就表示,这个年轻人,值得自己认真重视和对待。
徐君然笑了笑,伸手从桌子地下拿出几瓶酒,当着杜文艳几个人的面,递给谢庆深:“这是一点心意,请谢台长笑纳。”
谢庆深顿时就愣住了。
关于送礼的这个事情,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华夏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像谢庆深这样的人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要知道给上级部门和领导送礼是个很大的学问,因为你送轻了,人家会觉得你没有诚意。送重了,又容易给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出奇出新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说白了,“如何”送一件礼物,比送“什么”礼物更重要,而送礼最大的奥秘则在于给收礼的人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小礼要大,大礼要小,这是谢庆深总结出来的经验。
当然,送礼不等于**,这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实。但**肯定包括送礼,这也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实。当领导的最大难处就是无法抗拒别人的送礼。你要拒绝了人家的好意,你就拒绝了工作,拒绝了关系,拒绝了自己的政治前程。拒绝了别人的礼物,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和和谐,伤害的是人家的面子,损失的是自己的利益。
可不管怎么说,徐君然的这个突然举动,都让谢庆深感到十分的意外。要知道这周围可还有曹俊明和丁建设在呢,甚至还有自己的两个下属,这个年轻人这么直接的把给自己的礼物拿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就在谢庆深脸色一沉,微微有些不快的时候,徐君然却缓缓开口说话了。
“谢台长,这是我们李家镇公社的集体酒厂酿的酒,您尝尝怎么样?”
谢庆深眉头一皱,碍于曹俊明的面子没有直接发火,打了个哈哈道:“这酒不便宜吧?”
言下之意,你这个酒要是太贵的话,我可是不会喝的。
徐君然笑了笑,接着说道:“不贵,这次我到京城来,带的不多,曹大哥家送了一点,铁道部陈部长家送了一些,还有几个长辈那里都送了一些,就是让老革命们尝尝味道。”
曹俊明却是点点头:“是啊,味道不错,老爷子昨天给我尝了一点,很不错。听说孙伯伯把自己家的那份喝没了,跑钱叔叔家去混了一瓶,把钱叔叔气的追着他大骂啊。”
谢庆深闻言脸色顿时大变,不仅是他,就连杜文艳等人看向徐君然的目光也不一样了。
曹俊明的话如果所言不假,那么就意味着,徐君然的这几瓶酒,可送进了皇宫大内了!
而且听曹俊明的这个意思,似乎徐君然并不是用曹家的关系送进去的,而是用他自己的关系。
这就让人不得不惊讶了!
“呵呵,这礼物不错,我收下了!”谢庆深挤出一个笑脸来,伸手把酒接了过来。
几位副国级正国级的领导都收下了,自己也没有理由拒绝。只是在他心里面,对徐君然则又高看了一眼。
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徐君然送出去的那些酒水,动用的关系是江南省驻省办,周德亮事先帮忙打过招呼,说江南的革命老区搞了一个酒厂,弄出来不少好酒,准备给在江南战斗过的一些老元勋都送一些。
打着这个旗号,徐君然派人把酒送到了每一个在江南战斗过的老干部家里面,就连孙家,他也叫孙静芸来拿了一些回去。
送礼送到这个地步,不得不说,徐君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了。而他的目的也很简单,既然要为李家镇公社在春晚上做广告,干脆事先打好提前量,让这些领导们都知道这个事情,免得到时候广告一出来,舆论一片哗然,再给自己扣上个什么帽子,毕竟这个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很落后。
有革命老区这个大帽子顶着,徐君然觉得,自己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一阵了。
(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三百二十二章 赞助春晚?
当官就要做到三不倒:一是“夸不倒”、二是“难不倒”、三是“吓不倒”。
可是现在,谢庆深对于徐君然,却不得不刮目相看起来。这个年轻人的手段,很厉害,很高明,也很让人不得不佩服!
他是搞宣传出身的,自然能够看得出来,徐君然的这个做法,看似举重若轻,可实际上却给李家镇的这个酒厂套上了一个护身符。有那几位老领导坐镇,就算有人想要拿酒厂做文章,恐怕也得小心干扰革命老区发展经济这顶大帽子扣下来。
联想到之前丁建设跟自己提过一嘴的事情,谢庆深笑着对徐君然说道:“小徐书记,不知道,你们公社的这酒,价格高不高啊?”
他这么问,自然是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酒厂的情况。
徐君然微微一笑,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都是聪明人,说起话来也不用拐弯抹角,徐君然笑着说道:“是这样的,我们的酒,只是针对普通大众销售,您也知道,随着咱们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饭桌上也不能少了酒。”
顿了顿,他继续道:“我听说电视台准备搞一台春节晚会,这不是想着提供一些赞助么。”
“赞助?”对于这个词感觉到十分新鲜的谢庆深跟杜文艳对视了一眼,却有些不太明白徐君然的意思了。原本他以为徐君然是打算把他们公社生产出来的这酒推销到中央的电视台去,却没想到,徐君然似乎不是这么打算的。
徐君然呵呵一笑,解释了起来,所谓赞助,是社会组织以提供资金、产品、设备、设施和免费服务等形式无偿赞助社会事业或社会活动的一种公关专题活动。赞助活动是一种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行为。是一种信誉投资和感情投资,是企业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赞助都会有自己的具体目的。而徐君然的目的,说白了是为了推广李家镇公社酒厂生产的酒类产品。
赞助这个时候,在后世很多时候都是被冠以负面的形容,可实际上,赞助是有很大好处的。
首先,企业通过赞助活动做广告,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赞助活动作为广告宣传的载体,使公众获益。以赢得公众的普遍好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赞助所获得的“冠名权”提高广告的效果。
而且,还能够通过这种行为树立企业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现代企业不仅要盈利,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赞助社会活动是企业向社会表示其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方式之一。赞助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赢得政府与社区的支持,从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营造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另外一点十分重要的是。徐君然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企业与社会公众的良好感情。举办与公众密切相关的赞助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企业同公众的情感,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加强双方的联系,使公众在内心深处认同企业。毕竟在这个年代当中,搞企业并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最起码后来发家致富的个体户。在如今大多数人的眼中是不务正业的代名词。由此可见商业行为在如今的华夏,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
“小徐同志,我看你这个赞助,恐怕也是想要制造新闻效果。扩大你们酒厂的认知?”
等到徐君然说完之后,谢庆深意味深长的对徐君然笑了笑,缓缓开口道。
徐君然也不否认,直接承认道:“没错。瞒不过谢台长的火眼金睛。”
说着,他把自己在李家镇公社基层了解的一些情况说了一下。最后叹气道:“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是希望公社的乡亲们,能吃饱饭,别饿死人就行。他们的日子,太苦了!”
他这么坦荡荡,反倒是让谢庆深点点头笑了起来:“不容易啊,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文化人,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一心一意的为基层的乡亲们谋福利,我要是不帮你这个忙,倒是显得我谢某人脱离群众了。”
看了看杜文艳和林主任,他笑着继续对徐君然道:“说说吧,你有什么要求?”
徐君然这才开口说道:“我们酒厂想要这一次春晚的独家冠名权,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成为此次晚会的酒类独家赞助商。”
谢庆深一怔,原本以为徐君然要提出其他的要求,却没想到徐君然竟然提出这么个要求来。
看了看杜文艳,谢庆深问道:“小杜,你有什么意见?”
毕竟这次晚会虽然名义上是他领导,可实际上的操作却是有杜文艳负责的。
杜文艳秀眉微蹙,低头沉吟不语,虽然跟曹俊明的交情不错,对徐君然也十分的欣赏,可这次晚会至关重要,她实在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徐君然提出的这个事情,她有必要仔细的斟酌之后才会回答。
曹俊明没有开口,只是默默的端着自己手中的酒杯喝着,倒是丁建设有些焦急,刚要张嘴开口,却看到徐君然对他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如果说原本丁建设只是觉得徐君然很有才华的话,现在看了他的表现,他对于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却再也没有了一点轻视之意,反倒是把他看做跟自己一个级别甚至更高的人来对待,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办法把自己治下酒厂生产的酒送进皇宫大内的,最重要的是,能在曹俊明和谢庆深这样的人面前不动声色稳如泰山的年轻人,遍寻京城,恐怕都未必有几个。
这个徐君然,简直就像是一个在部委混了很多年的老油条一样。
丁建设给徐君然下了这么一个定义之后,干脆闭上嘴跟曹俊明一样不说话。
半晌之后,杜文艳才慢慢的抬起头,看了一眼徐君然,又看了看一直没吭声的曹俊明和丁建设,最后才对谢庆深点点头:“台长,我看这个事情倒是可以答应下来,毕竟五万块的赞助,对咱们台来说,也是第一次。”
谢庆深一笑:“是啊,我倒是第一次收到这个钱噢。”
“不过……”话锋一转,杜文艳又开口接着说道:“这个事情不是小事,毕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台里面讨论一下?”
她这是谨慎的做法,毕竟这个赞助的事情是徐君然提出来的,可以说是开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先例,在央视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有企业找到他们,要求以赞助的名义做广告,别说杜文艳了,就连谢庆深,估计也没听说过这种事情。五万块钱的数额,说多不多,说少可也不少了,真要是别人扣个收受贿赂的帽子下来,任何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但是,杜文艳也看出来谢庆深有意帮徐君然进而结交徐君然和曹俊明的意图,官场生态环境中不愿意得罪人的盲从心理和社会公众意识中蚀财免灾的习惯性心理,此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使得她做出了这个决定。这是因为在目前法治不健全和体制不顺的政坛上,盛行着谁的官大谁说了算。由此衍生出领导的观念可以左右一切,领导的需要即为合理的习惯。更加有意思的是,官场上虽然也有集体讨论,但并不是认真的论证,而往往是谁的权力大服从谁,讨论不过是一种形式,一个过场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杜文艳才巧妙的提出拿到台里面讨论的建议,把这个事情,放到了谢庆深的手上。
要知道,这个晚会的事情台里面是让谢庆深负责的,哪怕拿到台里的党委会议上去讨论,那也是谢庆深去跟别人争执。成与不成,曹俊明和徐君然都要欠下谢庆深一个大大的人情,所以对于谢庆深来说,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谢庆深沉吟了一下,点点头,对徐君然道:“小徐书记,你有什么意见?”
换做别人,恐怕就想不到这一点了,可徐君然前世见过了太多这样的场面,微微一笑点点头:“没关系,就听杜姐的,我等您的好消息。”
头脑清醒、心胸豁达,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该敏感的时候敏感,该麻木的时候麻木。徐君然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做事的时候,主张考虑问题越复杂越好,处理问题越简单越好,因为实际上把问题考虑得复杂一些就是为了问题处理起来更简单一些。
对于杜文艳的提议,徐君然略微一思考就明白了她的用意,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聪明到了极点的女人。她的这个提议,不仅让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甚至于连徐君然也挑不出她的毛病来,还让谢庆深这个上级满意,说八面玲珑一点都不为过。
只不过,她并不知道,徐君然的杀手锏,不在这里,而是在另外的地方。
徐君然做了那么多年的官,最终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善于利用现有一切手段,争取有地位的人和结构的支持,以便使自己从这些有权力的方面取得最大最有利的条件。(未完待续)
升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借势的办法
命运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的时候,恰恰是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发展,还可喜可贺;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反而使命运走向了反面,这就是悲剧了。
不仅仅是命运,做事情也是一样,有时候过分的努力,并不一定得到的就是好的结果,过犹不及的道理徐君然很早就明白了。
今天跟谢庆深的见面,徐君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打通这个关系,为以后的发展做一个铺垫。他很清楚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关系网太少,虽然徐君然凭着重生者的先天优势现在经营出不少人脉了,甚至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他很清楚,自己今后的道路还要走很长的路程,在那么长的时间里,自己需要的,是能够不断扶持帮助自己前进的关系网。
要知道正常的进步道路不是靠机遇,不是靠运气,要靠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去努力。所以,弱点就是弱点,不能因为弱点救了自己一次,自己就以为弱点就是立命之本。在徐君然的字典里面,弱点就是一定要克服的。
所以,徐君然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发展武德县经济的机会,多见一些人,多搭一些关系。
比如今天的这个事情,如果是一般人的话,就会认为谢庆深和杜文艳不仗义,不识抬举。可徐君然却很清楚,如果换成是自己处于他们的位置,恐怕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人就是这样奇怪的动物。没有换位思考的时候,常常表现为一种单向的索取和占有,疏远了亲情、友情,变得自私、贪婪、无知。而通过换位思考,对个人的行为及思维方式进行自我反思,抛弃以我为主、惟我独尊的固执心态,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别人、社会和一切,却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
徐君然清楚,不管是杜文艳也好。还是谢庆深也罢,他们所担心的,其实还是来自上面的压力。
毕竟虽然现在大力提倡发展经济,可是这么大张旗鼓的在央视做广告之类的事情,还是第一次。一个处置不好,他们是要承担后果的。
“感谢台长和两位主任的帮忙,我代表我们老区的乡亲们,用我们自己产的酒,敬三位一杯。”
徐君然站起身,笑着对谢庆深和杜文艳三人说道。
他这么说,大家自然也都站了起来。谢庆深笑道:“这个事情,我一定会向台里好好的说一下,争取帮你们把这个事情做好,也算是我们为革命老区的群众。尽一份心意。”
不管是他还是徐君然,都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里,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客套话罢了,真正的较量。还要再看。
一番客套之后,大家觥筹交错。你来我往,一直喝到中午一点多的时候,这才各自散去。丁建设有事儿先走了,徐君然跟曹俊明又把杜文艳和谢庆深三人送上了车,眼看着吉普车远去,曹俊明才望着他们的背影,嗤笑了一句:“呵呵,老滑头!”
徐君然自然明白曹俊明的意思,他是再说谢庆深的推托之意,分明就是在耍滑头。
笑了笑,徐君然道:“大哥,换成你我的话,不也是一样的选择么?”
曹俊明一愣,随即轻轻点头:“也对,不能怪老谢这么油滑,实在是你这个提议,太大胆了。别说是他,就连我都替你捏了一把汗啊。”
徐君然这次的动作,真的是超出曹俊明的意料之外,竟然想要冠名春节联欢晚会,难道他徐君然就不怕给扣上一个资本家的大帽子么?万一真的有人拿这个事情做文章,徐君然弄不好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政治上的红眼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造谣生事,胡乱告状,颠倒是非,妄图乱中取胜。就算徐君然是出于公心,为了李家镇公社乃至武德县的经济发展着想,可一样会有人看到他取得成绩之后,给他泼脏水,下绊子。
但曹俊明实在没想到的是,徐君然竟然提前做了这么多安排。
不管是周德亮的电话,还是把酒送到在江南省战斗过的老领导家里,徐君然的这些动作,很大程度上,让这一次他的京城之行,变成了一次探望老干部的团拜活动,反倒是少了几分商业化的味道。虽然实际上,他的最终目的,还是瞄准在央视上面。
“君然,你觉得谢庆深回去之后,会怎么做?”曹俊明有些不放心的对徐君然问道。
两个人今天是开车来的,曹俊伟那辆轿车被曹俊明给“征用”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是怕谢庆深回去之后不出力,到时候转头跟自己这边说台里面没通过,谁都拿他没办法。毕竟虽说自己搬出了老爷子,可官场上的事情,向来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谁也不是笨蛋,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凭着几句话就帮忙的。
徐君然笑了笑:“大哥放心,谢庆深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择的。”
顿了顿,他继续笑道:“更何况,我已经安排人手做这个事情了,到时候我倒是想看看,央视的领导,有多大的胆子。”
“嗯?”曹俊明听到徐君然的话一愣神,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你不会是打算请那些老领导帮忙吧?”
徐君然能把那些在江南省战斗过的老领导拖下水,那曹俊明可就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徐君然平静的说道:“一个领导最可悲的有两点:一是贪污受贿,那是人格的丧失;二是说话没人听,那是权威的丧失。真正想在官场上混得人模人样,在社会上能挺直腰干走路,那就只有一条: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说着,他看向曹俊明,缓缓道:“大哥您觉得,跟那些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玩心计,我能玩的过他们么?”
曹俊明苦笑了一下,点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说句心里话,我有时候,真的挺感谢黄子轩的,要不是那个混蛋,你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变化,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啊。”
徐君然悠然的看向车窗外的天空,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半晌才悠悠的说道:“如果不是他,估计我应该在学校里面教书吧?”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笑,徐君然不知道,如果自己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这具身体的结局会不会跟上辈子一样,但是他清楚的确定,自己出现了之后,很多事情,将会彻底的改变。
一边开车,曹俊明一边对徐君然问道:“君然,你到底打算怎么办?”
徐君然嘿嘿一笑:“大哥,这事儿其实很简单,我已经想好了,以我们李家镇公社的名义给几位老领导发个邀请函,表示为了促进老区经济发展,我们准备冠名赞助今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革命老区的名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恳请各位老领导多多支持我们武德县的工作。”
曹俊明一愣:“这,能行么?”
徐君然笑了笑:“不管老领导们最终会给我们多大的支持,但是只要有了这个事情,央视就不敢拒绝我们。”
敢说这样的话,现如今,也只有徐君然了。
推荐只要是一种权力,推荐往往就成为不是指示的指示,因为推荐者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这是官场之上的一种常态,领导们有时候不需要明确表态,只要稍微流露出一些带有倾向性的话语,自然就有人揣摩上意,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这是华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官场文化。华夏的政界是一座金字塔,只能上不能下,越朝上走,竞争也越激烈,爬起来也越艰难。所以每一个官场中人都会抓紧任何能够讨好上级的机会,以便于自己能够爬的更高一些。
官场上介绍官员时,有一些不成文却被大家自觉遵守的规矩。官员身上最值钱的也最被别人和本人看重的无非就是身份。身份不同,分量和地位也就不一样。而重要领导和一般领导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度字:速度、态度、风度。速度慢的是重要领导,快的是一般领导;态度冷的是重要领导,热的是一般领导;风度大方的是重要领导,委琐的是一般领导。
同样的道理,那些在江南省战斗过的老领导们,相对于央视来说,就是重要领导。只要这个事情跟老领导们扯上关系,央视就不干怠慢,毕竟这群人虽说不少都已经进了中顾委,可随便哪一个拿出来,都是敢指着央视台长鼻子骂的大人物。
官场中有惯例,谁入主一个地方,总会先去拜访当地的老领导,稳住他们的情绪,以免惹是生非。由此可见,老领导是不能轻易得罪的。所以徐君然敢打赌,只要谢庆深足够聪明,就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面做文章,甚至于,他还会主动把徐君然把酒送到了众多老领导家中的消息透露出去,免得有不开眼的人出来捣乱。
有时候,官场上就得需要借势,不学会借势,就没办法做事。(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